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陋室铭
- 格式:pdf
- 大小:1.34 MB
- 文档页数:12
初中语文《陋室铭》试讲逐字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语文组6号考生,今天我的试讲题目是《陋室铭》。
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同学们,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
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刘禹锡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那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入课文,去看看刘禹锡在文章中是如何抒发感慨的。
二、整体感知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文章的题目《陋室铭》“陋室”从字面上应该比较好理解吧?是什么意思?是的,简陋的房子。
很好,那么谁来告诉我什么是“铭”呢?赵同学,你来说。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看来赵同学注意到书上的注释了,请同学们在书上做好标记。
那对于作者刘禹锡,相信大家也很熟悉,赵同学来继续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吧。
刘禹锡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同学们,那么我们接下来听录音朗读,请大家听准字音和节奏,体会文章的韵律美。
录音听完了,让我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歌,并且结合文下注释,尝试翻译文言,不懂得地方做标记,可以相互讨论。
声音渐渐的小了。
哪位同学来尝试翻译一下这篇文章呢?钱同学,你来,嗯,翻译的真不错可见你课下做了充足的预习。
这里老师还要强调一下,“有仙则名”的“名”,是名词作动词,著名,闻名。
那么初步了解了课文后,大家认为陋室简陋吗?没错,何陋之有?文中的最后,作者用反问的语气表达强烈的肯定意味,也就是“陋室不陋”。
那陋室为什么不陋呢?对,主要就是因为“德馨”。
三、重点研读接下来大家小组为单位来讨论一下,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结合文章的语言加以赏析。
开始吧。
老师看大家讨论的声音渐渐小了,哪个组愿意先来说一下你们讨论的答案?好,请1组来。
初一语文刘禹锡《陋室铭》原文译文及注释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低,有仙人(居住)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有灵气。
这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藓的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青葱的小草映入竹帘里。
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与我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它们都很简陋,但居住的人都很有名,所以就不感到简陋了)。
孔子说:“(既然君子住在里面),又有什么简陋的呢?”注释题目:选自《全唐文》卷608。
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多用韵。
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1.在(zài):在于,动词。
2.名(míng):出名,著名,这里指因...而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3.灵(líng):名词用作动词,有灵气。
4.斯是陋室(lòushì):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
斯:这。
是:表示判断。
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5.惟吾德馨:好在我(室主人)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
惟:只。
吾:我,这里是指住屋的人自己。
德馨:德行馨香。
《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藓的痕迹蔓到台阶,苍翠碧绿;青草的颜色映入竹帘,一片青葱。
7.鸿儒(hóngrú):这里指博学的人。
鸿:大。
8.白丁:百姓,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9.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调:调弄,这里指弹奏(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10.金经:这里指佛经。
初中语文《陋室铭》优秀教案三篇《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
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两袖清风的情怀。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语文《陋室铭》优秀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语文《陋室铭》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铭”这种文体的特点,理解文章内容。
2.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3.体会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二、课型新授课三、教学重点1.背诵课文2.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托物言志四、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是如何借陋室表达自己的节操和情趣的。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六、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法3.诵读法七、教学步骤(一)导入曾经有一位文人因政治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为安徽省和州通判。
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房三厢的屋子就是我们如今所说的三室三厅;可是当地的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文人是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
知县强迫这位文人在半年的时间内搬了三次家,这住房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只能容纳一床一桌一椅的陋室。
如果同学们是这位文人,你们会怎么办呢?我们的文人用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他选择写了一篇文章,立于房门前。
那今天呢,我们就要来学习这篇立于房门前的文章《陋室铭》,一起了解这位文人是怎么想的,请大家翻到书本第173页。
(板书:陋室铭 )(二)教师活动:作者及文体介绍同学们知道这位文人是谁了吗?是的,就是刘禹锡。
(板书:刘禹锡)那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他所了解的刘禹锡呢?明确:刘禹锡,字梦得,晚年自号庐山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
陋室,是作者给自己的居室取的名字,意思是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这在书上注释一中有解释,同学们注意勾画。
(三)教师活动:范读现在呢,老师先读一遍课文,请大家注意:①听清字音。
不熟悉的字音要标注。
②听清断句,停顿的地方也要进行标注。
中考语文文言文陋室铭考点参考导读:临近中考许多考生一头扎进一套套的综合训练题中希望熟能生巧,结果却收效甚微。
下文为各位考生准备了陋室铭考点的内容。
一、解释词的含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验,神奇。
斯是陋室:此,这。
惟吾德馨:品德高尚。
谈笑有鸿儒:大儒,博学的人。
往来无白丁: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无丝竹之乱耳: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乱:使乱。
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文书。
劳形:使身体劳累。
何陋之有?何:什么。
二、理解性背诵:1.《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2.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6.《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7.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8.《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9.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0.表现陋室主人高雅生活的句子:调素琴,阅金经。
11.点明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2.本文开头起兴,以虚衬实的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三、回答下列问题:1.本文写法:托物言志2.作者情感: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3.本文对偶句: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③调素琴,阅金经。
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4.《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斯是陋室,唯吾德馨5.《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陋室铭》原文翻译及鉴赏语文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陋室铭》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语文网。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陋室铭》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陋室铭》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原文翻译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陋室铭》注释⑴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⑵在:在于,动词。
⑶名: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⑷灵:神奇;灵异。
⑸斯是陋室:这是简陋的屋子。
斯:指示代词,此,这。
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
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⑹惟吾德馨:只因为的铭文。
惟:只。
吾:我,这里是指的铭文。
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高尚。
《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
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上:长到;入:映入。
⑻鸿儒: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
鸿:同“洪”,大。
儒,旧指读书人。
⑼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初二语文《陋室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与古今异义
陋室铭(刘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一词多义
⒈之:
①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案牍之劳形
②结构助词,相当于“的”:近塞上之人,死者十九
③代词,代指前文所指的事物
④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何陋之有
⒉往来:
①表示交往的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②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词类活用
⒈名:名词活用动词,出名。
例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⒉灵: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有灵气。
例句: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⒊: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了芳。
例句:斯是陋室,惟吾德
⒋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例句:无丝竹之乱耳
⒌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例句:无案牍之劳形
⒍上:方位名词作动词,上。
例句:苔痕上阶绿
⒎绿:形容词作动词,变绿。
例句:苔痕上阶绿
古今异义
⒈无案牍之劳形(形:身体;今常用义为:样子)
⒉惟吾德(:品德高尚;今义为:芳香.)
