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 格式:docx
- 大小:29.20 KB
- 文档页数:8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专业基础技能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从前期准备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中,必须提供的测量控制点、场地地形图和进行定位放线、施工测量、变形测量和竣工测量等技术服务,特别是施工阶段,每道工序首先要做到的工作就是测量放线。
因此,具备建筑施工测量技能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从事职业工作必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同时为学习后续专业技能课程打下基础;并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形成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掌握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进行测量基本工作、小地区控制测量及计算点位坐标的能力,具有初步测图、识图和用图的能力。
具备进行民用建筑物的定位、放线和高程传递的技能;具备进行高程建筑物的定位、轴线投测和高程传递的技能;具备进行工业厂房柱列轴线和构件安装的测量工作的技能。
理解工程测量的基本任务,初步掌握工程测量的工作流程;会操作和使用各种测量仪器;具备查阅各种规范和处理相关信息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养成耐心细致的工作习惯,树立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
三、教学内容结构教学内容由理论模块和技能模块两部分组成,并分两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测量基本知识与技能阶段总学时数为118学时,以完成三个学习模块的10个项目内容为主线,以完成各任务中不同工作项目的知识与技能为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按工作任务和项目的先后顺序来组织,每个任务都安排一定课时的实训,以便边教边学和边做。
第二阶段:综合测量模拟实训阶段本阶段的教学内容侧重于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融会贯通,模拟完成典型实际测量的有关工作项目,综合测量模拟实训的教学内容按一个大的项目组织,其中包含五个分项目,每个分项目又包含若干个具体的工作子项目,此外,还有操作考核和实训总结。
四、课程目标设计课程目标设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角度、距离、高程测量和误差的知识,运用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垂准仪等测量仪器完成建筑物施工放线的方案制定、实施、成果评价和建筑总平面图测绘,并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养成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提高与人沟通共处的水平。
最新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课程代码:18050281适用专业:建设工程管理(五年制高职)课程类型:口A类(纯理论课);EIB类(理论+实践);口C类(纯实践课)课程性质:E1必修课;口专业选修课;口公共选修课教学时数:56学时总学分数:4学分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五年制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
目标是让建筑工程技术学生具备从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一线施工岗位所必备的工程测量基础知识及技能,具有承担建筑工程施工定位、放样的能力和其它测量工作的能力。
课程的作用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是前导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房屋构造与施工图识读识图》、《AUTOCAD》等的一次复合应用;也是专业后续课程《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等课程学习的必要基础。
课程的作用还不仅仅在于对接专业的目标工作岗位,课程的学习是学习对象综合素质提升的一个载体,在“教学做”一体的职业教学情境中有效培养学生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识图用图、放线验线和竣工测量的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勤于学习的习惯,强化规范意识,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吃苦耐劳和客观科学的工程测量人员的素质,并为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二)课程设计思路1 .课程基本理念(1)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岗位需求为出发点,以职业能力要求为目标,在课程的教学设计、考核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注重学生实操技能、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2)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进行课程的开发和设计通过与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进行沟通交流,分析出岗位群的实际工作任务,对这些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提炼、整合,确定工作任务对知识的共性要求,并对所需的职业资格及能力进行分析,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与定位建筑工程测量》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主要是让学生能通过本门课程能掌握实际工程所需的测量技能,并且为深入学习测量知识打好基础,是土木工程类专业必备的课程。
