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之道—第一篇章
- 格式:ppt
- 大小:429.50 KB
- 文档页数:28
大医精诚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
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
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俞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
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
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
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
损彼益已,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
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
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
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
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
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
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
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唯当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自逞俊快,邀射名誉,甚不仁矣!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馐迭荐,食如无味,駚醁兼陈,看有若无。
大医之道浅谈衡愈堂中医门诊中医大家XXX老先生“天下之至变者病也,天下之至精者医也”,病是千变万化的,毫无定式,故而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
为医必须穷尽一生精力,不断精进,才能做到救病患于危难,起沉疴于床则。
大医精诚,精于高超医术,诚于高尚的品德。
二者缺一不可,方成就大医。
但莘莘医学之子走出校园,走进了不同的工作岗位,或者是临床工作,或者是基础研究,或者是在条件优越的三甲医院,抑或者是在环境艰苦的基层单位,最终必然会有医术上的差距,但这差距断断不能割裂了高尚医德的传承。
试问现在的医生,有谁的心中还燃烧着当初的热情和理想,那一团熊熊的火焰是不是早已在功名利禄、职称和奖金争夺中熄灭了呢?不要忘记,医生不只是一种安身立命的职业,更是一种治病救人的信仰和追求。
如果医生所拥有的仅仅有高超的诊疗手段,所开具的仅仅是一副副苦极了的汤药;如果医患关系仅仅是金钱与健康的买卖关系,那么,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也终将是无医可治、无药可救的扭曲和病态社会。
话说回来,心中无患者,医生追求高超技术的激情又从何而来呢?所以作为医者,首要应该是医德,要以一颗“大慈恻隐之心”去理解病患的痛苦。
“见彼苦恼,若己有之”,医生要给病患信念、希望和关怀,做他们战胜疾病的精神支柱。
医生手中的柳叶刀,在救死扶伤的同时,不要忘记用来剖析自己的灵魂。
心不近佛者不可为医。
一念成佛,一念又成魔,转念之间,是非乾坤,我们只有凭自己的真心才能辨明医者的方向。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心术不正,见利忘义之人是做不了好医生的。
古人已逝,今人尚痴。
衡愈堂中医门诊XXX便是“大医”践行者之一。
--------引子多少年来,一代又一代医家志士在继承和发展祖国医学中不断探索创新,在全心济世中不断攻坚克难,使中医学在世界医学领域一次又一次地打破了否定中医的谎谬神话。
今天、在迸发着无限生机与活力的三秦大地上,一个普通平凡的中医大夫——XXX,他选择的成才之路,是偶然也是必然。
大医之道经典语录
以下是一些大医之道的经典语录:
医者仁心,仁者爱人。
——《孟子·离娄下》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纯良,不可信也。
——《黄帝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
欲救人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不可。
——清·赵濂《医灯续焰》
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谨慎而后行医。
——清·赵濂《医灯续焰》
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医者,意也。
善于用意,即为良医。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良医则贵察声色,神明具备,良工则深究方脉,毫发必穷。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凡为医者,性存仁义,志发勤恳,固人之性命,济人之枯渴者也。
——宋·赵佶《圣济经》古人云:病从口入,皆因不净。
身以心为本,病以食为源。
欲无病而食不节,欲有病而养不充。
此其理也。
——明·万全《养生四要》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纯良,不可信也。
——魏晋·杨泉《物理论》
这些语录都是强调了医生应该具备的品质和道德,以及对待医学和病人的态度。
2016 年最新大医精诚主题演讲稿所谓行大医者,以解决众生疾苦为大,然而只有具备精诚者,可承大医之名,精于高超的医术,诚于高尚的品德。
以下是关于2016 年最新大医精诚主题稿,欢迎阅读!2016 年最新大医精诚主题演讲稿【篇一】尊敬的各位评委,领导,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急诊科的。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大医精诚,大爱无言》今年我卫生系统提倡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三好一满意”活动。
