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胰岛素全程治疗与进展
- 格式:pptx
- 大小:11.28 MB
- 文档页数:30
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方案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影响着全球数以亿计的人口。
在糖尿病的治疗中,胰岛素起着重要的作用。
胰岛素治疗方案的制定是为了帮助患者维持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内,并管理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方案的基本原则和常见的治疗方案。
1. 胰岛素治疗的基本原则胰岛素治疗的基本原则是个体化和定制化。
每个病人的胰岛素需求因素不同,包括年龄、体重、身体活动水平、饮食习惯和胰岛素敏感性等。
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是确保血糖控制的有效和稳定的关键。
除了个体化之外,胰岛素治疗方案还应根据病人的糖尿病类型和状态进行调整。
例如,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替代是必要的,而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初期可以考虑口服药物治疗,但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需要胰岛素治疗。
2. 常见的(1)基础胰岛素治疗方案基础胰岛素治疗方案是最常见的糖尿病胰岛素治疗之一,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和需求较低的1型糖尿病患者。
该方案包括每天的基础胰岛素注射,以维持基础血糖水平。
通常情况下,胰岛素的注射时间是在晚餐前或睡前,以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2)基础-餐后胰岛素治疗方案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和1型糖尿病患者的需求较高者,基础-餐后胰岛素治疗方案是更常用的选择。
该方案包括每天的基础胰岛素注射,以及每餐前或餐后的额外快速或超快速胰岛素注射。
这有助于控制血糖的波动,尤其是餐后血糖峰值。
(3)胰岛素泵治疗方案胰岛素泵是一种可以持续输送胰岛素的设备,适用于需要更为个体化和精确的胰岛素治疗的患者。
该方案通过胰岛素泵和连续皮下胰岛素注射,提供了更为灵活和准确的胰岛素输送。
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胰岛素剂量的调整,以适应不同的情况和活动。
3. 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方案的监测和调整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方案的有效性需要定期监测和调整。
这包括血糖的监测和胰岛素剂量的调整。
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的血糖监测,以了解自己的血糖控制情况。
如果血糖水平不稳定或超出正常范围,胰岛素剂量可能需要相应的调整。
2020年10月 第17卷 第19期胰岛β细胞功能的进行性衰退是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机制。
尽管目前有多种药物用于治疗T2DM,但不可否认,胰岛素仍是最有效的降糖药物。
由于胰岛素需要注射治疗且治疗过程中存在低血糖风险,导致在T2DM临床实践中常常将胰岛素治疗作为最后选择。
然而,随着对T2DM病理生理学和药物治疗的研究和认识的不断深入,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和尽早挽救β细胞功能的必要性已浮出水面并引发关注。
本文将阐述胰岛素早期强化治疗的发展、胰岛素强化治疗对T2DM病程延缓、以及强化治疗方案的验证,以明确胰岛素强化治疗在T2DM治疗中的地位和对强化治疗时机的把握。
1 发展:胰岛素早期强化治疗保护β细胞功能,有助疾病长期缓解胰岛素强化治疗是指在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基础上,通过每日多次(3~4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ultiple Daily Injections,MDI)或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SII),使血糖获得满意控制的治疗方法[1]。
上世纪八十年代,DCCT[2]和UKPDS[3]等研究率先证实胰岛素强化治疗不仅可使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和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控制,还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风险。
九十年代,土耳其学者Ilkova对13例新诊断T2DM且饮食控制不佳患者的研究发现,为期2周的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使9例患者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脱离药物治疗且保持血糖正常[4]。
