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积累与运用教案及作业题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11
《积累与运用(一)》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自读句子,联系语境,发现带点词表达的意思。
2.自读谚语,感悟意思,增长知识,背诵谚语。
二、过程与方法1.能主动、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地向同学交流自己对夏天的感受。
2.感受和体验新班级的变化,把印象最深的变化说给同学听。
乐意把说的内容写下来。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有写日记的愿望,逐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2.通过习作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教学重点能主动、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地向同学交流自己对夏天的感受。
教学难点有写日记的愿望,逐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教学方法讲述法、研究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1.学生注意观察班级的教室布置,谈自己对新班级的印象。
2.收集在夏天活动的纪念物。
收集平时阅读、积累的古代诗人、现代作家眼中、笔下的夏天。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1.复习旧知识还会有新的收获,今天,我们首先到“积累与运用(一)“温故知新”里去看一看。
2.请同学们自由读这两组句子,你发现了什么?3.抽学生说自己的发现。
(句序不同,第1句比第2句在意思表达上更形象,节奏感更强烈,更强调了三月桃花水的贵重。
)4.学生反复朗读体会。
二、新课学习语海拾贝。
1.自由读每组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2.同桌合作读,互相指读。
3.教师抽读。
理解词语。
无声无息:没有声音没有气息。
形容没有声响,不为人察觉。
无边无际: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无穷无尽:没有尽头,没有限度。
如烟如雾:好像烟又好像雾。
比喻朦朦胧胧的境地。
如诗如画:好像诗又好像画一样美好。
如泣如诉:好像在哭泣,又好像在诉说,形容声音凄切、悲苦。
轻声细语:形容说话的声音细小柔和。
轻悠敏捷:指动作轻快灵活。
轻歌曼舞:轻松愉快的音乐和柔和优美的舞蹈。
清亮圆润:形容声音清脆响亮,饱满而圆润。
清脆悦耳:形容声音响亮好听。
清风明月:清凉的风,明亮的月,形容环境恬淡而美好。
第一课:我们的学校教学目标1. 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书写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2. 结合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见闻理解并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词句。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联系全文,理解最后两句话的意思,感受山里孩子的快乐成长,增强对学校生活的热爱。
教学准备1. 生字卡片;带领学生参观自己的学校。
2. 城市学生可开展“手拉手”活动,与山里孩子通信、交流,了解山里学校的一些情况。
教学设计一、揭题质疑1. 读题。
比较去掉“我们的”后读起来感觉有什么不同。
在自主感悟的基础上,读出自豪的情感。
2. 质疑。
我们的学校在哪里?我们的学校美不美?学生在学校里是怎样学习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读课文。
说说读了课文,这个学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 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
教师个别辅导,看看学生是否能把生字字音读正确。
3. 检查是否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相机理解部分词语。
三、深入感悟,指导朗读1. 读第一、二段。
说说你从中了解了这个学校的哪些情况。
2. 学生根据课文提示,加上自己的合理想象,画出学校的草图。
(方位、环境等)3. 从哪些地方看出学校很美?4. 课文中没有直接提到具体的人物,但我们却能感受到有哪些人在学校干什么,想象出孩子们快乐活动的情景。
5.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段。
过渡:在这样美的校园里学习,学生们有什么收获呢?会有怎样的感受呢?6. 自由读第三、四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7. 交流,从中体会孩子们学习的快乐。
点拨: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8. 练读第三、四段。
过渡:学好了知识,掌握了本领,长大才能为祖国作贡献。
“我们”虽然是山里的孩子,可是一样有快乐的学习生活,就像青青的春笋,茁壮地成长。
9. 用你喜欢的方式读第五到第九段。
展示你读得最好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相机指导朗读。
10. 结合全文内容,指导学习最后两句话。
想想从哪些地方看出山里的孩子成长是幸福的。
西师大版第三册《积累与运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读好轻声。
2复习学过的生字词,练习词语归类,主动积存词语,丰富语言。
3激发学生识字爱好,提高自主识字能力,培养学生阅读爱好。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识字爱好,积存词语,进展语言。
