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患者腹内压监测的注意事项及危险因素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40.22 KB
- 文档页数:6
第35卷第3期
2013年5月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JGCTCM No.3 Vo1.35
May 2013 ・81・
ICU危重患者并发腹内高压征的临床分析
黄祥卫,王铮,彭开毅,吴馨馨
(茂名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广东茂名525000)
摘要:目的:ICU危重患者并发腹内高压征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治与预防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
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在2009年2月一2013年2月间我院ICU收治的危重患者并发腹内高压征临床病例45例,对其临床
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患者中腹内压在10~15mmHg之间者5例,在15—26mmHg之间者30例,在26—
35mmHg之间者8例,>35mmHg者2例,经早期干预治疗,在1~2周内症状改善,腹内压降至安全范围者42例,有2例患
者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结论:对腹内高压征患者给予早期合理的干预治疗,可有效改善其
症状,降低腹内压,提高疗效。
关键词:ICU;腹内高压征;临床特点;干预治疗;预后
Doi:10.3969/j.issn.1002—1 108.2013.03.0038 中图分类号:R65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1108(2013)03—0081—02
目前在临床危重患者中腹内高压综合征的发病率并
不低,但是由于患者原发疾病病情危急,因此对该病症很
容易造成忽视,从而延误治疗,使疾病进一步发展成腹腔
间隙综合征,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多脏器衰竭,威胁到
患者的生命安全,近年来有学者指出,在发现腹内高压症
状后对其给予早期的非手术干预治疗可获得良好的预
后 。本次研究中出于对ICU危重患者并发腹内高压征 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ICU患者
并发腹内高压病例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ICU危重
患者并发腹内高压征临床病例,抽取其中的45例作为研究
重症患者的腹腔隔室综合征
在重症患者中,腹内高压(IAH)和腹腔隔室综合征(ACS)常常是插管和液体复苏等干预措施的后果。值得注意的是,重症监护室(ICU)中有 25% 的患者受到这些症状的影响。此外,先前的研究表明,这些患者中有一半以上在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最初一周内就会出现 IAH。在这种情况下,及时诊断 IAH 至关重要。如果被忽视,IAH 可演变为 ACS,进而导致器官功能障碍。这种恶化会严重影响危重病人的预后。Reintam Blaser 等人报告说,在入住重症监护室的最初 2
周内,IAH 的存在和严重程度会独立提高 28 天和 90 天的死亡率,当出现 ACS 时,死亡率会飙升至 38.6%。根据临床指标和风险因素及早识别 ACS 可显著降低相关并发症和死亡率。及时发现这些临床症状可立即进行急诊开腹手术以缓解压力。然而,在实际临床环境中,测量危重病人的腹内压(IAP)是一项挑战。虽然 IAP 的发生率有所下降,但仍有约 3%-5% 的患者因 IAP 而病情恶化。
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将讨论 IAP 的测量、IAH 的风险因素和腹腔隔室综合征。2013 年,世界腹部综合征学会发布了 IAH 和 ACS 的最新共识定义和临床实践指南。此后,IAH 和 ACS 的治疗方法也根据这些指南进行了制定和修订。在这些指南的基础上,我们对这些病症的早期检测、预防性治疗措施和明确治疗提供了进一步的见解。
病理生理学
在无病理情况下,IAP 为 0 mmHg。在标准呼吸功能期间,正压通气对 IAP 有直接影响。IAP 基线为 5 mmHg;但某些情况下,包括咳嗽、肥胖和怀孕,会使 IAP 基线升高。值得注意的是,导致 IAP 增加的因素可分为五类:(1) 腹壁和横膈膜的弹性(腹壁顺应性减弱);(2) 腔内内容物增加;(3) 腹部内容物增加;(4) 引起毛细血管渗漏/液体复苏的全身状况;(5) 潜在原因。
2020重症患者腹内高压监测与管理专家共识(完整版)
关 键 词
腹腔压力;腹内高压;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指南;共识
腹内高压在重症患者中并不鲜见,文献报道在ICU中其发生率可达30%~40%[1]。腹内高压可引起器官组织低灌注,甚至发展至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导致出现多器官和系统功能障碍,给救治带来很大挑战。2007年世界腹腔间隔室协会(WSACS)发布关于腹内高压和ACS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并于2013年及2017年分别更新了指南内容,受到广泛关注。然而该指南对ICU重症患者的管理,没有充分和确切的推荐意见。为此,中国腹腔重症协作组结合大量循证医学证据和病理生理研究,针对重症患者腹内高压监测与管理中受到关注的18个问题给出相关建议。
通过电子问卷形式将建议的基本条目发给25位专家,根据共识建议条目的理论依据、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等特征进行综合评分。综合评分以1~10计分,其中1~4分为不推荐,5~7分为弱推荐,8~10分为推荐。最后将25位专家的评分统计分析,确定各条目的推荐强度。
1 重症患者正常腹内压是多少?
腹腔是由肋弓、脊柱、骨盆、腹壁、膈肌等构成的腔隙;腹内压是腹腔密闭腔隙内稳定状态的压力,主要由腹腔内脏器的静水压产生。健康成年人腹内压范围为0~5 mmHg(1 mmHg=0.133 kPa);儿童低于成年人;肥胖症患者、孕妇腹内压慢性升高可达10~15 mmHg而不导致器官生理功能障碍;ICU内重症患者由于液体潴留、腹部手术、使用呼吸机等原因,通常导致腹内压高于正常值,一般维持在5~7 mmHg[2]。
推荐意见1:ICU重症患者腹内压一般为5~7 mmHg。[推荐强度:(8.75±1.19)分]
2 哪些疾病和(或)情形会导致腹内压升高?