本课程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技能内容,定位为学生必备技能的课程,并且在今后工作中能成为独挡一面的测量员或测量主管,无论是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还是施工后的验收工作,能结合相应软件处理施工必要问题。
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测量测绘能力,以提升测量水平为目标,给予学生基本的测量能力,掌握基本的测量知识。
另外,面向未来工作的需求,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在技术上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在职业素养上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及吃苦耐劳和敬业的精神;在技能运用上,培养学生在工作中能做好工作的规划,培养学生对工作的统筹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通过教师对基本知识讲解,利用生活或者实际施工中的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示相应的测量内容。
通过生活中的事件,引出测量的知识,从生活中需要的测量的知识拓展到工程上的测量知识。
工程测量应从简单到难,首先是对较简单且常用的水准测量进行教学,通过讲解规范、教师示范、现场指导,项目实训达到掌握水准测量的基本技能要求。
后半部分的教学主要是针对全站仪的操作及使用,对于仪器的架设由于仪器的消耗及折旧问题,并且仪器架设的操作与经纬仪完全一样,所以在全站仪的架设教学与训练上,应首先使用经纬仪进行仪器架设教学,掌握基本操作完成后再深入坐标的采集与放样的教学。
教学期末评定可以不用纸质版卷面考试,采用项目考核实际操作及相应表格的填写计算作为期末课程评定结果。
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工程类基本的水准测量、坐标放样和坐标数据采集、利用CAD绘制测量图形或进行施工土石方计算。
以人才培养模式出发,课程内容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工程施工任务或项目为载体,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开发,以行动导向进行教学设计,以实训为手段,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内容,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估的能力。
《工程测量》课程标准《工程测量》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工程测量》【参考学时】总学时:180 理论学时:114 实训学时:66【适用专业】公路施工与养护专业、道路桥梁施工、公路工程试验检测1.课程定位该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公路施工与养护专业、道路桥梁施工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
同时,也是获取测量员从业资格的证书课程之一。
本课程以测量员岗位为导向,贯彻中级测量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按照“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思路进行教学,使学生具有使用工程测量仪器的能力,掌握公路勘测及路桥施工测量的基本方法,具备公路测量的基本能力和严谨细致的思想品德,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勘测设计、工程施工测量、工程检测等岗位打下坚实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基础。
该课程以《应用数学》、《公路工程基础》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路基路面施工》、《桥涵施工》等课程的前导课。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熟悉常用的测量仪器,掌握公路工程施工中各种测量仪器的用法,掌握公路勘测、公路工程施工测量、建筑施工测量的基本方法,具备基本的测量技能,达到中级测量工的基本职业能力和职业规划能力。
同时,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实事求是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团队合作和吃苦耐劳精神,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2.1 职业能力目标:⑴能熟练使用普通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和三四等水准测量;⑵能熟练使用光学经纬仪进行角度测量;⑶能使用钢尺、经纬仪、测距仪、全站仪等仪器进行距离测量;⑷熟练使用全站仪进行角度、距离、坐标测量和点位坐标放样;⑸能使用GPS进行坐标测量和放样;⑹能使用平板仪、经纬仪、全站仪等进行小区域地形测量,并勾绘地形图;⑺能熟练进行中线测量、纵横断面测量;⑻能熟练运用各种测量仪器进行公路施工和桥梁施工测量;⑼能进行基本的建筑施工测量。
2.2 知识目标:⑴能解释水准测量的原理;⑵能进行各种测量的成果处理;⑶熟练说出各种测量仪器的各部分作用;⑷能进行加密水准点的计算;⑸能进行坐标正反算的计算;⑹能进行地形测量的相关计算,并能勾绘等高线;⑺能正确处理各种测量的内业;⑻能正确绘制纵橫断面图并进行相关的设计、计算;⑼会进行公路和桥梁施工的各种放样计算。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适用专业:工程造价专业学时:60学时开课学期:第二学期一、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工程造价专业重要的、具有较强实践性的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的作用:本课程涵盖了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全部测量工作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承担建筑工程测量员的职业岗位的工作。
二、课程的教育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测量的基础知识。
2、掌握仪器基本构造及操作方法。
3、熟练掌握高程测量方法、水平角度测量方法、距离测量的方法。
4、熟练掌握高程测设方法、水平角度测设方法、距离测设的方法。
5、掌握民用建筑施工测量内容,熟悉工程施工测量实施步骤及方法。
6、熟悉测量工作原则。
7、熟悉施工测量规范。
8、了解地形图测绘的方法。
