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012_课程设计-谷物联合收获机脱粒工作部件的设计(喂入量10kg.s-纹杆式脱粒装置)

3012_课程设计-谷物联合收获机脱粒工作部件的设计(喂入量10kg.s-纹杆式脱粒装置)

3012_课程设计-谷物联合收获机脱粒工作部件的设计(喂入量10kg.s-纹杆式脱粒装置)
3012_课程设计-谷物联合收获机脱粒工作部件的设计(喂入量10kg.s-纹杆式脱粒装置)

目 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2)

1.设计目的 (3)

2.脱粒装置的选择 (3)

3.结构设计 (3)

3.1滚筒 (3)

3.2凹板 (4)

3.3脱粒间隙与速度 (5)

3.4凹板与滚筒的相对位置 (5)

4.脱粒间隙调整机构 (5)

5.生产率与所需功率 (6)

6.总结 (7)

参考文献 (8)

1 设计目的

通过参照谷物联合收割机的实体,查阅相关书籍以及机械设计手册,设计出传统谷物联合收割机的 纹杆式脱粒装置的合理结构以及具体尺寸,使其满足对小麦,大豆等常见农作物的脱粒要求。同时脱粒 生产率,脱净率,以及籽粒的破损率等工艺都要满足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以实现谷物的联合收割。 2 脱粒装置的选择

脱粒装置是脱粒机与水稻联合收割机的核心部分。它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脱粒质量和生产率, 而且对分离清选等也有很大影响。脱粒方式可分为纹杆式、钉齿式、双滚筒和轴流式。根据表 9.6‐1 采 用纹杆滚筒式脱粒装置。纹杆分为 A 型和 D 型,由于 D 型纹杆抓取作物能力强,装卸方便,因此采用 D 型。滚筒采用开式即滚筒圆周方向不封闭,作物的喂入方式为纵喂。

3 结构设计

3.1 滚筒

滚筒的直径和长度大小与脱粒,分离装置的通过能力密切相关。

作物进入脱离装置呈薄层则得到的脱粒与分离效果最好,滚筒长度一定时,增加滚筒凹板的包角能 提高分离率,小直径滚筒采用大的凹板包角(加大弧长),相当与增加脱粒分离时间,并有利于提高稻 粒分离率。 因为对某种作物脱粒所需的速度是一定的,使稻粒分离的主要因素是运动中稻粒所受的离心 力, 而离心力与角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所以小直径滚筒和高转速有利于稻粒分离, 且小直径滚筒结构小, 效率高,比较经济。但随着喂入量增大到一定值后,滚筒凹板间作物层变厚,工作质量将降低。直径大 的滚筒配同样的凹板包角,可以有较大的凹板分离面积,能提高其脱粒能力和生产率。采用大直径滚筒 使脱粒装置体积和重量增大,从而使整机的外形尺寸加大。小直径滚筒脱粒后的谷草比较碎,在同样脱 粒负荷下,小直径的脱粒功率消耗一般比大直径滚筒稍大,确定滚筒直径 D 时,应首先从可以配用的 最大凹板弧长来考虑。只有在凹板弧长因包角限制不能增大时候才选用较大的滚筒直径。

我国纹杆滚筒标准规定,滚筒直径系列尺寸为 400,450,550 和 600。在国外联合收割机上有采用 直径达到 800mm 的纹杆滚筒脱粒装置。喂入量为 10kg/s ,选滚筒直径 D =600mm

纹杆滚筒长度L 主要根据生产率决定。在纵喂的脱粒装置上滚筒长度按下式计算;

0 () q L m q 3 ……………………………………(3‐1)

式中 q ―脱粒装置的喂入量(kg/s )

0 q ‐滚筒单位长度允许承担的喂入量(kg/s),

现有一般纵喂脱粒机取 0 q =1.5~2.0,对 T 型和 型联合收割机 0 q =3~4,对直流型的滚筒长度随

割幅而定。 0

10 2.50() 4 q L m q 3==

取 L=2500mm

在 NJ105-75 标准中规定滚筒长度系列为 500,700,900,1200,1350,1500mm ,1100mm 为保 留系列,在新设计的机器中不采用。计算滚筒长度为2500mm ,需要特质。

纹杆根数 Z

可按下列式计算

……………………………………(3‐2)

式中 S 是纹杆间距(mm ),一般为 180~250mm ,横喂滚筒直径较小,S 的最小值 150mm ,为便于滚 筒平衡,纹杆数一般都取偶数。在 NJ105-75 标准中规定 D =400,450mm ,Z =6;D =550,600mm , Z =8

取 D =600mm,Z=8

3.2 凹板

凹板除配合滚筒起脱粒作用外,还应起分离脱出物作用。使脱下的大部分稻粒能很快地分离,可避 免和减少稻粒破碎,同时也减轻了分离装置的负担,要提高凹板的通过性,必需尽可能地加大凹板的有 效分离面积,也称筛孔率。

纹杆滚筒式脱粒装置常用的凹板结构有栅格式与冲孔式凹板。 钢板冲孔式凹板的优点是制造工艺简 单,但筛孔率仅 25~30%,分离率一般不超过 50%,而栅格式凹板的筛孔率为 40~70%,凹板分离率 可高达 75~90%,故栅格式应用普遍。

栅格式凹板由横格板,侧弧板,筛条等组成,一般为整体结构,包角a 超过 的凹板分成两段 或三段制造。通过调节机构可改变凹板与滚筒的间隙。凹板上的栅格板与筛条构成分离筛孔,横格板均 布时格板间的孔长(b )约 30~40mm ,非均布为 30~50mm ,筛条间孔宽() a 为 8~15mm 。筛孔宽大 时,稻粒破碎少而漏下的未脱净穗与碎秸秆增多。横格板应用棱角,顶面一般高出筛条,使旋转滚筒对 作物冲击,振动充分发挥脱粒和分离作用,高度过大易使秸秆破碎增多。

凹板面积A 和凹板弧长l 对脱粒装置的脱粒和分离能力有显著影响,因而也与喂入量有关,其关系 式为: 2 (1) () 0.6 a q A Bl m q b - =3= …………………………………………(3‐3)

式中 B ―为凹板的宽度(m )

l ―为凹板的弧长(m )

q ―为脱粒装置的喂入量(kg/s )

b ―为喂入作物中谷粒所占重量的比率

a q -当

b =0.4 时,单位凹板面积允许负担的喂入量;对脱粒机取 2.5~3,对联合收割机取 5~8。 要求脱粒装置具有较高的分离性能时取最小值,发动机功率较大可取最大值。

凹板宽度 B 等于滚筒长度L ,因此当滚筒长度确定后,即可求出凹板弧长l 。

弧长大脱粒分离能力加强,允许的喂入量增大, 生产率提高。 但相应的秸秆增多, 功率消耗也加大。

滚筒直径一定,加大凹板弧长等于增加包角,凹板包角过大时,易使秸秆缠绕滚筒。现有脱粒装置上凹 板包角 多数采用 ,少数达 左右。在工作质量满意的前提下,凹板弧长取短些为好,一

般弧长为 350~700mm 。 2 (1)(10.4)10 2.0() 0.60.65 a

q A Bl m q b --′ =3== ′ B =2.0 2.0 1.0() 2.0

A l m

B === l =1000mm , A =2.0 180 1.0180 100 3.140.5

l R a p ′′ === ′ o o ……………………………………(3‐4) 脱粒间隙:入口间隙为 20mm,出口间隙为 5mm.

