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课后习题:(第二单元)荷花淀、小二黑结婚(节选)、党费【含答案及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9
课时分层作业(八)荷花淀小二黑结婚(节选)党费[基础运用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被雨淋湿的风,以29摄氏度的体温降临人间。
如刚从冰水里撩起的黑色绸缎,从窗口游进来,拥抱脸、颈脖、前胸、双臂外侧,领养了皮肤上的灼热。
风渗进肌肤、血液,如雨水渗进一棵树,根须惊叫了一声,树枝、叶脉、叶尖上每一个细胞,都汇入和声,又瞬间恢复平静。
一场风,带来的不是简单的凉爽,__①___。
无与伦比的宁静里,风消失了,其实到了天上,它拂去了月亮身上的云,月亮看看自己,仔细一想,我要云这块破布干什么,我要满天的乌烟瘴气干什么,我要鞋子干什么,赤脚走,多自在。
月亮是天空的心,心袒露了,天地一片清白。
我觉得改得好!风从天上下来,落在多年不睡的凉席上,凉席瞬间复活成了一大片竹林,黑暗里涌动着丰满的绿意。
凉席裸露在雨后的夜风里,我裸露在凉席上,如同__②___。
我将脸紧紧贴着它,鼻尖抵上它,便清晰地闻到了竹子的清香。
曾经,多年前的盛夏,一个天井,一轮圆月,一群老人孩子,一堆竹榻、竹椅,人们乘凉、聊天、吃西瓜,摇着扇子入睡。
那些诗一样的旧光阴,被风带到哪儿去了?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A. 比喻、拟人、对偶B. 借代、对比、对偶C. 借代、对比、排比D. 比喻、拟人、排比D[比喻:“如刚从冰水里撩起的黑色绸缎”中将“风”比作“如刚从冰水里撩起的黑色绸缎”。
拟人:“拥抱”“领养”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风以人的性格特征;“根须惊叫了一声,树枝、叶脉、叶尖上每一个细胞,都汇入和声,又瞬间恢复平静”中,赋予风人的“叫了一声”这一动作。
排比:“一个天井,一轮圆月,一群老人孩子,一堆竹榻、竹椅,人们乘凉、聊天、吃西瓜,摇着扇子入睡”中“一个天井,一轮圆月,一群老人孩子,一堆竹榻、竹椅”结构相同、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夜风从窗口进来,吹到身上,带走灼热。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原文用“刚从冰水里撩起的黑色绸缎”比喻冰冷晚风,生动形象;“拥抱”“领养”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风以人的性格特征,生动活泼;②“拥抱脸、颈脖、前胸、双臂外侧”,化大为小,写出了身体各个部位被风渐次吹拂的细腻感受,有过程性和层次感,有强调作用,句子也更活泼;③原文表述与上下文语体风格一致。
8 荷花淀课后·训练提升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体现。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文化强国建设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世界在不断发展变化,每一代人所面临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
红色文化虽然形成于革命时期,但红色文化也要与时俱进。
要结合新的时代背景,不断为红色文化增加新内涵,不断改进其传承与发展的方式,才能使其焕发和保持活力。
要让青年学生认同进而理解红色文化,就必须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和接受方式,不断流入新的时代特色,使红色文化资源“可敬、可亲、可学、可用”。
当代解放军战士的保家卫国、消防救援人员的无畏逆行、科研人员的勇攀高峰、抗疫一线的众志成城等都是新的时代的红色文化,这些精神离我们更近,更能去触动当代大学生的内心。
