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肠梗阻病人的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2
肠梗阻病人的术后护理查房一、查房目的本次查房主要目的是了解肠梗阻病人术后恢复情况,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对术后护理工作进行评估和改进。
通过查房,确保病人术后生活质量,促进病人尽快康复。
二、查房时间2023年2月24日上午9:00-10:00三、查房人员1. 查房组长:主管医生张三2. 查房成员:护士长李四、责任护士王五、实生赵六四、查房内容1. 病人一般情况- 病人姓名:王某某- 年龄:56岁- 性别:男- 诊断:粘连性肠梗阻- 手术日期:2023年2月10日2. 术后恢复情况- 观察病人术后饮食恢复情况,了解进食量、营养状况。
- 检查病人术后活动能力,观察是否出现肢体功能障碍。
- 评估病人术后心理状态,了解病人对术后生活的适应程度。
3. 术后并发症观察- 观察病人是否出现切口感染、裂开等并发症。
- 观察病人是否出现吻合口漏、肠梗阻再次发生等并发症。
- 观察病人是否出现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
4. 术后护理措施执行情况- 检查病人术后伤口护理情况,包括伤口清洁、换药等。
- 检查病人术后引流管护理情况,包括引流管通畅、固定等。
- 检查病人术后生活护理情况,包括饮食、卫生、休息等。
5. 护理问题及改进措施- 针对病人术后恢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营养不良、肢体功能障碍等,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 针对术后并发症,如切口感染、吻合口漏等,制定预防措施。
- 针对病人术后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开展心理疏导。
五、查房结论1. 病人术后恢复情况良好,饮食逐渐恢复,活动能力良好。
2. 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需继续观察。
3. 术后护理措施执行到位,需加强伤口护理和生活护理。
4. 针对病人术后恢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关注病人心理状况。
六、查房记录1. 查房组长:张三2. 查房成员:李四、王五、赵六3. 查房时间:2023年2月24日上午9:00-10:004. 查房地点:外科病房5. 查房内容:详见上文6. 查房结论:详见上文注:本查房记录由赵六整理,于2023年2月24日上午10:00提交。
肠梗阻的术后护理|护理评价
肠梗阻的术后护理|护理评价:
部分或全部的肠内容物不能正常流动并顺利通过肠道,称为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90%的肠梗阻发生于小肠,特别是最狭窄的回肠部,而结肠梗阻最常发生于乙状结肠。
肠梗阻病情多变,发展迅速,常可危及病人生命。
一、术后护理
(一)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观察有无腹痛、腹胀、呕吐及排气等。
如有腹腔引流时,应观察纪录引流液颜色、性质及量。
(二)体位血压平稳后给予半卧位。
(三)饮食术后禁食,禁食期间应给予补液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肠蠕动恢复并有排气后,可开始进少量流质,进食后无不适,逐步过渡至半流质;肠吻合进食时间应适当推迟。
(四)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术后尤其是绞窄性肠梗阻后,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如出现腹部胀痛,持续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腹部切口处红肿,以后流出较多带有恶臭味液体,应警惕腹腔内感染及肠瘘的可能,并积极处理。
二、护理评价
(一)生命体征是否平稳,组织灌注量是否恢复正常。
(二)疼痛是否减轻
(三)病人是否舒适,腹痛、腹胀、呕吐得到缓解,肠蠕动恢复正常
(四)是否补充足够的液体,脱水或电解质酸碱失衡是否得到相应的处理
(五)并发症是否得到预防或及时发现
(六)是否摄入足够的营养。
肠梗阻护理查房在肠梗阻护理查房中,我们首先得明白肠梗阻的病因。
许多病人因肿瘤、炎症或者手术后粘连而遭受这个困扰。
我们要关注的是,病人的疼痛程度和腹胀情况,特别是那些像气球一样鼓起来的肚子,真让人心疼。
在查房的时候,护士们需要仔细观察每个病人的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
听,那些微微皱起的眉头,明显就是疼痛在作祟。
医生们常常会询问病人的病史,比如以往是否有过类似的症状。
这些都是我们深入了解病情的关键。
接着,我们要关注病人的饮食和排便情况。
很多病人会因为痛苦而不敢进食,结果又导致营养不良。
我们要鼓励病人少食多餐,慢慢来,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
饮食要清淡,温和一些,像燕麦粥或者清汤,这样能让他们的肠道慢慢恢复活力。
再说说护理措施。
我们可以通过温热敷腹、轻柔按摩来缓解病人的不适。
想象一下,轻轻地在病人的肚子上画圈,温暖的感觉真的能带来一些安慰。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要时刻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像心率、血压,这些都是细节中的细节。
