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医药文化英语传播策略探究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4
“一带一路”建设视域下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研究
吴镇聪
【期刊名称】《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6(019)004
【摘要】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兼具医学科学与人文社科的多重特
殊属性,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有效载体。
我国应依托“一带一路”战略平台为中医药文化传播提供的有利契机,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播,努力构建中医药诊疗服务、中医药文化交流传播、中医药文化贸易“三位一体”的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大格局。
【总页数】5页(P78-82)
【作者】吴镇聪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 福建中医药大学办公室,福建福州 3501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5
【相关文献】
1."一带一路"视域下泰州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研究 [J], 孙羽灵;张洪雷
2.广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漓江画派文化品牌对外传播的策略研究 [J], 王云朋;韩海鹏
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医药高校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实践研究 [J], 张晶;李秀明;方明明;韩桂香
4.“一带一路”倡议下西部中医药高校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困境与对策研究——基于“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背景下的探索 [J], 谢琴;杨林莎;王泽亮
5.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路径研究 [J], 苗春雨;梁小栋;陈仕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研究探讨·275论英语为中医药文化传播服务湖北中医药大学 刘 敏【摘 要】中医药文化的传播除了自身理论的加强、政策的鼓励与扶持以外,还需要加强中医药英语语言和人才的建设,只有这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中医药文化才能得以发扬光大,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中医药,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 英语 文化传播一、前言语言是人类伟大的文明成果,它承载着文化和信息。
而文化是一个民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的总和,包括历史、地理、语言、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社会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
语言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基础,反映特定的文化特征。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是全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
在其形成过程中,中医药文化吸取了天文、地理、哲学和文学等诸多思想,融汇了佛学、道学、儒学等各家学说的精华。
二、中医药文化的现状中医中药在中国这一片古老的大地上经过几千年的应用。
在西医未传入中国之前,我们的祖祖辈辈都用中医中药来治疗疾病,无数的病例证实了中国的中医中药是有效可行的。
在治病、防病或养生方面,都是有优势的。
但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西医强势入侵,中医存废论一直以来从未停止过。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医学得到国家的政策扶持并迅速发展,形成了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并存的局面。
随着西方自然科学和哲学的进入,现代科技手段的发明,西方医学对中医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面对挑战,中医药学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一路以来,中医中药在各界舆论的夹缝中生存。
中医中药一直顶着被指责为不科学的压力。
2003年以来,中医药管理局就中医药“申遗”工作列为专项进行研究,并成立了“申遗”委员会,酝酿中医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2006年,国家颁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传统医药作为第九大类共9个项目列入名录。
2011年2月,在全国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会议上,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指出未来十年是实现中医药全面走向国际、在世界范围获得丰富与发展的关键时期。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医药英语作文In the contemporary era of globalizatio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BRI) has emerged as a significant platform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Spearheaded by China, this ambitious project aims to enhance regional connectivity through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policy coordination, and trade facilitation. One of the less discussed but equally important aspects of the BRI is the cultural and intellectual exchange, particularly in the field of medicine.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into the BRI presents a unique opportunity to promot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practices and knowledge on a global scale.IntroductionChinese medicine, with its roots in ancient philosophy and holistic healing, has been an integral part of Chinese culture for thousands of years. As the BRI expands its reach, it opens up new avenues for the exchange of medi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es. This essay will explore the potential of Chinese medicine within the BRI framework, its challenges, and the benefits it could bring to participating countries.Historical Context of Chinese MedicineChinese medicine is a comprehensive system that includes various forms of treatment such as herbal medicine, acupuncture, massage (Tui Na), exercise (Qigong), and dietarytherapy. It i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Qi (life energy) and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 of maintaining a balance between the body's Yin and Yang. The historical context is crucial to understanding the depth and breadth of Chinese medical knowledge, which has evolved over millennia and is recordedin classical texts such as the "Huangdi Neijing."