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稻联合收获机割台装置的设计

水稻联合收获机割台装置的设计

水稻联合收获机割台装置的设计
水稻联合收获机割台装置的设计

水稻联合收获机割台部分设计第 1 页共17 页

水稻联合收获机割台部分设计

作者:xxx 指导老师:xxx

(xxx大学 11级机械制造极其自动化合肥230036)

下载须知:本文档是独立自主完成的毕业设计,只可用于学习交流,不可用于商业活动。另外:有需要电子档的同学可以加我2353118036,我保留着毕设的全套资料,旨在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摘要:联合收获机是将收割机和脱粒机用中间输送装置连接成为一体的机构,现在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割台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收割台的功用是切割作物,并将作物运向脱粒装置,它由拨禾轮、切割器、分禾器和输送器等组成。本文设计了一种全喂入式水稻联合收获机收割台,拨禾轮将作物拨向切割器,切割器将作物割下后,由拨禾轮拨倒在割台上。割台螺旋推运器将割下的作物推集到割台中部,并由螺旋推运器上的伸缩扒指将作物转向送入倾斜输送器,然后由倾斜输送器的输送链耙把作物喂入滚筒进行脱粒。本联合收割机的割台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的特点,缩小了联合收获机的体积并减轻机重,对多种作物均有较好的适应性。

关键词:联合收获机;水稻;全喂入式;割台

1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水稻是我国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之一,2006年全国耕地面积12204.69万hm2,水稻种植面积约2929.46万hm2,占世界水稻种植面积的20%,居世界界第二;总产量约2亿t,

占世界稻谷总产量的35%,位居世界第一。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为7.26亿kW,每公顷耕地拥有农机动力为5.77kW,机械化耕地、水稻种植和收获作业水平分别为55.39%、9%和38.8%,水稻生产耕种收获综合机械化水平达36.5%。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而水稻的种植收获受气候条件、地理环境、耕作制度、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各地栽种水稻的方式、方法大不相同,从而导致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缓慢,生产力落后。并且种植方式除少数农场外,大多数是农户经营,田块比较小,而且在收获时田间比较湿软,因此我国水稻收获的机械化水平比较低。

水稻收获方式主要有:人工收获、割晒分段收获和联合收获3种,在人工收获中,由人工完成整个收获过程,时间长、效率低、费工费力且损失浪费严重。据测算,人工割、捆、垛、运及脱粒等总损失率10%~25%,而割晒分段收获由割晒机进行收割,然后由人工进行捆束、脱粒、清扬和晒场。这种收获方式较人工收获提高了收割效率,且有利于水稻后熟和改善米质,同时可借助通风和日晒降低水稻含水量,便于脱粒,减少烘干和晒场的作业量,但是整个收获过程还需很多劳力配合,工效仍较低,谷粒的总损失较大。若使用水稻联合收割机进行收获,则可以一次性完成收割、脱粒、清选及装袋等过程,不仅大大提高了收获效率,降低了收获成本而且损失率仅为1%~5%。

因此,研制一种新型轻便的水稻收获机收割装置,把更多的农民从艰苦的劳动条件下解放出来,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对农民来说是最实惠的。

1.2 水稻收获机的发展现状

在国外许多工业发达的国家,其谷物收获都是用联合收获机完成的。在我国,尽管近年来收获机械发展很快,但由于经济、人口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联合收获机拥有量还比较低。

随着农村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耕地被占用,粮食的总产量在逐年减少。一些农学专家为了解决我国粮食问题正在研究超级杂交稻,每公顷产量在10000kg以上的杂交水稻已经问世,并逐步在大面积推广。超级杂交稻最高每公顷产量可望达到15000kg。截至2004年底,超级稻新品种在四川、福建、湖南、安徽、辽宁、浙江等水稻主产区已累计推广1000万hm2。从今年起,我国将在广东、福建、湖南、湖北、江西、江苏、浙江、安徽、四川、重庆、吉林、辽宁等12个省市率先启动实施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力争今年超级稻推广面积达到400万hm2。超级杂交稻与现有水稻的特性差别很大,单产高、长势密、茎秆粗、秆青叶茂、含水率高。收获这种水稻,对现有全喂入和半喂入机型在技术是一个严峻的挑战,现有推广使用的联合收割机都不适应超级稻的收获,脱粒装置处理容量与高产大流量不匹配,秆青叶茂的作物在大流量的条件下分离更加困难。如何解决这种高产超级稻的收获问题已引起收获机械专家们的注意,也已成为科技领导部门重视和关注的问题。有些收获机械专家认为,割前脱粒(梳脱式)机型由于作业时茎秆不进入机器中,可以

减少机具对物料的处理量、降低损失、减少功耗、提高工作效率,是解决超级稻收获的理想机具之一。

在我国某些地区近年因为稻草作为工:业原料的用途迅速增加,用户要求整草的呼声很高。宁夏中卫地区对水稻茎秆保留有强烈的要求,主要用于大棚及苗木覆盖;有的地区用茎秆作为食用菌的培养基。对全喂入机型草秸不能回收,割茬高反映强烈,有些地区全喂入机型已不受欢迎。河北省正在进行一项研究,小麦收获时在田间保留秸秆不切割,夏季种植玉米时采用免耕种植方式,以利于保墒,玉米产量也增加。黑龙江省正在进行一项试验和研究,水稻收获后保留茎秆不割,下茬种植时仅在要插秧的行上采用免耕或少耕法,茎秆腐烂氨化后既增加了土壤肥力,又减少了病虫害。农民要求秸秆完整性的需求将促进梳脱式机型和半喂人机型的发展。

当前主流机型的发展是在保证良好性能的前提下,向高效、大功率、大喂人量方向发展,以提高生产率;对收获损失率低、高清洁度的主要工作部件的研究更为深入,研制单滚筒或双滚筒纵置的轴流式脱粒分离结构;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产品性能更好、可靠性更高;以人为本,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和自动化技术,向舒适性、使用安全性、操作方便性方向发展;向智能化收获机发展,使操纵、调节更加灵活、快捷、方便。

我国地形复杂,水稻种植的农艺、作物品种、土壤情况、水文条件相差较大,单一的水稻收获机械不可能适用所有的水稻收获,加上自然条件和经济因素的影响,多品种、多机型将成为近一段时期内水稻收获机械的发展特点。在工业发达国家,水稻收获机械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除了具有传统的基本功能外,自动化控制秸秆堆放处理、自动打包等技术也在水稻联合收割机上得到了应用,这也必将成为我国水稻联合收割机发展的主要方向。

在我国重点发展水稻联合收割机:全喂入式水稻联合收割机须用切流脱粒滚筒加轴流分离滚筒,小型机以横置、大型机以纵置为宜,目前以深受广大农场及农村用户认可。半喂入式水稻联合收割机宜积极发展国产机型,不宜盲目模仿追求现代化,要善于简化以降低成本。割前摘脱式水稻联合收割机的诞生,必将在将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我国水稻收获机械的发展任重道远。

1.3收获机的总体构造

它由割台装置、中间输入装置、脱粒装置、分离清选装置、集粮部件、底盘、发动机、液压装置、行走系统、自监控装置及传动系统等部分组成。本文主要研究割台的传动。1.4割台的定义

