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我是班级值日生
- 格式:pptx
- 大小:4.09 MB
- 文档页数:20
第7课我是班级值日生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道值日生的职责和义务;2. 学会认真负责地完成班级值日工作;3. 能够合理安排时间,不耽误自己的学习和生活;4. 了解如何维护班级的卫生和秩序。
教学重点:1. 值日生的职责和义务;2. 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值日生。
教学难点:1. 如何维护班级的卫生和秩序;2. 如何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班级值日工作。
教学准备:1. 课件、板书;2. 班级值日表、清洁工具、垃圾袋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张班级值日表,让学生看一下表上的名字都是谁,并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值日生是什么吗?”二、讲解(20分钟)1. 值日生的职责和义务(1)安排值日工作,保持班级清洁,指导同学们注意个人卫生;(2)协助老师维护班级纪律,保持课堂安静有序;(3)负责放学后的班级安全,检查门窗是否关闭、电器是否关掉等;(4)及时向老师反映班级里的问题和同学的困惑。
2. 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值日生(1)班级值日表应该按时按点完成安排,责任心和纪律性和最重要的两个品质。
(2)友善待人,善于解决同学们生活中的小问题。
(3)学会管理时间,做好值日工作的同时不耽误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三、练习(25分钟)1. 让学生根据班级值日表的安排模拟值日生完成班级清扫、卫生整理、书本整理、公共区域清理等工作。
2. 让学生在对应的场景下模拟挑选清洁工具使用,并模拟垃圾分类管理。
四、总结(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内容。
2. 强调大家都应该能够胜任班级值日生的职责和义务。
五、作业(5分钟)1. 检查班级卫生,并向老师和同学反馈值日情况;2. 思考自己怎么样才能做一个好的值日生。
7《我是班级值日生》教案篇一板块三:总结1.今天我们商量出了不少好方法来解决做值日生时会遇到的问题。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小秘诀吧!提醒同学养习惯合理分配更有效实事求是显公正班级服务讲方法齐心协力作贡献2.有了这些小秘诀,以后值日中出现再大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啦!(把苦脸换成笑脸)3. 结课:我们是集体中的一员,值日是我们每个同学应尽的责任。
愿每个同学在值日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遇到问题时巧妙地解决,做一个快乐的值日生!(板贴:我是班级值日生)【板块设计意图:用板贴儿歌的方式总结回顾整堂课的内容。
】课标要求与教材分析《我是班级值日生》是第二单元《我们的班级》单元中的第三课。
这一单元需要落实《课程标准》“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中的第9条“喜欢集体生活,保护班级荣誉”的目标。
在第1课形成的“爱班级"第2课进行的“定规那么,守规那么”的基础上,本课从观念到责任,引导小学生通过值日生这一班级角色,落实对集体的责任感。
学情分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独生子女现象的普遍化,现在的小学生在家里多是中心,较少有家长自小就开始培养孩子责任感意识的,因而学生的责任感相对来说较为冷淡,集体责任感对他们来说更是比拟抽象的。
从做好自己的事,到承当公共责任,是一个非常大的跨越。
做好自己的事对二年级孩子来说,他能感受到行动给自身带来的结果或者好处。
而承当公共责任,那么是一种义务性质的,它不易被人感受至广'好处”,有时反而给个人带来“麻烦”。
教学.引导学生愿做班级值日生,做好班级值日生,掌握做好值日的技能。
1.在学着承当班级责任的过程中深化其责任感,养成“担当”意识,具有“担当”能力。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培养其集体责任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树立正确的值日观,明确值日职责。
2.帮助学生从方法、生活的细微处突破认识上的盲点。
提升承当集体责任的技能和方法。
难点:帮助学生树立集体责任意识和大家共同承当的观念。
我是班级值日生-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班级值日生的职责和义务,增强学生责任感。
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3.掌握班级管理技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班级值日生的职责和义务2.班级管理技巧3.品格教育三、教学重难点1.学生对于班级值日生的职责和义务的充分理解。
2.学生对于班级管理技巧的掌握。
3.学生对于品格教育的深入认识。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举例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班级值日生该做的事情,宣传班级管理的重要性,传授班级管理技巧和品格教育内容。
2.互动法:通过小组讨论、课堂演讲等活动形式,促进学生彼此间的交流和协作,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五、教学过程1. 班级值日生的职责和义务1.教师让学生召开小会,每个学生进行分组,共同讨论班级值日生的职责和义务,并进行签名作为承诺。
2.教师通过讨论、举例让学生对班级值日生职责和义务以及相关注意事项有充分的认识。
2. 班级管理技巧1.教师通过游戏、谈话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班级管理技巧并尝试应用。
2.教师通过小组合作、班级大会等形式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们的班级管理水平。
3. 品格教育1.教师通过讲述故事、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品格修养。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班级品德风采展,展现班级文化。
六、教学评估1.通过班内评选、评价等形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2.通过学生自我评价、互评等形式,让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表现有更全面的认识,并且在评价和反思中提高自己。
七、教学反思本课程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班级管理和班级值日生的职责和义务,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品格修养。
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讲述要简明易懂,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互动、合作和交流,帮助学生提高班级管理技巧和品格修养。
最后,本课程应该通过不断的评价和反思,不断完善和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我是班级值日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是班级值日生》这一课是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部分。