(二)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细致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敬业爱岗思想,加强职业道德意识。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三)能力目标1、使学生具有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三种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检验及校正能力。
2、了解测绘新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及发展动向。
3、能正确选用测量器具和测量方法进行建筑施工中的测量放线工作。
4、通过学习,获取测量放线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一)与前续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以《建筑制图与CAD》、《高等数学》等知识作为基础,利于掌握与理解测量的理论和技能。
(二)与后续课程的联系本课程对造价工程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为工程造价专业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等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表1:《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一览表五、教学实施建议(一)推荐教材《建筑工程测量》作者:许光、王晓峰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1月1日(二)教学参考资料《土木工程测量》(第二版)覃辉同济大学出版社《道路工程测量》姜远文机械工业出版社(三)教师素质要求教师配置:赵宝森、于瑾佳、刘煜、刘少春、李琳有企业经历的专任教师: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0%。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一、基本信息适用对象:建筑工程施工制定时间:2019.5.10课程代码:0201077 所属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学分:4 学时:96二、课程目标1、专业能力目标(1)能正确使用经纬仪、水准仪、钢尺进行普通测量工作;(2)了解全站仪、自动安平水准仪、电子经纬仪等仪器的使用;(3)根据《规范》要求,能正确观测、记录、计算测量数据;(4)在校期间通过技能训练,达到相当于中级测量放线工的水平,人人通过仪器操作考核。
2、方法能力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建筑工程测量的主要内容及方法,具备建筑工程施工放线的能力。
3、社会能力目标能掌握施工的测设,建筑中的施工测量方法。
三、整体教学设计思路1、课程定位《建筑工程测量》是研究如何为建筑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竣工及保养维修等阶段提供各种观测数据,进行记录计算,绘制图形,标定各种测量标志以配合与协调各阶段施工的一门学科,在工程施工阶段中,应用十分广泛。
经过建设市场职业岗位能力的充分调查和本行业众多专家的积极指导,本课程的设置完全符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应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门实用的专业课程之一,凡有工程建设的地方就需要工程测量,凡参加与工程建设的人员都应具备相关的测量知识和技能,它在整个工程建设中起着先导性、关键性的作用。
2、课程开发思路(一)课程改革根据当前建设市场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为充分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育新理念,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向导课程建设,开展“教学做”体化教学,学生为中心,对《建筑工程测量》课程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二)课程内容《建筑工程测量》是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技术课程,通过授课、作业、课程实训及综合实训等各个教学环节,使学生能掌握《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测量方法,熟悉测量仪器的使用,并通过测量基本技能的训练,具有承担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工作的能力。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建筑工程测量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涉及到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等各个阶段。
因此,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标准制定对于培养合格的建筑工程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展开讨论,旨在明确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等方面的要求,为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规范化教学提供参考。
一、课程设置。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应设置在建筑工程类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并作为专业必修课程。
课程设置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实际需求,合理安排课程学时和学分,确保课程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同时,课程设置还应与建筑工程领域的最新发展和实际需求相结合,不断更新和完善课程内容,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
二、教学目标。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目标应明确、具体,既要考虑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又要兼顾学生的实际能力提升。
