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教育目的练习

教育学教育目的练习

教育学教育目的练习
教育学教育目的练习

一、基本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教育目的是________,它是全部教育过程所要达到的________,是全部教育过程的________。

2.教育目的的意义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育目的之所以具有双重性,是因为教育产生于________与________的共同需要。

4.在教育史上,围绕着教育目的的确定,曾经出现过________和________的争论。

5.制定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

6.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人的唯一途径和方法是________。

7.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是________、________。

8.我国普通中学的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

9.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实质在于________由冲突走向整合,并最终形成一种稳定的________。

10实施素质教育不仅是________,也是________,因而,它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走势。

(二)选择题

1.从逻辑关系上看,教育目的应是教育目标的________。

A.下位概念

B.上位概念

C.同义词

D.交叉概念

2.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集中体现在________。

A.教育目的的双重性上

B.个人本位论

C.社会本位论

D.B和C

3.在关于教育、个体、社会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上,真正达到历史、辩证、唯物高度的是________。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马克思主义

D.实证主义

4.制定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人的异化理论

D.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5.建国以来,我国不同历史阶段的教育目的________。

A.表述不同但精神实质是一样的

B.表述不同,精神实质也不同

C.前后没有必然联系

D.有联系也有区别

6.素质教育的实质是________。

A.一种教育思潮

B.一种教育模式

C.一种教育政策

D.一种教育价值观念

(三)判断题

1.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所以教育目的要完全依据人的发展需要来确定。

2.明确教育目的,就是要明确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首先明确的一个根本问题。

3.教育目的就是培养目标。

4.教育目的是社会需要和人的发展的需要辩证统一关系的反映。

5.实施素质教育就应该完全放弃考试。

6.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使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7.不存在没有目的的教育活动。

8.素质教育是世界教育改革的必然走向。

(四)解释题

1.教育目的

2.个人本位论

3.社会本位论

4.素质教育

5.人的全面发展

(五)简答题

1.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局限性是什么?

2.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3.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4.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5.我国普通中学的任务和培养目标是什么?

(六)论述题

1.如何理解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论?

2.为什么说素质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向?

二、设计题

请你运用有关理论,设计一个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方案。

三、讨论题

1.素质教育与追求升学率是不相融的。

2.不能把“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看成是我国社会主义教百目的的理论基础。

四、教学实践

1.组织学生到一所中学去参观学校是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并写出参观后的感受。

2.请中学校长到学校介绍实施素质教育的成功经验。

参考答案:

一、基本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总目标;出发点和归宿

2.控制教育对象的发展方向;对教育活动的指导和支配作用;有利于端正教育思想,促进教育改革

3.人类个体发展,社会发展

4.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

5.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7.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

8.一方面要为各条战线培养合格的后备军,以满足和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另一方面要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以满足国家对高级人才的需求

9.传统教育价值观念与现代教育价值观念,教育价值观念体系

10.社会发展的需要,个体发展的内在需求

(二)选择题

1.B

2.A

3.C

4.D

5.A

6.D

(三)判断题

1.错误。教育目的既要反映个体发展的需要,也要反映社会发展的需要。

2.正确。

3.错误。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

4.正确。

5.错误。素质教育并不排斥考试,关键是看如何考,考什么。

6.正确。

7.正确。

8.正确。

(四)解释题

1.教育目的是社会对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的总要求,它规定了通过教育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质量和规格的人。

2.个人本位论者主张教育目的的提出应当根据受教育者的本性,而不是从社会需要出发。他们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充分发展受教育者的个性,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评价教育的

价值应当以教育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其代表人物有孟子、卢梭等。

3.社会本位论者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他们认为,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依赖并从属于社会,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教育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其代表人物有荀子、柏拉图等。

4.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生命整体,超越人的自然素质,建构个体主体精神,进而促进个体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教育。其价值取向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交往,最终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5.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全面发展的人,也就是智力和体力获得充分的自由发展的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人;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人的发展时,也很重视人的精神和道德意识的发展,因此人的全面发展,还包括道德、志趣和意向的发展。