临床上多种情况可以导致腹内压升高,见表1。
推荐意见2:腹腔是一个封闭的空间,腹腔容积增加和腹壁顺应性减退均可导致腹内压增高,临床常见的原因为出血、感染、肿瘤和液体过负荷等[3-5]。[推荐强度:(8.92±0.83)分]
腹内高压护理常规
相关知识
1.定义
1.1 腹内压(IAP): 腹腔内的压力。
1.2 腹内高压(IAH):IAP > 12 mm Hg (通常导致隐性缺血)且没有明显的器官功能不全。
1.3 腹部腔隙综合征(ACS):腹内高压且至少有一个脏器功能衰竭。
2.病理生理学:由于缺血或炎症反应等导致毛细血管渗漏,引起组织水肿(包括肠壁和肠系膜),从而导致腹内压升高,腹内压升高可进一步加重缺血或炎症反应。
3.病理生理表现
3.1胃肠道系统:腹内压增高导致胃肠道血管受压、灌注量下降,胃肠道水肿、缺血、坏死、释放炎性因子,细菌移位,可诱发和加重感染。
3.2 呼吸系统:腹内压增高导致横膈抬高,胸腔内压力增高,肺被压缩, 肺泡扩张受限, 肺泡间隙水肿,引起气道压力增加、潮气量减少、肺不张、低氧高碳酸血症等。
3.3心血管系统:腹内压增高压迫下腔静脉减少回心血量,使血压下降,同时由于胸内压增高使心脏后负荷增加,CVP假性升高。
3.4泌尿系统:腹内压增高导致肾血管受压,肾脏灌注下降,引起少尿或无尿以及肾衰。
3.5神经系统:腹内压增高导致上腔静脉压力增加,颅内压增高。
4.腹内压值的意义
压力 (mm Hg) 意义
0-5 正常
5-10 大多数ICU患者的腹内压在此范围
> 12 (I级腹内高压) 腹内高压
16-20( II级腹内高压) 比较危险的腹内高压– 应开始保守治疗 >21-25 ( III级腹内高压) 意味着患者将出现腹部腔隙综合征——强烈建议腹部减压手术
护理问题/关键点
1.腹内压监测 2.降低腹内压的措施3.呼吸困难 4.左心衰 5.休克 6.进出量 7.肾衰
8.感染 9.颅内高压 10.营养 11.水肿 12.引流管 13.实验室检查 14.教育需求
评估
1.胃肠道系统
1.1腹内压力
1.2饮食情况,有无潴留及呕吐
1.3肠鸣音、腹壁紧张度
1.4大便颜色、性状和量
2010年8月 第17卷第8A期 护理学报 Journal of Nursing(China) August,2010 Vo1.17 No.8A 15
【综 述】
腹内压监测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
蒋仕银综述;马金秀审校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ICU,广西桂林541001)
[关键词】腹内压;监测方法;f临床应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969(2010)08A一0015—03
腹腔内压力(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是临
床诊断和治疗疾病重要的生理学参数之一。各种因
素引起腹内压持续升高导致腹腔高压症fintra—
abdominal hypertension,IAH),继而进展为腹腔室间
隔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危
及患者生命。监测腹内压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可靠
依据,在ICU内常规进行腹内压监测.可准确预测
IAH患者病情变化。及早防止ACS的发生,降低危
重患者的死亡率l】1。笔者从腹内压监测的临床意义、
监测方法、影响因素及腹内压的临床应用等方面综
述如下
1腹腔内压力概述
1.1腹腔内压力正常值正常人体腹腔内压力与
大气压接近,但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 。在正常情况
下平均压力都小于10 cmH 0,任何引起腹腔内容物
体积增加的情况都可以增加IAP【 。关于腹内压的测
量单位有cmH:0、mmHg和kPa 3种,为便于交流可
相互换算(1 cmH20=0.098 kPa=0.737 mmHg)。
1.2腹内压分级腹内压可分为4级[ 1:10 14 cmH,0
为I级,15—24 cmH20为Ⅱ级,25~34 cmH20为Ⅲ
级,>34 cmH 0为Ⅳ级。其中I、Ⅱ级对机体危害较
小I51。通常将腹内压≥1.96 kPa(20 cmH 01确定为腹内
高压,腹内压>2.45 kPa(25 cmH2O),患者出现少尿、气
1 腹腔压力监测在外科危重患者中应用
【摘要】目的:通过动态监测重症监护室外科危重病人腹腔压力的变化,探讨腹腔内高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05.6~2006.6因腹部手术或腹部急性病变转入ICU的286例患者,依据经尿道膀胱内压(UBP)测量值分为两组,UBP≥20mmHg为腹腔间隙综合症组,UBP<20mmHg为对照组,分析腹腔间隙综合征与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腹内高压组APACHEⅡ评分,MODS 发生率和病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具有腹内高压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常规监测腹腔压力的变化,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
【关键词】腹内高压 腹腔间隙综合症 尿道膀胱内压力 危重患者
腹内压(IAP)是指膀胱周围腹腔的压力。传统测量腹围可粗略了解患者腹腔压力的变化[1]。近年来,随着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利用膀胱内的压力监测腹内压的技术已应用于临床,可及时发现腹腔脏器充血、水肿、出血等因素引起的腹腔压力增高、腹腔间隙综合症,避免机体各组织器官因灌注压降低而导致的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从2005.6至2006.6对因腹部手术或腹部急症收入我院ICU的286例患者,进行了尿道膀胱压力监测,以探讨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APACHEⅡ)、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05.6~2006.6收住于我院ICU的腹部手术及腹 2 部急症病变患者286例,其中,男133例,女,153例。依据经尿道膀胱内压力(UBP)测量值不同分为两组,UBP≥20mmHg为腹内高压组,UBP<20mmHg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原发病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连续动态观察了解UBP与APACHEⅡ、MODS及预后之间的关系。
1.2测量方法 采用Kron等[2]报道的膀胱测压法。方法是使用留置的18号Foley’s导尿管,患者仰卧,将引流管与Foley’s导尿管相连接,排空膀胱后,向膀胱内注入50ml灭菌生理盐水,然后通过三通活栓连接水压计,以耻骨联合为0平面,于呼气末读取水压计的压力,即为腹腔内压力,按下列公式转换为mmHg(1cmH2O=0.735mmHg),应用机械通气及呼气末正压的病人于水柱不再继续下降时,停用呼吸机片刻再读UBP值,以排除正压通气及呼气末正压对腹腔压力的影响。
