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复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53.00 KB
- 文档页数:11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2015-1)一、单项选择题1、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由德国哲学家( C )首次提出来的,他本人也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
A、康德B、阿多诺C、鲍姆嘉通D、黑格尔2、柏拉图在其美学名著( A )中,明确提出“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两个不同性质的命题。
A、《大希庇阿斯篇》B、《理想国》C、《判断力批判》D、《走向科学的美学》3、人们在进行具体的审美活动时,往往不经理性分析就能把握住美的特质,这反映了美感的( A )。
A、直觉性B、情感性 C 、逻辑性 D 、社会性4、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 A )A、毕达哥拉斯 B 、苏格拉底 C 、柏拉图 D 、亚里士多德5、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严格地区别了美感和快感的美学家是( D )A、德谟克利特 B 、休谟 C 、博克 D 、康德6、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美学的突出贡献是( B )A、把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引入到人的主观精神世界B、揭开了心理无意识这一重要领域C、发现了人的心理结构D、描述了人的审美心理机制7、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建立的美学著作是( D )A、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 B 、维柯《新科学》C、鲍姆加登《美学》 D 、黑格尔《美学》8、美育之所以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主要因为它是( C )A、人生教育B、思想教育 C 、情感教育D、智慧教育9、我国第一次将美育正式规定为教育的重要内容的人是( B )A、王国维 B 、蔡元培 C 、鲁迅D、毛泽东10、美育的最终目的是( D )A、培养人的审美能力 B 、培养人的创新能力C、净化情感陶冶心灵 D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11、叔本华说: " 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 " 。
这是在强调( B )A、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C、审美是纯粹的知性活动D、审美与社会地位毫不相干12、美感产生于( D )A、游戏 B 、摹仿 C 、巫术 D 、社会实践13、“爱美是人的天性”的说法出自( C )A、席勒 B 、柏拉图 C 、亚里土多德 D 、尼采14、俗话说“对牛弹琴” ,它说明美感的形成依赖于( B )1A、感官 B 、审美能力 C 、想象 D 、灵性15、“美是生活”这一著名美学命题的提出者是( B )A、狄德罗 B 、车尔尼雪夫斯基 C 、黑格尔 D 、席勒16、西方历史上首次系统论述审美教育理论的专著《美育书简》的作者是( B )A、马克思 B 、席勒 C 、康德 D 、亚里斯多德17、本质论美学的代表人物是古代西方哲学家 ( A )A、柏拉图 B 、黑格尔 C 、鲍姆加登 D 、贺拉斯18、古典派艺术的基本美学原则是强调( B )A、表现 B 、再现 C 、抽象 D 、和谐19、最重要的审美途径是 ( D )A、自然 B 、社会 C 、人生 D 、艺术20、鲁迅曾说,他的农村老家讨媳妇时,并不要什么杏脸柳腰的美人,而是更青睐那些脸色红润、体格健壮的妇女。
美学原理复习资料绪论(填空)什么是美学?(一)关于美学的研究对象的几种学说:1。
艺术哲学(黑格尔)2。
现实美(车尔尼雪夫斯基)3.审美主体(西方现代)4.审美关系(中国当代)(二)美学是以人类的审美关系为对象,研究一切审美对象的一种带综合性质的人文科学。
它主要涉及四大领域:审美对象,审美主体,审美关系以及人类的创美活动,其中尤其是艺术活动。
其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审美关系。
第一章美学的发展概况(填空,名解)一、在西方,美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六次高潮(代表人物+观点):1、古希腊到十九世纪:毕达哥拉斯-—美是和谐与比例,美就在事物本身.苏格拉底——①实用就美。
②相对主义的观点:美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美。
柏拉图——美是绝对的。
2、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一直到十八世纪英国的“经验主义”、法国的“启蒙主义”以及德国的“理性主义”等各学派都使美学研究得到了长足的进步.3、1750年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以鲍姆嘉登的《aesthetics》(美学)一书的问世为主要标志,他被誉为“美学之父”。
4、▲十九世纪经过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美学的充分发展使美学成为一个极为庞大、内容及其丰富的美学理论体系。
在十九世纪马克思的实践美学的观点(从人类实践的脚步)在理论上有重大突破,另外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的定义也具有革命性意义。
5、十九世纪中期开始,德国的费希纳的实验美学、利普斯等人的“移情说”、法国丹纳的“艺术社会学”等等学派开始了自下而上的美学研究,哲学美学也由此走向科学美学的广阔道路。
6、▲20世纪,诸如表现主义美学、自然主义美学、形式主义美学、精神分析美学、符号论美学、结构主义美学、现象学美学、存在主义美学、解释学美学、社会批判美学等等。
中国古代美学的发展:先秦时期,诸子百家都在自己的著述中阐述了各自的美学思想。
先秦以后,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东汉时哲学家王充的《论衡》南朝梁时刘勰的《文心雕龙》唐朝书法家孙过庭的《书谱》以及历代的《书论》《诗论》《画论》《诗话》《词话》《曲话》等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美学的独特性和丰富性.二、中国古代美学研究的特点主要有:1、有浓郁的实用主义色彩2、艺术美学的成果非常显著3、对风骨。
美学原理期末复习整理题型:( ̄Д ̄)┍一、单选题(5道/10分)二、名词解释(4道/20分)三、论述题(2道/30分)四、分析题(2道/40分)单选题➢美学学科名称的提出:✓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提出Aestheica,在美学史上把这一年作为鲍姆嘉通正式提出美学学科概念的时间,至今不过只有250多年的历史。
✓美学作为独立的学科产生于近代,德国的鲍姆嘉通被称为“美学之父”。
✓鲍姆嘉通于1735年在《关于诗的若干前提的哲学默想录》博士论文中已经提出了“美学”的学科概念。
➢西方思想史中关于审美本质的论述(西方美学家给美下的定义)(一)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柏拉图:“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西方美学的历史是从柏拉图开始的。
古希腊的柏拉图是欧洲美学史上最早对美的问题作深入的哲学思考的人。
他提出:“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他认为现实中的一切事物的美都根源于“美的理式”,即“美本身”。
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提出“美本身”与“美的事物”不一样,是美学思想史上首次专题探讨审美本质的文献。