(五)简答题

1.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都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正确性,但令人遗憾的是,二者都没有看到问题的全部,都犯了机械的、片面认识事物的错误。他们都只是看到了个体与社会、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差别和对立,而没有认识到个体与社会、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同一和统一,导致了对确定教育目的依据的片面认识,对教育实践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危害。单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不考虑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而制定的教育目的,必然要导致教育的自然主义和自由主义;单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而不顾个体的兴趣、爱好、心理特征及发展规律而制定的教育目的,则极易破坏教育的因材施教与生动活泼,导致对人身心、个性的压抑和摧残。

2.人的发展同社会生活条件相联系;人的片面发展是由旧的社会分工所造成的;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工业生产的必然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的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

4.基本内容:特别强调文化素质的培养,因为文化素质是一种基础性的素质;强调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做人;注重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共事、学会明辨各种是非的能力的培养;强调人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基本特点:素质教育的主体性;素质教育的全体性;素质教育的全面性;素质教育的普通性。

5.任务:我国普通中学肩负双重任务,即一方面要为各条战线培养合格的后备军,以满足和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另一方面要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以满足国家对高级人才的需求。

(六)论述题

1.①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制约。首先是个体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制约。这种制约性主要表现在:个体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个体发展构成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其次是社会发展对个体发展的制约。这种制约性主要表现在:社会发展向个体发展提出客观要求,使个体发展成为必然

和必要;社会发展为个体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使个体发展成为可能和现实;社会发展制约着个体发展的性质、内容和程度。

②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一致。首先,个体发展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其次,社会发展为个体发展提供条件,个体的发展依赖于社会发展,社会发展促进个体的发展。

2.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具体而言,首先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其次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是个体发展的内在需求。具体而言,首先是素质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其次是个体发展对素质教育的需求。

二、三、四(略)

教育学教育目的练习

一、基本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教育目的是________,它是全部教育过程所要达到的________,是全部教育过程的________。 2.教育目的的意义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育目的之所以具有双重性,是因为教育产生于________与________的共同需要。 4.在教育史上,围绕着教育目的的确定,曾经出现过________和________的争论。 5.制定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 6.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人的唯一途径和方法是________。 7.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是________、________。 8.我国普通中学的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 9.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实质在于________由冲突走向整合,并最终形成一种稳定的________。 10实施素质教育不仅是________,也是________,因而,它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走势。 (二)选择题 1.从逻辑关系上看,教育目的应是教育目标的________。 A.下位概念 B.上位概念 C.同义词 D.交叉概念 2.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集中体现在________。 A.教育目的的双重性上 B.个人本位论 C.社会本位论 D.B和C 3.在关于教育、个体、社会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上,真正达到历史、辩证、唯物高度的是________。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马克思主义 D.实证主义 4.制定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人的异化理论 D.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5.建国以来,我国不同历史阶段的教育目的________。 A.表述不同但精神实质是一样的 B.表述不同,精神实质也不同 C.前后没有必然联系 D.有联系也有区别 6.素质教育的实质是________。 A.一种教育思潮 B.一种教育模式 C.一种教育政策 D.一种教育价值观念 (三)判断题 1.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所以教育目的要完全依据人的发展需要来确定。 2.明确教育目的,就是要明确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首先明确的一个根本问题。 3.教育目的就是培养目标。 4.教育目的是社会需要和人的发展的需要辩证统一关系的反映。 5.实施素质教育就应该完全放弃考试。

