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管理案例剖析:降低痰标本采集错误率
- 格式:pdf
- 大小:3.05 MB
- 文档页数:34
浅谈痰液标本的采集方法痰标本的采集是临床护士的一项基本功,痰标本采集的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检验标本数据的准确性,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据统计,国内外临床检验中误差分析显示,检验分析前误差占实验室总误差的50%~80%。
分析前误差是指标本采集、保存及运输过程中导致的分析误差。
不规范的采集、储存和运送标本,是导致标本检验结果失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干扰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甚至可造成错诊和误诊,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同时又浪费了卫生资源。
为了减少分析前误差,必须保证送检的标本符合分析要求。
为此,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应确保痰标本的正确采集,避免和减少不合格标本的数量。
1 采集痰液的基本要求是:①痰液必须新鲜。
②痰液必须是肺部咳出。
2 采集方法2.1自然咳痰法尽可能在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标本。
以晨痰为佳,采集标本前应用清水、冷开水漱口或用牙刷(不用牙膏)清洁口腔和牙齿,有假牙者应取下假牙(为减少口腔正常菌群污染标本),用力咳出呼吸道深部的痰(非后鼻部分泌物、非唾液),痰液直接吐入无菌痰杯中,标本量应≥1ml。
对于痰量少或无痰或咳痰困难者可用雾化吸入加温至45°C的10%NaCl水溶液(痰液粘稠难咳,阻塞气道的,需要用α-糜蛋白酶盐水溶液),使痰液易于排出后咳痰。
2.2吸痰器吸痰对难于自然咳痰患者也可用无菌吸痰管抽取气管深部分泌物。
吸痰器吸痰,质量保证有困难。
如果一个责任性不强的护士从咽喉处途径吸痰器吸出来的“痰液”也许比自然咳取的质量更糟糕,更有甚者,吸取的根部不是插管内的样本,而是顺着口腔吸取的是咽喉处的分泌物,此处唾液、鼻涕、咽部分泌物什么都有,根本不适合作培养的,作拒收处理。
2.3支气管镜采集法和气管穿刺法:仅用于昏迷患者,由临床医师进行。
2.4纤维支气管镜抽吸:通常用于在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时顺便抽取2.5支气管肺泡灌洗法、防污染毛刷采集法、环甲膜穿刺经气管吸引法、经胸壁针穿刺吸引法和,均由临床医生按相应操作规程采集,但必须注意采集标本时尽可能避免咽喉部正常菌群的污染。
临床送检痰培养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调查痰培养痰液标本的不合格率,分析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并寻找解决对策。
方法对2012年04月至2013年10月临床各科室送检的痰培养标本的不合格率进行统计处理,并对不合格标本进行原因分析。
结果 20230例痰液标本中,共发现不合格标本9016例,不合格率为44.57%,其中普外科、门诊、肿瘤科、五官科、泌尿外科及神经内科送检的痰液标本的不合格率高于全院平均水平(均p<0.05),而ICU、神经内科、颅脑外科及呼吸内科送检痰标本的不合格率低于全院平均水平(均p<0.05)。
结论加强临床与护理的沟通,强化护理的临床宣教,加强医护、检验及运送人员的相关知识的培训,做好痰培养的分析前质控。
【关键词】痰液不合格率对策【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8-0031-02微生物培养结果是临床医生在诊断感染性疾病时的重要依据,无论是从下呼吸道感染控制,还是从临床诊疗角度看,痰液病原菌分离培养都是病原学的金标准。
痰液标本质量被认为是影响培养结果的重要因素。
为了了解我院痰培养送检标本的合格率情况,笔者对本院临床各科室于2012年04月至2013年10月送检的痰培养标本的不合格率进行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选择2012年04月至2013年10月临床各科室送检的痰培养标本,共计20230份(包括住院及门诊)。
1.2 方法对送检痰液标本检验人员按规定进行核查,经实验室显微镜观察,如果低倍镜下鳞状上皮细胞<10个/视野,白细胞>25个/视野视为合格标本[1],对合格标本进行常规微生物培养及药敏试验,对不合格标本的科室分布等进行分析;同时根据留痰的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A组患者为采取自主咳痰法,B组患者采用雾化诱导排痰法,C组患者采用带套管吸痰法,比较3种不同采用方法并对标本质量的影响。
