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切除术后留置尿管24小时必要性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32.92 KB
- 文档页数:2
术后短期留置尿管患者拔管前夹闭尿管必要性的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留置尿管在手术后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用于监测尿量、评估肾功能以及预防和治疗尿潴留等。
然而,留置尿管也可能带来一些并发症,如尿路感染、尿道损伤等。
因此,如何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成为了临床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夹闭尿管作为一种常用的方法,被认为可以训练膀胱功能,促进患者早日拔管。
然而,夹闭尿管在实际操作中的效果和应用时机仍存在争议。
为了深入探讨这一问题,本文旨在研究术后短期留置尿管患者在拔管前夹闭尿管的必要性。
通过对比分析夹闭尿管与不夹闭尿管对患者膀胱功能恢复、尿路感染发生率、拔管后排尿情况等方面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优化尿管管理策略,提高患者的医疗体验和生活质量。
二、文献综述留置尿管作为一种常见的医疗干预措施,广泛应用于术后患者的护理中。
然而,关于术后短期留置尿管患者拔管前是否应夹闭尿管的问题,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
本文旨在通过综述相关文献,探讨夹闭尿管在拔管前的必要性和可能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夹闭尿管可以减少术后患者的尿道刺激症状,降低尿路感染的风险。
夹闭尿管可以模拟正常排尿过程,有助于膀胱功能的恢复。
同时,夹闭尿管还可以减少患者的不适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也有研究指出,夹闭尿管并非所有术后患者都适用。
在某些情况下,夹闭尿管可能导致膀胱过度充盈,增加患者的痛苦。
夹闭尿管的时间和频率也需要仔细控制,以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关于术后短期留置尿管患者拔管前是否应夹闭尿管的问题,目前学术界存在不同观点。
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讨夹闭尿管的最佳时机、频率和方法,以便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准确的指导。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灵活运用夹闭尿管技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RCT)的设计,以评估术后短期留置尿管患者在拔管前夹闭尿管的必要性。
子宫切除术后护理需要注意些什么对于即将要进行子宫切除术的朋友来说,了解子宫切除术后护理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是必须的,那么子宫切除术后护理需要注意些什么呢?接下来,本文就为大家介绍子宫切除术后护理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想要了解这方面知识的朋友可以来看一看。
子宫切除术后护理需要注意些什么?子宫切除术后护理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引流管护理术后留置尿管时间一般3~5天,病情需要10天左右,在保留尿管期间应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通畅,每日用0.1%新洁尔灭棉块擦洗清洁尿道口,并以消炎药膏涂敷尿道口及尿管,减少尿路感染机会,取尿管前需夹管定时开放(每4小时一次,共2天),恢复膀胱功能,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停尿管后6小时,排尿后测残余尿,如残余尿超过100ml需继续保持3天,然后再测残余尿,反复上置至残余尿少于100ml为止。
2、体位手术当日平卧位,24小时后随意卧位或半坐位,其优点可使腹壁肌肉松弛,减轻伤口疼痛,有助排痰及盆腔阴道渗出物引流,定时协助病人翻身、拍背,有效咳痰,对卧床时间长者下肢主动与被动活动中护士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防止体虚、头晕者摔倒。
3、饮食根据病人胃肠功能恢复程度,24小时内小肠功能恢复者,可以进食少量流食,48小时进半流食,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逐渐增量,质量为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促进机体修复,增强体力,对进食量不足者应静脉补充营养及电解质。
4、全子宫切除术后6周,患者应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了解伤口愈合的情况。
术后一般要禁止性生活3个月,以利于伤口恢复。
之后就可以恢复性生活了。
5、有研究显示,子宫切除术后3~5年,卵巢功能也会受一定影响,患者会出现一些更年期症状,如潮热多汗、脾气烦躁、阴道干涩,从而影响性生活,此时要到医院检查。
必要时使用激素替代或涂抹求偶素鱼肝油软膏等药物治疗,以利于性生活和谐。
6、适当的体育锻炼,做做夫妻保健操,也利于术后身体康复和性生活和谐。
