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教学:72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建筑工程测量》是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测绘知识、理论与技术,为工程项目的勘测、设计、施工等提供基础资料与技术保障。开设本课程对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形成起主要支撑作用。通过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建筑工程中级测量员的技术要求,掌握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全部测量工作及技术能力。能承担建筑工程、建筑钢结构、建筑设备测量员的职业岗位的专业技能。

本课程实践性强,技能要求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测量仪器和工具、掌握建筑工程建设和管理中所需的基本的测绘和测设知识,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该课程淡化理论,实用性强,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形成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模块一测量基础知识(4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建筑工程测量的任务和作用

2、熟悉地面点位的确定方法

3、了解测量工作的原则、程序和要求

知识准备:

1、建筑工程测量的定义

2、大地水准面在测量学的作用

模块二水准测量(16学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

2、熟悉水准仪的构造,能正确操作水准仪

3、掌握水准测量的方法和成果计算

4、能使用水准仪进行基坑的引点测量和坑底设计高程测设工作

5、能正确进行测量校核和填写成果资料

6、了解水准仪的检验方法

活动安排(技能训练):

任务一:水准仪的认识与使用步骤

任务二:高差测量实训

任务三:高程测设实训

任务四:水准仪综合训练

知识准备

1、水准仪及水准尺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2、水准测量原理

3、高差测量和校核的方法

4、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和高程的成果计算

5、高程测设和校核的方法

6、水准仪的检验

模块三角度测量(20学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测角的基本方法——测回法的观测、记录、计算方法

2、熟悉光学经纬仪的构造,能正确操作经纬仪

3、熟悉光学经纬仪的检验方法

4、学会使用经纬仪进行测设角度

5、学会使用经纬仪测设直线

6、学会使用经纬仪极坐标法测设建筑物房角点的平面位置

7、能正确进行测量校核和填写成果资料

活动安排(技能训练)

任务一:经纬仪认识及对中、整平实训

任务二:测回法测水平角实训

任务三:极坐标法测设点的平面位置(已知角度和距离)实训

任务四:使用经纬仪直线定线实训

任务五:经纬仪综合训练

知识准备:

1、DJ6光学经纬仪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2、DJ6光学经纬仪的检验方法

3、水平角测量原理

4、水平角测量方法

5、测设直线原理与方法

6、极坐标测设点位的计算和测设方法

模块四全站仪及应用(16学时)教学目标:

1、熟悉全站仪构造和功能

2、掌握全站仪的参数设置

3、掌握全站仪的角度测量方法和距离测量方法

4、掌握全站仪的坐标测量方法和全站仪的坐标放样方法

5、能正确进行测量校核和填写成果资料

活动安排(技能训练)

任务一:全站仪认识、使用、参数配置实训

任务二:全站仪角度、距离测量实训

任务三:全站仪坐标测量实训

任务四:全站仪坐标放样实训

任务五:全站仪综合训练

知识准备:

1、全站仪基础知识

2、全站仪的参数设置

3、全站仪的角度测量方法

4、全站仪的距离测量方法

5、全站仪的对边测量方法

6、全站仪的坐标测量方法

7、全站仪的坐标放样方法

8、施工坐标系与测量坐标系的转换

模块五综合实训(16学时)

教学目标:

1、掌握闭合水准路线的施测方法,记录、计算与检核方法

2、掌握测设已知高程点的方法

3、掌握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操作方法、步骤及其要领

4、掌握全站仪的基本操作方法

活动安排(技能训练)

任务一:高程引测

任务二:高程测设

任务三:水平角观测

任务四:导线测量

三、说明

1、教材说明

教材编写应因材施教,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重技能。理论以够用实用为准。实践重能力培养,更细化,针对每一项技能,每一个操作步骤,测量方法,与实践操作结合更密切。对行业先进仪器不仅是介绍,更注重使用和操作。

要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开发相关学习辅导用书、教师指导用书、网络资源等。

2、教法说明

教师应依据工作任务中的典型产品为载体安排和组织教学活动。按照项目的学习目标编制项目任务书。项目任务书应明确教师讲授(或演示)的内容;明确学习者预习的要求;提出该项目整体安排以及各模块训练的时间、内容等。如以小组形式进行学习,对分组安排及小组讨论(或操作)的要求,也应作出明确规定。以学习者为主体设计教学结构,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习者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者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者学习信心与成就感。教师应指导学习者完整地完成项目,并将有关知识、技能与职业道德和情感态度有机融合。

教学应采取项目教学法,以工作任务为出发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教学情境,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要充分利用图片、投影、多媒体、实物等教学手段。

3、考核说明

考核要求:

本部分内容采用过程评价和项目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的综合性。

教师的评价占50%,评价的手段包括研讨、选择、收集参考资料、运用网络资源等。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内成员合理分工、科学制定工作进程表、参考资料的准备、测量工具的选择、识读以及其他准备工作完成情况。

学生的自评占25%,包括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按时、独立完成任务情况。

小组评价占25%,包括乐于请教和帮助同学、小组活动协调和谐、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学习态度等。

成绩评定:总分为100分,其中分值比例分配如下:

1、测量基本知识40%;视其表达的准确性和书面成绩综合给分。

2、水准仪测量放样15%;在指定时间内视水准测量内容完整,操作步骤规范程度给分。

3、经纬仪测量放样20%;在指定的时间内进行测量放样,视其操作步骤的规范程度和放样的准确程度给分。

4、全站仪测量放样25%;在指定的时间内进行测量放样,视其操作步骤的规范程度和放样的准确程度给分。

××××××项目成绩评定表

学校班级学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