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59.50 KB
- 文档页数:6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时练《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含答案和解析——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积累运用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瞻.仰(zhān)崇.敬(chóng)率.领(shuài)奠.定(diàn)B.隆.重(lóng)砌.成(qiē)不朽.(xiǔ)浮雕.(diāo)C.销.毁(xiāo)窑.坑(yáo)挑衅.(xìn)旌.旗(shēng)D.践踏.(tà)愤慨.(gài)搀.扶(chān)逾.越(yú)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由此上朔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B.碑顶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是上有卷云下有重缦的小庑殿顶。
C.它象征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
D.在一座雄伟峻峭的山里,游击队员们正穿过高大的树林和茂密的青纱账,去和敌人战斗。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他说话总是滔滔不绝....,一看就知道是个八面玲珑的人。
B.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C.他是一位鲜为人知....的公众人物。
D.这件事过去很长时间了,大家都已经淡忘,为什么你还是耿耿于怀....?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A.右边的一块,表现全国各阶层人民举着红旗和鲜花,捧着水果,欢迎解放军,慰劳解放军的情景。
B.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脸上笼罩的一层阴云才消除;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
C.“军运盛会,华夏荣光。
国家使命,吾辈担当……”9月30日下午,军运会志愿者誓师大会在湖北洪山礼堂举行。
D.玛丽说:“不要点灯!”接着轻轻地笑了笑,再说:“你记得我对你说‘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的那一天吗?”参考答案1.A 【解析】B项,“砌”应读qì;C项,“旌”应读jīng;D项,“慨”应读kǎi。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文人民纪念碑竣工了。
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我参观了这座巍峨庄严的纪念碑。
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
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在远处就可以看到毛主席亲笔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
我越过广场,踏着刚铺成的橘黄色花岗石石道,徐徐走到纪念碑台阶前,从近处来仔细瞻仰纪念碑。
这座纪念碑是根据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决议而建的。
当天晚上,毛主席带领全体CPPCC成员为纪念碑举行了庄严的奠基仪式。
毛主席亲自铲土,为纪念碑奠基。
自1952年8月1日开工建设以来,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情支持和关怀。
这是中国自古以来第一座也是最大的纪念碑。
从地面到纪念碑顶部高达37.94米。
它高达十层楼,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广场高4.24米。
这座纪念碑由17000块坚硬的花岗岩和白色大理石组成。
它象征着先烈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
我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月台。
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玉带桥的汉白玉栏杆一样,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庄严、雄伟。
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六十吨重、十四点七公尺长的碑心石上,雕刻着毛主席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
这八个字是碑的主题。
在碑身背面,一行行镏金字整齐地排列着,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写的碑文。
碑文的正文是:“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纪念碑东西两侧上部刻有由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图案,象征烈士的革命精神永存。
小碑周围,八个由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大花圈。
都是雕刻出来的。
这些花象征着高洁的品质,表现了全国人民对英雄的永恒怀念和敬仰。
第三单元十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片段阅读】(一)我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
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玉带桥的汉白玉栏杆一样,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庄严、雄伟。
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60吨重、14.7米高的碑心石上,毛主席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馏金大字,闪闪发光。
这8个字是碑的主题。
在碑身背面,一行行馏金字整齐地排列着,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
碑文是: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1.这段文字为了介绍纪念碑的结构,先_________后碑身;先四周,后_________;先题字,后_________。
按_________顺序说明,条理清晰。
2.碑的主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在文中一共出现了_________次,其作用是_________。
