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课_美国、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3.63 MB
- 文档页数:36
⼈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世界现代史知识点归纳世界现代史第⼀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俄国⼗⽉⾰命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4课经济⼤危机(=⼤萧条) 政1、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1)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希特勒组织了纳粹党。
(2)法西斯专政建⽴标志: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
(《我的奋⽃》)(3)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标志:希特勒集总理和总统⼤权于⼀⾝,出任国家元⾸。
(4)内外政策:①建⽴法西斯恐怖专政:A、1933年制造国会纵⽕案,逮捕共产党和进步⼈⼠;B、解散⼀切⼯会,取缔其他⼀切政党,镇压反法西斯战⼠;C、焚毁⼤量进步书籍,残酷迫害犹太⼈(⽔晶之夜);②⼤搞国民经济军事化,疯狂扩军备战:1935年撕毁《凡尔赛和约》,实⾏普遍义务兵役制。
2、意⼤利法西斯专政的强化(1)背景:⼀战后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农运动⾼涨(2)标志:墨索⾥尼组织了法西斯党,1922年进军罗马,建⽴了法西斯政权。
(3)强化:1929—1933经济危机沉重打击意⼤利,为转移国内⼈民的注意⼒,墨索⾥尼加紧武⼒扩张。
3、⽇本军部法西斯化(1)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使⽇本阶级⽭盾异常尖锐(2)过程:①1931年9⽉18⽇⽇本发动九⼀⼋事变,开始侵华,霸占中国东北。
②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内阁上台,标志⼆战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③1937年7⽉7⽇发动卢沟桥事变,全⾯侵华。
4、法西斯国家结盟:(1)1936年三个国家结成军事同盟——柏林---罗马---东京轴⼼,⼜称轴⼼国集团,(2)性质: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3)影响:轴⼼国集团的形成使世界和平⾯临严重威胁。
第三单元第⼆次世界⼤战第6课第⼆次世界⼤战的爆发1、慕尼⿊阴谋:1938年9⽉,德、意、英、法四国⾸脑希特勒、墨索⾥尼、张伯伦、达拉第在德国的慕尼⿊签订协定。
2、内容: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以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3、后果:使德国野⼼进⼀步膨胀,不但吞并苏台德,不久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把⽭头指向波兰。
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8、9课)www.5ykj.com 第8课美国经济的发展1.五六十年代,持续繁荣:①二战后,美国是最富强的国家,拥有广阔的国际市场;②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技术成果,改进的生产技术,发展工业和军事工业,生产水平进一步发展;③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
2、70年代,危机与调整:①由于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1974-1975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美国经济受到严重打击;②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美国经济缓慢回升,但通货膨胀。
③80年代中期以来,形势好转,但债务负担加重,成为最大的负债国。
3、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①美国在进行社会经济改革的同时,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②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新经济的主要特征:信息化和全球化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1、欧洲经济恢复和发展原因:①美国的经济援助(欧洲复兴计划=马歇尔计划);②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③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采用最新的科技成果;④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2、欧洲的联合:1967年,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组成了“欧洲共同体”组织(欧共体),根本原因: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强相互间的合作;意义:促进了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提高了欧洲共同体的国际地位和作用。
1993年发展为欧洲联盟。
现有成员国27个。
3)欧盟成为了世界最大的经济实体。
3、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原因:①美国的援助,朝鲜战争中日本为美军提供大量军需物资和后勤服务,刺激了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②利用有利的经济发展环境,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③战后日本在美军的占领下实行非军事化,军费负担小;④日本政局稳定;⑤重视培养人才,劳动者素质高;4、概况: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到70年代初,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实力最强的是——美国;世界上发展最快的资本主义国家是——日本。
九年级(下)世界历史复习提纲姓名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课:俄国十月革命1、俄国十月革命的时间:1917年11月。
领导者:列宁。
性质:无产阶级革命2、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十月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苏俄。
十月革命的特点是城市包围农村,武装夺取政权。
意义:见9下书5页。
3、在三年国内战争期间,列宁在经济上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代替了原来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是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积极探索。
2、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结果: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1922年底,苏联成立,全称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4、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936年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5、苏联第一五、二五计划的时间是:1928-1937年。
重点是发展重工业。
6、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苏联工农社会主义国家形成,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模式弊端见9下书10页。
7、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总的特点是道路曲折,先后出现两次重大的转折:第一次发生在列宁时期,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策;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即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巴黎和会: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对中国的影响: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引发五四运动,中国代表拒绝签字。
