3.4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1)
- 格式:ppt
- 大小:3.79 MB
- 文档页数:29
3.4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第一课时导学案课前准备:1.预习并完成作业本B27页1.2.3.4.5。
课堂活动一:1、在喜马拉雅山上有海洋古生物化石,在台湾海峡海底分布着古代森林遗址,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2、说明地球上山脉和谷地形成的原因?活动:取一本书平放在桌面上,然后握住两端,用力向中间压,使书弯曲,并试着把它画出来。
3、仔细观察图3-30,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情况说明了什么?○1建成时到十五世纪,地壳下降‗‗‗‗‗‗米。
○2十五世纪到十八世纪,地壳上升‗‗‗‗‗‗米。
○3十八世纪到1955年,地壳下降‗‗‗‗‗‗米。
4、地壳变动有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
地壳运动引起地壳变形移位,水平岩层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或发生弯曲,或引发断裂,这是地球上________和________形成的最重要原因。
5、课堂活动二:讨论:(1)引起上述地壳变动的巨大能量主要来自何处?(2)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壳是在不断运动?课堂活动三:仔细观察图3-32,回答下列问题。
火山活动是一种壮观的自然现象,也是地壳强烈运动的表现形式。
(1)火山由哪几部分组成,喷发物主要有哪些?(2)火山喷出的岩浆来自何处,它们是怎样冲出地表的,岩浆冷却后变成什么?(3)火山可以分为哪几类?(4)火山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和益处有哪些?为什么出现火山爆发呢?原来地球内部岩浆的温度是非常高的,靠近中心的地方温度高达4000℃。
它像炼钢的铁水一样可以流动。
随着地球内部温度的升高,这些富含气体的岩浆就好像沸腾的稀粥一样时不时地总想往外喷。
如果我们把地壳比喻为“锅盖”,地壳的压力很大,岩浆要把这个“锅盖”掀开冲出去也不是那么容易。
因此,岩浆一方面要聚集能量,另一方面要选择地壳比较薄弱和地壳中有裂缝的地方作为冲出去的缺口。
随着岩浆中气体的析出,内部压力不断增大,活动不断加强,当气体压力到一定极限以后,岩浆便破“盖”而出冲天而上。
如火蛇万丈一般冲到地面,天地好像又回到了洪荒时期,这就是发生火山爆发。
七年级科学上册3.4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基础闯关全练1.(2019浙江温州期末)自从地球形成以来,地壳变动一直在进行,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可以证明地壳变动。
下列证据不能说明地壳存在变动的是( )A.板块交界处爆发火山B.高山岩石中有海洋生物化石C.我国南海进行填海造岛D.不断扩张的东非大裂谷2.下列情况中哪个不能作为地壳变动的证据( )A.台湾东部由于地震出现了一个约两米的断层小崖B.台湾北部白沙湾一带发现位于满潮线以上的大量珊瑚礁C.科学家在我国最高的喜马拉雅山的岩石中发现了含有海洋生物的化石D.台湾的北滨公路水南洞附近的岩层因久雨造成山崩,交通中断一个月3.欧洲著名的维苏威火山在20世纪发生了六次大的喷发,推测它是( )A.休眠火山B.活火山C.死火山D.不能确定4.下列关于火山的叙述,正确的是( )A.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所有火山的外部形态和活动特点是相似的B.人类活动是导致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C.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地壳D.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会淹没城市,但火山灰形成的土壤很肥沃5.在夏威夷的火山国家公园,有一群愿意与火山生活在一起的人,因为在他们心里,火山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夏威夷比格艾兰岛的基拉韦厄火山,海拔1 247米,活动极为频繁。
火山喷发的时候,熔岩像喷泉一样翻涌奔腾,气势汹涌,势不可挡。
夏威夷比格艾兰岛的基拉韦厄火山属于( )A.死火山B.活火山C.休眠火山D.不能确定6.(2015山东济南中考)图片显示的自然灾害是( )图3-4-1A.地震B.寒潮C.春旱D.台风7.火山喷发和地震的相同点是( )A.都对地形没有影响B.能量来自地球外部C.能量来自地球内部D.都是人类活动造成的8.下列事件中不会因为地震而发生的是( )A.感冒B.水灾C.海啸D.火灾9.(2019浙江杭州富阳期末)2017年4月12日,浙江临安发生4.2级地震时,我市有轻微震感。
下列有关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B.现代科学技术已能准确预报地震C.发生地震时赶快乘电梯逃离D.所有的地震都会给社会造成巨大损失10.火山喷发和地震大多发生在( )A.陆地的城市中B.沙漠或荒野中C.基本上都在海中D.地壳活动活跃的地带能力提升全练1.图中插旗的小岛处由陆地变成了海洋,引起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 )图3-4-2A.地壳运动B.海平面上升C.海平面下降D.大陆漂移2.下列关于地壳变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岩石的断裂和弯曲是地壳变动留下的痕迹B.地壳的水平运动都会形成海陆变迁C.喜马拉雅山是陆地变成海洋的证据D.地壳变动的主要能量来自人类3.温州雁荡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地质公园”。
浙教版科学七上《3.4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教学设计
外,建筑师们通过设计一些抗震建筑物来减少地震的危害。
课堂练习 1.下列叙述,不能证明地壳变动的是
( D )
A.喜马拉雅山脉的海洋生物化石
B.南极地区发现煤炭资源
C.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
D.海浪拍击海岸
2.下列有关地壳变动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D )
A.地壳变动一直在不断进行着
B.采石场上弯曲的岩石是地壳变动的
证据
C.引起地壳变动的巨大能量来自地球
内部
D.火山和地震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
原因
3.下列有关火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
A.火山喷发后沉积的火山灰为农作物
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肥料
B.火山喷发带来的地热能源
C.火山活动是一种壮丽的自然景观
D.火山喷发带出了地势,使大气温度学生做练习通过练习达到
巩固本节课知
识点的目的。
七年级(上)科学 编号:030401 主备:祝小平 使用时间: 2013年11月 日 姓名:新课程、新思路、新的学习方法,给我们带来新知识1 七年级科学上册§3.4.1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1 导学案【学习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实现以下目标:1、初步认识地壳处于不断运动之中,高大的山脉、海沟等地形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2、知道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之一、火山的构造、火山喷发物以及火山活动分类与分布。