护理部(质量重点)持续改进项目执行书PLAN(计划)一、现况把握:1、为了了解患者痰标本留取规范率现况, 2018年3 月1 日~ 3月31 日,对我科痰标本留取情况进行现状调查。
方法是建立痰标本送检登记本,每日对痰标本医嘱数和痰标本留取数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包括(床号、姓名、住院号、痰标本医嘱数、痰标本送检数, 痰标本规范例数,痰标本不规范例数)。
统计出痰标本医嘱数为180例,痰标本送检合格数106例,痰标本送检合格率为58.9%。
并对痰标本不规范进行统计分析2、为了了解患者痰标本留取不规范率管具体原因,制定了痰标本留取流程图(图1、)、绘制查检表,(表1),对74例痰标本留取不规范进行了汇总分析,并制定了汇总表(表2)、绘制柏拉图(图2)。
根据80/20法则得出,将不知晓留取方法,无痰或咳痰无力列为本次主题改善重点。
图1 痰标本留取流程图表1痰标本留取不规范查检表表2痰标本留取不规范查检统计分析汇总表图2痰标本留取不规范的柏拉图分析二、解析与真因验证运用经验回想、头脑风暴的方式,绘制了鱼骨图(图3)。
通过鱼骨图分析,根据重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打分评价(表3),依据80/20法则获得要因7项。
根据关联图分析(图4.表4)以及真因验证查检表(表5)进行真因验证,绘制真因验证柏拉图(图5),最终确定了7大真因,即:经圈员讨论认为护士相关知识缺乏、健康宣教不到位、痰液粘稠、使用辅助通气、患者转科、出院、担心费用、患者意识状态为其主要因素,其中使用辅助通气、患者转科、出院、担心费用、患者意识状态无法解决,所以放弃,其他均纳入改进内容。
图3 鱼骨图分析表3 要因分析表图4 原因分析关联图项目影响因素射线数分数现象送检不及时+7 -0+7留取方法不当+5 -2+3痰不易咳出+3 -1+2患者不知晓留取方法+4 -2+2痰标本污染+3 -1+2标本留取不合格+3 -1+2患者无力咳痰+3 -1+2中间因素患者拒绝留取+1 -1+0关键中间因素患者流程不熟悉+1-2-1 患者重要性认识不够+1 -2-1要因担心费用+0 -1-1患者转科、出院+0 -1-1痰液粘稠+0 -2-2使用辅助通气+0 -2-2 患者意识状态+0 -3-3护士相关知识缺乏+0 -4-4健康宣教不到位+1 -6-5注:经圈员讨论认为使用辅助通气、患者转科、出院、担心费用、患者意识状态无法解决,所以放弃,其他均纳入改进内容图5真因验证柏拉图DO(实施)三、对策拟定与实施探讨针对真因,运用头脑风暴法寻求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和改善对策,所得备选对策再利用评价法,对其可行性、效益性、经济性等方面逐一打分,并按80/20法则计算理论分值,最终拟定3项对策(表6、表7),即:(1)指导促进患者正确有效的排痰。
降低痰标本采集错误率摘要痰培养结果是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痰标本留取的质量对于痰培养结果、临床诊断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不正确痰标本导致病人常常需要进行多次的痰液检查才能获取检验数据,这不仅增加了检验的工作量,影响了医生对患者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和经济负担。
为进一步规范痰标本留取和送检,指导病人正确留取痰标本,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整改措施,包括规范医护人员宣教内容、开展公休座谈会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培训、制作图文并茂的痰标本留取和送检流程及注意事项等,以此来降低患者对痰标本采集的错误率。
现将2017年2月至2017年8月收集的痰标本234份总结如下。
关键词:痰标本;宣教痰培养结果是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痰标本留取的质量对于痰培养结果、临床诊断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不合格痰标本导致病人常常需要进行多次的痰液检查才能获取检验数据,这不仅增加了检验的工作量,影响了医生对患者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和经济负担。
现将2017年2月至2017年8月收集的痰标本234份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呼吸内科护士病房护理人员10人参与品管圈,自2017年1月至2017年8月收集痰标本216例,品管圈改善后痰标本的错误率比改善前的稍有降低。