100 a = o 。

3.3 脱粒间隙与速度 滚筒凹板间组成的空隙称脱粒间隙。为使脱粒装置能适应不同品种和不同湿度的作物,脱粒间隙一 般可调节。在通常情况下脱粒间隙按一定规律变化,在作物进口处的间隙大,出口处的间隙小,间隙比 (入口间隙与出口间隙之比)为 2~4。在作物能顺利喂入的条件下入口间隙可尽量调小,有利于提高 脱粒装置的工作质量。常用的作物脱粒间隙范围见下表:

纹杆滚筒式脱粒装置的脱粒速度与脱粒间隙

脱粒间隙(mm) 作物种类

滚筒速度 (m/s) 入口 出口 小、大麦

27~32 16~22 4~6 水稻

釉粳

24~26 26~30 16~22 16~22 4~10 4~6 大豆

10~14 20~30 6~15 高粱

12~22 20~30 4~6 玉米

10~16 35~45 12~22 谷子 24~28 15~20 2~4

脱粒速度是指滚筒旋转时纹杆顶端的圆周速度。脱粒速度大,对作物的打击大,脱净率与分离率会 提高,谷粒的破碎和碎秸秆增多,功率消耗加大。反之则小。当脱净率与分离率能满意时应选用较低的 脱粒速度。各种作物常用的脱粒速度可参照上表。

3.4 凹板与滚筒的相对位置

把喂入口布置在脱粒装置的前部,凹板进口端设置在滚筒轴线以下,底部切线以上。作物喂入方向 以位于 D/4 为半径的滚筒假想同心圆的切线处较易。脱出物排出口位置在凹板面积确定后大体上已定, 但要求使秸草的抛出轨迹能适合脱粒工艺流程, 避免排出的秸草返绕至滚筒前部。 凹板包角的出口端通 常在滚筒水平轴线以下。

4 脱粒间隙调整机构

脱粒间隙的调节采用移动凹板来实现。 凹板采用出入口快速大幅度调节的联动调节机构,以便遇滚 筒堵塞时,可以迅速降落凹板,使堵塞作物顺利通过。该机构由两根等长吊杆和凹板侧板组成一个固定

的等腰三角形。在三角形各顶点侧壁上开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的长孔。扳动操作手柄,通过弯臂和拉 杆使支承臂绕支点转动,两等长吊杆沿长孔作直线移动,从而改变滚筒和凹板的间隙。当调到需要的间 隙时,操作手柄可固定在齿板上相应的长孔内。若滚筒即将堵塞时,把操作手柄向右扳动至极限位置, 间隙便迅速调到最大。凹板由可调节吊杆与支承臂相连,由拉杆和凹板联接处侧壁上的导向孔定位。扳 动操作手柄, 通过调节螺母拉动拉杆, 使支承臂绕支承点上下摆动, 可调节吊杆带动凹板沿导向孔移动, 改变滚筒和凹板的间隙。这种机构对凹板进行三种调节:(1)调节可调节吊杆长度,改变滚筒与凹板的 相对位置。(2)拧动调节螺母改变拉杆长度,获得不同的间隙。(3)提起操纵手柄,可快速将滚筒与凹 板的间隙调大,以防止滚筒堵塞。

5 生产率与所需功率

纹杆滚筒式脱粒装置的生产率习惯用喂入量表示,即每秒进入脱粒装置的作物总量。生产率主要按 各种脱粒机和联合收割机脱粒装置的试验和统计所得到的数据资料来进行计算。

(1) 按纹杆单位长度脱粒能力计算生产率 q :

0 60

ZnL q m = ………………………………………………………(5‐1) 8764 2.50.02081019 2.50.020 5.09 6.79(/) 6060

kg s ′′′′′′ == :: 式中 Z‐‐‐‐‐‐‐‐纹杆根数;

n‐‐‐‐‐‐‐‐‐滚筒转速 r/min

L‐‐‐‐‐‐‐‐滚筒长度 m

0 m ‐‐‐‐‐纹杆单位长度脱粒能力kg/m ,与作物的特性,纹杆间距以及脱粒装置出口处茎

秆速度有关,常采用 0.018~0.024kg/m 。

(2) 按凹板单位面积允许负担作物喂入量计算生产率 p 。 根据已知凹板宽度和弧长, 从式中求出 p 。

纹杆滚筒式脱粒装置总功率消耗N 包括克服滚筒转动时轴承的摩擦阻力和滚筒旋转时的空气 阻力等空转功率和脱粒滚筒在脱粒过程中功率消耗两部分。

2

3

0 1000(1) T q N N N A B f n w w =+=++ - ………………………………(5‐2) 2

34 3

1012 0.310700.521070 5.0492 1000(10.7) KW -- ′ =′′+′′+= ′- 式中 w ----滚筒角速度

v ----滚筒圆周速度

m/s A---- 系数,与轴承种类,传动方式有关取(0.2~0.5) 3

10 - ′ B------系数,与滚筒转动时的迎风面积有关,取 6 (0.48~0.68)10

- ′ q -----喂入量kg/s

f-----搓擦系数,与圆周速度,凹板间隙, 喂入量,谷物湿度等有关。 根据试验取 0.7~

0.8。

上式中的脱粒功率消耗,按滚筒对谷物的冲击作为非弹性碰撞,即谷物被滚筒撞击后即以

滚筒的速度运动计算,因此计算出的功率一般供设计参考。正确的功率需实际试验测定。根 据试验统计,一般情况下纹杆滚筒脱稻,麦时,每公斤喂入量消耗的平均功率为 3-3.7kw。在 实际脱粒时,由于喂入量不均匀,脱粒功率波动较大,设计时取最大功率为平均功率的 1.5~ 2 倍。实际消耗功率 N=2′5.0492=10.0984KW 。

6 总结

纹杆式滚筒采用 D 型纹杆,纹杆 Z =8,滚筒直径 D =600mm ,长度 L =2500mm ,因纹杆长度太长, 需特制。凹板采用栅格式包角 100 a = o

,弧长 1000 l mm = ,宽度 B =2500mm 。总功率消耗为 N = 10.0984KW 。

参考文献:

