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内压监测在ICU中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4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中外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一种自身消化性疾病,病情复杂凶险,发展迅速,短时间内可并发多器官功能损害,病死率高20%~30%[1],SAP 腹内高压已引起越来越多临床医生的关注,其直接影响着重症急性胰腺炎本身的治疗和预后,并且已经作为判定重症急性胰腺炎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SAP 患者常导致腹内高压而并发腹腔间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ACS),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
因此加强腹腔压力(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监测及认识是非常重要的[2]。
现对2011年9月—2012年4月该院ICU 收治的5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腹腔压力监测,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该组患者53例,其中男35例、女18例;年龄33~68岁,平均(45.3±7.5)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重症急性胰腺炎的APACHE—II 评分≥8分[3]。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诱因分别为:胆道疾病34例、暴饮暴食15例、酗洒2例、无明显诱因2例。
1.2测压方法该组患者通过测定膀胱内压力(UBP)代替腹内压。
对5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入ICU 时即给予留置双腔导尿管,Foley14~16F,气囊充气30mL 后妥善固定。
导尿管接口连接三通连接管,其一端接引流袋,一端连接有创测压装置,换能器装置采用美代250,连接飞利浦M60或M70多功能监护仪。
测定方法:排空膀胱,夹闭尿液引流袋,将导尿管与有创测压装置连接,患者取平卧位,将换能器归零,以患者耻骨联合水平为零点,将50mL 生理盐水经Foley 导尿管注入膀胱后,导尿管与换能器相通,监护仪上直接读取数据即为腹内压,单位mmHg。
朱翠芳(东南大学附属江阴人民医院ICU中心江苏江阴214400)【摘要】目的掌握腹内压监测的正确方法。
方法应用膀胱内压测量法对35例重症患者进行腹内压动态监测。
结论腹内压监测为危重病人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护士准确测量腹内压对临床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腹内压危重患者监测【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4-0327-01腹内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 IAP)主要由腹腔内脏器的静水压产生。
正常情况下和大气压相近,任何引起腹腔内容积增加的情况均可导致腹腔内压力增高。
胃肠道是腹内压升高最敏感的器官。
近年来,腹内压监测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院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2月,将腹内压监测应用于危重病人诊断、治疗、肠内营养等方面,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1]。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院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2月,对35例患者进行腹内压动态监测,其中男22例,女13例;呼吸衰竭,重症肺部感染17例,胸腹部外伤5例,食道癌术后8例,颅脑外伤2例,产后休克1例,骨盆骨折1例,ARDS 1例。
1.2 测量方法经留置导尿管测量膀胱内压可间接反映腹内压,故本科采用膀胱内压测量的间接测量法代替腹内压。
具体方法:患者入ICU后一般立即给予20号硅胶三腔导尿管留置导尿,平卧位排空膀胱后连接注射器,注入36-37℃无菌生理盐水50ml ,然后导尿管与测量装置相连,以耻骨联合为零点,垂直标尺旁水柱与零点的距离即为膀胱内压力。
所有患者都是入院后立即测量,之后Q4H测量一次,对腹内压进行动态测量,为临床提供依据。
1.3 腹内压相关概念正常人腹腔内压力在0KPa左右[2](1KPa=7.5mmHg,1mm Hg= 1.33cmH2O)。
腹内压可分为四级:Ⅰ级:10-14mmHg,Ⅱ级15-24mmHg,Ⅲ级25-35mmHg,Ⅳ级>35mmHg[2]。
2020重症患者腹内高压监测与管理专家共识(完整版)关键词腹腔压力;腹内高压;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指南;共识腹内高压在重症患者中并不鲜见,文献报道在ICU中其发生率可达30%~40%[1]。
