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性溃疡
- 格式:ppt
- 大小:1.63 MB
- 文档页数:58
应激性溃疡的治疗原则和措施摘要应激性溃疡是由于各种应激因素导致的胃粘膜损伤所引起的一种溃疡,常见于重症患者和严重创伤患者。
治疗应激性溃疡的原则是减少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促进溃疡愈合,并控制原发疾病。
本文将介绍应激性溃疡的治疗原则和常用措施。
I. 治疗原则治疗应激性溃疡的原则如下:1.快速控制原发疾病:应激性溃疡常常是其他严重疾病的并发症,因此,首先应迅速控制原发疾病的进展,以减轻机体的应激状态。
2.减少胃酸分泌: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与胃酸分泌过多有一定关系,因此,抑制胃酸分泌是治疗应激性溃疡的重要措施,常用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等。
3.保护胃黏膜:溃疡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胃黏膜受损,因此,保护胃黏膜是应激性溃疡治疗的关键,常用药物包括胃粘膜保护剂、胃黏膜修复剂等。
4.促进溃疡愈合:应激性溃疡的愈合过程需要胃黏膜细胞的增殖和修复,因此,可以使用一些促进溃疡愈合的药物,如胃粘膜生长因子等。
II. 治疗措施根据治疗原则,常用的治疗措施包括:1.药物治疗•抑酸药物: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和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伊曲康唑等)可以有效减少胃酸分泌,达到抑制溃疡形成的目的。
•胃粘膜保护剂:铋剂(如铋胃舒颗粒、枸橼酸铋钾等)具有良好的黏附作用,可以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层,减少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
•胃黏膜修复剂:多聚磷酸铝、胃泰、胃复安等药物可以促进胃黏膜细胞的增殖和修复,加速溃疡的愈合过程。
•胃动力药物:便秘是应激性溃疡患者常见的问题,常用的胃动力药物包括多潘立酮、甲氧氯普胺等,可以改善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症状。
2.营养支持应激性溃疡的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和消化道功能障碍,因此,适当的营养支持对于治疗溃疡至关重要。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胃肠外营养:对于严重病情的患者,可以考虑通过静脉途径输注营养液,以维持营养和能量的平衡。
•胃肠道营养:对于能够进食的患者,应优先选择易消化、高营养价值的食物,并适当添加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辅助营养物质。
应激性溃疡的名词解释应激性溃疡是一种由于身体受到长期或严重的精神或身体应激而导致的胃或十二指肠黏膜发生溃疡的疾病。
它常常与压力、紧张、焦虑、忧虑等精神因素密切相关。
有时,应激性溃疡也可以作为其他疾病(如恶性肿瘤、肝炎等)的并发症出现。
应激性溃疡的产生主要与胃酸分泌和黏膜防护机制的紊乱有关。
正常情况下,胃粘液能够保护胃黏膜免受胃酸侵害,但在长时间应激的影响下,胃粘液的产生和分泌受到抑制。
同时,应激会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影响黏膜防护机制,使胃黏膜受到更严重的胃酸侵蚀,从而形成溃疡。
应激性溃疡的典型症状主要包括上腹痛、饥饿感、恶心、呕吐、便血等。
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出现黑便、持续呕血、腹部剧烈疼痛等急性出血的症状。
应激性溃疡往往伴有精神压力的紧张和焦虑的情绪,并且症状常常在夜间加重,影响患者的正常休息和睡眠。
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除了精神因素外,还和遗传、免疫功能、饮食、生活方式等方面有关。
有些人的体质较为脆弱,更容易在应激情况下出现胃溃疡的症状。
而且,不良的生活习惯如过度饮酒、吸烟、饮食不规律等也会增加患病的风险。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应激性溃疡的恢复至关重要。
一般情况下,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身体检查,并结合内窥镜检查等辅助检查手段,确诊溃疡的位置和病情严重程度。
对于应激性溃疡的治疗,除了常规的抗酸药物治疗外,还需要综合应用抗焦虑、镇静、调节免疫等治疗措施。
对于严重出血或并发症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干预。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缓解应激性溃疡的症状。
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饮食和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等;其次,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限制摄入过多的辛辣刺激性食物和碳酸饮料;此外,戒除吸烟和限制饮酒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预防应激性溃疡方面,关注心理状态的平衡也是至关重要的。
患者可以通过心理疏导、放松训练、规律的运动等方式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减轻应激的影响。