3.“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
”这一句中的“亲自”“亲笔”不能删去,其理由是_________。
4.碑文中标出的三个年代,在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依次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段碑文分开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群文阅读说明顺序理清说明顺序,学习本文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相结合的写法。
【考点解读】说明顺序是近几年中考说明文阅读的一个高频考点。
常见的考查题型有:1.本文(第×段)采用的顺序,介绍了。
2.文中第×段与第×段能否互换?请说明理由。
【技法点拨】一、时间顺序——按照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
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常采用这种顺序。
[例]《中国石拱桥》中,按照桥梁的建造时间,依次提到了旅人桥、赵州桥、卢沟桥、江东桥、长虹大桥和双曲拱桥。
二、空间顺序——按照空间方位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如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由外到内、从前到后、从左到右等。
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常采用这种顺序。
三、逻辑顺序——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在关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如从主到次、从简单到复杂、从概括到具体、从整体到局部、从现象到本质、从结果到原因等。
[例]《苏州园林》一文按照由总到分、由主到次,从整体概说到具体分说的逻辑顺序来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
答题模板:01.说明顺序+说明内容。
02.表态(一般回答“不能”)。
第×段与第×段是按……顺序介绍……,调换后不合逻辑,与人们认识事物的顺序不一致。
【真题演练】(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蔡氏古民居群蔡氏古民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地处南安官桥镇,始建于清同治四年,完工于宣统三年,历时近50年。
现存汉式古建筑16座,有序地分布在15300平方米的长方形地块中。
东西通长200米,南北通宽100多米。
轴线取南偏西五度,夏季南面日晒不入室内,冬季北风被后墙挡住,实为最佳朝向。
整个建筑设计独特,布局严整,精工巧饰,气势恢宏。
远远望去,就像整齐精致的城郭,红墙碧瓦,蕴秀其中,那屋顶连成一片,似海浪汹涌起伏。
古民居的主体建筑为硬山及卷棚屋顶,穿斗式木构架,上铺红瓦及瓦筒,燕尾形屋脊。
座座雕梁画栋,装饰着精美的木雕、泥灰雕、砖雕、石雕,细腻逼真,富有立体感。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短文阅读题答案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
碑文上写着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下面由我为你带来关于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短文阅读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短文阅读材料①我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
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玉带桥的汉白玉栏杆一样,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庄严、雄伟。
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60吨重、14.7米高的碑心石上,有毛主席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闪闪发光。
这八个字是碑的主题。
在碑身背面,一行行镏金字整齐地排列着,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
碑文是: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② 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
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英雄们品质高尚、纯洁,表示全国人民对他们的永远怀念和敬仰。
碑顶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是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庑殿顶。
整个纪念碑的造型使人们感到既有民族风格,又有鲜明的新时代精神。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短文阅读题目7.文中运用了许多数字说明,对于用这些数字说明的目的,选出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为了说明材料的珍贵,来之不易。
B. 为了说明所用材料的大小,修建的困难。
C. 为了突出工程的艰巨,花费的巨大。
D. 为了说明党和国家对建碑的重视,表现了对先烈的深切怀念。
8.对第①段说明顺序的分析,选正确的一项是A. 采用空间顺序,即先四周,后中间;先台阶,后碑身;先正面,后背面。
B. 采用空间顺序,即先四周,后中间;先台阶,后碑身;先背面,后正面。
部编八上语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微课精讲+课件教案试卷知识点:字词巍wēi峨矗chù立奠diàn基镏liú金上sù溯重幔màn庑wǔ殿挑衅xìn旌jīng旗逾yú越天堑qiàn作者简介周定舫(fǎng)(1931—1993),浙江定海人,记者。
在漫长的记者生涯中,担负过首都十大建筑、毛主席纪念堂等重大报道任务。
采写及与人合写了很多优秀作品,如《建设中的北京》《北京城里里外外》《当你们熟睡的时候》《祖国的天常蓝水常清》等。
故事背景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1949年9月30日奠基,1952年8月1日开工,1958年4月建成。
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后,全国人民热切希望及时了解这座雄伟建筑的有关情况,作者为此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访问许多建筑师、雕塑家和建碑工人,并多次实地考察,最终以“瞻仰记”的形式写成此文。