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Launched in 2013, the BRI is a development strategy that focuses on connectivity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Eurasian countries. It is seen as a means to strengthen economic ties, infrastructure, and cultural exchanges. The initiative encompasses a vast network of countries, each with its unique medical needs and practices. The BRI's inclusive nature provides a platform for Chinese medicine to be introduced, understood, and adopted by a wider audience.Integr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into the BRI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into the BRI involves several key steps:1. Education and Training: Establishing educational programs and exchanges to train medical professionals in th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of Chinese medicine.2.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Building hospitals and clinics equipped with facilities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treatments.3. Regulatory Harmonization: Working with international regulatory bodies to standardize the practice and ensure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Chinese medicinal products.4. Cultural Exchange: Promoting cultural events and symposiums that showcase the philosophy and practices of Chinese medicine.5.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ncouraging collaborative research to explore the scientific basis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its potential for modern healthcare applications.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While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into the BRI presents numerous opportunities, it also faces several challenges:1. Cultural and Conceptual Differences: The holistic and philosophical underpinnings of Chinese medicine may be difficult for cultures with different medical traditions to grasp.2. Regulatory Hurdles: 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varying regulations regarding the practice of traditional medicine, which could pose a challenge to the widespread adoption of Chinese medical practices.3. Quality Control: Ensuring the consistency and quality of Chinese medicinal products, especially herbal remedies, is crucial to gaining international trust and acceptance.4.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Protecting thetraditional knowledge associated with Chinese medicine from misappropriation and ensuring fair use.Benefits of IntegrationThe benefits of integrating Chinese medicine into the BRI are manifold:1. Healthcare Diversification: It offers an alternative and complementary approach to conventional medicine, potentially improving healthcare options for many.2. Economic Opportunities: The demand for Chinese medicinal products and services can stimulate trad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participating countries.3. Cultural Diplomacy: It serves as a medium for cultural exchange and understanding, fostering goodwill and cooperation among nations.4. Health Tourism: The appeal of Chinese medicine can attract tourists interested in medical travel, boosting local economies.Conclusion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with its vast potential for cultural and economic exchange, provides an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y for Chinese medicine to reach new shores. Byaddressing the challenges and capitalizing on the opportunities, Chinese medicine can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global healthcare, enriching the medical landscape and offering a holistic approach to health and well-being for people around the world.References1.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5.2.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9.3. "The Role of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nited Nations, 2020.(Note: This essay is a fictional piece written for the purpose of the prompt and does not contain actual references or sources.)。
论英语为中医药文化传播服务一、前言语言是人类伟大的文明成果,它承载着文化和信息。
而文化是一个民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的总和,包括历史、地理、语言、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社会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
语言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基础,反映特定的文化特征。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是全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
在其形成过程中,中医药文化吸取了天文、地理、哲学和文学等诸多思想,融汇了佛学、道学、儒学等各家学说的精华。
二、中医药文化的现状中医中药在中国这一片古老的大地上经过几千年的应用。
在西医未传入中国之前,我们的祖祖辈辈都用中医中药来治疗疾病,无数的病例证实了中国的中医中药是有效可行的。
在治病、防病或养生方面,都是有优势的。
但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西医强势入侵,中医存废论一直以来从未停止过。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医学得到国家的政策扶持并迅速发展,形成了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并存的局面。
随着西方自然科学和哲学的进入,现代科技手段的发明,西方医学对中医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面对挑战,中医药学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一路以来,中医中药在各界舆论的夹缝中生存。
中医中药一直顶着被指责为不科学的压力。
2003年以来,中医药管理局就中医药申遗工作列为专项进行研究,并成立了申遗委员会,酝酿中医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2006年,国家颁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传统医药作为第九大类共9个项目列入名录。