在其后的20多年间,又进行了多项关于新诊断T2DM患者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的临床研究[5-9]。
这些研究一致显示,新诊断T2DM患者接受2~4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使相当高比例的患者达到较长时间的无药血糖缓解。
一项荟萃分析显示,短期强化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随访时达到无药缓解的患者比例分别为66.2%、58.9%、46.3%和42.1%[7]。
胰岛素基础量分4段表【胰岛素基础量分4段表:更精准调控糖尿病】引言胰岛素是一种重要的激素,它在调控血糖水平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调节功能受损,需要通过胰岛素注射来控制血糖。
而胰岛素的基础量调整是糖尿病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它能够帮助患者维持稳定的血糖水平。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种新的胰岛素基础量分4段表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患者可以更加精准地对自己的胰岛素剂量进行调整,以达到更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第一段:基础量设定在设定胰岛素的基础量时,我们应该考虑患者的个体化差异以及血糖控制的目标。
当我们知道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程度和胰岛素敏感度时,就能更准确地设定基础量。
胰岛素分为快速作用型和长效作用型,分别对应前餐注射和睡前注射。
根据个体差异,我们可以将基础量分为4段,以满足患者血糖的不同需求。
第二段:早晨基础量早晨是一天中胰岛素需求最高的时段之一。
在这个时段,患者的胰岛素敏感度较低,所以我们需要一定的基础量来补充胰岛素。
通常,早晨的胰岛素基础量会比其他时段略高一些,以确保血糖的稳定。
第三段:白天基础量白天是一个相对活跃的时段,患者的胰岛素需求会比较平稳。
根据患者的胰岛素敏感度和饮食习惯,我们可以设定一个相对稳定的基础量,以满足患者在白天的血糖需求。
第四段:睡前基础量睡前的基础量设定非常重要,它能够帮助患者维持夜间的血糖稳定。
患者在睡眠时,胰岛素需求会降低,但同时也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夜间低血糖风险。
在设定睡前基础量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以及睡眠前的血糖水平。
总结与回顾通过胰岛素基础量分4段表的方法,我们能够更加精确地调节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剂量,以达到更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这种方法能够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血糖需求,设定不同时间段的胰岛素基础量,从而更好地满足患者的糖尿病管理需求。
在使用这种方法时,我们也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血糖变化,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
个人观点与理解作为糖尿病管理的关键环节,精确调整胰岛素基础量对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项目学习《2型糖尿病综合管理新进展》答案:"2021年ADA指南中长期结局管理中的推荐地位,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B""2021年ADA指南中指出,需要起始注射治疗降低HbA1c时,多数患者在胰岛素之前优先考虑GLP-1RA,基于如下原因,其中错误的描述是()" "D" "起始注射治疗时,医生选择GLP-1RA和胰岛素的主要原因()" "D" "以下关于GLP-1RA在指南更新中的推荐,说法正确的是()" "D""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以下GLP-1RA中具有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保护一级证据的是()" "B" "以下关于GLP-1RA临床应用,正确的是()" "C""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关于GLP-1RA的适用人群,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D""下列关于GLP-1RA类药物的共同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不同GLP-1 