3、知道火山活动给人类带来的利与弊。
【教学重点】地壳运动的证据;火山的活动极其分布;【教学难点】认识地壳的变动. 火山的巨大能量来源于什么地方,火山又为何呈带状分布【课前预学、课中交流】1、回顾地球内部结构的三个层次:_____________________. 软流层位于:_________2、辩别真伪:有人说他在喜马拉雅山区发现了不少海洋生物化石,你觉得有可能不?如果是真的你觉得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有哪些证据能证明你的猜想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壳变动的形式:有的表现为地壳的_____________,例如:_________________。
有的表现为地壳的_____________,例如:_____________ 。
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地壳运动的证明填写下表(写的越多越好)小展示时应向组内成员讲出你的理由。
5、(1) 火山喷出的岩浆来自何处,它们是怎样冲出地表的,岩浆冷却后变成什么?(2) 火山由哪儿部分组成,喷发物主要有哪些。
(用图表表示的组将获得加分)6、依图3-36说出全球的火山分布状况【拓展1】地壳处于不断运动之中,高大的山脉、海沟等地形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浙教版7年级上册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填空题)一、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1.如图所示是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
第1题图第2题图(1)填写图中圈层B的名称________。
(2)假如把地球的内部结构与鸡蛋类比,鸡蛋的蛋黄相当于图中的________(选填“A”、“B”或“C”)。
(3)火山和地震的发生是________变动的表现。
2.如图是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火山熔岩流来源于图中的________层(填结构名称)。
地震是由图中的________层(填字母)内岩石圈发生的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3.读地球内部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3题图第4题图(1)地球内部结构中最薄的一层是________。
(2)地球的内部结构与煮熟的鸡蛋的内部结构很相似,蛋壳对应________;蛋白对应地球的________ ;蛋黄对应地球的________。
4.现代科技测量表明:地球的赤道半径是________千米,极半径是________千米,因此,地球是一个两极________、赤道________的球体,它的赤道周长约________千米。
5.读图分析,完成下列各题。
(1)粉笔在水平板上由近及远运动时,你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
(2)粉笔在球面上由近及远运动时,你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 。
(3)在大洋上航行的船只,离开远去,观察到的现象应与上述________(“球面”或“水平板”)上的现象相似,说明大洋面是________。
6.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悟空和土行孙商定,两人从西天的某地出发到地球的另一面去,谁的速度快,谁就得胜。
土行孙钻入地下,始终保持直线距离前进并穿越地心,来到目的地。
过了一会儿,孙悟空才气喘吁吁地赶来:“你怎么比我快?”土行孙说:“我比你的距离近啊!”你能告诉悟空,土行孙遁地而行的距离是多少吗?________(填字母)。
A. 10万8千里B. 6 371米C. 4万千米D. 12 742千米(2)悟空很不服气:“想我老孙,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那有什么。
浙教版七上科学3.4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1)教学设计课题 3.4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1)单元三学科科学年级七上教材分析《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选自浙教版七上第三章第4节内容,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地壳变动的证据、火山和地震。
前面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及内部结构,但对地壳的变动的认识几乎为空,所以通过地壳变动等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获得一些难过收集证据来证明假设的体验,提高培养收集信息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后续几节内容的学习作一个有效的铺垫。
本节内容分2课时完成,第1课时为地壳变动的证据、火山,第2课时为地震内容。
学习目标科学观念:知道地壳变动会带来哪些结果;能举例说明地壳变动证据;知道火山及火山喷发;知道火山喷发带来的好处与坏处;掌握一些火山喷发前的预兆,从而躲避灾害。
科学思维:寻找证据,查阅资料能力,用证据支持地壳是变动的;认识到火山的双刃剑作用。
探究实践:通过实验活动,认识地壳变动主要是水平运动(垂直升降运动从属),了解地壳弯曲和断裂的形成。
态度责任:学会用事实说明观点,形成通过证据支持结论的治学研究态度,树立正确科学探究精神。
重点地壳变动的证明,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世界火山的主要分布规律,掌握一些火山喷发前的预兆,从而躲避灾害。
难点地壳变动的证明,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世界火山的主要分布规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播放视频《青藏高原发现鱼龙化石》。
提出问题:(1)青藏高原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吗?(2)视频中提到了从哪里发现了什么动物的化石?(3)怎样来解释这种现象呢?点出本节课话题:同时也告诉我们,地壳是在变动的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一、地壳变化的证据1、“沧海桑田”是一种自然现象: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就在不断发生变化。
“沧海桑田”是发生在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
由于地球内部的物质总在不停的运动着,所以会促使地壳发生变动,有时上升,有时下降。
七上第三章1-4节知识点+练习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 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两极半径为6357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 千米);赤道周长约为 万千米。
4.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事例:(1)远去的帆船总是 先消失; (2)站的高看得远;(3)地球在月球表面的影子的轮廓是弧线(月食);(4)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5)麦哲伦航海; 5. 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地壳:0-17千米 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