1.2方法1.2.1成立QQC小组,确定圈长以及圈员,并制定相关人员职责,组织圈员学习留取痰标本相关知识,收集分析资料。
1.2.2选定主题制定活动计划表,采用头脑风暴法拟定“降低痰标本采集错误率”、“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提高压疮患者的护理质量”等活动主题,以项目的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可行性、圈能力进行了评分,最终“降低痰标本采集错误率”位居第一,将其作为本次活动主题。
制定活动计划表,确定2017年1月----2017年8月为活动期,运用品管圈工具对痰标本采集错误率进行干预。
1.2.3现状把握,目标设定1.2.3.1统计20172-4月份痰标本留取情况,收集数据所有样本数:121份,2017年2月份痰标本采集错误率为25% ,2017年3月份痰标本采集错误率为35.2%,2017年4月份痰标本采集错误率为28.4%。
应用PDCA循环降低老年患者痰标本留取错误率效果评价目的:探讨PDCA循环降低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痰标本留取错误率,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方法:调查分析笔者所在医院呼吸内科2014年1-5月224例需留取痰标本的老年住院患者(年龄≥60岁)痰标本留取情况作为对照组,2014年6-10月265例需留取痰标本的老年住院患者运用PDCA循环法进行处理作为研究组,针对痰标本留取错误率高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干预,不断改进,再进入下一个循环,并对比两组老年患者痰标本留取错误率。
结果:经过PDCA循环的研究组痰标本错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DCA循环能有效降低老年患者痰标本留取错误率,提高痰标本质量,确保痰标本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标签:PDCA循环;老年患者;痰标本痰液是支气管肺泡产生的分泌物,正常情况下,此种分泌物较少,病理情况下如肺部感染、肺癌等疾病时,痰量增加,并伴有颜色、性质及成分的改变[1]。
痰液检查是呼吸内科常见的也是重要的检查项目之一,痰标本的质量是确保检验质量的前提,直接影响检验结果,对临床诊断及指导用药有重要意义[2-4]。
针对老年患者痰标本留取错误率高的问题,笔者将标准化、科学化PDCA循环应用到老年患者痰标本留取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照组2014年1-5月需进行痰液检查的老年住院患者224例,男122例,女102例,年龄60~97岁,平均(68.0±7.43)岁,采用常规宣教方式指导患者留取痰标本。
研究组2014年6-10月需做痰液检查的老年住院患者265例,男148例,女117例,年龄60~96岁,平均(77.0±6.30)岁,采用PDCA循环法指导患者留取痰标本。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宣教方式指导患者留取痰标本,即值班护士将痰标本盒发放给患者,指导患者次日晨清水漱口后,留取气管深部第一口痰作为标本,统一送检。
护理部(质量重点)持续改进项目执行书PLAN(计划)一、现况把握:1、为了了解患者痰标本留取规范率现况, 2018年3 月1 日~ 3月31 日,对我科痰标本留取情况进行现状调查。
方法是建立痰标本送检登记本,每日对痰标本医嘱数和痰标本留取数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包括(床号、姓名、住院号、痰标本医嘱数、痰标本送检数, 痰标本规范例数,痰标本不规范例数)。
统计出痰标本医嘱数为180例,痰标本送检合格数106例,痰标本送检合格率为58.9%。
并对痰标本不规范进行统计分析2、为了了解患者痰标本留取不规范率管具体原因,制定了痰标本留取流程图(图1、)、绘制查检表,(表1),对74例痰标本留取不规范进行了汇总分析,并制定了汇总表(表2)、绘制柏拉图(图2)。
根据80/20法则得出,将不知晓留取方法,无痰或咳痰无力列为本次主题改善重点。
图1 痰标本留取流程图表1痰标本留取不规范查检表表2痰标本留取不规范查检统计分析汇总表图2痰标本留取不规范的柏拉图分析二、解析与真因验证运用经验回想、头脑风暴的方式,绘制了鱼骨图(图3)。
通过鱼骨图分析,根据重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打分评价(表3),依据80/20法则获得要因7项。
根据关联图分析(图4.表4)以及真因验证查检表(表5)进行真因验证,绘制真因验证柏拉图(图5),最终确定了7大真因,即:经圈员讨论认为护士相关知识缺乏、健康宣教不到位、痰液粘稠、使用辅助通气、患者转科、出院、担心费用、患者意识状态为其主要因素,其中使用辅助通气、患者转科、出院、担心费用、患者意识状态无法解决,所以放弃,其他均纳入改进内容。
