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诊断和处理
- 格式:ppt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47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诊疗指南
一、定义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 )是指因骨质疏松导致脊柱椎体发生变形或碎裂。
二、病因
(1)骨质疏松。
年龄增大、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等因素使椎体骨质减弱,容易发生压缩性变形。
(2)创伤。
轻微撞击或过重负重也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的椎体发生压缩骨折。
三、分类
(1)症状性骨折:有明显症状如腰背疼痛。
(2)无症状骨折:即早期线检查可见骨折影,但无明显症状。
四、诊断
(1)线检查:早期线可能未见变化,脊柱线3个月后可见骨质减毁或重建征象。
(2)检查:灵敏度高,能更清晰显示骨折部位变形程度。
(3)检查:对软组织损伤显示明显,但诊断骨折主要依赖线和。
五、治疗原则
(1)缓解症状并改善生活质量。
(2)预防进一步骨折。
(3)恢复脊柱力量和功能。
六、治疗方法
(1)针对症状进行:外用止痛药、物理治疗等。
(2)治疗骨质疏松:钙剂、骨密度影响药等。
(3)严重病例外科减压或钉固定术。
(4)随访线监测治疗效果。
以上内容旨在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初步参考。
具体应视个案进行个体化处理。
完整版)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诊疗规范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系统疾病,其特征为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骨强度下降和骨折风险性增加。
当骨质疏松症导致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强度减低时,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
其中,骨折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F)是骨质疏松症骨折的常见类型,尤其容易发生在脊柱部位。
一、OVF诊疗流程在进行OVF的治疗前,需要进行鉴别诊断,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如肿瘤、结核等。
接着进行骨质疏松症和椎体骨折的诊断,通过实验室检查和骨密度检测(BMD)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来确认诊断。
在接诊患者时,需要进行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如疼痛、脊柱变形和骨折等方面的检查。
治疗方面,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补钙补充对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很有帮助。
对于脊柱骨折,卧床休息和减压可以缓解疼痛,而经椎弓根内固定术和微创治疗(如PVP和PKP)则是常见的治疗方式。
二.OVF诊治指南一)临床特点骨质疏松症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疼痛、脊柱变形和脆性骨折。
然而,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只有在进行X线或骨密度检查时才会发现已有骨质疏松改变。
疼痛方面,患者可能出现腰背酸痛或全身酸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翻身、起坐和行走。
骨质疏松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身高缩短和驼背等脊柱变形,而椎体压缩性骨折则会导致胸廓畸形、腹部受压和心肺功能受损。
脆性骨折常发生在胸、腰椎等部位,而且发生过一次脆性骨折后,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会明显增加。
二)实验室检查为了进行鉴别诊断,有时需要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钙、磷、碱性磷酸酶、性激素、25(OH)D和甲状旁腺激素等检查。
根据病情、药物选择、疗效观察和鉴别诊断需要,医生可以选择以下骨代谢和骨转换的指标来帮助分型、评估骨丢失速率和老年妇女骨折风险、选择干预措施和评估病情进展。
常用的检测指标包括血清钙、磷、25-羟维生素D和1,25-双羟维生素D。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及治疗进展罗先正北京友谊医院骨科主任医师随着杜会入口老年化的发展,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威胁我国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严重的后果是骨折。