2、华盛顿会议(1919—1922年)签订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对中国的影响: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在初中历史学习阶段,把握好每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对考试是很有帮助的。
对于历史这门科目,只有总结好每一个相关的知识点,才能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以供大家学习参考,欢迎阅读。
第1课俄十月革命一、二月革命1.时间:1917年3月2.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4.革命后形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
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1.背景:临时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继续进行一战。
2.领导人及地点:列宁,彼得格勒。
3.经过:彼得格勒起义胜利,建立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4.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5.政权巩固: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6.意义: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⑵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⑶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7.巩固政权:经过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获胜的无产阶级政权。
此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8.对中国的影响: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开始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新经济政策1.背景:⑴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⑵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2.时间:1921年3.领导人:列宁4.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5.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6.评价:是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二、苏联成立1.时间:1922年底2.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8课美国经济的发展一)战后的繁荣(五六十年代)1.原因1)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
2)大力发展(),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
3)改善从民生活,创造有利的经济发展环境。
2.表现:经济持续发展,()和()发展迅速。
二)危机和调整(七八十年代)1.原因1)1974-1975年,受经济危机严重打击。
2)80年代受到()的困扰,债务负担加重。
2.表现:70年代,经济地位下降。
80年代中期以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三)新经济的出现(九十年代)1.原因1)改革()。
2)加大发展教育、和科技事业的力度。
3)促进以()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
4)完成了()的技术改造。
2.表现:经济逐渐有了持续稳定的发展,美国经济进入新经济时代,新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是()和()。
9课西欧日本经济的发展一)战后西欧经济的恢复1.表现:50年代初,各国经济已恢复到战前水平。
20世纪60—70年代,西欧经济()。
2.原因1)()为了对付苏联给予西欧大量援助。
2)发挥高素质()优势。
3)采用最先进的()。
4)制定恰当的()。
5)20世纪60年代,“”成立,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
二)欧盟的成立1.时间:()年2.一体化措施1)逐步使用单一的货币——()。
2)成员国内部人员、()、货物自由流通。
3)力求()和()等方面步调一致。
3.作用1)成员国之间()、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发展。
2)提高国成员国的国际地位。
三)日本经济的发展1.原因1)进行社会改革,推行()政策。
2)美国的军事订货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3)制定了适当的()。
4)引进最新的科技成就,发展( )和科学技术。
5)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实行“”政策。
2.表现1)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近二十年间,经济持续(),成为世界第()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2)70年代日本经济受到经济危机打击,发展速度减缓。
3)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的欲望开始膨胀,军费开支不断增加,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
初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今天小编给大家讲讲初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大化改新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教第四单元步入近代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12课美国的诞生美国独立战争(《独立宣言》华盛顿)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人权宣言》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工业革命第五单元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第15课血腥的资本积累三角贸易日不落帝国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玻利瓦尔章西女王第七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第二次科技革命第八单元璀璨的近代文化第22课科学和思想的力量伏尔泰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第23课世界文化的杰作贝多芬列夫·托尔斯泰梵高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4课经济大危机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第8课美国经济的发展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欧盟第六单元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第12课亚非拉的奋起印度独立纳米比亚独立巴拿马运河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巴以冲突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考点一统一的国家的建立九上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一、日本大化改新背景:六七世纪时,日本国内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
时间、天皇: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开始。
内容:①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②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影响(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评价:大化改新是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一场改革。
改革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经济发展。
启示: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