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二战后日本和西欧经济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其共同原因不包括
A. 美国的援助
B. 科技革命的推动
C. 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
D. 区域的联合
答案:
[答案]D
分析: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BC都不是西欧和日本二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只有D是西欧国家在经济发展后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提高国际地位,进行的联合,日本没有这一政策,这是不同点。
所以答案选D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启示
1、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告诉我们要重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对外开放,学习吸收先进技术与经验,引进资金;根据国情,制定恰当的政策,注重创新。
2、二战后西欧和日本创造奇迹的共同的因素包括美国的经济扶植与援助;运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重视科技、教育发展;制定适合本国发展的经济政策。
所以为我们的启示和借鉴包括:重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对外开放,学习吸收先进技术与经验,引进资金;根据国情,制定恰当的政策,注重创新。
3、二战后西欧给日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日本在宪法中被迫放弃战争权,以后又以允许美国驻军为代价,换取美国的“核保护伞”,致使其军费开支相当少,能够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和平经济的发展.朝鲜战争爆发前后,美国开始大力扶植日本,不仅给了它约36亿美元的“特需”订货,而且将没收的850家军需企业归还给日本政府,并提供了大量的贷款和援助,美国私人资本也大规模涌入日本.美国的扶植,使日本获得了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资金和技术。
2023年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教案2023年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要求学生了解“欧共体”和“欧洲联盟”的建立,掌握战后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史实,以及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用图片或表格形式列出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变化情况,让学生逐步掌握运用图、表、数据等说明相关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战后西欧、日本在恢复和发展经济方面所采取的不同方式,培养学生运用共性和个性的原理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恢复与发展的主要原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以此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意识,确立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并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振兴祖国的热情。
教学重点:战后西欧、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教学难点:“欧洲共同体”与“欧盟”的建立和意义。
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向学生展示《重建柏林》和《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的比较》,让学生从图表中直接感觉战后西欧经济发展的步伐,并由此引导学生思考:战后西欧和日本为什么能够获得迅速发展?由此导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一)明确要求学生标记并记住1、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成立于1993年。
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2、20世纪70年代(20世纪晚期),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号经济大国。
(二)欧洲的联合1、帮助学生回忆欧洲国家在两次工业革命后的发展状况,美国的罗斯福新政等内容,为帮助学生分析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做好铺垫。
2、西欧经济发展的原因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两个方面来分析。
主观条件是西欧国家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并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客观条件则是美国对西欧的援助。
当然,美国对西欧的援助是为了控制西欧,西欧接受援助则是有效地利用了这一外部条件。
工业革命以及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西欧在人才、技术、管理经验甚至对外经济联系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为西欧经济恢复与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
新人教版历史九下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word教案历史课题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进展课型新授教] 标知识能力明白西欧、日本经济复原和进展的史实;了解并认识西欧与日本经济进展的缘故;明白欧共体的建立,认识其建立的缘故;明白日本经济进展后在政治上的新动向,感知这种动向的现实阻碍。
培养用经济常识观看和认识经济问题的能力;锤炼学生利用图片和数据资料解说经济现象的能力。
培养学生发觉和总结事物进展规律的能力。
过程方法简述西欧经济复原与进展的史实及缘故,分析欧共体成立的缘故及作用;介绍日本经济复原和进展的史实,分析和评判其缘故;引导学生关注日本借经济实力谋求政治大国的活动及阻碍。
情感态度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规律;形成虚心学习人类一切先进文化的态度;激发学生为振兴祖国而努力学习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西欧与日本经济进展的缘故教学难点欧共体与欧盟的建立及其缘故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课前向学生展现《重建柏林》和《1950~1970年要紧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的比较》,让学生从图表中直截了当感受战后西欧经济进展的步伐,并由此引导学生摸索:战后西欧和日本什么缘故能够获得迅速进展?由此导入新课。
一、欧洲的联合1战后西欧经济的复原及缘故:对二战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进展的要紧缘故的分析,关于初三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在解决问题之前,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思路,关心学生回忆欧洲国家在两次工业革命后的进展状况,美国的罗斯福新政等内容,为关心学生分析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进展的要紧缘故做好铺垫。
