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手术前、后护理常规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2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第19卷第68期 265参考文献[1] 杨永丽,倪进东,柯行.我国老年护理人才的培养现状与发展策略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6,36(5):667-670.[2] 田平,田玲,曹睿丽.老年护理课程服务性实践教学的改革[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35(12):51-52.[3] 刘娜.《老年护理学》课程服务性学习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15.肠梗阻护理常规肠梗阻是患者进行腹部手术后十分常见的并发症,通常是由于对患者进行腹部手术时对患者肠内容物造成了阻碍而形成。
对患者采用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极大的降低腹部手术患者肠梗阻的发生率,因此,对于进行过腹部手术的患者,都需要采用相应的护理对肠梗阻进行预防。
在临床医学研究中,肠梗阻可通过任何形式引起肠内容物通过障碍而形成,这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症之一,部分肠梗阻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较快、诊断困难等特点,若是未能对患者进行及时治疗,极易造成患者死亡。
通常会因为患者肠梗阻而造成患者机体电解质酸碱失衡,引起患者内脏功能衰竭,从而对患者造成死亡。
当患者出现肠梗阻时,临床表现多为腹痛、恶心、呕吐、腹胀以及停止排气等。
患者早期可能出现心率加快、体温升高,白细胞增多等情况。
为了对肠梗阻进行有效的预防,对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有极大的必要性。
对腹部手术患者进行护理通常需要从术前护理开始,患者在进行手术前6 h需要停止饮食,并对患者采取肠胃减压,对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维持患者的身体机能,使患者能够顺利的进行手术治疗,同时还能减少患者发生肠梗阻的几率。
1 肠胃减压患者在进行手术前,需要对患者采用肠胃减压方式进行护理,首先对患者的胃肠压力进行降低,对患者的肠壁、胃血液循环进行改善,从而使体内细菌与毒素及时排出。
与此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胃管护理,确保患者围观不会发生意外情况,确保引流的通畅,并对患者进行引流时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并提早进行预防。
肠梗阻的护理常规肠梗阻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性腹部疾病,指肠道中的内容物受到机械性阻塞,使肠腔内压力增加,积聚的肠液和气体无法顺利通过,导致消化液、气体和肠道蠕动受到抑制,从而引起严重的腹痛、呕吐、便秘等症状。
针对肠梗阻患者的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监测患者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注意观察腹部的肿胀、压痛、反跳痛等情况的变化,并记录排气排便情况。
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肠梗阻患者常伴有呕吐、腹泻等情况,容易出现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要监测患者的水肿情况,及时给予适量的静脉补液,根据血液检查结果调整液体种类和剂量,维持电解质平衡。
3.维持气道通畅:患者肠梗阻时常会出现呕吐,容易导致误吸和呼吸道阻塞。
护理人员应注意监测患者呼吸情况,及时疏通气道,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4.控制腹痛:肠梗阻患者常伴有剧烈的腹痛,可采用应对措施缓解疼痛,如采用俯卧位、半卧位等姿势,给予热敷或冷敷,以及使用镇痛药物等。
5.协助排气排便:积聚在肠道的气体和粪便是造成肠梗阻的原因之一,应采取措施帮助患者排气和排便,如胃管抽吸、灌肠等方法。
6.预防并发症:肠梗阻患者常伴有肠梗阻性肺炎、腹腔感染、肠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人员应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定期更换体位,保持口腔和皮肤清洁,监测患者体温,及时处理感染。
7.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肠梗阻患者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情况,容易导致营养不良。
根据患者的情况,可通过营养袋或经鼻胃管等途径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
8.宣教患者及其家属:在护理过程中,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告知患者的病情、治疗措施和护理要点,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正确理解肠梗阻的病情和治疗方案,配合治疗和康复工作。
总之,对于肠梗阻患者的护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监测和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以提高治疗效果,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普外科疾病护理常规肠梗阻手术前、后的护理常规术前护理:1.按照外科手术前的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禁食,按医嘱补液。
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和尿量。
如有休克,立即按休克处理。
3.注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并进行血常规、生化等化验。