腹内高压可引起器官组织低灌注,甚至发展至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导致出现多器官和系统功能障碍,给救治带来很大挑战。
2007年世界腹腔间隔室协会(WSACS)发布关于腹内高压和ACS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并于2013年及2017年分别更新了指南内容,受到广泛关注。
然而该指南对ICU重症患者的管理,没有充分和确切的推荐意见。
为此,中国腹腔重症协作组结合大量循证医学证据和病理生理研究,针对重症患者腹内高压监测与管理中受到关注的18个问题给出相关建议。
通过电子问卷形式将建议的基本条目发给25位专家,根据共识建议条目的理论依据、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等特征进行综合评分。
综合评分以1~10计分,其中1~4分为不推荐,5~7分为弱推荐,8~10分为推荐。
最后将25位专家的评分统计分析,确定各条目的推荐强度。
1 重症患者正常腹内压是多少?腹腔是由肋弓、脊柱、骨盆、腹壁、膈肌等构成的腔隙;腹内压是腹腔密闭腔隙内稳定状态的压力,主要由腹腔内脏器的静水压产生。
健康成年人腹内压范围为0~5 mmHg(1 mmHg=0.133 kPa);儿童低于成年人;肥胖症患者、孕妇腹内压慢性升高可达10~15 mmHg 而不导致器官生理功能障碍;ICU内重症患者由于液体潴留、腹部手术、使用呼吸机等原因,通常导致腹内压高于正常值,一般维持在5~7 mmHg[2]。
推荐意见1:ICU重症患者腹内压一般为5~7 mmHg。
[推荐强度:(8.75±1.19)分]2 哪些疾病和(或)情形会导致腹内压升高?临床上多种情况可以导致腹内压升高,见表1。
推荐意见2:腹腔是一个封闭的空间,腹腔容积增加和腹壁顺应性减退均可导致腹内压增高,临床常见的原因为出血、感染、肿瘤和液体过负荷等[3-5]。
5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腹内压监测的临床应用目的腹内压监测是临床判定重症急性胰腺炎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方法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通过测定膀胱内压代替腹内压。
结果该组5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出现腹内高压者51例(96.2%),其中腹内压Ⅰ级13例、Ⅱ级28例、Ⅲ级9例、Ⅳ级1例,1例出现腹腔间隙综合征,经治疗后好转。
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腹内压监测,提示腹内高压普遍,而且有继发腹腔间隙综合征的出现,使用改进方法监测腹内压简便而准确。
标签:重症急性胰腺炎;腹内压;临床应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一种自身消化性疾病,病情复杂凶险,发展迅速,短时间内可并发多器官功能损害,病死率高20%~30%[1],SAP腹内高压已引起越来越多临床医生的关注,其直接影响着重症急性胰腺炎本身的治疗和预后,并且已经作为判定重症急性胰腺炎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SAP患者常导致腹内高压而并发腹腔间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ACS),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
因此加强腹腔压力(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监测及认识是非常重要的[2]。
现对2011年9月—2012年4月该院ICU收治的5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腹腔压力监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该组患者53例,其中男35例、女18例;年龄33~68岁,平均(45.3±7.5)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重症急性胰腺炎的APACHE—II评分≥8分[3]。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诱因分别为:胆道疾病34例、暴饮暴食15例、酗洒2例、无明显诱因2例。
1.2 测压方法该组患者通过测定膀胱内压力(UBP)代替腹内压。
对5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入ICU时即给予留置双腔导尿管,Foley14~16F,气囊充气30 mL后妥善固定。
腹腔压力监测在外科危重患者中应用【摘要】目的:通过动态监测重症监护室外科危重病人腹腔压力的变化,探讨腹腔内高压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选择2005.6~2006.6因腹部手术或腹部急性病变转入ICU的286例患者,依据经尿道膀胱内压(UBP)测量值分为两组,UBP≥20mmHg为腹腔间隙综合症组,UBP<20mmHg为对照组,分析腹腔间隙综合征与APACH 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腹内高压组APACH EⅡ评分,MODS 发生率和病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具有腹内高压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常规监测腹腔压力的变化,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