教育学教育目的

教育学教育目的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第四章教育目的 一、单项选择题 1、培养劳动者是()。 A、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B、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 C、我国教育目的根本特点 D、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 2、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B、德、智、体全面发展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坚持教育的正确方向 3、“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4、“教育对人的肉体和精神都要关心,但主要关心的应当是灵魂,教育应当建立在精神本质占优势的基础上”,这一观点是()教育目的论。 A、神学的 B、科学本位 C、社会本位 D、个人本位 5、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A、哲学观念 B、人性假设 C、理想人格 D、生产和科技发展水平 6、()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7、我国教育目标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C、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8、体育是以()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A、提升教育对象智慧 B、健全品德素养 C、发展体能,锻炼体魄 D、追求人生情趣和理想境界 9、下列哪一观点是正确的() A、智育等于教学 B、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思维 C、进行美育即实施素质教育 D、智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 10、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20世纪末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典型是()。 A、教育实验的热潮 B、教育改革的实践 C、素质教育运动 D、教育的国家化走势 11、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全盛时期出现在18、19世纪,突出人的本性需要和自由发展,反对神学等观点属于()的认识。 A、精神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神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12、下列哪一项未列入学校教育的功能() A、教育功能 B、娱乐功能 C、健体功能 D、个体享用功能 13、美育之“超美育”功能,即指()。 A、直接育美功能 B、间接育德、促智、健体功能 C、超越性美育功能 D、美育的附加功能 14、泰勒提出了教育目标的表达方式的主张有别于以往的做法,做到了目标后的行为及能在生活中运用的范围。他采用的表述方式是 ()。 A、陈述式 B、列举式 C、概括式 D、二维图标式

《教育学》教育目的教案

教育目的概述教案 一、教学时间安排:1学时; 二、教学目标: 1、识记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概念; 2、理解教育目的的应然性与应然性的意义; 3、理解教育目的的结构及其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应然性教育目的与实然性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结构层次的换分意义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 五、教学过程 导入:人的活动都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目的构成人的实践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也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如蜜粉的活动与建筑师的活动之间的区别…… 六、教学内容: 一、教育目的的涵义 1、涵义: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来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反映了一种关于教育过程预期结果的价值取向。 2、教育目的的分类: (1)从内涵上讲,教育目的具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目的指的是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与要求。这种教育目的是每个人对自身接受教育,或者教育能够给每个人带来什么的一种预设。狭义的教育目的指的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这一教育目的是由国家提出的,对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 (2)从形态上分,教育目的可分为理论形态与实践形态。 理论形态的教育目的是人们根据现存的社会条件和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所提出的具有某种倾向性的教育目的。实践形态的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者或者与教育有直接联系的人,在自己的教育行为中所实际追求的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应然层面与实然层面之间,是一种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也是一种价值与事实的关系。 (3)教育目的概念辨析。 教育目的是“培养人的总目标。反映了一个国家整体的终极的教育意图,它要说明的是教育应满足什么样的社会需求和应培养人的哪些身心素质。也就是说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社会角色和具有什么样素质的根本性问题,含有一定的方向性,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根据一定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的需要和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来确定。”它具有历史性,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需要不同的社会角色,就决定了具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教育方针是指“国家为了发展教育事业,在一定阶段,根据社会和个人两方面的发展需要制定

教育学-第四章教育目的

一、单项选择题 1、培养劳动者是()。 A、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B、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 C、我国教育目的根本特点 D、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 2、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B、德、智、体全面发展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坚持教育的正确方向 3、“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4、“教育对人的肉体和精神都要关心,但主要关心的应当是灵魂,教育应当建立在精神本质占优势的基础上”,这一观点是()教育目的论。 A、神学的 B、科学本位 C、社会本位 D、个人本位 5、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A、哲学观念 B、人性假设 C、理想人格 D、生产和科技发展水平 6、()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7、我国教育目标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C、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8、体育是以()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A、提升教育对象智慧 B、健全品德素养 C、发展体能,锻炼体魄 D、追求人生情趣和理想境界 9、下列哪一观点是正确的() A、智育等于教学 B、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思维 C、进行美育即实施素质教育 D、智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 10、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20世纪末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典型是()。 A、教育实验的热潮 B、教育改革的实践 C、素质教育运动 D、教育的国家化走势 11、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全盛时期出现在18、19世纪,突出人的本性需要和自由发展,反对神学等观点属于()的认识。

教育学第五章 教育目的(附答案)