中华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应激性溃疡防治建议.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4):1000-1001一、定义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 SU)是指机体在各类严重创伤、危重疾病等严重应激状态下,发生的急性消化道糜烂、溃疡等病变,最后可导致消化道出血、穿孔,并使原有病变恶化。
因而预防SU是抢救重症病人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SU又称急性胃粘膜病变(AGML)、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出血性胃炎等。
二、应激性溃疡发生的病因(应激源)多种疾病均可导致SU的发生,其中最常见的应激源有:1.重型颅脑外伤(又称Cushing溃疡)2.严重烧伤(又称Curling溃疡)3.严重创伤及各种困难、复杂的大手术术后4.全身严重感染5.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和/或多脏器功能衰竭(MOF)6.休克、心、肺、脑复苏术后7.心脑血管意外8.严重心理应激,如精神创伤、过度紧张等三、应激性溃疡发病机制胃粘膜防御机能削弱与胃粘膜损伤因子作用相对增强,是SU发病的主要机理1.胃粘膜防御机能减低:在应激状态下粘膜局部发生的微循环障碍,粘膜屏障(碳酸氢盐)及上皮屏障功能降低。
2.胃酸分泌增加:在各种损伤因素中,胃酸在发病早期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他损伤因子尚有胃蛋白酶原分泌增多,以及在缺血情况下产生的各类炎性介质等。
3.神经内分泌失调:下丘脑、室旁核和边缘系统是对应激的整合中枢,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5-羟色胺(5-HT)、儿苯酚胺等中枢介质可能参与并介导了SU的发生。
四、应激性溃疡的临床表现1.临床特征:(1)原发病越重,(SU)的发生率越高,病情越加凶险,死亡率越高。
(2)无明显的前驱症状(如胃痛、反酸等),主要临床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呕血或黑粪)与失血性休克症状。
对无显性出血的病人,胃液或粪便潜血试验阳性、不明原因血红蛋白浓度降低≥20g/L,应考虑有应激性溃疡伴出血的可能。
(3)SU发生穿孔时,可出现急腹症症状与体征。
疾病名:应激性溃疡英文名:stress ulcer缩写:SU别名:急性消化性溃疡;出血性胃炎;急性出血性胃炎;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糜烂性胃炎;应激性胃炎ICD号:K31.8分类:消化科概述:应激性溃疡泛指休克、创伤、手术后和严重全身性感染时发生的急性胃炎,多伴有出血症状。
由于目前对此病的病理生理和发病机制有了较多的了解,在外界非特异性的突发强烈刺激下,机体各系统本能地做出功能上和结构上的剧烈反应,牵涉到神经、体液和诸多炎性介质以及细胞因子的介入问题,采用应激性一词,可能准确地概括病因的含义。
目前的看法是,无临床表现,仅内镜发现有胃黏膜表浅性损害,称之为应激性糜烂(erosion)。
如合并出血则称之为应激性溃疡(SU),但并非所有的SU都合并出血。
烧伤和颅脑损伤引起的SU仍可分别称之为Curling溃疡和Cushing溃疡。
流行病学:SU的发病率近年来有增高的趋势,主要原因是由于重症监护的加强,生命器官的有效支持,以及抗感染药物的更新,使不少病人免于死亡,但无疑迁延了危重期,从而增加了发生SU的机会。
因为有些无症状的黏膜糜烂只能通过内镜才能发现,而临床上需要处理的是有出血症状的SU,况且SU又不一定都发生出血,所以所能统计到的发病率显然要低于实际发病率。
黄莚庭等曾对9例烧伤病人做过内镜检查,在烧伤面积大于30%的9例中,有8例在烧伤后1个月内出现急性胃黏膜病变,其中3例为糜烂,5例为溃疡,但只有1例有短暂的大便潜血阳性,亦即如果不进行内镜检查,只1例病人可考虑SU的诊断。
目前文献所报道的多指有出血症状的C D D C D D C D D C DDSU。
Fogelman (1968)报道1500例住院的溃疡病患者,88例为SU,占5.8%,其中30例为大手术后,20例为创伤后,其余为其他原因。
Brooks(1985)收集6篇文献的上消化道出血1081例,528例(48.8%)为良性溃疡出血,其中174例(32.9%)为胃黏膜病变出血,其余为慢性消化性溃疡出血。
应激性溃疡名词解释
应激性溃疡是指在机体遭受各种应激刺激时出现的消化道黏膜损害,主要表现为浅表的溃疡形成。
它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在严重应激状态下,如烧伤、外伤、手术、严重感染等情况下较为常见。
应激性溃疡的主要特点是快速形成、高发生率和迅速恢复的特点。
其发病机制主要与神经内分泌异常、黏膜缺血、胃酸分泌增加、黏膜屏障功能减弱等因素有关。
由于应激状态下,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受到刺激,会产生儿茶酚胺、5-羟色胺、催产
素等内源性活性成分,进而导致胃酸分泌增多,使黏膜屏障功能减弱,从而引发溃疡的形成。
应激性溃疡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上腹部灼热或疼痛等。
溃疡的部位一般位于胃底和十二指肠部位,但在严重应激状态下,还可发生于胃、食管和小肠的其他部位。
尤其在烧伤等严重创伤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较高,大约为10%至30%。
治疗应激性溃疡主要以改善机体应激状态为主,同时采取保护胃黏膜屏障、抑制胃酸分泌、消除溃疡炎症等措施。
常用的药物治疗包括抗酸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和H2受体拮抗剂,胃黏
膜保护剂如硫糖铝和胶体状二氯化铋等。
此外,还可以采取减轻应激刺激、改善营养状况等综合措施来促进溃疡的愈合。
总的来说,应激性溃疡是一种在机体遭受各种应激刺激时容易发生的消化道黏膜损伤,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等。
治疗上主要以改善机体应激状态、保护胃黏膜屏障和抑制胃酸分泌为主,同时采取综合措施促进溃疡的愈合。