[1](农业机械设计手册)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所主编. 农业机械设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社,1998 年 2月 934~941 页

[2]毛谦德,李振清主编.(袖珍机械设计师手册).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年5 月

[3]张伟,徐树来,秦春兰主编. (农业机械学).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0 年 4 月 44~63页 [4]何月娥主编. (谷物收割机械理论与计算).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2000年 6 月

单件物品卸料机构

一、课程设计任务书 1.1课程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自动机械设计这门课程是机械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学习完这门课程之后同学们在脑中应该对机械系统设计有一个总体的框架。为了加深对这门课程的更深入的理解及运用,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安排课程设计这一教学实践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巩固复习前面学过的理论知识,为后续的毕业设计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1.2题目:单件物品卸料机构 卸料机构的目的是:对旋转式四工位粉末压力成型机加工的产品实现自动卸料的功能。为此需要了解粉末压力成型机的工艺原理:该压力成型机用于实现对粉末材料进行压力加工而达到成型的目的,并能实现自动出料以便完成后续工作。为提高效率采用回转工作台,它具有运动和停歇两个工作阶段。在停歇阶段,各个工位完成各自的加工动作;在回转阶段,工作台运转到下一个工位。 1.3 设计任务 1.3.1设计参数: (1)卸料次数 120件/分钟 (2)压力成型机生产率 120件/分钟 (3)转盘台面高度 800mm (4)产品的尺寸 L×B×H=200×100×30mm (5)粉末材料密度 p=7.5×103Kg/m3 1.3.2机构的功能: 配合旋转式工作台,能自动将压力成型机加工的产品输送到指定的工位。 1.3.3设计要求及设计内容 (1)设计要求 1) 课程设计是一必修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所有学生必须重视,认真对待,必须独立按时完成课程设计任务,遵守设计纪律,严禁雷同,抄袭。 2) 要求所设计的机构性能良好,结构紧凑,便于制造,使用维护方便。考虑自动化生产,要求能自动卸料,且满足产品变化的要求,能方便的组成生产线。

机械专业课程设计个人总结

机械专业课程设计个人 总结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课程设计个人总结三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在这次的课程设计中不仅检验了我所学习的知识,也培养了我如何去把握一件事情,如何去做一件事情,又如何完成一件事情。在设计过程中,与同学分工设计,和同学们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运筹帷幄,学会了宽容,学会了理解,也学会了做人与处世。? 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着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负责的装配图绘制和V型块夹具设计。通过这次夹具设计,本人在多方面都有所提高。通过这次夹具设计,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课程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一次轴夹具设计工作的实际训练从而培养和提高了我的独立工作能力,巩固与扩充了课程所学的内容。 我认为,在这学期的实验中,不仅培养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各种其它能力上也都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实验课上,我们学会了很多学习的方法。而这是日后最实用的,真的是受益匪浅。要面对社会的挑战,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这对于我们的将来也有很大的帮助。以后,不管有多苦,我想我们都能变苦为乐,找寻有趣的事情,发现其中珍贵的事情。就像中国提倡的艰苦奋斗一

样,我们都可以在实验结束之后变的更加成熟,会面对需要面对的事情。? 回顾起此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从理论到实践,在这段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但可喜的是最终都得到了解决。

自动售货机控制系统设计

综合课程设计报告书 自动售货机控制系统设计 题目: 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13级2班 姓名:付少官 学号: 指导教师:崔茂齐 教师职称:讲师 2016年6月29日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综合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2013-2 姓名:付少官 自动售货机控制系统设计 (1) 摘要 (1)

Abstrct (1) 1、绪论 (1) 2、自动售货控制系统设计总体方案 (2) 元器件选择 (2) 开发工具 (2) 3、自动售货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3) 硬件总体框图 (3) AT89C51单片机模块(介绍本次设计所到的功能) (3) (3) (4) 本次所应用的管脚说明 (4) 单片机驱动模块 (5) 选择按键模块 (5) (6) (6) 系统显示模块 (6) 数码管显示器 (6) 显示器的驱动电路 (7) 出货以及退币模块 (8) 4、自动售货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8) 系统流程图 (8) 元器件计算 (9) 5、系统总电路图及调试仿真 (10) 总电路图 (10) 系统调试 (11) 系统仿真 (11) 总结及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附录 (16) 附录1、元件清单 (16) 附录2、源程序 (16) 附录3、自动售货机控制系统protel99se原理图 (23)

自动售货机控制系统设计 付少官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自动售货机系统的方案设计、硬件选择、软件规划和编写,并重点描述了自动售货机系统的工作原理、系统设计、软件编程的原则和技巧。该系统以单片机AT89C51芯片为核心,采用集中控制方式实现了对自动售货机全过程的自动控制。本系统选择独立式键盘按键作为货物选择端,实现了投币总数的显示功能。此外,系统程序采用keil软件进行程序的编写和编译,该软件具有编程简单、查错方便、阅读容易等特点。汇编语言是程序的基本语言,具有容易理解,便于记忆和使用等特点。 关键词:自动售货机,AT89C51,LCD显示 Abstrct T his paper describes a vending machine system design, hardware selection, software planning and preparation, and describes the focus of the work vending machine system theory, system design, software programming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AT89C51in the system as the core chip, the realization of a centralized control of the vending machine's automatic control the entire process. Choice of the system as a stand-alone keyboard keys to choose the goods sid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coin shows the total number of features. In addition, the system program using keil software to prepare and compile procedures, the software programming is simple, convenient error checking, easy to read and so on. Assembly language is the basic language program with easy to understand, easy to remember and use and so on. Key words:Vending Machines,AT89C51,LED Display 1、绪论 自动售货机是一种全新的商业零售形式,从自动售货机的发展趋势来看,它的出现是由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构造向技术密集型社会转变的产物。大量生产、大量消费以及消费模式和销售环境的变化,要求出现新的流通渠道;而相对的超市、百货购物中心等新的流通渠道的产生,人工费用也不断上升;再加上场地的局限性以及购物的便利性等这些因素的制约,无人自动售货机作为一种必须的机器便应运而生了。 随着科技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自动售货机市场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及个性化的需求。人们通过自动售货机自助购物,这种简单、快捷的方式正逐渐成为市民的一种新的消费时尚,并且满足了人们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追求高品质生活的需要。自动售货机在城市商业区、写字楼大厅、风景区、车站、码头、繁华街道等公共场所的布设能够美化城市环境,方便群众生活,它已经成为城市各角落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自动售货机必将在国内普及,并成为城市现代文明程度的一种象征性标志。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控制、要求进行自动售货机系统的方案设计、硬件选择、软件规划和编写,并重点描述了自动售货机系统的工作原理、系统设计、软件编程的原则和技巧。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个人小结

