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春江花月夜》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5
语文《春江花月夜》优质课获奖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背诵《春江花月夜》全文;2. 能够分析并描述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艺术特色;3. 能够解读并运用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2. 学会通过诗词的语言、形象和情感,感知诗人的思想感情;3.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2. 理解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提升对美好事物的鉴赏能力;3.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内容分析《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创作的一首长篇抒情诗,描绘了春夜月下长江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感慨。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诗文的背诵、意象分析、艺术特色鉴赏;难点:诗文意境的感悟、诗人情感的把握、古典诗词鉴赏方法的运用。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诗文全文、注释、意象图、相关背景资料等;学生预习诗文,了解作者背景,熟读诗文。
3.2 课堂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张若虚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诗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3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感知意象,体会意境。
3.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艺术特色,分享学习心得。
3.5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解读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3.6 情感体验学生朗诵诗文,感受诗人的情感,体验诗文的美感。
3.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课堂学习内容,强调诗文意象、意境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方法。
第四章:课后作业4.1 背诵诗文《春江花月夜》;4.2 结合诗文,分析并描述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艺术特色;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朗诵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5.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5.3 学生诗文背诵情况:检查学生诗文的背诵情况,评价学生的记忆和表达能力。
春江花月夜的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春江花月夜》的学习,引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诵读、理解和欣赏这首诗,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诗的独特之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创作背景和创作时代;- 掌握《春江花月夜》的内容和结构;- 了解《春江花月夜》的诗歌特点和所传达的情感。
2.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提升学生的诗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春江花月夜》的诗意;-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美的意境;- 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相关的图片或视频,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春江花月夜》;- 引发学生对《春江花月夜》的兴趣,积极参与到诗歌学习中来。
2. 诗歌欣赏(15分钟)- 教师朗读《春江花月夜》,让学生跟读;- 分段解读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内容和意境;- 引导学生回答一些理解性问题,检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情况。
3. 诗歌欣赏(续)(15分钟)- 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意象和美的描绘;-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诗意;-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4. 小组合作(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完成一份关于《春江花月夜》的小结;- 学生可以选择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对诗的理解;- 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分享和展示自己的作品。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思考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
五、教学延伸1. 邀请一个中国古代文学爱好者或文化研究专家来校,与学生分享更多关于《春江花月夜》及其创作背景的知识和故事。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置身诗境,赏析本诗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2.缘景明情,引导学生通过意象,了解和把握诗人借助意象述志达情的主要文脉。
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3.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提高审美情趣,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提高学生的想象,掌握文章脉络,理清文章写作线索,发挥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2.教学难点理解“月"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月亮的变化,看景、情、理的有机融合。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奥运会昆曲《春江花月夜》2.导语:同学们听出来这是哪首昆曲么?(《春江花月夜》)没错,就是这样的一段春江,一轮明月,一篇诗行,成就了唐代诗坛上一颗璀璨的明星,他就是张若虚。
也正是这首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通过之前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对本文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就让我们共同登上那顶峰上的顶峰,去看看那是怎样的一番风景。
3.了解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二)整体感知,充分阅读1.引导学生默读全文,感受作者心境与表达的主要情感。
2.通过默读使学生感受到文章中的相思之情,引出作者在看见美丽壮观的自然景物,特别是——那一轮随波而生的孤月时所表现的游子与思妇的相思之情。
3.让学生自由充分的朗读课文,将语言文字还原成既符合原作的描绘、而又带有学生自己审美情趣的画面,进而走进这画面中去。
并指导学生找出月的变化规律,从而导出文章线索——月。
4.通过月亮位置的变化为学生们描绘一幅“月亮变化图",并以此为参照,深入赏析课文。
(三)赏析品读,深入理解1.找三名同学合作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问题(1)当月亮随波而生的时候,诗人看见了哪些美景?(2)当孤月高悬时,诗人先想到了什么,后想到了什么?(可用原文)2.引导学生回答以上两个问题,并在回答的过程中体现世人所不能解答的疑问,从而引出诗人笔峰一转,将对世间的疑问转入了对人生的思考,即诗人后来所想到的,感叹“宇宙永恒,明月常在,生命个体的短暂,而人类历史繁衍的永恒”,体会诗人“哀而不伤"的情感态度。
春江花月夜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了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和作者背景。
2.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3.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4.能够朗读和背诵《春江花月夜》。
二、教学重点:1.理解《春江花月夜》的意境和主题。
2.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感受、理解《春江花月夜》独特的意境。
2.自主朗读和背诵《春江花月夜》。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诗歌《春江花月夜》的教材和注释。
2.课堂需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课题1.教师出示《春江花月夜》的诗歌标题,让学生猜测诗歌内容和主题。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 课文导读1.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春江花月夜》的背景和作者杨万里的背景。
2.分段导读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研读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Step 3 感受意境1.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借助关键词和片段理解诗歌意境。
2.学生展示讨论结果,并向全班汇报。
Step 4 钟情词句1.教师将关键词和精彩词句在黑板上展示,鼓励学生分析、讨论,并进行赏析。
