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地区春夏季降水与太平洋海温的关系
- 格式:pdf
- 大小:238.99 KB
- 文档页数:5
三江源地区的气候特点有哪些三江源地区是中国的重要生态屏障,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包括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和四川省的部分地区。
由于地势高海拔,地理位置独特,三江源地区的气候特点独一无二,并对这一地区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下面将介绍三江源地区的气候特点。
首先,三江源地区处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气候上表现为典型的高寒气候。
该地区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是中国内陆海拔最高的地区之一。
由于高原地势的特殊性,平均气温较低,冬季严寒,夏季凉爽,昼夜温差大。
年平均气温一般低于0摄氏度,冬季平均气温在-20摄氏度左右,夏季平均气温在15摄氏度左右。
整个地区气温呈现出由西南向东北逐渐下降的趋势。
其次,三江源地区的降水较多,并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该地区的降水主要受到风向、地形和高度的影响。
夏季风带来了大量的湿润空气,导致夏季降水明显增加,甚至有时出现暴雨。
而冬季风则相对干燥,导致冬季降水较少。
三江源地区的年降水量在300-700毫米之间,其中大部分降水集中在夏季,占全年的60%-70%。
而冬季则相对较干燥。
再次,三江源地区太阳辐射强度高,日照时间长。
位于青藏高原上的该地区,高海拔和干净的空气使得太阳辐射直射到地面上的能量较为集中,导致太阳辐射强度较高。
这使得该地区的日照时间长,日照时数在3000小时以上,平均每天的日照时间大约在8-9小时之间。
另外,三江源地区的风力较强。
由于地形复杂,青藏高原的气候特点和风向的变化都会导致该地区的风力较强。
夏季乌蒙风和孟东风交替作用,使得风力较大,且常常伴有强降水和暴雪。
冬季則是诺尔西风和冷空气交替作用,风势凛冽,寒风刺骨,常常伴有大风和风雪。
最后,三江源地区的气候变化较为剧烈。
由于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该地区受到青藏高原气候和季风气候的双重影响,气候变化十分剧烈。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凉爽多雨,温差大,风力强。
而且,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该地区的气温和降水量都在发生改变,冰雪融化速度加快,湖泊和河流水位上升,生态系统发生了重大变化。
青海农林科技•专题综述•2021年第1期2020年青海初春首次大范围降雪降温天气特征及影响分析巨克英1,马秀梅1,杨延华2,李(1.青海省气象台,青海西宁8100012青海省气候中心,青海西宁810001;3.青海省气象科学技术研究所,青海西宁810001)摘要:2020年2月26日夜间-27日白天,受新疆东移冷空气及西南气流的共同影响,青海省出现初春首次大范围降雪天气过程,黄南、海南、海北、海东、果洛等地的部分乡镇达大到暴雪,贵德、尖扎日降水量突破1961年以来2月历史极值,过程期间东部地区日最高气温普遍下降了8-9t。
此次降雪降温天气过程有效降低了青海省因连续多日无降水,导致各地森林草原火险等级居高不下的局面,对缓和东部农业区旱情、改善土壤墻情和即将开展的春耕春播非常有利。
本文分析了此次天气过程的成因、对农牧业及生产的影响及预报预警信息发布等主要环节的气象服务工作及效果,总结此次降雪降温天气过程和气象服务经验教训,对今后重大气象事件决策气象服务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大到暴雪;特征;预报预警;防灾减灾;决策气象服务中图分类号:S1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967(2021)01-0060-04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 of The First Large一scale Snowfall Cooling in Qinghai in Early Spring of2020JU Ke-ying1,MA Xiu-mei1, YANG Yan-hua2,LI Pan3(1.Qinghai Meteorological Observatory,Xining Qinghai810001,China;2.Qinghai Climate Center,Xining Qinghai810001,China;3.Qinghai Institute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ning Qinghai810001,China)Abstract:From the night of February26to the day of February27of2020,Qinghai Province experienced the first large一scale snowfall in early spring due to the joint influence of the cold air moving eastward from Xinjiang and the southwest airflow,Some towns in Huangnan,Hainan,Haibei,Haidong,Guoluo and other places have been hit by big to blizzard.The daily precipitation in Guide and Jianzha has exceeded the historical extreme value of February since1961.During this period,the daily maximum temperature in the eastern region generally dropped by8一9七.This snowfall cooling process effectively reduced the situation that there was no precipitation for several consecutive days leading to the high level of forest and grassland fire risk in Qinghai which was very beneficial to alleviate the drought in the eastern agricultural area improve the soil moisture and carry out spring plowing and sowing.