教学预备师:多媒体课件,歌曲《蜗牛与黄鹂鸟》磁带,录音机。
生:课前做好一张生肖卡。
教学时刻2课时。
教学过程一、一般话乐园师激趣引入。
师:小孩们,想说得一口流利动听的一般话吗?那第一就得读准每个字的读音,专门是轻声的读音。
dānyǒuzhēnɡqínɡmekàntóuzǐ1多媒体出示:“丹”、“友”、“筝”、“情”、“么”、“看”、“头”、“子”单字及其音节,比比谁能准确地读出它们的字音。
2多媒体出示以上字的轻声词,观看以上字的音节有什么变化(变成轻声)。
能读好如此的词吗?3生自由尝试。
同桌或小组内读一读,听一听,互相关心,比较体会轻声的读法。
4多形式检测。
指导读好轻声,体会轻声的字由原调到轻声的变化。
通过个别抽读、小组读、开火车读等形式检测,师适时个别纠正,指导。
5大胆尝试。
师:小孩们,如此的轻声词你能读好吗?多媒体出示以下词,让学生试一试如何样读:想xiǎnɡ 一yi想xiǎnɡ、看kàn了le看kàn、走zǒu得de快kuài、提tí着zhe走zǒu。
6师小结:轻声的读法,是一般话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说好它,能够使我们的语言变得爽朗、亲切、动听,小孩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要注意读好、说好轻声。
二、认读大比拼将学生分为四个组进行识字、读词竞赛,集中学习二、三、七题。
师:汉字娃娃是我们最忠实的学习伙伴,今天它带着一群字词想考考大伙儿,有信心吗?分组比比看哪组最棒。
1多媒体出示“你还认识我吗”的词语。
(1)生自由认读。
(2)小组内互读检测,选出一名最棒的参加班上评比。
(3)每组派代表比读、齐读。
(4)进展语言:你最喜爱哪个词,能用它练习说话吗?抽学生回答,在学生说到相关词时,教师适当引导学生了解大意。
《积累与运用三》教案(西师版三年级上
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区分反问句和陈述句,并能将反文句变成陈述句。
体会每组两句话说法不同,但意思相同,表达方法的不同
2、能主动积累名人警句、成语故事。
3、能主动积极地发现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现象,跟同学交流。
4、能读懂故事,明白写通知的要求。
5、能读懂短文,明白短文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备
一、温故知新
1.学生自由读两组句子,体会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2试一试,学着书上的样子,各写两组句子。
结合旧知识,谈自己的发现。
交流自己的发现。
二、语海拾贝
1、自由读句子,体会意思。
2、读一读,记一记。
3、比一比,谁能记得又好又快。
按要求完成,提高自学能力。
自主学习。
比赛激趣。
三、点击成语
1.自由读一读,看看“揠苗助长”这个成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揠苗助长”的意思是什么?
3.这个成语故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4.你能说出别的成语故事吗?
自由读,加深认识。
拓展游戏:抢反义词。
交流,评价。
注意仪态,
评价时注意语气。
?C。
第一课:我们的学校教学目标1. 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书写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2. 结合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见闻理解并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词句。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联系全文,理解最后两句话的意思,感受山里孩子的快乐成长,增强对学校生活的热爱。
教学准备1. 生字卡片;带领学生参观自己的学校。
2. 城市学生可开展“手拉手”活动,与山里孩子通信、交流,了解山里学校的一些情况。
教学设计一、揭题质疑1. 读题。
比较去掉“我们的”后读起来感觉有什么不同。
在自主感悟的基础上,读出自豪的情感。
2. 质疑。
我们的学校在哪里?我们的学校美不美?学生在学校里是怎样学习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读课文。
说说读了课文,这个学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 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
教师个别辅导,看看学生是否能把生字字音读正确。
3. 检查是否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相机理解部分词语。
三、深入感悟,指导朗读1. 读第一、二段。
说说你从中了解了这个学校的哪些情况。
2. 学生根据课文提示,加上自己的合理想象,画出学校的草图。
(方位、环境等)3. 从哪些地方看出学校很美?4. 课文中没有直接提到具体的人物,但我们却能感受到有哪些人在学校干什么,想象出孩子们快乐活动的情景。
5.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段。
过渡:在这样美的校园里学习,学生们有什么收获呢?会有怎样的感受呢?6. 自由读第三、四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7. 交流,从中体会孩子们学习的快乐。
点拨: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8. 练读第三、四段。
过渡:学好了知识,掌握了本领,长大才能为祖国作贡献。
“我们”虽然是山里的孩子,可是一样有快乐的学习生活,就像青青的春笋,茁壮地成长。
9. 用你喜欢的方式读第五到第九段。
展示你读得最好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相机指导朗读。
10. 结合全文内容,指导学习最后两句话。
想想从哪些地方看出山里的孩子成长是幸福的。