第五章教育目的练习题 一、单选题: ⒈197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 ) A.生产相结合 B.劳动相结合 C.生产劳动相结合 D.工农业生产劳动相结合 ⒉当前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 ) A.体育 B.体育、美育 C.体育、美育、劳动教育 D.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⒊美育即() A.审美教育 B.艺术教育 C.社会美教育 D.自然美教育 ⒋教育目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A.导向作用 B.选择作用 C.激励作用 D.定位作用 ⒌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有: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和()。 A.监督作用 B.评价功能 C.教育功能 D.全面发展功能 ⒍认为个人价值高于一切,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职能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到影响。这种观点是()。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个人全面发展学说 D.个人社会本位论 ⒎认为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教育目的就是为社会服务。这种观点是()。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个人全面发展学说 D.个人社会本位论 ⒏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教育思想 B.教育制度 C.教育目的 D.教育方法 ⒐教育目的要回答的一个根本问题是() A.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 B.教育怎样去培养人 C.教育内容 D.教育的方向 ⒑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也是() A.美育 B.体育 C.智育 D.德育 ⒒检验和衡量教育工作好坏,主要看,()是否得以实现。 A.教育目的 B.教育价值 C.教育思想 D.教育理论 ⒓教育方针的有关规定表述了国家的()。 A.教育目的 B.教育性质 C.培养目标 D.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⒔从教育法所规定的教育方针看,我国教育工作的性质和任务是()。

教育学 教育目的 简答整理

第四章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1.教育目的定义:依据一定社会需要和对人的认识而形成的关于教育对象的总体发展规格的预期设想或规定,它以观念或思想的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2.相关概念辨析 教育方针: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和总方向。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中核心和基本的内容。 培养目标:是不同级别、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的教育的具体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教学目标:是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的进一步具体化。 二、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 1.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不仅是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不断完善对人的素质的客观要求,也是人对自身发展的一种自然性和社会性的倾向和追求,更是教育所追求的永恒目标。 (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人的发展是与人的活动相一致的; 2.旧分工是造成人片面发展的根源; 3.社会化大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并提供了可能; 4.自由时间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5.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 .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办法?±。 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种理想,价值取向;二是指人在发展上的自由、自主、和谐、丰富和变化,而不是受强制、遭奴役、被凝固。 ①完整发展:人的最基本素质的整体发展;②和谐发展:人的最基本素质的协调发展;③多方面发展:人的各素质要素在主观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多样化发展; ④自由发展:人的自主的、具有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发展。 2.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1)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 核心观点:教育目的应以个人需要为根本或出发点,强调以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 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爱伦?¤凯。 2.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1)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 核心观点: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需要为根本和出发点,强调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 代表人物:柏拉图、孔德、迪尔凯姆(涂尔干)、凯兴斯泰纳、纳托尔普。 3、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 三、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与实践 1.建国以来教育目的的演变 (1)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国第一个教育方针。 (2)1958年:《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进一步确立培养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目的。 (3)文革中:偏离方向。 (4)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教育学教育目的题库

2017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4)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问题上,主张教育是为了使人增长智慧,发展才能,生活更加充实幸福的观点属于(A)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知识本位论 D.能力本位论 解析:个人本位论主张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使个人自我实现。 2016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4)教育是新生一代成长与社会生活延续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一切人和社会所必需,并与人类社会共始终。这表明教育具有(A) A.永恒性 B.历史性 C.阶级性 D.生产性 解析:教育的社会属性包括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其中永恒性是指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教育与人类共始终。教育的永恒性是教育本身的职能所决定的。 23.辨析题:教学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 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其中,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教学的首要任务。此外,教学还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教学活动的任务具有多样性,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 2016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3.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B) A.素质教育理论 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C.创新教育理论 D.生活教育理论 解析: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2.辨析题:教育既然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就只能按照人的发展需求确定。 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属。确定教育目的要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等。因此,题干将教育目的确定的依据简化为人的发展需求这个单一因素,说法错误。 201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22.辨析题:全面发展就是指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平均发展。 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是全面发展不代表是平均发展,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促进个性发展,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因此这句话是错误的。 31.材料分析题:小美很喜欢唱歌,从小就希望自己在音乐方面有所成就。在她还没有确定是否报考音乐学院前,她在众人面前能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歌声。她确定报考音乐学院后,学习更加勤奋努力,希望实现自己的目标。但是在音乐学院的专业课面试过程中,由于她极度渴望有完美的表现,结果事与愿违,不但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而且比平时更差,导致面试失利。这个