RA的用药依从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以下哪种GLP-1RA属于人源性GLP-1RA周制剂()" "A""根据大型CVOT证据,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B""关于不同GLP-1RA类药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更理想的糖尿病“治疗药物” 的特征不包括()" "A""关于GLP-1RA药物依从性的描述错误的是()" "B""关于提高药物依从性和偏好性,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B""改善患者依从性的可能途径不包括()" "C""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项目学习《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新进展》答案:"关于胰岛素类似物,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关于重组人胰岛素类似物,以下正确的是()" "B""关于我国2型糖尿病诊疗现状,以下错误的是()" "C""人胰岛素与动物胰岛素相比,以下描述哪项是正确的()" "D""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关于生物类似药的概念,以下错误的是()" "B""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C""以下关于胰岛素描述正确的是()" "C""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关于胰岛素生物类似药与胰岛素类似物,以下正确的是()"E""以下哪项不属于胰岛素生物类似药与原研胰岛素的相似性要求()" "A" "关于生物类似药与化学仿制药,以下正确的是()" "B""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B""以下生物类似药的定义错误的是()" "B""生物类似药的上市许可要求中要求和参比制剂头对头评价()" "D""关于生物制剂免疫原性问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B""胰岛素生物类似药的主要PK/PD参数90%置信区间在参照药()范围内被认为等效" "B""胰岛素生物类似药成功获批上市的前提不包括()" "D""下列哪些生产工艺环节可能影响生物制剂的特性()" "D"项目学习《2型糖尿病标准化管理及诊治进展》答案:"基层版指南推荐的低血糖的诊断标准描述正确的是()" "C""中国糖尿病患者诊治状况不佳,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C""基层版指南中基层医疗机构转诊建议,出现哪种情况应及时转诊至上级医院" "D""关于我国社区糖尿病的现状描述正确的是" "D""关于本课程中不同剂型人胰岛素应用,描述正确的是:" "D""瑞格列奈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可减少低血糖发生,原因全面的是()" "A"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C""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胰岛素早相分泌缺失是餐后血糖升高的本质,胰岛素早相分泌缺失的原因有()" "D""DECODE研究及DECODA研究:()是心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 "D""2018 ADA/EASD 共识和2021 ADA 指南推荐: HbA1c高于目标值()以上的患者应考虑起始联合治疗" "A""202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胰岛素促泌剂是联合治疗的优选,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B""血糖升高的原因有()" "D""国内外权威指南推荐起始联合治疗的时机为()" "D""以下哪些是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的优势()" "D""关于适时起始胰岛素,帮助患者血糖尽早达标的获益,描述正确的是" "D" "关于中国糖尿病现状,描述正确的是" "D""关于人胰岛素30描述正确的是" "D""关于糖尿病患者可首选或起始胰岛素治疗方案描述正确是的是" "D""为了更好的控制血糖,除了药物治疗,我们还需要做什么?" "D""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血压在什么范围,就可诊断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方案指南最新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方案指南第一部分:胰岛素治疗基础知识(2500字)1.1 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概述(500字)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糖升高。
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重要激素,胰岛素治疗是糖尿病管理的关键一环。
1.2 胰岛素的分类和作用机制(1000字)胰岛素可分为长效胰岛素(基础胰岛素)和短效胰岛素(进食时胰岛素)。