MIS课程设计个人小结 本学期为期一周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已经结束了,虽说这次课程设计时间不是很长,但是感觉自己收获颇丰,不仅回顾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而且还将理论充分运用于实践中,使知识结构更加体系化,真真实实地知道了学习管理信息系统的目的以及这门科学是怎样服务我们的生活的,也体会到了做一些小型的创造性劳动的趣味。下面就来详细写一下我关于此次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 此次的课程设计我们小组一个有六个人,在第一天老师给我们仔细地讲了任务要求和一些规范及注意事项后,我们小组就聚在一起开始讨论了。我们根据之前选定的课题“酒吧点单管理系统”先就该系统的目的,大概的几个模块及运行流程,过程中涉及的对象进行了初步讨论,使每个人都对小组的课题任务有个宏观的了解。由于老师已经相当清楚地讲解了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具体过程并且提供了一些模板让同学们参考,所以我们的初步讨论在组长韩松的带领下进行的有条不紊,每个小组成员也都积极地思考讨论,并且说了自己的观点,果然集体的力量就是大,说的是初步讨论,组员们经过一番热烈的研讨居然补充了不少新问题和新想法,使得大家对开发一个相对较完善的“酒吧点单管理系统”充满了信心。 此后,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了明确分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我的任务是协助另一名组员一起完成系统分析的工作。系统分析在整个系统设计的过程中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系统分析的任务是详细调查企业所以业务情况,进行分析弄清问题所在,然后提出新的逻辑方案。简而言之,我和我的队友要解决系统“能做什么”的问题,最后以系统分析报告的形式呈现。 首先,我们对周边现有酒吧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一个详细的调查,收集这些酒吧的资料并且做了问卷调查以了解顾客的想法,当然这是项艰巨的任务,我们小组成员集体出力,为我们的分析工作收集了很充足的参考资料。然后我和队友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出了一些现行系统的成功点以及处理不完善的地方,并且根据问卷调查更了解了顾客的需求。比如顾客反映较多的一个问题是经常点了菜单上的酒水但事后又被通知没有库存而只能重新选单的状况。在知道系统存在这些问题后,我们就意识到要在开发的系统中充分考虑一些诸如“信息对称性”的问题而避免给顾客带来不便。对组织结构和功能结构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亮点和不足,这有利于让我们自己做新系统的逻辑模型时关于这一块考虑要既能高效率地完成业务流程,又避免人力财力资源的浪费。看来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啊,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获得教训,后来人参考之前的失败案例就能少走许多弯路。 当然做了这么多前期工作都是为了服务于新系统的逻辑模型开发。其中最让人头疼的当然就是数据流程图的绘制。在课堂上,老师给我们看一些实际案例中的数据流程图,一层一层,复杂而庞大,但静心细想,理清其中的逻辑关系还是不难理解的。但是现在要针对自己的系统绘制这张网络,一开始还是难倒我了,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然后我就又把上课时的案例反反复复看了几遍,又想到老师教我们的一些绘制技巧比如“先抓整体再处理细节”这点就很重要,经过和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压片机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说明书 设计题目压片成形机 汽车工程系汽车工程(中美)专业汽车工程 班号0621081班 设计者王佩玉 指导教师丽华 2010年7月2日

目录 1.设计题目 (3) 2.设计要求 (3) 3.运动方案评估 (3) 4.设计容 (6) 5.设计步骤 (8) 6.附录 (11)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压片成形机 一、.设计题目 1.压片成形机介绍 设计自动压片成形机,将具有一定湿度的粉状原料(如瓷干粉、药粉)定量送入压形位置,经圧制成形后脱离位置。机器的整个工作过程(送料、压形、脱离)均自动完成。该机器可以压制瓷圆形片坯、药剂(片)等。 2.压片成形机的工艺动作 (1) 干粉料均匀筛入圆筒形型腔。 (2) 下冲头下沉3mm ,预防上冲头进入型腔是粉料扑出。 (3) 上、下冲头同时加压,并保持一段时间。 (4) 上冲头退出,下冲头随后顶出压好的片坯。 (5) 料筛推出片坯。 料型 下冲头 粉2 3 片下下 上冲上冲头 片坯

3.压片成形机设计数据 电动机转速/(r/min):1450;生产率/(片/min):10; 冲头压力/N:150 000;机器运转不均匀系数/δ:0.10; 二、设计要求 1.上冲头完成往复直移运动(铅垂上下),下移至终点后有短时间的停歇,起 保压作用,保压时间为0.4s左右。因冲头上升后要留有料筛进入的空间,故冲头行程为100mm。因冲头压力较大,因而加压机构应有增力能力。 2.下冲头先下沉3mm,然后上升8mm,加压后停歇保压,继而上升16mm, 将成形片坯顶到与台面平齐后停歇,待料筛将片坯推离冲头后,再下移21mm,到待料位置。 3.料筛在模具型腔上方往复振动筛料,然后向左退回。待坯料成型并被推出型 腔后,料筛在台面上右移约45~50mm,推卸片坯。 三.运动方案评估 上冲头设计方案 方案1 说明:杆1带动杆2运动,杆2使滑块 往复运动,同时带动杆3运动,从而达 到所要求的上冲头的运动。此方案可以 满足保压要求,但是上冲头机构制作工 艺复杂,磨损较大,且需要加润滑油,

课程设计个人总结

课程设计个人总结 课程设计总结(一) 为期10天的课程设计将要结束了。在这两周的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也找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感受良多,获益匪浅。 这10天中,我们小组分工合作、齐心协力,一齐完成了课程设计前的准备工作(阅读课程设计相关文档)、小组讨论分工、完成系统开发的各个文档、课程设计总结报告、小组汇报PPT、个人日记,个人小结的任务。在课程设计的第一天我们便对这次任务进行了规划和分工。在以后的几天中,我们组的成员一齐努力,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对资料进行分析,并在这段时间里完成了网站的开发设计,并最后撰写课程设计报告及个人总结。我的主要工作是完成课程设计总结和制作PPT,并上台汇报。应对这样的任务,我开始真的很担心,不是害怕要写那么多资料,而是怕站在讲台上,应对那么多的人,我怕讲不出话来。有过两次上台经验的潘同学就耐心的给我传授一下他的心得。而且这是我们必经的过程,以后走入社会肯定会有很多场合需要我们在公共场合讲话,此刻如果不去讲的话,那以后我们怎样办呢?还是硬着头皮上吧,没有别的选取了。 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感动,经历了一齐奋斗的酸甜苦辣。也一齐分享了成功的喜悦。这次的课程设计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挑战。课程设计中文档的撰写我从来就没有担心过,就是网站的设计我