我个人认为大医精诚涵盖了质量、医德这两个最重要的部分。
所谓行大医者,以解决众生疾苦为大,然而只有具备精诚者,可承大医之名,精于高超的医术,诚于高尚的品德。
在一千多年前,孙思邈如是说,而一千年后的今天,千千万万的医者依旧是如是行。
急诊科是医院救死扶伤的最前沿阵地, 是各种急危重症患者最为集中的地方,作为急诊科的一名普通医生,我想用自己的经历带大家来感受在急诊科不一样的生活。
病情就是命令,只要接到“120”急救电话,救护车都会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我们甚至不知道求救者的身份、经历、是否有钱治疗,因此“三无”病人便成了我们急诊科的一大特色。
这样的三无病人隔三差五就会送来,所有的人都可以抛弃他们,但是我们不能抛弃亦不放弃每一丝救治的希望。
我们经常为了抢救病人顾不上吃饭,但是我们从不轻言放弃。
当我们所救治的病人重新恢复心跳时,当他们的胸廓重新起伏时,那种开心和满足甚至无法用语言来表述,从事这样一个让人新生的特殊职业,急诊科所有的工作人员苦并快乐着。
医者,担任着“上以疗君亲之族,下以救贫贱之厄”的重任,然而,曾几何时,我们的医务工作者被推到了时代的风口浪尖,医患矛盾层出不穷,我们不禁要问,是这个社会变了,还是我们变得麻木了?或许是我们见惯了太多的生离死别,也或许是我们的工作强度太大,不知不觉间我们变得越来越冷漠而烦躁。
在此我们不得不把服务态度服务理念提上议程,目前医疗行业已被我国明确定为服务行业,好的服务态度、服务理念成为医院发展的基础。
2016年最新大医精诚主题演讲稿所谓行大医者,以解决众生疾苦为大,然而只有具备精诚者,可承大医之名,精于高超的医术,诚于高尚的品德。
以下是关于2016年最新大医精诚主题稿,欢迎阅读!2016年最新大医精诚主题演讲稿【篇一】尊敬的各位评委,领导,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急诊科的。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大医精诚,大爱无言》今年我卫生系统提倡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三好一满意”活动。
我个人认为大医精诚涵盖了质量、医德这两个最重要的部分。
所谓行大医者,以解决众生疾苦为大,然而只有具备精诚者,可承大医之名,精于高超的医术,诚于高尚的品德。
在一千多年前,孙思邈如是说,而一千年后的今天,千千万万的医者依旧是如是行。
急诊科是医院救死扶伤的最前沿阵地, 是各种急危重症患者最为集中的地方,作为急诊科的一名普通医生,我想用自己的经历带大家来感受在急诊科不一样的生活。
病情就是命令,只要接到“120”急救电话,救护车都会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我们甚至不知道求救者的身份、经历、是否有钱治疗,因此“三无”病人便成了我们急诊科的一大特色。
这样的三无病人隔三差五就会送来,所有的人都可以抛弃他们,但是我们不能抛弃亦不放弃每一丝救治的希望。
我们经常为了抢救病人顾不上吃饭,但是我们从不轻言放弃。
当我们所救治的病人重新恢复心跳时,当他们的胸廓重新起伏时,那种开心和满足甚至无法用语言来表述,从事这样一个让人新生的特殊职业,急诊科所有的工作人员苦并快乐着。
医者,担任着“上以疗君亲之族,下以救贫贱之厄”的重任,然而,曾几何时,我们的医务工作者被推到了时代的风口浪尖,医患矛盾层出不穷,我们不禁要问,是这个社会变了,还是我们变得麻木了?或许是我们见惯了太多的生离死别,也或许是我们的工作强度太大,不知不觉间我们变得越来越冷漠而烦躁。
在此我们不得不把服务态度服务理念提上议程,目前医疗行业已被我国明确定为服务行业,好的服务态度、服务理念成为医院发展的基础。
宋慈钱乙大医之道每一位名医都是一个不朽的传奇,每一个传奇背后都有精彩的故事,每一个精彩故事的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品德与精神。
让我们走近他们,感悟大医之道。
宋慈祖籍河北邢台市南和县,唐相宋璟后人,与理学大师朱熹同居建阳。
生于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出身在一个朝廷官吏家庭,父名巩,曾做过广州节度推官。
宋慈少年受业于同邑吴稚门下,吴稚是朱熹的弟子,因此,宋慈有机会与当时有名的学者交往。
宋慈二十岁进太学。
当时主持太学的真德秀是著名的理学家,真德秀发现宋慈的文章出自内心,流露有其感情,因此,对他十分器重。
宋慈早年的师友,对于他学业的进步与后来的思想当有相当的影响。
宁宗嘉定十年(1217年),中进士乙科,朝廷派他去浙江鄞县任尉官(掌一县治安),因父丧而未赴任。
此后几年,几经调遣,于淳祐九年(1249年),拔直焕阅知广州、广东经略安抚使(掌管一路之军事行政)。
宋慈一生二十余年的官宦生涯中,先后担任四次高级刑法官,后来进直宝谟阁奉使四路,也是“皆司皋事”,可见宋慈一生从事司法刑狱。
长期的专业工作,使他积累了丰富的法医检验经验。
宋慈平反冤案无数,他认为“狱事莫重于大辟,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检验”(出自《洗冤集录》序),坚持“审之又审”,重视现场堪验,还指出“凡验妇人,不可羞避”,“检妇人,无伤损处须看阴门,恐自此入刀于腹内”,如死者是富家女,把女尸抬到光明平稳处,“令众人见,以避嫌疑”。
这一期间,宋慈在处理狱讼中,特别重视现场勘验。
他对当时传世的尸伤检验著作加以综合、核定和提炼,并结合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于逝世前两年(公元1247年)撰成并刊刻《洗冤集录》五卷。
此书是其一生经验、思想的结晶,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第一部法医学专著。
它比意大利人佛图纳图•菲得利写成于公元1602年的同类著作要早350多年。
刘克庄在墓志铭中称他:“听讼清明,决事刚果,抚善良甚恩,临豪猾甚威。
属部官吏以至穷闾委巷,深山幽谷之民,咸若有一宋提刑之临其前。
大医精诚原文医术精通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
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
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腧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
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
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
