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普通高中英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 格式:docx
- 大小:18.51 KB
- 文档页数:4
教学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以下统称“新教材”)是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实验版教材”)的基础上,依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统称“课标2017年版”)精心修订编写而成,共10册,分必修(3册)、选择性必修(4册)与选修(3册)。
为帮助一线教师更深入、准确地理解、把握教材,分析使用教材,实现学科的育人价值,本文对新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结构以及教材特点进行分析解读,并提出使用建议。
一尧教材主要特点新教材立足中国国情,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放眼世界与未来,关注时代的发展变化,深刻把握外语教育发展趋势,以课标2017年版为依据,在编写时着力体现普通高中课程性质、任务和要求,全面反映课程内容,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新教材坚持思想性原则,坚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编写理念和设计思路突出了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并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够“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材育人的根本目标。
在主题的选择和听、读文本的编写以及活动的设计上,新教材坚持正确的导向,坚持弘扬正能量,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介绍国外优秀文化的同时,也非常重视介绍中华优秀文化,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此外,新教材还选取了国内外先进人物事迹,挖掘其精神内涵,旨在让学生充分感受他们的思想品质、科学精神及奉献精神,如John Snow 、Albert Einstein 、詹天佑、林巧稚、杨利伟、钱学森等国内外著名人物,以及改革开放40年来做出杰出贡献的钟南山、袁隆平、屠呦呦等人的先进事迹。
新教材设计充分保证了教材的科学性和高适用性,设定了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的整体构架,优化调整了单元主题和排列顺序,新增贴近时代发展、展示中外优秀文化的主题,使主题意义更加突出,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也得到提高。
福建省初中英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一、课程理念、教育教学原则(一)课程基本理念2011年12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了英语课程六个基本理念: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渠道。
这六个英语课程理念强调了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教师应保证英语课程的整体性、渐进性和持续性,使课程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的过程;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不断调整情感态度,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英语课程评价体系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教师采用的评价方式应多元化;教师应创造性地利用和开发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英语学习资源。
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含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
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
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
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
这是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所涵盖的五个维度的有机整体。
(二)教育教学原则除了依据《课程标准》理念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在课堂中还应该把握以下四个育人原则。
1.立德树人,引领教学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摘要: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重要性2.课程的基本理念二、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2.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3.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4.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三、课程内容1.语言知识与技能2.文化知识3.语言技能4.学习策略四、课程实施与评价1.教学建议2.评价建议3.教材编写建议正文:《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是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制定的。
本文将对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进行解读。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是高中阶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课程。
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1.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听力和口语能力,能够运用英语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2.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培养学生具备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运用英语进行思考和分析。
3.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
使学生了解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习俗、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4.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不同的学习环境,运用英语进行自我提升和发展。
三、课程内容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语言知识与技能、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
1.语言知识与技能。
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
2.文化知识。
包括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文化习俗、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知识。
3.语言技能。
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以及语言沟通、语言表达、语言理解等方面的能力。
南平市高中新课程英语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南平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英语科2006年秋季我市普通高中将全面实施新课程。
我市英语学科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英语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有关精神并就本市教学具体情况对2006年秋季高一课程教学实施提出如下意见:一、明确高中英语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对英语课程性质进行了比较明确和完整的阐述,明确了高中英语课程是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既具有人文性又具有工具性特征,它对促进人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英语来“促进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也就是说我们要使英语课程在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价值观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方面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与原来的高中英语课程相比,新课程的设计发生了如下变化:1.强调课程的基础性,即强调高中英语课程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的重要作用。