2011年2月,在全国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会议上,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指出未来十年是实现中医药全面走向国际、在世界范围获得丰富与发展的关键时期。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时表示要促进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在海外发展,推动更多中国生产的医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由此可见,得到了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中医药走出去的步伐在加大。
一带一路背景下内陆中医药院校国际化发展策略思考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和中医药的国际影响不断扩大,内陆地区的中医药院校应积极抓住机遇,加强国际化发展,提高中医药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大的师资队伍是内陆中医药院校实现国际化发展的基础。
中医药师资队伍在国际上的认可度与水平的提高,能够为内陆地区中医药院校走向国际化创造良好的条件。
建立国际化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招揽一批有国际经验并具有综合素质和学术水平的优秀海外人才,引进外籍教师或专家,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国际化教学资源和人才引进渠道,将有助于优化师资队伍的结构和提升教育水平。
二、拓展国际合作交流渠道国际合作是内陆中医药院校扩大国际影响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应该积极拓展中外教育、学术、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交流渠道。
例如,促进中外学者、专家、学生的互访和交流,营造国际化的教学、学术交流与合作氛围。
同时,需要加强与国内外医院、研究机构、企业等的合作,共同推进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与应用,提高中医药的学科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三、优化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针对国际学生的需求,内陆中医药院校需要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具有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医学人才。
通过深化中英文双语教学、开设国际化课程、建立国际教学合作项目等方式,加强中医药全球推广与传播。
同时,要重视与国外院校或机构合作,探索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融合与交叉教学。
通过广泛的双边交流与学术合作,不断创新并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国际化水平。
四、加强国际化办学环境建设高质量和国际化的办学环境是吸引和留住国际学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内陆中医药院校应加强设施建设,建立现代化的教学硬件和软件设施,满足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求。
同时,要注重国际文化融合,完善国际交流平台,提供全面的服务和支持,为国际学生提供更好的体验,并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中医药文化的优秀传统。
综合而言,内陆中医药院校应该加强国际化发展,不断提升学校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一带一路”背景下医学院校中医英语翻译研究作者:董岩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1期一、“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医英语翻译的重要性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这就是最近大热的“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Initiatives)。
“一带一路”旨在借助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依靠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双多边机制,促进各国之间的和平发展,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借助着“一带一路”的政策指引,沿线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中国传统的中医行业,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迎来了“3.0时代”[1]。
在新的历史机遇时期,我国中医药产业如何发挥自身所长“走出去”成为目前讨论的重点问题。
据统计,2014年海外市场对天然药物的需求量市值大约400亿元,但来自中国的份额只占了30亿元,这明显与我国作为中医药起源地的地位很不相符。
中国不是没有优秀的自然资源,而是没能有效地将自身的优势展示给世界。
中医是中华文明优秀成果的沉淀,然而中医自古作为我国固有的医学体系,不仅在治疗原理及实践上与西方有所不同,其记载典籍也存在众多独特之处,这给我国中医翻译人才带来了很大的困难[2]。
英国著名的中医典籍翻译学者魏迺杰(Nigel Wiseman)曾说过“Chinese medicine is difficult totranslate,and there are few people able- and even fewerwilling-to do it.”可见,将我国优秀的中医文化推向世界的确不易。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借助“一带一路”大好政策大力发展我国的中医文化,加强对医学院中医英语翻译的重视、对优秀中医药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医学院校中医英语翻译传统的医学院校大多将中医教学重点放在对学生“望、闻、问、切”等中医治病原理上,忽视了对中医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
“一带一路”背景下医学院校对外传播中国文化路径探索作者:王良兰来源:《文教资料》2018年第16期摘要: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医学院校应积极思考如何更好地进行中华文化(尤其是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
本文通过对医学院校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几种路径进行探讨,探索一种有效的可供国内大多数医学院校参照的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模式。
关键词:医学院校中国文化传播路径1.引言文化交流是实现“一带一路”中“民心相通”的重要渠道,可引领沿线国家建立一个拥有话语权的文化圈[1]。
中华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价值。
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让国外民众了解和感知我国的价值理念和发展活力,是我们持续追求的目标[2]。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加强对传统医药的研究阐释、活态利用,支持中华医药等中华传统文化代表性项目走出去[3]。
中华医药文化是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的最好方式之一,是促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的最佳载体。
因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但其人口总和占全球的60%以上,且受古代“丝绸之路”的影响,大都有使用中医药的历史,具有传播中医药文化的良好基础。
相对于这些国家,中国的医学比较发达,完全可以在医药领域(尤其是中医药领域)大有作为[1]。
因此,医学院校(尤其是中医药院校)应积极思考: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医学院校应如何顺势而为,更好地进行中华文化(尤其是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改善中国在国际上的国家形象,助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2.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研究综述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是关系到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大问题,因此国内有大量文献对此进行了研究(注:本文所指“中国文化”既包括中国五千年悠久历史积淀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又包括当代中国社会生活。
)。
国内大多数学者研究的焦点集中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策略、传播力、问题及障碍、对策及路径[4][5][6][7][8],他们大多从传播学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提高中国文化传播力的一些宏观建议和对策。
中医药在我国具有上千年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基础,与西方医药理论体系不同,它结合了我国民族文化的独特性,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民族特色的生命观、健康观和中医学术理论体系。
在全球视野的研究中,中医药具有独树一帜的文化特色与科学体系,广泛吸引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关注。