1.下列在括号中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红色文化作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B.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是红色文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C.作为中国文化软实力重要内容的红色文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D.把中国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内容的红色文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答案:A解析:语段的话题中心词是“红色文化”,括号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文化强国建设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提到了“文化强国”,本着话题一致的原则,此句“红色文化”应放在句首,与前句衔接更紧密。
B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作主语,与前句衔接不紧密;C项,“红色文化”在句末,与前句衔接不紧密;D项,语意表述错误,“中国文化软实力”不能成为“红色文化”的重要内容。
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水生的女人说:“又给他们送了一些衣裳来。
”B.小二黑好学三仙姑下神时候唱“前世姻缘由天定”。
C.我们那儿的主力红军一部分参加了“抗日先遣队”北上了。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荷花淀》《小二黑结婚》《党费》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4课时)第一课时:梳理《荷花淀》情节,分析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第二课时:了解《小二黑结婚》(节选)《党费》作家及创作背景,理清情节结构。
第三课时:三篇小说比较阅读,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探究小说主题。
第四课时:欣赏作家富有个性的语言风格。
点评:群文的整体目标设计科学、合理,既关注了对不同文本的或精读、或略读的指导,也体现了学习任务的渐进性,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
第一课时《荷花淀》【学习目标】1.梳理《荷花淀》的故事情节。
2.理解鉴赏《荷花淀》中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
【学习过程】一、导入《荷花淀》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一提到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烟消弭散,血肉横飞,那么《荷花淀》描写的是怎么样的战争场面呢?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感受其中的意境。
点评:导语简洁明了,直奔主题,既总领重点,又激趣促思,妙!二、作家简介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
1944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
解放后,在《天津日报》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并坚持写作。
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二、创设情境,任务驱动任务一:假如你是“主持人大赛”的参赛选手,你如何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荷花淀》的情节呢?情节概述: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
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给全文三部分拟小标题,并指出这三个部分各属于小说故事情节的哪个阶段?(注意:隔行是小说分段的方法之一。
8 荷花淀小二黑结婚(节选)党费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芦花荡孙犁①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
子载了两个女孩子回来。
孩子们在炮火里滚了一个多月,都发着疟子,一直没安静过,神经紧张得很。
一点轻微的声音,闭上的眼就又睁开了。