骨质疏松患者由于骨量减少,骨结构退化,骨强度降低、脆性增加,日常生活或轻微创伤就可能导致骨折的发生。
临床上,最常见的骨质疏松骨折部位为脊柱、髋部及桡骨远端。
其他部位亦可发生骨折,如肱骨近端、胫骨近、远端骨折。
脊柱骨折多发生在椎体,无明显外伤史或轻微外伤,如平地跌倒等。
与年青人非骨质疏松性骨折不同。
后者骨折的发生需要一定的暴力损伤,有明显外伤史。
骨质疏松性骨折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降低生存期的生活质量,致残率和死亡率明显增加,给家庭和社会增加经济负担。
如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严重时可出现剧烈腰背疼痛,影响呼吸循环功能的驼背畸形,腹胀、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由于畸形、疼痛引起的心理障碍,可使患者出现抑郁,甚至萌发自杀意念。
骨折多发生在T。
与L。
之间,以胸腰椎最为常见。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发生,提示全身骨微结构的退变。
骨强度的下降,新的椎体骨折及髋部骨折的发生率将增加25%~50%。
因此,能否减少新的椎体骨折发争已成为治疗骨质疏松药物的评定标准。
髋部骨折的病死率及致残率均很高,骨折后第一年的病死率为20%,1/3患者出院后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家庭护理,不足1/3的患者能恢复剑骨折前的生活质量。
一.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诊断及进展1临床表现①一般表现:可出现疼痛.压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但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也可没有疼痛或仅有轻微疼痛,或表现为原有疼痛加重。
功能障碍也可很轻微,甚至患肢仍可活动。
②特有表现:可出现畸形,骨擦感(音)、反常活动。
但iN床上也有患者发生骨质疏松骨折后缺乏上述典型表现。
③骨质疏松症的表现:可出现身高变矮、脊柱侧凸或驼背畸形等。
2常规X线摄片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应用我国多数医院,特别是在基层医院,常规X线平片仍然是诊断骨质疏松最常用的检查方法。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分型、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术后注意事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是指由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导致脊柱椎体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强度减低,椎体在轻微外伤甚至没有明显外伤的情况下即发生压缩骨折。
它骨质疏松性骨折(或称脆性骨折)最常见的骨折,约占所有骨质疏松性骨折的40%,一般发生在 45岁以后,以绝经后妇女最多见,60-70岁发病率最高,此后发病率并不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脊柱压缩性骨折,胸腰椎多见,骨折主要发生在胸或腰椎移行处,以T12最多见,其次为L1。
上位胸椎也可发生,颈椎骨折几乎没有。
临床分型(1)基于椎体形态改变将OVCFs分为3型:椎体压缩呈楔形骨折、双凹骨折和垂直压缩性骨折,A.椎体楔形骨折:椎体前方高度变小,后方高度不变;B.双凹状骨折:椎体前方,后方高度不变,中间高度变小;C.压缩性骨折:椎体各部分高度均变小。
其中最常见的是楔形压缩骨折(51%),常导致患者腰背痛、脊柱后凸畸形、呼吸功能降低等一系列并发症。
(2)根据Genant等将X线分型标准OVCFs分为:A.轻度压缩骨折:在原椎体高度上压缩20%-25%。
B.中度压缩骨折:在原椎体高度上压缩25%-40%。
C.重度压缩骨折:在原椎体高度上压缩>40%。
临床表现1.大多数患者无明显外伤或仅有轻度外伤(如扭伤、颠簸、平地滑倒等),甚至咳嗽、喷嚏、弯腰等日常动作即可引起骨折。
2.疼痛。
脊椎压缩性骨折其中85%有疼痛等症状,而15%可无症状,体检脊柱局部有压痛,尤其是体位改变时疼痛明显,卧床休息时减轻或消失。
3.身高缩短、驼背。
严重的椎体压缩骨折尤其是多发性椎体骨折可导致脊柱后凸畸形,患者可出现身高缩短和驼背。
4.骨质疏松症引起的脊椎压缩性骨折,其部位仅限于椎体,不影响椎弓,故导致脊髓损伤的情况罕见,一般无下肢感觉异常、肌力减退及反射改变等神经损害表现。
治疗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和抗骨质疏松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基本治疗原则,同样适用于OVCFs。
骨质疏松所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诊治缓慢发生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通常是无症状的。
愈合的骨折可能是胸部或腹部X线片上的偶然发现。
由于脊柱后凸,椎体骨折的存在可能会变得明显。
相反,显着椎体压迫的急性发作与疼痛有关。