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weather process the impact on agriculture animal husbandry and production and the meteorological service work and the effect of the main links such as the release of forecast and early warning information summarizes the process of the snowfall cooling weather and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s of meteorological service and provides some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meteorological service work in the decision一making of major meteorological events.Key words:Big to blizzard;Characteristics;Forecast and early warning;Preventing disasters and reducing收稿日期:2020-08-11作者简介:巨克英(1964-),女,青海省海东市人,高级工程师,本科,主M从事灾害性天气研究和灾害评估工作及决策气象服务工作,单位:青海省气象台,E-mail:2361948016@,Tel:177****8620通讯作者:马秀梅(1983-),女,青海省海东市人,高级工程师,本科,从事天气预报及灾害性天气研究工作,单位:青海省气象台,E-mail:65573797@ 60damages;Decision meteorological services春季是青海春耕春播、畜牧业生产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雪灾、寒潮、干旱、大风、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的高发期,诸多青海省气象专家做了相关研究,王希娟⑴等分析了青海春季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春旱的影响,得出:青海春季降水北部偏少、南部偏多,气温大部偏高,透雨开始日期接近常年或偏晚,雨季开始日期接近常年,加之开春后气温回暖快、地表蒸发增加,在雨季到来之前,大气有效降水量较小,农作物所需的水份处于匮乏状态,东部农业区大部地区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阶段性旱情;马晓虹⑵等对青海湖北部地区春季干旱进行了分析及预测,确定了春旱预测指标;刘青春⑶等分析了三江源地区春夏季降水与太平洋海温的关系,得到当春季高度场高压、中西伯利亚槽及阿留申低槽加强(减弱),三江源地区春季降水偏少(偏多);保广裕⑸等对青海省公路沿线强降雪天气灾害风险区划研究,但在决策气象服务方面较少。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三江源地区的气候特点有哪些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青海省南部,平均海拔3500~4800米,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三江源地区的气候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三江源地区的气候特点三江源地区是青藏高原的腹地和主体,以山地地貌为主,山脉绵延、地势高耸、地形复杂,海拔为3335~6564米.区内气候属青藏高原气候系统,为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表现为冷热两季交替、干湿两季分明、年温差小、日湿差大、日照时间长、辐射强烈、无四季区分的气候特征三江源地区的地理地理区位201X年经我国三江源科考队考证,依据“河源唯远”的原则,确定卡日曲为黄河源头,输送占黄河总水量49%;沱沱河为长江源头,输送占长江总水量25%;扎曲为澜沧江源头,输送占澜沧江总水量15%。
因此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地质特征三江源区境内可可西里山及唐古拉山脉横贯其间,这些山普遍在海拔5000-6000米左右,高大山脉的雪线以上分布有终年不化的积雪,雪山冰川广布,是中国冰川集中分布地之一,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湿地类型最丰富的地区。
面积按流域分为:黄河源区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占三江源地区总面积的46%;长江源区面积15.9万平方公里,占44%;澜沧江源区面积3.7万平方公里,占10%。
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和澜沧江(在东南亚被称作湄公河)总水量的15%都来自于三江源地区,使这里成为我国乃至亚洲的重要水源地,素有“江河源”、“中华水塔”、“亚洲水塔”之称。
世界著名的三条江河集中发源于一个较小区域内在世界上绝无仅有,青海省也由此闻名于世。
三江源地区是青藏高原的腹地和主体,以山地地貌为主,山脉绵延、地势高耸、地形复杂,海拔为3335~6564米。
