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并发出血的危险因素
• 机械通气>48h • 凝血机制障碍(血小板<50*109/L、INR>1.5, 或aPTT>正常值2 倍) • 原有消化道溃疡或出血史 • 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合并使用非甾体抗炎药 • 急性肾功能衰竭 • 急性肝功能衰竭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 器官移植等
1、胃粘膜防御机制削弱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粘膜屏障 粘膜血流量 细胞更新 前列腺素、表皮生长因子
3、神经内分泌失调 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 5-羟色胺 儿茶酚胺等
2、胃粘膜损伤因素作用增强 幽门螺杆菌 炎性介质的作用 胃酸 胃蛋白酶 胆汁……
应激性溃疡的病理生理机制
儿茶酚胺增加, 血管收缩性增强
严重疾病
43.5-85 10.4-73.6 14.7-55.6 18.9-37.0
贾林,李瑜元.应激性溃疡及其防治策略[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2,11(5):358-359.
不同科室SU流行病学
SU
ICU
SU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首位病因,占59.66%,病死率18.75%
烧伤科 烧伤面积大于30%的病人,SU的发生率高达80-100%
最近一项研究发现急性胃黏膜病变已经是我国上消化道出血 的第二常见原因。
王海燕, 顿晓熠, 柏愚,等. 中国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3, 30(2):83-86.
应激性溃疡出血(SUB)—发病率
疾病
多脏器功能衰竭 颅脑创伤 脑血管意外 大面积烧伤
SUB发生率(%)
赵玉沛. 应激性黏膜病变预防与治疗——中国普通外科专家共识(2015)[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5(7):728-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