图3 鱼骨图分析表3 要因分析表图4 原因分析关联图项目影响因素射线数分数现象送检不及时+7 -0+7留取方法不当+5 -2+3痰不易咳出+3 -1+2患者不知晓留取方法+4 -2+2痰标本污染+3 -1+2标本留取不合格+3 -1+2患者无力咳痰+3 -1+2中间因素患者拒绝留取+1 -1+0关键中间因素患者流程不熟悉+1-2-1 患者重要性认识不够+1 -2-1要因担心费用+0 -1-1患者转科、出院+0 -1-1痰液粘稠+0 -2-2使用辅助通气+0 -2-2 患者意识状态+0 -3-3护士相关知识缺乏+0 -4-4健康宣教不到位+1 -6-5注:经圈员讨论认为使用辅助通气、患者转科、出院、担心费用、患者意识状态无法解决,所以放弃,其他均纳入改进内容图5真因验证柏拉图DO(实施)三、对策拟定与实施探讨针对真因,运用头脑风暴法寻求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和改善对策,所得备选对策再利用评价法,对其可行性、效益性、经济性等方面逐一打分,并按80/20法则计算理论分值,最终拟定3项对策(表6、表7),即:(1)指导促进患者正确有效的排痰。
浅谈痰培养送检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目的:探讨提高痰培养的送检率与成功率的措施。
方法:查阅笔者所在医院归档病历中需要痰培养的300份病例,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通过300例病例的分析,发现了痰培养送检中存在留取标本不符合规定、不重视标本的送检、护患沟通障碍等问题。
结论:加强痰培养各个环节的监管,提高医生、护士和患者的共同参与意识,提高痰培养的送检率与成功率。
标签:痰培养;标本肺部感染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痰培养的结果对肺部感染的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目前临床上痰培养的送检率和成功率却很低,送检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对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3月归档病历进行查阅,筛选出痰培养检验医嘱300次,对其送检情况进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
现报道如下。
1 主要存在的问题1.1 留取标本不符合规定由于口腔要不断进食,而食物通常并不是无菌的,患者如果摄入变质食物(如霉变花生,或放置太久的面包蛋糕等)就会增加口腔内新的菌群,如果没有做好口腔的清洁工作,留取的痰液就会含有大量的杂菌,会直接影响培养结果,甚至会使前后培养结果差异很大。
在查阅病历中有1例患者作痰培养,第1次痰培养结果为链球菌优势生长,第2次送检的痰标本则是大量的霉菌生长,医生嘱患者清洁口腔后重送,第3次送检的结果与第一次的结果相吻合。
所以,在留取标本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清洁口腔,保证标本符合规定。
1.2 不重视标本的送检由于标本送检的工作人员知识文化程度良莠不齐,对标本送检不重视,在送检过程中对标本保护不够,常常出现拖延时间送检,标本放置的位置不恰当,甚至还有在送检途中将标签弄掉或标本毁坏,导致标本的浪费。
1.3 护患沟通障碍目前,很多科室护理人员不足,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对患者进行宣教,未能使患者及家属在思想上真正认识痰培养的意义,从而忘了留取;还有一些特殊人群,比如老年人,听力普遍下降,文化程度低,患者及家属不懂痰培养对疾病治疗的帮助,不愿意进行痰培养;长期住院的老患者,由于经济困难,不愿意花钱化验;还有一些无痰,痰黏稠不易咳出,咳嗽无力或病重不能自行咳痰的患者,不愿意做痰培养。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感染科痰标本送检未合格率中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感染科痰标本送检未合格率的作用。
方法:成立品管圈,运用PDCA循环方法,确立“降低痰标本送检未合格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把握,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及制定对策。
结果:通过圈员参与该项活动,使感染科痰标本送检未合格率由改善前的27.27%降低至改善后的8.74%,。