青藏高原春夏季温度与太平洋海温的关系刘青春;时兴合;汪青春;冯蜀青;赵永业【期刊名称】《干旱气象》【年(卷),期】2008(026)003【摘要】从预测高原不同区域春、夏季温度趋势分布的需要出发,利用聚类分析法将高原温度场分为3个区域.通过对3个区春、夏季温度指数与前期太平洋海温相关普查,定义了与高原春、夏季温度指数相关关系清晰的海温分布型指数.冬季西太平洋海温偏高(偏低)的海温分布型造成后期高原Ⅱ区春季温度偏高(偏低);冬季西太平洋海温、东太平洋海温同时偏高(偏低)的海温分布型造成后期高原Ⅱ区南部、Ⅲ区夏季温度偏高(偏低).进一步分析这2种海温分布型与后期春夏季500 hPa北半球高度场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当冬季西太平洋海温指数偏高(低)时,春季高度场高纬冷空气活动的势力弱(强)且路径偏北(南),同时高原高度场较低(高),有利于(不利于)偏南气流北上,有利于(不利于)冬季向夏季环流形势的转变,春季高原中部温度偏高(偏低);而当冬季西太平洋、东太平洋海域海温综合指数偏高(低)时,同年夏季500 hPa高度场高原北部至中西伯利亚南部脊加强(减弱),高原及北部为高值(低值)系统活动,西太平洋副高偏强(弱),夏季高原中部、南部温度偏高(偏低).【总页数】6页(P29-33,43)【作者】刘青春;时兴合;汪青春;冯蜀青;赵永业【作者单位】青海省气象局,青海,西宁,810001;青海省气象局,青海,西宁,810001;青海省气象局,青海,西宁,810001;青海省气象局,青海,西宁,810001;青海省气象局,青海,西宁,81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1【相关文献】1.850 hPa夏季西太平洋副高的年际变化及其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的关系 [J], 葛翔;韩永清2.夏季西北太平洋大气环流异常及其与热带印度洋——太平洋海温变化的关系 [J], 晏红明;李清泉;袁媛;李崇银3.印度洋和北太平洋海温与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长期变动的关系 [J], 蒋国荣;沙文钰4.夏季青藏高原对流层温度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地区降水的关系 [J], 石明远;赵平;刘舸;陈权亮5.长江下游夏季降水与东亚夏季风及春季太平洋海温的关系 [J], 梁萍;丁一汇;何金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江源核心区主要灾害性天气特征及其灾害分析三江源核心区是中国三大源头之一,被誉为中国的“水塔”,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然而,由于其特殊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三江源核心区往往会发生一些灾害性天气,给当地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三江源核心区主要的灾害性天气特征及其灾害分析。
首先,三江源核心区的主要灾害性天气特征是干旱和洪涝灾害。
三江源核心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中心地带,地势高原,气候多样。
由于地处高原和极端气候的影响,三江源核心区的降水分布不均,年降水量呈现“小年大、大年小”的特点。
一方面,三江源核心区有时会出现长时间的干旱天气,导致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供给不足,给灌溉农作物和居民用水带来困扰。
另一方面,由于高原地形的影响,三江源核心区的局地地势较低的区域在山洪暴发的情况下会出现严重的洪涝灾害,造成农田被冲毁、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等灾害。
其次,针对三江源核心区的干旱和洪涝灾害,我们进行灾害分析。
对于干旱灾害,首先需要进行早期预警。
通过监测气象数据和降水情况,当发现三江源核心区出现降水缺乏的情况时,需要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农民发布干旱预警,提早采取节约用水和灌溉措施,减少干旱对农业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人工降雨和地下水调蓄等方式来增加降水量和补充地下水储备。
对于洪涝灾害,可以采取灾害防范和减灾措施。
首先,加强对洪水的观测和监测,提早预警洪水的发生,及时转移危险地区的居民,减少人员伤亡。
其次,加强水库调节和河道疏导工程,增加水域容量,降低洪峰流量,减少洪水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加强抗洪堤防和防汛抢险力量,及时加固或修复堤防,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总之,三江源核心区的主要灾害性天气特征是干旱和洪涝灾害,这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密切相关。
针对这些灾害,我们可以通过早期预警和灾害防范措施来减少灾害对当地的影响。
不仅要依靠科技手段和监测系统,还要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高区域的生态韧性,减少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高中地理小练习:中国水资源丰缺地带分布(附答案解析)水是生命之源,我国不同地区呈现不同的水情。
下图为中国水资源丰缺地带分布图。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2)三江源地区是澜沧江、黄河和的发源地,这里众多的湖泊、大面积的沼泽对河流水量有作用,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
(3)上图中,西北地区主体为带,而绿洲依靠河水和成为“西北粮仓”和“瓜果之乡”。
随着北京的城市发展,用水结构发生图了很大变化。
下图是2009年与2018年北京市用水总量及用水结构饼状图。
(4)与2009年相比,说出2018年北京市用水的变化。
变化1:;变化2:。
(5)发生以上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双项选择)A.水稻种植面积缩小B.工厂全部外迁C.城市绿化面积扩大D.人口数量增加木兰溪是福建省青田市的母亲河,下游地区洪涝灾害严重,经过20年科学治理和规划,实现了从水患之河向生态之河华丽转身。
下图为木兰溪流域图。