此外,心理支持也很重要。
肠梗阻往往让病人感到焦虑和无助。
我们可以和他们聊聊天,听听他们的烦恼。
给予他们关心和支持,告诉他们,咱们会一起度过这个难关。
毕竟,情感上的安慰有时候比药物更有效。
最后,护士的记录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
每次查房结束后,要及时更新病人的护理记录,记录下观察到的症状、处理措施和病人的反应。
这不仅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了依据,也让团队之间的信息传递更加顺畅。
总结一下,肠梗阻护理查房不仅仅是一个例行公事。
它是一个了解、关心、支持病人的过程。
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人性化的护理,我们可以帮助病人缓解痛苦,恢复健康。
护理工作,不仅仅是技术活,更是需要满满人情味的事业。
肠梗阻病人术后健康指导:
1)体位:全麻病人未清醒前,可去枕平卧。
硬膜外麻醉病人一般去枕平卧6小时,如生命体征正常,予以半坐卧位。
2)饮食指导:术后禁食,待肠道功能恢复后,病人无腹胀,腹痛,可进温开水,无不适之后开始进流质饮食,逐渐恢复正常饮食,如行肠切除吻合术后,尤其是大肠手术后,进食时间应适当推迟。
3)病情观察指导:
①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有无腹痛、腹胀、呕吐及肛门排气等;
②保持伤口敷料干燥,注意伤口渗血情况,及时更换敷料。
③胃肠减压及腹腔引流管护理:妥善固定胃管及腹腔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受压、折叠、扭曲或滑脱;注意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若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胃管在肛门排气、肠蠕动恢复后即可拔除。
4)密切注意术后各种并发症,重视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1)感染:绞窄性肠梗阻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
应警惕腹腔内或切口感染及肠瘘。
(2)切口裂开:切口裂开一般发生于术后一周左右时间,故对年老体弱、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及缝合时法相腹壁张力过高的病人,手术时采用减张缝合,术后腹带加压包扎,及时处理咳嗽、腹胀、排便困难等引起腹压增高的因素,并预防切口感染。
5)活动:肠梗阻手术后,尤其是粘连性肠梗阻病人,早期活动,如病情平稳,术
后24小时即可开始床上活动,争取尽早下床活动。
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1. 引言1.1 背景介绍腹部手术是治疗多种腹部疾病的常见方法,然而手术后可能出现并发症,其中之一就是粘连性肠梗阻。
粘连性肠梗阻是指由于腹腔手术后因炎症、手术操作不当等原因引起的肠壁相互粘连,导致肠管腔受到压迫、扭曲或阻塞而出现肠梗阻的情况。
粘连性肠梗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时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
对于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干预。
然而手术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而且治疗效果并不稳定。
综合护理干预成为了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中的重要策略。
综合护理干预包括护理措施的选择、实施和评估,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病人教育与康复指导等方面。
本文旨在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并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和分析,可以为护理人员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护理方法,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对患者进行系统、全面的护理,旨在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的实际效果,并评估其对病人康复的影响;2. 分析不同干预措施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3.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4. 提出相应的研究建议,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1.3 研究意义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
