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苏教版六下第七单元--四则混合运算整理与复习(2)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2
(教案)第七单元四则混合运算整理和复习-六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教材分析本次教学内容是《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四则混合运算整理和复习”,属于小学数学的基本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并掌握运算的顺序和基本规律。
同时,本单元还着重强化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记忆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概念,并能熟练运用。
2. 能准确区分各种符号的运算优先级,并能在进行混合运算时正确排列运算顺序。
3. 能够灵活运用加减乘除的运算规则,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4. 能够独立完成本单元的各类练习和习题,达到熟练掌握的水平。
过程与方法:1. 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实践能力。
2. 清晰明确教师的授课思路和讲解重点,使学生理解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3. 充分利用讲解、演示、实践等教学方式,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情感态度:1.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使其对数学学科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2. 通过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和体验,带领学生探讨和思考数学所涉及的实际问题和应用场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引出混合运算的概念,让学生能够清晰理解混合运算的内涵。
2. 初步讲解(15分钟)推导混合运算中计算的优先级,明确各种符号的优先级,如括号、指数、乘号、除号、加号、减号。
3. 实际练习(20分钟)让学生进行混合运算的练习,提示学生注意优先级,强化运算习惯。
设计不同难度的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法。
4. 知识点总结(5分钟)从学生练习的情况中总结出学习混合运算的主要规则和注意点,强化学生的记忆和掌握能力。
5. 巩固练习(10分钟)把课堂中的习题收集起来进行答题,重点留意学生解题时的思路和方法,及时纠正错误的做法。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让学生对混合运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也意识到了学习数学需要注重观察、分析和练习,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第7课时四则混合运算整理与复习(2)教学内容:苏教版六下P77 “练习与实践”第6~10题。
教学目标:1.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能正确解答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
2.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进一步体会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的内在联系;能说明分析问题的过程,提高比较、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加深体会分数、百分数在现实世界的实际应用,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各类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谈话:上节课,我们复习了四则混合运算和运算律。
这节课我们要复习分数、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理清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决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基本练习1.根据下列问题找出单位“1”的量,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1)桃树棵树是梨树的几分之几?(2)桃树棵树比梨树少几分之几?(3)实际产量超过了计划的百分之几?(4)实际降价了百分之几?指名学生口答,并说说单位“1”的量是怎样找的。
2.根据条件找出单位“1”的数量,说出数量关系式。
说明:根据上面这样的条件,可以确定单位“1”的量,用单位“1”的量乘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等于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的对应数量。
三、应用练习1.解答下列各题。
(1)李大爷收白菜300千克,已经售出240千克,已经售出几分之几?(2) (题略)(3)(题略)出学生读题,思考每题应怎样解答。
提问:这三题里表示单位“1”的量是哪个数量?为什么解答这三题的计算方法不相同?2.解答下面各题。
你能列出每题的算式吗?请你说一说。
追问:为什么第(1)题只有一步计算,第(2)题要两步计算?解答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要注意什么?3.做“练习与实践”第7题。
(教案)第七单元四则混合运算整理和复习-六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旨在复习巩固前面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和各种形式的计算混合练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和实用价值。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综合应用所学的加减乘除运算进行多道题目的解答。
②通过练习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技巧,③了解四则混合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找零等问题。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运用逻辑思维能力进行运算。
②能够独立思考、积极探究和合作学习,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交际表达能力。
③引导学生了解、感受和探索数学中的美和趣味。
3)情感目标:①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尊重知识、尊重人,用积极的态度、正确的方法、合理的思维和批判的精神解决实际问题。
②在教学中让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互相帮助,培养健康的竞争意识,增强自信和成功感。
三、教学内容:一、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二、加减乘除算式的综合运算。
三、数量混合运算,运用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法则解各种问题四、数的认识和应用,如购物找零、等价交换、单位换算等。
四、教学方法:本单元的教学应多采用启发式教学、交互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问题解决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课本知识的实际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回顾前面所学的知识,慢慢过渡到今天的主题:四则混合运算的整理和复习。
可以让学生一起讨论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比如购物找零、数学竞赛中的计算、等价交换等。
2. 教学过程(1)解决单步运算问题教师示范单步运算,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通过交流和比较,让学生找出正确的解题方法。
(2)解决多步运算问题为了更好地复习四则混合运算,教师可设计几道多步运算问题,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方法进行操作,然后比较答案是否正确,并找出不同解题方法的优缺点。