1) 割台由扶禾装置、切割装置、割台输送装置、割台传动装置组成。割台多分为立式,也有卧式的。卧式的割台采用拨禾轮扶持作物,立式割台采用扶禾器。

2)立式割台一般采用链条拨指式扶禾器。它的工作部件主要有:扶禾链,拨禾指,夹持输送链,扶禾星轮和分禾尖。

1.5割台的工作原理

工作时,拨禾轮首先把作物扶住拨向割刀,让割刀把作物割倒后,拨禾轮随即把作物推倒到割台上,横向输送机构把割倒下来的作物向左侧集送到伸缩拨指机构。

图1 割台部分三维示意图

2切割器设计

2.1切割器的农业技术要求

切割器是收割机上重要的通用部件之一。其性能的好坏对于收获作业的顺利进行,降低收获损失等都具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它必须满足一些特定的要求。

(1)不漏刀,不堵刀

(2)结构简单,适用性强

(3)功率消耗少,震动小

(4)割茬低而整齐

2.2切割器的组成

它由动刀片、定刀片、刀杆、护刃器、压刃器、摩擦片、护刃器粱组成。

2.3往复式切割器的切割性能参数分析

2.3.1切割速度分析

实验指出:在割刀锋利、割刀间隙正常(动、定刀片间的间隙为0-0.5mm)的条件下,切割速度在0.6-0.8m/s以上时能顺利地切割茎杆;若低于此限,则割茬不整齐并有堵刀现象。

为了探讨切割器在切割茎杆过程中的速度大小,需绘制切割器的切割速度图,并进行分析,普通II型切割器的切割速度图(如图1)

图2 普通II 型切割器的切割速度图

普通II 型切割器的切割速度图的特点是:割刀在一个行程中与两个定刀片相遇,因而有两个切割速度范围,分别为11b a v v -及22b a v v -

从两个范围的速度看,虽没有包括最大割刀速度,但仍属于较高速度区段,因而切割性能较好。因此,安装割刀时,应当使曲柄销处在左右两止点位置时,定刀片和动刀片的中心线重合。

2.3.2切割平均速度

割刀的速度为一变量,为便于表示割刀速度的大小,常以平均值即割刀平均速度

p v

表示。

式中 n —割刀曲柄速度

r —割刀曲柄半径

S —割刀行程

式中

秒米/66.0=m v 39.18.12.1=-=ββ,取 可得: 秒米/92.0=p v

代入可得: 分转/364=n

2.3.3 割刀进距对切割器性能的影响

割刀走过一个行程(t s )时,机器前进的距离称为割刀进距。

或 式中 m v —机器前进度

n

v n v H m m

30260==w

v H m

π=1530nr ns p v ==β

m p v v =

n—割刀曲柄转速

w—割刀曲柄角速度

割刀进距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动刀(刃部)对地面的扫描面积——切割图,因而对切割器性能影响较大。它也是确定切割器曲柄转速的另一重要参数。普通II型切割器的切割图(如下图)

图3 普通II型切割器的切割图

由图可知,在定刀片轨迹线内的作物被护刃器及定刀片推向两侧,在相邻两定刀片之间的面积为切割区。在切割区中有三种面积:

1)一次切割区(I):在此区域内的作物被动刀片推至定刀片刃线上,并在定刀片支持下切割,其中大多数茎杆沿割刀运动方向倾斜,但倾斜量较小,割茬较低。

2)重切区(II):割刀的刃线在此区域内通过两次,有可能将割过的残茬再割一次,因而浪费功率

3)空白区割刀刃线没有在此区域内通过。该区的谷物被割刀推向前方的下一次的一次切割区内,在下一次切割中被切断。因而茎杆的纵向倾斜量较大,割茬较高,且由于切割较集中,切割阻力较大。若空白区太长,茎秆被推倒造成漏割。

由上述分析可知:空白区和重切区都对切割性能有不良的影响,因此,应减少该两区的面积。而空白区和重切区又与影响切割图图形的割刀进距有直接关系。当进距增大时,切割图图形变长,空白区增加,而重切区减少;反之,则相反。此外,动刀片的刃部高度h也影响到切割图的形状。H增大时,空白区减少,而重切区增加;反之,则相反。

2.3.4 切割器功率计算

切割器功率,包括:切割功率g N和空转功率h N两部分。即

式中 m V —机器前进速度,米/秒;

B —机器割幅,米; 0L —切割每平方米面积的茎杆所需的功率,公斤·米/米2,经测定,割水稻=0L 10-20马力

h N 大小与切割器的安装技术状态有关,一般每米割幅所需空转功率为0.8-1.5马力。 马力马力,取米,秒,米2.1156.1/66.00===h m N L B V

带入可得:马力41.1=N

3 拨禾轮的设计

3.1拨禾轮的作用

拨禾器是把待割的作物茎杆向切割器的方向引导,对倒伏作物,要在引导的过程中将其扶正,在切割时扶持茎杆,以顺利切割,把割断的茎杆推向割台输送装置,以免茎杆堆积在割台上。因此,拨禾、扶禾装置能提高收割台的工作质量、减少损失、改善机器对倒伏作物的适应性。

3.2偏心拨禾轮的结构设计

它由带弹齿的管轴、主辐条(左、右两组)、幅盘、副幅条、偏心盘、偏心吊杆、支

撑滚轮和调节杆等组成。如下图

图4 拨禾轮偏心机构示意图

图中M 是固定拨禾轮轴上的幅盘,M1是调节用的偏心圆环。

3.3偏心拨禾轮的运动分析

拨禾轮工作时拨板的运动是一种复合运动,由拨板绕轴的回转运动和机器的前进运动复合而成,其运动轨迹如下图a ,设拨禾轮轴0O 在地面上的投影点O 为坐标原点(图b ),X 轴沿地面指向前进方向,Y 轴垂直向上,拨禾轮外缘上一点由水平位置0A 开始逆时针方向旋转,其轨迹方程为:

)(75

0ps BL V N m g =h

g N N N +

=

w R t V X m cos +=

h w R H Y +-=sin

式中 R —拨禾轮半径

w —拨禾轮角速度

H —拨禾轮轴割刀的垂直安装高度

h —割刀离地高度

m V —机器前进速度

a.作图法

b.解析法

图5 拨禾轮的运动轨迹

3.4拨禾轮的正常工作条件

拨禾板的运动轨迹形状,决定于拨禾的圆周速度y V 与机器前进速度m V 的比值λ,称为拨禾速度比。轨迹形状随λ值不同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图6 不同λ值时拨禾轮运动轨迹的形状

1.λ>1

2.λ=1

3.λ<1

λ值从0变化到∞时,拨禾轮的轨迹形状由直线(0=λ)变化到短幅摆线(1<λ),普通摆线(1=λ),长幅摆线(1>λ)直至圆(∞=λ)。要使拨禾轮完成对茎杆的引导、扶持和推送作用,就必须使拨禾板具有向后的水平分速度。轨迹曲线上各点切线的方向,就是拨禾板在各种位置时的绝对速度方向。由图分析可知,只有当λ>1时,即轨迹形状为长幅摆线时,运动轨迹形成扣环,在扣环下部,拨禾板具有向后的水平分速度。由此可知,拨禾轮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是:拨禾速度比1>λ。