黑格尔称赞他是:“第一个对哲学研究提出更深刻要求的人。
”✓康德:美“只能是主观的”●康德的美学是建立在先验论的唯心主义基础上的。
在美的问题上,他认为美“只能是主观的”。
康德对美的分析,值得注意的有下列几点:(1)趣味判断和利害、概念无关。
他说:“一个关于美的判断,只要夹着极少的利害感在里面,就会有偏爱而不是纯粹的欣赏判断了。
”(2)美虽然是合目的性的形式,但只有引起想象力和理解力的和谐的自由的活动,才能普遍必然地引起快感,而这种快与不快的情感才是判断对象美不美的真正原因。
(3)康德认为这种快与不快的情感虽是个人的,但又具有必然的普遍有效性。
●康德将休谟的主观心理经验审美观转变为主体审美心理结构论:①审美是人性的一种能力②审美能力的稳定可靠(普遍必然)性基于人性主体性的心理结构③审美的心理结构特性在于审美既区别又融合认知与意志而呈现的自由感④审美自由感是人性自由本质的象征体验。
《美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美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在下列选项中,哪一种是美的基本形态?() A. 喜剧 B. 悲剧C. 优美D. 崇高答案:C2、下列哪一个选项符合“审美心理”的描述?() A. 是一种理性的认知活动 B. 是一种感性的体验活动 C. 是一种客观的判断活动D. 是一种主观的联想活动答案:B3、“审美疲劳”是指()。
A. 对美好事物的厌倦和无聊 B. 对美好事物的崇拜和迷恋 C. 对丑恶事物的忽视和厌恶 D. 对丑恶事物的关注和批评答案:A二、简答题4、请简述“美学”的基本含义。
答案:“美学”是一种研究人类审美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主要包括美的本质、美的形态、审美心理、审美教育等方面。
41、请简述“审美心理”的基本过程。
答案:审美心理过程包括审美准备、审美展开和审美结束三个阶段。
审美准备阶段包括审美需要的产生和审美心理的准备;审美展开阶段包括审美注意、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理解等心理活动;审美结束阶段包括审美评价和审美反思。
三、论述题6、请论述“悲剧美”的基本特征及其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
答案:悲剧美是一种通过对人类生命、尊严、价值等方面的歌颂和肯定,展现出人类在面对苦难和毁灭时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和英勇的精神美。
悲剧美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多种多样,例如在戏剧中,可以通过对主人公的悲惨遭遇、高尚品德和顽强精神的描绘,展现出人类在面对命运时的无奈和抗争;在音乐中,可以通过对旋律、节奏、音色等元素的运用,创造出具有强烈感染力和震撼力的悲剧美。
四、分析题7、请分析下列画作《蒙娜丽莎》所体现的“美学”原理。
答案:《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的代表作之一,它所体现的“美学”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神秘的微笑,它引发了观众无限的想象和联想;其次是背景的虚化,突出了蒙娜丽莎的形象,强调了主题;再次是身体比例的微妙调整,使得画面更加和谐;最后是画家对于细节的精湛描绘,例如衣物、头巾、背景等,使得画面充满了真实感和生活气息。
西方美学导论复习题西方美学导论复习题1. “美学”(aesthetics或aesthetica)一词的希腊文(aisthetikos,亦即αισθητικ??)的原义是什么?答.按照希腊字根的原义看,意思是“感觉学”。
这个定义比较精当地说明了美和美学的性质,特别是美的主观特征。
2. 第一个给美学学科命名为“aesthetica”(即“美学”)的哲学家是谁?答.“美学(aesthetica)”一词(德文为:?sthetisch),直到1735年,才由于当时才21岁的德国美学家鲍姆嘉通(Alexander Gottlieb Baumgarten)的引入而得到确立。
鲍姆嘉通因此而号称“美学之父”。
3. 在西方哲学学派/哲学家中,哪个学派/哲学家主张美在于对象的比例或数的和谐?答.毕泰戈拉派认为美在于比例或数的和谐,和谐便是美。
比如,音乐的悦耳之声便是将不协调的声调变为协调的结果。
古希腊的建筑雕塑等艺术普遍遵循了对称和“黄金比率”。
4. 毕泰戈拉学派的美学观点是客观主义的,还是主观主义的?答.毕泰戈拉学派的美学原则和他们的形而上学的本体论的原则是一致的,后者认为宇宙的本原便在于数或数的和谐。
因此,他们的美学思想是有利于美的客观主义思想的。
5. “美”的希腊文是什么?答.“美”的希腊文为“kalon”(形容词形式kalos),英文常常译为“beauty”(其形容词形式则译为“beautiful”)。
6. 什么是美的“客观性”?答.客观性的含义:所谓“客观的”是指某种独立于或不依赖于审美主体的观念、想法的东西。
“美”的客观性可以是指审美标准的客观性,美的评价标准的客观性。
7. 柏拉图将人分为九等,等级最高者是谁?答.1、爱智者,爱美者;2、守法的君主或战士;3、政治家或经济家;4、医生或体育爱好者;5、预言家或祭司;6、诗人或模仿艺术家;7、工农;8、诡辩家或煽动家;9、僭主。
哲学家和美学家的地位最高。
8. 在《大希庇亚篇》和《会饮篇》中,柏拉图认为美是什么?答.在《大希庇亚篇》中,柏拉图通过苏格拉底之口想知道美本身是什么。
(0324)《美学原理》复习思考题(本复习思考题仅供题型参考,不是模拟题,期末考试内容以教材内容为准,与这里的复习思考题不是对等关系。
期末考试卷面70分,平时作业20分,出勤10分。
中期直播与课件上均有期末考试复习的重点难点指导。
请不要完全按照这个复习思考题来准备期末考试)一、单项选择题1.在艺术接受中,每个接受者所具有的先在的自身素质,被现代接受美学称为( )A.期待视界B.先验图式C.主体经验D.先见之明2.在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过程主要在于( )A.读B.悟C.观D.品3.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在于( )A.意境是指审美的广度,意象是指审美的深度B.意境具有主客一体的特征,意象具有主客对立的特征C.意境属于形而上的领域,意象属于形而下的领域D.意境是一个艺术范畴,意象是一个美学范畴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这段古诗中意象的类型是( )A.仿象B.兴象C.喻象D.抽象5.现实主义艺术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属于( )A.仿象B.兴象C.喻象D.抽象6.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区别不是表现在( )A.前者主要是心理学范畴,后者主要是认识论范畴B.前者一般不使用抽象概念,后者需要运用抽象概念C.前者的目的在于求美,后者的目的在于求真D.前者的成果是精神产品,后者的成果不是精神产品7.从艺术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是( )A.符号说B.表现说C.游戏说D.教化说8.古人云:“粗绢恶扇,败人意兴”。
在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是( )A.物质实在层B.形式符号层C.意象世界层D.意境超验层9.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模仿说的是(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贺拉斯D.席勒10.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里的“乐”,体现了美育的( )A.形象性B.愉悦性C.独创性D.逻辑性11.叔本华说:“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