(3)扩展应用以生活实际中常见的问题为例,如购物找零、时间换算、单位换算等,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四则混合运算法则,寻找最适合的解题方法,并对学生的操作结果和解决方法进行评价。
第五课时:四则运算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苏教版六下P74~75“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10题。
教学目标:1.学生进一步掌握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法则及计算法则之间的联系,能选择口算、笔算、估算以及计算器等不同方法进行计算,进一步认识常见的数量关系,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计算原理,感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体会基本的数量关系,提高运算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进一步养成独立、认真计算等学习习惯,培养按规则计算的品质,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体会学习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四则运算。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谈话:前几节课,我们只要复习了数的认识,今天开始我们要复习数的运算。
这节课先复习数的四则运算。
(板书课题)通过复习,同学们要熟悉掌握四则运算的法则,能选择不同方法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知识梳理1.小组讨论。
引导:通常所说的四则运算是指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想一想,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分别怎样计算?整数、小数和分数乘、除法呢?先独立思考,找一些例子想一想,再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想法。
学生各自整理后在小组里讨论。
2.集体交流。
(1)提问:整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小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法呢?生答。
追问:你能说说这些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吗?生交流,汇报。
(2)提问:怎样计算整数、小数和分数的乘、除法?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结合学生交流,用简单的例子说明,进一步明确法则。
提问:小数乘、除法计算和整数乘、除法有什么联系?要注意什么问题?学生交流,总结。
提问:分数乘、除法计算有什么联系?指出:分数乘法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分数除法用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转化成分数乘法后按分数乘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基本练习1.做“练习与实践”第1题。
直接写出得数。
选择部分题目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方法,进一步明确计算方法。
四则混合运算整理与复习(2)(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我今天要为大家复习的是六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的四则混合运算。
这次复习我们将重点关注一些难点和重点,以便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个知识点。
我们来看一下教学内容。
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六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我们将复习第103页到第105页的内容,这部分主要讲述了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则和技巧。
在教学难点与重点部分,我要提醒大家注意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括号的运用。
这是大家容易出错的地方,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次复习彻底搞清楚。
在教具与学具准备部分,我为大家准备了PPT和一些练习题,以便大家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和练习。
在板书设计部分,我会将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则和技巧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展示在黑板上,方便大家理解和记忆。
1. 3 + 4 × 2 =答案:112. (10 4) ÷ 2 =答案:33. 5 + 6 2 × 3 =答案:7在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部分,我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复习所学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四则混合运算,提高自己的运算能力。
通过今天的复习,我相信大家对四则混合运算会有更深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运算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括号的运用是大家容易出错的地方,因此我在课堂上会特别强调这个部分,并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大家充分理解和掌握。
第二个重点是例题讲解环节。
我会挑选一些典型的题目进行讲解,让大家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则和技巧。
在这个环节中,我会详细解释每一步的运算顺序和规则,以确保大家能够清晰地理解并掌握。
随堂练习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我会给大家一些练习题,让大家在课堂上即时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这个环节不仅可以检验大家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帮助大家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错误。
在板书设计部分,我会将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则和技巧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展示在黑板上。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七总复习四则混合运算整理与复习2|苏教版我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是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的总复习课,这一节课我们将会对四则混合运算进行整理与复习。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会使用苏教版的教材,复习第101至104页的内容,这包括了四则混合运算的定义、运算顺序、运算定律以及简便运算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这些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本教材,一本练习本,一套算术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为学生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这些问题来复习四则混合运算。
3. 例题讲解:我会选择一些典型的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例题来理解和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