2018年新教材西师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我们的学校教案及作业题1.我们的学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结合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见闻积累生动形象的词语“坐落”“浓密”“晨曦”“掩蔽”“絮语”“茁壮成长”等。
欣赏并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词句。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联系全文,理解最后两句话的意思。
感受山里孩子的成长快乐,增强对学校生活的热爱。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进行导游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听说兴趣,培养实际运用能力。
`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联系全文,理解最后两句话的意思,感受山里孩子的成长快乐,增强对学校生活的热爱。
理解课文内容,进行导游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听说兴趣,培养实际运用能力。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结合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见闻积累生动形象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并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词句。
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自从我们背着崭新的书包走进校园的那一天开始,我们就开始慢慢地爱上了自己的校园,爱上了自己的老师,爱上了自己的同学,爱上了有趣的书本,爱上了清脆的上课铃声,爱上了充满欢声笑语的大操场——上课前我们又参观了我们可爱的校园,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达你的内心感受吗(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提示用下面的句式来说:我爱校园的,因为。
)2同学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老师从山里学校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朋友(多媒体出示有关画面),你们想知道关于他们的什么呢——学生自由交流提出问题。
教师小结,导入课题。
齐读课题。
{3来,听听山里的伙伴是怎样向我们介绍自己的学校的。
(多媒体播放课文录音)边听边想,他们向我们介绍了学校的哪些情况然后自由发言。
4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大山里的一所学校,看看大山里的孩子,也会有一种快乐在心中流淌,他们的快乐让人陶醉,让人感动,让人奋进。
第一课:我们的学校教学目标1. 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书写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2. 结合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见闻理解并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词句。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联系全文,理解最后两句话的意思,感受山里孩子的快乐成长,增强对学校生活的热爱。
教学准备1. 生字卡片;带领学生参观自己的学校。
2. 城市学生可开展“手拉手”活动,与山里孩子通信、交流,了解山里学校的一些情况。
教学设计一、揭题质疑1. 读题。
比较去掉“我们的”后读起来感觉有什么不同。
在自主感悟的基础上,读出自豪的情感。
2. 质疑。
我们的学校在哪里?我们的学校美不美?学生在学校里是怎样学习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读课文。
说说读了课文,这个学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 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
教师个别辅导,看看学生是否能把生字字音读正确。
3. 检查是否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相机理解部分词语。
三、深入感悟,指导朗读1. 读第一、二段。
说说你从中了解了这个学校的哪些情况。
2. 学生根据课文提示,加上自己的合理想象,画出学校的草图。
(方位、环境等)3. 从哪些地方看出学校很美?4. 课文中没有直接提到具体的人物,但我们却能感受到有哪些人在学校干什么,想象出孩子们快乐活动的情景。
5.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段。
过渡:在这样美的校园里学习,学生们有什么收获呢?会有怎样的感受呢?6. 自由读第三、四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7. 交流,从中体会孩子们学习的快乐。
点拨: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8. 练读第三、四段。
过渡:学好了知识,掌握了本领,长大才能为祖国作贡献。
“我们”虽然是山里的孩子,可是一样有快乐的学习生活,就像青青的春笋,茁壮地成长。
9. 用你喜欢的方式读第五到第九段。
展示你读得最好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相机指导朗读。
10. 结合全文内容,指导学习最后两句话。
想想从哪些地方看出山里的孩子成长是幸福的。