疼痛是可以忍受的,并且在没有医学干预的情况下获得缓解。
有些缓解疼痛严重,需要入院治疗和使用强效的镇痛药物。
在患有急性症状性椎体骨折的患者中,通常没有先前创伤的病史。
典型的患者在突然弯曲,咳嗽或抬起后出现急性腰背部疼痛。
疼痛通常位于脊柱中线,但向一侧或双侧放射向侧腹,前腹部或髂后上棘。
相比之下,疼痛向腿部的辐射在压缩性骨折中很少见,一旦出现此症状表面脊髓或神经根受到骨折的压迫。
身高降低-骨质疏松症导致的身高减少通常是无症状和渐进性的。
除了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外,椎间盘脱离可导致高度损失,并导致椎间盘狭窄或脊柱侧凸。
脊柱后凸-后凸可以是多个椎体压缩性骨折,特别是楔骨折的表现,虽然后凸可以独立地说明椎骨异常。
每次完全压缩断裂导致高度损失约1厘米或更多;高度超过4厘米的损失与15度的脊柱后凸有关。
然而,实际上,没有简单的脊柱后凸临床测量,并且由于测量技术和姿势的可变性,高度的测量可能是不一致的。
患有严重胸椎后凸的患者经常主诉颈部活动时出现疼痛或头痛,必须强行伸展颈部才能向前看。
由于颈椎过度伸展以保持直立,他们经常患有颈椎小关节疾病和退行性椎间盘疾病。
严重的脊柱后凸可能会导致限制性肺病。
诊断疑似急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应使用胸腰椎正侧位片进行评估,以确诊。
影像学异常-骨质疏松症可能导致几种类型的椎体异常,包括楔形骨折,双凹或“鳕鱼”畸形,以及压缩性骨折。
压缩性骨折的射线照相特征包括一个或多个椎骨的前楔入椎体塌陷,椎体终板不规则和一般脱矿。
后楔入是不常见的,可能表明潜在的破坏性病变。
鉴别诊断压缩性骨折可能是骨质疏松症的首发症状。
重要的是要了解某些线索,这些线索表明椎骨骨折可能是由于不复杂的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发生在不老的人身上,高于T4的椎骨单发椎体骨折是不常见的,除非在较低水平也有多处椎骨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2022年版)给出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治疗策略既往,《中华骨科杂志》于2008年和2017年,先后发布了两版《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
而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2022年版) 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制订,在2017年版的基础上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策略进行更新,部分内容摘抄如下:一、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治疗策略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应根据骨折的程度、症状、全身情况及患者需求等选择保守治疗、微创或开放手术治疗(推荐强度:专家建议)。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常用的微创治疗是椎体强化手术,包括椎体成形术(PVP)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
目前对微创手术与非手术治疗OVCF的疗效是否存在差异尚无定论。
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和美国内分泌学会2020版指南建议:考虑到对整体疼痛获益的不确定性和邻近椎体潜在增加的骨折风险,不推荐将PVP和PKP等微创手术作为OVCF的一线治疗。
2014年美国介入放射等学会推荐:保守治疗是OVCF传统的一线治疗方式,若PVP应用于骨质疏松相关的椎体骨折,则需用于保守治疗失败或不耐受保守治疗的患者。
英国国家健康与临床最优化研究所2003年指南认为:OVCF患者正规保守治疗至少4周后,采用PVP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
美国骨科医师学会2011年指南认为:不建议无神经损伤的急性椎体压缩骨折行PVP(强推荐);PKP对无神经损伤的急性椎体压缩骨折是一种选择(弱推荐)。
而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创伤专业委员会2019年指南认为,对急性症状性OVCF可行PVP(强推荐)或PKP(弱推荐)。
综合分析,本指南强调根据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程度、症状、全身情况以及患者诉求(如要求更快恢复正常生活状态等)选择合适的干预手段,使患者得到最佳预后。
保守治疗适用于影像学检查显示为轻中度椎体压缩骨折,症状和体征较轻,24h镇痛治疗后能恢复活动;或不能耐受手术者。
保守治疗包括卧床、支具及药物、早期活动、康复锻炼等方法,但需要定期进行复查评估,了解椎体压缩是否进行性加重。