4. 随堂练习:我会为学生准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会包括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运算定律以及简便运算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235 + 478 × 22. (123 + 45) ÷ 73. 56 ÷ (14 32)答案:1. 235 + 478 × 2 = 11812. (123 + 45) ÷ 7 = 233. 56 ÷ (14 32) = 4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一节课的复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的理解和掌握有所提高,但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练习和引导。
拓展延伸:我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者进行网络搜索,了解更多关于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和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教案中,我发现有三个重点和难点是我们需要特别关注的:1.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
(教案)第七单元四则混合运算整理和复习-六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
1.能简单分析四则混合运算规律,掌握各种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能准确地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较为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题目。
3.了解四则运算的算术平均数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能较为准确地估算、计算物品的数量和交换物品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1.掌握加减乘除的顺序和四则运算的规律。
2.掌握数字的分配率。
3.解决混合运算的实战题目。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
1.复习
在前几个章节学习过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方法和顺序,但涉及到复杂的混合运算,需要对前面的基础进行复习和巩固。
学生通过自我检测,巩固加减乘除之间的关系,以及熟练掌握运算的优先顺序。
2.知识点讲解
通过课堂讲解,对四则混合运算时遇到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剖析和解决,对数字的分配率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
同时,对实际生活中四则运算的应用进行讲解,让学生深刻理解运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3.练习与解题
开展课堂练习,分为两种:
(1)运用教师所讲知识,对课内练习题进行练习。
(2)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实战题目,并对错解进行评析。
四、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重点讲解了四则混合运算的整理和复习。
经过不断反思和总结,本次教学教师在课程设计、课堂教学和学生实际运用三个方面所做的一些琐碎之事,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质量。
同时,也使我们再次深刻认识到教学反思是教学常规化、有效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第七课时:四则混合运算整理与复习(2)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下P77 “练习与实践”第6~10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能正确解答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
2.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进一步体会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的内在联系;能说明分析问题的过程,提高比较、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加深体会分数、百分数在现实世界的实际应用,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各类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上节课,我们复习了四则混合运算和运算律。
这节课我们要复习分数、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理清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决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基本练习
1.根据下列问题找出单位“1”的量,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1)桃树棵树是梨树的几分之几?
(2)桃树棵树比梨树少几分之几?
(3)实际产量超过了计划的百分之几?
(4)实际降价了百分之几?
指名学生口答,并说说单位“1”的量是怎样找的。
2.根据条件找出单位“1”的数量,说出数量关系式。
(1)男生人数是女生的
6
5; (2)足球个数是排球的90%; (3)大米袋数比面粉多31; (4)用水量降低了20%。
指名口答,说出数量关系式。
说明:根据上面这样的条件,可以确定单位“1”的量,用单位“1”的量乘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等于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的对应数量。
三、应用练习
1.解答下列各题。
(1)李大爷收白菜300千克,已经售出240千克,已经售出几分之几?
(2)李大爷收白菜300千克,已经售出
54,已经售出多少千克? (3)李大爷收了一批白菜,已经售出
5
4,正好是240千克,这批白菜有多少千克? 学生读题,思考每题应怎样解答。
指名口答算式或方程,教师板书并计算结果。
提问:这三题里表示单位“1”的量是哪个数量?为什么解答这三题的计算方法不相同?
2.解答下面各题。
(1)菜场运来西红柿300千克,运来黄瓜的千克数是西红柿的
6
5,运来黄瓜多少千克? (2)菜场运来西红柿300千克,运来黄瓜的千克数比西红柿少61,运来黄瓜多少千克? 提问:你能列出每题的算式吗?请你说一说。
追问:为什么第(1)题只有一步计算,第(2)题要两步计算?解答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要注意什么?
3.做“练习与实践”第7题。
学生读题后独立解答,指名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集体校对,让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再说说有没有不同解法。
4.对比练习。
出示:(1)某市修建一条12千米长的高架公路,已经修了全长的60%,还有多少千米没有修?
(2)某市修建一条高架公路,已经修了全长的60%,还有4.8千米没有修。
这条高架公路长多少千米?
指名读题,说说两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交流解法,教师板书算式和结果。
结合交流要求学生说说这两题分别是怎样想的。
追问:这两题的解题方法为什么不同?
5.做“练习与实践”第8题。
(1)学生读题,说说已知什么条件,第(1)题要求什么。
让学生列式解答,指名板演。
交流:求一、二等奖的奖券一共多少张可以怎样想? 这里每一步求的什么?
(2)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选择板书。
选择一个球两种奖券相差多少张的问题让学生解答。
交流:你是怎样列式的?
这个算是里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6.做“练习与实践”第9题。
学生读题后独立解答。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解题思路,教师板书算式和结果。
提问:比较这三个实际问题,在解法上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呢?
2.课题作业。
“练习与实践”第6、1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