2018年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积累与运用(五)教案及作业题2018年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积累与运用(五)教案及作业题积累与运用(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自读句子,理解描写说话人表情的词语及其使用的作用。
阅读并掌握“表示话语很多”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自读互动平台,了解文章中对话的使用及其发挥的作用;读懂成语故事,理解成语“口若悬河”的意思及其道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自主阅读《小读者》,通过文中重点词句的品读,体会小姑娘纯真、一丝不苟的美好形象。
重点难点1.自读句子,理解描写说话人表情的词语及其使用的作用。
阅读并掌握“表示话语很多”的词语。
2.自主阅读《小读者》,通过文中重点词句的品读,体会小姑娘纯真、一丝不苟的美好形象。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自读互动平台,了解文章中对话的使用及其发挥的作用2.自读句子,理解描写说话人表情的词语及其使用的作用。
阅读并掌握“表示话语很多”的词语。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互动平台1.全班集体阅读。
2.文章之中的对话可以发挥什么作用?(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物个性,体会人物感情。
)3.分角色阅读,体会不同对话的意义。
二、温故知新1.阅读三句话和小男孩的话语,你有什么发现?(加点词语都是对说话人表情的描写。
)2.解释文中几点词语的意思?微微一笑:嘴角上扬旳弧度非常孝却看得明白他在笑、有时也作鼓励之意。
信心十足:做事情前的一种心态。
比喻对所要做的事充满干劲,有百分之百的信心去做好,完成,胸有成足。
羞答答:形容怕羞,难为情的样子。
兴奋:奋起,激动。
3.对说话人表情的描写的词语在文中有什么?可以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品格;展示人物的内心,活现人物,反映人物的命运。
4.进行人物表情描写的词语还有哪些?喜笑颜开、眉开眼笑、大惊小怪、大惊失色、大惑不解、从容不迫、皱着眉。
中心句在段落中间,一般在段的中间的中心句起承上启下作用5.阅读全文。
《积累与运用(一)》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能主动、有礼貌、自然大方地与同学交流自己对夏天的感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短文,积累一些好词佳句,并理解给予永远比索取愉快的含义。
二、重点难点
1.重点:能主动、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地向同学交流自己对夏天的感受。
2.难点:有写日记的愿望,逐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三、导学问题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你们喜欢夏天吗?为什么?
2.说一说“狐假虎威”的故事。
四、参考资料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四时田园杂兴(昼出夜耕夜绩麻)【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积累与运用(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自读句子,联系语境,发现带点词表达的意思。
体会不同词语可以表达同一个意思,掌握几种表示“说”的意思的词语;读懂成语故事,理解成语“狐假虎威”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自读、背诵俗语,理解意思,了解一些天气与保健的常识,增长知识,背诵谚语;能态度自然、大方、主动、有礼貌地与同学交流自己对夏天的感受,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短文,积累一些好词佳句,并理解给予永远比索取愉快的含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和体验新班级的变化,乐意把印象最深的说给同学听,乐意把说的内容写下来;激发写日记的愿望,逐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重点难点 1.能主动、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地向同学交流自己对夏天的感受。
2.有写日记的愿望,逐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自读句子,联系语境,发现带点词表达的意思。
体会不同词语可以表达同一个意思,掌握几种表示“说”的意思的词语。
2.自读、背诵俗语,理解意思,了解一些天气与保健的常识,增长知识,背诵谚语。
2.【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句子或同桌互读互听,探索发现带点词语表达的意思,感悟句中带点词的特点。
2.想一想,说一说:带点的词都与什么有关?(“叫、道、告诉”都表示“说”的意思。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带点的词语表示各种“说”的意思。
4.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后,学生再读句子。
5.教师总结:同样表示说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
6.拓展练习:鼓励学生再说几个表示“说”的意思的词语。
(嚷、喊、嘟囔、训斥、招呼等。
)7.教师相机板书学生的举例,再读范句和学生举例的句子,加深理解。
8.拓展练习,说说表述人物语言的句子,用上表述说话的不同词语。
二、语海拾贝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俗语,要读得正确、流利。