《教育学》教育目的教案讲课稿

《教育学》教育目的 教案

教育目的概述教案 一、教学时间安排:1学时; 二、教学目标: ?1、识记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概念; ?2、理解教育目的的应然性与应然性的意义; ?3、理解教育目的的结构及其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应然性教育目的与实然性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结构层次的换分意义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 五、教学过程 导入:人的活动都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目的构成人的实践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也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如蜜粉的活动与建筑师的活动之间的区别…… 六、教学内容: 一、教育目的的涵义 1、涵义: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来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反映了一种关于教育过程预期结果的价值取向。 2、教育目的的分类: (1)从内涵上讲,教育目的具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目的指的是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与要求。这种教育目的是每个人对自身接受教育,或者教育能够给每个人带来什么的一种预设。狭义的教育目的指的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这一教育目的是由国家提出的,对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 (2)从形态上分,教育目的可分为理论形态与实践形态。 理论形态的教育目的是人们根据现存的社会条件和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所提出的具有某种倾向性的教育目的。实践形态的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者或者与教育有直接联系的人,在自己的教育行为中所实际追求的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应然层面与实然层面之间,是一种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也是一种价值与事实的关系。 (3)教育目的概念辨析。 教育目的是“培养人的总目标。反映了一个国家整体的终极的教育意图,它要说明的是教育应满足什么样的社会需求和应培养人的哪些身心素质。也就是说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社会角色和具有什么样素质的根本性问题,含有一定的方向性,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根据一

教育学教育理论-教育目的

教育理论-教育目的 (总分:16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选择题{{/B}}(总题数:9,分数:18.00) 1.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分数:2.00) A.课外体育锻炼 B.课间操 C.体育课√ D.运动会 解析: 2.美育首次正式列入我国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在( )。 (分数:2.00) A.1911年 B.1912年√ C.1921年 D.1949年 解析: 3.美育又可以称为( )。 (分数:2.00) A.艺术教育 B.情感教育 C.审美教育√ D.美学教育 解析: 4.马克思主义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 (分数:2.00)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C.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D.书本知识与实际知识相结合 解析: 5.最早使用美育一词的是( )。 (分数:2.00) A.赫尔巴特 B.席勒√ C.卢梭 D.孔子 解析: 6.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将美育列入教育方针,并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家是( )。(分数:2.00) A.王国维 B.蔡元培√ C.杨贤江 D.陶行知 解析: 7.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 (分数:2.00)

A.促进学生正常发育 B.增强学生体质√ C.使学生掌握体育技能 D.输送运动员 解析: 8.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是( )。 (分数:2.00) A.机器大工业 B.社会主义制度√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市场经济 解析: 9.马克思主义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分数:2.00) A.旧的社会分工√ B.生产力水平低下 C.资本主义制度 D.阶级剥削 解析: 二、{{B}}辨析题{{/B}}(总题数:5,分数:30.00) 10.我们在制定教育目的时,既要考虑社会需要,又要考虑人的自身发展需要。 (分数:6.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正确。社会需要与人的自身发展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教育总是按社会的需要来培养人,人的自身发展离不开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社会是由个体的人组成的,社会需要并不排斥个人自身兴趣、爱好、才能的发展,因此制定教育目的应反映出社会需要和个体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11.在我国,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校具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分数:6.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不准确或错误。此说混淆了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概念。教育目的是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要求。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的是相同的,即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这一教育目的的规定下,各级各类学校可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化。 12.发达国家机器大生产得到了飞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因此,在这些国家中就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分数:6.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错误或不全面。机器大工业生产只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并不必然带来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还要受到社会制度的制约;人的全面发展还必须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才能实现。 13.素质教育是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分数:6.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错误或不全面。素质教育应该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促进学生“双基”的掌握,发展智力、能力仅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 14.社会需要是制定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 (分数:6.00)