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诚心救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
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
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
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
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
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
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
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大医之体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
宽裕汪汪,不皎不昧。
省病诊疾,至意深心。
详察形候,纤毫勿失。
处判针药,无得参差。
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
唯当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自逞俊快,邀射名誉,甚不仁矣。
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羞迭荐,食如无味;醹醁兼陈,看有若无。
大医传承中医文化运动演讲稿范文大医传承中医文化运动演讲稿全民健康中医复兴人人知医天下无医---大医传承导读:一直有人问我大医传承是什么?大医传承目的是什么?大医传承传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大医传承?今天我把大医传承的演讲稿找了出来,相信大家读完以后会对大医传承有一个新的认识。
各位领导、各位女士、先生们:你们好!我们必须面对今天这样一个现实:全国人口总数的95%是有病的人!任何国家政府都无力支付这笔医疗费用!这种状况正在逐年增长。
面对这个健康危机怎么办?这是人人的问题,人人都有责任去思考怎么办?这个健康危机是从哪里来的?会是什么恶果?怎样去解决,政府在思考,医学界在思考,人民也在思考。
今天我们没时间说造成健康危机的历史原因。
我想只用一句话说:我们离开自然规律越远,我们的灾难便越多。
医学离开生命规律越远,疾病便越来越多!解决的方法只有一个:回归自然!我今天说的回归自然不是复古,不是离开文明!不是!是文化的复兴,人类文明的大发展,诠释生命本能的中医学问世。
提到中医,我们不能不提到近百年中医遭到的三次封杀,五十年改造。
这四个事件看似没有联系,然而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有一股势力在操纵着这一切行为。
今天我不讨论这个问题。
我只想问一句:全国中医院有多少位中医还在用传统的思维方式治病?中医药大学毕业的朋友们对中医还留有几分自信?还有几分感情?我们今天也不讨论这些。
但是我们必须知道:今天中医的局面是昨天造成的。
我们不知道昨天的原因怎么能知道如何改变今天、创造明天的新格局呢?请诸位注意:我们把精力放在创新,不在于惩旧!这十数年来,特别是科技部贾谦教授开始做中医药发展及战略研究课题以来,我便听到“挽救中医”、“思考中医”、“救救中医”。
其实,一个文化体系的兴衰,自有它自身内在的原因在,任何神仙皇帝也不可能生杀一个文化体系。
中医也一样。
封杀也罢,改造也罢,无论阴风鬼火,暗剑明枪,中医以其五千年的根文化,没有任何动心任性,在五十年默默的思考,在冻土中孕育着生机,等待着泰来,静待着春信。
文/尹珊珊 王小玫 图/宗爱迪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大医之道The 4th People’s Hospital of Jinan:The Practitioner Braving in Medical Treatment作为泉城区域医疗中心的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是这样一家医院:始终践行着“患者至上”的价值理念,不遗余力地为患者满意而努力;70年峥嵘岁月,十几代医者耕耘求索,用领先的设备、精湛的医术让无数患者康健;用真诚、仁爱对待每位患者,给他们家的温暖……2015年,在济南市卫计委党委正确领导下,市四院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文明城市工作,努力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自我完善意识,着力改进医疗服务设施,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加强医患沟通;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任务指标同比提高。
患者至上市四院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和自我完善意识,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提升境界,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制定《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服务管理奖惩制度》,针对医疗服务各环节制定详细的奖惩措施并严格落实。
民主评议工作与年度考核、评先评优、晋升聘任等挂钩,切实维护患者合法权益。
在医疗业竞争激烈的今天,医疗服务质量显得尤为重要,认识到这一点的四院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开通危重患者绿色通道“一卡通”和“套餐式”服务,实行危重病人先诊疗后付费;完善防撞扶手、防滑坡道等便民设施;设立自动取款机、自动查询屏、化验单自助打印机;专职导医队伍陪同“三无”患者及行动不便患者检查治疗;增开周末省市医保门诊就医窗口,畅通省医保异地结算服务。
设立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大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安装电子排号系统,并推出手机APP“四院网医”服务。
服务温馨为了优化就医环境和服务设施,四院新医疗综合楼开工建设,建成后规模将达到58867平方米,拟增加床位553张,停车位700个;最新引进大型血管造影机、高端彩色心脏超声、腹部超声、血管腔内超声、血流量仪、麻醉机等设备,运行良好。