2.小组同学互读互听,相互检查,并交流各俗语的大致意思。
第一课:我们的学校教学目标1. 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书写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2. 结合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见闻理解并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词句。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联系全文,理解最后两句话的意思,感受山里孩子的快乐成长,增强对学校生活的热爱。
教学准备1. 生字卡片;带领学生参观自己的学校。
2. 城市学生可开展“手拉手”活动,与山里孩子通信、交流,了解山里学校的一些情况。
教学设计一、揭题质疑1. 读题。
比较去掉“我们的”后读起来感觉有什么不同。
在自主感悟的基础上,读出自豪的情感。
2. 质疑。
我们的学校在哪里?我们的学校美不美?学生在学校里是怎样学习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读课文。
说说读了课文,这个学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 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
教师个别辅导,看看学生是否能把生字字音读正确。
3. 检查是否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相机理解部分词语。
三、深入感悟,指导朗读1. 读第一、二段。
说说你从中了解了这个学校的哪些情况。
2. 学生根据课文提示,加上自己的合理想象,画出学校的草图。
(方位、环境等)3. 从哪些地方看出学校很美?4. 课文中没有直接提到具体的人物,但我们却能感受到有哪些人在学校干什么,想象出孩子们快乐活动的情景。
5.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段。
过渡:在这样美的校园里学习,学生们有什么收获呢?会有怎样的感受呢?6. 自由读第三、四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7. 交流,从中体会孩子们学习的快乐。
点拨: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8. 练读第三、四段。
过渡:学好了知识,掌握了本领,长大才能为祖国作贡献。
“我们”虽然是山里的孩子,可是一样有快乐的学习生活,就像青青的春笋,茁壮地成长。
9. 用你喜欢的方式读第五到第九段。
展示你读得最好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相机指导朗读。
10. 结合全文内容,指导学习最后两句话。
想想从哪些地方看出山里的孩子成长是幸福的。
累积与运用四教课目的12、背诵春联,感悟意思,主动累积闻名的春联;34做法的感觉和自己的妈妈的做法,训练语言表达能力;5感觉;6教课准备教师:收集一些名联在小黑板上;收集古代诗人、现代作家描绘童年生活的美好的诗句或文章。
学生:回想平常妈妈是如何教育自己的;认真察看生活中的游戏或亲身去参加一种游戏。
教课时间4~5 课时。
教课过程一、温故知新123456二、语海拾贝12春联的大概意思。
3指引和增补。
4总结:用对称的字句增强语言成效的这类修辞手法,我们称为对偶。
56三、点击成语12读了成语故过后的感觉。
3四、口语社交1答。
234出最正确小辩手。
5想谁的感觉对你有启迪,说出来互相增补。
在小组中评比出谁在沟通时自然大方、有礼貌,谁听得最认真。
6大家评论谁的讲话最令你满意。
五、习作百花园12呢?34总结:让我们拿起笔来,记下玩过的许很多多游戏,如:老鹰捉小鸡、丢沙包、踢毽子、网上下棋让他人认识你是如何玩的,分享你的高兴。
而后比一比,谁将自己喜爱的游戏写得出色。
56题目。
7需要改良的地方,把这些建议标注在文后。
六、自主阅读园地1。
234上,与同桌谈谈你喜爱的原因,并反复朗诵。
在小组中沟通读后收获,鼓舞学生将累积的优美词语、出色句段运用到平常的写作中去。
5。
积累与运用(二)教学目标1. 掌握多音字的读音,体会汉字的奇妙。
2. 能主动积累和运用美词佳句,体会意思。
3. 能主动积极地搜集有关家乡特点的资料,学做家乡小导游,向别人介绍家乡。
4. 说家乡、写家乡,乐意把说的内容写下来。
教学准备教师:对学生准备情况进行了解。
学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搜集有关家乡特点的图片、照片、旅游纪念物等。
教材简析本次“积累与运用”安排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温故知新”通过品读句子,巩固多音字读音,体会汉字的奇妙;了解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知道把什么比做什么,并学着运用,使自己的表达更动人。
“语海拾贝”通过熟读诗句,丰富语言积累,感受阅读乐趣。
“开心一刻”读一读,在趣味中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
“综合性学习”通过搜集相关资料,学做家乡小导游,增进对家乡的了解。
“习作百花园”向别人介绍家乡,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自主阅读园地”欣赏佳句美文,为习作打基础。
本次“积累与运用”紧扣单元主题“西部风光”,既注意了字词句的复习巩固、积累运用,又注意了单元知识的扩展,通过说家乡、写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感到自豪的情感。
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调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情感等各方面因素,真正做到“以情导学、以情动人”。
建议本课用3~4课时完成。
*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词语中,会有不同的读音。
这就是汉字的多音现象。