堂苤查 Q Q至箜 鲞箜 魈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and the distal esophagus[J]. J Thorae Cardiovasc Surg,2009,138(3):594—602. 『11]von Rahden B H,Stein H J,Feith M,et a1.Lymphatic vessel invasion as a prognostic factor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resected adenocm'einomas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J].J Clin Oncol,2005.23(4):874—879. 4369
『12]刘志才,管福顺,郭建庄,等.食管贲门癌脉管瘤栓与病理相 关因素分析[J].癌症,2002,21(5):530—532. 『l3]张红丹.崔燕海,李伟雄.食管一胃结合部腺癌淋巴管侵犯与 相关病理学因素关系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2008,35(13): 736-738. (收稿:2010—06—0l编辑:袁宁)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
腹腔内压力监测方法及临床诊治总结
郑旭东 蔡宇 陈盛 季宪晚
摘要 目的:回顾分析2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的临床诊治及腹腔内 压力(IAP)监测方法 方法:在SAP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减压治疗(腹腔灌洗25例、常规穿刺引流1l例、cT
引导下32F Tmcar Catheter后腹膜置管闭式引流6例、手术减压引流2例、因并发症行手术治疗8例),分析 现有各种IAP监测方法的优缺点。结果:经积极治疗后24例ACS缓解,3例因常规穿刺引流减压不充分 ACS持续进展,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占12%(3/25),导致死亡l例,另外2例行开腹减压 手术后缓解:6例在cT引导下行32F Trocar Catheter后腹膜置管闭式引流后ACS均缓解。结论:SAP合并 ACS诊治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合理有效治疗。诊断关键是监测IAP,测膀胱内压是目前测IAP的金标准。对 SAP合并ACS患者进行CT引导下32F Trocar Catheter后腹膜置管闭式引流,可以有效减轻SIRS,降低 IAP.避免发展成难于控制的ACS和MODS。在ICU病房应对重症患者,尤其是SAP患者,常规做腹内压的 监测.对于确诊ACS的患者更应该长期重症监护。 关键词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重症胰腺炎;腹腔内压力监测
临床护理杂志2010年4月第9卷第2期 ・49 ・ 问接腹腔压力监测在ICU高危患者病情观察中的应用 钱立芳 关键词测压法;重症监护病房;危重病 中图分类号R472;R473 Key words manometry intensive care units critical illness 腹内高压和腹腔间室综合征(ACS)是指各种 原因引起的腹腔内压力急剧升高,导致腹腔内脏器 血液灌注下降及功能受损的一种临床综合症 。 ACS是常见的综合症,且具有发生、发展的隐匿性 和凶险性,因此常被忽视和误诊。对高危患者进行 常规腹内压(IAP)监测,了解IAP对呼吸系统、循 环系统及肾脏的影响,早期发现,早期处理,可避免 腹内高压对器官的进一步损害,对高危患者的治疗 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入住 ICU易发生ACS的高危患者25例,男性19例,女 作者单位:247000安徽省池州市人民医院ICU池州 钱立芳,女,1975年出生,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性6例,年龄17~7O岁,平均40岁。其中腹部外 伤6例,重症胰腺炎8例,骨盆骨折4例,产后大出 血2例,腹部手术4例,重度腹水1例。依据经尿 道监测膀胱内压力(UBP)分为三组,进行连续动 态观察,以进一步了解UBP与其他生命体征指标 变化的相关性。 1.2方法 协助患者取仰卧位,排空膀胱,将Foley导尿 管连接三通开关,分别接储尿袋和测压管,关闭储 尿袋,经测压管向膀胱内注入50~100ml生理盐 水,将测压管与地面垂直,开放远端,以耻骨联合为 零点,测得的水柱高度即为IAP值。 1.3观察指标 入ICU当日开始监测UBP及同期相关的生理 及生化指标,连续3~7天,每日测UBP 4次,并记 录相应的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分压(PaO2)、 新生儿体重下降,回升慢。而新生儿游泳时,似乎 回到子宫内羊水的环境,在水中的新生儿大都神态 安详不哭闹,手足动作活动增加。并由于水的浮力 作用,减弱了重力对血液循环的影响,为心脏工作 提供了有利条件,而水波、水压力对皮肤的拍击,又 能对外周血管起到按摩的作用,并能彻底清洁皮 肤。游泳时活动量比在陆地上活动消耗量大,肠蠕 动增加,排便多,有利于新生儿吸收更多的营养,使 体重增加。同时,游泳能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 使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多,增加新生儿哺乳量, 促进食物消化吸收,促进胎粪排泄,有效降低新生 儿黄疸高峰的发生以及减少新生儿体重下降。 研究表明[2],新生儿游泳可显著促进生理性体 重下降的恢复。新生儿游泳是让新生儿自由游动, 主动感知环境,可促使新生儿视觉、味觉、平衡觉综 合信息的传递,促使其脑潜能的开发[3]。新生儿游 泳作为对新生儿的一项综合的不添加额外药物或 治疗的手段,使其得到自然的活动,促进消化、吸 收、循环、骨骼等系统,尤其是中枢系统脑神经细胞 的快速生长发育。新生儿游泳具有科学性、新颖 性、实用性,是一项健康保健活动。 参考文献 1李少琴,张颖.新生儿游泳5O例临床观察[J].广东医学院学 报,2006,24(2):168~169. 2胡蓓敏,李新玲,于卫华,等.新生儿游泳临床应用的研究[J]. 临床护理杂志,2005,4(1):33 ̄34. 3詹莉.新生儿婴儿智能开发游泳法[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 版社,2005.17. (收稿日期:2009—12—25)
临床腹内压监测尺设计及应用
腹内压(IAP)是指腹壁与内脏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压力。有研究表明,在ICU患者中,发生腹内高压(IAH)的概率是50%,其中4.2%的病人会发生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由于IAH和ACS常会改变器官灌注量,导致相应器官功能无法正常运转,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ICU中常规进行腹内压监测,可准确预测IAH患者病情变化,及早防止ACS的发生,降低危重患者的死亡率。在危重患者中,IAP监测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已经被认为是一种在疾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和注意的生理学参数。