现在又是到了这么一个新鲜的地方,有水有船,荡悠悠的,夜晚的风吹得长期发烧的脸也清爽多了,就更睡不着。
眼前的环境好像是一个梦。
小女孩子趴在船边,用两只小手淘着水玩。
远远有一片阴惨的黄色的光,突然一转就转到她们的船上来。
女孩子叫了一声。
子说:“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
”小船无声地,但是飞快地前进。
当小船和那黑乎乎的小火轮站到一条横线上的时候,探照灯突然照向她们,不动了。
两个女孩子的脸照得雪白,紧接着就扫射过一梭机枪。
子叫了一声“趴下”,一抽身就跳进水里去,踏着水用两手推着小船前进。
大女孩子把小女孩子抱在怀里,倒在船底上,用身子遮盖了她。
子弹吱吱地在她们的船边钻到水里去,有的一见水就爆炸了。
那小的觉得有一股热热的东西流到自己脸上来,连忙爬起来,把大的抱在自己怀里,带着哭声向子喊:“她挂花了!”子没听见,拼命地往前推着船,还是柔和地说:“不怕。
他打不着我们!”“她挂了花!”“谁?”子的身体往上蹿了一蹿,随着,那小船很厉害地仄歪了一下。
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他用手扒着船尾,跟着浮了几步,才又拼命地往前推了一把。
他们已经离苇塘很近。
子爬到船上去,他觉得两只老眼有些昏花。
一钻进苇塘,他就放下篙,扶起那大女孩子的头。
大女孩子微微睁了一下眼,吃力地说:“我不要紧。
快把我们送进苇塘里去吧!”子无力地坐下来,船停在那里。
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
子叹了一口气,停了半天才说:“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
我没脸见人。
”小女孩子有些发急,她像央告那子:“老同志,你快把我们送进去吧,你看她流了这么多血,我们要找医生给她裹伤呀!”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哼哼起来。
[语言建构]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吮.了一下(shǔn) 梭.鱼(suō) 跳跃.(yuè) 缠绞.(jiǎo) 膝.盖(xī) 泅.水(qiú) 凫.水(fú) 吆.喝(yāo) (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蛮横.(hèng )横.贯(héng ) (2)⎩⎨⎧涨.落(zhǎng )红涨.(zhàng ) (3)⎩⎨⎧据.点(jù)拮据.(jū) (4)⎩⎨⎧扑棱.(lēnɡ)棱.角(léng ) 2.语境辨析法天气暖和.(huo),小和.(hé)在家和.(huó)泥抹墙;他讲原则性,是非面前从不和.(huò)稀泥,也不随声附和.(hè)别人,更不会在麻将桌上高喊:“我和.(hú)了。
” 二、写对字形 (1)⎩⎨⎧juē(噘)嘴guì(鳜)鱼猖jué(獗) (2)⎩⎨⎧稻yāng (秧)江河yāng yāng (泱)(泱)yàng yàng (怏)(怏)不乐(3)⎩⎨⎧fú(凫)水niǎo (袅)娜xiāo (枭)雄三、积累词语1.理解辨析(1)形势·形式形势:一是指地势;二是指事物发展的状况。
形式:事物的形状、结构等。
(2)震动·振动震动:颤动,使颤动;(重大事情、消息等)使人心不平静。
振动:指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做往复运动。
(3)精致·精制“精致”是形容词,表示制造精巧细致。
如:这工艺品很精致。
“精制”是动词,指在粗制品上加工或精工制造。
如:在生橡胶里加硫黄精制,就成了普通橡胶。
2.明确词义(1)铜墙铁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藕断丝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聚精会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一望无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冒冒失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比喻防御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
革命战争与乡土柔情——《荷花淀》《小二黑结婚》《党费》联读一、导入同学们,我们来回顾一下,在这学期前几周咱们讲了部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这四篇课文,它们都属于中国革命传统作品。