这是在强调( )A.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C.审美是纯粹的知性活动D.审美与社会地位毫不相干12.最重要的审美途径是( )A.自然B.社会C.人生D.艺术13.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 )A.毕达哥拉斯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14.在朱光潜的美论中,“物”与“物的形象”的不同主要是( )A.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B.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客观的统一C.前者是实在的,后者是虚幻的D.前者属于内容范畴,后者属于形式范畴15.与美学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当推( )A.哲学、语言学、精神分析学、社会学B.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C.哲学、教育学、现象学、文化人类学D.哲学、文艺学、阐释学、符号学16.陶渊明认为,欣赏自然美景时“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美学原理复习参考一、单项选择1、“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于(1750年)2、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指出,“凡是从某个观点看来是美的东西,从这同一观点看来也就是善的。
”3、孔子提出了(“里仁为美”)的著名命题。
4、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在立体图形中(球体)最美。
5、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
6、美学研究的根本问题是(美的本质)的问题。
7、经典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文献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8、提出“美在关系”说的美学家是(狄德罗)9、主张“美是主观的”中国美学家是(吕荧和高尔太)。
主张美是客观的代表是(蔡仪)。
10、陶渊明在《诗品》中被列入“中品”,唐人选诗不先杜诗,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是(缺乏时间距离)。
11、认为“美”、“艺术”都没有统一的本质,只具有“家族相似性”的美学家是(维特根斯坦)。
12、美感具有(主观性)。
13、中国传统的“比”、“兴”手法审美心理学上属于(相似联想)。
1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美学中被称为(移情)。
15、西方最早提出“崇高”这一审美范畴的美学家是(朗吉诺斯)16、“小桥流水人家”、“杏花春雨江南”美学上属于(优美)。
17、《麦克白》属于美学上的(性格悲剧)。
18、古希腊著名的喜剧家是(埃斯库罗斯)。
19、“丹青能令丑者妍”这一现象说明(艺术能“化丑为美”)20、艺术品结构中最为重要,最为核心的层次是(意象世界层)21、“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之分出自(人间词话)22、艺术接受的核心问题是(意象的重建)23、(席勒)首先提出了“审美教育”这一概念。
24、古希腊时代,人们对“丑”的态度是(美丑分明,弃丑求美)。
25、《列子。
汤问》载:钟子期听了俞伯牙所弹的琴声后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这种意象是26、“美学之父”是(鲍姆嘉登)。
27、美学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28、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在平面图形中(圆形)最美。
29、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30、现存文献中,西方最早讨论美的本质问题的论著是(《大希庇阿斯篇》)。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2015-1)一、单项选择题1、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由德国哲学家( C )首次提出来的,他本人也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
A、康德B、阿多诺C、鲍姆嘉通D、黑格尔2、柏拉图在其美学名著( A )中,明确提出“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两个不同性质的命题。
A、《大希庇阿斯篇》B、《理想国》C、《判断力批判》D、《走向科学的美学》3、人们在进行具体的审美活动时,往往不经理性分析就能把握住美的特质,这反映了美感的( A )。
A、直觉性B、情感性C、逻辑性D、社会性4、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 A )A、毕达哥拉斯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5、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严格地区别了美感和快感的美学家是( D )A、德谟克利特B、休谟C、博克D、康德6、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美学的突出贡献是( B )A、把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引入到人的主观精神世界B、揭开了心理无意识这一重要领域C、发现了人的心理结构D、描述了人的审美心理机制7、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建立的美学著作是( D )A、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B、维柯《新科学》C、鲍姆加登《美学》D、黑格尔《美学》8、美育之所以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主要因为它是( C )A、人生教育B、思想教育C、情感教育D、智慧教育9、我国第一次将美育正式规定为教育的重要内容的人是( B )A、王国维B、蔡元培C、鲁迅D、毛泽东10、美育的最终目的是( D )A、培养人的审美能力B、培养人的创新能力C、净化情感陶冶心灵D、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11、叔本华说:"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
这是在强调( B )A、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C、审美是纯粹的知性活动D、审美与社会地位毫不相干12、美感产生于( D )A、游戏B、摹仿C、巫术D、社会实践13、“爱美是人的天性”的说法出自( C )A、席勒B、柏拉图C、亚里土多德D、尼采14、俗话说“对牛弹琴”,它说明美感的形成依赖于( B )A、感官B、审美能力C、想象D、灵性15、“美是生活”这一著名美学命题的提出者是( B )A、狄德罗B、车尔尼雪夫斯基C、黑格尔D、席勒16、西方历史上首次系统论述审美教育理论的专著《美育书简》的作者是( B )A、马克思B、席勒C、康德D、亚里斯多德17、本质论美学的代表人物是古代西方哲学家( A )A、柏拉图B、黑格尔C、鲍姆加登D、贺拉斯18、古典派艺术的基本美学原则是强调( B )A、表现B、再现C、抽象D、和谐19、最重要的审美途径是( D )A、自然B、社会C、人生D、艺术20、鲁迅曾说,他的农村老家讨媳妇时,并不要什么杏脸柳腰的美人,而是更青睐那些脸色红润、体格健壮的妇女。
美学复习提纲1. 辨析“审美”、“美学思维”、“美学”三个概念。
答:“审美”:是人类现实活动之一;它包含审美意识与审美对象;“美学思维”:是审美意识的观念化,它势必趋向理论自觉形态;“美学”:是人类知识近代分化所产生的美学思维的学科形态。
2.(1)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1.艺术美学曾被规定为“艺术哲学”但美学研究艺术与艺术学不同。