2.强调课程应力求提供多种选择以适应个性发展的需求。
课程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组成。
3.强调要优化学习方式,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提倡积极主动的参与,强调着眼于对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4.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应同时对学生的整体人文素养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因此,课程应强调关注学生情感,强调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有机结合。
5.评价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之一。
新高中英语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
广大英语教师应认真学习和研究《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及有关新课程改革的文件和书籍,正确理解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要旨,做好实施新课程的相关准备工作。
二.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设置课程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规划,高中阶段分为三个学年,六个学期,11个学段(每个学期2个学段,每个学段10周,每周4学时,但高三第二学期因时间较短,建议把全学期视为1个学段),11个模块(必修课程1-5个模块,顺序选修课程的6-11个模块),另加任意选修课程(系列Ⅱ)的若干模块。
英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目录一、指导思想 (2)二、课程目标 (2)三、课程结构 (3)四、课程内容 (5)五、实施建议 (11)六、答疑解惑 (16)附录一 (19)附录二 (48)一、指导思想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的整体部署,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省(市)将从2017年秋季起,实施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此轮改革将执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修订稿)》、《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送审稿)》(以下简称“新修订课标”)和新高考方案,但教材要使用现行教科书。
为了帮助四省(市)高中教师准确理解新修订课标的理念和目标,明确新的英语课程内容结构和实施要求,做好与现行教材的对接工作,以顺利推进新课程实践,特制定本教学指导意见。
制定本意见的指导思想,一是全面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实施修订后的高中课程方案和英语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落实于英语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中,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多元发展需求。
二是明确新修订课标的主要变化,结合现行不同版本教材的内容,便于教师了解新的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学分安排、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等方面的要求,形成适用于四省(市)的英语课程实施方案。
三是根据实事求是原则,提出体现新课程理念和目标的统一实施建议,同时根据四省(市)的教学实际,留给地方和学校课程实施的空间,使本指导意见好用、管用。
二、课程目标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高中英语课程力求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基于课程的总目标,高中英语课程的具体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在接受高中英语教育后应具备的学科核心素养。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由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这四大要素构成,是学生在接受英语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提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等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21.08.30•【字号】闽教基〔2021〕35号•【施行日期】2021.08.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中等教育正文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等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通知闽教基〔2021〕35号各市、县(区)教育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社会事业局,福州一中、福建师大附中: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和《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福建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管理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我厅组织专家组研究制定了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等14个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下载地址:“下载中心”栏目),并提出以下意见,请一并认真贯彻落实。
一、充分认识推进新课程深入实施的重要意义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内涵,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关键作用。
我省普通高中自2020年秋季学期启动实施新课程以来,各地各校认真落实我厅印发的新课程《实施方案》和《课程设置与管理的指导意见》,积极探索创新,课程教学改革和育人方式变革取得新成效,但新课程推进还面临不少新问题和新挑战。
此次省里研究制定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目的是为了更好指导新课程深入实施,进一步明确在具体学科教学中如何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各学科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思想情怀,培养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
各地各校要切实抓好指导意见的宣传培训工作,确保指导意见在精准指导学科教学中发挥引领作用。
新高考关于英语学科的课程指导意见英语依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和《高考改革方案》,着力于发展高中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助推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攀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并结合教育教学实际,研究制定如下指导意见。
一、明确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1、课程目标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于课程的总目标,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具体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在接受高中英语教育后应具备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
2、课程结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
必修课程(共计三册,6 学分)为全体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旨在构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共同基础,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英语学业质量水平一的要求,满足高中毕业基本要求。
选择性必修课程(共计四册,8 学分)供有学习兴趣和升学考试需求的学生选修,与必修课程形成递进关系;学生在完成选择性必修课程的8 学分后,方可参加高考。
