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线路测量(简化版)
- 格式:ppt
- 大小:6.31 MB
- 文档页数:106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线路测量一般规定本章适用于铁路、公路、架空索道、各种自流和压力管线及架空送电线路工程的通用性测绘工作。
线路控制测量的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分别按本规范第 3.1.4 条和 4.1.3 条中的规定选用。
线路的平面控制,宜采用导线或 GPS 测量方法,并靠近线路贯通布设。
线路的高程控制,宜采用水准测量或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并靠近线路布设。
平面控制点的点位,宜选在土质坚实、便于观测、易于保存的地方。
高程控制点的点位,应选在施工干扰区的外围。
平面和高程控制点的点位,应根据需要埋设标石。
线路测图的比例尺,可按表 6.1.6 选用。
注:1 1:200 比例尺的工点地形图,可按对 1:500 比例尺地形测图的技术要求测绘。
当架空送电线路通过市区的协议区或规划区时,应根据当地规划部门的要求,施测 1:1000~1:2000 比例尺的带状地形图。
当架空送电线路需:要施测横断面图时,水平和垂直比例尺宜选用 1:200 或 1:500。
当线路与已有的道路、管道、送电线路等交叉时,应根据需要测量交叉角、交叉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及净空高或负高。
纵断面图图标格式中平面图栏内的地物,可根据需要实测位置、高程及必要的高度。
所有线路的起点、终点、转角点和铁路、公路的曲线起点、终点,均应埋设固定桩。
线路施工前,应对其定测线路进行复测,满足要求后方可放样。
铁路、公路测量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可采用 GPS 测量和导线测量等方法,按本规范第3.2 节、3.3 节中的有关规定执行,导线总长可放宽一倍;高程控制应布设成附合路线,按本规范第 4.2 节中四等水准测量的有关规定执行。
铁路、二级及以下等级公路的平面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平面控制测量可采用导线测量方法。
导线的起点、终点及每间隔不大于 30km 的点上,应与高等级控制点联测检核;当联测有困难时,可分段增设 GPS 控制点。
[问答题]1.某测绘单位承担某测区1︰(江南博哥)5000数字线划图(DLG),数字高程模型(DEM)。
数字正射影像(DOM)航测成图中的像片控制点布测任务。
1.测区概况测区以丘陵为主,分布有河流、湖泊和水库,交通发达,公路、乡村路纵横交错。
测区内耕地比较多,水田以梯地为主,山坡多旱地,山丘上植被茂盛。
2.航摄资料情况2014年航空摄影的23cm×23cm影像。
沿东西方向航摄。
航向重叠度一般在67%左右,最小53%,旁向重叠度一般在36%左右。
摄区共有20条航带。
3.像片控制点布测方案(1)平面高程均采用区域网布点,示意图如下:图7-1平高控制点航向基线跨度不大于9条基线,旁向相邻航线最大跨度不大于3条基线。
(2)像片控制点尽可能选择相片上的明显目标点,便于正确地相互转点和立体观测时辨认点位。
(3)像片控制点利用测区已有的卫星导航定位服务系统(CORS)联测平面位置,并用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进行高程改正。
[2015年真题] 问题:1.举出本测区中作为像片控制点的优选地物,并说明林地中控制点的选取方法。
2.结合本测区摄影资料的规格和重叠度,说明对像片控制点在像片上的位置的要求。
3.根据本测区像片控制点的施测方法,说明在野外选择控制点位应考虑的因素。
参考答案:1.本测区中作为像片控制点的优选地物包括:(1)道路:公路、乡村路的直角拐点;(2)水系:河流、湖泊和水库的堤岸线直角拐点;(3)植被分界线的直角拐点;(4)居民区内的道路、打谷场和水泥地等直角拐点。
林地中控制点的选取方法包括:(1)优先选择林地内明显小路的拐弯处;(2)不同覆盖的林地类型的分界线的拐弯处;(3)林地内重要明显块状地块的边缘。
2.像片控制点在像片上的位置的要求包括:(1)像片控制点应布设在航向及旁向六度重叠范围内;(2)像片控制点距像片边缘不应小于15mm;(3)像片的四个基本控制点应选在像片的四角附近或四边中点附近;(4)平高控制点航向基线跨度不大于9条基线,旁向相邻航线最大跨度不大于3条基线。
您的位置:考核练习 >> 在线答题结果第一章绪论一、单选1、我国目前采用的高程系统是()(分数:2 分)A.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B.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C. 地理坐标系D. 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标准答案是:A。
您的答案是:2、两点间高差的确切含义是( )(分数:2 分)A. 通过两个地面点的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B. 过地面点的两个垂直面之间的水平距离C. 点到大地水准面的垂直距离D. 过两个地面点的水准面之间的垂直距离标准答案是:D。
您的答案是:3、地面某点的经度为85°32′,该点应在三度带的第几带?( )(分数:2 分)A. 28B. 29C. 27D. 30标准答案是:B。
您的答案是:4、下面关于高斯投影的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 分)A. 中央子午线投影为直线,且投影的长度无变形B. 离中央子午线越远,投影变形越小C. 经纬线投影后长度无变形D. 高斯投影为等面积投影标准答案是:B。
您的答案是:5、地球曲率对高差的影响的大小与什么成正比?()(分数:2 分)A. 高程B. 距离C. 距离的立方D. 距离的平方标准答案是:D。
您的答案是:再次测验您的位置:考核练习 >> 在线答题结果第二章水准测量一、单选1、在水准测量中,若后视点A的读数大,前视点B的读数小,则有( )(分数:2 分)A. A点比B点低B. A点比B点高C. A点与B点可能同高D. A、B点的高低取决于仪器高度标准答案是:A。
