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市优质课一等奖
- 格式:ppt
- 大小:463.00 KB
- 文档页数:15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春江花月夜》教学目标:1、诵读本诗,并学习根据意象鉴赏诗歌的方法。
2、探讨文中月的描绘,引发思考。
3、感受诗人的情思。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赏析诗歌意境,通过意象分析,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对本诗意象的把握。
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春江花月夜一、导入新课(1) 以“月”的诗句导入(ppt图片)Q:看这幅图片,我们大家都能想起多少描写“月”的诗句?①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思乡)②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愁思)③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团圆)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思念爱人)⑤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⑥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愁)⑦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思乡)⑧青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⑨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⑩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总结:月是个永恒的主题。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
她是美丽的象征,是多情的,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是昭然于天际凝然不动的乡愁,象征着团圆,象征着爱情,月亮-----那高悬天际的明月,触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成为永恒的象征。
(2)引出本文《春江花月夜》。
(ppt题目)Q:看看在文中作者都表达了那些情感?活动2【讲授】春江花月夜二、正文分析(一)、读一读:(ppt文章+配乐)1、泛读(找1位同学配乐朗读,其他同学听,初步感受情感)1)适当点评:好,语调上抑扬顿挫,语速上把握到位,表达出了一定的情感,有种哀愁……<注意:不要抠具体的情感>2)发现有一些同学在刚才这位同学读的时候,也在默默地读,那么,现在就给大家俩分钟的时间,自己配乐默读,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2、自渎(配音乐默读,细细体会,进一步感受情感)(二)、想一想1、明确作者的情感。
语文《春江花月夜》优质课获奖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背诵《春江花月夜》全文;2. 能够分析并描述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艺术特色;3. 能够解读并运用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2. 学会通过诗词的语言、形象和情感,感知诗人的思想感情;3.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2. 理解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提升对美好事物的鉴赏能力;3.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内容分析《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创作的一首长篇抒情诗,描绘了春夜月下长江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感慨。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诗文的背诵、意象分析、艺术特色鉴赏;难点:诗文意境的感悟、诗人情感的把握、古典诗词鉴赏方法的运用。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诗文全文、注释、意象图、相关背景资料等;学生预习诗文,了解作者背景,熟读诗文。
3.2 课堂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张若虚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诗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3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感知意象,体会意境。
3.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艺术特色,分享学习心得。
3.5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解读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3.6 情感体验学生朗诵诗文,感受诗人的情感,体验诗文的美感。
3.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课堂学习内容,强调诗文意象、意境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方法。
第四章:课后作业4.1 背诵诗文《春江花月夜》;4.2 结合诗文,分析并描述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艺术特色;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朗诵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5.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5.3 学生诗文背诵情况:检查学生诗文的背诵情况,评价学生的记忆和表达能力。
春江花月夜的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春江花月夜》的学习,引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诵读、理解和欣赏这首诗,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诗的独特之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创作背景和创作时代;- 掌握《春江花月夜》的内容和结构;- 了解《春江花月夜》的诗歌特点和所传达的情感。
2.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提升学生的诗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春江花月夜》的诗意;-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美的意境;- 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相关的图片或视频,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春江花月夜》;- 引发学生对《春江花月夜》的兴趣,积极参与到诗歌学习中来。
2. 诗歌欣赏(15分钟)- 教师朗读《春江花月夜》,让学生跟读;- 分段解读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内容和意境;- 引导学生回答一些理解性问题,检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情况。
3. 诗歌欣赏(续)(15分钟)- 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意象和美的描绘;-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诗意;-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4. 小组合作(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完成一份关于《春江花月夜》的小结;- 学生可以选择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对诗的理解;- 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分享和展示自己的作品。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思考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
五、教学延伸1. 邀请一个中国古代文学爱好者或文化研究专家来校,与学生分享更多关于《春江花月夜》及其创作背景的知识和故事。
春江花月夜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了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和作者背景。
2.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3.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4.能够朗读和背诵《春江花月夜》。
二、教学重点:1.理解《春江花月夜》的意境和主题。
2.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感受、理解《春江花月夜》独特的意境。
2.自主朗读和背诵《春江花月夜》。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诗歌《春江花月夜》的教材和注释。
2.课堂需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课题1.教师出示《春江花月夜》的诗歌标题,让学生猜测诗歌内容和主题。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 课文导读1.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春江花月夜》的背景和作者杨万里的背景。
2.分段导读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研读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Step 3 感受意境1.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借助关键词和片段理解诗歌意境。
2.学生展示讨论结果,并向全班汇报。
Step 4 钟情词句1.教师将关键词和精彩词句在黑板上展示,鼓励学生分析、讨论,并进行赏析。
2.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Step 5 朗读和背诵1.教师示范朗读《春江花月夜》,讲解语调和停顿的技巧。
2.学生自主跟读,并进行朗读练习。
3.学生背诵《春江花月夜》,教师鼓励学生背诵整篇诗歌。
Step 6 应用拓展1.教师提供相关辅助材料和参考书目,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春江花月夜》的相关内容。
2.学生小组合作编写相关作文、感想,鼓励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理解《春江花月夜》的意境和主题。
他们能够欣赏诗歌并逐渐培养出一定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编写作文的活动,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有了一定的提高。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还存在对古文句式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巩固。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诗歌意象“月"的内涵鉴赏——以为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春江花月夜》本诗在唐诗史上有着极高的赞誉,“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它之所以一直令后人传诵不已,主要是因为它为我们描绘了一副春江月夜的美丽图景,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
而以上种种的最关键突破口在于“月”之意象内涵鉴赏,因此,本课的课题为《诗歌意象“月"的内涵鉴赏——以为例》。
【学情分析】学生在高中两年的学习过程中已经积累了基本的诗歌鉴赏技能,明确知道诗歌中意象鉴赏的重要性,意象是破解诗人情感态度的关键。
但是学生还停留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阶段。
所以本节课设置的关键就是试图探讨出鉴赏意象的角度和方法,教给学生切实可操作的鉴赏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分析把握《春江花月夜》中“月”的不同内涵;过程与方法:运用缘景明情的方法,学会从多维度加工意象,把握其内涵;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读懂意象入手,提升诗歌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与热爱。
【教学重点】读懂意象,置身诗镜【教学难点】多维度思考并加工意象内涵【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过程】一、导入仰望夜空,总是思绪万千。
小时候学会的第一首唐诗便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到后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月成了我们学习诗歌绕不开的意象,今天我们继续跟随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去探访那轮月。
二、诗歌诵读1、配乐齐读2、在昨天初学的基础上,再读诗歌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学生谈感受)清冷、皎洁、哀愁、壮美......3、同一轮月为何会有不同的感受?明确:月在诗中不是恒定不变的,相反一直在变化三、整体感知1、找出诗中含月的形象的句子,并总结月的变化轨迹(用诗文语言概括)明确:月共潮生——孤月高悬——斜月西沉(按照月亮轨迹变化来划分诗文结构)四、合作探究,缘景明情(一)共赏月下景1、品读“月共潮生"部分,以“我看到了一轮_______的月,因为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