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藻门
- 格式:ppt
- 大小:426.00 KB
- 文档页数:13
归纳总结藻类各门特征藻类是一类生物体,属于植物界,具有一定的特征。
通过归纳总结藻类的各门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个生物群体。
下面将对藻类的特征进行分类,介绍其不同门的特点。
一、绿藻门(Chlorophyta)绿藻门是藻类中最为常见的一类,包含了很多种类。
绿藻门的特征包括:1. 细胞含有绿色素a和b,并在光合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2. 细胞壁中含有纤维素,使其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3. 叶绿体在细胞质中分散。
二、褐藻门(Phaeophyta)褐藻门是一类海藻,通常生长在水深较远的海域,具有以下特征:1. 细胞含有褐色素,使其呈现褐色;2. 细胞壁中含有多糖和蛋白质,使其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3. 细胞质中含有多个叶绿体。
三、红藻门(Rhodophyta)红藻门是一类多细胞生物,通常生长在水深较浅的海域,其特点包括:1. 细胞含有红色素,使其呈现红色;2. 细胞壁中含有纤维素和红藻胶质,使其具有柔软的特性;3. 细胞质中含有多个叶绿体和淀粉颗粒。
四、硅藻门(Bacillariophyta)硅藻门是一类单细胞藻类,具有以下特征:1. 细胞壁主要由二氧化硅(SiO2)构成,呈现玻璃状或贝壳状;2. 细胞质中含有淀粉颗粒,用于能量储存;3. 细胞体多呈椭圆形或长方形。
五、黄藻门(Chrysophyta)黄藻门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淡水和海水中的藻类,其特征包括:1. 细胞含有黄色素和叶绿素a,使其呈现黄绿色;2. 细胞壁中含有硅质,呈现六角形结构;3. 细胞体多呈圆形或卵形。
六、蓝藻门(Cyanophyta)蓝藻门是一类原核生物,其特征包括:1. 细胞中含有叶绿素a和蓝藻蓝蛋白;2. 细胞质中缺乏真核细胞特有的核仁和线粒体;3. 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并能够固氮。
根据以上对藻类各门特征的归纳总结,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不同藻类门的特点和区别。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研究藻类的生态学和分类学问题,还对于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藻的分类根据藻类的光合色素、个体形态、细胞结构、生殖方式和生活史等,可将藻类分为10门:蓝藻门(Cyanophyta)、裸藻门(Euglenophyta)、绿藻门(Chlorophyta)、轮藻门(Charophyta)、金藻门(Chrysophyta)、黄藻门(Xanthophyta)、硅藻门(Bacillariophyta)、甲藻门(Pyrrophyta)、褐藻门(Phaeophyta)、和红藻门(Roadophyta)。
其中,蓝藻门、裸藻门、绿藻门、硅藻门的一些藻类与水体富营养化有关。
藻类是水体中的初级生产者,也是水生食物链的基础环节。
在光合作用下它们吸收水中的无机营养盐和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
它们的存在无论是水体生产能力还是水体污染的自净作用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研究读物或废水对水环境的影响时,都把藻类测试作为一种重要内容[国标]。
建议使用生长快速的绿藻品种,以便于培养和试验,如:羊角芽藻(Selenastrum capricormutum)、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 ulgaris)。
若使用其他藻类,应标出拉丁名[国标]。