选修课程为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包括国家设置的提高类、基础类、实用类、拓展类、第二外国语类等课程和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
二、2019-2020 学年度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说明:2019 级高一学生使用新课标新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版),2018 级、2017 级仍使用现行旧版教材。
各校可根据教学实际适度调整教学进度,增减教学内容。
三、教学策略与建议1.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依据新课标(2017 版)课程内容要求,开设好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1)必修课程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的课程,是学生满足高中毕业要求必须修习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奠定必要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基础。
2010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英语学科考试大纲(试行)一、命题依据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七级要求,福建省教育厅颁布的《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英语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方案(试行)》和《2010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英语学科考试大纲(试行)》,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二、命题原则1.导向性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体现英语学科新课程理念,充分发挥基础会考对普通高中英语学科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2.基础性原则。
严格按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七级要求所规定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命题。
考试将注重英语基础知识的考核,重视学生听、说、读、写英语基本能力的考核;检测学生业已形成的学习策略和思维能力,检测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理解。
试题难易适当,不出偏题和怪题。
3.科学性原则。
试题所选择的语言素材和创设的语言运用情景要充分考虑各地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要尽可能避免因学生的生活经历的差异而影响试题的公正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4.时代性原则。
阅读文章和书面表达的选题应贴近学生实际、尽量使用真实、地道、典型的英语素材,体现时代感。
三、考试目标要求学生学习完1~5必修模块后,达到七级的目标要求。
七级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目标要求如下:1.语言知识词汇1)理解话语中词汇表达的不同功能、意图和态度等;2)运用词汇给事物命名、进行指称、描述行为和特征、说明概念等;3)学会使用2400—2500个单词和300—4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4)了解英语单词的词义变化以及日常生活中新出现的词汇。
语法1)掌握描述时间、地点和方位的常用表达方式;2)理解并掌握比较人、物体及事物的常用表达方式;3)使用适当的语言形式描述事物,简单地表达观点、态度或情感等;4)掌握语篇中基本的衔接和连续手段,并根据特定目的有效地组织信息。
新课程英语学科指导意见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以及《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内容和要求,结合我市普通高中英语教学的实际,制定本指导意见。
指导思想一、确立正确的英语课程和教学理念(一)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质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打好语言基础,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二)要提供多种选择。
为适应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高中英语课程必须具有选择性。
在完成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应该开设丰富的选修课程,为每个学生提供自主选择和自我发展的机会。
(三)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课程的设置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优化学习方式,使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有利于学生学会运用多种媒体和信息资源,拓宽学习渠道,形成有个性的学习方式。
(四)要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高中英语课程要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五)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完善评价体系。
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所取得的成绩已及所发映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
评价体系要有助于学生监控、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要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增强英语学习的信心。
二、科学合理安排英语课程(一)根据《课程标准》和《指导意见》的要求安排课程高中英语课程要根据“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的指导思想,采取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的设置模式。
福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Fujian Ordinary High School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
The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 for ordinary high schools in Fujian Province aims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English learning experience. This curriculum focuses on developing students' language skills, including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as well as their cultural awareness and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ies. It is designed to equip students with the necessary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in English and navigate the globalized world.The curriculum is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the basic stage, the consolidation stage, and the expansion stage. In the basic stage, students are introduced to fundamental English language knowledge and skills. They learn basic vocabulary, sentence structures, and grammar rules. They also develop their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ies through various activities such as role-plays, dialogues, and group discussions.In the consolidation stage, students further enhance their language skills and expand their vocabulary. They engage in more complex reading materials, including authentic texts, and develop their reading comprehension and writing skills. They also focus on improving their listening and speaking skills through