2.“美”一个多义的“美”不宜作为美学研究对象的范畴术语。
3.“审美经验”只有作为涵括审美意识与审美对象的“审美活动经验”才是美学的研究对象。
(2)“中国美学”中国美学三种涵义答:1.中国古典美学——依托中国古代文化主干儒释道的美学思想2.“美学在中国”——晚清以来中国从西方引进的美学学科3.“中国美学”的重建——自觉区别于西方美学的中国美学现代形态注意“中西”与“古今”的两对比较3.美学的学科性质。
答:一、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1)自然科学——自然(客体)1.人类知识三大现代分类(2)社会科学——社会(客体)(3)人文科学——人(主体)2.人文科学以人生价值意义为中心,包含着不同角度学科:哲学、伦理学、教育学……人文科学理论是各门人文学科的“元理论”。
3.明确美学的人文学科特性,对于美学具有根本性意义。
二、美学是一门理论学科1.具有作为人文学科的价值批判引导功能。
美学并非自然科学式价值中立的客观剖析,对商业消费主义审美现象的批判。
2.作为哲学学科具有深层思维特性。
美学以对人生元价值代表之一的审美的理论反思,成为人生哲学不可或缺的基本组成部分。
三、美学相邻学科1.美学与艺术学(1)二者各自研究的对象范围不同(2)外延重合(交叉)部分二者研究的内容及方向不同2.美学与心理学美学与心理学的不同:(1)心理学是对心理现象外在的观测,美学立足于审美心理内在的体验。
(2)心理学只记录心理反应的生理——物理变量,并且只就心理规律客观说明。
美学却要求理解审美心理,并势必伴随体验将研究者自身的精神经历带入心理对象而作出不同于客观说明的解释。
设计美学复习题(含答案)设计美学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1、在现代科技革命开始时,被同时代的人赞誉为“自然大臣”的人是(P2)A培根B牛顿C伽利略D笛卡尔2、包豪斯的三任校长除了格鲁皮乌斯、迈伊还有(P45)A密斯B托夫勒C柯布西耶D贝伦斯3、1750年出版的《美学》一书的作者是(P16)A鲍姆伽通B黑格尔C鲍列夫D康德4、功能主义“形式服从功能”宣言的提出者是(P31)A密斯B沙利文C格罗皮乌斯D贝伦斯5、著名先锋设计组织“孟菲斯”诞生在(P81)A意大利B法国C英国D美国6、印象主义的经典之作《阿尔让特依大桥》的作者是(P7)A毕加索B塞尚C莫奈D修拉7、荷兰风格派的核心人物是(P28)A康定斯基B金兹堡C莫里斯D蒙德里安8、1851年举办的万国工业产品博览会被称为“水晶宫”的建筑是在(P21)A法国B美国C德国D英国9、20世纪60年代最具有时代特征的风格是(P75)A现代主义风格B波普风格C历史主义风格D绿色风格10、1918年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美术学校是(P100)A浙江美术学校B北京美术学校C上海美术学校D天津美术学校11、荷兰风格派的代表人物是(P28)A里特维德B韦尔斯C蒙德里安D康定斯基12、被世界公认的杰出的美国解构主义大师是(P94)A盖里B密斯C贝聿铭D文丘里13、20世纪50年代波普艺术最早诞生在(P75)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14、20世纪80年代世界最著名的后现代激进设计组织“孟菲斯”的灵魂人物是(P80)A索托萨斯B科拉尼C琼斯D沃霍尔15、青蛙设计公司的创始人是(P168)A汉密尔顿B艾斯林格C洛维D沃霍尔16、著有《威尼斯之石》、《现代画家》和《建筑的七盏明灯》的作者是(P24)A莫里斯B拉斯金C琼斯D韦伯17、中山陵的设计者是(P105)A吕彦直B贝聿铭C梁思成D杨廷宝18、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求是(P89)A安全需求B审美需求C求知需求D自我实现需求19、我国近代男装“中山装”的设计者是(P102)A蔡元培B黄炎培C蒋介石D孙中山20、我国现代工艺美术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P107)A俞建华B陈之佛C蔡元培D刘敦桢21、阿尔文·托夫勒把工业化大生产的现代社会的特征归纳为标准化特征、专业化特征、同步化特征和(P5)A信息化特征B自动化特征C最大化特征D技术化特征22、纽约达达派的灵魂人物是(P71)A杜尚B毕加索C塞尚D马修23、1978年版《后现代建筑语言》的作家是(P78)A文丘里B约翰逊C詹克斯D盖里24、1977年落成的法国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其建筑风格属于(P92)A古典主义B现代主义C解构主义D高技派25、20世纪60年代最具盛名的美国波普艺术家是(P161)A罗马兹B沃霍尔C琼斯D索托萨斯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1、1A 2A 3A 4B 5A 6B 7D 8D 9B 10B 11C 12A 13A 14A 15B 16B 17A 18D 19D 20B21C 22A 23C 24D 25B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1、设计美学(P15)2、风格派(P28)二、简答题(每题10分)1、简述基于机器文明的现代艺术(P6-10)2、萌芽于西方现代美学中的后现代美学观在20世纪60年代迅速走到了历史的前台,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P76)四、案例分析(每题15分)1、分析文丘里母亲的住宅的设计理念和意义。
2013年秋期成人教育(专科)《美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第三部分综合练习题一、填空题1.鲍姆嘉通在1750年出版的专著《美学》中首次提出“美学”这一名称,这被认为是美学学科产生的标志。
2.俄国**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依据唯物主义哲提出了“美是生活”这一著名的美学命题。
3.马克思说,“(人的)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史的产物”。
4.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著名命题,为从理性上探讨美学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5.在认识论美学的五种形态中,德国古典美学最为重要,它的代表性人物是康德、席勒、黑格尔。
6.在中国现代的美学家中,李泽厚认为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7.提出“有意味的形式”美学观的是英国艺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
8.王维国从20世纪初年起关注“美学”问题,借鉴西方自学观念和术语陆续撰写一系列美学与美育论文,由此被视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创始人。
9.中国现代美学史上,宗白华倡导并亲身实践体验美学,提出了“艺术意境(意境或境界也对)”、“节奏”等重要概念,产生了重要而广泛的影响。
10.清末明初著名学者王国维接受了德国唯意志论思想家叔本华的“审美静观说”,发挥了审美无功利观念。
11.在《古代社会》一书里面,(美国)摩尔根(L.H.Morgan)依照物质生产方式中技术发展的程度,将人类历史划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
12.我国在上世纪50年代出现过短暂而热烈的“美学讨论”,围绕美的本质问题形成了客观论、主观论、主客观统一论和社论等多种不同学说及其争鸣场面。
13.美的四个基本特征是符号性、无功利、形象性和感染性。
14.美的形式是具体审美对象的感性形态,是同美的内容直接相联系的;而形式美则是从各个具体的美的形式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的美。
15.“泛审美”指的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审美趋向生活化、实用化、通俗化、和商业化,变成了人们生活本身的一个组成部分。
16.美感不是心灵所固有的,也非天然的禀赋,更不是神赐的迷狂,美感来源于人类符号实践。
口腔医学美学复习题
1. 口腔美学的概念是什么?
2. 口腔美学治疗的目的有哪些?