4 割台螺旋推运器(搅龙)的设计

4.1搅龙结构设计

割台螺旋推运器由两端的螺旋叶片和伸缩扒指两部分组成。螺旋将割下的谷物沿轴向推向伸缩趴指,扒指将谷物流转过900纵向送入倾斜输送器,由输送齿耙将谷物喂入滚筒,其结构如图所示

图7 螺旋推运器

1、传动轴

2、传动盘

3、滚筒

4、叶片

5、固定挡板

6、深沟球轴承

7、轴套

8、拨指 9、拨指座套 10、偏心销轴11、检视盖 12、搅龙短轴 13、拨指调节板

为了提高喂入均匀性,螺旋有一小部分伸入到拨指区域内。拨指部分是一个可以拆开的圆筒,拨指轴10刚性地安装在螺旋推运器轴的悬臂6上,拨指的另一端插入装在螺旋推运器外壳的套筒中。工作时,轴12是固定不动的,传动轴1带动螺旋推运器旋转时,滚筒带动拨指8绕轴10旋转,由于轴10配置在螺旋推运器的前下方,所以拨指除了旋转外还沿滚筒外沿滑动,转至前下方时从壳中伸出抓取谷物,而转至后上方时缩回壳中。

为了使割台搅龙顺利输送谷物,搅龙与割台框架应有合理的配合关系。若底隙过大,则要等到谷物积得够厚后螺旋叶片才能把它推拨到,过小则会增加输送阻力,严重时还会堵塞死搅龙,叶片与底板的最小间隙,大、中型机取15-20毫米,小型机取8-10毫米。搅龙叶片与后挡板的间隙过大会造成回草现象,过小也会塞死搅龙,通常后侧间隙,大、中型机取25-30毫米,小型机取15-20毫米。一般来说这两个间隙应根据割幅大小不同而定,割幅大的,间隙要大,小的可以小点。

4.2割台螺旋的参数设计

割台螺旋的主要参数有螺旋角、内径、外径、螺距、和转速等。

4.2.1螺旋角a

在同样条件下,螺旋角大,生产率高,但工作费力;螺旋角小,则生产率低,但工作

省力。若螺旋角太大时甚至不能工作,一般取a=200。

4.2.2内径d 割台螺旋的内径大小应使其周长略大于割下谷物茎杆长度,以免被茎杆缠绕。水稻收获时割下茎杆的长度约为900mm ,所以割台螺旋的内径大小d 应满足900≥d π。

即为

设计选取内径d=300mm 。

4.2.3外径D

确定割台螺旋的外径时,注意到螺旋叶片的高度不宜过小,应该能够容纳割下的谷物(设计采用的叶片高度为100mm ),因而螺旋外径为D=500mm 。

4.2.4 螺距S

螺距的大小决定于螺旋叶片对作物的输送能力。利用螺旋来输送谷物,必须克服谷物对叶片的摩擦,才能使输送物前进。一般螺距大,生产率高,但工作费力,所以S 通常都选用接近下限值,特别是对矮杆输送有利。为此,螺旋推运器的螺距S 值应为: 20tan 300tan ??=≤παπd S 0=500

式中 d —螺旋内径 a —内径的螺旋升角为200

为了保证螺旋对谷物的输送和提高输送的均匀性,选择螺距值S=460mm 。

4.2.5螺旋转速n

由于谷物只是占有螺旋叶片空间的一小部分,因此只能按经验数据确定。一般在

150-200转/分范围内,即可满足输送要求。

由于收获机的实际传输动力和收割功率,确定螺旋的转速n=150r/min 。

结 论

联合收获机是将收割机和脱粒机用中间输送装置连接成为一体的机构。它能在田间一次完成切割、脱粒、分离和清选等项作业,以直接获得清洁的谷粒,因而生产率很高。在国外许多工业发达的国家,其谷物收获都是用联合收获机完成的。其中割台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收割台的功用是切割作物,并将作物运向脱粒装置,它由拨禾轮、切割器、分禾器和输送器等组成。

本文设计的一种全喂入式水稻联合收获机的卧式收割台,拨禾轮将作物拨向切割器,切割器将作物割下后,由拨禾轮拨倒在割台上。割台螺旋推运器将割下的作物推集到割台中部,并由螺旋推运器上的伸缩扒指将作物转向送入倾斜输送器,然后由倾斜输送器的输送链耙把作物喂入滚筒进行脱粒。 本联合收割机的割台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的特点,缩小了联合收获机

14

.3900≤d

的体积并减轻机重,对多种作物均有较好的适应性。把更多的农民从艰苦的劳动条件下解放出来,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给农民带来了实惠。

致谢

经过三个月的忙碌和工作,本次毕业论文设计已经接近尾声,作为一个本科生的毕业论文,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如果没有导师的督促指导,以及一起工作的同学们的支持,想要完成这个设计是难以想象的。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得到了伍德林老师的亲切关怀和耐心的指导,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多少个日日夜夜,伍德林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除了敬佩伍德林老师的专业水平外,他的治学严谨和科学研究的精神也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老师这种一丝不苟的负责精神,使我深受感动。更重要的是老师在指导我的论文的过程中,始终践行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原则。他常教导我要志存高远,严格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为以后的继续深造打好坚实的基础。在此谨向伍德林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最后,衷心感谢所有老师对我的栽培、支持和鼓励,感谢所有朋友的关心和帮助。向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对此论文进行评审并提出宝贵意见的各位专家表示衷心地感谢!

参考文献

[1] 李显旺. 我国水稻联合收获机械的发展现状及前景[J]. 中国农机化, 2006,(01)

[2] 付亚平,王旭. 浅谈我国水稻收获机械现状及推广前景[J]. 现代化农业, 2005,(01)

[3] 陈立东. 我国水稻联合收割机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 河北农业科技, 2002,(11) .

[4] 陶功举. 谷物收获机械的现状及开发趋势[J]. 湖北农机化, 1998,(02)

[5] 李庆章李彦韩滨. 我国水稻联合收割机的发展状况,农机市场,2006,6:26~27.

[6] 侯建华. 小型谷物清选机的研制[D]. 山东农业大学, 2005 .

[7] 刘开顺. 减少水稻联合收割机使用中谷粒损失的技术措施[J]. 广西农业机械化, 2005,(04) .

[8] 陈德峻,魏灿苗,徐建恒,陈霓. 履带自走式全喂入联合收割机结构设计的改进[J]. 农业机械学报, 2002,(01) .

[9] 徐笑非. 小型全喂入联合收割机拨禾轮工作机理及调整[J]. 福建农机,

2004,(02)

[10] Orlov P. Fundamentals of Machine Design. Moscow: Mir Pub.,1987

[11] Rajput R K. Elements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Katson Publ. House,1985

[12] Hindhede I,Uffe. Machine Design Fundamentals: A Practical Approach. New York: Wiley, 1983

Design of Combine harvester Header

Abstract:Unites the harvester is connects into the harvester and the thresher with the middle feedway a body's organization, now already obtained the widespread application. And the header is its important constituent, header's function cuts the crops, and transports the crops to the threshing mechanism, it by the reel paddle, the cutter bar, the nearside divider and the conveyor and so on is composed.