测量IAP一般有两种方法,分为宜接监测法与间接监测法。(1)宜接监测法:通过腹壁行腹腔内插管或进行腹腔镜手术直接监测腹内压,但由于该方法存在创伤性和侵入性,容易造成感染,在临床上很少使用。(2)间接监测法:通过监测膀胱压来反应IAP,该方法是临床上经常采用,具有创伤小、重第性好的特点,也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的测量腹内压的方式。目前临床上采用的监测方法是在患者平卧位时,通过尿管向膀胱内注入25ml的生理盐水,温度为25~37C,再将测压管与尿管连接,使测压管与大气相通,当测压管的液面至有轻微波动而不再下降时,以骼靖和腋中线的交点为参照点,宜尺测量测压管内液面的高度即为腹内压。
存在问题
1.测量时,测压管和测量尺必须垂直于床面,监测出的数值才更准确。但是在临床中,在监测腹内压时,常使用一把直尺进行测量膝胱压,无法保证测压管和直尺与床面垂直,从而无法保证测量数值的准确性。
2.腹内压监测是ICU中的一项专科操作,认识IAP测量的重要性、掌握IAP正确测量方法及有效的执行力是Ial护士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但有研究表明在H常护理工作中,护士缺乏有关腹内压相关知识,在传统复杂而又繁顼的腹内压监测操作中存在不规范的现象,不能及时发现患者是否出现腹内高压,因此不能为临床诊疗提供可匏依据。
3.目前,临床上监测腹内压无专用监测尺,监测时需要两人操作,一人固定测压管和直尺,保证测压管和直尺平行并垂直于床面,另一人将视线于测压管液面保持在一个水平并读出数值。这样不但耗时耗力,还浪费人力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
龙源期刊网
ICU危重患者并发腹腔间室综合征的早期监测与护理体会
作者:胡丽环 李光华 王军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8期
【摘 要】目的:本文主要分析ICU危重患者并发腹腔间室综合征(ACS)的早期监测和护理体会,以为日后临床监测与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06月至2012年06月期间收治28例危重症并发AC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19例治愈,3例自动出院,6例死亡,死亡率为21.83%。结论:通过给予危重症患者进行早期监测,及时发现腹腔间室综合征,通过及时治疗与护理,有效降低危重症并发ACS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关键词】ICU危重患者;腹腔间室综合征;早期监测
腹腔间室综合征是指不同原因引起腹内压造成心血管、肺、肾、胃肠道以及颅脑的功能障碍的综合征。临床实践证明,腹腔间室综合征是一种高死亡率的病征[1]。当ACS发生后,要是不能给予患者进行早期监测与治疗,极易导致患者出现致命性的器官功能衰竭。我院对于2011年06月至2012年06月期间收治28例危重症并发ACS患者采取早期监测和护理措施,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1年06月至2012年06月期间收治28例危重症并发AC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1例,患者年龄在26~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12±1.45)岁。腹部疾病12例,包括肝移植3例,肝脾破裂3例,消化道穿孔3例,肾移植2例,肠梗阻1例;非腹部疾病16例,包括多发性创伤5例,休克3例,胸部疾病3例,妇科疾病3例,药物中毒2例,老年慢性病2例。
1.2方法
给予10例ACS患者行腹腔减压手术;给予8例ACS患者行胃肠减压联合大黄灌肠减压;给予5例ACS患者行床边血液净化治疗;给予3例ACS患者行床边腹腔置管减压术治疗,给予2例ACS患者行二次开胸手术。
经膀胱腹内压监测的方法和体会
发表时间:2012-10-16T14:19:40.310Z 来源:《医药前沿》2011年第14期供稿 作者: 朱翠芳
[导读] 此外,腹内压监测对危重病人早期肠内营养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朱翠芳(东南大学附属江阴人民医院ICU中心 江苏江阴 214400)
【摘要】目的 掌握腹内压监测的正确方法。方法 应用膀胱内压测量法对35例重症患者进行腹内压动态监测。结论 腹内压监测为危重病人
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护士准确测量腹内压对临床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腹内压 危重患者 监测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4-0327-01
腹内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 IAP)主要由腹腔内脏器的静水压产生。正常情况下和大气压相近,任何引起腹腔内容积增加的情况均可导致腹腔内压力增高。胃肠道是腹内压升高最敏感的器官。近年来,腹内压监测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院自2010
年10月至2011年2月,将腹内压监测应用于危重病人诊断、治疗、肠内营养等方面,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院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2月,对35例患者进行腹内压动态监测,其中男22例,女13例;呼吸衰竭,重症肺部感染17例,胸腹部外伤5例,食道癌术后8例,颅脑外伤2例,产后休克1例,骨盆骨折1例,ARDS 1例。
1.2 测量方法
经留置导尿管测量膀胱内压可间接反映腹内压,故本科采用膀胱内压测量的间接测量法代替腹内压。具体方法:患者入ICU后一般立即给予20号硅胶三腔导尿管留置导尿,平卧位排空膀胱后连接注射器,注入36-37℃无菌生理盐水50ml ,然后导尿管与测量装置相连,以耻
骨联合为零点,垂直标尺旁水柱与零点的距离即为膀胱内压力。所有患者都是入院后立即测量,之后Q4H测量一次,对腹内压进行动态测
ICU危重患者并发腹腔间室综合征的早期监测与护理体会
【摘 要】目的:本文主要分析icu危重患者并发腹腔间室综合征(acs)的早期监测和护理体会,以为日后临床监测与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06月至2012年06月期间收治28例危重症并发ac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19例治愈,3例自动出院,6例死亡,死亡率为21.83%。结论:通过给予危重症患者进行早期监测,及时发现腹腔间室综合征,通过及时治疗与护理,有效降低危重症并发acs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关键词】icu危重患者;腹腔间室综合征;早期监测