(6)完成下列结构图,说明木兰溪下游地区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
(7)为综合治理木兰溪洪涝灾害,下列做法适宜的是()①上游封山育林,保证清水下山②下游加高、加固河堤,提高防洪标准③中游截弯取直,原河道蓄洪④跨流域调水,减少干流水量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1)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2)长江储蓄(调节)(3)缺水高山冰雪融水(4)农业用水减少;工业用水增加;生活用水增加;环境用水增加(5)CD(6)①平原②降水集中(夏季降水多)③暴雨(大雨)(7)A【解析】(1)由图可以看出,我国降水分布规律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三江源地区是澜沧江、黄河和长江的发源地,这里众多的湖泊、大面积的沼泽对河流水量有储蓄作用,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
(3)西北地区主体为缺水带,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绿洲主要依靠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成为我国著名的“水果之乡”。
三江源地区的气候特点有哪些三江源地区的气候特点有哪些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青海省南部,平均海拔3500~4800米,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三江源地区的气候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三江源地区的气候特点三江源地区是青藏高原的腹地和主体,以山地地貌为主,山脉绵延、地势高耸、地形复杂,海拔为3335~6564米.区内气候属青藏高原气候系统,为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表现为冷热两季交替、干湿两季分明、年温差小、日湿差大、日照时间长、辐射强烈、无四季区分的气候特征三江源地区的地理地理区位2009年经我国三江源科考队考证,依据“河源唯远”的原则,确定卡日曲为黄河源头,输送占黄河总水量49%;沱沱河为长江源头,输送占长江总水量25%;扎曲为澜沧江源头,输送占澜沧江总水量15%。
因此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地质特征三江源区境内可可西里山及唐古拉山脉横贯其间,这些山普遍在海拔5000-6000米左右,高大山脉的雪线以上分布有终年不化的积雪,雪山冰川广布,是中国冰川集中分布地之一,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湿地类型最丰富的地区。
面积按流域分为:黄河源区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占三江源地区总面积的46%;长江源区面积15.9万平方公里,占44%;澜沧江源区面积3.7万平方公里,占10%。
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和澜沧江(在东南亚被称作湄公河)总水量的15%都来自于三江源地区,使这里成为我国乃至亚洲的重要水源地,素有“江河源”、“中华水塔”、“亚洲水塔”之称。
世界著名的三条江河集中发源于一个较小区域内在世界上绝无仅有,青海省也由此闻名于世。
三江源地区是青藏高原的腹地和主体,以山地地貌为主,山脉绵延、地势高耸、地形复杂,海拔为3335~6564米。
区内气候属青藏高原气候系统,为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表现为冷热两季交替、干湿两季分明、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时间长、辐射强烈、无四季区分的气候特征。
三江源区平均风速气候变化特征作者:刘金青张焕平白文娟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6年第17期摘要利用1976—2015年三江源区18个气象站逐月平均风速资料,采用气候统计诊断分析方法,对气候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对异常年份进行判别,并对影响风速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结果表明:三江源区近40年来平均风速呈明显减小的趋势,年平均风速下降幅度为-0.11 m/(s·10年);沱沱河年平均风速减少最显著,为-0.21 m/(s·10年)。
因地理位置不同,平均风速呈西部最大,南部、东南部最小的特征;四季平均风速的减小幅度表现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的气候特征;三江源区风速的月变化呈明显的单峰型分布,9月平均风速最小,为1.9 m/s,3月最大,达到了2.9 m/s。
年平均风速在1991年发生了突变现象,春、夏、秋、冬四季分别在1994年、1993年、1992年、1989年发生了突变现象;平均风速1997年为异常偏小年份,春季平均风速出现了2次异常偏大年份,夏季在1979年异常偏大;秋季则出现了3次异常偏大年份,冬季在1977年异常偏大,1997年则异常偏小;大气环流的减弱以及人类活动、下垫面变化是影响三江源区平均风速减小的因素。
关键词平均风速;变化特征;异常年份;突变;三江源区中图分类号 P42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7-0204-04三江源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海拔高度一般在4 000 m以上,生态环境脆弱,是重要的水源区,为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表现为冷热两季交替、干湿两季分明、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时间长、辐射强烈、无四季区分的气候特征。
在三江源区,由于风蚀作用,牧区草原地表沙化,牧草减产,严重破坏了脆弱的三江源区生态环境,给当地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