This article designed one kind to feed into the type paddy rice union harvester header, the reel paddle dials the crops to the cutter bar, after the cutter bar cut the crops, by the reel paddle dials pours on the header. The header screw pushes the crops which will transport will cut to push the collection to the header middle, and will push by the screw transports on expansion to dig up refers to changes the crops sends in the inclined conveyor, will then feed into by the inclined conveyor's transportation chain rake the crops the drum to carry on the seed extraction.

This combine's header has the structure to be simple, the cost is inexpensive, easy to operate's characteristic, reduced united harvester's volume and reduces the engine weight, had the good compatibility to many kinds of crops.

Key word: Unites the harvester; Paddy rice; All feeds into the type; Header

附图:

附图1 主视图

附图2 俯视图

附图3 左视图

马铃薯收获机的设计

1马铃薯收获机的分析 1.1马铃薯收获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马铃薯是我国继小麦、水稻、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作物,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新疆、甘肃、内蒙、山西、陕西、宁夏、云南、贵州、青海、吉林等省区,年产鲜薯近 6000多万吨。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以 10 万 hm2/年的增长速度逐年增加,2001 年达到 472 万hm2,产量居世界第 1 位[1-2]。我国是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国,但却是马铃薯成果转化比较差的国家。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我国马铃薯平均产量仅为 hm2,而欧美发达国家平均单产 35~43t/hm2。世界马铃薯中心的研究表明:在世界范围内对马铃薯的需求到2020年将有望增长 20%,超过水稻、小麦、玉米的增长。届时发展中国家对马铃薯的需求将是 2000 年的 2 倍[3-5]。随着市场对马铃薯需求的不断增加,国外一些大公司纷纷在中国从事马铃薯生产与加工业务,国内一些生产企业也纷纷加入这一领域,使得马铃薯生产开始向生产基地规模化、标准化迈进[6]。然而,一个残酷的现实却是,占生产总用工 70%以上的马铃薯收获作业至今基本上还是停留在传统的人工割秧、镐头刨薯、人工捡拾的阶段,严重影响了马铃薯的规模生产,使之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伴随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增长,马铃薯收获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国内外对马铃薯收获机械研究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和物力。我国现阶段的马铃薯收获机还是以简单挖掘人工拣拾为主。而国外已经实现了机械化与自动化的结合,将液压技术、振动分析、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应用于作业机械中,大大地降低了劳动者的工作强度。

1.2国外马铃薯收获机的发展现状 国外马铃薯收获机械化收获起步早、发展快、技术水平高。20世记初,欧美国家出现畜力牵引挖掘机来代替手锄挖掘马铃薯、随后改由拖拉机牵引或悬挂。20年代末出现了升运链式和抛掷轮式马铃薯收获机。在20世纪40年代初,前苏联、美国就开始研制、推广应用马铃薯收获机械,50年代末即己实现了机械化。70~80年代,德、英、法、意大利、瑞士、波兰、匈牙利、日本和韩国亦相继实现了马铃薯作物生产机械化。70年代主要是研制大功率自走式根块作物联合收获机,且以收获垄作种植为主[8]。这些机型是大功率拖拉机变型,如荷兰在拖拉机基础上按照甜菜联合收获机的原理制成的双行马铃薯联合收获机,为了加强筛选效果,分离器有四个液压泵带动。 从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来看,马铃薯收获机械发展较迟缓,只是在近50年才发展到较高水平。在国外马铃薯收获机械中,挖掘机的生产和使用所占的比例趋于下降,而联合收获机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用联合收获机直接收获,或用挖掘-捡拾装载机加固定分选装置来进行分段收获的两种全面实现收获机械化的配套系统,基本上实现了马铃薯收获机械化。而且,国外马铃薯收获机械大多采用升运链条式联合作业,技术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像俄罗斯、德国、法国、英国美国、比利时和日本等国马铃薯收获机械化程度较高,收获机械性能稳定。 日本对生姜收获机械已经研制多年并有了一些成熟的机型,第一代机型只把根茎拔出地面,减轻了农民从地下挖出生姜的劳动量。据有关材料介绍,现在第二代机型已经研制成功并开始使用,它是一种从收获到清理到包装的联合作业机械。在韩国,对根茎收获机械的研制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他们生产的一种配套于田园管理机的大蒜挖掘机,采用振动的原理,缓冲了阻力,并对根茎上附着的

联合收割机原理1割台讲解学习

联合收割机原理1割 台

第一节割台部分 割台的作用是将站立的作物切割下来,并均匀地输送到过桥中。其中包括:切割器、拨禾轮、中央搅龙及传动部件。 一、切割器 切割器由动刀部分和定刀部分组成。 动刀部分包括:刀头、动刀片、刀条、铆钉等。定刀部分包括:护刃器、刀梁、压刃器、摩擦片等。其中动刀片是通过铆钉铆在刀条 1.刀头 2.刀杆 3. 4. 5.刀梁 6. 7. 8 整动刀片在护刃器中的上下间隙的,摩擦片是用来调整刀条在护刃器中的前后间 隙的。 切割器的调整包括以下几方面: (1)护刃器直线度的调整 在检修时,应检查所有的护刃器是否在同有直线上,检查时可用一条细线对整割台两侧护刃器的尖部,观察其它护刃器尖部是否在该直线上,如不在同一直线上应在护刃器下部的固定螺母前后加垫片来找平。 (2)动刀片与护刃器对中的调整

(W 3 拨禾轮的作用是将谷物引向切割器,弹齿和齿耙管引导作物的同时作为切割的扶持点,将切割下的谷物铺放在割台上,同时清理掉切割器上的禾秆,以利于 割刀继续工作。 别切断作物高度的2/3处,如1-4 图1-4