在中册也有同类作品。
那他们有什么不同点呢?上册侧重展示社会历史维度的红色记忆,中册侧重展示文学维度的红色创作。
今天我们通过联读《荷花淀》《小二黑结婚》《党费》三篇小说来学习、体会“革命战争与乡土柔情”这个主题。
二、任务情境大家都知道,今年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为了深刻认识革命传统,了解旧中国人民的苦难和革命先驱的斗争历程,体会革命志士和广大群众为国家解放、民族新生而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
本节课我们借鉴《典籍里的中国》的节目形式,组织同学们模拟表演一段文学穿越短剧,使《荷花淀》《小二黑结婚》《党费》中的人物之间进行跨时空的交流。
现召开研讨会,共同商讨相关议题,寻找人物之间的链接点,实现人物间有效的跨时空交流,给人以思想启迪和艺术熏陶。
课前安排了学习任务,大家通读了三篇小说,梳理了故事情节,完成了初读自我检测,下面来分享一下同学们的阅读感悟。
初读课文之后,我们来明确一下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三、任务明细(一二三5分钟)任务一:研讨探究,品析小说主人公形象任务二:学练结合,弘扬伟大革命精神四、学习活动(20分钟)任务一:研讨探究,品析小说主人公形象议题一:《荷花淀》《小二黑结婚》《党费》有哪些主要人物?圈出主人公。
议题二:这些主人公分别有什么性格特征?身份是什么?议题三:这些主人公有哪些共同特点?除了这三篇小说中的人物,还可以把谁加入这场跨时空对话当中?可从其他文学作品或现实生活中寻找。
总结:革命路上,女性从未缺席,柔情与刚强并行(让同学来分享)三篇小说都表现了农民(尤其是农村妇女)在伟大民族解放战争中的觉醒,塑造了农村新型进步妇女形象,他们完成了“走出家门——走进革命——走进自我”的成长蜕变。
8荷花淀小二黑结婚(节选)党费课后篇巩固提升一、夯实基础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亲.戚(qīn)凫.水(fú)吮.吸(yǔn) 横.样子(hènɡ)B.胆怯.(qiè) 嘻.哈(xī)讥诮.(qiào) 熨.帖(yùn)C.跺.脚(duò) 作践.(jiàn)姻缘.(yuán) 惬.意(qiè)D.羞愧.(kuì) 谨.防(jǐn)横.祸(héng) 岔.子(chà)项,“吮”应读“shǔn”;B项,“熨”应读“yù”;D项,“横”应读“hèng”。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水面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②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
③战士们的三只小船就奔着东南方向,箭一样飞去,不久就在中午水面上的烟波里。
④忽然从她们的船底下出一个人来,只有水生的女人认得那是区小队的队长。
A.浮舒展消逝钻B.笼舒展消失冒C.浮扩展消逝钻D.笼扩展消失冒①句中“雾”不是从水面浮起来的,而是“薄薄透明的雾”笼罩着水面。
第②句中“舒展”写出了阳光下荷叶生长的状态,无拘无束,生机勃勃。
“扩展”动作性强。
第③句强调最后的结果——不见了,故用“消失”。
第④句由前面的“忽然”可以看出,“冒”能更好地写出一种突兀感。
3.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的使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李局长爱读书,读到会心处往往会拍手称快....,有心领神会之感,感到很多没来得及说的话,都被作者用精辟的话语概括出来了。
②有的企业春季本来就是淡季,即使全员上班也产生不了多少收益,正好顺水推舟....,给员工放个长假。
③当全场比赛结束的时候,安联球场六万球迷鸦雀无声....,甚至整个慕尼黑都陷入了短暂的安静之中。
④近代以来,无数艰苦卓绝....的仁人志士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进行了一次又一次英勇不屈的抗争,不仅改变了人民的命运,也让国人重拾了伟大复兴的民族自信。
⑤日前,部分网络文章词不达意,不通文墨....,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多项措施加以监管。
⑥在叙事节奏上,欧洲电影也往往不会刻意加快,而是慢条斯理....地讲故事,会有一些伏笔和暗示,将故事讲圆讲细。