本文运用气候倾向率等气候统计诊断分析方法,对三江源区近40年平均风速的变化趋势等进行分析,以揭示其变化规律及特征,期待为当地经济及环境的保护,防灾减灾,合理利用气候资源,降低灾害损失,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发展风能提供参考依据。
西太平洋暖池海温异常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关系刘娜;李忠贤【摘要】利用1951-2007年NOAA延长重构的海温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中国160站降水资料,研究了夏季西太平洋暖池海温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夏季西太平洋暖池海温异常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夏季西太平洋暖池海温异常偏高(低)时,亚洲热低压减弱(加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减弱)、位置偏西(偏东),850hPa风场上中国东部地区为偏北(南)风距平,使得东亚夏季风减弱(增强),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偏多(少).【期刊名称】《气象与减灾研究》【年(卷),期】2011(034)002【总页数】6页(P8-13)【关键词】西太平洋暖池;海表温度;降水【作者】刘娜;李忠贤【作者单位】白山市气象局,吉林,白山,134300;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1+.2任一海域的海温异常及其产生的异常加热都会导致大气运动和天气的异常变化[1]。
热带西太平洋是全球高海表温度区域,被称为西太平洋暖池(warm pool)[2]。
暖池的热状况及其上空的对流活动不仅在维持热带纬圈环流上起很大的作用,而且在经向上对北半球夏季大气环流的变化也有很大的作用[3]。
张增信[4]研究了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异常分布型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夏季西太平洋海温异常为北暖南冷时,夏季长江中下游降水偏多;当夏季西太平洋海温异常为北冷南暖时,夏季长江中下游降水偏少。
Nitta[5]、Kurihara等[6]和Huang等[7]研究指出,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异常直接关系着东亚夏季大气环流及气候异常。
许多学者利用表现海洋不同热状况的量对中国降水进行研究。
李秋林[8]分析了北太平洋海温与江淮流域汛期流量的关系,并揭示了区域海洋的热状况对江淮降水的指示意义。
李忠贤等[9]研究了太平洋湍流热通量异常与中国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的关系,认为太平洋湍流热通量异常偏多,东亚夏季风偏强,对应华北降水偏多;太平洋湍流热通量异常偏少,东亚夏季风偏弱,华北夏季降水减少,干旱化趋势明显。
中国春季降水异常及其与热带太平洋海面温度和欧亚大陆积雪的联系左志燕;张人禾【期刊名称】《大气科学》【年(卷),期】2012(036)001【摘要】利用降水观测资料,研究了1979~2004年中国春季(3~5月)标准化累积降水异常的时空特征及其与前冬、春热带太平洋海面温度和春季欧亚大陆积雪的关系.中国春季标准化累积降水量EOF第一模态最大变率位于中国东部中纬度地区,主要反映了中国东部中纬度地区春季降水的变化特征.同时,中国东部春季降水异常具有南、北反相变化的特征.当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偏少时,长江以北地区的降水偏多.春季降水异常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但在1980年代末出现年代际转型,即年际变化的振幅明显增大变强、周期变长.从华北到长江流域中纬度地区的春季降水异常特征与前冬热带太平洋海面温度有密切的关系.当前冬、春热带东太平洋海温偏暖,西太平洋海温偏冷时,中国东部从华北到长江流域中纬度地区的春季降水偏多,反之亦然.虽然当春季欧亚大陆楚科奇半岛和青藏高原积雪偏多,贝加尔湖到中国东北地区的积雪偏少时,对应着中国东部从华北到长江流域中纬度地区的降水偏多,但当去掉ENSO信号后,这种关系并不显著.说明EOF第一模态所反映的中国东部从华北到长江流域中纬度地区春季降水与欧亚大陆积雪的相关关系可能是前冬热带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的一个体现.%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spring (March - May) rainfall in China and its relations with the previous winter (December-January) and spring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over the tropical Pacific Ocean and spring snow over Eurasia are investigatedusing the observed rainfall dataset for the period 1979 - 2004. The leading EOF mode of normalized spring rainfall shows the most robust variability in the vast regions from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to North China (YRNC). Representing the variation of spring rainfall in the middle-latitude eastern China. The anomalies of spring rainfall in eastern China show a meridional dipole mode across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springtime rainfall