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尿管的护理及固定模板
- 格式:ppt
- 大小:4.90 MB
- 文档页数:48
导尿管的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导尿管是一种医疗器械,用于排除尿液,通常在需要长期使用导尿管的患者身上找到。
在使用导尿管的同时,对导尿管的护理和维护也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些导尿管的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1.在导尿管插入前,医护人员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和清洁措施,以避免感染的风险。
将导尿管插入尿道时,需要小心并遵循正确的技巧和方法。
2.导尿管在插入时应保持干燥,避免与任何液体接触。
插入后,导尿管应该被固定在正确的位置上,以防止它的移动或意外脱落。
3.定期检查导尿管的位置和状态,确保导尿管没有扭曲或过紧。
导尿管的开口应垂直并位于膀胱内,防止尿液的返流。
4.避免牵拉导尿管,尤其是在移动或转身时。
导尿管应保持自由,并有足够的长度来适应患者的移动。
5.导尿管应始终保持通畅。
定期检查尿液的排放,并确保尿液顺畅,无阻塞。
如果发现有尿液排放困难或无法排放尿液,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6.使用导尿袋来收集和储存排出的尿液。
导尿袋应保持垂直和离地面一定高度,以避免尿液倒流进入导尿管。
7.导尿袋应定期更换,并进行必要的清洗和消毒。
在更换导尿袋时,应注意避免污染和感染的风险。
8.导尿袋和排尿袋之间的连接应牢固,以防止尿液溢出或渗漏。
9.导尿管周围的皮肤应保持清洁和干燥。
定期检查导尿管周围的皮肤,观察是否有任何异常或皮肤红肿。
10.在更换导尿袋或进行其他导尿管护理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和洗手,以防止感染传播。
11.导尿管使用期间,患者应遵循医嘱,并定期进行导尿管的检查和维护。
需要定期观察尿液的颜色、量和性状,及时报告任何异常情况。
12.导尿管拔除前,医护人员应检查尿液的情况和患者的尿道状况。
拔出导尿管时要小心,避免对尿道造成损伤。
13.导尿管的使用应尽量减少时间,并逐渐减少对导尿管的依赖。
当患者能够自行排尿时,应尽快停止使用导尿管。
14.对于长期使用导尿管的患者,应定期进行尿液和导尿管相关感染的监测,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总之,导尿管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包括清洁、固定、通畅、检查、更换和观察等,旨在减少感染的风险,并确保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导尿管护理常规
导尿管的定义
导尿管是一种医疗器械,主要应用于留置式膀胱造口术后或病
人长期卧床需要排尿时。
它位于膀胱内,通过管道把尿液引流到集
尿袋中。
导尿管护理常规
导尿管护理是指对留置导尿管进行规范化管理,防止细菌感染,保证排尿的顺畅,预防跌倒、拔管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以下是导尿管护理的常规步骤:
1. 手部卫生:护士和病人在进行导尿管的操作以前要做好手部
卫生,采取手洗或手消毒的方法洗手。
2. 记录尿量:及时记录尿量和排尿情况,观察尿的颜色、气味
和性状是否正常。
3. 维持导管通畅:每4~6小时对导管进行护理,切勿拔管,防止感染和加重病情。
4. 管路滑移防止:将导尿管固定好,避免滑移,防止拔管、扯管。
5. 记录护理细节:每一次的护理需要详细记录,包括时间、操作内容、发现的问题等。
6. 定期更换导管:导尿管应定期更换,在拔管后用消毒液清洗导管,并用干净的护理巾包好放置。
7. 关注病人的心理和生理需要:给予病人精神上和生理上的照顾,避免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导尿管护理步骤非常简单,但是需要护士用心呵护,这样才能真正保证导尿管的使用效果和病人的健康。
在护理的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病人的变化,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产生不良的后果。
结论
导尿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医疗器械,定期进行护理并更换,能
够保证其畅通和不发生感染。