3. 简述口腔美学治疗的基本原则。
4. 描述口腔美学治疗的临床程序。
5. 列举口腔美学治疗中常用的材料。
6. 解释口腔美学修复中“微笑线”的重要性。
7. 阐述牙齿颜色与口腔美学的关系。
8. 描述牙齿形态与口腔美学的关联。
9. 简述牙齿排列与口腔美学的关系。
10. 列举口腔美学修复中常见的治疗技术。
11. 描述牙齿美白的基本原理。
12. 阐述牙齿贴面在口腔美学修复中的作用。
13. 解释牙齿全瓷冠在口腔美学修复中的应用。
14. 描述牙齿矫正在口腔美学治疗中的重要性。
15. 列举影响口腔美学的因素。
16. 简述口腔美学治疗中患者心理因素的重要性。
17. 描述口腔美学治疗中医患沟通的重要性。
18. 阐述口腔美学治疗中美学评估的方法。
19. 列举口腔美学修复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20. 简述口腔美学治疗后的维护和护理。
《音乐美学基本问题》复习题一、选择题1.音乐美学是以研究音乐艺术的( B )规律为宗旨的基础性的理论学科?A.哲学B.美学C.心理学D.社会学2.西方一般把音乐学划分为三大类:即体系音乐学、历史音乐学和(B )。
A.音乐美学B.音乐生理学C.民族音乐学D.分类音乐学3.下列( B )项属于对音乐实践问题的研究。
A.音乐形式与内容的关系B.音乐感性材料的特点C.音乐与社会的关系D.作曲家的创作过程是怎样的4.下列哲学家与著作对应关系中哪项是错误的:( D )A.黑格尔《美学》B.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C.尼采《悲剧的诞生》1D.康德《艺术哲学》5.下列哲学家和主要思想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C )A。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B。
汉斯立克:音乐的内容就是乐音的运动形式。
C.尼采:判断力为人的审美活动,并要求人的审美判断能够提升到先天的综合判断的标准。
D。
霍夫曼:它(音乐)是所有艺术形式中最浪漫主义的,实际上我们可以把它称作是惟一真正的浪漫主义艺术形式,因为它惟一的主题内容就是无限。
6.下列代表人物与学派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B )A。
罗曼·茵伽尔顿:释义学的音乐美学B. 伦纳德·迈尔:心理学的音乐美学C。
克莱茨施玛尔:现象学的音乐美学D。
苏珊·朗格:社会学的音乐美学7.艺术的感性材料与一般物质材料相比,最重要的特征在于其:( B )A.非自然性B.非实用性C。
非语义性D。
非对应性8.以下哪一项不属于音乐表现的方式:( D )A。
模仿B.暗示C。
象征D。
拟人9.以下关于音乐与语言之共通点的论述,哪一项不正确:( C )2A。
音乐与语言都是一种符号B。
音乐与语言都具有表情音调C。
音乐与语言都具有非自然性D。
音乐与语言都具有明确的意义10.以下各陈述中,哪一项正确:( A )A.音乐感性材料的非对应性特征指音乐的声音与语言的声音之间不存在对应关系B.唢呐曲《百鸟朝凤》主要运用了暗示的方式来表现鸟鸣的声音。
口腔医学美学复习题及答案1、1750年,鲍姆嘉通的第一卷出版的专著为A. 美B. 美学C. 美学基础D. 基础美2、为了提高金属烤瓷的美学性能采用的边缘设计是A. 肩台瓷B. 牙龈瓷C. 牙本质瓷D. 遮色瓷3、以下哪类错(牙合)问题不是长期口呼吸引起的A. 上牙列拥挤B. 前牙反牙合C. 腭盖高拱D. 牙弓狭窄4、下列不同形状的线条给人以舒适、柔和、优美、丰满等感觉的是A. 圆润的曲线B. 直线C. 直角或方正的线条D. 锐角或锋利的折现5、“唇红齿白”在美学上体现的是形式美法则的哪项规律A. 单纯与其一B. 对称与均衡C. 调和与对比D. 比例与匀称6、下列人体部位符合黄金三角比例的是A. 头部轮廓B. 面部轮廓C. 躯干轮廓D. 外鼻轮廓7、拍摄患者口内照时,应该选择以下哪种光源A. 室内光B. 自然光C. 闪光灯D. 手电筒8、以下哪种镜头常用于口腔摄影()A. 鱼眼镜头B. 广角镜头C. 标准镜头D. 微距镜头9、患者左侧中切牙变色要求修复,比色后发现患者左侧中切牙颜色为4M1,左侧侧切牙颜色为2M2,右侧中切牙颜色为2M1,右侧侧切牙为2M2,应该为患者的左侧中切牙选择()的颜色。
A. 2M2B. 4M1C. 2M1D. 3M110、下列适宜复合树脂直接贴面修复的病例是A. 美观要求高B. 牙数多C. 要求就诊次数尽量减少D. 牙齿较敏感11、对口角颊间隙的描述错误的是A. 又称负性间隙或黑色间隙B. 口角间隙是指微笑时双侧上颌后牙颊面与颊部内侧面之间的间隙C. 通常测量上尖牙牙冠唇侧最远中的点到口角之间的间隙D. 口角颊间隙太大的患者微笑时常呈义齿面容12、在临近牙龈退缩区域没有足够的供体或需要增厚边缘龈组织时,即选择()术方法来覆盖暴露的根面。
A. 侧向转位瓣术B. 游离软组织移植术C. 冠向复位瓣术D. 牙龈成形术13、牙尖乳头牙是否充盈邻间隙与邻牙接触点的位置距离牙槽嵴的距离相关,当两牙的接触点至牙槽嵴顶的距离大于()㎜时,大多数病例的牙尖乳头消失,出现黑三角。
《美学》综合测试题单项选择题1.冯友兰认为最高的人生境界是(B)A.自然境界B.天地境界C.功利境界D.道德境界2.在西方美学史上,提出“内在感官说”的美学家是(D)A.荷加兹B.哈奇生C.博克D.夏夫兹博里3.在西方美学史上,自然主义美学的代表是(B)A.杜威B.桑塔亚那C.维特根斯坦D.柏格森4.清代画论家戴熙指出:“古人书画多用熟纸。
今人以生纸为能,失合古意矣。
”这句话强调了艺术品结构中的(D)A.形式符号层B.意境超验层C.意象世界层D.物质实在层5.钟嵘《诗品序》云:“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这句话体现了审美主客体之间的(C)A.反映关系B.模仿关系C.感动关系D.认识关系6.审美形态的具体内涵是不断演变的,这使其在历史性中又具有了(B)A.民族性B.当代性C.世界性D.模糊性7.审美意象最重要的特征是(D)A.思想性B.情感性C.娱乐性D.想象性8.《实验美学》的作者是(D)A.维特根斯坦B.杜威C.弗洛伊德D.费希纳9.实践是人的最基本的(D)A.行为方式B.思维方式C.审美方式D.存在方式10.审美需求是人的一种(D)A.普遍需求B.自然需求C.物质需求D.精神需求11.客观事物转化为审美对象的基本条件是(B)A.具有审美价值B.与审美主体相联系C.线条优美形态奇特D.色彩鲜艳功能强大12.自然中的优美主要表现为客体对象(C)A.色彩的艳丽B.形态的奇特C.感性形式的和谐D.感性形式的整齐13.在现代西方,与科学主义美学相对立的是(A)A.人本主义美学 B.经验主义美学 C.实证主义美学 D.理性14.主义美学14.从联想的类型来看,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属于(B)A.相似联想B.对比联想C.接近联想D.类比联想15.艺术品的直接性物质存在是(A)A.形式符号层B.意境超验层C.物质实在层D.意象世界层16.美学确立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年份是(B)A.1765年B.1750年C.1745年D.1730年17.审美情境产生于人生的(C)A.幸福状态B.在场状态C.自由状态D.癫狂状态18.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审美主体的心理世界与外在对象之间具有(D)A.对立关系B.一致关系C.互补关系D.同构关系19.审美活动发生的标志是(C)A.美学思想的形成B.艺术活动的发生C.审美意识的产生D.美学学科的确立20.戏剧列入时间艺术的主要依据是(B)A.可以摆脱空间而存在B.各种基本元素在时间进程中展开C.佳作可以流芳百世D.有音乐的协助与介入21.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是艺术的(B)A.