上地幔 -----→软流层:岩浆的发源地。
地幔:17-2900千米 下地幔 内地核 地核:2900-6371千米外地核(最厚)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 一.地球仪:1. 经线和经度(1) 经线:也叫 。
经线是 ,所有经线长度 。
经线指示 方向。
(2) 经度:零度经线也叫 。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作 ,以东的180°属于 ,用“ ”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 ,用“ ”作代号。
(3) 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
2. 纬线和纬度:(1) 纬线:纬线都是 ,也称为纬线圈,长度 。
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纬线指示 方向。
(2) 纬度: 是零度纬线。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做 ,用“ ”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 ,用“ ”作代号。
(3)北纬、南纬各有 。
3. 东西半球的划分(1) 习惯上以 和 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平分成东西半球。
(2) 注意:东半球不全是东经度;西半球不全是西经度。
4. 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 ;赤道以南为 。
5.经线圈的两条经线:经度之和为180°,一条为东经度,另一条为西经度,0°和180°也成一个经线圈 二. 地图地图的三要素: 、 、1.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在地图上的 。
即: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初中地理【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1.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软流层位于上地幔。
2.地壳变动: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的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说明发生了海陆变迁)、火山和地震。
4.火山和地震(1)火山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组成(2)火山按活动特点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3)地震成因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震动。
(4)地震结构包括: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距、等震线。
(5)分布:环太平洋陆地和周围海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带(6)防震自救的措施: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或桌子下等。
【配套练习题】1.地球内部结构由内到外可分(内地核、外地核);(下地幔、上地幔);。
其中,软流层位于;岩石圈是包括和。
是地球运动的表现形式,是地球内部巨大能量作用的结果。
2.火山由、、组成。
火山喷发物由、、组成。
按活动情况可分为、、。
分布:和。
3.(1)地震是由于地壳里的岩石在地球作用下,发生和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地震包括、、。
(2)分布:和。
(3)地震发生前,一些动物会表现出异常行为(如、等)和惊人的自然现象(如、等)。
防震自救的措施。
发生地震时千万不要慌乱,要冷静、快速地离开房屋,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或桌子下等。
4.中国古代在研究地震方面曾经作出过突出的贡献,如东汉时期的发明了,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
答案:1. 地核地幔地壳地幔上地幔顶部地壳地壳变动火山地震2.火山口火山锥岩浆气态液态固态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环太平洋陆地地中海-喜玛拉雅山一带3.(1)内力断裂错位震源震中震中距(2)环太平洋陆地和周围海区地中海-喜玛拉雅山一带(3)马不进圈井水喷涌异常屡现出现地光4.张衡候风地动仪。
第4节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1.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认识地壳的变动。
2.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能够对照地围说出全球火山地震的分布特点。
3.了解地震的危害,初步掌握抗震自救的方法。
解读1:地壳变动的证据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难度较小。
解读2:火山、地震的发生、分布、防御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难度较小。
知识点01 地壳变动的证明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就在不断发生变化。
(一)地壳变动的结果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
(二)地壳变动的速度地壳变动有时进行得很激烈、很迅速(如火山喷发地震等),有时则进行得十分缓慢,难以被人们察觉(如珠穆朗玛峰上升速度很慢)。
(三)地壳变动的信息自从地球形成以来,地壳变动一直在广泛地、持续不断地进行着。
例如,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等,都是地壳变动的信息。
【能力拓展】人们可以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来证明过去所发生的地壳变动,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华山北坡大断崖、采石场上有弯曲的岩层、青藏高原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都是地壳变动的信息。
【即学即练1】(2021·江干模拟)以下证据中能支持“地壳是在不断变动”这一观点的是( ) ①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了古河道以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知识精讲目标导航②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等生物化石③江河的泥沙在中下游和河口沉积④采石场工人看到开采过后暴露出来的弯曲的岩层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即学即练2】读图甲和图乙,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说明,水平岩层在________的作用下,或发生________,或引发________,这是地球上山脉和谷地形成的最重要原因。
(2)图乙反映的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情况,这说明________是导致海陆变迁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