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技能、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独立开展测量工作的能力,能够运用测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包括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测量仪器的使用、测量方法与技术、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等内容。
教学内容应结合建筑工程实际,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教学内容还应涵盖建筑工程测量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引导学生关注行业动态,拓展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四、教学方法。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方法应多样化,既要注重理论教学,又要注重实践教学。
教学方法应灵活运用讲授、实验、实习、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方法还应注重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五、考核评价。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考核评价应科学合理,既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考察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是在《建筑 CAD》和《建筑制图》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核心课程。
其任务是培养学生熟练使用建筑测量仪器进行建筑工程的测绘、放线和竣工测量等能力,为后续《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等课程学习,及取得测量员、放线工等职业资格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90 学时,5 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应体现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注重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职业技能学习和职业精神培养。
1.依据“中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建筑工程测量实践能力的训练,围绕建筑施工、质量检测、工程监理等工作岗位,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高职分段培养等需要,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岗位需求,对接职业标准和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的原则,构建学习项目任务,确定本课程内容。
3.遵循学生认知和技能形成规律,整体考虑教学单元间的层次梯度、逻辑结构。
以工程勘测规划阶段、工程施工阶段和运营管理阶段测量为路径,设计若干学习任务,将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机融合到学习任务中。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知识,能熟练使用建筑测量仪器,具备识图用图、放线验线和竣工测量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
1.掌握高程控制测量和平面控制测量基本原理,能利用测量仪器进行高程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熟悉高程测设、角度测设、距离测设方法;2.具备编制施工测量方案并运用常见工程测量仪器进行施工测量、测设、变形监测的能力;3.能识读建筑总平面图,并依图进行建筑物轴线定位、楼层标高和墙体标高的测设与控制;4.能正确使用测量仪器,有规范操作的职业习惯和安全、环保意识;5.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吃苦耐劳及团结协作的精神;6.通过工程测量员(四级)技能鉴定考试并取得四级证书。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建筑工程测量》是一门重要的建筑工程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为今后从事建筑工程测量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涉及建筑工程测量基本知识、测量仪器的使用、建筑工程控制测量、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等多个方面。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能够独立完成建筑工程测量工作;2. 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与同事协作完成测量任务;3. 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建筑工程测量基本知识:包括建筑工程测量的概念、目的、意义、测量仪器的种类和使用方法等;2. 测量仪器的使用:包括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仪器的维护和保养;3. 建筑工程控制测量:包括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的布设、观测、计算和施测方法;4.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包括建筑物定位、基础施工测量、主体结构施工测量、装饰装修施工测量等多个方面;5. 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建筑工程测量任务,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教学:通过讲解、演示、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熟悉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提高操作技能;3. 现场教学:带领学生到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观察和学习,加深对建筑工程测量的理解;4.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提高学习效果。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实践操作等;2. 考试成绩: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考试,综合评定学生的最终成绩。