《医之为道大矣,医之为任重矣的意思》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理解一句话“医之为道大矣,医之为任重矣”。
这句话是说呀,当医生这条路是很伟大的,而医生的责任也是非常重大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你们想想,如果我们生病了,身体不舒服,很难受,这时候医生就像超级英雄一样来帮助我们。
他们用自己的知识和本领,给我们看病、开药,让我们快点好起来。
比如说,有个小朋友不小心摔破了腿,流了好多血,疼得直哭。
医生赶紧给他处理伤口,包扎好,还安慰他不要害怕。
最后小朋友的腿好了,又能跑能跳了,这都是医生的功劳。
医生要学习好多好多的知识,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才能成为一名好医生。
他们有时候要工作到很晚很晚,很累很累,但是为了病人能康复,他们从来都不抱怨。
所以呀,当医生真的很了不起,责任也特别重。
《医之为道大矣,医之为任重矣的意思》同学们,咱们来聊聊“医之为道大矣,医之为任重矣”这句话。
当医生是一件特别伟大的事情。
就像在疫情的时候,好多医生不顾自己的危险,去照顾那些生病的人。
他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一天都不能脱下来,脸上都被勒出了印子。
还有,有时候有人得了很严重的病,医生们要一起想办法,做很多次研究,才能找到治疗的方法。
这需要很大的耐心和勇气。
我记得有一次我发烧了,去医院看病。
医生阿姨很温柔地问我哪里不舒服,给我量体温、看嗓子,最后开了药,还告诉我要多喝水多休息。
没过几天我就好了。
医生的责任这么重,我们要尊重他们,也要感谢他们。
《医之为道大矣,医之为任重矣的意思》小朋友们,“医之为道大矣,医之为任重矣”这句话可有意思啦。
医生的道路是非常伟大的哦。
比如说,有个小朋友得了很严重的病,都不能出去玩了,每天都不开心。
这时候医生努力地给他治病,经过很长时间,小朋友终于好了,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了。
医生的责任重大在哪里呢?他们要时刻准备着帮助病人,不管白天黑夜。
有时候手术一做就是好几个小时,他们的腿都麻了,腰都酸了,但是还是坚持着。
我有个邻居叔叔就是医生,有一次过年的时候,医院来了紧急病人,他放下筷子就去医院了。
月刊文/尹沫淋 成都中医药大学大医之道,器物亦温情自古以来,除了医术,医生的医德也常常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几千年的中华历史,不乏一心赴救、不计个人得失的感人故事。
医者对自己也有着道德层面的要求,所以,孙思邈的“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成为医者时刻不敢忘怀的“座右铭”。
医者的温情体现在方方面面,甚至从器物都能感知得到。
“温润如玉”刮砂板刮痧疗法是许多人都十分熟悉的养生及防病治病方法,有关刮痧器具,目前也有很多种类,比如水牛角、砭石等。
在古代,除了各种材质制成的刮痧器具,铜钱也可作为刮痧的一种工具。
如今,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博物馆藏有民国时期的一件刮痧器具,以青玉制成。
此件玉质刮痧板边缘圆滑、质地温润,在刮痧时,利用玉的莹润,再辅以麻油等物,可给患者带来良72《中医健康养生》 2021年673TCM HEALTHY LIFE -NURTURING 中医入门好的体验;刮痧板大小适中,便于医者手持;在其左端有一小圆孔,为穿绳系带之用,便于储备与携带。
在器具一面,刻有“杏林春暖”的铭文,此成语源自三国时期名医董奉,他为人看病从不收钱,只要在门前栽种一棵杏树即可;多年后,杏树变成了杏林,有人为其写了“杏林春暖”的条幅,挂在其家门口,以感念董奉的德行。
自此,“杏林”也成为了中医药的代名词,而在刮痧板上刻上“杏林春暖”,也寄托出使用者救死扶伤的愿望。
开门问疾苦,闭户阅沧桑楹联是写在纸上或木板上的对偶词句,因其独特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深受历代文人墨客、官员及百姓的喜中华民族向来重视玉器。
在古代,人们将玉视为天地精气的结晶,亦常常以“温润如玉”来形容谦谦君子,于是,玉石便有了不同寻常的文化意义,又因其质地细腻,经过打磨后无棱角,适合作用于皮肤,自然也成为了刮痧器具的一种选择。
除了文化意义,玉石被用来制作刮痧器具,还有医学上的考量。
大医精诚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
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
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俞穴流注,有高低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
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
今以致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假设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
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假设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见彼苦恼,假设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那么是含灵巨贼。
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
损彼益已,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
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
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那么市而用之,不在此例。
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
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
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