【关键词】腹内高压腹腔间隙综合症尿道膀胱内压力危重患者腹内压(IAP)是指膀胱周围腹腔的压力。
传统测量腹围可粗略了解患者腹腔压力的变化[1]。
近年来,随着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利用膀胱内的压力监测腹内压的技术已应用于临床,可及时发现腹腔脏器充血、水肿、出血等因素引起的腹腔压力增高、腹腔间隙综合症,避免机体各组织器官因灌注压降低而导致的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
从2005.6至2006.6对因腹部手术或腹部急症收入我院ICU的286例患者,进行了尿道膀胱压力监测,以探讨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APACH EⅡ)、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及预后之间的关系。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2005.6~2006.6收住于我院ICU的腹部手术及腹部急症病变患者286例,其中,男133例,女,153例。
依据经尿道膀胱内压力(UBP)测量值不同分为两组,UBP≥20mmHg为腹内高压组,UBP<20mmHg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原发病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连续动态观察了解UBP与APACH E Ⅱ、MODS及预后之间的关系。
1.2测量方法采用Kron等[2]报道的膀胱测压法。
方法是使用留置的18号Foley’s导尿管,患者仰卧,将引流管与Foley’s导尿管相连接,排空膀胱后,向膀胱内注入50ml灭菌生理盐水,然后通过三通活栓连接水压计,以耻骨联合为0平面,于呼气末读取水压计的压力,即为腹腔内压力,按下列公式转换为mmHg(1cmH2O=0.735mmHg),应用机械通气及呼气末正压的病人于水柱不再继续下降时,停用呼吸机片刻再读UBP值,以排除正压通气及呼气末正压对腹腔压力的影响。
ICU患者腹腔压力监测腹腔压力监测是重症监护室(ICU)中一项重要的临床措施,用于评估患者腹腔内压力的变化。
本文将介绍腹腔压力监测的必要性、相关技术、监测方法以及其临床应用。
一、腹腔压力监测的必要性腹腔内压力是指腹腔腔内脏器官与腹膜之间的压力。
正常情况下,腹腔内压力较低,能够维持腹腔内脏器官的正常功能。
然而,当患者遭受外伤、手术等因素的影响时,腹腔内压力可能升高,导致多种病理性改变,如腹腔间隔综合征、呼吸功能受限等。
因此,监测腹腔压力对于早期发现并干预这些病理变化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腹腔压力监测的技术目前,常用于监测腹腔压力的技术主要包括间接测压法和直接测压法。
1. 间接测压法间接测压法是通过间接途径来估计腹腔内压力的方法。
临床上最常用的间接测压法是膀胱压力监测法。
通过导尿管插入患者膀胱,并与测压设备连接,可以间接测量膀胱内压力。
由于膀胱与腹腔之间有直接的解剖联系,因此膀胱压力可以反映腹腔内压力的变化。
然而,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尿液排出障碍、尿液潴留等因素会对测量结果造成干扰。
2. 直接测压法直接测压法是指通过在腹腔内植入压力传感器来直接测量腹腔内压力的方法。
常用的直接测压方法包括:- 腹腔压力传感器插管法:将压力传感器插入患者腹腔进行监测。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准确性高等优点,但需经过手术操作,对患者有一定的创伤。
- 反充法:将压力传感器插入患者膀胱,并向腹腔内充气,通过测量充气过程中的压力变化来反推腹腔内的压力。
这种方法虽然不需要手术操作,但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并且可能会引起尿液潴留等并发症。
三、腹腔压力监测的方法腹腔压力监测的方法主要包括持续监测和间断监测。
1. 持续监测持续监测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连续地、实时地监测腹腔压力的变化。
常用的持续监测方法包括使用腹腔压力传感器插管法和反充法。
这种监测方法能够及时发现腹腔内压力的变化趋势,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措施。
2. 间断监测间断监测是指在特定时间点对腹腔压力进行监测。
腹内压监测在ICU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摘要】腹腔内压力 (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 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重要的生理学参数之一。