教材通过值日生的日常工作,引导学生理解班级管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值日生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以及如何做好班级管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团队合作的意识,但对于班级管理的重要性可能还没有深刻的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到作为值日生需要承担的责任,以及如何通过团队合作来共同维护班级的秩序。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值日生的工作内容和方法,知道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自觉承担责任的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提高班级凝聚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值日生的工作内容和方法,知道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自觉承担责任的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讨论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团队互动中,体验班级管理的重要性,培养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值日生工作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2.准备班级管理的相关案例和讨论题。
3.准备课堂活动所需的时间表和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张值日生工作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值日生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我是班级值日生》。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班级管理的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值日生需要承担的工作内容和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做好班级管理,以及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团队合作,模拟值日生的日常工作。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当的操作,并给予鼓励和表扬。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分享他们操练过程中的经验和感受。
让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值日生工作的方法和技巧。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关于班级管理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7.我是班级值日生》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7.我是班级值日生》这一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的一部分。
教材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值日生的职责和作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自觉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自我管理能力,他们对班级纪律和规则有一定的认识。
然而,由于年龄特点,他们自律性还不够强,对于值日生的职责和作用可能还存在模糊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值日生的职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值日生的职责和作用,明确值日生的任务和要求。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自觉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增强集体荣誉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明确值日生的职责和作用,知道如何做好值日工作。
2.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自觉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以及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发生在课堂上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值日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值日生的职责和作用。
3.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值日生是如何履行自己的职责的,从而让学生理解值日生的重要性。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如何做好值日工作的看法和建议。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明确值日生的职责和作用,强调热爱劳动、自觉遵守纪律的重要性。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我是班级值日生》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明白班级值日生的职责及其对班级的重要性。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描述班级值日生该如何执行各项任务。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树立班级公共事务意识,自觉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
二、教学内容本课将以班级值日生为主旨,通过与学生一起模拟执行值日生的工作,引导学生认识值日生的作用及职责,并通过复述、讨论等形式加深学习内容的印象,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方法课堂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演示法等。
四、教学过程设计1.启动:请班干部大声宣读学校规章制度及班级公共事务任务分工,引导学生感受班级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2.导入:要求学生组成小组,从自己职责和义务的层面上,思考班级公共事务的实际问题,并写下自己的想法。
例如:我要如何保持课桌、地板的清洁?或者,我发现班里的废纸篓总是被填满,应该怎样做才能解决这个问题?3.引导: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复述等形式,探讨解决问题的不同角度,并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思考如何发挥主人翁作用,为班级做出贡献。
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指出不能做的错误行为,例如:交头接耳,忽略差事等等。
4.体验:教师在课堂上模拟一次值日生负责的班级公共事务,让学生亲身体验、发现和总结。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分配具体任务,稳定履行责任并及时向教师反馈,让学生对于职责的区分更加清晰。
5.展示:请各小组代表上台汇报本组所承担的任务情况,教师就其完成情况给予点评。
6.总结:总结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班级管理的意义及良好的班风班纪对学习的积极影响,进一步培养学生做好公共事务的责任感及主人翁精神。
五、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2.检查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及反馈。
3.观察学生的小组协作和相互配合能力。
4.学生小结教学内容,提出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建议和意见。
六、教学后续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进一步深化班级公共事务管理,通过对值日生的宣传、推选等方式,激发新一轮的班级管理活力,继续促进班风班纪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