进行导尿管护理时,需要注意各项记录,密切关注病人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保障护理质量和病人的健康。
留置导尿的护理范文留置导尿术是一种将导尿管置入膀胱内,以排尿的方法维持患者排尿功能的护理措施。
常见的应用场景包括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长期卧床患者、泌尿系统疾病患者等。
在进行留置导尿护理时,护士需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巧,以确保患者获得有效的护理。
在留置导尿护理的准备工作中,护士首先要确认医嘱,了解留置导尿的原因和目的。
接着,护士准备好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包括导尿管、导尿固定带、生理盐水、洗手液、无菌手套等。
护士需要事先为患者进行术前宣教,告知患者导尿过程和后续护理的注意事项,并充分听取患者的意见和反馈。
在实施留置导尿护理时,护士需要采取严格的洗手步骤,确保自己的手部无菌。
然后,护士将患者的私密部位清洁干净,并使用无菌技术打开导尿包装,准备好导尿管。
护士应用无菌手套,将导尿管顺利插入患者的膀胱内,并注意避免交叉感染。
一旦导尿管插入到位,护士会将导尿管与尿袋连接,并进行适当的固定,以防止导尿管的脱出。
在导尿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尿液情况,包括尿液的颜色、量和性状。
如果发现尿液异常,如血尿、浑浊尿、呈现异味等,护士应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
此外,护士还需定期检查导尿管是否通畅,是否有堵塞现象,避免导尿管感染和结石形成。
与此同时,在导尿护理中,护士还应关注导尿固定带是否松紧适度,避免勒紧导尿管或过松而导致脱出。
护士应定期更换导尿固定带,以保持导尿系统的清洁与稳定。
护士在留置导尿护理中,还要考虑到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护士应充分理解患者的个人隐私和尊严,确保留置导尿的过程不会对患者造成任何羞辱或伤害。
护士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适当安抚和鼓励患者,并及时回应患者的需求和痛苦。
最后,在留置导尿护理中,护士需要及时记录相关信息,包括留置导尿的原因、导尿的方法、导尿过程中的观察和发现,以及患者对导尿的反应等。
这些记录对于医生和患者的后续治疗和护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总而言之,留置导尿护理是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常见且必要的护理措施。
留置尿管的护理1。
行导尿术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插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尿潴留患者膀胱高度膨胀,首次放尿不可超过1000ml,以防腹压骤减引起虚脱及膀胱粘蟆急剧充血而引起血尿.①由于对气囊导尿管的特殊结构、性能及注意事项不够了解,插管后注水过多或注水速度过快导致气囊破裂而使插管失败.②老年性前列腺肥大导致尿潴留时,往往也存在插管困难。
③使用前未常规仔细检查气囊及导尿管是否完好无损,以及气囊的弹性、硬度等,插管后注水未达标准量气囊便破裂或者气囊密封不好,有漏液漏气等而致插管失败。
④尿管大小选择不当,操作方法掌握不正确而造成插管困难。
⑤由于各种原因致插管受阻时仍盲目插入,导致尿道粘膜破裂,将尿管插于阴茎皮下或阴囊引起皮下血肿。
⑥插管深度不够就注水,导致男性后尿道裂伤而引起血尿。
⑦尿管插入深度要适宜,宁深勿浅,尿液流出后再插入6~7cm为宜。
如病人膀胱无尿,应该尽量插深,注入液后再轻轻回拉,以不能拉动为⑧长期留置尿管者用呋喃西林冲洗膀胱,滴入速度过快,压力过高,以及气囊对膀胱粘膜的局部刺激,可导致大量血尿。
2.防止泌尿系统逆行感染的护理:(1)保持尿道口清洁:女患者用消毒棉球擦拭外阴及尿道口,男患者用消毒棉球擦拭尿道口、龟头及包皮,每天1至2次.排便后及时清洗肛门及会阴部皮肤。
(2)集尿袋的更换:注意观察并及时排空集尿袋内尿液,并记录尿量。
通常每周更换集尿袋1至2次,若有尿液性状、颜色改变,需及时更换.(3)尿管的更换:定期更换导尿管,尿管的更换频率通常根据导尿管的材质决定,一般为1至4周更换一次。
并每周常规做一次尿常规检查,(4)引流管要牢固地固定在床沿上,避免翻身时将尿管拉出,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而影响尿液流出。
发现引流不通畅时,应及时检查并调整尿管位置,酌情处理,使尿管保持通畅。
发现尿液混浊、沉淀、有结晶时,必要时行膀胱冲洗。