真的很担心,平时对这方面的知识接触的就不是很多,而且对于软件我就更抓狂了。这时候小组的力量就体现出来了,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发挥了群众的效用。 在这个过程,我受到了好多帮忙,一句温暖的话语,一杯热热的咖啡,让人有无比的动力和解决问题的决心。其实这次的课程设计我的最大的感受不是知识的获得,而是人格的磨练和交际的潜力。 和大家想的一样我们也会产生一些小矛盾,当然这是不可避免的。在产生小矛盾的时候,我们没有逃避。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去解决它。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矛盾,以怎样的方式去解决它,这是我们就应去思考的问题。我想经过这样的一个过程我们会学到很多,学会了怎样去和别人沟通,理解别人所做的事,别人也会宽容的对待我们,从而我们就在无形之中加强了我们的人际交往潜力。这个经验对我们以后的人生将会发挥很大的作用。毕竟我们是生活在人类这个群体之中的。假如世界上只剩下一个人,那么他不可能长久的生活下去的。 课程设计这样群众的任务光靠团队里的一个人或几个人是不可能完成 好的,合作的原则就是要利益均沾,职责公担。如果让任务交给一个人,那样既增加了他的压力,也增大了完成任务的风险,降低了工作的效率。所以在群众工作中,团结是必备因素,要团结就是要让我们在合作的过程中:真诚,自然,微笑;说礼貌用语;不斤斤计较;多讨论,少争论,会谅解对方;对他人主动打招呼;会征求同学的意见,会关心同学,会

PLC的自动售货机的课程设计

湖南工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题名称:自动售货机的控制设计 专业名称:自动化 学生班级:自本0701 学生学号: 410070131 学生姓名:冯源 指导老师:陆秀令

课程设计任务书 自动售货机的控制设计 一、控制要求 1.自动售货机有3个投币孔,分别为1元、5元和10元。 2.售货共有3种饮料供选择,分别为汽水、花茶和咖啡。 3.如投币总额超过销售价格,将可由退币钮找回余额。 4.投币总额或当前值显示在7段数码管上。 5.投币值等于或大于12元时,汽水指示灯亮,表示只可选择汽水。 6.投币值等于或大于15元时,汽水和花茶指示灯亮,表示只可选择汽水和花茶。 7.投币值等于或大于20元时,汽水、花茶和咖啡指示灯亮,表示3种均可选择。 8.按下要饮用的饮料按钮,则相对应的指示灯开始闪烁,3s后自动停止,表示饮料已经掉出。 9.动作停止后按退币钮,可以退回余额,退回金额如果大于10元,则先退10元再退1元,如果小于10元则直接退1元的。 二、设计任务 学生根据控制要求,明确设计任务,拟定设计方案与进度计划,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自动售货机运行原理设计、硬件系统设计、软件系统设计、创新设计,提高理论知识工程应用能力、系统调试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内容包括: 1. 设计出硬件系统的结构图、接线图、时序图等; 2. 系统有启动、停止功能; 3. 运用功能指令进行PLC控制程序设计,并有主程序、子程序和中断程序; 4. 程序结构与控制功能自行创新设计; 5. 进行系统调试,实现自动售货机的控制要求。

三、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要做到层次清晰,论述清楚,图表正确,书写工整;详见“课程设计报告写作要求”。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三篇】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三篇】 导读:本文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C语言有了一定的了解。C语言是学习计算机科学的基础,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学生,掌握C语言更是毋庸置疑。在上课之前,就经常听同学说,C语言很难学,确实,刚开始听课时觉得老师不知所云。不过,发现对后续内容的预习后,前面的疑团都迎刃而解,这让我对C语言的学习更有信心。 计算机最重要的就是上机操作,自己编写程序,在VisualC++运行,刚开始经常会出现错误,经过分析改正后,终于能够运行了,就觉得特别激动。 课程设计是一个把需求分析、程序编写、程序调试、撰写报告结合为一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锻炼了我们缜密的思维和坚持不解的毅力,更磨练了一个队伍的团结互助的精神。只有通过大家一起努力才能将课程设计的所有环节都顺利的完成。另外程序设计中我们遇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得我们独自探索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了有了一个提高,这有利于我们以后的学习。同时这整一个过程,也使我们对程序编写的整个过程有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思想,因为需求分析、程序编写、程序调试、撰写报告这些过程是环环相扣的,绝对不可能独立进行。

课程设计是学习《C程序设计》后对知识的全面测试,刚拿到题目时不知道怎么去处理,觉得很复杂,经过和小组成员的讨论,上网查资料,逐个问题逐个击破,问题不再那么复杂。通过课程设计,我发现自己还存在很多知识漏洞,编写程序时,经常会出现低级错误,很多知识点都不熟悉。在今后的时间里,我一定要投入更多精力学习C语言,以课本为基础,请教老师,与同学讨论,参考资料,上机操作,我相信我一定能把C语言学好。 【篇二】 本学期我们开设了《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课,这两门学科都属于电子电路范畴,与我们的专业也都有联系,且都是理论方面的指示。正所谓“纸上谈兵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学习任何知识,仅从理论上去求知,而不去实践、探索是不够的,所以在本学期暨模电、数电刚学完之际,紧接着来一次电子电路课程设计是很及时、很必要的。这样不仅能加深我们对电子电路的任职,而且还及时、真正的做到了学以致用。 这两周的课程设计,先不说其他,就天气而言,确实很艰苦。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江南大部这两周都被高温笼罩着。人在高温下的反应是很迟钝的,简言之,就是很难静坐下来动脑子做事。天气本身炎热,加之机房里又没有电扇、空调,故在上机仿真时,真是艰熬,坐下来才一会会,就全身湿透,但是炎炎烈日挡不住我们求知、探索的欲望。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与切实追求,终于做完了课程设计。 在这次课程兼职设计过程中,我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在三角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压片机设计说明书

机械设计创新设计 题目:干粉压片机 学校: 院系:机电学院 专业:工程机械 班级:09级2班 设计者: 指导老师:胡启国 2012年5月 前言 1.1 干粉压片机的概述 干粉压片机是指利用传动系统将电动机的转速降低带动执行机构对粉末物质采取 上下进行加压而成片状。根据干粉压片机的传动系统和执行机构不同,干粉压片机可以分为单片式压片机,旋转式压片机,亚高速旋转式压片机、全自动高速压片机以及旋转式包芯压片机。 干粉压片机的使用行业很广泛。如制药厂、电子元件厂、陶瓷厂、化工原料厂等等,而且压片机还能用来做冲压设备。 压片机在欧美压片机出现的较早。而在国内到1949年,上海市的天祥华记铁工厂仿造成英国式33冲压片机;1951年,根据美国16冲压片机改制成国产18冲压片机,这是国内制造的最早制药机械;1957年,设计制造了ZP25-4型压片机;1960年,自行设计制造成功60-30型压片机,具有自动旋转、压片的功能。同年还设计制造了ZP33型、ZP19型压片机。“七五”期间,航空航天部206所HZP26高速压片机研制成功。1980年,上海第一制药机械厂设计制造了ZP-21W型压片机,达到国际上世纪80年代初的先进水平,属国内首创产品。1987年,引进联邦德国Fette公