以上就是关于子宫切除术后护理需要注意些什么的相关介绍。
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原因及护理研究进展[摘要]宫颈癌是危及女性生命安全常见恶性肿瘤,相关研究指出,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递增趋势,且趋于年轻化。
现阶段,针对宫颈癌常采取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合广泛性子宫切除术,但术式创面较大,易产生并发症,其中尿潴留是该手术方案常见并发症。
相关研究报道显示,我国发生率约2.6%~44.9%,若不及时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使膀胱恢复自主排尿功能,约30%~70%患者于拔管14d内需再次留置尿管。
术后尿潴留可影响患者生理、社会、心理等因素,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因此,及时实施有效的护理,可有效防止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发生[1]。
[关键词]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护理[疾病介绍]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因素与多方面有关,其主要因素在于手术导致的盆腔自主神经损伤、盆底支持组织缺失,包括麻醉因素等。
神经因素影响:宫颈癌患者行广泛子宫旁组织切除时,可导致盆腔组织损伤,而盆腔自主神经由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组成,副交感神经的传出可引发膀胱逼尿肌收缩、内括约肌松弛,从而调控排尿功能,交感神经传出的纤维对膀胱作用较小,但可使内括约肌紧张性提升,组织排尿。
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可分别调控膀胱括约肌、逼尿肌功能,改变膀胱容量,相互调节发挥控尿作用。
麻醉因素影响:实施手术治疗需进行全身麻醉,而麻醉药可作为平滑肌松弛剂,可直接干扰逼尿肌张力自主调节,致使膀胱弛缓,从而引发膀胱膨胀过度及尿潴留。
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存在一些特定危险因素,包括手术时长、年龄、镇痛药物使用、留置导尿时长、术后尿路感染等。
宫颈癌患者住院期间需给予镇痛、解痉药物,镇痛药会加重膀胱功能障碍,导致尿潴留发生率增加;留置导尿时长可导致患者发生尿路感染风险,从而发生膀胱逼尿肌炎症水肿,影响逼尿、膀胱功能[2]。
[护理方法]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提升治疗依从性。
加强与患者之间沟通、交流,创建良好护患关系,了解患者心理状态,提升与患者之间的信任感、安全感;其次,加强术前、后健康教育,详细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注意事项、留置导尿管必要性等内容,有利于患者从根本上加强对宫颈癌根治手术的了解,从而消除负性情绪[3]。
品管圈在提高留置尿管患者24小时尿量准确率的作用作者:周华荣成瑞琼柯敏珊来源:《健康前沿》2017年第04期摘要:目的:了解现在科室护士记录24小时尿量方法及情况以及提高记录准确率。
方法:QCC小组活动进行现况调查并通过原因分析,针对性提出改善措施,提高护士记录24小时尿量准确率。
结果:在活动中发现记录24小时尿量准确率仅为45.92%,活动改善后准确率提高至91.07%。
结论:通过QCC活动干预,全体护士在培训,制定统一的统计表格,使用精密透明量杯,并制定流程,设计宣教手册和海报,提高患者、护士对记录尿量的规范性,有效提高记录24小时尿量准确率,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尿量,更有效观察患者心肾功能情况。
关键词:品管圈留置尿管 24小时尿量准确率尿量是反映心肾功能的重要评估指标,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称为少尿,少于100ml称为无尿,准确记录出入量是十分重要的基础护理工作。
急诊留观病房大多数收管急危重症且暂时未被专科收入的病人,收治病人繁多,因此护士工作繁重且压力大,留置尿管病人的倒尿工作一般由病房助理执行并记录,由当班护士汇总当班的尿量总数,记录于护理记录里。
记录24小时尿量是指记录早上7时至次日早上7时的总尿量。
有文献建议将患者24小时尿量记录差异率控制在10%以内[1]。
我科记录24小时出入量患者多,医生针对心衰、肾衰患者的出入量有严格要求,我科成立品管圈小组進行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调查我科2016年1月18日至2016年2月14日记录尿量情况,不准确例数53例,准确例数45例,准确率为45.92%。
1.2方法1.2.1本次圈活动已为我科第三圈活动,沿用上圈圈成员,根据头脑风暴法提出的5个主题,根据各自的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最优评分法根据选出本次主题,选定这次主题为“提高留置尿管患者24小时尿量准确率”。
1.2.2拟定活动计划整个活动依照主题选定、计划拟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现在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进等10个活动步骤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