拨禾轮过高会造成齿耙管打在作物的穗头上引起籽粒脱落,增加打击损失。拨禾轮调的过低会造成拨禾轮回带或缠绕。拨禾轮的高度是由液压油缸控制的,当拨禾轮油缸落到最低位置时,弹齿与切割器之间的间隙不能小于30mm,以防止弹齿插入割刀中。调整时可通过两侧油缸的调整螺杆来完成,将螺杆向柱塞里拧间隙变小,向外拧间隙变大,调整后应将调整螺杆上的锁紧螺母拧紧。 (2)拨禾轮前后位置的调整 在拨禾轮左右的支臂上各有9个孔,调整时可以通过孔位的窜动来改变拨禾轮前后的位置。当收割比较高大的作物时拨禾轮应尽量向前调整,防止作物铺放在搅龙上方;当收割比较低矮的作物时拨禾轮尽量向后调整,防止割台上出现作物堆积造成喂入不均的现象。在调整拨禾轮时应保证弹齿与搅龙的最小间隙大于50mm。 (3)弹齿倾角的调整 在拨禾轮的侧面设有弹齿倾角的调节机构,调节板上装有两个滚轮支承偏心盘,调节板中央开有长圆孔用定位螺栓与滑动轴承座支架紧固在一起。 调节弹齿角度时,应先松开定位螺栓然后通过调节板推动偏心盘,靠平行四杆机构的变化来改变弹齿与地面的角度的。弹齿从中间位置可向前、后各调15°角。当收割直立作物时弹齿倾角应垂直于地面,如弹齿后倾会造成作物被拨到搅龙上方,并出现拨禾轮回带现象;当收割倒伏作物时弹齿倾角应向后调整,来提高拨禾轮的抓取能力。 (4)拨禾轮转速的调整 拨禾轮的转速应与收割的速度配合,如果转速过高会造成打击损失并产生拨禾轮回带;如果转速过低会造成割台的堆积,喂入不均。一般情况下拨禾轮的线速度要比收割机前进的速度略大一些。拨禾轮的转速是由调速电机控制的,需要调节时可通过仪表盘上的按钮进行调节。 三、中央搅龙 中央搅龙由搅龙筒、曲轴、伸缩指、安全离合器及调整机构等部分组成的。 搅龙左半轴与搅龙筒用螺栓连接,是通过一个轴承支承在割台的左侧壁上的,并带动搅龙旋转。搅龙右半轴是通过两口轴承与搅龙筒连接的,它不随着搅龙一同旋转。在左右半轴之间是用来固定伸缩指的伸缩指轴,在搅龙转动时伸缩指及其支座在搅龙的带动下一面绕伸缩指轴转动,一面在尼龙导套的孔中伸缩滑动拨动谷物。 中央搅龙的调整包括以下几方面: (1)搅龙叶片与防缠板的间隙 搅龙叶片外缘与倾斜输送器入口左右侧的防缠板的间隙应保持在7~9mm之间,如图1-5(X)。调整时先放松割台侧壁吊板上的螺母(A)、(B)和(H)搅龙即可向前或向后移动,再调节另一侧。必须保证两侧间隙一致。

水稻联合收获机割台装置的设计

水稻联合收获机割台部分设计第 1 页共17 页 水稻联合收获机割台部分设计 作者:xxx 指导老师:xxx (xxx大学 11级机械制造极其自动化合肥230036) 下载须知:本文档是独立自主完成的毕业设计,只可用于学习交流,不可用于商业活动。另外:有需要电子档的同学可以加我2353118036,我保留着毕设的全套资料,旨在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摘要:联合收获机是将收割机和脱粒机用中间输送装置连接成为一体的机构,现在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割台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收割台的功用是切割作物,并将作物运向脱粒装置,它由拨禾轮、切割器、分禾器和输送器等组成。本文设计了一种全喂入式水稻联合收获机收割台,拨禾轮将作物拨向切割器,切割器将作物割下后,由拨禾轮拨倒在割台上。割台螺旋推运器将割下的作物推集到割台中部,并由螺旋推运器上的伸缩扒指将作物转向送入倾斜输送器,然后由倾斜输送器的输送链耙把作物喂入滚筒进行脱粒。本联合收割机的割台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的特点,缩小了联合收获机的体积并减轻机重,对多种作物均有较好的适应性。 关键词:联合收获机;水稻;全喂入式;割台 1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水稻是我国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之一,2006年全国耕地面积12204.69万hm2,水稻种植面积约2929.46万hm2,占世界水稻种植面积的20%,居世界界第二;总产量约2亿t,

占世界稻谷总产量的35%,位居世界第一。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为7.26亿kW,每公顷耕地拥有农机动力为5.77kW,机械化耕地、水稻种植和收获作业水平分别为55.39%、9%和38.8%,水稻生产耕种收获综合机械化水平达36.5%。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而水稻的种植收获受气候条件、地理环境、耕作制度、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各地栽种水稻的方式、方法大不相同,从而导致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缓慢,生产力落后。并且种植方式除少数农场外,大多数是农户经营,田块比较小,而且在收获时田间比较湿软,因此我国水稻收获的机械化水平比较低。 水稻收获方式主要有:人工收获、割晒分段收获和联合收获3种,在人工收获中,由人工完成整个收获过程,时间长、效率低、费工费力且损失浪费严重。据测算,人工割、捆、垛、运及脱粒等总损失率10%~25%,而割晒分段收获由割晒机进行收割,然后由人工进行捆束、脱粒、清扬和晒场。这种收获方式较人工收获提高了收割效率,且有利于水稻后熟和改善米质,同时可借助通风和日晒降低水稻含水量,便于脱粒,减少烘干和晒场的作业量,但是整个收获过程还需很多劳力配合,工效仍较低,谷粒的总损失较大。若使用水稻联合收割机进行收获,则可以一次性完成收割、脱粒、清选及装袋等过程,不仅大大提高了收获效率,降低了收获成本而且损失率仅为1%~5%。 因此,研制一种新型轻便的水稻收获机收割装置,把更多的农民从艰苦的劳动条件下解放出来,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对农民来说是最实惠的。 1.2 水稻收获机的发展现状 在国外许多工业发达的国家,其谷物收获都是用联合收获机完成的。在我国,尽管近年来收获机械发展很快,但由于经济、人口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联合收获机拥有量还比较低。 随着农村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耕地被占用,粮食的总产量在逐年减少。一些农学专家为了解决我国粮食问题正在研究超级杂交稻,每公顷产量在10000kg以上的杂交水稻已经问世,并逐步在大面积推广。超级杂交稻最高每公顷产量可望达到15000kg。截至2004年底,超级稻新品种在四川、福建、湖南、安徽、辽宁、浙江等水稻主产区已累计推广1000万hm2。从今年起,我国将在广东、福建、湖南、湖北、江西、江苏、浙江、安徽、四川、重庆、吉林、辽宁等12个省市率先启动实施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力争今年超级稻推广面积达到400万hm2。超级杂交稻与现有水稻的特性差别很大,单产高、长势密、茎秆粗、秆青叶茂、含水率高。收获这种水稻,对现有全喂入和半喂入机型在技术是一个严峻的挑战,现有推广使用的联合收割机都不适应超级稻的收获,脱粒装置处理容量与高产大流量不匹配,秆青叶茂的作物在大流量的条件下分离更加困难。如何解决这种高产超级稻的收获问题已引起收获机械专家们的注意,也已成为科技领导部门重视和关注的问题。有些收获机械专家认为,割前脱粒(梳脱式)机型由于作业时茎秆不进入机器中,可以

基于ProE造型下的马铃薯收获机的设计

齐齐哈尔大学第十一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作品说明书 题目基于ProE造型下的马铃薯收获机的设计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王雪峰李明珠