胰岛素通过结合胰岛素受体,促进葡萄糖的转运和利用,降低血糖水平。
1.3 胰岛素治疗的指征和禁忌症(1000字)胰岛素治疗适用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胰岛素分泌严重缺乏或胰岛素抵抗较高的情况下。
禁忌症包括严重低血糖、过敏症和妊娠期糖尿病等。
1.4 胰岛素的剂型和用法(1000字)胰岛素剂型包括注射剂、喷雾剂和胶囊剂。
注射剂是最常用的形式,可以通过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
用法应根据病情和胰岛素种类来确定。
第二部分:胰岛素治疗方案(2500字)2.1 长效胰岛素治疗(1000字)长效胰岛素主要用于基础胰岛素治疗,可以提供全天的血糖控制。
具体用法包括剂量调整、注射部位选择和使用时机等。
2.2 进食时胰岛素治疗(1000字)短效胰岛素用于模拟胰岛素分泌响应,补充进食后胰岛素分泌的不足。
治疗方案包括饭前、饭后或混合使用胰岛素,剂量和用法要根据个体差异和病情来确定。
2.3 胰岛素泵治疗(500字)胰岛素泵是一种便携式装置,可以持续输注胰岛素。
适用于需要密切血糖监测和调整的病人,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第三部分:胰岛素治疗监测与调整(2500字)3.1 血糖的监测(1000字)血糖监测是胰岛素治疗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可以帮助调整胰岛素剂量。
监测方法包括家庭血糖监测仪、连续血糖监测仪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等。
3.2 胰岛素剂量调整(1000字)胰岛素剂量应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和患者的反应来调整。
剂量的调整需要考虑病情、饮食和运动等因素。
3.3 胰岛素治疗的并发症与处理(500字)胰岛素治疗可能出现低血糖和皮下脂肪增生等并发症。
Ⅱ型糖尿病的全程管理与治疗答案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目录糖尿病共同照护理念与实践介绍 (1)从T2DM血糖达标治疗理念变迁看最新的药物治疗进展 (3)Ⅱ型糖尿病门诊病例解析及应用 (5)胰岛素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7)从肥胖糖尿病减重病例看多学科联合的重要性 (9)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管理 (11)规范糖尿病高危足筛查管理 (13)妊娠期高血糖的分类、诊断与筛查 (15)以行为改变视角看恰当的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管理 (17)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19)糖尿病神经并发症 (20)糖尿病共同照护的实施流程 (22)血糖监测技术的创新和意义 (24)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筛查及防治 (26)血糖早期达标的临床意义—代谢记忆的影响 (28)糖尿病共同照护理念与实践介绍1.糖尿病管理中,哪种血糖监测技术属于最新的进展?A.毛细血管血糖监测(SMBG/POCT)B.动态血糖监测(CGM)C.扫描式葡萄糖监测(FGM)D.扫描式葡萄糖监测(FGM)E.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参考答案:C2.以下哪种降糖药物属于新型降糖药物?A.磺脲类B.GLP-1受体激动剂C.人胰岛素D.双胍类E.噻唑烷二酮类参考答案:B3.慢病管理的核心是什么?A.行为改变干预B.药物治疗C.定期监测血糖D.饮食控制E.运动锻炼参考答案:A4.糖尿病共同照护管理模式流程图不包括哪个环节?A.面对面管理B.娱乐休闲活动C.远程健康服务D.一体化照护实践模式E.职业培训和质量控制参考答案:B5.以下哪项不属于慢病照护模型CCM?A.自我管理支持B.社区和政策C.健保与医疗体系D.自我决策E.信息系统参考答案:D从T2DM血糖达标治疗理念变迁看最新的药物治疗进展1.T2DM治疗中,哪种药物类别通过双组分作用于双受体,机制互补?A.磺脲类B.二甲双胍C.SGLT-2抑制剂D.GLP-1受体激动剂联合基础胰岛素E.DPP-4抑制剂参考答案:D2.下列哪项不是选择降糖药物需要考虑的因素?A.疗效B.低血糖风险C.体重影响D.药物颜色E.患者年龄参考答案:D3.“以患者为中心”的特点不包括以下哪项?A.多学科联合B.共同参与C.可及性D.可协调性E.忽视患者偏好参考答案:E4.下列哪项不属于T2DM“恶兆八重奏”的内容?A.肠促胰素效应增强B.肝糖产生增加C.脂解增加D.神经递质功能紊乱E.葡萄糖重吸收增加参考答案:A5.下列哪项药物在降糖的同时可能增加体重?A.SGLT-2抑制剂B.GLP-1受体激动剂C.磺脲类D.胰岛素E.二甲双胍参考答案:CⅡ型糖尿病门诊病例解析及应用1.以下哪种治疗策略在控制血糖方面更具有优势?A.单药治疗B.高剂量单药治疗C.早期联合治疗D.传统序贯联合治疗E.不规则治疗参考答案:C2.下列哪项不属于联合机制互补药物的治疗优势?A.提高用药依从性B.作用机制互补C.疗效更高D.可减少或减轻副作用E.可改善用药依从性和持续性参考答案:A3.在起始基础胰岛素治疗后,中国T2DM患者的血糖达标率为多少?A.0.2B.0.4C.0.6D.0.8E.1.0参考答案:B4.