DOI :10.3877/cma.j.issn.1674-134X.2015.06.021作者单位:100730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骨科1;610041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2;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3;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骨科4;100730北京,卫生部北京医院骨科5;215006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6;15008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7△共同第一作者通信作者:邱贵兴Email :qguixing@126.com注:本文首次发表在《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5,8(5):371-375.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a study first reported in the Chines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 ,2015,8(5):371-375.·诊疗指南·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全文)(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及治疗原则)邱贵兴1裴福兴2△胡侦明3△唐佩福4△薛庆云5△杨惠林6△陶天遵7△赵宇1△一、概述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系统疾病,其病理特征为骨量降低、骨微细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骨强度下降,易发生骨折;与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密切相关,绝经后妇女多发。
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常是骨质疏松患者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
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本指南所指的骨折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导致的骨折。
(一)骨质疏松症骨折的特点及治疗难点1.患者多为老年人,常合并其他疾病,易发生并发症。
2.多为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治疗稳定性差,内置物易松动、脱出,植骨易被吸收。
3.骨形成与骨痂成熟迟缓,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
4.卧床制动期将发生快速骨丢失,再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大。
5.致残率、致死率较高。
6.再骨折发生率高,髋部骨折患者1年内再次发生骨折达20%。
.-骨质松散症椎体压缩性骨折诊断指南骨质松散症是指: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构造损坏、骨脆性增添、骨强度降落、骨折风险性增添为特色的浑身性、代谢性骨骼系统疾病;当骨质松散症致使骨密度和骨质量降落,骨强度减低时,稍微外力即可发生的骨折,该骨折累计脊柱时,称为骨折松散椎体压缩性骨折(OVF),脊柱是骨质松散症骨折的常发部位。
(附:诊断流程与诊断指南、PVP 技术规范)一、 OVF 诊断流程接诊患者:病史咨询,体格检查(痛苦、脊柱变形、骨折)实验室检查 +骨密度检测( BMD )影像学检查(X线、CT、MRI)诊断:骨质松散症诊断+椎体骨折诊断鉴识诊断:肿瘤、结核等疾病治疗骨质松散症的治疗脊柱骨折的治疗生活方补钙骨质卧床减压 +微创式的改疏松经椎弓治疗休息变药物根内固( PVP治疗定术+PKP).-二. OVF诊治指南(一)临床特色痛苦、脊柱变形和发生脆性骨折是骨质松散症最典型的临床表现。
但很多骨质松散症患者初期常无显然的自觉症状,常常在骨折发生后经X 线或骨密度检查时才发现已有骨质松散改变。
1、痛苦:患者可有腰背酸痛或周身酸痛,负荷增添时痛苦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难。
2、脊柱变形:骨质松散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
椎体压缩性骨折会致使胸廓畸形,腹部受压,影响心肺功能等。
3、骨折:轻度外伤或平时活动后发生骨折为脆性骨折。
发生脆性骨折的常有部位为胸、腰椎。
发生过一次脆性骨折后,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显然增添。
(二)实验室检查1.依据鉴识诊断需要可选择检测血、尿惯例,肝、肾功能,血糖、钙、磷、碱性磷酸酶、性激素、 25(OH)D和甲状旁腺激素等。
2.依据病情、药物选择、疗效察看和鉴识诊断需要,有条件的单位可分别选择以下骨代谢和骨变换的指标 ( 包含骨形成和骨汲取指标 ) 。
这种指标有助于骨变换的分型、骨丢掉速率及老年妇女骨折的风险性评估、病情进展和干涉举措的选择和评估。
临床常用检测指标:血清钙、磷、25- 羟维生素 D 和 1,25- 双羟维生素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