司微机控制技术,设计制造了P3100-37型旋转式压片机,具有自动控制片剂重量、压力、自动数片、自动剔除废片等功能,封闭结构严密、净化程度达到GMP要求。1997,年上海天祥健台制药机械有限公司研发了ZP100系列旋转式压片机、GZPK100系列高速旋转式压片机。进入21世纪,随着GMP认证的深入,完全符合GMP的ZP系列旋转式压片机相继出现:上海的ZP35A、山东聊城的ZP35D等。高速旋转式压片机在产量、压力信号采集、剔废等技术上有了长足的发展,最高产量一般都大于300000片/小时,最大预压力20kN,最大主压力80kN或10080kN。譬如,北京国药龙立科技有限公司的GZPLS-620系列高速旋转式压片机、上海天祥健台制药机械有限公司的GZPK3000系列高速旋转式压片机、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的PG50系列高速旋转式压片机等。随着制造加工工艺水平、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提高以及压片机使用厂家各种不同的特殊需求,各种特殊用途的压片机也相继出现。譬如,实验室用ZP5旋转式压片机、用于干粉压片的干粉旋转式压片机、用于火药片剂的防爆型ZPYG51系列旋转式压片机等。 国内压片机的现状:(1)压片机规格众多、数量大;(2)操作简单;(3)技术含量较低,技术创新后力不足。国外压片机的现状:高速高产、密闭性、模块化、自动化、规模化及先进的检测技术是国外压片机技术最主要的发展方向。 1.2 干粉压片机的研究现状 1.2.1 压片机动力学分析及力的优化 文献[6]阐述了主加压机构的运动学分析。对机构进行运动学分析可采用图解法分析和解析法分析.在此,我们采用解析法,应用c语言程序进行分析。杆组法运动学分析原理,由机构的组成原理可知,任何平面机构都可分解为原动件、基本杆组和机架三个部分,每一个原动件为一个单杆构件.分别对单杆构件和常见的基本杆组进行运动学分析,并编制成相应的子程序,在对整个机构进行运动分析时,根据机构组成情况的不同,依次调用这些子程序,从而完成对整体机构的运动分析。 文献[10]阐述了各种方案的拟定。根据各功能元的解,动力源可以采用电动机、汽油机、蒸汽透平机、液压机、气动马达等;上下加压则可采用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连杆机构、液压缸等;送料可采用连杆机构、齿轮机构、槽轮机构等.这样可组合的方案达上百种。 文献[7]阐述了谐响应分析。分析动态响应实际上是解一个完整的动力学方程,它是一个二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 [M]{x(t)}+[c]{x(t)}+[K]{x(t)}={P(t)} 式中:[M] 、[c]、[K]--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和刚度矩阵。x(t)、x(t)、x ( t)--结点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向量,它们均为时间的函数。fP(t)卜一激振力向量,也是时问的函数。谐响应分析是用于确定线性结构在承受随时问按正弦规律变化载荷时稳态响应的一种技术。分析的目的是计算出结构在谐波激振力下的响应,即位移响应与应力响应,并得到系统的动态响应与系统激振力频率的曲线,称为幅频曲线。压片机工作时,冲头和压轮周期性接触,这样就会造成有周期性的激振力作用在整个结构上。当激振力的频率与压片机的固有频率接近时,就会发生共振。共振现象的发生不但不能保证冲压的加工精度,还会对冲头和压轮以致整个机床造成严重破坏,这是一定要避免的。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经过力的优化以后,避免了在第一、二阶固有频率处的共振现象的发生,虽然优化后,第三阶固有频率处的位移比其他频率处较大(1.8xlO4),但小于优化前该频率处的位移(2.1xlO4),更远远小于机器共振时的(1。6x10一),振动量降低了接近1O倍。(2)经过力的优化以后,由于对整体结构不存在激振力,所以一、二、四、五阶振型不会对动态性能产生影响。(3)由于该压片机的实际工作转数在每分钟4O一6O转之间,即工作频率为48 73Hz之间,而优化后在96HZ处振动量较大,远离工作频率范围,所以,机器处于安全良好的工作区域范围,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通过对压片机的模态分析,动力学谐响应分析,得出了压片机在不同工作频率范围下的响应,在此基础上对整体结构进行了力的优化,有效的抑制了共振现象的发生,解决了机器工作时振动和噪音的问题,分析结

液压集成块说明书

液压集成回路课程设计 院(系):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时间:

目录一.设计题目 二.前言 1.液压系统及液压站简介 2.蓄能器加速回路 3.液压集成块 三.课程设计任务要求 1.目的和意义: 2.基本要求: 四.课程设计的容 1.容 2.工作量 3.设计时间安排 五.液压集成块的设计 1.集成块装置的设计: 2.应用元件: 3.摆放位置

一.设计题目: 同步回路 YJ25 二孔液压集成块设计 尺寸要求:130×120×92 二.前言: 1.液压系统及液压站简介 液压系统已经在各个工业部门及农林牧渔等许多部门得到愈来愈广泛的应用,而且愈先进的设备,其应用液压系统的本分就愈多。 在造纸、防治、塑料、橡胶等轻工行业,造纸机、纺织机、注塑机、橡胶压块机等机械设备上都有大量使用着液压系统。在矿山、石油、冶金、压力加工等重工业中,由于液压系统能传递很大的能量而设备的重量相对其他传动方式来说又较小,所以更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矿井支架、石油钻井平台、高炉炉顶设备、钢坯连铸机、板带轧机压下系统、压力机、快锻机等设备上液压系统被广泛地使用者。其他在电力、建筑、水利、交通、船舶、航空、汽车等行业,液压系统也是重要的组成本分,至于航天、军工等广泛采用先进技术的部门,液压系统更是得到广泛应用。机床行业是最早使用液压技术的行业之一,目前虽然由于电动机交流变频技术的发展而是电动机驱动夺回不少液压驱动的围,但在大功率驱动或往复运动的场合,液压系统还是被广泛应用。 液压站是由液压油箱,液压泵装置及液压控制装置三大部分组成。液压油箱装有空气滤清器,滤油器,页面指示器和清洗孔等。液压泵装置包括不同类型的液压泵、驱动电机及其他们至之间的联轴器等。呀呀控制装置是指组成液压系统的各阀类元件及其连接体。