A.①②④B.①③⑥C.②⑤⑥D.①④⑤拍手称快:拍着手喊痛快。
多指仇恨得到消除。
不合语境。
②顺水推舟:比喻顺应趋势办事。
使用正确。
③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
使用正确。
④艰苦卓绝:形容斗争十分艰苦,超出寻常。
用错对象。
⑤不通文墨:指人的文化水平不高或识字不多。
用错对象。
⑥慢条斯理:形容动作缓慢,不慌不忙。
使用正确。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社会公益事业是增进民生福祉、惠及社会大众的事业,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传承民族精神、引领社会风尚具有重要意义。
B.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强调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下,中国经济之路到底通向何方以及中国如何设定新一年经济社会发展备受关注。
C.一个民族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强弱有赖于思想上的团结统一,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行动指南。
D.监察体制改革要做到蹄疾步稳,又快又好,离不开党中央高瞻远瞩、精心谋划、分步走的战略部署起到关键作用。
项,成分残缺,应在“社会发展”的后面加“的目标”;C项,两面对一面,应删除“强弱”;D项,句式杂糅,“离不开”与“起到关键作用”杂糅,应删除其中一个。
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赵树理很有幽默感。
他写农村生活能体现出他的幽默感,比如说,他爱给他的小说里的人物起外号:翻得高、糊涂涂……他抨击时事,也往往以幽默的语言出之。
A.赵树理的幽默和老舍的幽默不同。
老舍的幽默是市民式的幽默,而赵树理的幽默是农民式的幽默B.老舍的幽默和赵树理的幽默不同。
老舍的幽默是市民式的幽默,而赵树理的幽默是农民式的幽默C.赵树理的幽默和老舍的幽默不同。
赵树理的幽默是农民式的幽默,而老舍的幽默是市民式的幽默D.老舍的幽默和赵树理的幽默不同。
赵树理的幽默是农民式的幽默,而老舍的幽默是市民式的幽默“他写农村生活”一句可判定,前一句应写和赵树理相关的内容,可排除C、D两项。
从上下文连贯和语句强调的内容来看,“赵树理很有幽默感”后面的语句的主语应是“赵树理的幽默”,因此排除B项。
6.下列各项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主持人得知嘉宾的父亲刚刚因病逝世,立即语气沉痛地说:“我代表观众对家父的过世表示哀悼,请节哀顺变。
”B.某学生去看望自己中学时代的班主任,一见面,就紧紧握住老师的双手激动地说:“老师,久仰了!身体还好吧?”C.主持人向小朋友讲述她的旅行见闻:“一条小溪哗啦啦地流着,水里有好多圆溜溜的石头,像鸡蛋似的,可好看了!”D.天气炎热,同学非要请我吃雪糕,我只好笑纳了。
项,“家父”改为“令尊”。
“家父”,谦辞,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称对方的父亲用“令尊”。
B项,“久仰”改为“久违”。
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不见说“久违”。
D项,“笑纳”用于请别人接受礼物。
7.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
《小二黑结婚》是我国现代典型的乡土小说。
赵树理是小说《小二黑结婚》的作者。
农村的愚昧、落后和迷信的习俗被《小二黑结婚》揭露了。
(1)以“《小二黑结婚》”为主语:(2)以“赵树理”为主语:赵树理写的《小二黑结婚》是我国现代揭露农村愚昧、落后和迷信习俗的典型的乡土小说。
(2)赵树理是我国现代揭露了农村愚昧、落后和迷信习俗的典型的乡土小说《小二黑结婚》的作者。
二、课外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小腿疼闹社房赵树理…………①小腿疼是五十来岁的一个老太婆,家里有一个儿子一个儿媳,还有个小孙孙。
本来她瞧着孙孙做做饭,媳妇是可以上地的,可是她不,她一定要让媳妇照着她当日伺候婆婆那个样子伺候她——给她打洗脸水、送尿盆、做饭、端饭……不过要是地里有点便宜活的话也不放过机会。
例如夏天拾麦子,在麦子没有割完的时候她可去,一到割完了她就不去了。
又如摘棉花,在棉桃盛开每天摘的能超过定额一倍的时候,她也能出动好几天,不用说刚能做到定额她不去,就是只超过定额三分她也不去。