目录 第1章绪论 (1) 1.1 国外马铃薯收获机的发展简述 (1) 1.2 国内马铃薯收获机的发展现状 (2)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3) 1.3.1 研究内容 (3) 1.3.2 研究方法 (3) 第2章马铃薯收获机整体结构的设计 (4) 2.1 马铃薯收获机的整体结构 (4) 2.2 挖掘机的工作原理 (5) 第3章确定传动比和选择减速器 (5) 3.1 确定传动比 (5) 3.2 选择减速器 (6) 第4章传动系统的设计 (7) 4.1 传动带的设计 (7) 4.1.1 设计带轮的三维图 (12) 4.2 链轮的设计 (13) 4.2.1 链轮的设计目的 (13) 4.2.2 链轮的设计 (14) 4.2.3 计算链轮尺寸 (16) 4.2.4 设计抖动轮的三维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5章链轮轴的设计与校核.. (18) 5.1 链轮主动轴的设计 (18) 5.2 链轮主动轴的校核 (18) 第6章设计清选机构 (20) 6.1 选择清选机构以及工作过程 (20) 6.2 确定分离输送带的线速度 (21) 第7章设计切土挖掘机构 (22) 7.1 设计切土挖掘机构的要求 (22)

7.2 设计挖掘铲 (23) 7.3 固定挖掘铲的螺栓的校核 (24) 7.4 切土刀模具设计 (26) 第8章机架部分的设计 (27) 8.1 设计地轮 (27) 8.2 设计机架 (27) 8.3 机构仿真的概述 (28) 8.4 机构的部分运动仿真 (30) 8.5 数控加工机架板..................................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9章结论. (32)

棉秆收获机设计

前言 棉花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目前,全国棉花种植面积600万hm2,每年棉秆产量约为3000万t。按1t棉秆相当于0.4 m ,林木用于制造纸浆量计算,若能全部利用,每年可节省林木资源12万m3,如此大的可再生资源如果实现循环综合利用,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发展棉花秸秆机械化收获技术,对实现农业剩余物综合利用,发展绿色农业意义重大。 对棉秆收获机械化的要求虽然十分迫切,但由于棉秆主干粗细不一,枝杈多,长势特殊等原因,收获技术和收获机械仍不完善。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棉秆已被广泛应用于能源、造纸及生物基材料等领域,尤其是棉秆木质成分含量高,可作为优质的可再生资源原料,棉秆收获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备受关注。因此,对棉秆收获过程的机理和特性进行探讨,提高棉秆收获效率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近几年已有多种机型问世。 关键词:棉秆收获机;棉秆加持提拔;棉根铲切;张紧装置;地轮传动

目录 1绪论 (1) 2起拔机构的设计要求 (2) 2.1 功能设计 (2) 2.2 适应性要求 (2) 3棉秆收获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过程 (2) 3.1 基本结构 (2) 3.2起拔原理 (4) 3.3 工作过程 (4) 4起拔输送机构结构设计及工作原理 (5) 4.1 铲刀的设计 (5) 4.2 棉秆夹持输送装置的设计 (5) 4.3 铺禾器的设计 (6) 5棉秆收获机的传动机构的设计 (6) 5.1 传动原理 (6) 5.2棉杆夹持起拔输送运动分析 (8) 6齿轮传动的设计 (9) 6.1大锥齿和小锥齿 (9) 6.2.齿数选择 (10) 7轴II的设计计算及校核 (11) 7.1轴的设计 (11) 7.2轴的校核 (11) 总结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Y215玉米收割机割台的设计说明

. 摘要 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各地方都有种植,无论是对于提高粮食综合玉米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还是对于满足日益增长的饲料需求,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必须实行粮食生产的机械化,尤其应加快实现收获环节的机械化。但我国目前玉米收获程度还不到百分之十。已成为玉米机械化生产的瓶颈。为此,各级政府和越来越多的农机制造企业正在加大投入,积极开展玉米收获机械技术的研究和新型装备的设计与开发。 割台是玉米收获机的核心部分,本次对割台的主要部件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和设计,为玉米收获机的制造提供了依据。割台部分包括分禾器、拉茎棍、夹持输送链。摘棍是玉米收获机摘穗装置的关键部件,因此,研究玉米茎秆在摘棍间的运动状态与摘穗各结构、运动参数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 关键词:玉米收获;收集装置;摘穗装置;分禾器

. Abstract Corn is one of the three major grain crops in our country, and has planted throughout here and there. planting corn ha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increasing the comprehensive productivity of grain, ensuring food safety as well as meeting the demand of feedstuff.. in order to promot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we must implement the mechanization of grain production, especially should accelerate the realization of mechanized harvesting, however, our corn harvest mechanization level is very slow , it is less than 10 percent , it become the weak link of the grain planting and production. Header is at the heart of corn harvester parts of the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 provides a basis for corn harvester manufacturing. Header includes guide/pulling the stem rod, clamp conveyor chain. Pick roller corn harvester pick key parts of the ear device. therefore the property resrarch of the corn picker is poor and instability. Keywords corn pick, collection devices, pick device, Virtual Design

马铃薯收获机分析

1马铃薯收获机的分析 1.1 马铃薯收获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马铃薯是我国继小麦、水稻、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作物,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新疆、甘肃、内蒙、山西、陕西、宁夏、云南、贵州、青海、吉林等省区,年产鲜薯近6000多万吨。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以10 万hm2/年的增长速度逐年增加,2001 年达到472 万hm2,产量居世界第1 位[1-2]。我国是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国,但却是马铃薯成果转化比较差的国家。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我国马铃薯平均产量仅为13.9t/hm2,而欧美发达国家平均单产35~43t/hm2。世界马铃薯中心的研究表明:在世界范围内对马铃薯的需求到2020年将有望增长20%,超过水稻、小麦、玉米的增长。届时发展中国家对马铃薯的需求将是2000 年的2 倍[3-5]。随着市场对马铃薯需求的不断增加,国外一些大公司纷纷在中国从事马铃薯生产与加工业务,国内一些生产企业也纷纷加入这一领域,使得马铃薯生产开始向生产基地规模化、标准化迈进[6]。然而,一个残酷的现实却是,占生产总用工70%以上的马铃薯收获作业至今基本上还是停留在传统的人工割秧、镐头刨薯、人工捡拾的阶段,严重影响了马铃薯的规模生产,使之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伴随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增长,马铃薯收获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国内外对马铃薯收获机械研究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和物力。我国现阶段的马铃薯收获机还是以简单挖掘人工拣拾为主。而国外已经实现了机械化与自动化的结合,将液压技术、振动分析、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应用于作业机械中,大大地降低了劳动者的工作强度。 1.2 国外马铃薯收获机的发展现状 国外马铃薯收获机械化收获起步早、发展快、技术水平高。20世记初,欧美国家出现畜力牵引挖掘机来代替手锄挖掘马铃薯、随后改由拖拉机牵引或悬挂。20年代末出现了升运链式和抛掷轮式马铃薯收获机。在20世纪40年代初,前苏联、美国就开始研制、推广应用马铃薯收获机械,50年代末即己实现了机械化。70~80年代,德、英、法、意大利、瑞士、波兰、匈牙利、日本和韩国亦相继实现了马铃薯作物生产机械化。70年代主要是研制大功率自走式根块作物联合收获机,且以收获垄作种植为主[8]。这些机型是大功率拖拉机变型,如荷兰在拖拉机基础上按照甜菜联合收获机的原理制成的双行马铃薯联合收获机,为了加强筛选效果,分离器有四个液压泵带动。 美国在1948年以前用收获机来收获马铃薯,然后人工捡拾,直到1967年,开始使用联合收获机。20世纪80年代初期,联合收获机和分段收获的面积占马铃薯作物种植面积的85%,其中联合收获已达到50%以上。20世纪90年代,美