结论: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感染科痰标本送检未合格率效果显著。
关键词品管圈痰标本送检未合格率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由日本品管权威石川馨博士发起的,从尊重人性出发,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方式,使员工自动自发地参与管理活动,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1]。
感染病科患者痰标本检查是三大常规检查之一,对感染疾病患者痰标本结果直接决定着抗生素的使用。
一份及时准确的报告能够帮助临床医生了解病情,对症下药并且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因此痰培养结果的准确尤为重要而痰标本的质量则是保证结果准确的前提和关键一环[2]。
2016年4~10月,我科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降低感染科痰标本送检未合格率中,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2016年4月~2016年10月开展品管圈前后感染科痰标本送检未合格率查检资料及对比统计数据。
年龄21~65岁。
活动前调查99例,活动后调查103例。
1.2方法1.2.1品管圈组成品管圈成员采取自愿报名,护士长参与督导工作,设定圈名与圈徽,每1~2周活动1次。
共有副主任护师3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4名,护士1名。
品管圈活动实施日期为2016年4~10月。
1.2.2确定主题开品管圈会议,圈员针对本科存在的问题,根据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选题四要素原则,选定“降低痰标本送检未合格率”为品管圈主题。
1.2.3现状调查选择2016年5.1~5.30在我科住院,需留痰标本患者99例进行调查,把握数据收集。
中国卫生产业CHINA HEALTHINDUSTRY[作者简介]徐梦(1976-),女,江苏仪征人,本科,主管护师,主要从事呼吸内科护理管理工作。
痰培养标准是患者入院检查的常规项目,也是完整病历的必备内容。
对患者进行痰培养和药敏试验,其结果关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对合理使用抗生素具有重要的价值[1]。
不过痰培养送检过程中的质量保证是决定培养结果准确性的重要指标,也是降低不合格率的关键,如果在标本送检过程中出现差错,就会影响检测结果,间接误导临床医生的诊断,影响患者治疗的效果[2]。
对此,该文选取2018年1—12月痰培养患者296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环节质量管理在提高痰培养标本送检率及降低不合格率中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6月痰培养检查患者198例为对照组,男性100例,女性98例;年龄30~78岁,平均(50.6±4.3)岁。
2018年7—12月痰培养检查患者198例为观察组。
男性101例,女性97例;年龄30~77岁,平均(50.1±4.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研究方法1.2.1对照组常规方式管理,主要是护理人员对该组患者以常规宣教的方式进行指导,告知患者在次日清晨清水漱口收集痰液标本,集中送检。
1.2.2观察组对该组采取环节质量管理。
具体方式:(1)分析不合格的原因:医护人员存在的相关因素:①流程执行不到位:责任护士对痰培养标本正确留取的宣教未注重效果评价,有时发现患者确实存在痰标本放在床头柜上未及时送检的情况;②对护理人员的相关知识培训不到位,从而缺乏相关的专业认知,对痰培养留取流程等缺乏了解,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不到位,缺乏责任心和耐心,没有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③医生在开医嘱前,对患者是否有痰没有进行询问和评估,进而不能及时留取痰液,或者无法留取。
再者,关于患者及家属方面的因素:一般情况下,进行留取痰液进行痰培养的患者多为呼吸科的患者,且多数为老年患者,受教育程度低,缺乏主观意愿,自身认为进行痰培养没有什么必要性,不如使用药物治疗更加重要,导致患者的依从性较差,加之,患者年龄比较大,记忆力减退,如果没有家属或医护人员提醒,总是忘记留取痰液,或者忘记留取时间,患者可能以为唾液就是痰液,从而弄错标本;还有的患者分不清标本盒,错误留取了其他标本,如粪便、尿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