腹腔间室综合征是指不同原因引起腹内压造成心血管、肺、肾、胃肠道以及颅脑的功能障碍的综合征。临床实践证明,腹腔间室综合征是一种高死亡率的病征[1]。当acs发生后,要是不能给予患者进行早期监测与治疗,极易导致患者出现致命性的器官功能衰竭。我院对于2011年06月至2012年06月期间收治28例危重症并发acs患者采取早期监测和护理措施,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1年06月至2012年06月期间收治28例危重症并发ac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1例,患者年龄在26~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12±1.45)岁。腹部疾病12例,包括肝移植3例,肝脾破裂3例,消化道穿孔3例,肾移植2例,肠梗阻1例;非腹部疾病16例,包括多发性创伤5例,休克3例,胸部疾病3例,妇科疾病3例,药物中毒2例,老年慢性病2例。
1.2方法
给予10例acs患者行腹腔减压手术;给予8例acs患者行胃肠减压联合大黄灌肠减压;给予5例acs患者行床边血液净化治疗;给予3例acs患者行床边腹腔置管减压术治疗,给予2例acs患者行二次开胸手术。
2 结果
经过治疗,在28例患者中,19例治愈,3例自动出院,6例死亡,死亡率为21.83%。
齐鲁护理杂志2010年第16卷第20期 ・临床医学・ 腹腔灌注压监测在ICU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梁钰 ,冯萍 ,朱艳萍 ,陈玉红‘ (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 江苏南京210006;2.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灌注压(APP)监测在ICU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经膀胱测压法测腹内压(IAP),以平均 动脉压(MAP)一IAP计算APP,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APP的差异及APP与IAP、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APACHⅡ的 相关性。结果:死亡组APP(67.2±18.4)mm Hg(1 mm Hg=0.133 kPa),存活组(88.5±17.1)mm Hg,两组比较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lAP与APP之间无相关性,APP与MODS、APACHⅡ显著负相关。结论:APP对于预测腹腔间隙 综合征较腹内压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一个独立的预后指标。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APP降低,预后更差。 关键词腹内压;腹腔灌注压: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7256(2010)20—0122—02 据统计,ICU患者腹腔高压症(IAH)的发生率约为35%, ACS的发病率为5% 】 。ACS与危重患者和外科手术密切相 关,因此对腹内压(IAP)的监测极为重要。Cheatham等 提 出用腹腔灌注压(APP)代替lAP来预测IAH和ACS,认为 APP同时说明了腹高压严重程度及腹部器官是否有足够的组 织灌注,具有比lAP更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对IAH和ACS的 诊断、治疗和预后价值更高。2000年1月~2009年8月,我们 对100例ICU患者进行APP监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ICU患者100例,男62例,女38例;年 龄(58.9±17.6)岁。无膀胱异常或神经源性膀胱、骨盆骨折 或血肿,无前列腺肥大和尿道狭窄。存活79例(存活组),死 亡2l例(死亡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方法 采用标准的经膀胱测压法。在膀胱内置Foley导 尿管,排空膀胱后经导尿管向膀胱内注入50 ml生理盐水,夹 闭引流段,然后经压力转换器连接监护仪,在呼气和腹肌松弛 时测压.测量时暂停呼吸机使用。测压时患者取仰卧位,以耻 骨联合为校零点。每8 h测量1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记录 各项监测指标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APACHⅡ 和MODS评分,分别计算APP(APP=MAP—IAP)。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和 直线相关分析,各指标均以 ±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2结果 2.1 APP和IAP、APACHⅡ相关性分析 线性相关分析显 示APP和IAP无显著相关性,APP和APACHⅡ显著负相关(r =一0.332,P<0.05),见图l。 2.2 APP和MODS相关性分析 APP和MODS显著负相关 (,:一0.700,P<0.001),见图2。 2.3死亡组与存活组APP和IAP比较 存活组APP(88.5 [基金项目]2007年度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项目(07NMUM117) 122 ±17.1)mm Hg,死亡组(67.2±18.4)mm Hg,两组比较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23);存活组IAP(12.7±2.3)mm Hg, 死亡组(17.0±4.5)mm 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2);见图3。
成人腹腔高压和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诊治急诊专家共识
世界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协会 于2006 年发布IAH/ACS
的专家共识并明确了其定义,2007 年和2009 年分别制定了IAH/ACS 临床救治指南和研究建议,并于2013年对定义与临床指南做了更新。2020 年中国腹腔重症协作组颁布了重症患者腹内高压监测与管理的专家共识(2020 版),强调急危重症患者IAH/ACS 风险高、易漏诊,应予以高度重视。急诊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且急诊环境特殊,容易漏诊IAH/ACS,这对急诊医师的诊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参考国内外IAH/ACS 指南共识,系统梳理近年来相关研究进展,结合急诊科临床工作特点基础上,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北京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北京医师协会急救医师专科分会、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急诊急救分会共同组织相关领域专家讨论并制订了《成人腹腔高压和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诊治急诊专家共识》,旨在为IAH/ACS 的急诊诊疗提供指导。