要引导学生通过读句子体会,注意让学生去发现。
*这两组句子都是用两个不同的喻体表现同一个事物,这样的写法更生动形象。
如,把瀑布比作白银,比作珍珠的屏,既写出了瀑布的颜色,又写出了瀑布的形状,给人美的遐想。
可以鼓励学生对“瀑布”、“蓝天”作其他的比喻。
*多有意思的诗句啊,它不仅让我们积累了美词佳句,还让我们在诵读中领略了古代诗人笔下的自然风光。
此题重在积累,学生能理解多少算多少,不要一句一句地去讲。
*“开心一刻”告诉我们学知识可不能想当然,要尊重语言表达的规律,不能望文生义,否则会闹笑话。
积累与运用(四)教学目标1. 自读自悟,发现词语中包含的意思相反的两个字。
2. 能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阅读,积累有名的对联。
3. 能大胆、声音响亮、清楚地讲述见闻,善于倾听别人谈话。
4. 能留心观察或亲身参与游戏,能不拘形式地写下游戏中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把自己觉得游戏中最好玩的地方写下来。
试着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日积累的语言材料。
教学准备让学生回忆自己喜欢的游戏;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或亲身参与游戏。
教材简析本单元包括六大板块:“温故知新”、“语海拾贝”、“点击成语”、“口语交际”、“习作百花园”、“自主阅读园地”。
“温故知新”引导学生积累词语,发现词语中意思相反的字,感受祖国词语的有趣构成。
“语海拾贝”选择了两幅有名的对联,让学生积累。
“点击成语”是一个有着真实来历的成语故事。
故事的内容学生能感知多少就是多少。
“口语交际”《妈妈该怎样做》是一个由课文《威尔逊出游》引出的谈论话题,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易于交际的鲜活话题和有趣情景。
“习作百花园”也非常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自主阅读园地”选的两篇文章笔调清新、流畅,富有一定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值得学生一读。
建议用3~4课时完成。
*温故知新:重在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适当点拨。
第一排中的四字词语,1、3字相同,2、4字是反义;第二排中的四字词语,1、3字是反义,2、4字是同义;第三排中的四字词语,1、3字和2、4字都是反义。
上面三排的相同地方是都含有一个反义词。
*语海拾贝:“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这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用以自勉的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
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
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 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1. 学生自读。
2. 背诵、积累。
*学生自读,只要能大致了解故事的内容就行了。
注意不要花很多时间当课文去讲解。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积累与运用六_西师大版教学要求1.巩固复习认读过的生字,正确地区别平舌音与卷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积累词语。
2.进行用字组词,用词语造句的练习,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3.读一读,猜一猜,知道蜻蜓的特点及其本领和对人类的益处。
4.读一读,背一背,了解古诗所表达的意思,巩固对公鸡本领及对人类益处的了解。
5.读一读,能够借助拼音阅读短文并理解短文的内容。
6.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及识字量。
7.通过猜一猜,古诗的诵读,短文的阅读,再次感知各种动物的本领及对人类的贡献,教育孩子保护动物。
重点难点1.巩固复习会认、会写字词,积累词语。
2.读中了解常见的动物的本领及对人类的益处,教育孩子保护动物。
课时划分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巩固复习认读过的生字,正确地区别平舌与卷舌音节、前鼻音和后鼻音、n 和l,积累词语。
教具准备相关的词句卡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小朋友,又到了和《积累与运用》见面的日子了,今天我们要复习哪些字词,锻炼哪些本领呢?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来看看课文的内容安排。
2.教师介绍每题的大概内容,学生从中感知本组积累与运用的要求。
3.教师导入:高楼大厦平地起,现在咱们从基础的字词练起。
二、读一读,比一比1.出示文中的词语,学生自由认读。
2.指名认读,其他学生评议。
3.全班齐读。
4.指名回答:你们读了这几组词语后,有什么发现呢?5.教师总结强调,指导读好这些音节。
6.学生再次读,争取读正确、流利。
7.检查读。
三、巩固生字的认读,积累词语1.出示,文中的词语,学生自由认读。
2.同桌互相指读,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3.指名读。
4.调节课堂,活跃气氛,开火车认读,看看哪个小组认读得又快又好。
5.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全班再次巩固认读。
四、用字组词,用词造句1.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读一读,明确题目的要求。
2.学生按要求,完成练习。
3.指名反馈,教师对学生组的词语,造的句子,进行适当的点评。
2018年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积累与运用教案及作业题