结果应立即通知医生。
4.留置胃管,持续胃肠减压。
对于餐后急性梗阻的病人,应选择较粗的胃管,略剪大胃管侧孔,插至胃窦部,使胃内容物能顺利吸出,达到有效的胃肠减压。
5.观察呕吐、腹胀、腹痛和排便情况,记录呕吐物的量、颜色、性质和气味。
术后护理:1.按照外科手术后和麻醉后的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采取平卧位,腘窝垫枕,以减轻切口张力。
对于肠梗阻手术区,可使用0.5公斤沙袋压迫6-12小时。
3.使用丁字带提高阴囊,以防止阴囊血肿。
4.如病人出现咳嗽或便秘,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以预防疾病复发。
5.术后卧床3-5天,然后逐步离床活动。
嘱病人术后3个月内不参加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
6.保持切口无菌。
女病人应注意排尿,以避免污染切口敷料。
如果敷料浸湿,应及时更换。
删除段落:臣大疝手术前要求病人卧床数天,回纳疝内容物,使局部组织松弛有利于手样后切口合愈合。
2、进行必要的化验检查,如甲状腺功能、血液、尿液等检查,以评估病情和手术风险。
3、针对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如颈部仰伸、去枕垫肩等体位训练。
4、对于高风险的病人,如甲状腺肿瘤巨大或胸骨后甲状腺肿切开术,应备好氧气、气管切开包等急救用物。
二)术后护理1、按照外科手术后和麻醉后的常规护理进行护理。
2、病人术后应取半卧位,以便引流和改善呼吸。
3、术后病人可进食全流食或半流食,但要注意观察进食情况,防止呛咳。
4、术后24小时内要密切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和体温变化,如发现呼吸困难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5、注意观察伤口渗液和颈部肿胀情况,及时更换敷料,如发现颈部肿胀明显,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6、对于施行甲状腺次全切除的病人,应备好气管切开用物,以备不时之需。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肠梗阻护理常规1、非手术治疗护理(1)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观察有无休克表现,无休克者取半卧位;休克者取休克卧位。
(2)禁食、胃肠减压,注意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若发现有血性液体,应考虑有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能。
(3)按医嘱静脉输液,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正确、按时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和脓毒症。
(4)若用重要汤剂治疗,先抽空胃内容物,从胃管缓慢注入汤剂,(5)按医嘱给予腹部热敷,观察感等。
(6)治疗过程中若出现腹痛或呕吐加剧,腹部触痛,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等,及时通知医师进一步检查,如绞窄性肠梗阻需紧急手术,应在短时间内作好术前准备。
2、术前护理:与腹膜炎手术前护理同。
3、术后护理(1)按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2)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有无休克征象,记录液体出入量。
(3)取半卧位(休克者除外)(4)禁食和胃肠减压,直至排气和肠鸣音恢复.(5)并发症的护理:术后,尤其是绞窄性肠梗阻术后,若出现腹部胀痛,持续发热、白细胞技术增高,腹壁切口处红肿或腹腔引流管周围流出较多带有粪臭味的液体时,应警惕腔内或切口感染及肠瘘的可能,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6)病情允许,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
(7)如作肠造瘘术,护理要注意: ①造瘘口未开放前应禁食。
患者出现剧痛时应及时报告医生,不可随便放开钳子或注射新斯的明。
②造瘘口开放后,四周皮肤用凡士林纱布或氧化锌软膏保护,以防皮肤糜烂,如有粪便外溢污染衣服,应立即清洗造瘘口,更换衣服。
③应根据肠瘘的具体情况选择营养支持的方法。
1 / 1。
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腹部外科急症,手术是治疗肠梗阻的主要手段。
术后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肠梗阻患者术后护理措施的详细说明:一、术后生命体征监测1. 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 术后患者应进行心电监护,监测心率、心律、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二、伤口护理1. 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感染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2. 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3. 观察引流管有无堵塞、脱落,确保引流管通畅。
三、引流管护理1.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质。
2. 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扭曲、受压。
3. 引流管一般术后48-72小时可拔除。
四、胃肠减压1. 术后持续胃肠减压,观察减压管有无堵塞、脱落,保持减压管通畅。
2. 引流液量逐渐减少,可根据医嘱调整减压管长度,直至拔除。
五、饮食护理1. 术后禁食,待肠道功能恢复后逐渐过渡到流质饮食,再逐渐过渡到半流质、软食,直至恢复正常饮食。
2. 饮食以清淡为主,避免油腻、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3. 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六、活动与康复1. 术后24小时鼓励患者床上活动,防止肠粘连和肺部并发症。