如有尿路感染及时治疗.(5)倾倒尿液时不可将引流袋提高于床沿,以防引起逆行感染.3.每日定时开放导尿管,不可使尿管长期开放,每3至4小时开放一次。
护理教学留置导尿教案模板第1篇:留置导尿患者的护理留置导尿患者的护理:1防止泌尿系统逆行感染的措施(1保持尿道口清洁:女患者用消毒棉球擦拭外阴及尿道口,男患者用消毒棉球擦拭尿道口、龟头及包皮,每天1-2次。
排便后及时清洗肛门及会阴部皮肤(2 集尿袋的更换:注意观察并及时排空集尿袋内尿液,并记录尿量。
通常每周更换集尿袋1-2次。
若尿液性状、颜色改变,需及时更换(3尿管的更换:定期更换导尿管,尿管的更换频率通常根据导尿管的材质决定,一般为1-4周更换一次2留置导尿期间,如病情允许应鼓励患者每日摄入水分在2000ML以上(包括口服和筋脉输液灯),达到冲洗尿道的目的3训练膀胱反射功能,可采用间歇性夹管方式。
夹闭导尿管,每3-4小时开放一次,是膀胱定时充盈和排空,促进膀胱功能的回复4注意患者的主诉并观察尿液情况,发现尿液混浊、沉淀、有结晶时,应及时处理,每周检查尿常规1次。
第2篇:留置导尿护理业务查房总结庆城县岐伯中医医院护理业务教学查房记录及总结时间:2021年9月18日15:00 地点:妇产科病区主持:潘美丽(产房护士长)参加人员:各科护士长及护理骨干查房目的:通过本次查房,掌握导尿术及膀胱冲洗的概念、目的、操作、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
流程:一.潘美丽护士长讲解导尿术、膀胱冲洗的定义及目的。
二、潘美丽护士长示范导尿、膀胱冲洗操作。
三、潘美丽护士长讲解注意事项及护理要点。
四、讨论总结。
[定义]导尿术: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将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内引流尿液的方法。
[目的] 1.为尿潴留病人引流尿液,减轻痛苦。
2.协助临床诊断,如留取尿培养标本,测量膀胱容量、压力,检查残余尿,进行尿道或膀胱造影等。
3.术前膀胱减压以及下腹部、盆腔手术中持续排空膀胱,避免术中误伤。
4.某些泌尿系统疾病术后作为支架引流,便于冲洗,减轻手术切口张力,促进愈合。
5.尿失禁、会阴部损伤,昏迷患者引流尿液,保持外阴干燥。
6.抢救休克或危重患者时,准确记录尿量。
留置尿管患者的护理定义:留置尿管术是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无菌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流出尿液的方法,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项护理操作技术.一.导尿术的目的:1、直接从膀胱导出不受污染的尿标本,作细菌培养,测量膀胱容量、压力及检查残余尿量,鉴别尿闭及尿潴留,以助诊断。
2、为尿潴留病员放出尿液,以减轻痛苦。
3、盆腔内器官手术前,为病员导尿,以排空膀胱,避免手术中误伤。
4、昏迷、尿失禁或会阴部有损伤时,保留导尿管以保持局部干燥,清洁。
某些泌尿系统疾病手术后,为促使膀胱功能的恢复及切口的愈合,常需做留置导尿术. 5、抢救休克或垂危病员,正确记录尿量、比重,以观察肾功能.二、了解病情,做好心理护理在置管之前,护士应面带微笑与患者交谈,语气亲切、温和,举止文雅,态度诚恳,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讲解其病情,介绍留置尿管的目的和重要性,尿管长度、操作步骤和置管过程中如何配合等注意事项,让其患者对留置尿管有所认识,有心里准备,增强患者信心、勇气,使其及时得到救治,身体早日康复。
三、正确选择尿管在了解患者病情的情况下,根据患者情况,正确选择尿管,橡胶导尿管对粘膜的刺激较大,乳胶尿管易造成尿粪石、磷酸钙沉积而致引流不畅,使残尿增加,而致尿路感染。
气囊硅胶尿管,组织相容性较大;头端较硬,便于顺利插入尿道;管壁柔软,对粘膜刺激小,毒性很小;气囊的内固定也避免了胶布外固定易污染及固定不牢的缺点。
另外,尿管的选择还要注意口径大小的选择,应根据尿液的颜色、性质、导尿的目的、性别等综合考虑。
如尿液澄清,可选择口径较小的尿管;尿液混浊或有沉淀及凝块时,应选择口径较大的尿管。
前列腺切除术的病人常规选用F18~20的尿管。
四、导尿方法的选择清醒病人应该向其解释导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求配合的注意事项,取得病人积极,主动的配合.操作人员应该处于病人右侧,病人取仰卧位,在严格无菌操作的原则下将选好的尿管男性插入20~22cm,女性插入4~6cm。
气囊导尿管因为其头部到气囊的距离为5~6cm,要将气囊完全送入膀胱,还应该见尿再插6厘米以上才能避免损伤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