•Experimental organismsSelection of species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species of green algae used be a fast-growing species that is convenient for culturing and testing. The following species are considered suitable: –Selenastrum capricornutum A TCC 22662(羊角芽藻)–Scenedesmus subspicatus 86.81 SAG(栅藻)–Chlorella vulgaris CCAP 211/11b(普通小球藻)If other species are used, the strain should be reported.(OECD)。
一、各大类藻的形态结构区分1、硅藻门:具硅质细胞壁,由上、下两壳套合而成,硅质壁上具有排列规则的花纹,没有鞭毛,细胞表面有多种多样的突出物,运动种类具有壳缝。
2、甲藻门:细胞有背腹之分,前后端具有角状突起,具2条顶生或腰生鞭毛,纵裂类细胞壁由左右两片组成,横裂类细胞壁由许多小板片组成,大多数具有一条横沟和一条纵沟,具有2条等长或不等长的鞭毛,具有特殊的换甲藻素、新甲藻素和甲藻黄素,贮存物质为淀粉或油滴。
3、蓝藻门:原核生物,无真正的细胞核。
细胞无鞭毛,具有假空胞,除颤藻目外其它的蓝藻都有异形胞,具有藻胆素,贮存物质为蓝藻淀粉。
多数能分泌胶质,包于藻体外。
4、金藻门:多数种类为裸露的运动个体,有些种类在表质上具有硅质化的鳞片、小刺或囊壳,大多具有2条鞭毛,色素含有金藻素,藻体成金黄色或棕色,同化产物为白糖素和脂肪。
5、黄藻门:细胞壁由“U”形或“H”形的两节片套合而成,运动细胞具两条不等长的鞭毛,长鞭毛为短鞭毛的4~6倍。
藻体成黄绿色或黄褐色,有1个至多个色素体,贮藏物质为油滴和白糖素。
6、绿藻门:色素体是绿藻细胞中最显著的细胞器,一般具有1或多个蛋白核,细胞内有液泡,大多具有2条顶生、等长的鞭毛,在鞭毛着生基部一般都有2个生毛体和伸缩泡。
大多具1个细胞核,少数多核。
7、隐藻门:大部分种类没有纤维素细胞壁,细胞长椭圆形或卵形,前部较宽,钝圆或斜向平截,有背腹之分,前端偏于一侧具有向后延伸的纵沟,有的种类具有1条口沟,纵沟或口沟两侧具有多个棒状的刺丝泡,2条鞭毛,略等长,具有藻胆素,贮存物质为淀粉,有蛋白核。
8、裸藻门:细胞裸露,无细胞壁,细胞质外层特化为表膜,有色素种细胞前端一侧有一眼点,少数种类具有特殊的裸藻红素,大多数种类具1条鞭毛,有贮存物质为副淀粉粒。
二、主要藻类的分类1、硅藻:中心硅藻纲Centricae:壳面花纹呈同心的放射状对称,不具壳缝或假壳缝。
羽纹硅藻纲Pennatae:壳面花纹左右对称,呈羽纹排列,具壳缝或假壳缝。
水产养殖中的几种藻类淡水常见藻类大致分为:蓝藻门、裸藻门、金藻门、甲藻门、隐藻门、硅藻门、绿藻门、黄藻门等。
蓝藻、微囊藻(死亡后产生的毒素更大,抑制其它藻类生长);螺旋藻(不易消化)、颤藻(不易消化)、平裂藻、项圈藻、鱼腥藻、微囊藻(易产生水华)。
其中有的是有益藻,有的是有害藻。
一、蓝藻蓝藻的发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温度。
蓝藻繁殖时对温度敏感,水温在17℃以下时,不会大量发生,或者不会对鱼类构成危害。
当水温上升到28℃时,由于其它藻类的生长受到抑制,同时又大量被鱼类吞食(温度高鱼类摄食代谢增强),蓝藻很容易形成优势种群而大量爆发。
(1)蓝藻的习性1、PH值:藻类喜欢偏碱性的水体,高PH(PH8.0—PH9.5)会促进蓝藻的发生,故应避免单一使用泼洒石灰水的方法改善水质。
2、氮磷比:蓝藻既可利用水体中的氮,又具有更高的利用磷的能力,低氮磷比或含磷较高富营养化的水体都可能导致蓝藻的大量发生。
适当提高氮磷比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的蓝藻的生长。
3、生态关系:蓝藻与其它藻类一起构成池塘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提供了89%以上的溶氧。
因此这些生产者除了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外,还影响到鱼类的生存。
4、蓝藻水华的成因:不同阶段的关键因素不同,一般可以将蓝藻水华的形成分为四个阶段:休眠、复苏、生物量增加、上浮。
上浮后形成蓝藻水华,然后开始出现转水。
5、蓝藻的危害:蓝藻可以改变膨压,在高温强光照的天气情况下,聚集在水体表层,吸收了大部分的阳光,在自己大量繁殖的同时抑制其它藻类的生长。
蓝藻的大量繁殖,不断向水体分泌有毒代谢物质,从而影响浮游生物的种群演替、繁殖周期,还可引起一些浮游动物的大量死亡。
(2)蓝藻大量发生的危害蓝藻颗粒很难被鱼类消化,大量繁殖后很快就会成为优势种群。
这种通过种空间竞争形成的过度繁殖,必然也会带来种内斗争,这种内斗的结果又将导致大量的蓝藻死亡。