is notable and becomes more robust after the late 1980s. The anomalies of springtime rainfall over YRNC a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SST in the tropical PacificOcean during the previous winter and spring. Positive spring rainfall anomalies in YRNC correspond to warmer tropical East Pacific Ocean and colder tropical West Pacific Ocean, and vice versa. Although more rainfall over YRNC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snow water equivalent (SWE) in the Chukchi Peninsula and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reduced SWE in the area from south of Lake Baikal to Northeast China, and this correlation becomes insignificant after subtracting El Nino - South Oscillation (ENSO) effect. Thus, the link between Eurasian snow and springtime rainfall over YRNC is probably a componen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SO and rainfall.【总页数】10页(P185-194)【作者】左志燕;张人禾【作者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1【相关文献】1.中国冬季积雪特征及欧亚大陆积雪对中国气候影响 [J], 张人禾;张若楠;左志燕2.青藏高原东部积雪异常与西南地区春季降水的关系 [J], 胡豪然3.欧亚大陆夏季地表热力异常与同期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可能联系 [J], 黄菱芳;陈海山;郑旭程;华文剑4.中国南方春季降水年际变化强度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海温异常的联系 [J], 徐超;乔云亭5.欧亚大陆冬季积雪异常与东亚冬季风及中国冬季气温的关系 [J], 陈海山;孙照渤;闵锦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太平洋水温分布规律
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其水温分布规律也是最为复杂的。
太平洋水温的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季节性变化、海洋深度、海洋流动、地理位置等。
太平洋水温的季节性变化是最明显的,一般来说,夏季水温较高,冬季水温较低。
太平洋的水温在北半球比南半球要高,因为北半球的太阳辐射更强,水温也更高。
此外,太平洋的水温也受到海洋深度的影响,海洋深度越深,水温越低。
太平洋的水温也受到海洋流动的影响,比如太平洋的西太平洋暖流和东太平洋冷流,这两种流动会影响太平洋的水温分布。
此外,太平洋的水温也受到地理位置的影响,比如太平洋西部的水温比东部的水温要高,因为西部更接近太阳辐射源。
总之,太平洋水温的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季节性变化、海洋深度、海洋流动、地理位置等都会影响太平洋水温的分布。
只有全面了解太平洋水温的分布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太平洋的资源。
三江源气候变化将影响全球
根据气象部门监测显示,1961年到2006年青海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平均每10年以0.33度的速率上升,高于全国和世界的平均水平。
其中:年平均气温升温速率每10年东部农业区为0.24、环青海湖地区为0.34、三江源地区为0.32、柴达木盆地为0.44度。
柴达木盆地是全省增温最明显的区域。
2006年全省年平均气温是近46年来最高的年份,比1961~2006年的平均值偏高1.4度。
1961年到2006年青海年降水量呈现出微弱的增多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1毫米。
其中:柴达木盆地降水量每10年增加5.6毫米,而东部农业区降水量每10年减少5.22毫米,三江源和环青海湖地区则与全省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现为微弱增加趋势。
青海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喻为“中华水塔”、“地球之肾”。
黄河总流量的49%、长江总流量的25%和澜沧江总流量的15%皆来源于此,是我国最重要的水资源涵养地和生态功能区。
其中黄河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长江流域面积187万平方公里,这两条江河流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7%,流域人口占全国的50%,流域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65%。
因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对我国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难以估量的影响,三江源地区生态
环境的变化,影响到长江、黄河、澜沧江中下游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对抵御全球气候变暖也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