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
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唯当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自逞俊快,邀射声誉,甚不仁矣!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馐迭荐,食如无味,駚醁兼陈,看有假设无。
*实用文库汇编之大医精诚*唐代:孙思邈医术精通张湛曰⑴:夫经方之难精⑵,由来尚矣⑶。
今病有内同而外异⑷,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⑸,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
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腧穴流注⑹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
今以至精至微之事⑺,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岂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
故医方卜筮⑻,艺能之难精者也。
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⑼,深自误哉。
诚心救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⑴,怨亲善友⑵,华夷愚智⑶,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
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⑷,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⑸。
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⑹,况于人乎⑺。
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
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
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⑻,不在此例。
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⑼,必有大段要急之处⑽,不得已隐忍而用之⑾。
能不用者,斯为大哲⑿亦所不及也。
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⒀,是吾之志也。
大医之体夫大医之体⑴,欲得澄神内视⑵,望之俨然⑶。
宽裕汪汪⑷,不皎不昧⑸。
省病诊疾,至意深心。
详察形候,纤毫勿失。
处判针药,无得参差⑹。
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
唯当审谛覃思⑺,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自逞俊快⑻,邀射名誉⑼,甚不仁矣。
《大医精诚》读书笔记学习医学论著,了解医德医风、职业素养是医药类专业的授课教师的必备能力,才能真正在教学过程中为医药专业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因此,我花了一段时间拜读学习了中医先贤孙思邈所著的《大医精诚》,读完此书,才真正从中领悟到为什么《大医精诚》被称之为东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
《大医精诚》论述了相关医德的两个精髓:第一个是精,要求医者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还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第二个是诚,要求医者不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并且要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
从古至今,文明社会都非常注重道德建设,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也是那样形成的。
中华民族素以礼仪之邦文明于世,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道德之准则,从而形成了资料丰盛而独具特色的道德传统。
本文作者孙思邈先生也是以德养性、以德养身,德艺双馨的典范,成为历代医录和百姓景仰的伟大先师之一。
其文作为中国古代行医准则,明确地说明了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不光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为患者解除病痛,还要拥有良好的医德让生命得以敬畏。
若每个医生都秉承大医之心,行大医之道,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服务,我想这个社会会少了些许纠纷多了几分和谐。
外科鼻祖裘法祖先生曾感叹: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术不近仙者不可为医,医学的根本任务在于济世救人,良好的医德必须以精湛的医术为载体。
中国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把精术作为立德的根本和基础,而精湛的医术本身也是医德内涵中的重要一部分,医生的医德应体现在热爱生命、对生命充满敬畏和实行人道主义。
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首先强调了医学乃至精至微之事,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一个医生若无精良医术,即使厚德仁心,也不能被认为是一个合格的医生,不能救人于疾患危难之中,医德纵然也是一句空话。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医生的服务对象是人,人命大于天,分秒中的诊断便决定着一条性命的去留、一个家庭的悲欢,因此作为医生需时刻谨慎,一丝不苟,如履薄冰,如临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