她的小腿上,在年轻时候生过连疮,不过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治好了。
在生疮的时候,她的丈夫伺候她;在治好之后,为了容易使唤丈夫,她说她留下了个腿疼根。
不过她这“疼”疼得有点特别:高兴时候不疼,不高兴了就疼;逛会、看戏、游门、串户时候不疼,一做活儿就疼;入社以后是活儿能大量超过定额时候不疼,超不过定额或者超过的少了就又要疼。
乡里的医务站办得虽说还不错,可是对这种腿疼还是没有办法的。
…………②吃不饱一进门就说:“大婶呀!有人贴着黑帖子骂咱们哩!”小腿疼听说有人敢骂她好像还是第一次。
她好像不相信地问:“谁写的?”“杨小四那个小死材!”“他这小死材都写了些什么?”“写的多着哩:说你装腿疼,留下儿媳妇给你送屎尿;说你偷麦子;说你没理占三分……”吃不饱又加油加醋添了些大字报上没有写上去的话,把个小腿疼说得腿也不疼了,挺挺挺挺就跑到社房里去找杨小四。
这时候,主任王聚海、副主任杨小四、支书王镇海三个人都正端着碗开碰头会,小腿疼一跑进去就把这个小会给他们搅乱了。
小腿疼一进门一句话也没有说,就伸开两条胳膊去扑杨小四,杨小四从座上跳起来闪过一边,主任王聚海趁势把小腿疼拦住。
杨小四料定是大字报引起来的事,就向小腿疼说:“你是不是想打架?政府有规定,不准打架。
打架是犯法的。
不怕罚款、不怕坐牢你就打吧!只要你敢打一下,我就把你请得到法院!”又向王聚海说:“不要拦她!放开叫她打吧!”小腿疼一听说要出罚款要坐牢,手就软下来,不过嘴还不软。
她说:“我不是要打你!我是要问问你政府规定过叫你骂人没有?”“我什么时候骂过你?”“白纸黑字贴在墙上你还昧得了?”王聚海说:“这老嫂!人家提你的名来没有?”小腿疼马上顶回来说:“只要不提名就该骂是不是?要可以骂我可就天天骂哩!”杨小四说:“问题不在提名不提名,要说清楚的是骂你来没有!我写的有哪一句不实,就算我是骂你!你举出来!我写的是有个缺点,那就是不该没有提你们的名字。
我本来提着的,主任建议叫我去了。
你要嫌我写得不全,我给你把名字加上好了!”“你还嫌骂得不痛快呀?加吧!你又是副主任,你又会写,还有我这不识字的老百姓活的哩?”支书王镇海站起来说:“老嫂,你是说理不说理?你认为哪里写得不对许你驳他!不能这样满脑一把抓来派人家的不是!谁不叫你活了?”“你们都是官官相卫,我跟你们说什么理?我要骂!谁给我出大字报叫他死绝了根!叫狼吃得他不剩个血盘儿,叫……”支书认真地说:“你实在要不说理要这样发疯,这么大个社也不是没有办法治你!”回头向大家说:“来两个人把她送乡政府!”看的人们马上跳出五六个人来把她围上,其中有两个人拉住她两条胳膊就要走。
这时候,主任王聚海却拦住说:“等一等!这么一点事哪里值得去麻烦乡政府一趟?”小腿疼见真要送她走,已经有点胆怯,后来经主任这么一拦就放了心。
她定了定神,看到局势稳定了,就强鼓着气说了几句似乎是光荣退兵的话:“不要拦他们!让他们送吧!看乡政府能不能拔了我的舌头!”王聚海认为已经到了收场的时候,就拉长了调子向小腿疼说:“老嫂!你且回去吧!没有到不了底的事!我们现在要布置明天的生产工作,等过两天再给你们解释解释!”“什么解释解释?一定得说个过来过去!”“好好好!就说个过来过去!”杨小四说:“主任你的话是怎么说着的?人家闹到咱的会场来了,还要给人家赔情是不是?”小腿疼怕杨小四和支书王镇海再把王聚海说倒了弄得自己不得退场,就赶紧抢了个空子和王聚海说:“我可走了!事情是你承担着的!可不许平白白地拉倒啊!”说完了抽身就走,跑出门去才想起来没有装腿疼。
1958年7月14日(有删改)“小腿疼”“吃不饱”两个落后妇女的大字报。
②省略部分内容为“吃不饱”看到大字报后,马上跑到“小腿疼”家去了。
8.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腿疼”知道有人写了公开批评她的大字报,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思想问题,反而觉得是杨小四有意骂自己,所以要找他算账。
B.正面典型杨小四与反面典型“小腿疼”的矛盾是人物关系中的一对主要矛盾,揭开了青年干部与“落后分子”较量的序幕。
C.“小腿疼”偷奸耍滑,好逸恶劳,撒泼闹事,这一典型形象揭示了教育部分农民的艰巨性和清除小农意识的长期性。
D.在乡村世界,名声、面子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人价值的体现,关乎个体乃至家庭的直接利益。
所以,看护名声、维护面子是“小腿疼”装腿疼、闹公社的根本原因。
项,“所以,看护名声、维护面子是‘小腿疼’装腿疼、闹公社的根本原因”表述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