词语理解瞻仰:怀着恭敬的心情仰望。
巍峨: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雄伟。
矗立:高耸地立着。
永垂不朽:(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
上溯:从现在往以前推。
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逾越:超越。
天堑:天然形成的隔断交通的大沟,多指长江,形容它的险要。
重幔:重叠的帷幕。
这里指重幔形状的浮雕图案。
庑殿顶:中国传统建筑屋顶形式之一。
由四个倾斜的屋面、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构成,屋角和屋檐向上翘起,屋面略微弯曲。
文章结构第一段(1节):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说明作者瞻仰纪念碑时的心情及纪念碑的总特征。
第二段(2-10节):具体说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雄姿并详细介绍十幅浮雕。
第三段(11节):抒写作者瞻仰纪念碑后的感受。
课文分析1.从总体上看,作者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走的路线是怎样的?明确:进入广场——越过广场——踏着石道——走到碑前按行走路线由远到近把纪念碑的位置、兴建经过及整体形象介绍给读者。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考试卷(带答案与解析)的正确答案、解答解析、考点详解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1.【题文】给划线字注音。
瞻仰()矗立()重幔()髻子()挑衅()旌旗()天堑()锄头()【答案】zhān chù màn jì xìn jīng qiàn chú【解析】试题分析:做题时注意形似字,更不能望形生音,字读半旁音。
“瞻”不能误读成“澹”;“矗”不能误读成“直”;“髻”不能误读成“吉”;“衅”不能误读成“半”;“堑”不能误读成“斩”;“锄”不能误读成“助”。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
点评:对汉字的认读、书写是考试常考的题型,这要要求学生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因为侧重考查综合运用能力,考查内容兼顾课内课外,涉及范围很广。
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积累,阶段总结等。
2.【题文】根据拼音写汉字。
(diàn)_______基执(xiān)_______铲土(liú)_______金(wǔ)_______殿(yú)_______越上(sù)_______梭(biāo)_______(chān)_______扶【答案】奠锨镏庑逾溯镖搀【解析】试题分析:学生做题时要注意同音字和形似字。
“奠”不能误写成“殿”;“掀”不能误写成“欣”;“镏”不能误写成“鎏”;“庑”不能误写成“芜”;“逾”不能误写成“愉”;“溯”不能误写成“朔”;“镖”不能误写成“膘”;“搀”不能误写成“馋”。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
点评: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积累,阶段总结等,尤其是误读误写字的积累。
同时接近考试时要适当做一些强化训练,以及时查漏补缺。
3.【题文】解释划线字的意思及整个词语的含义。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躬敬纪念碑阅读训练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躬敬纪念碑阅读训练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躬敬纪念碑阅读训练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躬敬纪念碑姜继先①我站在那块纪念碑前,立即被一种沉稳凝重所包围。
这块碑由一块巨石雕成,略显粗糙,却透露出源于山脉的高大和与生俱来的沉重.碑体已经残缺,呈暗灰色,光泽尽失,可传递的是沧海横流的时光深邃。
碑上依稀可见的文字,更是彰显着忠诚与气概.②这块碑现陈列在五师陈列馆内。
几年前,为弘扬兵团精神,再现五师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激励后人,经过多方努力,五师建起了这个被命名为“红星之旅”的陈列馆。
因面积有限,陈列馆内以图片陈列为主,辅以部分文物、半景画、雕塑等,配上声光电效果,开辟了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后又经几番周折,将此碑从原立地运了回来,陈列在馆中.纪念碑为“十六师烈士纪念碑”.③这是一段用血与火锻造的历史。
④五师发源于南昌起义,经历了长征和抗日战争,前身为六军十六师,在延安时期为陕甘宁晋绥联防教导旅,被授予“红星部”的称号.一九四六年,国民党部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教导旅随西北野战军投入到了人民解放战争中。
在延安保卫战中,激战七天七夜,然后转战西北战场,围歼醒醐(hú)镇,血站盘岭,攻占西安,鏖战郑州,然后又扬鞭催马,凯歌进疆,保卫伊吾,剿灭残匪,一次次枪林弹雨中突进,一次次烽火硝烟中穿行,锤炼得“红星”愈加熠熠生辉。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思路;2.了解课文的主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及作用;3.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和人民英雄的光辉业绩,激励学生继承先烈未竟的事业.奋勇向前。
学习重点:1、认识本文说明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的特点。
2、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查找资料,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相关情况作一定的了解,加深认识,并学会整理中心资料。
教学构想本文是一篇说明文,讲解这篇课文时,应首先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中重点说明了哪些部分,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说明的对象有何特点等,然后在此基础上,再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
讲授此课时,先对课文作整体把握后,设计了几个有趣的小组活动;在小组活动的开展中,把握说明文的特点。
最后共同分析语言特色,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