课程设计个人总结

课程设计个人总结 我们完成了为期两周的课程设计,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在已度过的大学时间里,我们大多数接触的是专业课.我们在课堂上掌握的仅仅是专业课的理论知识, 如何去锻炼我们的实践能力?如何把我们所学的专业基础课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呢?我想做类似的课程设计就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 虽然在大三开学初我对这门课并没有什么兴趣, 觉得那些程序枯燥乏味, 但在这次课程设计后我发现自己在一点一滴的努力中对它的兴趣也在逐步的增加。我们有四位同学一起合作,我们默契的配合使我们组第一个完成了我们的设计,而且设计达到了我们预期的效果。这次课程设计对我来说学到的不仅是那些知识,更多的是团队和合作。现在想来,也许学校安排的课程设计有着它更深层的意义吧, 它不仅仅让我们综合那些理论知识来运用到设计和创新中, 还让我们知道了一个团队凝聚在一起时所能发挥出的巨大潜能巨大力量!两周来我们一起找资料,选方案,再选方案是大家意见不统一然后我们一起上网进行查阅敲定方案后进行仿真,焊接调试程序,最后我们的篮球电子裁判器设计成功完成。两个星期后的今天我已明白课程设计对我来说的意义, 它不仅仅是让我们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同学间的团结,使得我们这次比别的同学节省了时间,。 回顾起此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从理论到实践,在这段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设计过程中,也对团队精神的进行了考察,让我们在合作起来更加默契,在成功后一起体会喜悦的心情。果然是团结就是力量,只有互相之间默契融洽的配合才能换来最终完美的结果。 在这学期的课程设计中,不仅培养了我们的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各个其它能力上也都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课程设计中,我们学会了很多学习的方法,而这是今后最实用的,真的是受益匪浅。要面对社会的挑战,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这对于我们的将来也有很大的帮助。以后,不管有多苦,我想我们都能变苦为乐,找寻有趣的事情,发现其中珍贵的事情。就像中国提倡的艰苦奋斗一样,我们在完成这次课程设计后变的更加成熟,能够面对需要面对的事情 ---吴丽娜

自动贩卖机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目录 综述 (1) 1方案比较与选定 (2) 2方案设计与分析 (2) 2.1逻辑抽象 (2) 2.2单元模块设计 (3) 2.2.1可供选择商品的指示灯模块 (3) 2.2.2商品输出模块 (5) 2.2.3找零模块 (6) 3整体电路及仿真 (8) 3.1电路原理 (8) 3.2电路仿真 (9) 3.2.1投一元买矿泉水 (9) 3.2.2投一块五买饮料 (10) 3.2.3投两元买饮料并找零 (11) 心得体会 (12) 参考文献 (13)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综述 自动售货机是能根据投入的钱币自动付货的机器。一般的自动售货机由钱币装置、指示装置、贮藏售货装置等组成。钱币装置是售货机的核心,其主要功能是确认投入钱币的真伪,分选钱币的种类,计算金额。如果投入的金额达到购买物品的数值即发出售货信号,并找出余钱。指示装置用以指示顾客所选商品的品种。贮藏售货装置保存商品,接收出售指示信号,把顾客选择的商品送至付货口。一般售货机的钱币装置由投币口、选别装置、确认钱币真伪的检查装置、计算金额的计算装置和找钱装置组成。七十年代以来,出现了采用微型计算机控制的各种新型自动售货机和利用信用卡代替钱币并与计算机连接的更大规模的无人售货系统,如无人自选商场、车站的自动售票和检票系统、银行的现金自动支付机等。 本设计用JK触发器和基本逻辑门电路通过时序电路的设计方法完成了一种自动贩卖机的设计,该贩卖机能够售卖三种商品,要求系统能够自动完成:投币识别,价格比较,选择商品同时对应的指示灯亮,输出商品和找零过程。 1

自动贩卖机逻辑电路设计 1方案比较与选定 方案一:采用开关控制的计数器,通过加法器投硬币的方式将来确定投入的数值大小,再通过控制减法器的方式来减掉花费的数值,输出需要找回的数值,原理简单,设计也相对简约,思路清晰便于操作。逻辑电路图如图1-1所示。 图1-1 自动贩卖机逻辑电路图 方案二:采用JK触发器和基本逻辑门电路通过时序电路的设计方法完成了一种自动贩卖机的设计,具体思路是通过传感器产生的硬币信号,在电路中输入不同的状态,来表示所投硬币的数值,然后根据所需,通过开关电路,确认各种状态,达到目的。优点是采用简单触发器,和简单门电路就设计出方案。 综上所述,采取方案二,尽管稍微有些复杂,但是可以使我对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有更深的理解。该方案成本低,性价比高。 2方案设计与分析 2.1逻辑抽象 输入变量: 2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让我更加深刻了解课本知识,和以往对知识的疏忽得以补充,在设计过程中遇到一些模糊的公式和专业用语,比如说经济刮板运输机及皮带运输的选择,在选择选择刮板皮带运输选型时,在使用手册时,有的数据很难查出,但是这些问题经过这次设计,都一一得以解决,我相信这本书中还有很多我为搞清楚的问题,但是这次的课程设计给我相当的基础知识,为我以后工作打下了严实的基础。 虽然这次课程是那么短暂的 2 周时间,我感觉到这些天我的所学胜过我这一学期所学,这次任务原则上是设计,其实就是一次大的作业,是让我对课本知识的巩固和对基本公式的熟悉和应用,计算力学和运动学及预选电动机过程中的那些繁琐的数据,使我做事的耐心和仔细程度得以提高。课程设计是培训学生运用本专业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对三年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同样,也促使了同学们的相互探讨,相互学习。因此,我们必须认真、谨慎、踏实、一步一步的完成设计。如果时间可以重来,我可能会认真的去学习和研究,也可能会自己独立的完成一个项目,我相信无论是谁看到自己做出的成果时心里一定会很兴奋。此次设计让我明白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团队精神固然很重要,担人往往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自己亲身去经历,这样自己的心里才会踏实,学到的东西才会更多。 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使我们了解到一些实际与理论之间的差异。通过课程设计不仅可以巩固专业知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其还可以培养和熟练使用资料,运用工具书的能力,把我们所学的课本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课程设计诚然是一门专业课,给我很多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上的提升,同 时又是一门讲道课,一门设计课,给了我许多道,给了我很多思,给了我莫大的空间。同时,设计让我感触很深。使我对抽象的理论有了具体的认识。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要比较系统的了解矿井运输提升的设计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从总体设计原则,本次设计综合三年所学的专业课程,以《设计任务书》的指导思想为中心,参照有关资料,有计划有头绪、有逻辑地把这次设计搞好! 总之,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收获很多、学会很多、比以往更有耐心很多。感谢学校及老师给我们这次课程设计的机会,最真挚的感谢我们的辅导老师,在设计过程中,老师精心的辅导和不厌其烦地的态度才使得我们以顺利的完成这次设计,他那无私的奉献的精神照耀着我们对学习的热爱,同时也增加我们对知识的追求和欲望度。篇二:课程设计心得体会(通用)课程设计心得体会(通用)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使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有关~~~~~~~方面的知识,在设计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一遍又一遍的检查终于找出了原因所在,也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实践出真知,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使我们掌握的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错误,不断改正,不断领悟,不断获取。最终的检测调试环节,本身就是在践行“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知行观。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终于游逆而解。在今后社会的发展和学习实践过程中,一定要不懈努力,不能遇到问题就想到要退缩,一定要不厌其烦的发现问题所在,然后一一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成功的做成想做的事,才能在今后的道路上劈荆斩棘,而不是知难而退,那样永远不可能收获成功,收获喜悦,也永远不可能得到社会及他人对你的认可! 课程设计诚然是一门专业课,给我很多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上的提升,同时又是一门讲道课,一门辩思课,给了我许多道,给了我很多思,给了我莫大的空间。同时,设计让我感触很深。使我对抽象的理论有了具体的认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掌握了~~~~~的识别和 测试;熟悉了~~~~~~~;了解了~~~~~~~方法;以及如何提高~~~~~~的性能等等,掌握了~~~~~ 的方法和技术,通过查询资料,也了解了~~~~~~~原理。 我认为,在这学期的实验中,不仅培养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各种其它能力上也都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实验课上,我们学会了很多学习的方法。而这是日后最实用的,真的是受益匪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压片机设计说明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题目:干粉压片机 学校:洛阳理工学院 院系:机电工程系 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班级:z080314 设计者:李腾飞(组长)李铁山杜建伟 指导老师:张旦闻 2010年1月1日星期五