娱乐消遣功能B.认识功能C.思想启迪功能D.社会干预功能22.所谓“得意而忘象,得象而忘言”是艺术接受中的(C)A.“观”的阶段B.“品”的阶段C.“悟”的阶段D.“思”的阶段23.美育之所以能够打动人的心灵,关键在于它有(C)A.深邃的哲理B.规范的流程C.感性的形式D.强制的灌输24.所谓“审美的人”是(A)A.具有自由人生境界的人B.能够进行艺术创作的人C.身材美丽的人D.追逐时尚的人25.西方早期的审美形态的实质是(B)A.诗性与雕塑性的B.戏剧性与雕塑性的C.诗性与音乐性的D.音乐性与戏剧性的26.体现了西方人在丑面前的无奈的审美形态是(C)A.悲剧B.喜剧C.荒诞D.崇高27.在审美经验中起着主导作用的五官感觉是(D)A.味觉和嗅觉B.听觉和触觉C.视觉和味觉D.视觉和听觉28.在审美经验的呈现阶段起着关键作用的是(A)A.审美知觉B.审美想象C.审美情感D.审美理解29.模仿说的最高发展阶段是(B)A.现代主义文艺B.现实主义文艺C.浪漫主义文艺D.后现代主义文艺30.造成不同主体对同一作品不同解读的根本原因是(C)A.艺术接受的环境不同B.艺术接受的时代不同C.艺术接受的主体不同D.艺术接受的动机不同31.在意象生成过程中起着巨大作用的是(D)A.意象和知觉B.理智和情感C.体验和感受D.意向和想象32.提出“劳动先于艺术,功利先于审美”的是(D)A.列宁B.斯大林C.恩格斯D.普列汉诺夫33.审美发生的社会中介因素是(B)A.具有普遍意义的日常生活B.具有社会性要求的劳动C.人的精神属性的满足D.人的生物属性的满足34.提出“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这一命题的是(B)A.马克思B.黑格尔C.康德D.列宁35.艺术接受过程的三阶段是(B)A.看、想、悦B.观、品、悟C.感、悟、思D.望、受、想36.表现现实世界所没有的、所应有的、不可能有的东西是艺术意象的(A)A.虚拟性B.感性C.想象性D.情绪性37.认为美学是研究审美关系的当代中国美学家是(C)A.朱光潜B.宗白华C.将孔阳D.李泽厚38.艺术天才的形成是(D)A.神灵启迪的结果B.良师教导的结果C.勤学苦练的结果D.天赋与实践合力作用的结果39.最早提出“寓教于乐”原则的西方学者是(D)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贺拉斯40.“载道说”的完善者是(C)A.孔子B.孟子C.韩愈D.朱熹41.审美欣赏中的反馈调节多数是在(A)A.无意识中完成B.理性思维指导下完成C.社会交往中完成D.个人独居时完成42.西方美学史上真正奠定了悲剧理论基础的美学家是(D)A.马克思B.席勒C.康德D.亚里士多德43.自然主义美学的代表人物是(B)A.哈奇生B.乔治.桑塔亚那C.夏夫兹博里D.狄尔泰44.艺术品赖以在时空中存在的实体和媒介是指(A)A.物质实在层B.形式符号层C.意象世界层D.意境超验层45.优美、喜剧丑和荒诞等审美形态成为世界各民族共同的审美形态,主要是由于(A)A.文化的认同B.社会的发展C.艺术的变迁D.实践的提升46.荒诞的表现形式是(C)A.优雅B.壮丽C.怪诞D.喜剧47.美学思想与审美意识的关系是(D)A.完全等同B.平行关系C.后者以前者为基础D.前者以后者为基础48.鲍姆加登用于命名自己著作的“Aesthetics”原意是(D)A.艺术学B.自然学C.理性学D.感性学49.认为审美发生于游戏的学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A)A.席勒B.德谟克利特C.泰勒D.普列汉诺夫50.真正将崇高作为一个审美范畴进行研究的美学家是(D)A.劳鲍特里B.布瓦洛C.爱迪生D.博克51.在各种艺术意象中,以“天然”和“隐蔽”为主要特点的是(C)A.抽象B.喻象C.兴象D.仿象52.艺术的首要功能是(C)A.认识B.感化C.审美D.启蒙53.认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的美学家是(B)A.柏拉图B.朗吉弩斯C.康德D.博克54.在西方,最早明确提出以审美教育人的美学是(A)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康德D.席勒55.孔子的“草上之风必偃”可以形象地说明美育的特点是(B)A.诉诸感性B.潜移默化C.能动性D.艺术性56.作为美育实现过程的“消融查(渣)滓”说的提出者是(C)A.董仲舒B.顾炎武C.朱熹D.韩愈57.“艺术天才”的正确表述是(C)A.人人都是艺术天才B.唯心主义看法C.客观存在的形象D.子虚乌有的东西58.艺术本体论从根本上讲就是艺术(A)A.存在论B.形式论C.行为论D.功能论59.最早提出“天才论”的美学家是(A)A.康德B.布洛C.席勒D.荣格60.五四时期李大钊的新诗鼓励青年改造人生和社会,这反映了艺术的(C)A.思想启迪功能B.政治宣传功能C.社会干预功能D.道德教育功能61.弗洛伊德认为艺术是(D)A.精力的宣泄B.情感的表现C.生命的绵延D.性欲的升华62.中国古典美学中经常谈到的“言有尽而意无穷”指的是审美对象的(C)A.主观性B.客观性C.开放性D.想象性63.在决定审美发生的诸多条件中首要的是(B)A.人的精神活动B.劳动C.人的日常生活D.宗教64.人的审美意识觉醒的重要标志是(C)A .出现了系统的系统艺术门类 B.绘画技艺的成熟C.人的自我修饰与美化D.舞蹈行为的普及65.音乐是一种(B)A.空间艺术B.时间艺术C.综合艺术D.时空艺术66.蔡元培倡导(A)A .“以美育代宗教” B.“以德育代宗教” C.“以科学代宗教”D.“以艺术代宗教”67.所谓审美形态的生成性是指其(A)A .历史生成与个体相对性生成B.哲学思想对审美形态的统摄性C.多种审美因素构成的有机体的感性凝聚D.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68.下列哪首乐曲最能使人产生崇高感?(D)A.《蓝色的多瑙河》B.《春江花月夜》C.《摇篮曲》D.《命运交响曲》69.将喜剧的根源归结为两种社会力量冲突的学者是(C)A .康德 B.黑格尔 C.马克思 D.亚星士多德70.审美经验是(C)A.完全拒斥理性因素的B.纯粹的理性思维C.包含理性因素的一种本质直观行为D.所有生物共有的心理活动71.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是(A)A、哲学方法 B.心理学方法 C.艺术学方法 D.人类学方法72.黑格尔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是(C)A.先验主体论B.理念论C.绝对精神论D.现象学的基本本体论73.贯穿美学始终的理论基石是(D)A.审美对象B.审美形态C.审美经验D.审美活动74.曾将艺术形象称之为“幻象”的美学家是(A)A.苏珊.朗格B.英伽登C.杜夫海纳D.阿恩海姆75.我国的史前绘画最早见于(C)A.旧石器时代晚期B.旧石器时代中期C.新石器时代D.旧石器时代早期76.在艺术的定义问题上,提出“集体无意识说”的美学家是(C)A.洛克 B.弗洛伊德 C.荣格 D.苏珊.朗格77.模仿说的合理性在于(B)A.始终肯定人的主体因素 B.始终抓住艺术与现实世界的关系C.始终注重艺术的情感性因素D.始终强调艺术的形式因素78.主张艺术必须抒发主体内心情感的艺术观是(B)A.神启说 B.表现说 C.有意味的形式说 D.符号说79.被定义为“主体感受生活、欣赏艺术、体验和孕育意象的敏锐性和悟性”的是(B)A.艺术想象力B.艺术敏感C.艺术灵感D.