腹腔的刚性边界(脊柱、肋骨和骨盆骨)和半刚性边界(腹壁、膈肌和骨盆肌肉)使其扩张能力受限而产生压力,从而构成“腹腔内压”。生理状态(如咳嗽、Valsalva、举重等动作)和病理状态(如腹腔内脏器、腹腔间隙脂肪、淋巴结、血管等发生病理性改变)均可导致IAP 升高。病理性的IAP 增高称为腹腔高压,急诊患者比较常见,可明显增高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死率。若IAP 超过20 mmHg(1mmHg=0.133
kPa),合并新发或进行性器官衰竭,则可诊断为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ACS 是IAH 的进展期表现,即使给予减压治疗并去除病因,患者死亡率仍较高。因此,临床医生的关注点要从ACS 提前到IAH
阶段。
本共识中涉及的证据等级和推荐强度基本按照GRADE(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系统进行分级(表1)。鉴于IAH/ACS 患者在病因、危险因素、病理生理学、治疗措施和预后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性,本共识仅对IAH/ACS急诊成年患者的一般诊疗原则进行阐释。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3年10月,30(19)
ICU患者腹腔内压力监测的重复性研究
邵小平,卢春娟,许永华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急救科,上海200003)
【摘要】 目的 采用自行创建的腹腔内压力监测装置和方法测量危重患者的膀胱压力,通过观察监测者内部与监测者之间的
测量数据变异性以评价腹腔内压力测定的可重复性。方法 2012年6—12月方便性抽样选择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综合 ICU 19名危重患者,采用自行创建的腹腔内压力监测装置进行腹腔内压力监测,对同一名测量者(监测者内部)和两名测量者 (监测者之间)测定的数据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监测者内部和监测者之间的膀胱压力测定数 据相关性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791(P<O.01)和0.814(P<O.O1),提示测量数据间强相关,无明显变异。结论 自行创建的 腹腔内压力监测装置在测定腹腔内压力中具有确定的可重复性,采用标准的测定装置和测定方案可以在危重患者中可靠准 确地测定腹腔内压力。 【关键词】腹腔内压力;膀胱压力测定;监测者;变异性
doi:10.3969/j.issn.1008—9993.2013.19.006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8—9993(2013)19—0018—03
Repetitive Study of Intra—Abdominal Pressure Monitoring in Intensive Care Unit
Shao Xiaoping,Lu Chunj uan,Xu Yonghua(Emergency Department,Changzhe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ec—
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003,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Xu Yonghua,E—mail:xuyonghua666@hotmail.com
齐鲁护理杂志2013年第19卷第17期 其生活质量。 3小结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高血压发病率呈增长趋势。根据疾 病特点做好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及 服药依从性,提升其行为依从性,促使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提高治疗达标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桂芝.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体会[J].黑龙江医药科 学,2010,2:105. [2] 吴占福,黄瑞英.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J].中 国老年学杂志,2009,29(22):2968—2931. [3] 焦仁福,吕新海.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应注意的问题 [J].中国疗养医学,2011,20(2):111—112. [4] 李芸.老年高血压82例健康教育[J].齐鲁护理杂志, 2008,14(9):99. [5] 刘彦,周郁秋.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现状及展望 [J].护理学杂志,2007,22(3):76—78. [6] 马金,胡楠.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 影响[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2011,9(1):79—8O. [7] 程婧,何非,王丽姿,等.老年高血压患者达标率与知识、 行为依从性及生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 志2011,46(2):117—120. [8] 杨清,李玉霞.护理干预对116例老年性高血压服药依 从性及治疗结果的影响[J].宁夏医学杂志,2011,33 (10):1027—1028. [9] 胡秀萍.人性化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腹内压监测技术护理进展 秦贤,赵会丽,关 (青岛市市立医院 纯 山东青岛266071) [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1):106—107. [10]关念红,程敏峰,王相兰,等.心理干预对原发性老年高 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 29(6):723—725. [11]陈小敏.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 国现代医生,2011,49(1):31—32. [12]Spangler CM,Juusola儿,Enns EA,et a1.Population strate一 . gies to Decrease sodium intake and theburden of cardiovas. cular disease:a cost2eft ectivenessanalysis『J].Ann Intem Med,2010,152(8):481—487. [13]任丽萍,李春玉,吕启圆,等.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 及生活质量研究现状[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11,34 (1):75—77. [14]沈翠珍,彭美慈,邝惠容,等.