教学方法:朗诵法、讨论法、问答法、延伸拓展法”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两课时学习过程: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瞻.仰()矗.立()镏.金()上sù()五卅.()天qiàn()镶嵌.()发髻.()重幔.()小庑.殿顶()yú()越你觉得还有那些字需要掌握请写出来2、本文从说明文分类来说,属于说明文,说明文。
3、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说明对象的总体特征是什么?4、解题:文章标题下面有个副标题,标题和副标题各有什么作用?5、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哪些?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第一课时学习重点:1、领悟说明文的知识要点2、学会找说明对象、特征3、体会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2分钟)检查预习导学1,扫清生字。
(3分钟)二、根据图片,从直观的角度认识人民英雄纪念碑。
(10分钟)1、放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不同角度摄影的图片,可以帮助学生对纪念碑的外观、基本构成作了解。
) 2.请一位同学看着图片介绍纪念碑。
第20课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学习目标中考导航 1.学习按照空间顺序、方位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2.了解中国革命经过的艰苦道路,懂得中国人民为取得自由解放而付出的巨大代价。
3. 缅怀先烈,继承先烈未竟的事业,树立奋勇向前的信心。
1.“瞻仰”“上溯”“挑衅”“逾越”“天堑”等是中考易考词语。
2.分析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是中考说明文阅读的常考点。
3.品味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也是是中考的易考点。
知识点01 说明文的语言说明文语言风格分为平实性和生动性两种。
(1)准确、严密(严谨)、科学是说明文的基本特点;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严谨科学。
(2)一般科普类说明文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易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3)说明文语言还有简洁性、条理性、逻辑性特点。
【微点拨】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30日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纪念碑于1958年4月22日建成,前后长达5年零8个月,可见时间之长工程之浩大:纪念碑用17000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砌成,可见用料之多石料之优良;本文发表于纪念碑落成的第二天,可见人们对人民英雄的缅怀和崇仰。
作者对纪念碑的介绍内涵丰富,情感深厚,既介绍了纪念碑建筑上的特征,更突出了纪念碑的纪念意义。
知识点02 作者、背景、文题、主旨 知识精讲目标导航1、作者简介周定舫,1931年生,浙江省海淀县人。
1953年8月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后来分配到新华社北京分社担任记者。
现为北京新闻学会会员。
担负过首都十大建筑、毛主席纪念堂等重大报道任务。
2、背景链接本文选自1958年4月23日《人民日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30日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练习题及答案第一部分: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瞻仰旌旗天堑挑x n 上s2.写出下列词语的同义词。
矗立崇敬践踏峻峭3.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⑴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A、接近B、流传C、挂下D、低下⑵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
A、怀着崇敬的心情观看B、认真仔细地观看C、从近往远观看D、从低往高观看4.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有一句与其他三句不同,这一句是A、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
B、浮雕上,号兵吹起冲锋号;指挥员右手高举,连连向高空发射信号弹……C、我踏着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
D、看完了所有的浮雕,我又一次瞻仰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几个大字和碑文。
5.对本文说明顺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由远及近,由外围到中央的空间顺序B、由上到下,从东到北的方位顺序C、由近代到现代的时间顺序D、纪念碑建筑过程顺序6.碑文中的“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的含义是什么?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的是哪些英雄?读选文,回答问题: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
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英雄们品质高尚、纯洁,表示全国人民对他们的永远怀念和敬仰。
碑顶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是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庑殿顶。
整个纪念碑的造型使人们感到既有民族风格,又有鲜明的新时代精神。
7.以句号为标志,全段共四句话,分析它们的关系正确的一项是A、四句话说明了纪念碑四个部位的装饰。
B、第一句概括全段内容,后三句分方位说明纪念碑的装饰。
C、前三句按纪念碑的部位说明装饰,最后一句概括纪念碑的“风格”和“精神”。
D、第二句是全段的核心内容,作重点说明,其他三句略写,点到为止。
8.读下面咏牡丹的诗句,选出与小碑座四周雕刻牡丹的寓意相同的一项A、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