蓝藻的大量死亡使得水体的生产者锐减,造成水体中的溶氧供应严重不足。
淡水藻类种类介绍淡水藻类是一类生活在淡水环境中的微型植物,它们是淡水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淡水藻类种类繁多,包括绿藻门、硅藻门、黄藻门和蓝藻门等。
在这篇文章中,将对其中一些常见的淡水藻类进行介绍。
首先,绿藻门是淡水环境中最常见的藻类之一,也是最为丰富多样的一类淡水藻类。
它们体型较小,只有几微米到数十微米左右。
绿藻门的生活方式有多种多样,有的是浮游生活方式,有的是附生生活方式,还有的是寄生生活方式。
常见的绿藻门物种包括须藻、团藻、粘藻和丝藻等。
其次,硅藻门是一类广泛分布于淡水中的藻类。
硅藻门的特点是它们体壁由二氧化硅组成,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形态。
硅藻门的种类也非常丰富,例如骨藻、栅藻和盘藻等。
硅藻门的体型大小不一,有的只有几微米,有的则可达到几毫米。
硅藻门对水质的敏感性较高,可以作为水体富营养化的指示生物。
另外,黄藻门是一类较为特殊的淡水藻类。
黄藻门的特点是它们体内富含类胡萝卜素,因此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呈现黄色。
黄藻门的种类相对较少,常见的有鱼腥藻和艳藻等。
黄藻门在淡水环境中的分布较为广泛,常生长于湖泊、水库和河流等地。
最后,蓝藻门也是一类重要的淡水藻类。
蓝藻门的特点是它们体内含有蓝色的叶绿体,因此呈现出蓝绿色。
蓝藻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可以在各种不同的水体中生长繁殖。
蓝藻门的一些物种具有固氮的能力,可以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可利用的氮源。
蓝藻门的一些物种也可以产生有毒物质,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一、黄藻门的一般特征(一)形态构造黄藻植物体为单细胞、群体、多核管状体和丝状体。
黄藻细胞大多数都具有细胞壁。
单细胞和群体的个体细胞壁是两个“凵”形半片套合组成的,丝状体的细胞壁是两个“H”形的半片套合而成。
化学成分主要是果胶质,有些种的细胞壁内沉积有二氧化硅。
只有无隔藻属(Vaucheria)和黄丝藻属(Tribonema)的细胞壁是由纤维素组成。
最简单的黄藻是无壁的。
细胞中载色体1至多数,盘状、片状或带状,边位,呈淡绿色或黄绿色,从外观颜色看很像绿藻。
载色体的亚显微结构和金藻相似,有4层膜包围,外面两层是载色体内质网膜,里边两层是载色体膜,外层载色体内质网膜与外层核膜相连。
光合片层由3条类囊体叠成束。
有些黄藻的载色体上有蛋白核。
载色体中的色素有叶绿素a,β-胡萝卜素,叶黄素主要是硅甲黄素(diadinoxanthin),没有金藻和褐藻所含的墨角藻黄素,无隔藻属还含有叶绿素c。
贮藏食物主要是油和金藻昆布糖。
细胞中的原生质和金藻一样,也是透明的。
细胞核很小,多数单核,也有多核的。
细胞是有丝分裂。
运动细胞有两根亚顶生、不等长的鞭毛,1根长的伸向前方,是茸鞭型的;另1根短的弯向后方,是尾鞭型,轴丝是9+2条。
眼点位于细胞体前端,靠近短鞭毛基部的载色体膜里边,由1层含β-胡萝卜素的油滴构成(图1-28)。
(二)生殖多数黄藻以产生游动孢子和不动孢子进行无性生殖;有些运动型和根足型黄藻可形成与金藻相似的不动孢子;有性生殖在黄藻中是少见的,据可靠的报道,仅有3个属有有性生殖:黄丝藻属(Tribonema)是同配生殖;气球藻属(Botrydium)是同配生殖和异配生殖;无隔藻属(Vaucheria)是卵配。
(三)分布黄藻门植物多数分布于淡水,有些种生活于土壤中,少数种生活于海水中,如顶刺藻属(棘球藻属)(Centritractus)。
在淡水中生活的黄藻,有的种喜生于钙质多的水中,有的生于少钙的软水中,还有不少种生于酸性水中,大多数黄藻在纯净的贫营养的,温度比较低的水中生长旺盛。
?环境微生物 ?电子教材知识点3 微型藻类藻类是一类光能自养型真核微生物,藻类的分类依据是色素体颜色及构造,淀粉核有无及位置,游动孢子的鞭毛、眼点及收缩泡有无等。
藻类常见于各种水域中,淡水水体中常见的有:绿藻门、硅藻门、裸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甲藻门和隐藻门等藻类。
藻类在自然界分布极广,喜生长在碱性、含氮磷量高、有机质多的淡水中,一些种类可导致湖泊发生“水华〞。
微型藻类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但具有以下共同特征:①个体微小,需借助显微镜观察,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