然后提问学生:战后西欧经济复原的缘故有哪些?在学生把握了西欧经济进展的缘故后,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进一步摸索:二战后美国什么缘故要大力援助西欧,让学生明确美国援助西欧的真正目的,以利于学生学习后面的“美国的霸权政策”以及“美苏争霸”等问题。
2欧盟的建立及其意义:(1)欧盟建立:多媒体显示地图《15个欧洲联盟成员》,请大伙儿认真观看欧洲联盟包括哪些国家?学生观看、感受及摸索。
题目:课题:9下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备课日期:2013年12月2日一、【课标与教材】1.【课标要求】概述:二战后世界在整体上保持了和平状态,在这种和平环境中,现代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一系列自我调节措施,经济在高科技的推动下迅速发展,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旧课标:知道欧洲联盟,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
新课标:知道欧洲联合的趋势和日本经济的发展:知道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初步了解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
2.【教材分析】本课是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的第二课,本课主题是二战结束后西欧和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史实。
日本和西欧在美苏两极格局下迅速崛起,冲击美国的“霸主”地位,冲击了两极格局,成为当代世界“一超多极”政治经济格局中的两个重要“极点”,(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大国,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认识欧、日战后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对社会主义建设飞速发展中的中国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
3.【教学重难点】:依据课程标准和初三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以下为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战后西欧、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难点:“欧共体”和“欧洲联盟”的建立和欧洲联合的意义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知道了:欧洲和日本在二战中所遭遇的史实,了解日本对中国的历史交往。
2.学生通过自学能够知道:欧盟建立的过程,欧洲和日本经济恢复的经过。
3.学生需要教师指导解决:欧洲联合的意义以及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给中国所带来的启迪。
三、【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了解“欧共体”和“欧洲联盟”的建立和欧洲联合的重大意义,掌握战后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史实,以及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2.过程与方法:能用图片或表格形式列出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变化情况,能用自己的话比较分析战后西欧、日本在恢复和发展经济的共同因素,学生能提高学习概括能力,为民族复兴献计献策,增强学习“历史为现实服务”的意识。
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南渡镇第一中学谢龙虎一、教与学的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欧共体”和“欧洲联盟”的建立。
把握战后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史实,以及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2、过程与方法读图学史、自学和分组讨论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与西欧相比有哪些共同点?你觉得其中哪些经验值得中国借鉴?提高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恢复与发展的主要原因,又一次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
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意识,确立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振兴祖国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战后西欧、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三、教学难点: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欧洲二战后的残破景象的视频,提出问题:为什么欧洲和日本从废墟走向繁荣,二战后欧洲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那段历史,了解这些问题。
2、整体感知;本节课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从废墟走向繁荣的欧洲;二是快速崛起的日本。
主要掌握二战后欧洲和日本的发展情况及其原因。
3、自学指导(结合以下问题,阅读教材,把握住主要问题)(1) 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恢复与发展的原因及表现是什么?(2)简述欧共体与欧盟成立时间、过程及作用。
(3)20世纪50-7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4)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经济的发展分别有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5)日本国际地位提高的表现4、新授课:一、从废墟走向繁荣(欧洲经济的发展)观看视频思考二战后西欧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1、西欧经济发展的原因:外因:利用美国的援助。
内因: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欧洲的联合。
2、特点: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迅速发展进入“黄金时代”那么欧洲是怎样联合起来的呢?3、欧洲的联合思考:西欧为什么联合起来?提问总结。
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导学案班级姓名小组【课前延伸】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进入20世纪德国挑起两次大的战争,即和使人类遭受了两次空前的浩劫。
2、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走上了。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记住及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2、能力目标:通过比较分析战后西欧、日本在恢复和发展经济方面所采取的不同方式,培养运用共性和个性的原理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恢复与发展的主要原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的道理。