第2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同步练习卷(含解析)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2023年同步练习卷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瞻仰(shàn)镏金(liú)重幔(chòng màn)B.上溯(sù)矗立(zhù)挑衅(tiǎoxìn)C.旌旗(shēng)奠基(diàn)慷慨(kāng kǎi)D.逾越(yú)天堑(qiàn)梭镖(suō)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60吨重、14.7米高的碑心石上,有毛主席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liújīn 大字,闪闪发光。
(2)碑顶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是上有卷云下有chóng màn 的小庑殿顶。
(3)10块汉白玉的大fúdiāo ,镶嵌在大碑座的四周。
(4)人群后面,有炮台和千百只待发的战船,准备随时还击英帝国主义的tiǎo xìn 。
3.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及整个词语的含义。
(1)永垂不朽:___(2)丰功伟绩:(3)瞻仰:___(4)天堑:___(5)上溯:4.默读课文,归纳大意。
第一部分(1):___第二部分(2﹣10):___第三部分(11):___5.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建筑是无声的诗歌,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巍峨、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钟山南麓巍巍的中山陵,气势雄伟、()的北京故宫,体现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特色的黄鹤楼,从这些建筑,使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的印记和社会发展的足迹,可以领悟到人类的勤劳、智慧和对美的追求。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括号里。
庄严庄重五光十色金碧辉煌(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你的修改意见。
6.综合性学习2018年5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英雄烈士保护法》。
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联合多家网络媒体发起“崇尚英雄精忠报国”大型网络互动活动,部分中小学也同步开展“崇尚英雄精忠报国"主题班会活动,请你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素养目标 1.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兴建历史和建造意义,把握其建筑特征。
2.把握本文的主要写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3.铭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感受他们的革命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学法指引常见的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
语言标志:时间词,如年、季节、月、时代、朝代等。
特征:按照时间先后或事物、事理发展过程的顺序进行说明。
用途:常用于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生物成长等。
2.空间顺序。
语言标志:方位词,如东西南北中、上下左右、内外、前后等。
特征:按照空间方位的变化、转换的顺序进行说明。
用途:常用于介绍建筑物、景点或具体物品。
(一般有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中间到两边、从外到内、从整体到局部等顺序)3.逻辑顺序。
可使用排除法分析,没有具体的时间词、方位词,即为逻辑顺序。
常见的逻辑顺序有:现象→本质、原因→结果、整体→部分、主要→次要、抽象→具体(一般→个别)、特点→用途等。
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 周定舫(1931—1993),浙江定海人。
新华社记者。
2.背景简介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修建一座纪念碑来纪念那些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英雄。
这座雄伟的建筑于1952年8月1日动工,1958年4月22日建成,并于同年5月1日国际劳动节举行了落成典礼。
在纪念碑刚刚建成而尚未揭幕时,全国人民热切希望及时了解这座纪念碑的有关情况。
新华社记者周定舫为此搜集了大量文献资料,踏访工程现场获得第一手材料和直观经验,写下了这篇文章,向全国人民介绍了这座雄伟的建筑。
3.完成自学结构图基础夯实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zh ān y ǎng()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
(2)我越过广场,踏着jú hu áng()色花岗石石道,徐徐走到纪念碑台阶前。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思路;2.了解课文的主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及作用;3.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和人民英雄的光辉业绩,激励学生继承先烈未竟的事业.奋勇向前。
学习重点:1、认识本文说明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的特点。
2、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查找资料,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相关情况作一定的了解,加深认识,并学会整理中心资料。
教学构想本文是一篇说明文,讲解这篇课文时,应首先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中重点说明了哪些部分,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说明的对象有何特点等,然后在此基础上,再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
讲授此课时,先对课文作整体把握后,设计了几个有趣的小组活动;在小组活动的开展中,把握说明文的特点。
最后共同分析语言特色,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
教学方法:朗诵法、讨论法、问答法、延伸拓展法”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两课时学习过程: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瞻.仰()矗.立()镏.金()上sù()五卅.()天qiàn()镶嵌.()发髻.()重幔.()小庑.殿顶()yú()越你觉得还有那些字需要掌握请写出来2、本文从说明文分类来说,属于说明文,说明文。