tasks that require them to listen to and understand longer and more complex spoken texts.In the expansion stage, students deepe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English language and culture. They explore a wide range of topics and genres in both written and spoken English, including literature, media, and current affairs. They develop their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by analyzing and evaluating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nd ideas. They also refine their language skills through more advanced reading, writing, listening, and speaking tasks.The curriculum emphasizes the integration of language skill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t encourages students to use English as a means ofcommunication and to apply their language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real-life situations. It also promotes learner autonomy and lifelong learning by providing opportunities for self-assessment, self-reflection, and self-directed learning.To suppor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rriculum, a variety of teaching resources and materials are provided, including textbooks, multimedia resources, and online platforms. Teachers are encouraged to use a range of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techniques, such as task-based learning, project-based learning,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to create a learner-centered and interactive classroom environment.Assessment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English curriculum. It is designed to evaluate students' language proficiency,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and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ies. Different assessment methods, including formative and summative assessments, are used to assess students' progress and provide feedback for further improvement.In conclusion, the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 for ordinary high schools in Fujian Province aims to develop students' language skills, cultural awareness, and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ies. It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English learning experience, focusing on the integration of language skill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By following this curriculum, students will be well-equipped 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in English and thrive in the globalized world.。
闽教版高一英语摘要:一、闽教版高一英语教材简介1.教材版本概述2.适用年级与课程标准3.教材编写理念与特点二、闽教版高一英语教材内容概述1.教材单元结构2.课文选材与编排3.辅助材料及练习设置三、闽教版高一英语教材教学应用与评价1.教学策略与方法2.课堂活动设计与实践3.学生学习效果与评价四、闽教版高一英语教材的优缺点分析1.优点a.贴近学生实际b.注重语言技能培养c.文化内涵丰富2.缺点a.部分内容较为陈旧b.练习题难度分布不均c.教学资源需进一步完善正文:闽教版高一英语教材是根据我国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编写的一套教材,适用于高一年级学生。
该教材致力于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良好的学习策略,为继续深造和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一、闽教版高一英语教材简介闽教版高一英语教材以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福建省教学实际,遵循“突出语言运用、注重能力培养、强调学科融合”的编写理念。
教材内容注重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闽教版高一英语教材内容概述闽教版高一英语教材共分为十个单元,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包括听力、阅读、语法、写作、口语等多种教学内容。
课文选材丰富多样,既有经典的英语文学作品,也有现代的实用文章,以及富有地域特色的素材。
辅助材料包括图片、表格、注释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练习题设置合理,既有基础知识巩固,也有技能训练和拓展提高。
三、闽教版高一英语教材教学应用与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任务型教学法、交际法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通过课堂实践,学生可以有效地提高自己的阅读、写作、口语等技能,丰富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
对于教材的评价,既要看到其在培养学生英语能力方面的优点,也要关注到其在内容更新、难度分布和教学资源等方面的不足,以促进教材的不断完善。
四、闽教版高一英语教材的优缺点分析闽教版高一英语教材具有很多优点,如贴近学生实际、注重语言技能培养、文化内涵丰富等。
福建省2016年高考英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店铺高考网为大家提供福建省2016年高考英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福建省2016年高考英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一、研读《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正确把握复习总体方向《考试说明》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制定,是高考命题的最直接依据,也是高三复习备考的重要依据。
1.《考试说明》明确规定了考查的形式及分值比例。
全国高考英语(课标卷Ⅰ)试卷分为四大板块、六大题型(如下表所示)。
其中,一些题型是近年来才开始采用的。
例如,2014年全国卷《考试说明》作出了取消单项填空题,增加语篇型语法填空的调整。
阅读包括了“四选一”和“七选五”的题型。
这些变化直接影响了高三复习材料的选择与编制、时间分配、教学策略调整等。
全国高考英语(课标卷Ⅰ)试卷结构2.《考试说明》明确提出了语言知识考查要求。
内容包括词汇量、语法及功能等项目。
内容包括附录中的7个语音项目、24个语法项目、68个功能意念项目、24个话题项目及词汇表。
在词汇方面,明确要求考生能使用约3500个的单词,并运用这些词语进行理解和表达。
在语法方面,要求考生能理解语法形式的表意功能并能正确运用,对较复杂的语言现象有一定的归纳和分析的能力。
3.《考试说明》明确提出了语言运用考查要求。
如听力考查四个能力,即主旨要义、具体信息、综合判断、意图态度观点;阅读考查六个能力,即主旨要义、具体信息、推断词义、简单判断、文章结构、意图观点态度。
这些能力要求是高三复习中能力训练的目标。
二、立足校情、学情,合理安排教学计划高三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复习与提高,但复习不应是教学的全部。
不宜过早进入复习,应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合理的教学安排直接影响到高三教学成效。
有条件的学校要结合本校学情、校情,在完成必修模块1~5、顺序选修模块6~8的教学内容后,继续学习9~11选修模块的教学内容,以增加学生语言输入量,拓宽学生文化视野,也能增加高三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