艺术技巧二、多项选择题80、在审美经验中起主导作用的感官有(AB)A、视觉B、听觉C、嗅觉D、味觉E、触觉81、下列美学家中,属于直观主义者的有(ABC)A、叔本华B、柏格森C、克罗齐D、施莱尔马赫E、耿尔泰82、优美对象往往表现出的特征是(ABCDE)A、秀丽B、柔媚C、纤巧D、幽静E、淡雅83、审美理想不是纯粹的个性特征,而是反映着一定的(ABC)A、民族性B、时代性C、阶段性D、主动性E、自由性84、艺术创造的源动力是(AD)A、艺术素质B、艺术经验C、艺术趣味D、艺术天才E、艺术理论85、作为丑的审美形态常常表现为(ABCDE)A、反常B、混乱C、扭曲D、缺陷E、不和谐86、下列现象中不是艺术品的有(ABD)A、高山飞瀑B、鸟语花香 C、园林建筑 D、夕阳西照 E、诗词歌赋87、审美需要是人的(ACE)A、生命需要B、生理需要C、高级的精神追求D、日常生活的衍生E、独有的一种本质力量88、艺术品的基本特征有(BCE)A、自律性B、他律性C、形式符号性D、封闭性E、开放性89、审美趣味的外在表现有(AB)A、兴趣B、品味C、能力D、个性E、共性90、倡导生物本能说的美学家是(ABC)A、达尔文B、弗洛伊德C、博克 D席勒91、审美理想不是纯粹的个性特征,而是反映着(ABD)A、民族性 b、时代性C、主体性D、阶级性E、客观性92、对崇高理论做出直接贡献的西方美学家有(ABE)A、博克B、康德C、亚里士多德D、荷加兹E、黑格尔93、艺术品的基本层次结构包括(ABCD)A、物质实在层B、形式符号层C、意象世界层D、意象超验层E、思想内容层94、意象和意境的关系是(ABCDE)A、广度与深度的关系B、有限与无限的关系C、个别与一般的关系D、绝对与相对的关系E、时间与空间的关系95、审美形态的特征是(ABCD)A、生成性B、贯通性C、兼容性D、二重性E、差异性96、下列想象类型中属于想象活动的初级形式的是(BCD)A、创造性想象B、接近联想C、类似联想D、对比联想E、再造性想象97、关于美育,下列正确的说法是(ABD)A、形象直观的教育B、潜移默化的教育C、立竿见影的教育D、以情动人的教育E、以理服人的教育98、艺术想象力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B)A、唤醒和引发丰富的形象和感受B、融会和整合表象感受C、创造艺术的灵感D、主导和主宰艺术理想E、联系意象世界与认知能力99、决定美育内涵和性质的主要因素有(BD)A、教育者的主观目的B、所使用的媒介手段C、受教者的特殊要求D、作为其实践基础的审美活动的根本价值E、国家的教育方针三、名词解释题100.集体无意识说答: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1、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美学》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出现。鲍姆嘉登被称为“美学之父”。《美学》(Aestetica)在德文中是“感性学”的意思。 2、美学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与哲学认识论(为美学提供基本理论框架、世界观的基础)紧密相关,联系密切的其他学科: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基本性质是一门人文学科,美学离不开人,与人生价值有着重要联系。美学从根本上说就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3、美学的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独立的美学学科。 4、审美意识的形成,来源于人类劳动中对自身的改造。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5、审美意识与美学思想的区别:审美意识不是美学思想,因为美学思想的两个基本特点:一,以语言文字的形式进行传播;二,具有理论的形态。审美意识都不具备。 6、审美对象的审美性质会随着不同的历史时代产生变化。“环肥燕瘦”的审美现象典型提示了女性美的历史变化。19世纪法国伟大雕塑家罗丹的作品〈欧米哀尔〉(老*),老妇人已转化为具有高度的艺术技巧和思想力量的艺术美了。 7、美学研究的对象: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1)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是普遍存在着的客观现象,美学必须以它为出发点开展研究。 (2)美学还必须研究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3)美学应当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 为什么艺术是主要研究对象: A 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 B 艺术更深刻地把握人类美感经验的本质和特点。 C 艺术是一种高级形态的美。 D 通过艺术研究审美观众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8、美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特点: (1)多样性。 (2)美学研究的各种方法都与人生价值相联系。 (3)美学研究的方法具有多层次的特点。唯物辩证法是美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哲学的方法、心理学的方法、比较研究的方法、考古学的方法等具体方法在美学研究中都有用武之地。 9、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要内容: (1)美的本质和起源的理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明确提出“劳动创造了美”。 (2)美的规律的理论。马克思指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因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 (3)异化劳动与审美活动相互关系的理论。马克思:“(异化)劳动创造了宫殿,却为劳动者创造了贫民窟。劳动创造了美,却使劳动者成为畸形。”“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中。” 异化:外在客观事物本身应当是与人类一致的,结果反过来成为人的异己的敌对的力量。 (4)艺术本质的理论。“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真理。 (5)马克思主义美学还对其他许多美学问题进行了论述,如文艺的社会功能问题、文艺的真实性问题等。 10、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特点:把美的本质问题与人的本质紧密结合在一起。《手稿》中把人的本质规定为“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劳动。 第二章 1、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整个自然是依据数而成型的,所以数是整个自然中第一位的东西,坚持数学的原则是一切事物的原则这个根本性的立场,美也必然会受制于数的本性和力量,美来自于数的秩序,音乐就是对立面的和谐,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 2、中世纪神学家阿奎那《神学大全》书中:“美是认识能力的对象,看上去使人偷悦的东西称作是美的,美即在恰当的比例,美属于形式因的范畴。他更倾向于认为,审美的愉悦取决于被观看的事物,他强调美与客观事物的感性形式之间的关系,侧重于指称美在本质上是由于具有客观的依据而成为认识的对象,美被认为是那些引起愉悦的事物的客观属性。 3、荷加斯《美的分析》书中:曲线比直线美,而在曲线中又以蛇形线最美。 4、费希纳的实验美学,以科学的实证方式,反对过去“从上而下”的形而上的美学,提倡重视实验的“从下而上”的美学。其最大的合理性在于抓住了美具有感性形式这一特点。片面性:脱离了人类的社会生活实践来谈美的本质。 5、黑格尔继承了柏拉图关于“理念”的一些讲法,认为美是理念。