2. 术后3-5天,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促进肠道蠕动。
3. 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咳嗽、咳痰等康复锻炼,预防肺部感染。
七、心理护理1. 术后患者可能存在焦虑、恐惧等心理,护士应给予关心、安慰,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加强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术后康复知识,积极配合治疗。
八、并发症预防及护理1. 观察患者有无吻合口瘘、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 保持病房环境清洁,预防感染。
3. 观察患者体温、血常规等指标,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九、出院指导1. 出院后继续观察患者的病情,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2. 遵医嘱进行康复锻炼,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
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诱发肠梗阻的因素。
肠梗阻护理计划肠梗阻护理计划范文3篇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我们又将接触新的知识,学习新的技能,积累新的经验,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计划吧。
可是到底什么样的计划才是适合自己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肠梗阻护理计划范文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肠梗阻护理计划范文3篇1科别:普外科病室:2 床号:3 病案号:080714入院时间:20xx年x月x日-10Am一.一般资料姓名:王斌性别:男年龄:28 民族:汉籍贯:甘肃白银婚姻:已婚职业:教师信仰:无文化程度:大学资料来源:患者自述入院方式:扶入病房可靠程度:可靠病历记录日期:20xx-07-12-10Am 入院诊断:粘连性肠梗阻二、病人健康状况和问题(一)入院原因和经过1.主诉:腹痛、腹胀、呕吐伴停止排气排便一天。
2.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一天出现无明显诱因的腹中部疼痛,疼痛呈阵发性绞痛,并出现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腹胀较明显。
同时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起病后,患者不思饮食,精神及休息均差。
(二)现在身体状况1.饮食、饮水情况:未进食水2.大小便情况:大便未解,小便量少,色黄3.睡眠情况:较差,4.自理程度:不能自理(完全补偿系统)(三)既往身体状况1.既往病史:一年前在本院有急性阑尾炎手术史。
2.家族史:否认家族有各类传染病及遗传病史;亦无此类疾病史。
3.过敏史:无4.月经生育史: 无5.嗜好:无烟酒等不良嗜好。
(四)心理社会状况1.人格类型:(请在相应的选项上划"√")独立√ /依赖紧张√/松弛主动√/被动内向/外向√2.精神情绪状态:精神较紧张,但情绪相对稳定。
3.对疾病和健康的认识:对本病的诱因及预后有一定的认知。
4.医疗费用支付形式:城镇职工医疗保险5.适应能力(病人角色):6.住院顾虑:是否需要手术治疗7.主要药物治疗(原则与药物名称):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
三、体格检查(主要阳性体征)视诊:未见明显肠型和蠕动波。
肠梗阻导管护理常规如下:一、术前护理1. 心理护理:应向患者解释手术的必要性,说明手术过程及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并发症,以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2. 肠道准备:肠梗阻患者大多有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因此在术前需做好肠道准备,禁食、禁水,进行肥皂水灌肠,清洁肠道,以防肠道内的细菌或毒素移位引发感染。
3. 确保导管通畅:应密切观察导管的深度,确保导管在位,并注意引流液的情况。
二、术后护理1. 病情观察: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和心率的变化,以及观察患者的腹部体征。
2. 导管固定与护理:仍需密切观察导管的深度,并注意引流液的情况,同时要保持导管的通畅。
3. 保持引流管在位:防止引流管脱落,并确保其固定良好。
4. 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可开始给予患者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
5. 预防感染: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类药物,预防感染。
6. 并发症的预防:及时发现并预防如腹腔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
三、家庭护理注意事项1. 患者应遵医嘱继续使用肠梗阻导管,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2. 患者应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导管受压、打折或脱落。
3. 患者在恢复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4. 饮食方面需注意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刺激、油腻等食物。
5. 如出现任何不适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总之,肠梗阻导管护理需要密切观察病情、保持导管通畅、注意饮食、预防感染等措施。
通过精心护理和良好的康复措施,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医学诊断、治疗依据或指导建议。
