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春江花月夜市优质课一等奖
- 格式:ppt
- 大小:497.01 KB
- 文档页数:16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春江花月夜》教学目标:1、诵读本诗,并学习根据意象鉴赏诗歌的方法。
2、探讨文中月的描绘,引发思考。
3、感受诗人的情思。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赏析诗歌意境,通过意象分析,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对本诗意象的把握。
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春江花月夜一、导入新课(1) 以“月”的诗句导入(ppt图片)Q:看这幅图片,我们大家都能想起多少描写“月”的诗句?①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思乡)②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愁思)③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团圆)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思念爱人)⑤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⑥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愁)⑦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思乡)⑧青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⑨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⑩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总结:月是个永恒的主题。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
她是美丽的象征,是多情的,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是昭然于天际凝然不动的乡愁,象征着团圆,象征着爱情,月亮-----那高悬天际的明月,触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成为永恒的象征。
(2)引出本文《春江花月夜》。
(ppt题目)Q:看看在文中作者都表达了那些情感?活动2【讲授】春江花月夜二、正文分析(一)、读一读:(ppt文章+配乐)1、泛读(找1位同学配乐朗读,其他同学听,初步感受情感)1)适当点评:好,语调上抑扬顿挫,语速上把握到位,表达出了一定的情感,有种哀愁……<注意:不要抠具体的情感>2)发现有一些同学在刚才这位同学读的时候,也在默默地读,那么,现在就给大家俩分钟的时间,自己配乐默读,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2、自渎(配音乐默读,细细体会,进一步感受情感)(二)、想一想1、明确作者的情感。
语文《春江花月夜》优质课获奖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背诵《春江花月夜》全文;2. 能够分析并描述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艺术特色;3. 能够解读并运用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2. 学会通过诗词的语言、形象和情感,感知诗人的思想感情;3.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2. 理解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提升对美好事物的鉴赏能力;3.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内容分析《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创作的一首长篇抒情诗,描绘了春夜月下长江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感慨。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诗文的背诵、意象分析、艺术特色鉴赏;难点:诗文意境的感悟、诗人情感的把握、古典诗词鉴赏方法的运用。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诗文全文、注释、意象图、相关背景资料等;学生预习诗文,了解作者背景,熟读诗文。
3.2 课堂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张若虚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诗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3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感知意象,体会意境。
3.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艺术特色,分享学习心得。
3.5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解读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3.6 情感体验学生朗诵诗文,感受诗人的情感,体验诗文的美感。
3.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课堂学习内容,强调诗文意象、意境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方法。
第四章:课后作业4.1 背诵诗文《春江花月夜》;4.2 结合诗文,分析并描述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艺术特色;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朗诵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5.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5.3 学生诗文背诵情况:检查学生诗文的背诵情况,评价学生的记忆和表达能力。
春江花月夜精品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春江花月夜》这一章节中深入探讨。
该章节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内容包括对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全诗解读,分析其艺术特色,以及领略其中所蕴含哲理。
具体内容包括:诗结构分析,意象解读,修辞手法探究,以及作者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背诵《春江花月夜》,掌握其艺术特色及哲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分析、鉴赏诗歌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自然美景热爱,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春江花月夜》艺术特色,理解诗中哲理。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情感,独立鉴赏诗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筝曲《春江花月夜》,让学生在悠扬乐曲中感受诗词韵味,进而引入课题。
2. 新课导入:让学生自读《春江花月夜》,解全诗结构,概括诗主题。
3. 讲解:对诗每一句进行详细解读,分析其中意象、修辞手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
4. 例题讲解:以诗中某一联为例,讲解如何分析艺术特色,理解哲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诗句,进行解读和分析,分享心得。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春江花月夜》2. 结构:起、承、转、合3. 艺术特色:意象、修辞手法、情感表达4. 哲理:人生如梦,珍惜当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春江花月夜》全诗。
(2)选取诗中一个意象,进行分析,不少于300字。
(3)谈谈你对“人生如梦,珍惜当下”这一哲理理解。
作业答案:(1)见教材。
(2)示例:江水——诗中以“春江潮水连海平”表现江水宽广与浩渺,象征人生无限可能。
(3)示例:这一哲理提醒我们,人生短暂,要珍惜每一个瞬间,努力追求美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春江花月夜》艺术特色和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