⒊谈笑有鸿儒(鸿:大,渊博;今义为:鸿雁,书信.)
⒋无丝竹之乱耳(丝竹: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乐器的声音;今义为:丝绸和竹子)
5.可以调素琴 (调:弹奏;今义为:调解)。
陋室铭(一)(2022·四川成都·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可以调素.琴素:不加装饰的B.无案牍之劳形.形:形体、躯体C.百里奚举于市.市:集市D.衡.于虑衡:平衡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A.有仙则.名思而不学则.殆B.何陋之.有箕畚运于渤海之.尾C.舜发于.畎亩之中所恶有甚于.死者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A.(通过这些)来感动(他的)内心,容忍(他的)性格,曾增加他的才干。
B.因此,感动(他的)内心,容忍(他的)性格,增加他的才干。
C.因此,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曾增加他的才干。
D.(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受到晨撼,使(他的)性格坚忍,增加他的才干。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两文均明确表达中心。
甲文明确提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乙文结尾点明中心“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B.两文均涉及人生处境。
甲文写作者虽然身居陋室,但是不甘贫贱;乙文谈到了将担大任者须经受艰难处境的磨炼。
C.两文均有举例。
甲文举“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乙文用六个历史人物的事例证明人才造就于艰苦环境。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之陋室铭
一、词类活用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闻名,著名,名词活用为动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灵,显出灵异,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3、无丝竹之乱耳。
乱,使受到扰乱,动词用作使动词。
二、古今异义
1、鸿:谈笑有鸿儒。
鸿:古义,大;今义,鸿雁,书信。
2、丝竹: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古义,指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丝绸和竹子。
3、馨:惟吾德馨。
馨:古义,美好;今义,芳香。
4、形:无案牍之劳形。
形:古义,身;今义,样子。
三、重点实词:
1、谈笑有鸿儒鸿:大
2、无案牍这劳形形:形体、身体案牍:官府公文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调:调弄,这里指弹。
5、山不在高,有仙则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名:出名。
灵:灵验,神奇
6、斯是陋室斯:指示代词,此,这
7、往来无白丁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8、阅金经金经:佛经
9、无丝竹之乱耳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本指弦
乐器竹:本指管乐器。
乱:使乱
10、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文书。
劳形:使身体劳累。
11、何陋之有?:什么。
中考语文文言文备考:陋室铭文言文备考《陋室铭》的写作技法运用繁杂,在区区八十一字内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借代类比等手法,而且押韵,韵律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
原文展现陋室[1]铭唐代刘禹锡山不在[2]高,有仙则名[3]。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4]。
斯是陋室[5],惟吾德馨[6]。
苔痕上阶绿[7],草色入帘青[8]。
谈笑有鸿儒[][21],往来无白丁[9]。
可以调素琴[10],阅金经[11]。
无丝竹[12]之[13]乱耳[14],无案牍[15]之劳形[16]。
南阳[17]诸葛庐,西蜀子云亭[18]。
孔子云[19]:何陋之有[20]?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注释⑴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⑵在(zài):在于,动词。
⑶名(míng):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⑷灵(líng):名词作动词,显得有灵气。
⑸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
斯:指示代词,此,这。
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
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⑹惟吾德馨(xīn):只因为(陋室铭)的铭文(就不感到简陋了)。
惟:只。
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
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
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陋室铭》原文赏析《陋室铭》原文赏析6篇《陋室铭》原文赏析1陋室铭唐代: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赏析一文章内容包括三层意思。
第一层(从开头至“惟吾德馨”)以类比的方式引出文章主旨。
文章开篇即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大气之语开篇,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以后的陋室歌功颂德埋下了伏笔。
山可以不在高低,水可以不在深浅,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似有些突兀,但回头一看,却又浑然一体,因为上面的对比句恰好为这句的引论铺下了基础。
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
以类比的方式开头,引出陋室的寓意,以“德馨”统领全篇。
以下文字皆由此生发。
第二层(“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描写居室环境即日常生活。
作者从周围景色入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描写环境宁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
“淡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室主人交往之雅。
来来往往的都是饱学之士,没有平头百姓。
这些人可以高谈阔论,纵情畅怀。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闲下来在室中可以抚琴弄弦,展卷读经修身养性。
以上是作者从三方面对于一个道德品质高尚之士的生活总结。
他以“苔痕上阶绿”的淡雅之色,隐寓作者的恬淡之心,又马上以“草色入帘青”的生机盎然点明恬淡中充满生机的鲜活生活状态。
交朋识友,皆是同道高洁之士,抚琴研经,生活从容且又多姿。
远离嘈杂的音乐,远离伤神的公务,这种闲暇的生活实在让人羡慕。
这种既像隐士,又存在尘世的生活方式,是道德高尚之士羡慕的,也是凡夫俗子们向往的。
也让我们看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