请您随时关注身体状况,切勿盲目用药或治疗,如遇病情变化或感觉任何不适,建议您及时向专业人士求助,可线上咨询医生,或者去线下医疗机构就诊。
肠梗阻护理常规
【概念】
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正常运行或顺利通过发生障碍。
临床特点为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气和排便。
【护理评估】
1、腹痛发生时间、性质、程度。
2、呕吐的次数、性质、颜色、量、气味。
3、腹胀出现的部位、时间、发展速度,排气排便情况。
4、有无外伤、手术史。
【护理措施】
(一)非手术治疗/术前护理的护理
1、卧位:患者取半卧位,以减轻腹痛、腹胀有利于呼吸。
2、禁食及胃肠减压:保持胃肠减压的通畅,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如引出胃液、十二指肠液、胆汁说明为高位小肠梗阻,如胃液带有粪臭味,说明有低位梗阻,如为绞窄性肠梗阻为棕褐色血性胃液。
3、准确记录出入量,保证液体的顺利滴入,以纠正水电酸碱平衡紊乱。
4、根据腹痛的程度,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解痉药物,禁止使用吗啡类药物。
5、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并观察病人有无休克前期症状。
如发生绞窄性肠梗阻应立即给予术前准备,急诊手术。
(二)术后护理
1、体位:血压平稳后可取半卧位。
2、饮食:术后禁饮食,肠蠕动恢复后,给予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肠吻
合术后进食时间应相应推迟。
3、早期下床活动。
4、并发症观察:①肠梗阻。
②腹腔感染、肠瘘。
【健康指导】
1、合理膳食,避免暴饮暴食,少食产气的牛奶和甜食及辛辣刺激性食物,进食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2、劳逸结合,饭后忌剧烈活动。
3、如有腹痛、腹胀等不适应及时就诊。
肠梗阻的术后护理措施肠梗阻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胃肠道疾病,病情严重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术后的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在手术后的护理中,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减轻患者的不适,并促进早期康复。
本文将介绍肠梗阻的术后护理措施,以帮助护士和医务人员更好地照顾患者。
1. 术后24小时的护理术后的最初24小时是最关键的时期,因此需要特别注意监测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
以下是一些建议:•监测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
任何异常变化都需要及时报告给医生。
•观察伤口:检查手术切口,观察有无出血、渗液或感染迹象。
•监测尿量:记录患者的尿液排出量,以确保患者的肾功能正常。
•配置静脉输液:根据医嘱配置适当的液体输注给患者,以维持电解质平衡和水分稳定。
•监测排气情况:观察患者是否有排气情况,排气是肠道功能恢复的重要指标。
2. 术后饮食护理在术后的早期阶段,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的饮食护理。
以下是一些建议:•NPO护理:患者在手术后的最初12-24小时内通常是禁食的,以保护肠道,并减少恶心和呕吐的风险。
•渐进式饮食:随着患者的康复,可以逐渐增加饮食,从清液饮食过渡到半流质饮食,最后再过渡到普通饮食。
这样的渐进过程有助于患者的胃肠道逐渐适应食物,减少不适感。
•小餐多餐:建议患者采用小餐多餐的饮食模式,以减轻对肠道的压力,增加食物的消化吸收效率。
3. 疼痛管理术后疼痛是常见的问题,适当的疼痛管理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
以下是一些建议:•疼痛评估:监测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类型,以便采取适当的疼痛管理措施。
•给予镇痛剂:根据医嘱给予适当剂量的镇痛剂,以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
常用的镇痛剂有阿片类药物和非阿片类药物。
•监测镇痛效果和副作用:观察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和可能的不良反应,报告给医生并调整镇痛剂的剂量。
4. 康复护理术后恢复是肠梗阻患者重要的阶段,以下是一些建议:•早期活动: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早期活动,包括起床活动和行走。
适度的活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预防静脉血栓形成,并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肠梗阻在术后的护理要注意什么?肠梗阻属于外科中常见的急腹症,此病症不仅会改变肠壁功能和形态学,还会让全身性生理出现紊乱。
常使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但术后护理中若不注意相关事项,易出现较多的并发症,会让病情更加复杂多变。
为此,下文给各位读者普及一些肠梗阻术后护理中的注意事项,以提升术后护理质量,尽早恢复身体健康。
一、注意加强术后常规护理(1)注意休息体位:肠梗阻患者术后要采取卧位休息,待其意识清醒,且脉搏、血压平稳后,可调整为半卧位休息。
(2)注意观察渗血状况:要注意观察肠梗阻患者术后是否出现渗血现象,以及渗血量。
若渗出的是新鲜血液,且渗血量较多,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做针对性处理。
(3)注意观察引流液:要严密观察患者术后引流管和引流液状况,以便及时发现扭曲、脱出、折叠的引流管,进而保证引流通畅。
同时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以及量,若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以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4)注意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对于体温处于38摄氏度以上,且持续不退时,要观察切口处是否出现裂开以及疼痛和红肿现象,若出现异常,要及时通知医生。