2.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Step 5 朗读和背诵1.教师示范朗读《春江花月夜》,讲解语调和停顿的技巧。
2.学生自主跟读,并进行朗读练习。
3.学生背诵《春江花月夜》,教师鼓励学生背诵整篇诗歌。
Step 6 应用拓展1.教师提供相关辅助材料和参考书目,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春江花月夜》的相关内容。
2.学生小组合作编写相关作文、感想,鼓励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理解《春江花月夜》的意境和主题。
他们能够欣赏诗歌并逐渐培养出一定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编写作文的活动,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有了一定的提高。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还存在对古文句式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巩固。
语文《春江花月夜》优质课获奖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春江花月夜》,使学生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阅读方法和鉴赏技巧,了解作品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和欣赏,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春江花月夜》,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和生活的美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文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文本解析:详细解读《春江花月夜》的诗意和美学价值,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2.2 背景介绍:介绍诗人张若虚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作。
2.3 诗词鉴赏:教授如何鉴赏古典诗词,引导学生欣赏《春江花月夜》的语言、韵律和意境。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以一幅描绘春江花月夜的画卷引导学生进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2 文本解析:分段讲解《春江花月夜》的诗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
3.3 背景介绍:穿插讲解诗人张若虚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加深学生对诗作的理解。
3.4 诗词鉴赏:分组讨论《春江花月夜》的语言、韵律和意境,分享各自的欣赏心得。
3.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春江花月夜》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4.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4.3 长期效果: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观察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鉴赏能力是否有提高。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选用权威出版的《春江花月夜》教材,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
5.2 辅助材料:准备相关的图片、文献和视频等辅助材料,丰富教学手段。
5.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更多关于《春江花月夜》的信息和评论,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讲授与互动:结合讲授法和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文内容,提高课堂活力。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春江花月夜》
教学目标:
1、诵读本诗,并学习根据意象鉴赏诗歌的方法。
2、探讨文中月的描绘,引发思考。
3、感受诗人的情思。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赏析诗歌意境,通过意象分析,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对本诗意象的把握。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春江花月夜
一、导入新课
(1) 以“月”的诗句导入(ppt图片)
Q:看这幅图片,我们大家都能想起多少描写“月”的诗句?
①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思乡)
②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愁思)
③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团圆)
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思念爱人)
⑤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⑥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愁)
⑦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思乡)
⑧青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⑨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⑩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总结:月是个永恒的主题。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
她是美丽的象征,是多情的,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是昭然于天际凝然不动的乡愁,象征着团圆,象征着爱情,月亮-----那高悬天际的明月,触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成为永恒的象征。
(2)引出本文《春江花月夜》。
(ppt题目)
Q:看看在文中作者都表达了那些情感?
活动2【讲授】春江花月夜
二、正文分析
(一)、读一读:(ppt文章+配乐)
1、泛读(找1位同学配乐朗读,其他同学听,初步感受情感)
1)适当点评:好,语调上抑扬顿挫,语速上把握到位,表达出了一定的情感,有种哀愁……<注意:不要抠具体的情感>
2)发现有一些同学在刚才这位同学读的时候,也在默默地读,那么,现在就给大家俩分钟的时间,自己配乐默读,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2、自渎(配音乐默读,细细体会,进一步感受情感)
(二)、想一想
1、明确作者的情感。
(结合语句,具体感受)
Q1:通过两遍阅读,相信大家对文章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那么,在本文中,作者都表达了那些情感?
(“孤”“愁”)
Q2: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找出文中直接描写作者这些情感的诗句。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
总结:“好”, “很好”,大家找的都很准确,通过这些句子,我们很容易就能够理解出作者所抒发的“情”。
2、明确作者如何表达情感。
(找出相关意象)
Q3:那么,这些作者是如何表达出自己的这些情感的?
Q31:从抒情的方式而言,
(借景抒情)<注意:交代本课的教学目标:学习本文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Q32:作者都借了哪些景来抒发自己的情呢?
(江花月……)
Q33:再这样多的意象中,作者所主要描绘的意象是什么?
(月/江)
(三)、品一品
1、锤炼字句,把握意象的特点。
(注意把握:喻体、虚写、动词、形容词)
Q4:为什么江与月就能够表现作者的这些情感呢?
Q41:江与月具有怎样的特点?
(明亮、皎洁、圆……)<注意:此处,学生有可能会说出一些词来,要给与一定的肯定。
>
Q42:为什么具有这样特点的江与月,就能够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呢?联系全诗内容,找出文中相应的句子,试作分析。
(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再一次阅读这首诗,同座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
<注意:在诗词分析的时候,要作适当的点评,引导,抓住关键词,
把握景的特点,体会景与情的关系。
>
(月:共潮生,何处,霰,霜,汀上沙,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轮,望
相似,
江:连海平,绕芳甸,送流水)
2、总结:(ppt板书)
1)、过渡:闻一多评价这篇文章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当然,它的美处我们说也说不完,今天,我们就先欣赏到这里,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再这节课中,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2)、本文我们主要分析了月这一主要的意象,随着眼前月的生、升起到西斜到落下,作者心中的月夜在不断地向上升,由眼前的月,作者联想到了历史上,人类最开始的月和人,联想到了扁舟里的游子,和楼里的思妇,而这些正是作者“孤”与“愁”的来源。
“落月摇情满江树”,月落,情满,荡漾于江与树上。
在表达方式上,作者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虚实结合。
这两点,也是我们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应该学习的。
3)深化体会(好了,总结就到这里。
现在,让我们大家,再一次随着音乐,进入课文,轻声地读,体会作者的“愁”与“孤”。
)(ppt右下角音乐)
(四)练一练
1、写作训练
“月”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能不能够用自己的话,说一下你心里的月呢?
活动3【作业】春江花月夜
三、作业
将本文改写成一篇散文,注意境界抒情,表达出作者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