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和处理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的研究,也有助于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促进护理工作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提升护理质量和水平。
肠梗阻患者的术后护理内容肠梗阻作为常见疾病,不仅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较大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因此在临床疾病治疗的过程中,应及时治疗,术后注意开展全面的护理工作,例如饮食控制,戒烟戒酒、少食多餐、减少肠道功能性紊乱现象发生,同时在平时应多运动,多食易于消化的食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从临床症状上看,主要可表现为腹痛,因此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在术后要重点关注护理思路和护理方法,开展全面化的保健护理模式,避免造成更多的伤害。
一、肠梗阻的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方法1、手术治疗方法手术的原则和目的是在最短手术时间内,以最简单的方法解除梗阻或恢复肠腔的通畅。
具体手术方法要根据梗阻的病因、性质、部位及病人全身情况而定。
(1)解决引起梗阻的原因:如粘连松解术、肠切开取除异物、肠套叠或肠扭转复位术等。
(2)肠切除及肠吻合术:如肠管因肿瘤、炎症性狭窄等,或局部肠袢已经失活坏死,则应作肠切除肠吻合术。
(3)短路手术:当引起梗阻的原因既不能简单解除,又不能切除时(晚期肿瘤已浸润固定,或与周围组织肠粘连成团等),则可作梗阻近端与远端肠袢的短路吻合术。
(4)肠造口或肠外置术:当病人情况极严重,或局部病变所限,不能耐受和进行复杂手术,可用这类术式解除梗阻。
2、非手术治疗(1)胃肠减压治疗:胃肠减压抽出积聚在梗阻上端的气体和液体,降低肠内张力,有利于改善肠壁血循环,减轻全身中毒症状,改善呼吸、循环功能。
有效的胃肠减压对单纯性肠梗阻和麻痹性肠梗阻可达到解除梗阻的目的,对于需要手术者也是一种良好的术前准备;(2)液体治疗:重点在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肠绞窄时因丢失大量血浆和血液,故在适当补液后应输全血或血浆;(3)营养支持治疗:肠梗阻时手术或非手术治疗都有相当一段时间不能进食,所以营养支持很重要。
一般的外周静脉输液通常达不到营养支持的要求时,可采用全胃肠外营养,也就是通过静脉途径输注身体所必需的营养液。
肠梗阻术后病人的护理
时间:
地点:
参加人员:
主讲人:
内容:
1.病情观察
(1)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腹部症状和体征的变化。
注意病人腹痛、腹胀的改善程度,呕吐及肛门排气、排便情况等。
必要时,及时联系化验室或其他检查。
(2)要密切注意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重视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①感染:绞窄性肠梗阻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
若病人出现腹胀、持续发热、血白细胞计数增高,腹部切口红肿,腹腔引流管或引流管周围流出较多带有粪臭味的液体时,应警惕腹腔内或切口感染及肠瘘的可能,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②切口裂开:由于肠梗阻病人存在腹胀、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或术中因腹壁切口张力过大,强行缝合造成腹壁组织撕裂,术后易发生切口裂开。
切口裂开一般发生于术后1周左右的时间,故对年老体弱、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及缝合时发现腹壁张力过高的病人,手术时采用减张缝合,术后应加强支持,腹带加压包扎,及时处理咳嗽、腹胀、排便困难等引起腹压增高的因素,预防切口感染。
如病人出现异常,疑有切口裂开时,应加强安慰和心理护理,使其保持镇静。
若有内脏脱出,切勿在床旁还纳内脏,以免造成腹腔内感染,可用0.9%氯化钠溶液纱布覆盖切口,盖换药碗保护并腹带包扎,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处理。
2.体位
麻醉清醒、血压平稳后,病人应取半卧位,以利病人呼吸循环功能的改善,也有利于腹腔渗液渗血的引流。
3.饮食
在肠蠕动功能恢复之前,病人应禁食,禁食期间给予补液,维持体液平衡,补充营养。
呆肠蠕动恢复并有肛门排气后,可开始进少量流质,若无不适,逐步过渡至半流质及普食。
4.胃肠减压及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胃管及腹腔引流管应妥善固定,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受压、折叠、扭曲或滑脱,造成引流管效能降低;注意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若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胃管一般在肛门排气、肠蠕动恢复后即可拔除。
5.活动
肠蠕动术后,尤其是粘连性肠梗阻病人,应鼓励病人早期活动,床上勤翻身,病情允许时,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