课程设计评语 课程名称:干粉压片机的机构分析与设计 设计题目:干粉压片机 设计成员:李腾飞(组长)李铁山杜建伟 指导教师:张旦闻 指导教师评语: 2010年1月1日星期五

前言 干粉压片机装配精度高,材质优良耐磨损,稳定可靠,被公认为全国受欢迎产品。特别是现在的小型干粉压片机,市场前景很好。很多小型企业不可能花高价去买大型的,而且得不尝试,所以小型压片机更少中小型企业青睐。例如蚊香厂、鱼药饲料厂、消毒剂厂、催化剂厂都相继使用。本机还可改为异形冲模压片。由于该机型相对于其他机型压力较大,压片速度适中,因而受到生产奶片、钙片、工业、电子异形片的厂家欢迎。相信本厂品会给您带来良好的企业效应。 编者:洛阳理工学院第二小组 日期:2010年1月1日星期五

目录 一. 设计题目 (5) 1.工作原理以及工艺过程 (5) 2.原始数据以及设计要求 (5) 二. 设计题目的分析 (5) 1. 总功能分析 (5) 2. 总功能分解 (5) 3. 功能元求解 (6) 4. 运动方案确定 (7) 5. 方案的评价 (9) 6. 运动循环图 (10) 7. 尺度计算 (11) 8.下冲头对心直动滚子推杆盘形凸轮机 (13) 9.下冲头对心直动滚子推杆盘形凸轮机的位移曲线 (13) 三. 干粉压片机各部件名称以及动作说明 (14) 四. 参考书目 (14) 五. 新得体会 (14)

压块机课程设计说明书

摘要 本文介绍了压块机的液压系统以及控制系统设计。压块机的液压系统主要包括油箱、高压泵、电动机、以及各种压力阀等组成。本次设计首先设计出液压系统原理图,并且详细介绍了油路的走向及如何实现压块机的快进、工进、快退等动作。然后对其中的电动机、高压泵、液压缸以及各种压力阀进行了详细的计算,根据计算结果,选择合适的元件。 本设计还设计了PLC控制系统,对PLC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根据设计好的液压传动原理图,画出控制流程图;并根据设计确定的I/O点数,选用合适的可编程控制器,并且给出了I/O分配表和I/O接线图,以及编写了PLC控制系统的程序。 关键词:压块机、液压系统、控制系统、PLC

目录 摘要 (1) 1.绪论 (2)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3) 1.2 研究课题所做的工作 (4) 2.液压系统设计 (4) 2.1液压技术的简介 (5) 2.2压块机工况分析 (6) 2.3液压系统图及其工作原理 (7) 2.3.1液压系统图: (7) 2.4液压元件的选择与计算 (9) 2.4.1.分析负载 (9) 2.4.2.液压缸设计计算 (10) 2.4.3 液压泵设计计算 (11) 2.4.4 阀类元件与辅助元件的选择 (12) 2.4.4.1 溢流阀 (12) 2.4.4.2 电磁换向阀 (12) 2.4.4.3顺序阀 (13) 2.4.5 双联叶片泵 (13) 2.4.6 油箱 (13) 3.PLC的选用和设计 (13) 3.1.采用PLC控制的优点 (14) 3.2. 输入输出I/O点数的估算 (14) 3.2.1 控制功能的选择 (14) 3.3 PLC的控制设计 (15) 3.3.1 PLC控制工作原理 (15) 3.3.2 I/O口的分配 (15) 3.3.3 外部电路接线图 (16) 3.3.4 PLC梯形图的概述 (18) 3.3.5 PLC控制梯形图 (18) 3.3.6 根据梯形图写出以下程序 (21) 参考文献 (22) 1.绪论

课程设计自我总结

课程设计自我总结 篇一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 力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训练和考察过程.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日异,单片机已经成为当今计算机应用中空前活跃的领域,在生活中可以说得是无处不在,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因此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来说掌握单片机的开发技术是十分重 要的。 四年来,我曾在两所不同的幼儿园工作过,虽然不是很稳定,但也提高了自己尽快适 应新环境的能力。从环境布置到各种教学活动展示,每个幼儿园的风格都有所不同。我看 在眼里,记在心里,努力把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在各幼儿园,从教研活动、展示、评比等一系列活动中,我看到了每位教师的风采与特色,深知自己与她们有着一定的 差距,于是我虚心地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问题。在幼儿园的领导安排下,我非常有幸 地与幼儿园的骨干教师拜师结对。从每位师傅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前辈们的业务知识及 为人师表的品德修养,都是我的学习榜样。 回顾起此次单片机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的确,从选题到定稿,从理论到实践,在整整两星期的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的东西,同 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 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 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 难重重,这毕竟第一次做的,难免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 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比如说三极管PNP管脚不懂怎么放置,不懂分得二极管的正负极,对单片机汇编语言掌握得不好……通 过这次课程设计之后,一定把以前所学过的知识重新温故。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育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 的兴趣,他的自学欲望自然会在心中升起,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教师在学生 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使之乐于学习,就要想方设法来调动他们的自学兴趣。要变“教师 的自我感觉良好”为“注重学生的兴趣体验”。我们老师在上课时大多关注的是这堂课我 上得好不好,我的要求学生有没有达到,我的讲解学生有没有理解。其实,教师都太注重 自我的感觉,而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体验。所以我们语文老师不管在上什么课,都不能只 关注自己的感受,而是要注重学生的兴趣体验,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站在学生的角 度来上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