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精品湘教版语文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活动1》优质课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70.50 KB
- 文档页数:14
《语文活动2》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古诗词,理解诗句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并在生活中学会灵活运用。
2.朗读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理解意境,积累语言。
3.通过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培养语文实践能力及语言规范化意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交流来巩固旧知学习新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培养语文实践能力及语言规范化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鉴赏古诗、积累语言,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难点:培养语文实践能力及语言规范化意识。
[重点难点]教师:字卡、词卡,课件。
学生:总结复习本单元学过的知识。
[课时安排] 2课时第1课时一、万花筒1.我会填。
(1)课件出示:我们有时会有这样的感受: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题西林壁》中的诗句( )就说明了这个朴素而深刻的道理。
从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我们明白了()。
师长们常常用《汉乐府。
长歌行》中的诗句()告诫我们,要趁年轻好好努力,不要等到年老还一事无成,只留下悲伤。
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的诗句( )告诉我们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肤浅有限的,还要通过亲自实践才能理解知识的真谛。
(2)独立完成。
(3)联系实际,理解感悟。
指导朗读背诵。
[设计意图]通过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激发学生回忆本单元学过的诗歌,又通过出示课外两道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二、我发现1.复习学习古文的方法。
2.故事导入:吴王要讨伐楚国,跟左右的人说:“你们谁敢进谏,阻止我的,我就杀了他”有个名叫少孺子的舍人想劝吴王不要攻打楚国,却又不敢说,于是拿着弹弓到后园打鸟,露水沾湿了衣服。
他这样做持续了好几天,吴王感到奇怪,就叫他过来问:“你为什么把衣服弄得这么湿?”自由朗读《螳螂捕蝉》,读通读顺。
3.检查自学情况:课件出示: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语文活动2》教案第2课时一、复习导入1.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找学生简叙作者及写作背景。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简介作者和背景为学生理解诗意打基础,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蕴含的情感。
二、自由朗读,理解诗意1.自由读诗,根据注释说说自己的理解。
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古胜古迹,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孟浩然:李白的好朋友。
之:到达。
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仰,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
下:顺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尽:在碧蓝的天空消失。
尽:尽头。
⑸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借助注释自行翻译理解诗意,再辅以老师的纠正,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情感。
三、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1)老朋友孟浩然就要告别黄鹤楼,在鲜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
一叶孤舟远远地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向天际奔流。
(2)指导朗读,你体会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诗人将依依离别离之情寄托在碧空与江水之间,言虽尽而意未尽,令人回味无穷。
)5. 课外拓展:送别诗:抒发离别之情的诗歌。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设计意图]通过理解诗意让学生体悟古诗情感,使情感得到升华。
又通过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概括送别诗的特点,有助于学生理解这类古诗。
四、错别字1.谈话导入:规范地使用汉字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今天,我们将开展一次啄木鸟活动,纠正生活中写错别字、乱改成语等语言不规范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