及时诊断和治疗应激性溃疡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应激性溃疡出血治疗方案第1篇应激性溃疡出血治疗方案一、背景应激性溃疡出血是指病人在遭受严重创伤、感染、休克、严重烧伤等应激状态下,出现的胃、十二指肠黏膜损害,严重时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
为提高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制定本治疗方案。
二、治疗原则1. 立即评估患者病情,确定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程度和范围。
2. 保持生命体征稳定,纠正休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3. 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止血。
4. 早期发现并处理并发症,预防再出血。
5. 加强营养支持,促进黏膜修复。
6. 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
三、具体治疗方案1. 一般治疗(1)立即停用可能导致应激性溃疡出血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激素等。
(2)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氧疗。
(3)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
(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
2. 抑酸治疗(1)PPI(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40m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
(2)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50mg,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
3. 保护胃黏膜(1)胃黏膜保护剂:硫糖铝1g,口服,每日4次。
(2)胃动力药:多潘立酮10mg,口服,每日3次。
4. 止血治疗(1)冰生理盐水洗胃:1000ml冰生理盐水,分次洗胃,直至洗出液澄清。
(2)局部止血药物:去甲肾上腺素8mg,加入100ml冰生理盐水中,分次口服。
(3)全身止血药物:氨甲苯酸0.5g,静脉滴注,每日1次。
5. 并发症处理(1)感染:根据病原菌及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2)贫血:必要时输注红细胞悬液,纠正贫血。
(3)营养不良:加强营养支持,可给予肠外营养或肠内营养。
6. 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1)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病因、治疗及预防措施,减轻其心理负担。
(2)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3)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
四、治疗周期及评估1. 治疗周期:根据患者病情,一般治疗周期为7-14天。
应激性溃疡概述:应激性溃疡是一种由于身体长期面临压力和应激状况而引发的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
应激性溃疡不同于其他形式的消化性溃疡,它的发生往往与心理和情绪因素密切相关。
长期的精神刺激和应激情况可以导致胃黏膜受损和酸度增加,从而使得溃疡发生的机会增加。
虽然应激性溃疡可能在任何人群中发生,但患者通常是那些长期处于高压力环境下的人,例如高级职员、医生、护士和教师等。
病因: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与应激反应相关。
应激反应是人体对外部刺激和激素变化的自然反应。
当人体长时间处于压力和紧张状态下,肾上腺素、皮质醇和胃酸等激素的分泌会增加,从而导致胃黏膜受损,酸度增加,使溃疡的机会增加。
此外,应激也可能导致血液循环不良,使胃黏膜血液供应不足,加剧溃疡的发生。
症状:应激性溃疡的症状与其他溃疡类型相似,包括上腹疼痛、胃灼热感、胃胀等。
通常,这些症状会在饭后或夜间加重。
一些患者还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等消化道问题。
如果不及时治疗,应激性溃疡可能会导致严重并发症,如胃出血或穿孔等。
诊断:诊断应激性溃疡主要依靠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医生通常会询问患者症状的频率和疼痛的程度,以及可能的引发因素,如压力和应激情况。
此外,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一些诊断测试,如胃镜检查和血液检验,以确定患者是否患有溃疡病。
治疗:治疗应激性溃疡的目标是缓解症状、促进溃疡愈合和预防再发。
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PPI)、H2受体拮抗剂和抗酸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抑制胃酸的分泌,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从而促进溃疡的愈合。
生活方式改变:改变生活方式对于治疗应激性溃疡至关重要。
患者应尽量减少压力和应激因素的影响,加强休息和睡眠,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同时适量运动以提高身体抵抗力。
预防:预防应激性溃疡的最佳方法是减少和管理应激因素。
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1. 学会管理压力和应对应激:学会有效地管理压力和应对应激可以降低应激性溃疡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