谷物联合收获机 脱粒 工作部件地设计4kg

农业机械学课程设计 学院工程学院 专业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 姓名付作立 学号 指导教师车刚胡军 中国· 2008年 6 月

目录 1.引言----------------------------------------------------------------------------------------------------(2) 2.结构设计与计算---------------------------------------------------------------------------------------(2) 2.1方案确定----------------------------------------------------------------------------------------------(2) 2.2喂入方式----------------------------------------------------------------------------------------------(3) 2.3滚筒的长度-------------------------------------------------------------------------------------------(3) 2.4滚筒的直径------------------------------------------------------------------------------------------(3) 2.5脱粒间隙-----------------------------------------------------------------------------------------------(4) 2.6滚筒转速-----------------------------------------------------------------------------------------------(4) 2.7夹持输送链的速度选择-----------------------------------------------------------------------------(5) 2.8弓齿的设计--------------------------------------------------------------------------------------------(5) 2.9副滚筒--------------------------------------------------------------------------------------------------(7) 2.8凹版-----------------------------------------------------------------------------------------------------(8) 3.主要技术参数-------------------------------------------------------------------------------------------(8) 参考文献-------------------------------------------------------------------------------------------------- (9)

205 马铃薯收获机设计

马铃薯收获机的设计 摘要:马铃薯为地下产物,且是块茎繁殖, 其收获受季节和天气限制。由于 马铃薯的收获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且季节性强,因此给农民造成极大的困难。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就国内外马铃薯收获机现状、马铃薯收获机的研究和应 用进行介绍和分析,设计了组合分离式马铃薯收获机。对该机的主要参数进行了 选择,对主要零部件的设计进行了理论计算。 关键词:马铃薯,设计,挖掘铲

The design of potato harvester Abstract: Potato is an under ground plant. Its harvest is limited by the crown of the year and weather. Since the potato harvesting process has some difficult problems for farmers such as being strenuous and time consuming, great in labor intensity and urgent in seasonal demand, the paper analy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otato harvest, and a combined separation potato digger has been developed through selection of principal parameters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for the design of essential parts. Kewords: potato, design, digging shovel

自走式红枣收获机的设计

前言 果业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经济基础,果业产业应该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因而,随着世界性果业日益发展,寻找新的果园发展方式摆在了人们的面前。 枣业是果业中的一种,在新疆南疆一带种植广泛,果园收获作业是果园生产全过程中重要的环节,枣树收获用工量多,劳动强度大。传统的人工收获方法,每公顷需几百个工时,占果园生产过程中总用工量的50%左右,效率大大降低。因此,果园收获机械化一直是国内外研究工作的重点。当前,果园收获机械化在已作为一种比较成熟技术在国外被广泛采用,机械收获的生产效率与人工相比提高了5~10 倍,大大的提高了效率。机械采收的方法主要有振摇法和梳刷法,振摇法是应用最多的一种机械采收方法,是国外应用较多、适用性较好的采收机型。然而,国内果园收获主要依靠人工摘或借助简单工具采摘,林果采收机械的研究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见比较成熟的实用机具报道。目前,随着新疆特色林果,尤其是红枣等林果的产业化发展,依靠人工采收已不能满足产业化生产的需要。 针对国内尤其是新疆果园采收机械的研究现状和林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的形式及要求,研究并设计机械振动式林果采收机,对于发展并提高我国林果收获机械化水平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红枣;收获机;振动式

目录 1绪论 (1) 1.1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 1.2国内外水果采摘机械的现状 (1) 1.3国外现状水果采摘机械的现状 (2) 1.4本课题需要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2) 2总体方案拟定 (3) 2.1方案来源 (3) 2.2总体方案设计 (3) 3总体计算 (5) 3.1传动比分配 (5) 3.2效率计算 (5) 3.3功率计算 (5) 3.4转矩计算 (5) 4主要零部件设计 (6) 4.1减速机的选择 (6) 4.2V带的设计计算 (6) 4.3带轮计算 (8) 4.4滚子链传动设计计算 (9) 4.5链轮计算 (10) 4.6直齿圆锥齿轮计算 (11) 4.7轴的设计 (15) 5轴的校核 (19) 5.1按扭转刚度条件计算 (19) 5.2校核轴的疲劳强度 (19) 6辅助部件 (21) 6.1键的选择 (21) 6.2联轴器的选择 (21) 6.3轴承选择 (21) 7总结 (22) 致谢 (23) 参考文献 (24)

小型水稻联合收割机设计

摘要 该水稻联合收割机可一次性完成收割、脱粒、筛选、分离和装袋作业。该机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灵活,通过性与适应性好,较好地解决了大、中型收割机在丘陵、山区和水田难以收割的难题,在南方双季稻区、泥脚深度不大于20厘米的稻田中均能正常收割水稻。该机采用全喂入、轴流式滚筒脱粒机构收割,确保脱粒干净、破碎率低,分离性能好。 关键词收割脱粒分离

A BSTRAC T T his r ice h ar ves t mach ine can r eap,t hr esh ,scr een,sep ar ate an d feed o n e t ime .It is small,lig ht,an d it can be o per ated f lex ib ly.Als o it can be us ed w id ly.I t can so lv e the p ro b le m th at it is d if ficu lt to wo r k in mo u n tain ar ea in p ad d y fo r th e lar g e har vest mac hin e o r mid d le lar g e har v est mac hin e.The mac hin e can w o rk ver y w ell in p ad d y th at its dep t h is n ot mo r e t han t wen ty in ch es in so ut h area wh er e the r ice can be p lant ed two times in o ne year.I t can be feed wh o lly.Th e mac hin e wo r ks with a xle-f lo w-ro ller th r esh mac hin e,and it can th r esh an d s epar ate w ho lly.I ts crack rat e is lo w. Key w o rd:reap th res h s epa rat e

不对行玉米收获机割台的设计与仿真研究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II 目录.............................................................. III 第一章绪论.. (1) 1.1 课题的提出和意义 (1) 1.2 国内外玉米不对行收获技术研究应用现状 (2) 1.2.1 国外玉米不对行收获技术的发展 (2) 1.2.2 国内玉米不对行收获技术的发展 (3) 1.3 文章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6) 1.3.1 玉米收获机割台扶禾装置的设计与分析 (6) 1.3.2 圆盘刀茎秆切割过程仿真及功耗研究 (6) 1.3.3 基于ADAMS的圆盘刀驱动齿轮箱的设计和仿真研究 (7) 第二章玉米收获机割台的方案设计 (8) 2.1 方案的确定 (8) 2.2 工作原理 (9) 2.3 行距适应性分析 (9) 2.4 割台主要基本参数的确定 (10) 2.5 本章小结 (12) 第三章扶禾装置的设计与分析 (13) 3.1 扶禾装置的方案设计 (13) 3.2 割台扶禾轮拨禾轮液压驱动系统的设计 (13) 3.3 扶禾轮的设计与扶禾过程的分析 (16) 3.3.1 聚拢过程的分析 (16) 3.3.2 脱出过程的分析 (17) 3.3.3 基于ADAMS的茎秆脱出过程仿真 (20) 3.4 扶禾轮驱动变速箱的设计 (24) 3.5 本章小结 (26) 第四章切割装置的设计与分析 (27) 4.1 切割装置的分析与参数确定 (27) 4.2 茎秆切割装置驱动方案的设计 (28) 4.3 茎秆切割装置驱动齿轮箱的设计与仿真 (29)