下列哪项不属于2型糖尿病进行“早期联合”治疗的益处?A.增加降糖疗效的持久性,克服治疗惰性B.改善α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C.增加临床获益(例如,提高降糖疗效,体重获益,心血管获益)D.减轻药物负担、提高治疗依从性E.延缓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参考答案:B5.下列哪种药物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A.磺脲类B.DPP-4抑制剂C.GLP-1受体激动剂D.噻唑烷二酮类E.α-糖苷酶抑制剂参考答案:D胰岛素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1.相较于预混人胰岛素,预混胰岛素类似物的主要优势是什么?A.价格更低B.注射次数更少C.总体低血糖发生风险降低D.餐后血糖升高更明显E.无需餐前注射参考答案:C2.关于2型糖尿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糖尿病典型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L,可确诊2型糖尿病B.糖尿病典型症状+FPG≥7.7mmol/L,可确诊2型糖尿病C.糖尿病典型症状+OGTT后立刻测得血糖≥11.1mmol/L,可确诊2型糖尿病D.糖尿病典型症状包括多食多尿多饮和体重下降E.空腹状态下,毛细血管血糖控制在4.4-7.0mmol/L是2型糖尿病控制目标参考答案:C3.胰岛素的发现时间是?A.公元10世纪B.1675年C.1788年D.19世纪50年代E.1921年参考答案:E4.下列哪项不属于主要在研的口服新型胰岛素制剂?A.ORMD-0801B.Dance-501C.IN-105D.SOMAE.LUMI参考答案:B5.双胰岛素类似物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A.控制餐后高血糖B.控制基础血糖C.提供餐时胰岛素D.同时提供基础及餐时胰岛素E.同时控制空腹和餐后血糖参考答案:E从肥胖糖尿病减重病例看多学科联合的重要性1.中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已超过()A.0.3B.0.4C.0.5D.0.6E.0.7参考答案:C2.荟萃分析27项临床试验7236人的临床试验发现,干预结束后约()周,体重持续增加的迹象开始出现A.12B.24C.36D.48E.88参考答案:C3.不同减肥方法的荟萃分析,药物在至少()个月内去除安慰剂的总体减轻A.12B.24C.36D.48E.88参考答案:A4.在维持减肥和长期肥胖管理中,哪种策略是单独使用生活方式改变无法比拟的?A.身体活动B.定期自我称重C.低热量饮食D.药物治疗E.终身监测和治疗升级参考答案:D5.以下哪项不是维持减肥和长期肥胖管理的有效方法?A.定期自我称重B.低热量饮食C.一月一次体力活动D.长期使用抗肥胖药物E.终身监测和治疗升级参考答案:C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管理1.关于双膦酸盐类药物的安全性,以下哪项描述最准确?A.双膦酸盐类药物完全无副作用,可随意使用。
引言概述: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糖尿病的治疗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医学难题,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与医学研究的深入,糖尿病治疗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进展。
本文旨在探讨糖尿病治疗的新进展,其中包括胰岛素治疗的创新、口服降糖药物的研发、营养治疗的优化、个体化治疗的策略以及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
正文内容:一、胰岛素治疗的创新1.1高效胰岛素的进一步研发与应用1.2基于肠胃道的胰岛素释放剂的研究进展1.3胰岛素泵的改良与优化1.4胰岛素口服制剂的研发与应用1.5组织工程胰岛的研究与临床应用二、口服降糖药物的研发2.1新一代GLP1受体激动剂的开发2.2SGLT2抑制剂的研究进展2.3双胍类药物的创新应用2.4胰岛素增敏剂的研究与开发2.5中药治疗糖尿病的新进展三、营养治疗的优化3.1个体化膳食指导的实施3.2高纤维饮食的疗效与推广3.3微生物组与糖尿病的关系3.4膳食补充剂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3.5运动与糖尿病的结合治疗四、个体化治疗的策略4.1基因检测与糖尿病风险评估4.2个体化阶梯治疗方案的制定4.3医生与患者合作的关键性4.4糖尿病教育与患者自我管理4.5药物个体化治疗的前景与挑战五、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5.1微血管并发症的综合治疗策略5.2糖尿病足的早期诊断与治疗5.3心血管疾病的防控与治疗5.4肾脏并发症的干预与治疗5.5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与干预总结: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研究的深入,糖尿病治疗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进展。