教育学 教育目的

第五章教育目的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正确地理解教育目的的概念与意义,懂得教育史上不同教育理论对教育目的的不同主张,掌握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以及我国的教育目的等等。 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 一、教育活动与教育目的 所谓“目的”,乃是人对于他所希望达成或获得的活动结果的一种主观上的设定。人类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之一就在于有无目的性。 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来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由于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是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一个根本问题,所以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 教育活动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所有能够传递人类生产生活经验和精神文化的活动都是(广义的)教育。教育目的是人类文化自觉的标志,因而也是真正教育活动开始的标志。学校教育产生以后,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与广义教育的相同点在于它们都有目的性,不同点则在于学校教育具有的目的性更强。 教育目的可以分为社会的教育目的和个人的教育目的两类。在教育目的的设定过程之中,应当充分考虑社会目的和个人目的的统一;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则应在鼓励教育对象具有个性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同时注意引导这种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结合。 教育目的对于教育活动意义重大。具体说来,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表现为以下三点。 (1)导向功能。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教育活动是一种系统工程。一方面,它表现为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规划的确定以及教育活动内容、形式及教育方法的选择等等;另一方面,它又必须是各个年龄段教育的合成,是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结合,无论在空间或时间上,都必须朝向教育目的所指明的方向。 (2)调控功能。从宏观上说,教育目的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规划以及教育结构的确立与调整等都具有指导、协调的作用;从微观上说,教育目的对具体教育内容的安排、教育活动的形式及教育手段、方法和技术的选择等都有支配、协调和控制、调节的作用。 (3)评价功能。教育活动既然以教育目的为出发点和归宿,那么,检验教育活动成功与否的最根本标准,也应是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整合所有具体的教育评价标准的精神内核,也是教育评价的最高准则。

山香版教育学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0001

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第一节教育目的 一. 教育目的内涵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的需要及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教育目的一般由国家或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指导一定时期的各级各类教育工作。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除此之外,教育目的还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点:第一,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性;第二,教育目的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 (二)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1.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联系. 教育方针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要求,明令颁布实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 2.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区别 教育目的是:理论术语、指导人才规格、由社会提出、影响力小。教育方针是:工作术语、指导教育事业、由政府提出、影响力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方针的内容: (1)教育的性质和服务方向 (2)教育目的 (3)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1)教育的性质和服务方向,即“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这表明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服务方向; (2)教育目的,即“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规定了学校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 (3)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即“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其中,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中核心和基本的内容,正确的教育目的观有助于制定有效指导教育实践的教育方针。 二. 教育目的的意义与作用 (一)教育目的的意义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同时他也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二)教育目的的作用(功能)(导向、激励、评价、调控) ①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 ②教育目的对贯彻教育方针具有激励作用 ③教育目的是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也有说法认为,教育目的的功能包括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和评价功能。 三.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教育目的包括三个层次结构: 1. 国家的教育目的 2. 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3. 教师的教学目标

教育学 教育目的

---------------------------------------------------------------最新资料推荐------------------------------------------------------ 教育学教育目的 第五章教育目的【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正确地理解教育目的的概念与意义,懂得教育史上不同教育理论对教育目的的不同主张,掌握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以及我国的教育目的等等。 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一、教育活动与教育目的所谓目的,乃是人对于他所希望达成或获得的活动结果的一种主观上的设定。 人类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之一就在于有无目的性。 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来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由于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是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一个根本问题,所以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 教育活动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所有能够传递人类生产生活经验和精神文化的活动都是(广义的) 教育。 教育目的是人类文化自觉的标志,因而也是真正教育活动开始的标志。 学校教育产生以后,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 与广义教育的相同 1 / 18