【学习重点】战后西欧、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学习难点】“欧洲共同体”与“欧盟”的建立和意义【学法指导】明确目标、问题导学,阅读课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内探究】一、自主学习(勾划要点,完成导学案,随时巩固知识)(一)欧洲的联合1、试归纳欧洲二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2、欧洲共同体的建立:时间成员有等作用欧洲联盟的成立:时间作用地位(二)日本的崛起1、日本二战后经济崛起的原因有:。
表现:。
2、危机时期:1974~1975年世界经济危机使日本经济发展速度减缓。
3、恢复和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实行政策4、政治状况:欲望逐渐膨胀,积极加大军费开支,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
二、合作探究(先自己探究,后组内交流)(一)历史上的欧洲,曾遭受数次战争的蹂躏。
战争带来了灾难,引起了人们深思。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千余年来,欧洲大陆纷争不已……1870年到1945年主要发生在法德之间的几场大战导致了欧洲的分裂。
1、材料一中“导致了欧洲分裂”的大战主要有哪些?材料二2003年3月10日,一位哈佛大学教授发表文章指出:“……法德两国共同推动的欧洲联合,一直到现在对整个欧洲都有强大的吸引力。
自学指导一欧洲的联合
1、原因:①国的援助;②西欧国家发挥,采用;③制定了,促进了。
2、结果:20世纪50年代初各国的工业生产大体达到甚至超过了,50-70年代经济。
3、欧洲共同体:时间:世纪年代;目的:发展,提高;作用:对成员国和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4、欧盟的成立:时间:年;基础:西欧国家在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内容:逐步使用单一的货币;成员国内部;力求在;成员国之间;地位:世界上最大的。
自学指导二日本的崛起
1、原因:a、国在日本进行了社会改革,推行政策;b、20世纪50年代美国出于本国的战开始扶持;c、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刺激了日本;d、日本制定了适当的,引进最新的,大力发展。
2、表现:20世纪50年代日本经济;到70年代日本一跃成为仅次于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1974-1975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使日本经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实行“”政策,促进了。
3、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提高,日本的也得到加强;1964年日本成功地举办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不断增加,引起。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2. 学科领域:历史与社会3. 教学年级:八年级4.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战后西欧各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及特点;(2)掌握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资料搜集、分析,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探究能力;(2)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认识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认识,了解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2)培养学生珍惜和平、追求发展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战后西欧各国经济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2)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战后西欧各国经济发展政策的差异及影响;(2)日本战后经济体制的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战后的国际形势;(2)提问: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是如何实现迅速发展的?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战后西欧各国经济发展的原因、特点;(2)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原因、特点。
3. 课堂讲解:(1)讲解战后西欧各国经济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2)讲解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4.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战后西欧各国经济发展政策的差异及影响;(2)全班讨论:日本战后经济体制的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5. 案例分析:(1)分析战后西欧各国经济发展的成功案例;(2)分析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成功案例。
6. 总结拓展:(1)总结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点与差异;(2)引导学生思考:我国战后经济恢复与发展的经验教训。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战后西欧各国经济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2. 复习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3. 完成课后练习题。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教学目标
要求掌握的知识:通过学习本课,要求学生了解“欧共体”和“欧洲联盟”的建立,掌
握战后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史实,以及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要使学生认识:用图片或表格形式列出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变化情况,让学生逐步掌握
运用图、表、数据等说明相关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战后西欧、日本在恢
复和发展经济方面所采取的不同方式,培养学生运用共性和个性的原理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
的能力。
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学习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恢复与发展的主要原因,使学生认
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以此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
意识,确立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并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振兴祖国的热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战后西欧、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难点:“欧洲共同体”与“欧盟”的建立和意义。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暂时得到缓和,各国资产阶级政府稳固统治、