②含光合色素,有专门的色素载体,简称载色体或色素体,能利用光能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产生氧气。
③生殖方式低级,生殖器官多数为单细胞,合子受精卵发育不形成多细胞的胚。
④主要生活在水中。
根据光合色素的种类、个体形态、细胞结构、生殖方式等差异,将藻类分成10个门:裸藻门、绿藻门、金藻门、甲藻门、黄藻门、硅藻门、隐藻门、轮藻门、红藻门、褐藻门。
水生环境中和污水生物处理中常见的浮游种类主要存在于水的上层、浮游于水体中简介如下。
一、裸藻门单细胞,细胞椭圆形、卵形、纺锤形或长带形,末端常尖细;细胞裸露无壁,仅具由原生质特化形成的表质膜,表质膜较软的细胞可变形,表质膜较硬的细胞不变形,有少数种类在表质膜外具囊壳,囊壳无色或呈黄、棕、橙色。
细胞前端有胞口,口下依次连胞咽、贮蓄泡,周围为伸缩泡;红色眼点一个,具1条鞭毛少数种有2~3条,借助鞭毛运动。
载色体形状多样,有盘状、星状、带状等,藻体多鲜绿色,可行光合作用,少数种红色或无色无载色体。
多为自养生物,也可兼养,无色种类可营异养,吞食有机碎屑或渗透营养。
裸藻约有1000种,分布广泛,在湖泊、河流的沿岸地带、沼泽、稻田、沟渠、潮湿土壤上均可生长,在有机物质丰富的小型水体中数量多,常是生活污水污染的指示生物,在氧化塘的生物自净过程的初期可起较大作用。
夏季有时大量繁殖,可形成水华。
常见的裸藻形态见图3-1。
〔1〕裸藻属Euglena 单细胞、单鞭毛。
土壤微藻的生态功能介绍土壤微藻是一类生活在土壤中的微小藻类,它们在土壤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生态功能。
本文将探讨土壤微藻的生态功能以及其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
土壤微藻的分类和特征1.类群分类:–绿藻门:包括弯线藻、球藻等–黄藻门:包括黄球藻、黄绿藻等–褐藻门:包括变形藻、链形藻等2.特征:–单细胞或多细胞藻类–适应各种土壤环境–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土壤微藻的生态功能土壤微藻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具有多种生态功能,下面将逐一介绍。
1. 光合作用土壤微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质,为土壤微生物提供能量和有机碳。
光合作用还能释放氧气,促进土壤中的氧气交换,维持土壤氧气含量。
2. 氮素循环土壤微藻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氮营养,包括铵态氮和硝态氮。
它们可将土壤中的无机氮转化为有机氮,并释放给其他土壤生物利用。
同时,土壤微藻也参与了氮素的固氮过程,能够将大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和微生物可利用的形式。
3. 碳循环土壤微藻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量的二氧化碳,将其转化为有机碳并贮存在土壤中。
这些有机碳在土壤中能够稳定存在,间接影响土壤有机碳的累积和保持。
4. 土壤固结土壤微藻通过根系的分泌物和细胞壁的粘性物质,能够与土壤中的颗粒结合,促进土壤颗粒之间的胶结和固结。
这种固结能够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增加土壤的抗侵蚀性和保水性。
土壤微藻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土壤微藻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广泛并复杂,以下为其主要影响。
1. 土壤肥力土壤微藻通过光合作用和氮素循环等生态功能,提供了丰富的有机物质和养分,促进了土壤肥力的提高。
土壤微藻的活动能够改变土壤的pH值和酶活性,进一步提高土壤肥力。
2. 土壤水分管理土壤微藻通过固结土壤颗粒和增加土壤有机质的累积,改善了土壤的保水性和排水性。
这种调节水分的能力有助于减少土壤干旱和水浸的风险,维持土壤水分的平衡。
3. 土壤抗腐蚀性土壤微藻的固结作用能够增加土壤的黏性,降低土壤颗粒的流失和侵蚀。
此外,土壤微藻的生态功能能够改善土壤的结构和稳定性,提高土壤的抗腐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