您的答案是:2、望远镜的视准轴是( )(分数:2 分)A. 十字丝交点与目镜光心的连线B. 目镜光心与物镜光心的连线C. 人眼与目标的连线D. 十字丝交点与物镜光心的连线标准答案是:D。
您的答案是:3、在水准测量中,要求前后视距相等,能够( )(分数:2 分)A. 减少尺垫下沉对观测的影响B. 消除地球曲率和仪器i角对高差观测的影响C. 减少仪器沉降对一测站观测值的影响D. 消除视差和读数误差标准答案是:B。
10.1.1 相交线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对顶角、邻补角的位置关系的过程;2、了解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3、知道“对顶角相等”并会运用它进行简单的说理。
教学重难点重点: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对顶角相等”;难点:正确区别互为邻补角与互为补角和运用“对顶角相等”说理。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观察:下面是一把剪刀,你能联想到什么几何图形?两条直线相交,如图。
上图中两条相交直线形成的四个角中,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六对角,即: ∠1和∠2、∠1和∠3、∠1和∠4、∠2和∠3、∠2和∠4、∠3和∠4。
量一量各个角的度数,你能将上面的六对角分类吗?可分为两类:∠1和∠2、∠1和∠4、∠2和∠3、∠3和∠4为一类,它们的和是1800;∠1和∠3、∠2和∠4为二类,它们相等。
第一类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一条边公共,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讨论:邻补角与补角有什么关系?邻补角是补角的一种特殊情况,数量上互补,位置上有一条公共边,而互补的角与位置无关。
第二类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有公共的顶点,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角,互为对顶角。
思考:下列图形中,∠1和∠2是对顶角的是〔 〕A B C D1234O BA CD12 12 1212注意:对顶角形成的前提条件是两条直线相交,而邻补角不一定是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每个角的对顶角只有一个,而每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
二、对顶角的性质在用剪刀剪布片的过程中,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刃之间的角也相应变小,直到剪开布片。
在这过程中,两个把手之间的角与剪刀刃之间的角有什么关系?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研究下面的问题。
如图,直线AB 和直线CD 相交于点O ,∠1和∠3有什么关系?为什么?∠1和∠3相等。
∵∠1+∠2=1800 ,∠2+∠3=1800 、∴∠1=∠3(同角的补角相等) 同理∠2和∠4相等。
这就是说:对顶角相等。
工程测量线路测量6线路测量6.1一般规定6.1.1本章适用于铁路、公路、架空索道、各种自流和压力管线及架空输电线路工程的通用性测绘工作。
6.1.2线路控制测量的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应分别按本标准第3.1.5条、第4.1.3条中的规定选用。
6.1.3线路的平面控制宜采用卫星定位测量或导线测量方法,并应沿线路布设。
6.1.4线路的高程控制宜采用水准测量、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或卫星定位高程测量方法,并应沿线路布设。
6.1.5平面控制点的点位宜选在稳固地段、便于观测、易于保存的地方。
高程控制点的点位,应选在施工干扰区外围稳固地段。
6.1.6线路测图的比例尺可按表6.1.6选用。
6.1.7带状地形图测绘,根据线路规模,可采用全站仪测图、RTK测图、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测图、低空数字摄影测图或机载激光雷达测图等方法。
工点地形图的测绘宜采用RTK测图、全站仪测图或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测图等方法。
6.1.8当线路与已有的道路、管道、输电线路、通信线路等交叉时,应根据需要测量交叉角、交叉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及净空高或负高。
6.1.9纵断面图中平面图栏内的地物,可根据需要实测位置、高程及必要的高度。
6.1.10线路的起点、终点、转角点和铁路、公路的曲线起点、终点,应埋设固定桩。
6.1.11线路施工前,应在定测线路复测结果满足要求后再进行放样。
6.2铁路、公路测量6.2.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平面控制测量可采用卫星定位测量或导线测量方法,应符合本标准第3.2节、第3.3节的有关规定,导线总长不宜超过相应等级导线长度限值的2倍;高程控制应布设成附合路线,应符合本标准第4.2节中四等水准测量的有关规定。
高速铁路测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的有关规定。
6.2.2铁路、二级及以下等级公路的平面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平面控制测量可采用卫星定位测量或导线测量方法。
导线的起点、终点及每间隔不大于30km的点上,应与高等级控制点联测检核;当不具备联测条件时,可分段增设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