3、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说明对象的总体特征是什么?4、解题:文章标题下面有个副标题,标题和副标题各有什么作用?5、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哪些?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第一课时学习重点:1、领悟说明文的知识要点2、学会找说明对象、特征3、体会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2分钟)检查预习导学1,扫清生字。
(3分钟)二、根据图片,从直观的角度认识人民英雄纪念碑。
(10分钟)1、放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不同角度摄影的图片,可以帮助学生对纪念碑的外观、基本构成作了解。
) 2.请一位同学看着图片介绍纪念碑。
(加深学生对纪念碑的总体印象)三、整体感知内容①、找同学朗读课文(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读后做朗读点评)(10分钟)读完课文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畅谈。
作为普通的瞻仰者,说说纪念碑的特征和你的感受。
先说特征:巍峨——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雄伟——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庄严——纪念碑是用……一砌成的,它象征……装饰花纹象征……8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次说感受:抓住开头和结尾的句子。
瞻仰前的心情——万分崇敬;瞻仰后的感受——再一次默默致敬。
开头一段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体特点:巍峨、雄伟、庄严;结尾一段概括了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意义:再现了新中国的“艰苦道路”,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中国人民付出的“巨大代价”。
②、检查交流预习导学2、3、4(以小组挑战的形式,看哪组做的最棒)(10分钟)挑战后明确:a、本文属事物说明文,平实性说明文b、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人民英雄纪念碑,总体特征是:巍峨、雄伟、庄严c、文章标题表明作者要歌颂的对象,抒发对先烈的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之情。
副标题点明文章的说明对象,标明文章所要介绍的建筑物。
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内容探究,,交流研讨,体会文章的说明顺序,解决预习导学5学生分小组设计活动,学生当导游,介绍瞻仰的路线及瞻仰顺序。
学生活动:在黑板前画出行走路线,可以让多名学生尝试,互相补充;其他学生总结说明顺序。
)路线:(按由远而近,直到离开的行踪写)越过(广场)一踏着(石道)一踏上(台阶)一到了(平台)一走下(台阶)一离开(纪念碑)。
空间顺序:(由下而上介绍纪念碑)台阶——平台——(大小碑座)——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碑顶。
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相结合:(介绍lO幅浮雕:鸦片战争—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爱国运动—五卅运动—八一南昌起义—抗日敌后游击战—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1839年——解放战争,是时间顺序)(浮雕的方位是按东—一南——西——北是空间顺序)四、教师小结:(2分钟)本节课我们结合《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篇课文,认识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学会了找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以及说明顺序,学会了分析说明文,希望课下多预习,学会分析说明方法及语言特点。
五、课堂练习(2分钟)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总体特征2、本文说明顺序是和相结合3、本文是和说明文。
六、布置作业:(在课文中做批注)1、找出本文的说明方法,并判断其作用2、找出说明文中的记叙、议论、描写。
七、板书设计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周定舫说明对象:人民英雄纪念碑特征:庄严、巍峨、雄伟说明顺序: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第二课时学习重点:1、认识本文说明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的特点。
2、让学生领悟说明文中说明方法的运用3、学习在说明中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的方法。
一、预习导学:(5分钟)1、为什么写浮雕不像写碑身那样从正面(北面)写起,却从东面写起呢2、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找出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句子,准备分析。
4、本文说明中有记叙成分,请找出几个例子来。
二、写法探究、感知品析作评点(15分钟)(一)、检查交流预习导学(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每组出一位代表,看哪组做得最好)交流后明确:1、为什么写浮雕不像写碑身那样从正面(北面)写起,却从东面写起呢按东、南、西、北的顺序写是根据中国近代史的历史顺序展开的。
2、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本文采用了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如:列数字:作比较: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5米。
具体准确的说明了纪念碑的高大、巍峨的特征。
打比方: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
形象生动的说明了纪念碑的雄伟的特征。
列数字:10块汉白玉的大浮雕,镶嵌在大碑座的四周。
这些大浮雕高2米,合在一起长40.68米。
”这些句子用数字准确地说明了浮雕的高大壮观。