积累与运用(一)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自读句子,联系语境,发现带点词表达的意思。
体会不同词语可以表达同一个意思,掌握几种表示“假设”的意思的词语;阅读并掌握ABB式词语和关于“的”“地”的词语搭配。
2过程与方法:自读互动平台,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读懂成语故事,理解成语“狐假虎威”的意思。
3情感态度价值观:自主阅读《唐诗帮我学作文》,感受诗歌的魅力,了解诗歌对写作能力提升的作用,养成诗歌阅读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自读句子,联系语境,发现带点词表达的意思。
体会不同词语可以表达同一个意思,掌握几种表示“假设”的意思的词语;阅读并掌握ABB式词语和关于“的”“地”的词语搭配。
2自主阅读《唐诗帮我学作文》,感受诗歌的魅力,了解诗歌对写作能力提升的作用,养成诗歌阅读的好习惯。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自读句子,联系语境,发现带点词表达的意思。
体会不同词语可以表达同一个意思,掌握几种表示“假设”的意思的词语;阅读并掌握ABB式词语和关于“的”“地”的词语搭配,进行词句积累。
2自读互动平台,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互动平台
全班集体阅读第一段,薛文提出了什么问题?
同学们平时是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
指名回答:
读课文时,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我们怎么办?
学生各抒己见:查字典……
2分角色阅读,总结每位同学解决问题的办法。
秦学:查字典,结合生活实际。
于蓝:找近义词。
郝思:联系上下文。
3同学们,你最喜欢哪种解决不理解词语的办法?为什么?
二、温故知新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句子或同桌互读互听,探索发现带点词语表达的意思,感悟句中带点词的特点。
2想一想,说一说:带点的词都与什么有关?(“若是、如果、假如”都表示“假设”的意思。
)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带点的词语表示各种“假设”的意思。
4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后,学生再读句子。
5教师总结:同样表示假设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
6拓展练习:鼓励学生再说几个表示“假设”的意思的词语。
(即使、要是、假使、倘若等。
)
7教师相机板书学生的举例,再读范句和学生举例的句子,加深理解。
三、语海拾贝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词语和词语搭配,要读得正确、流利。
2小组同学互读互听,相互检查,特别注意加拼音的生字要读准。
3男女生互读ABB式词语。
试着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绿油油、金灿灿、胖乎乎、红彤彤等。
)
4集体阅读词语搭配。
关于“的”和“地”的词语搭配的的组成有什么不同?(“的”后面跟的是名词,“地”后面跟的是动词。
)
5分小组阅读,积累运用。
【课堂作业新设计】
写出解决不理解词语的方法,并举例,结合一种方法讲述。
2写出几个表示“假设”的意思的词语,并用其中一个写句子。
3按要求写一写。
(1)例:密匝匝
(2)(
)的书声
(
)的怀抱
(
)的大海
(
)地等待
(
)地拨开
(
)地书写
【课堂作业新设计】参考答案
写出解决不理解词语的方法,并举例,结合一种方法讲述。
答:查字典、找近义词、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
理解词语我的人生规划的第一步是上大学。
这句中的“规划”的意思,思考“规划”的近义词是计划,是指我要完成的第一个任务是上大学。
2写出几个表示“假设”的意思的词语,并用其中一个写句子。
答:词语有:要是、倘若、假使等。
要是妈妈在就好了。
3按要求写一写。
(1)例:密匝匝
沉甸甸
胖乎乎
黄橙橙
(2)(朗朗)的书声
(大山)的怀抱
(辽阔)的大海
(静静)地等待
(轻轻)地拨开
(认真)地书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读懂成语故事,理解成语“狐假虎威”的意思。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短文,积累一些好词佳句,感受诗歌的魅力,了解诗歌对写作能力提升的作用,养成诗歌阅读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鼓励小组学生互相说说自己印象中的狐狸和老虎。
2小组派代表汇报发言。
3教师评议小结,导入课题:老虎是凶猛的,狐狸虽然弱小,但却非常狡猾,凶猛的老虎和狡猾的狐狸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故事“狐假虎威”。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
二、点击成语。
(一)1自由读短文。
2教师小结:同学们读得很好。
下面我们一起看与短文有关的动画片。
看完以后,能简单的说一说,狐狸和老虎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
3教师播放动画片,学生观看。
4互相交流:狐狸和老虎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老虎在森林里逮到了一只狐狸,狐狸为了不让老虎吃了,所以就想了一个方法骗老虎,老虎被狐狸骗了。
)
5说说故事的结果和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百兽害怕被老虎抓住吃掉而纷纷逃跑。
)
6鼓励学生说说读了短文后自己对老虎和狐狸的进一步认识。
(老虎非常勇猛而缺乏智慧,狐狸非常狡猾且善用智慧。
)
7小组交流对题目的理解。
教师指名回答并小结,引导理解。
(1)“假”是什么意思?