六、课程资源1. 教材:《建筑工程测量》教材是本课程的重要资源,学生应该认真阅读教材,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2. 参考书籍:包括相关书籍、文献、案例分析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3. 数字化资源:包括课件、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编号:560502XX 学时:60考核方式:考查适用专业:工程造价专业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建筑工程测量》就是高职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得一门重要得、具有较强实践性得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就是研究如何为建筑工程各个阶段提供数据资料, 并以此配合指导施工得一门学科。
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运用测绘知识、理论与技术,为工程项目得勘测、设计、施工、监理、运营、管理、维护、安全等提供基础资料与技术保障。
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就是在学习了建筑专业基础课得基础上得一门专业技术课程,同时又就是后续施工技术课程得前沿技术课程。
二、课程任务通过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得学习,学生应达到建筑工程高级测量员得技术要求, 掌握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得全部测量工作及技术能力。
能承担建筑工程、建筑钢结构、建筑设备测量员得职业岗位,以及承担建筑工程、建筑钢结构、建筑设备施工员,建筑监理员得主要专业技能之一。
第二部分职业岗位标准一、本课程对应得职业岗位该课程对应得主要岗位有:测量员岗位;施工放样员岗位;建筑监理员二、国寡或行业职业标准,技术等级标准本课程所对应得岗位工种主要有:测量员,技术施工员,监理员等。
工种等级: 初、中级。
第三部分培养目标情感目标在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得基础上,培养学生树立严谨得工作作风、培泰学生养成良好得职业习惯、培养学生独立处理问題得能力、培养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得能力、培养学生得综合分析能力、培泰与增强学生热爱测绘事业、热爱工程建设、服务工程建设得意识。
社会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得沟通能力及因队协作精神;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能力;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得工作作风;4、培养学生质量意识、安全意识;5、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心、环保意识。
三、专业能力目标1、使学生具有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三种基本测量仪器得使用与检验及校正能力;2、了解测绘新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得应用及发展动向;3、能正确选用测量器具与测量方法进行建筑施工中得测量放线工作;4、通过学习,获取测量放线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5、培养学生细致严谨、一丝不苟得工作作风与学习态度;6、培养学生敬业爱岗思想,加强职业道德意识;7、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第四部分课程内容1、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见表1模块教学U标活动安排知识准备模块一水准仪得测量放线工作Is掌握水准测臺得基本原理2、掌握水准测呈得方法与成果计算3、了解水准仪得构造能正确操作水准仪4、具有水准仪得检验与校正得能力5、能使用水准仪逬行基坑得引点测呈与坑底isn高程测设工作6、能正确进行测量校核与填写成果资料。
任务一:水准仪得认识、粗平、检校实训任务二:水准仪使用之照准、读数实训任务三:高差测星(单站)实训任务四:高差测呈侈站引点测呈)实训曲五:附呈测设实训任务六:水准仪综合训练测呈放线工»{11知识介绍水准仪及水准尺得构造与使用方法水准仪得检验戟正水准测呈原理高差测呈与校核得方法水准测呈得精度要求与觸呈得成果计算觸呈测设与校核得方法模块二经纬仪得测量放线工作1、掌握掌握测角得基本方;——测回法得观测、记录、计算方法2、了解DJ6光学经纬仪得构迄能正确操作经纬仪3、具有光学经纬仪得检验与校正得能力4、会使用DJ6光学经纬仪运用测回法进行左角与右角得测呈5、会使用DJ6光学纟测设直线6、会使用DJ6光学经纬仪极坐标法测设建筑物房角点得平面位置7、能正确进行测呈校核与填写成果资料任务一:经纬仪认识、照准部水准管检校实训任务二经纬仪使用之对中、整平实训任务三经纬仪使用之照准目标、读数实训任务四:测回法测水平角佐角' 目标点架设测角觇牌)实训任务五:测回法测水平角(右角” 目标点不架设测角觇牌)实训任务六:极坐标法测设点得平面位置(已知角度与距离)实训任务七:正倒篠延长直线实训任务八:经纬仪综合训练DJ6光学巒仪彳報造与使用方法纬仪彳#t佥验戟妙法水平角测呈原理水平角测呈方法测设直线原理命去极坐标测设点位得计算与测设方法模块三全站仪得测量放线工作测星方法与全站仪得坐标如方法5、了解全站仪得悬高测星方法与全站仪得对边测呈方法6、会使用全站仪逬行掲定点得坐标测呈与设计坐^^昙放样工作7、能正确进行测呈校核与填写成果资料&能选用正确得仪器正确得方法进行建筑物走位与工程校核2、学习策略(1)基本学习策略:就是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与发展而采取得各种行动与步腺;(2)认知英略:就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采取得步骤与方法(3)调控英略:就是指学生对学习进行计划、实施、反思、评价与调整得策略;(4)爺料策略:就是学生合理并有效利用网络、多媒体进行学习与运用測量技术得霓略;(5)实践操作策略:就是学生主动适应测量工作环境,学习操作技能;(6)理论联系实际霞略:就是学生把掌握得操作技能上升到理论水平。