点在于它们都有目的性,不同点则在于学校教育具有的目的性更强。 教育目的可以分为社会的教育目的和个人的教育目的两类。 在教育目的的设定过程之中,应当充分考虑社会目的和个人目的的统一;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则应在鼓励教育对象具有个性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同时注意引导这种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结合。 教育目的对于教育活动意义重大。 具体说来,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表现为以下三点。 (1) 导向功能。 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 教育活动是一种系统工程。 一方面,它表现为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规划的确定以及教育活动内容、形式及教育方法的选择等等;另一方面,它又必须是各个年龄段教育的合成,是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结合,无论在空间或时间上,都必须朝向教育目的所指明的方向。 (2) 调控功能。 从宏观上说,教育目的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规划以及教育结构的确立与调整等都具有指导、协调的作用;从微观上说,教育目的对具体教育内容的安排、教育活动的形式及教育手段、方法和技术的选择等都有支配、协调和控制、调节的作用。 (3) 评价功能。

2015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教育目的多选题练习一

2015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教育目的多选题练习一 1、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 )。 A、全面发展 B、社会经济发展 C、社会制度 D、文化背景 E、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 答案:BCDE 2、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 )。 A、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B、素质教育应当坚持全面发展 C、素质教育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D、素质教育要重点突出创新精神的培养 E、素质教育要体现地区特色 答案:ABCD 3、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理论代表人物有( )。 A、孔德 B、卢梭 C、纳托普 D、凯兴斯泰纳 E、涂尔干 答案:ACDE 4、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是( )。 A、培养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B、重视人文性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C、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D、要求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教育质量标准 E、培养“四有新人”是社会主义的教育质量标准 答案:ACD 5、构成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有( )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E、劳动技术教育 答案:ABCDE 6、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理论代表人物有( )。 A、卢梭 B、康德 C、裴斯泰洛奇 D、马斯洛 E、萨特 答案:ABCDE

7、存在主义者信奉的教育目的观主要有( )。 A、教育应使每个人认识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并形成一套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生活方式 B、教育应向学生展示其存在的各种可能性,帮助学生扩大选择的范围,通过选择,决断和行动来塑造自己 C、教育要督促学生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学会独立地承担责任 D、教育纯粹是个人的事情,教育无须对公众、集体和社会承担什么责任 E、教育的目的是使人社会化 答案:ABCD 8、教育目的层次包括( )。 A、国家的教育目的 B、学生的学习目标 C、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D、教师的教学目标 E、社会的价值取向 答案:ACD 9、教育目的评价作用指的是( )。 A、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 B、指明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 C、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 D、教育方法的选择 E、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答案:ACE 10、以下观点属于素质教育的特点的是( )。 A、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B、教学过程中,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 C、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D、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 E、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积累的过程 答案:ABCD 11、下列各项中受教育目的制约的有( )。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制度 D、教育内容 E、教育思想 答案:BCD 12、教育目的的调控功能主要体现在( )。 A、教育目的是教育制度建立、教育内容确定和教育方法选择的最高准则 B、教育目的对具体教育内容的安排、教育手段的选择等有支配、协调的作用 C、教育目的对国家的教育规划及教育结构的确立与调整具有指导、协调的作用 D、教育目的是检验教育活动成果与否的最根本标准 E、教育目的是整合所有具体的教育评价标准的精神内涵,也是教育评估最高准则 答案:BC 13、教育目的有哪些作用( )。 A、导向作用