振动式马铃薯收获机的设计

前言 马铃薯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市场潜力巨大。在国外,大约占40%的马铃薯加工成食品后进入消费市场。在国内,一向被国人视为不能登大雅之堂的马铃薯产品也突然间在市场上风靡起来。在北京、上海、广州及西安等全国大中城市,以马铃薯条、马铃薯泥为基本原料的麦当劳、肯德基食品已占据我国快餐市场的半壁江山,而从各种渠道进口的其它油炸薯片或膨化食品等也滚滚而来。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屈东玉博士在日前召开的中国马铃薯学术年会上指出:“马铃薯是一种产量高、适应性强、经济价值大的作物,应把马铃薯主产区列入国家粮食商品粮基地,享受与水稻、小麦等商品粮基地同样的财税待遇,这将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有效手段马铃薯收获机是当代马铃薯收获不可或缺的设备。在进行田间马铃薯收获时,必须将土层里的马铃薯翻出再进行拣拾。 市场上的马铃薯收获装置挖掘效率低,费时费力。因为传统的马铃薯收获设备不能高效的进行挖掘收获,需要大量人力进行收获,而且工作后的土地成块状,马铃薯的拣拾还需要破碎土壤进行收获。因此根据这一情况,研制出了一种小型家用振动式马铃薯收获机。该振动式马铃薯收获机因其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所以制造成本低,而且马铃薯挖掘效率高,只需要小型拖拉机进行牵引带动,就可以很好地进行马铃薯挖掘收获。 本文设计的振动式马铃薯收获机是一种常用机械设备,能够高效的进行马铃薯的挖掘工作。本次设计能够大大的提高收获效率;可以减少人力物力,同时也节省时间。本课题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振动式马铃薯收获机的设计。主要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分析、方案的论证比较与选择,完成了收获机的总体设计,振动原理的设计,分离装置的设计以及传动方案的选择等内容。在此基础上对马铃薯收获机机体的结构尺寸、传动比等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和说明。 关键词:振动式;挖掘;马铃薯

玉米收获机摘穗机构设计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1前言 (2) 1.1课题的目的 (2) 1.2国内外动态 (2) 1.2.1国外的发动态 (2) 1.2.2国内的发展动态 (2) 1.3玉米收获机摘穗形式分类 (3) 1.3.1立式摘穗辊型玉米收获机 (3) 1.3.2卧式摘穗辊型玉米收获机 (3) 1.3.3摘穗板型玉米收获机 (4) 2研究的主要内容 (4) 2.1摘穗机构设计 (4) 2.2.1 摘穗形式的确定 (4) 2.1.2总体方案的拟定 (4) 3主要工作部件的设计 (5) 3.1拉茎辊的结构设计 (5) 3.1.1拉茎辊的直径设计 (7) 3.1.2拉茎辊的转速、间隙、长度的确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3.1.3螺旋筋的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摘穗板的结构设计 (8) 3.3拉茎辊、摘穗板具体设计方案 (8) 4传动方案的确定及设计计算 (8) 4.1摘穗传动箱的设计 (9)

4.2轴的校核 (12) 4.2.1按扭矩初步确定轴径 (13) 4.2.2轴的结构设计 (13) 4.2.3轴的强度校核 (15) 4.3滚动轴承的设计计算 (17) 4.3.1轴承载荷校核 (17) 4.3.2轴承寿命校核 (18) 4.4平键的选择与计算 (18) 4.5刮板式输送装置的设计 (18) 4.6机架的结构设计 (18) 5总结 (20) 参考文献 (20) 致谢 (21)

玉米收获机摘穗机构设计 摘要:玉米作为我国第二大农作物,与之相对应的我国玉米收割机发展比较迟滞。本文的出发点正鉴于此,着重分析玉米收获机的摘穗机构,玉米收获机摘穗机是整个玉米收获机械的核心部件,它最大程度地决定了玉米成熟期机械收获作业质量。 本文对玉米收割机摘穗机构进行了整体的机构理论研究。分析国内外的各种型号玉米收割机的不同摘穗方式,选择一种合理使用的摘穗方式,并对其中的关键部位进行了设计计算,主要包括拉茎辊、摘穗板和传动机构的设计,保证了机构运行的可靠性。 关键词:拉茎辊;摘穗板;传动机构;收获机 Corn harvest machine picking mechanism design Abstract:Corn as the second largest crop in our country, compar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rn harvester of hysteresi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is article is in view of this, focusing on the analysis of corn harvester pick guangzhou agency, corn harvester picker is the core parts of the corn harvest machine, it will determine the maximum mechanical harvesting operation quality corn ripening stage. In this paper, ear of corn harvester picking mechanism has carried on the overall organization theory research. Analysis of various models at home and abroad different picking ears of corn harvester, choose a reasonable use way of picking ears, and the key parts for the design and calculation, mainly including stem roller, pick the ear plate and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design, ensur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operation. Key words: Pull stem roll;Pick the ear plate;Transmission mechanism;harvester

马铃薯收获机设计毕业设计

题目:马铃薯秧蔓处理及收获联合作业机设计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I I 1 绪论 (1) 1.1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1.2马铃薯收获机的国内外发展概状 (1) 1.2.1国外发展概状 (1) 1.2.2国内发展概状 (2) 1.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3) 1.3.1研究内容: (3) 1.3.2研究方法: (3) 2 马铃薯联合收获机整体结构设计 (4) 2.1方案论证 (4) 2.2方案确定 (5) 2.3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的工作原理 (5) 3 打秧装置的设计 (7) 3.1打秧刀的设计 (7) 3.1.1刀片类型的选择 (7) 3.1.2刀片数量的确定 (9) 3.1.3刀片排列方式的确定 (10) 3.2打秧机壳形状的确定 (10) 3.3打秧装置工作参数的确定 (11) 4 挖掘装置的设计 (12) 4.1挖掘铲的设计 (12) 4.2铲架的设计 (15) 5 分离装置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抖动链类型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链条式抖动链的基本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 抖动链基本参数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抖动链速度的确定及抖动轮参数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1抖动链的线速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2抖动轮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5 从动轮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传动系统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传动系统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各级轴的转速....................................................................................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1输送链主动轴转速..................................................................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2变速箱动力输出轴的转速......................................................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3打秧刀轴的转速......................................................................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3从打秧刀轴到抖动链主动轮中间链轮轴的转速..................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功率需求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1挖掘部分功率消耗..................................................................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2升运链功率消耗......................................................................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