中医食疗对高血压患者生 存质量作用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6):510 —512. [15]Muntner P,Joyce CJ,et a1.Health relatedquality of life and antihypertensive medication adher ence among older adults [J].Age Aging,2010,39(4):481—487. [16]段亚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体会[J].中 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5):151—152. [17]吕文翠,王振华,邹春花.中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 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3): 53—54. 本文编辑:邱春晖 2012—12—29收稿
ICU患者腹内压监测的注意事项及危险因素分析
廖舒;杜贵鹏;吴希
【摘 要】目的 探讨ICU患者腹内压监测的临床注意事项,并分析腹腔高压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47例本院ICU 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腹腔高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47例未出现腹腔高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统计两组的各项资料,并分析ICU患者腹腔高压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和组间比较,可得两组在平均年龄、性别分布情况、身体质量指数、疾病类型等方面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APACHEⅡ评分、入院24 h液体是否平衡、血白蛋白值水平方面经比较存在组间统计学差异(均P<0.05).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可得APACHEⅡ评分、入院24 h液体是否平衡为ICU患者腹腔高压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APACHEⅡ评分、入院24 h液体是否平衡为ICU患者腹高压相关危险因素,临床要注意尽早开始对ICU患者实施腹内压监测.
【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年(卷),期】2019(010)011
【总页数】3页(P41-43)
【关键词】ICU;腹内压;腹高压;危险因素;注意事项;血白蛋白
【作 者】廖舒;杜贵鹏;吴希
【作者单位】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重症医学科, 四川 成都
610053;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重症医学科, 四川 成都
610053;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重症医学科, 四川 成都
610053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R472
ICU患者大多病情较为危重,存在较高的腹腔高压发生风险[1]。腹腔高压常被认为是危重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因此临床要注意做好对患者的腹内压的动态监测,并警惕各种危险因素。根据资料文献报道,ICU重症患者合并腹腔高压并发症时,通常选择内科或者外科不同治疗手段控制腹内压,但是预后结局不同。本文为进一步探讨ICU患者腹内压监测的注意事项及腹高压危险因素,本次研究选取我院的47例ICU合并腹腔高压患者及47例未合腹腔高压患者,发现与平均年龄、性别分布情况、身体质量指数、疾病类型等指标无关,与APACHEⅡ评分、入院24 h
液体平衡和血白蛋白值等因素有关,为早期诊断与治疗ICU患者腹内压监测的临床注意事项提供参考,找到腹腔高压相关危险因素,方便临床早期监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47例本院ICU 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腹高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 27例,女 20例;年龄 25~73岁,平均(49.25±10.23)岁。另选择47例未出现腹腔高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 28例,女 19例;年龄 23~75岁,平均(48.33±11.05)岁。所有纳入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入组患者均临床资料完备,可满足本次研究的数据分析需求。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讨论批准,获得研究权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统计两组的各项一般资料,并分析ICU患者腹腔高压相关危险因素。从医院数据库中获得所有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基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其血浆白蛋白水平和血红蛋白水平等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其中,对于血浆白蛋白水平在35 g/L以下的患者,视为低蛋白血症。对患者实施腹内压监测,使用膀胱内测压确定腹内压。
1.3 观察项目
观察统计两组的各项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疾病类型、APACHEⅡ 评分、入院24 h液体平衡、血白蛋白值等。并分析ICU患者腹腔高压相关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使用()表示计量资料,用t 检验;运用%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对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α=0.05,ICU患者腹腔高压危险因素实施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研究对象一般情况统计比较
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和组间比较,可得两组在平均年龄、性别分布情况、身体质量指数、疾病类型等方面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APACHEⅡ评分、入院24 h 液体是否平衡、血白蛋白值水平方面经比较存在组间统计学差异(均P<0.05)。见表1。