(2)是谁借谁的什么?(狐狸借老虎的威风)
(3)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做什么?(吓跑百兽)
(4)狐假虎威:仰仗别人的威势来欺压人。
(二)拓展训练:
教师导言:课文学完了,相信大家都很喜欢这个故事!你想对狐狸或者老虎说点什么呢?你喜欢谁?为什么?你不喜欢谁?为什么?
2多媒体出示说话训练:
(1)我觉得狐狸很
,我想对它说:。
(我觉得狐狸很聪明,我想对他说:“你真棒,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战胜了勇猛的老虎。
”)
(2)我觉得老虎很
,我想对它说:。
(我觉得老虎很愚蠢,我想对他说:“你真笨,竟然上了狐狸的当。
”)
(3)我喜欢
,因为。
三、自读园地
自由轻声读短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了解大意。
2学习生字:
(1)多媒体出示生字。
诵、仅、迪、章、悟、级
(2)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朗读生字。
(3)指名读,指名领读,齐读。
(4)书写指导。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描红、仿写。
教师指导。
3再读,小组讨论交流,反馈信息。
4交流阅读收获。
(1)我的好习惯是什么?
(2)这个好习惯对于我的作用是什么?
(3)我是如何运用诗歌提高写作水平的?
汇报:
(1)坚持读诗、背诗的好习惯。
(2)不仅使我受到文学的熏陶,而且从中获得作文的启迪。
(3)熟背与当时季节、天气、景色相符的的诗,逐渐体会和领悟其中的诗情画意,再把它们渗透到作文的字字句句之中。
5教师总结:是啊,养成熟读、背诵诗歌的好习惯,不仅可以感受文学魅力,而且领会、感悟其意境,把它们渗透到写作中,我们的写作水平就会大大提高。
6鼓励学生有感情的大声朗读短文。
【课堂作业新设计】
回顾成语故事“狐假虎威”,回答问题。
(1)我觉得狐狸很
,我想对它说:。
(2)我觉得老虎很
,我想对它说:。
(3)我喜欢
,因为。
2形近字组词。
诵(
)
仅(
)
迪(
)
悟(
)
级(
)
桶(
)
叹(
)
抽(
)
语(
)
吸(
)
3作者是如何从唐诗中学习写作文的?
【课堂作业新设计】参考答案
(1)我觉得狐狸很聪明,我想对他说:“你真棒,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战胜了勇猛的老虎。
”
(2)我觉得老虎很愚蠢,我想对他说:“你真笨,竟然上了狐狸的当。
”
(3)我喜欢狐狸,因为他很聪明,因为他遇到了那么强大的敌人,却一点也不害怕,还想出了方法来对付他,我们也要像他一样,遇到坏人不能着急要想方法。
我不喜欢老虎,因为老虎太愚蠢了,我们不能像他一样,随便轻易相信他人的话。
2形近字组词。
诵(朗诵)
仅(仅仅)
迪(启迪)
悟(领悟)
级(年级)
桶(水桶)
叹(叹气)
抽(抽出)
语(语文)
吸(吸引)
3答:作者熟背与当时季节、天气、景色相符的的诗,逐渐体会和领悟其中的诗情画意,再把它们渗透到作文的字字句句之中。
【板书设计】
自主互动:解决不理解词语的方法
温故知新:不同词语可以表达同一个意思
语海拾贝:增长知识,积累词语
积累与运用(一)点击成语:狐假虎威
自主阅读园地:唐诗帮我写作文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1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