美一方面是理念,另一方面还必须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所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一个完整的概念,美的本质在于客观的运动的发展的理念。在柏拉图那里,美的理念是不变的,在黑格尔这里,理念却按照辩证不的逻辑,在自我的矛盾中不断地自我发展、自我实现,并进行自我创造。 6、英国经验主义派休谟认为,因为外和的秩序和结构“适于使灵魂发生快乐和满意,这就是美的特征。把美看成是愉快,是事物所引起的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快感。 7、弗洛伊德首次发现了美、审美活动和艺术同人类被压抑的意识的紧密联系,艺术作品之所以美,是因为它们是性的象征,表现了人们无意识中的性本能的冲动。 8、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人的心理结构包括意识、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个层次。 9、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把“关系”当成美的本质,当成美之所以为美的根本原因。他关于“美在关系”的说法,最大的贡献是突破了过去把美当成某种单一的现象,或者某种孤立的因素,而从自然和社会生活各种相互的关系中来理解美。“把美归结为对关系的感觉,你就会获得自古以来美的发展史。”缺点:“关系”比较抽象、笼统,始终处于摸索阶段,始终没有讲得十分清楚。 10、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第一次提出“美是生活”的命题,力图纠正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偏颇。 论述:为什么说“美是生活”的命题符合生活的常识,却不符合生活的辩证法? (1)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第一次提出“美是生活”的命题,力图纠正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偏颇。 其内涵在于: A 美是人们认为最可爱、最可宝贵的东西,这也就是生活。 B 凡是有利于生活和能够显示生活的就是美的。 C 反之,凡是不利于生活的,不能显示生活的,就是丑的。 其意义在于: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命题把美即不是看成物的属性,也不看成理念的感性显现,而是看作生活本身,认为美的属性正是生活的属性,从而首次明确地把生活中的美当成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这对于后来唯物主义美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结论:“美是生活”的命题虽然浅显易懂,符合生活的常识,却不符合生活的辩证法。 理由: A 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一切生活都看成是美的,更不能把美定义为生活,说美就是生活。 B “美是生活”的讲法也是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一方面,他说凡是能够显现生活的都是美的,另一方面他又说只有“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才是美的。那么,不依照我们的理解,不应当如此的生活,是不是美的呢?如果不是则违反了他的第一句话,如果是又违反他第二句话。 C 车尔尼雪夫斯基还把个人对亲爱的人的喜爱与否当成美不美的标准,这样,主观的喜欢与生理上的满足成了“美是生活”在美学理论上的两根支柱。这两根支柱,第一根容易滑到主观唯心主义,第二根支柱则容易滑到庸俗的生理学观点。因此,他从客观的生活出发,最后却落到把主观唯心主义与庸俗的生理学观点相混杂的境地,是他始料不及的。 (3)总之,“美是生活”不能成为关于美的正确命题。 11、马史思主义的美论乃至整个美学思想体系有一个新的逻辑起点,那就是立足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 12、英国的布洛在1912年出版《心理距离》,用心理的距离来解释审美现象。“心理距离”说:人与现实之间产生心理距离而产生美感。 13、德国美学家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一书中提出“时间距离”说,认为由于我们同当代的文艺作品之间缺乏时间距离,利害的联系太密切了,因此,我们很难作出正确的审美评价。 14、中国当代美学研究中的几个观点: (1)主张美是主观的,以吕荧和高尔太为代表。 (2)主张美是客观的,以蔡仪为代表。 (3)蔡仪说:美的东西就是典型的东西。。。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典型性。 (4)主张美是主客观的统一,以朱光潜为代表。提出美是主客观统一的说法。“物”成为“物的形象”:“物”指独立于人而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物的形象”是“物”在人的既定的主观条件的影响下反映于人的意识的结果,所以已经不纯是自然物,而是夹杂着人的主观成分的物,即已经是社会的物了。 15、美的可定义性问题:否定之否定的逻辑追求。
试图彻底否定对美和艺术的本质的哲学探讨,否定给美和艺术下定义的可能性,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一方面,美的总是不仅是学理技术上的分析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整个人类情感和人生价值的问题。因此,美的本质问题和美的可定义性既不应否定也无法回避。另一方面,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对复杂事物的认识是人类心灵的客观需要。 16、美的观念:一个开放性的系统 论述:你认为在美的观念上应实行怎样的变革? 我认为美的观念上应实行一种变革,把美视为开放性的系统。 (1)应该打破传统美学的静止、孤立等形而上学偏颇,转而从变化、运动和多层次的结构中探索美。 (2)应当把美即不看作物质属性也不看作精神属性,而是作为人与现实形成审美关系的结果,视为人在现实生活听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 (3)由于从运动变化和多层次的观点探索美,并且把美与现实生活紧紧联系起来,因此,美在本质属性就应是一个开放性系统,我们在探讨美的本质问题时应该牢固树立“美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的观念,认识到美不仅由多方面的原因与契机所形成,而且在主体与客体交相作用的过程中,处于永恒的变化和创造的过程中。 总之,美的形成和创造,是许多规定的综合,是多样性的统一。所以我们应该在美的观念上实行一种变革,把美视为一个开放性的系统,。 17、马克思:“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都只是由于它的对象的存在,由于人化的自然,才产生出来的。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这句话揭示了人类审美感觉的来源,只能来源于人类的全部历史。 第三章 1、美感的产生来源于人类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