3.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这些浮雕至少能耐800年到1000年之久。
句中“至少”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不能。
“至少”表示最小限度,说明了这些浮雕可以保持在800到1000年以上,如果去掉后就变成了只能保持800到1000年,讲话太绝对了。
因此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不能去掉。
4、本文说明中有记叙成分,请找出几个例子来。
说明文中以说明为主,如同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议论文以议论为主一样,例如文中对行踪的记叙:“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
”“我越过广场,踏着橘黄色花岗石石道,徐徐走到纪念碑台阶前,从近处仔细瞻仰纪念碑。
”等等,直到离开纪念碑,把事情的整个经过交代得一清二楚。
再如介绍10幅浮雕时,将每幅浮雕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人、时、地、事等记叙因素交代明白。
总之,在说明文中运用记叙,增强了文章生动性和形象性。
三、内容探究,交流研讨:(以前四幅画面为例,小组讨论后,汇报结果,教师明确)(10分钟)以十幅浮雕为例,体会说明文中说明、描写、记叙、议论的综合运用。
讨论后明确:①、以前四幅画面为例,小组讨论后,汇报结果,教师明确。
作者介绍浮雕时一般是交代事件(包括时间),背景、地点这是记叙部分,描述画面,这是描写;揭示画面表现的意义这是议论。
②、后几幅图画,展开小组竞赛的形式,得出结果,继续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记叙、描写、议论在说明文的运用。
教师总结:作者介绍10幅浮雕的方法不同。
有的直接从画面开始(如“销毁鸦片烟”、“武昌起义”、“抗日敌后游击战”——描写),有的从革命斗争的历史意义谈起(如“金田起义”、五四爱国运动”——议论),有的从历史历史事件的经过介绍谈起(如“五卅运动”、“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记叙),变化多姿,避免了行文的呆板。
在介绍时作者正确选用了“碑身东面”、“碑身后面”、“碑身西面”、“碑身正面”等方位词,交代清观察部位,在介绍的顺序上巧妙地把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结合起来。
记叙、描写、议论、说明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四、教师小结(3分钟)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用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语言,抓住特征以说明为主有机插入叙述;以瞻仰者本人的活动顺序为主,空间顺序为辅,兼以逻辑顺序通过对人民英雄纪念碑具体而全面的介绍,热情赞颂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和他们英勇奋斗,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他们的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
五、课堂练习(5分钟)1、判断下列使用的表达方式①这是中国历史自古以来最大的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十层楼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好高4.24米。
()②浮雕上,愤怒的群众正在把一箱箱毒害中国人民的鸦片运到海边,倾倒在放有石灰的窑坑里销毁,一股股浓烟从石灰池上升起。
()③1925年5月30日上海群众一万多人在南京路上举行反帝国主义的大示威,英国巡捕向徒手群众开枪射击、死伤多人。
()④整个纪念碑的造型使人们感到既有民族风格,又有鲜明的新时代精神。
()2、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各是什么?①这些大浮雕高2米,合在一起共长40.68米。
()②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十层楼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好高4.24米。
()六、扩展延伸凡尔赛宫驰名世界的凡尔赛宫坐落在巴黎西南18公里的凡尔赛镇,它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凡尔赛宫建于路易十四时代,1661年动土,1689年竣工,至今约有290年的历史。
全宫占地111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园林面积100万平方米。
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
正宫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相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
宫顶建筑摒弃了巴罗克的圆顶和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端正而雄浑。
宫殿外壁上端,林立着大理石人物雕像,造型优美,栩栩如生。
凡尔赛宫宏伟、壮观,它的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
500多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
内部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17、18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
宫内还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有远涉重洋的中国古代瓷器。
由皇家大画家,装潢家勒勃兰和大建筑师孟沙尔合作建造的镜廊是凡尔赛宫内的一大名胜。
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联结两个大厅。
长廊的一面是17扇朝花园开的巨大的拱形窗门,另一面镶嵌着与拱形窗对称的17面镜子,这些镜子由400多块镜片组成。
镜廊拱形天花板上是勒勃兰的巨幅油画,挥洒淋漓,气势横溢,展现出一幅幅风起云涌的历史画面。
漫步在镜廊内,碧澄的天空,静谧的园景映照在镜墙上。
满目苍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园林中。
凡尔赛宫正宫前面是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
园内树木花草的栽植别具匠心,景色优美恬静,令人心旷神怡。
站在正宫前极目远眺,玉带似的人工河上波光粼粼,帆影点点,两侧大树参天,郁郁葱葱,绿阴中女神雕像婷婷玉立,近处是两池碧波,沿池的铜雕像丰姿多态,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