近年来,腹内压监测在ICU危重患者的监护中得到高度重视,可为各类危重患者提供诊断、治疗依据,观察腹部重症及外科手术治疗后的效果。
【关键词】腹内压;腹腔间隙综合征;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9-0154-02临床上许多疾病能引起腹内压增高,腹内压增高可引起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等脏器功能不全,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1]。
ICU危重患者腹内压升高的常见原因有:腹腔内感染、急性胰腺炎、复杂的腹腔血管手术、术后腹腔内出血、腹腔内或盆腔内或腹膜后血肿形成、严重腹水、肠梗阻、使用抗休克裤或腹腔内填塞止血、腹腔镜操作中腹腔内充气等[2],对此类危重患者应常规进行腹内压力的监测,可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整体提高危重患者的监护水平[3]。
各种因素引起腹内压持续升高,从而导致腹腔高压症(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IAH),任何原因引起的腹内压增高所导致的心血管、肺、肾、胃肠以及颅脑等多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称为腹腔间隙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当腹内压大于25mmHg后则发生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其死亡率高达60%以上[4],可危及患者生命。
1.腹内压的测压方法可分为直接法与间接法两种,前者是直接置管于腹腔内,然后连接压力传感器和气压计测得,这种方法是有创性的,有发生腹腔内感染和腹腔脏器损伤的可能性;后者是通过测定内脏压力来间接反映腹腔内压力,包括膀胱测压法、胃内压测定法和下腔静脉压测定法。
2001年Mark A等[5]首次在人体进行腹内压与膀胱压相关性的研究,证实了膀胱压能较好地反映腹内压,并且膀胱测压法简单方便,故是临床上最常用的监测腹内压的方法,所以对可能发生腹腔压增高的患者行腹腔压监测已成为常规[6],膀胱压监测是间接测定腹腔压的金标准。
ICU腹腔内压监测技术【设备要求】1.腹腔内导管法:无菌导管、压力传感器。
2.腹腔镜手术中测压:气腹机。
3.下腔静脉压:下腔静脉置管。
4.胃内压:鼻胃管或胃造口置管。
5.膀胱内压(囊内压):FOIey导管、三通接头导管、测压器。
【测定方法】测压的方法有2种。
(1)直接测压法是直接置管于腹腔内,然后连接压力传感器,或在腹腔镜手术中通过气腹机对腹压连续监测。
(2)间接测压法是通过测量下腔静脉压力、胃内压力及膀胱内压来间接反映腹腔内压力。
1)膀胱测压法向膀胱置一根Foley导管,排空膀胱内尿液,注入50〜IoOnII生理盐水,通过T形连接或三通接头导管与测压器连接。
患者仰卧,以耻骨联合为“0”点,水柱高度即为腹内压。
膀胱内压可客观地反映腹内压,用于ACS诊断,又可评估腹内压上升时对循环、呼吸和肾功能的影响程度。
通过FOIey尿管接测压管的方法测量腹内压,简便易行,已被广泛接受。
2)胃内测压法通过胃内放置的胃管或胃造口管注入50~100πιl盐水,将胃管与测压器连接。
胃内压的“0”点位于腋中线。
3)下腔静脉压测定可通过股静脉插管测量下腔静脉压,临床上少用。
其中通过膀胱测压法简单准确,作为测定腹腔内压力的客观指标已被大家接受。
【临床意义】肠道是最易发生缺血、缺氧的器官之一,一旦受累,往往导致MODS迅速发生或恶化。
胃肠道缺血、缺氧引起胃肠蠕动减弱,胃肠道胀气扩张;同时由于大量液体复苏、血管通透性增高、炎症介质释放等原因,往往导致组织脏器水肿、腹水,均可致IAP 升高,成为急性胃肠功能不全的早期表现之一。
因此IAP升高既是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的临床特征性表现之一,又是其他危重病患者胃肠功能不全以及MODS的早期信号之一。
IAP增高(IAH)和MODS之间形成恶性循环可进一步加重病情,监测IAP可以早期发现IAH,及早采取各种措施降低IAP,对于MoDS 的防治具有重要作用。
ACS时有全身的生理紊乱,一般在腹内压VL3kPa时心排血量和血压仍正常,但肝动脉血流明显减少;腹内压达2.IOkPa时,则出现不良的心血管反应;腹内压达2.7kPa和5.14kPa则分别出现少尿和无尿。
腹内压监测在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和应用
温治强;宋越;李嘉;肖胜兵
【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032)002
【摘要】目的研究并检测腹内压在外科危重病患者监测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外科危重患者动态膀胱内压监测,分析腹腔压力升高对呼吸功能、血流动力学、及肾脏功能等方面变化的影响,并对症治疗.结果 46例ACS患者,有15例保守治疗,14例手术治疗,17例穿剌引流.其中33例治愈,7例死亡,6例放弃治疗.结论对具有腹内高压危险因素的危重患者应常规监测腹内压,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以预防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发生与发展,降低死亡率.