教育学第三章 现代教育目的

教育学第三章现代教育目的

第三章现代教育目的 本章教学要求 ?理解和掌握教育目的含义 ?理解和掌握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有关理论问题 ?能够联系实际认识我国教育目的及素质教育的问题。 重点 教育目的的含义 难点 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 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涵义 教育目的——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人才的总要求,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与标准,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 (二)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培养目标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教育方针是指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它规定教育的性质、教育目的以及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和方法等。 培养目标,广义上说就是教育目的,即全社会的总的培养目标;狭义上是指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的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是教育目的在一定教育机构中的具体化。 (三)教育目的的意义 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的归宿。 教育目的对提高教育质量有指导意义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明确要求,教育要培养数以亿计的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技术人员、专家,数以千万计的管理干部。 二、现代教育目的的结构 第一层次 国家的人才培养规格目的。它是国家对教育所要造就个体在质量规格上的总的规定和对教育培养的个体在从事社会职业时的各种基本素质的规定。 第二层次 学校培养目标。由于各类型学校的性质及各个教育层次中的需求和任务是不同的,学校教育要因校制宜。第三层次 课程目标。这是微观层次的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具体化的培养目标,它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课程是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 通过上述多个层次的、逐层向下的结构,把总方向的教育方针、总体的教育目的贯彻到学校,贯彻到课程、教材,贯彻到课堂,从而在具体措施上保证教育目的的实现。 三、教育目的的内容与功能 通过上述多个层次的、逐层向下的结构,把总方向的教育方针、总体的教育目的贯彻到学校,贯彻到课程、教材,贯彻到课堂,从而在具体措施上保证教育目的的实现。 定性——指明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提示教育目的的本质; 定向——即对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作出凝练概括; 定位——确定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要求; 定点——对受教育者的人才规格作出简洁明确的具体规定。

2014特岗教师教育学3.1:教育目的(2)

2014特岗教师教育学3.1:教育目的(2) 仁怀市事业单位单位(教师岗)辅导章程:(https://www.doczj.com/doc/0415894223.html,/guizhou/zhuanti/gz_rhbk/) 四、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一)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教育目的的本质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它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的。社会制度不同,则其教育目的也不相同。另外,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也使教育培养的人各具特色。 一个国家教育目的的制定往往依据自身国情,把社会对教育最迫切的要求与教育不能满足这一要求之间的矛盾,作为制定教育目的的中心问题。例如:新中国成立后,社会进入和平建设的发展时期,百废待兴,故1949年我国确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国家建设人才”。 (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在教育活动中受教育者不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前提。教育目的是通过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实现的,因此,在把教育目的具体化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时,也必须关注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既有经验。 (三)人们的教育理想 从根本上说,教育目的是存在于人的头脑中的一种观念,它反映的是教育者在观念上预先建立起来的关于未来新人的主观形象。因此,教育目的是一种理想。这种理想同政治理想、社会理想等紧密结合在一起。从不同的哲学观点出发就有不同的教育目的,如实用主义教育目的、要素主义教育目的、永恒主义教育目的等。 (四)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阐述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这一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和基础。它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在研究经济问题时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因而要从经济学的角度去理解人的全面发展。所谓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社会发展史的考察指出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城市和农村的分离,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旧的社会生产分工和不合理的生产

教育学第三章教育目的思维导图教案

第三章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概念: xx: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 狭义:国家对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 教育方针:反映了一个国家教育的根本性质、总的指导四思想和教育工作的总方向等。 教育目的的意义: 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贯穿教育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教育目的的作用(功能): 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选择功能、调控功能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教育目的——国家:总体性的、高度概括的 培养目标——学校 教学目标——教师(课堂):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 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人的教育理想; 理论依据:xx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个人本位论:代表: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马斯洛、赫钦斯;

观点:确立教育目的应从人的本性、本能出发,使人的本性得到高度发展。 社会本位论:代表:孔子、荀子、柏拉图、赫尔巴特、涂尔干、孔德、凯兴斯泰纳等; 观点:确立教育目的要从社会需要出发。 教育无目的论:代表:xx 观点: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教育之外再没有什么教育目的。 马克思辩证统一论: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要考虑人的身心发展的各个要素。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持全面发展:xx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培养独立个性:个性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本宗旨,重要使命。 全面发展的组成部分: 德育:思想基础、灵魂、前提、保障、动力; 培养要求:政治方向:良好思想品德、道德品质 正确价值观:健康的心理品质 智育:智力基础、为其他各育奠定基础 培养要求:传授知识(形成技能、增强能力) 培养品质和精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