高一英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人教版高三英语下册教学论文)高一英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一.学科分析学生完成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后进入高中,由于在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上存在较大差异,初、高中英语在教学形式和试题考查的侧重点上也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
不少学生发现高中课本内容增多,对词汇量的要求提高,学起来并不容易,这使得不少高一新生难以适应。
在学习方法上,初中阶段主要由教师引导学生学,教师牵着学生走。
高中则更多地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地使用工具书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词汇难题。
可是相当一部分高一新生缺乏这种心理准备,仍然沿用初中时养成的老一套学习方法,学英语不使用工具书,遇到生词不查词典,没有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意识。
为此,新生入学初,我们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进行学法指导,形成学生自主的高中英语学习方法,例如:1).课前预习生词,课文和语法点,遇到自己实在理解不了的疑难点作上标记,带着问题去听课,听讲后仍不懂的课后就问。
2).对结构复杂的长句子给以仔细分析,难句理解透彻了,理解整篇文章也就不难了,阅读理解的能力也就提高了。
3).准备一本词典,对多功能词或易混词(语)多查查词典,长长见识。
4).尽可能多看些英语杂志或课外读物。
开始时可读故事、笑话类,这样能极大地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5).多说英语(不怕出错),多写英语(写后找错)。
2.系统强化国际音标的教学,帮助学生解决开口难的问题。
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初中学校,有些学校不重视英语音标教学,导致有些学生怕开口,不肯说,即便说了,也难以听懂,为此,我们可利用一到两节课的时间集中强化音标教学。
3.复习英语基础语法,给学生阅读的“拐杖”。
部分学生英语基础没有达到高中入学及格要求。
多数学生无任何语法基础,并且认为语法不重要,不熟悉语法中的专业术语,不会分析句子成分,对语法有畏难情绪,无自主预习能力并且对英语缺乏兴趣,甚至相当一部分学生到了高三还搞不清句子成分。
为此,我们应花一到两节课时间帮学生复习句子基本成分和五种基本句子结构。
福建普通高中英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高考网为大家提供福建普通高中英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更多高考英语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福建普通高中英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立德树人, 深化课程改革
1.奠定共同基础,构建终身发展平台
2.提供多种选择,满足个性发展需求
3.变革传统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4.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
5.建立新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课程开设建议
高中英语新课程在普通高中课程中属于“语言与文学” 学习领域及学习领域之下的“外语”科目,由若干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模块组成。
新课程的结构体现了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特点,采取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的设置模式。
学段课时安排
高中英语必修课程共10个学分,每个模块2个学分,36学时(每周4学时)。
学生修满10个必修学分,达到七级目标要求即达到英语学科的毕业要求。
学生在修习必修课程的同时或之后,可以自主选修高中阶段其它的选修课程。
一般说来,高中英语教学进度为一学年4 本教材,即一学期 2 本教材,具体如下;
高中一年级上学期学习人教必修 1 和必修 2;北师大版模块 1 和模块 2,下学期学习人教版必修 3 和必修 4;北师大版模块 3 和模块 4。
高中二年级上学期学习必修 5 和必修 6;北师大版模块 5 和模块 6,下学期学习人教版选修 7—8;北师大版模块 7 和模块 8。
高中三年级不宜过早进入总复习,应确保开设选修模块9-10,积极创造条件开设选修模块11,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量。
考试评价要求
1. 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渠道。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主要目的之一是要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学生学习评价
建议将学生的英语模块学分分为两个部分,由学生参加英语模块测试所取得的成绩和在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过程性考核成绩两部分决定。
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在学分认定中的权重比建议是5:5;总分由过程性考核的100分和终结性考核的150分按比例折算而成。
考核内容
对学生学习过程表现的考核主要包括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作业质量、思维训练、能力测评五个方面。
考核以单元学习为一个单位周期,即每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都对学生进行以上五项内容的考核,而模块学习结束时每个学生的过程表现考核得分就是该模块各单元得分之平均值与附加项目得分之和。
高中毕业班总复习建议
1.研读《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正确把握高三复习大方向
2.突出新用题型,强化考研积极应对新挑战
3. 重视沿用题型,深化实践探索研究求增长
4.立足校情学情,提升模块教学后续支撑力
5.改进教学策略,优化复习教学过程求实效
6.合理利用资源,重视提高师生素养保质量
7.重视自主学习,鼓励多向合作互助共进步
8.构建和谐教研,促进合作分享共赢出高效
福建省普通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深化课程改革的学科教育教学理念
1. 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2. 满足不同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
3. 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4. 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学习评价体系
课程开设建议
高中地理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的一门基础课程,其
内容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领域。
高中地理课程由必修、选修两类课程构成。
必修课程包括3个模块,即“地理1”、“地理2”和“地理3”。
选修课程包括3个模块,即“选修3 旅游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6环境保护”。
从三个选修模块中至少选择两个模块进行教学。
学生学习评价
学生学习评价形式要改变单一考试的评价方式,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建立开放、灵活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高中毕业班复习教学指导建议
1. 研究考纲,明确目标
全面、准确地领会和落实考纲的要求,直接决定了复习教学的方向和内容,是高考复习备考的关键。
因此,教师要把握要求,明确目标,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才能有效地提高高考复习效率和效果。
2. 注意广度,把握深度
基于我省原有的教学情况,在全面分析近年高考试题的基础上,建议依据《考试大纲》和《地理课程标准》,适当而不盲目地拓展和深化教学的广度和难度。
3. 建构体系,提升素养
在复习教学中,注重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的教学,引导学生通过知识的提取、迁移与运用,建构主干分明、脉络清晰的学科知识体系,提升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
4.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试题取材广泛,信息多来源于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的现实问题和生活实际,体现地理学科的应用价值和时代特色。
因此,在复习备考中,需要引导学生做好教材基础知识与社会现实问题的对接。
5. 关注学情,提高效率
复习备考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都必须依托对学情的把握。
基于学情的复习备考教学,才能有效地提高复
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