恢复经济,1924年-1929年资本主义处于相对稳定时期,世界资本主义生产发展较快,出
现一时繁荣。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所谓的“黄金时期”。上一节课
我们已经共同学习了美国的经济发展情况(稍加复习),今天,我们要了解的是战后西欧、
日本经济的发展。
〔讲授新课〕
向学生展示《重建柏林》和教材上有关“欧盟”的几张图片,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先
来了解西欧:是指二战后,在国际政治概念上,指除苏联和东欧国家之外的24个欧洲资本
主义国家。
面积360万平方千米,人口3.5亿。是资本主义的发祥地。课本采用的是后一概念。
二战中英国被夺去41万人口,全国1/4财富毁于战火之中,战争期间出口贸易大减,
工业技术装备更加陈旧。法国在法西斯占领摧残下,工业体系残缺不全,生产处于瘫痪状态。
德国战争夺去700万人口。因此,战后西欧各国都面临经济恢复的艰巨任务。
现在,我们都知道西欧各国的经济已是相当发达,那当时,各国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思考,讨论。
西欧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引导学生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来分析。内因是西欧国家积
极引进先进科技并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外因则是美国对西欧的援助。当然,美国对
西欧的援助是为了控制西欧,西欧接受援助则是有效地利用了这一外部条件。
西欧各国在快速发展之下,又联合组成了欧共体。“欧共体”的背景,二战后美国的全
球战略是控制西欧和日本,遏制苏联势力向西发展,充当世界霸主。援助西欧是其全球战略
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西欧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西欧国家感到:美苏两国对西欧都有
野心,要提高自身的安全系数,提高西欧国家的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必须密切联
系加强合作,于是60年代建立“欧共体”。所以说“欧共体”是西欧国家为了维护自身安全
和利益而建立的一个经济联合组织,为战后西欧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形成过程
1967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建立了“欧洲共同体”
组织,后来又有六国先后加入,共12相成员国。
同学阅读小字内容及《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
欧洲经济共同体促进了西欧经济发展,同时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关
系。
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建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使用统一货币
──欧元。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自由流通,不同国家的人可以自由自在地在
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同时,欧盟还力求在外交和国家安全方面步调一致。欧
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西欧经济增长速度之快,令人惊奇,但它却慢于日本,请看日本崛起。
战争给日本带来了深重灾难,战后日本经济崩溃,政治上处于美军占领状态,美国对日
本实行严厉的非军事化政策,解除其武装,废弃其战备。
那么,二战后日本经济为什么会高速发展呢?
学生讨论,最后总结。
1、日本经济现代化的实现,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外部条件,也有日
本政府和人民自身的努力。
2、战后初期日本实行的民主改革,推动其社会经济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也对社会生
产关系作了局部调整,建立起适应当代经济发展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有利于运用现代化管
理手段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从而将国民中蕴藏的劳动智慧和创造力激发释放出来,
成为推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动力。
3、战后国际形势的演变给日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美国私人资本也大规模
涌入日本。美国的扶植,使日本获得了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资金和技术。
4、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就一直非常重视教育。70年代中期又基本普及了高中教育。政
府教育经费支出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逐步上升。在人才结构方面,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经济结
构的发展变化,调整教育重点。由于日本长期坚持“教育先行”的战略,为经济发展保证了
人才资源。
5、日本政府利用国内外各种条件,确定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在这方面,日本
的国家干预方式和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特点,都对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
政府根据日本的特点,一方面采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方针,另一方面确立“贸易立国”的
战略,积极有效地开拓国际市场,扩大进出口贸易,加强资本输出。日本企业不惜花费巨额
资金,吸引优秀人才,在仿造的基础上博采众长,改革创新。
日本发展速度超过了所有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419亿美元,超过了联邦德国,仅次于美国,跃居
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1970年,日本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和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均为6%左右,
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
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是不是永久持续下去呢?
引导学生回忆资本主义各国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打断了资本主义各国稳定发展的
经济。只要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存在,危机的根源就不会消失。
1973-1975年的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从繁荣陷入困境,即所谓的“滞胀”
阶段。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两种状态结合在一起,并持续很长时间,这就是资本主义经济新
特点──“滞胀”。日本的发展速度一度减缓,直到80年代中期,才开始渐渐升温。
在经济发展基础上,日本想当政治大国的野心也膨胀了起来,这引起了别国的关注和不
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