2.2 ICU患者腹腔高压危险因素回归分析
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可得APACHEⅡ评分、入院24 h 液体是否平衡 为ICU患者腹腔高压相关危险因素。见表2。
3 讨论
对于ICU患者而言,其腹腔压力水平会对临床治疗以及预后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
如果出现腹腔压力异常增高的情况,极有可能会导致患者胸腔压力上升,心肺顺应性下降,进而导致患者心脏输出量以及肺通气量下降,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的出现[2]。钱露露等[3]通过研究指出,危重症患者存在较高的腹腔压力升高发生率,这一情况的出现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程浩等 [4]的研究也报道,在ICU 中,危重患者的腹腔高压发生率可以达到 46%。为此,临床要注意对患者实施腹内压监测。本组研究中,选择使用膀胱内测压来对不同患者的腹内压进行监测。整个监测过程中相应的操作系统具有良好的密闭性,可有效减少各种人为污染的发生,在获得理想监测效果的同时,还可以更好的进行感染控制。通过本次研究发现,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可得APACHEⅡ 评分、入院24 h 液体是否平衡为ICU患者腹腔高压相关危险因素。
表1 两组研究对象一般情况统计比较
表2 ICU 患者腹高压危险因素回归分析变量 OR 95%CI P 值APACHE Ⅱ评分
1.005 1.002~1.010 <0.05入院24 h 液体平衡 1.758 1.031~2.857 <0.05血白蛋白值 0.239 0.013~0.781 <0.05
其中,APACHEⅡ评分是临床应用较多的对患者临床危重程度进行评估的指标之一[5]。对于危重患者,体内存在一定的炎症反应,合并低白蛋白血症等,患者APACHEⅡ 评分相对偏高,并导致液体的渗出,影响腹内压水平,并和低白蛋白血症、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等有着密切关系[6]。24 h液体平衡及大量液体复苏是腹高压的独立危险因素,这可能与ICU危重患者产生的炎症反应有关,加剧了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加快了液体的渗出,从而造成腹内压升高,同时液体平衡与大量液体复苏可能会导致患者胃肠道出现一定的灌注性损伤,引发胃肠道水肿,进而导致腹腔压力水平的上升[7]。血浆白蛋白是人体中一种重要的蛋白类型,其水平显著下降会导致低蛋白血症的出现[8-9]。以往梁敏琼等[10]报道,低蛋白血症的出现会对患者多种器官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产生十分严重的损伤。血浆白蛋白水平偏低,会导致患者体内组织间隙存在大量液体潴留的现象,进而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微循环状态,并对各种器官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11]。同时,也会对腹腔内压力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腹腔高压的出现。临床研究表明,ICU患者合并腹腔高压其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明显多于未合并腹腔高压的ICU危重患者,其作用机制和持续腹高压状态减少了腹腔器官内的血流量,组织细胞低灌注和氧供减少,因此肠道黏膜受到损害,内源性细菌引起感染,使得ICU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预后效果不理想,这与腹高压导致的肺不张、通气血流比失调密切相关,因此对ICU患者要密切监测血气水平,给予辅助呼吸,降低患者耗氧量[12]。
综上所述,APACHEⅡ评分、入院24 h 液体是否平衡为ICU患者腹高压相关危险因素,临床要注意尽早开始对ICU患者实施腹内压监测。以更好的避免各种不良后果的出现,改善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 刘晓华,宫钰,董文婷,等.急诊ICU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与其生活质量及不良情绪的相关性分析[J].现代医学,2018,46(10):92-95.
[2] Chen YB,Sun YN,Li N,et al.Based on continuous intraabdominal pressure
monitoring, the influence of purgation on the prognosis of elderly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J].Zhejia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18,53(9):5-6.
[3] 钱露露,乔力,徐丹宇,等.急诊ICU患者鼻胃管意外脱落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18):188-190.
[4] 程浩,徐猛,孟文晴,等.吗啡与布托啡诺对腹部手术后患者腹内压的影响[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8,17(4):257-261.
[5] 张义花,刘少银,权秋香.ICU长期卧床患者压疮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33):35-37.
[6] 叶挺,季银和,郑婷婷.抢救流程优化对急诊ICU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满意度的影响[J].医院管理论坛,2018,35(9):28-30.
[7] 张淑香,周亚婷,李惠敏,等.不同参照点对ICU患者腹内压测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23):1769.
[8] 曹爽.持续腹内压监测在ICU多发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护理杂志,2016,15(3):50-52.
[9] 关纯,关纯,秦贤,等.一例孤肾急性肾损伤患者的腹内压监测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28):2204.
[10] 梁敏琼,邓凤娟,周付.外科ICU病人腹腔内压及相关指标监测的应用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6,23(10):1413-1414.
[11] 陈东升.ICU腹内压监测对肠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意义[J].中外医疗,2016,35(8):25-27.
[12] 梅婉雯,钱何布,张劲松.腹内压及腹腔灌注压监测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关系[J].江苏医药,2016,42(4):428-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