胰岛素治疗的创新使得糖尿病患者在注射胰岛素时更加方便和有效。
新一代口服降糖药物的研发产生了更多选择,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效果。
营养治疗的优化使得患者在控制饮食和血糖方面有更好的指导。
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制定使得治疗更加有针对性和个体化。
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成为治疗的重点。
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继续努力和研究。
为了更好地管理糖尿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需要进一步推进糖尿病治疗的新进展。
1 探知基础胰岛素控制不佳之原因基础胰岛素通过抑制肝脏中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作用而减少肝糖输出控制基础血糖[1],但是,随着病程的进展,基础胰岛素常常不能使血糖持续达标,主要体现在餐后血糖的持续升高。
真实世界研究(回顾性电子病历数据)发现,基础胰岛素治疗6~12个月后HbA1c未达标患者达70%以上;即使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达标,仍有近半数以上患者HbA1c不达标,多数是因为餐后血糖水平较高或者血糖波动较大[2]。
西班牙的一项前瞻性、多中心、观察性研究显示,基础胰岛素+1~3种口服降糖药(Oral Antidiabetic drug,OAD)治疗FPG达标但HbA1c未达标的患者中,90%以上至少经历了一次餐后高血糖[3]。
对于基础胰岛素+OAD治疗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早、晚餐后高血糖是主要问题,其中早餐后血糖增幅最大,晚餐后血糖峰值最高[4]。
由此可见,餐后高血糖的普遍性成为基础胰岛素+OAD治疗方案HbA1c不达标的主要掣肘。
基于中国人群的前瞻性队列研究4C研究发现,校正FPG、HbA1c和2 h餐后血糖(2-hours 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2 h PPG)的相互影响后,仅2 h PPG仍然与心血管疾病、癌症和全因死亡呈显著正相关性,2 h PPG>11.1 mmol/L使其分别升高30%、62%、58%(与2 h PPG<8 mmol/L对比)。
提示2 h PPG对中国人群的疾病和全因死亡率的预测价值高[5];而且与西方人相比,东方新诊断糖尿病患者中FPG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但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 h PPG水平升高已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6]。
因此,我国T2DM患者更应关注餐后高血糖及其危害,尽早同时控制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才能实现血糖达标、降低病死率。
胰岛素研究的进展摘要近年来胰岛素的研究在各个方面进展均迅速,在胰岛素生理功能方面,除了经典的代谢调节作用外,还具有促生长作用,可能是体内一种重要的生长调节因子。
此外,本文还介绍了胰岛素与其受体相互作用、胰岛素蛋白质工程研究进展,以及胰岛素及其类似物在临床应用的前景。
关键词胰岛素胰岛素受体促生长作用糖尿病1869年德国的朗格汉斯(Langerhans)发现,在胰腺内除有众多的腺泡外,还散在有一群群非腺泡细胞,它们在宛如大海的胰腺中,犹如点缀着的星星小岛,称为胰岛。
成年人胰腺中约有170万~200万个胰岛,以胰尾部的密度较大,每个胰岛的直径从75μm~175μm不等,总重量仅占胰腺总重量(90g)的1%~2%。
胰岛细胞在体内究竟起什么作用,曾引起众多科学家的关注,直到1921年,加拿大的班亭(Banting)和贝斯特(Best)从胰腺中分离出纯化的胰岛素后,胰岛分泌胰岛素及其与血糖的关系才大白于天下。
作为治疗糖尿病的特效药,胰岛素的发现在医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在千百万糖尿病人心中燃起了生命的希望。
1.β细胞胰岛内有多种内分泌细胞,分泌胰岛素的细胞称为β细胞。
β细胞约占胰岛细胞总数的60%~80%,主要分布在岛的中心,周围围绕有A细胞、D细胞和PP细胞等内分泌细胞。
β细胞体积较小,马洛里(Mallory)染色胞质着桔黄色,内含大小不一的分泌颗粒,称为β颗粒,免疫组化研究观察到,抗胰岛素抗体定位其内,表明β颗粒是胰岛素在β细胞内的贮存形式,当细胞外液葡萄糖浓度增加时,可出现β细胞脱颗粒现象。
β细胞释放的胰岛素可通过体循环、岛内细胞间的缝隙连接及岛内微血管,对体内各种细胞、胰腺外分泌细胞及岛内相邻的内分泌细胞发挥巨大的影响。
新近资料表明,β细胞除分泌胰岛素外,还合成一种叫淀粉素(amylin)的多肽,它具有抑制胰岛素分泌和拮抗胰岛素作用的生物活性,与糖尿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2.胰岛素的生物化学β细胞首先合成的是一个大分子的前胰岛素原,以后加工成由8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胰岛素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