【总页数】2页(P215-216)
【作者】温治强;宋越;李嘉;肖胜兵
【作者单位】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普外一科;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普外一科;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普外一科;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普外一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不同腹内压水平对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 [J], 张淑香;杨君
2.不同腹内压水平对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 [J], 张淑香;杨君
3.重症高腹内压COPD患者应用肠内营养腹内压变化的临床观察 [J], 庄育刚;徐兵
4.腹内压监测在综合ICU的临床观察和应用 [J], 林玫瑞;袁琳;黄雪琴
5.腹内压监测在多发创伤患者动态预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J], 蓝东兰;陈芬;李梦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腹内压测定腹腔内压力(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是腹腔内在的压力,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重要的生理学参数之一。
正常成人IAP0-5mmHg典型ICU病人5-7mmHg,剖腹术后病人10-15 mmHg脓毒性休克病人15-25mmHg急腹症病人25-40mmHg监测腹内压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可靠依据,在ICU内常规进行腹内压监测,可准确预测腹腔高压症患者病情变化,及早防治腹腔间室综合症的发生,降低危重患者的死亡率。
腹内高压:是指腹内压持续或反复的病理性升高≧12 mmHg根据腹内压力不同,IAH可分为四级I级12-15 mmHgII 级16-20 mmHgIII级21-25 mmHgIV级>25 mmHg适应症各类腹腔间室综合症(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ACS),包括原发ACS、继发ACS、复发ACS。
腹腔间室综合症是描述腹内压增高后所导致的心血管、肺、肾、胃肠以颅脑等多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
原发ACS是指原发于腹腔盆腔区域疾病而导致的腹腔间室综合征,通常需要外科或放射介入干预。
继发ACS是指非腹腔盆腔区域疾病而导致的腹腔间室综合征。
复发ACS是指原发/继发的ACS,经外科或内科处理缓解后重新发展而来的ACS。
腹内高压的常见原因:1)、创伤和腹腔出血;2) 腹部手术;3)、后腹腔出血;4)、腹膜炎,通常为继发性或复发性(如胰腺炎、复发脓肿);5)、腹腔镜和气腹;6)、巨大切口疝修复;7)、为预防术后切口疝而用尼龙腹带腹部包扎;8)、需用大量液体复苏时,通常液体量>5升/24小时;9)、麻痹性、机械性或假性肠梗阻、病情危重的患者,如休克、心肺复苏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严重高血压及外科手术后。
腹内压监测在ICU中的应用作者:曾凡程燕子向阳赵灵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11期【摘要】目的探讨腹内压监测方法在ICU中的应用。
方法对近年来国际上对腹内压监测方法的发展进行阐述和总结。
结果腹内压的监测方法仍处探索阶段,其发展目标是寻求更安全、更准确、更实用。
结论腹内压监测对ICU患者意义重大,应根据不同患者不同病情掌握指征及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
【关键词】腹内压监测;ICU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197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56-011腹内压(IAP)指腹腔内压,正常平均值为零或接近零,任何原因导致的腹腔内容物增加,均可造成腹内压增高。
腹内压增高可造成腹内高压(IAH)和腹腔间隔综合征(ACS),且国际上已有明确的定义,即持续或反复出现IAP>12mmHg且无随之出现的器官功能障碍称为腹内高压[6-9];IAP>20mmHg且随之出现至少一个新的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称为腹腔间隔综合征(ACS)[7-11]。
腹内高压可明显延长患者在ICU的停留时间[9-10],并已经成为影响ICU患者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9]。
2腹内高压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Ball CG等认为在重症患者中,继发性IAH发生率比原发性要高,因对重症患者的救治中,多有强力液体复苏,机械通气等,增加了继发性IAH的发生率,但此结论尚需进一步证实[6-11]。
Reintam A等经比较得出结论,认为继发性腹内高压患者的ICU死亡率高于原发性腹内高压患者[9]。
3腹内压的测量方法分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3.1直接法有一定损伤性,临床上较少采用,但Risin E等采用14F聚氯乙烯(PVC)导管置入腹腔测量腹内压,并证明此方法安全可信[1]。
但此研究所选取患者仅为开腹并腹腔引流管安置术后患者,且并未比较两种方法的医院获得性腹腔感染率,笔者认为直接法对ICU患者仍有较大局限性。
3.2间接法是指通过测量膀胱、胃或直肠内的压力来反应腹内压,临床上以测量膀胱压最为常用。
3.2.1传统方法为安放尿管,排空膀胱,向膀胱内注入50ml生理盐水,经压力转换器连接监护仪测压,设置零点为耻骨联合,每日间断测量数次。
Malbrain ML等研究发现,向膀胱内注入超过50ml生理盐水,会导致腹内压测量值大于实际值,并认为注入25ml即可[2]。
De laet I等向患者膀胱内注入2-20ml生理盐水,分别测压后进行比对,发现注入2ml就可以达到压力信号传到的目的,注入的生理盐水量越多,测量值越大[8]。
同时体位,病理性肥胖等因素对腹内压测量值也有影响,De Keulenaer BL等认为患者处于半坐卧位(30-45度)时,腹内压测量值高于实际值,故提出仰卧位为标准腹内压测量体位。
3.2.2Turnbull D等对开腹并留置腹腔引流管的患者,安放带气囊胃管测压,通过腹腔引流管和胃管分别测压,发现两者有高度的相关性和一致性[10]。
Neumann P等通过对比发现,测量胃内压可以实现不间断测量,从而早期发现腹内压的变化,并提出监测腹内压的目的是进一步监测腹腔灌注压(平均动脉压-腹腔内压),但没有数据显示以正常腹腔灌注压为目标的治疗能影响患者病情的进展[5]。
3.2.3Al-Bahrani AZ等通过对患者进行CT扫描发现,圆腹征及增强扫描后肠壁增厚等征象提示腹内高压[4]。