第五部分课程实施要求一、学习情境教学方案设计(一)教学建议1.学吋分配建议序号项目课程内容课时理实合论践计仪坐标测舷训任务四:全站离测臺方法全站仪彳#B 仪坐極训高测呈方法任务五:全站全站仪得对仪综合训练边测呈方法任务六建筑全站仪得坐物走位标测量方法任务七:高程全站仪得坐得校核任务八:轴线工程中建筑得校核物走位与高任务九:点位程、轴线、点得校核位輙核方法施工坐标系与测量坐标系得转换线工作线工作任务一:水准仪得认识、粗平、检校实训 1 2 3 任务二:水准仪使用之照准、读站训 1 2 3 任务三:高差测臺(单站)实训 1 2 3 任务四:高差测量侈站弓1点测呈)实训 1 2 3 任务一:经纬仪认识、照准部水林检校实训1 3 任务二:经纬仪使用之对中、整平实训 123 任务三:经纬仪使用之照准目标、读数实训1 2 3任务四:测回法测水平角(左角,目标点 1 2 架设测角觇牌)实训 1 2 3任务五:测回法测水平角(右角启标点不架设测角觇牌)实训1 2 3 任务六:极坐标法测设点得平面位置(已知角度与距离)实训1 2 3 任务八:经纬仪综合训练 1 3 4 任务一:全站仪认识、使用、参数配置实训 1 2 3 任务二:全站仪角度、距离测呈实训 1 2 3 任务三:全站仪坐标测呈实训 1 2 3 任务四:全站仪坐标放样实训 1 2 3 任务五:全站仪综合训练 1 3 4 任务六:建筑物定位 1 2 3水准仪得测量放纟得测量放全站仪得测量放线工作2、教学过程建议裁师应依据工作任务中得典型产品为載体安排与组织教学活动。
教师应按照项a得学习a标編制项a任务书•项0任务书应明确教师讲授(或演示)得内容;明确学习者预习得要求;提出该项目整体安排以及参模块训练得时间.内容等•如以小组形式进行学习•对分组安排及小组讨论(或操作)得要求,也应作出明确规定。
教师应以学习者为主体设计教学结构,营造民主.与谐得教学氛囤,激发学习者参与教学活动•提商学习者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者学习信心与成就感。
教师应指导学习者完整地完成项目,并将有关知识、技能与职业道德与情感态度有机融合。
二、教学要求1、通过多个有机联系得具体得工作任务开展教学,以行动为导向,强化学生就是行动得主体;2、以引导得形式切入,理论讲授简洁明了,切忌长爲大论;3、每一次课、每一个情境(或单元)开始学习之前,必须让学生先明确学习目标;4、知识学习与任务演练相融合,切忌理论与实践相分离;5、教师应侧重启迪与开发学生得智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工作得能力, 教师得角色就是引导,而不应就是传统得指导;6、每次课前,教师必须注重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得准备;7、注重学习目标与实际学习效果得关系,加强与学生得互动与交流,随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得动态;8、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进行职业素质教育与职业安全教育,如工具材料摆放、完工清理、保管责任、书写打印要求及行为语言等。
三、教材编写要求与使用建议教材选用针对高职高专院校专用教材,教材因材施教,注重实践能力得培养,重技能。
理论以够用实用为准。
实践重能力培养,更细化,针对每一项技能,每一个操作步骤,测量方法,与实践操作结合更密切。
对行业先进仪器不仅就是介绍,更注重使用与操作。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编,《建筑工程测量》,科学出版社,2001 , 8 河海大学编,《水利工程测量》(第三版),水利水电出版社,1995、6 清华大学,过静君编,《工程测量》,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6 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教学条件应具备能满足教学要求得实训场所与实训仪器、设备、工具(即至 少一组学生应有得测量仪器设备)。
五、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教学应釆取项目教学法,以工作任务为出发点来激发学生得学习兴趣,教学 中要注重创设教育情境,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要充分利用图片、投影、 多媒体、实物等教学手段。
要充分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开发相关学习辅导用书、教师指字用书、网络 资源等。
六、 其它《建筑工程测量》课程为技能项目课程,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其她课程联系 紧密,建议教学安排在第三学期进行。
本课标内容包括基本仪器得使用与工程应 用两大内容,按照仪器得使用项目设置了3个模块,其中工程校核应用内容安排 在全站仪得使用模块中。
第六部分课程管理与考核一、课程组组成1、教研室主任:陈洪志 责任负责课程得整体建设、保持课程得持续发展与教学得先进性;负责协调课程得授课过程;进行学习情境得调整与内容得更新、与职业岗 位对接; 3、 负责采集编辑工程影像资料,制作收集教学案例、绘制案例图纸,建立完 善与本课程有关得教学资源库;4、 负责课程实施过程得监督,进行教学质量得评价与反馈。
三、考核方式成绩评定:总分为100分,其中分值比例分配如下:神。
过程评价有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得主体与积极参与者。
为 了使评价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应建立开放、宽松得评价氛围,以測试与非測试得 方式以及个人与小组结合得方式进行评价,采用教师、企业顶岗实习指导人员评 价,班级学生代表评价,学生自评,评价得形式可有多种,如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 习效果自评、问卷调查、访谈、操作竞赛等。
评价结呆可釆用描述性评价、等级评定或评分等评价记录方式。
无论何种方 式,都应注意评价得正面鼓励与激励作用。
教师要根据评价结果与学生进行不同 形式得交流,充分肯定学生得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
[1] [2] [3]四2、总负责教师:陈洪志 主讲教师:任宏团队其她成员:陈洪志、赵 冉、甘新辉、贺丽琴 实训技师:外聘兼职教师3、 4、 5、 2、终结性评价(如期末考试、结业考试等)就是检测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发展程度得重要途径,也就是反映教学效果、学校办学质量得重要指标之一。
终结性评价必须以考查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力争科学地、全而地考查学生在经过一段学习后所具有得测量技术应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