(5)注意饮食指导:肠梗阻患者术后要禁食,待肛门排气后第二日可开始进食,先食用米汤等流质食物,持续1周后过渡到半流质饮食,2周之后可食用软饭。
但注意身体恢复期间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油炸食物以及生冷食物。
(6)胃肠减压:①将胃管妥善固定好,以保证减压装置的负压和胃管的通畅。
②每日给患者进行雾化吸入,帮助患者顺利咳出痰液。
并在插管鼻腔内滴入适量石蜡油,以缓解胃管对患者鼻黏膜的刺激。
③每日加强口腔护理,以免出现口腔溃疡,影响身体康复。
(7)预防感染:肠梗阻患者术后要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药物,以降低毒素产生,并预防细菌感染。
(8)预防并发症:患者肠功能恢复前要持续进行胃肠减压,并注意观察是否出现并发症。
因为在术后一周左右常会出现肠瘘胀痛现象,此时患者会出现持续发热、腹部胀痛、白细胞数量增多、切口红肿、切口渗出液带有粪臭味等现象。
肠梗阻手术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护理常规】1.非手术治疗(包括术前)的护理:1)体位护理:待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平稳后可采取半卧位。
2)饮食护理:肠梗阻患者给予禁食和胃肠减压,减压期间若发现有血性胃液,应考虑绞窄性肠梗阻。
3)病情观察: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严密观察腹痛、腹胀、呕吐及腹部体征情况;若患者症状与体征不见好转或有加重,应考虑有肠绞窄的可能,应立即做好术前准备,以备急诊手术。
4)缓解腹痛和腹胀:腹痛时嘱患者将腿屈曲可减轻腹痛。
可使用阿托品类抗胆碱药物解除胃肠道平滑肌痉挛,但不可随意应用吗啡类止痛剂,以免掩盖病情。
除此之外,还可热敷腹部,针灸双侧足三里穴。
5)防治感染和脓毒血症:遵医嘱正确、按时应用抗生素可有效地防治细菌感染,减少毒素产生,同时密切观察用药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6)呕吐的护理:呕吐时嘱患者坐起或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协助患者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7)准确记录出入量和合理输液:观察和记录呕吐量、胃肠减压量和尿量等,结合血清电解质和血气分析结果合理安排输液种类的次序和调节液体滴速。
2.术后护理:1)体位护理:患者术毕回房后,硬膜外麻醉患者应取去枕平卧位,4~6h后改半卧位,全麻患者清醒、血压平稳后再取半卧位。
2)饮食护理:手术后患者禁食、水,禁食期间给予静脉补液。
待肠蠕动恢复并有肛门排气后可开始进少量流食,逐步过渡到半流食、普通饮食。
3)病情观察:患者术毕回房后,要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观察腹部体征的变化。
观察腹痛、腹胀的改善程度,呕吐及肛门排气、排便情况等。
留置胃肠减压和腹腔引流管时,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并保持引流通畅。
4)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若出现腹部胀痛、持续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腹壁切口处红肿,或腹腔引流管周围流出较多带有粪臭味的液体时,应警惕腹腔内或切口感染及肠瘘的可能,并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处理。
5)胃肠减压和腹腔引流管的护理: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受压、扭曲、打折、堵塞。
肠梗阻手术前、后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禁食,按医嘱补液。
2、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尿量,如有休克即作抗休克处理。
3、注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化验血常规、生化等,结果立即通知医生。
4、停留胃管,持续胃肠减压,如病人是餐后急性梗阻,应选择较粗的胃管,略剪大胃管侧孔,插至胃窦部,使胃内容物能顺利吸出,达到有效的胃肠减压。
5、观察呕吐、腹胀、腹痛和排便情况、呕吐物的量、颜色、性质、气味,并作记录。
腹痛:注意疼痛性质、程度、部位,如疼痛加重、间歇时间短,肠鸣音亢进,疼痛范围扩大,有发生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能,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腹胀:低位肠梗阻,肠腔内有大量的液体和气体,因此,腹
胀明显,由于腹部膨胀,使隔肌升高,影响肺部气体交换,病人可出现缺氧,必要时可给氧气吸入。
呕吐:高位肠梗阻呕吐出现早但频繁,呕吐物为胃液及胆汁,量较多;低位性肠梗阻呕吐出现晚,呕吐物为粪便样液体,镀少而臭。
当病情好转及梗阻缓解时,呕吐可停止。
排便排气情况,多数病人停止排便,高位肠梗阻者,早期仍有少量粪便排出,注意观察大便性质,如排出血性大便,可晚为肠套叠或
发生绞窄。
如排出鲜血可能为下消化道肿瘤。
6、注意输液量、速度及次序,严重脱水者输液速度要加快
(二)术后护理
1、按外科一般手术后护理常规。
2、平卧6小时,血压平稳后改半卧位,以利引流和改善呼吸。
3、保持胃肠减压通畅,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记录引流量,一般术后48—72小时肠蠕动恢复,可拔除胃管。
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4、拔除胃管后开始进流质,每次进食不要过饱,进食后观察有无腹胀、腹痛、呕吐等。
5、术后24小时,鼓励病人在床上活动,防止术后肠粘连和肺部并发症。
6、术后放置引流者,注意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渗液多时要及时更换敷料。
7、施行肠吻合者,术后两周内禁服泻药及灌肠,以免肠蠕动过快,影响吻合口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