综上所述,对ICU患者进行腹内压监测的必要性,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肯定,关键是如何选择腹内压监测的方法,以满足安全、准确及实用的目的。
笔者通过近年来国内外对腹内压监测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认为必须根据不同疾病以及患者所处的不同疾病状态(如是否已经进行开腹手术,是否正在通过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液鼻饲等)来选择正确的方法。
并提出以下建议:①对机械通气合并持续或进行性腹胀、大量液体复苏、严重腹腔感染、严重腹腔组织器官损伤、大量腹腔积液等患者常规进行腹内压监测。
②常规选择间接法测压,对必须进行鼻胃管鼻饲或必须进行胃管负压引流等患者,则选择测量膀胱压;反之,则选择测量胃内压。
③如已经进行开腹手术,且留置腹腔引流管患者,可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直接法测压。
④不推荐常规进行腹部CT监测。
腹内压监测的必要性已得到公认,但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
腹内压增高对机体的影响,主要为对腹腔血流动力学即腹腔灌注压的影响,未来的研究方向,或应着眼于腹腔灌注压的监测,而不是单纯腹内压监测。
参考文献[1]Risin E,et al.A new technique of direct intra-abdominal pressure measurement:a preliminary study.Am J Surg,2006 Feb,191(2):235-7.[2]Malbrain ML,et al.Effect of bladder volume on measured intravesical pressure: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Crit Care,2006,10(4):R98.[3]De Keulenaer BL,et al.What is normal intra-abdominal pressure and how is it affected by positioning,body mass and 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Intensive Care Med,2009 Jun,35(6):969-76.Epub 2009 Feb 26.[4]Al-Bahrani AZ,et al.A p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CT features predictive of 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 and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in critically ill surgical patients.Clin Radiol,2007 Jul,62(7):676-82.Epub 2007 May 2.[5]Neumann P.Problematic of intra-abdominal pressure measuremen[J].Anaesthesist,2009 May,58(5):527-31.[6]Ball CG,et al.The secondary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not just another post-traumatic complication.Can J Surg,2008 Oct,51(5):399-405.[7]Scheppach W.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J].Best Pract Res Clin Gastroenterol,2009,23(1):25-33.[8]De laet I,et al.Transvesical intra-abdominal pressure measurement using minimal instillation volumes:how low can we go?[J].Intensive Care Med,2008 Apr,34(4):746-50.Epub 2008 Jan 29.[9]Reintam A,et al.Primary and secondary 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different impact on ICU outcome[J].Intensive Care Med,2008 Sep,34(9):1624-31.Epub 2008 May 1.[10]Turnbull D,et al.Intra-abdominal pressure measurement:validation of intragastric pressure as a measure of intra-abdominal pressure[J].Br J Anaesth,2007 May,98(5):628-34.[11]Vidal MG,et al.Incidence and clinical effects of 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J].Crit Care Med,2008 Jun,36(6):1823-31.[12]Fernández Meré LA,et al.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J].Rev Esp Anestesiol Reanim,2007 Jun-Jul,54(6):359-70.[13]De Waele J,et al.Saline volume in transvesical intra-abdominal pressure measurement:enough is enough[J].Intensive Care Med,2006 Mar,32(3):455-9.Epub 2006 Feb 14.[14]Flores-Alvarez E,et al.Early diagnosis and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J].Cir Cir,2005 May-Jun,73(3):179-83.[15]Savvin IuN,et al.Can the 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 be the cause of poly-organic insufficiency during the destructive pancreatitis?[J].Voen Med Zh,2006 Nov,327(11):26-30,96.[16]Chen H,et al.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in early stage[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8 Jun 14,14(22):35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