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推动下,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内容、形式和路径得到了全面且深入的创新探索。
由毛嘉陵主持编纂的《中医文化蓝皮书:中国中医药文化传播发展报告(2016)》(2016年7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调研了我国中医药服务、中医药教育、养生发展、中医就医选择、中医药创意产业、中医药文化传播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并通过调研信息和数据的分析总结,深入探究了我国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创新方案和发展规划,为我国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发展提供了详实且有效的借鉴和参考。
《中医文化蓝皮书:中国中医药文化传播发展报告(2016)》共包括五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综述的总报告,从整体上剖析和总结了中医药学术研究和发展的历史轨迹和发展趋势,并从文化的角度进一步阐释了中医药学术文献数据、知识与文化推广的发展状况。
第二部分是医疗市场篇,聚焦我国北京乃至全国范围中医药服务调查,以实证分析的研究模式构建了我国居民的中医养生指数。
第三部分是创意产业篇,通过产业分析的理论方法探究了我国中医药文化推广与文化产业建设方面的践行成果,包括中医药图书的创作营销、中医药微信传播以及中医药移动应用(APP)推广等内容。
第四部分是教育传承篇,通过调研、纪实和总结的方式对中医药大学教育、知识竞赛、中医文化阅读推广活动等进行了说明与分析,强化了中医药教育传承的专业化和社会化发展。
第五部分是传播交流篇,编者列举了近年来中医药研究热点事件。
总而言之,就我国“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医药文化传播的路径来说,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在“一带一路”的国际化传播与发展背景下,中医药应创建国际化的文化传播和教育体系,开拓我国与其他国家地区合作办学的有效路径,借由教育来扩大中医药文化传播的专业教育影响力。
622020年第6期总第360期实 务VIEW ON PUBLISHING“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医药文化传播策略——以《中医文化关键词》为例文/常玉倩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
策划并出版中医药文化图书,有助于推动中医药的振兴与发展,也有助于促进中医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018年5月,《中医文化关键词(Key Concept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首次面向国际市场出版发行,成为我国中医药文化出版“走出去”的重要载体,为国外读者深入解析阴阳、五行、精、气等中医药核心学说及其文化思想。
《中医文化关键词》推出多国家语言版本,进一步提升了我国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和国际化发展的水平。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医文化关键词》一书的传播策略为我国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了有益参考与借鉴。
一、内容策略:专业化与可视化并重《中医文化关键词》一书内容翔实,具有较高权威性,为中医药文化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内容基础。
从内容译制上来看,《中医文化关键词》尤其注重对中医药文化中的核心学说进行诠释,即便是经过多种语言的转化,其呈现的核心理论、关键观点、思想文化并无本质变化,如在英文中找不到能有效对应“气”“阴”“阳”“脏腑”的词汇,则直接音译便能很好地保留词语的丰富内涵。
《中医文化关键词》为国外读者学习、借鉴和传播中医药核心学说提供了专业的参考指南。
从专业内容上看,《中医文化关键词》具体解释了阴阳转化、阴阳消长、五行相生、五行相克等理论观点,表明协调、稳定、平衡、有序在人与社会发展变化中的重要性,整体呈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哲学辩证关系。
从内容收录上看,《中医文化关键词》收录了111条关键词,根据汉英词汇、汉语释义、英语释义、曾经译法、现行译法、标准译法、翻译说明及引例的顺序组织图书内容。
另外,《中医文化关键词》一书图文并茂,重视实践与应用,提升了全书内容的普及性和实用性。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医药文化英语传播策略探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进,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渐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认可。
在这一背景下,探讨中医药文化在国际上的英语传播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中医药文化的特点、目前的国际传播现状以及未来的探索方向等方面展开探讨,以期为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中医药文化的特点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其特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综合性、整体观念、调节平衡、辨证施治。
中医药文化是一种综合性的医学体系,它包括中草药、针灸、推拿、气功等多种治疗方法,涉及到病因、病机、病变和治疗等多个方面。
中医药文化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的环境是密切相关的。
中医药文化强调调节平衡,认为阴阳平衡和五行相生相克是人体健康的关键。
中医药文化非常重视辨证施治,强调因人而异的治疗方法,注重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二、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现状目前,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医药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和影响力逐渐扩大。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关注和学习中医药文化,对中医药的疗效和研究价值产生了兴趣。
中医药在国际上的传播还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很多国际人士对中医药的理论和实践并不了解,导致对中医药的误解和质疑。
在国际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治疗方法影响下,一些国际人士对中医药的传统特色持怀疑态度。
三、中医药文化的英语传播策略探究针对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现状,我们需要探讨一些英语传播策略,以提高中医药文化在国际上的认可度和影响力。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索:1.加强中医药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在国际上,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加强对中医药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包括举办中医药文化展览、举办中医药国际学术研讨会、编写中医药文化的英文资料等。
这些活动和资料可以向国际学术界和公众介绍中医药文化的历史渊源、理论体系、临床实践和疗效评估等方面的内容,加深国际人士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0引言,。
,,。
“”。
,。
“”,,“”,。
,,、、,,[1]。
、、,。
,,,。
1连花清瘟胶囊说明书现有英译本存在的问题20202,()《()》。
20204,《》,()、、、,710。
2020921,,13。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医药品说明书翻译质量提升策略研究———张志全李炜祎牛晓茹张雪雨(新乡医学院外语学院,河南新乡453003)【摘要】翻译作为语言互通和文化交流的媒介,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医药作为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要走向世界,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重要作用,必须重视中医药品说明书的翻译质量问题。
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首先分析连花清瘟胶囊说明书现有英译本存在的问题,提出在中医药术语层面,可综合采用异化、归化、异化加注、归化加注和异化归化并用的翻译策略;在句法层面,采用归化或交际翻译策略;在语篇层面,研读中医药品说明书相关的平行文本弥补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不足,有助于提升中医药品说明书的翻译质量。
该研究旨在为中医药品说明书的对外翻译与传播提供借鉴,以促进中医药品的出口,提升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医药品说明书;翻译策略;平行文本中图分类号:H315.9;R-4文献标识码:ADOI:10.19694/ki.issn2095-2457.2021.26.55※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河南省医学硕博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改革可行性研究”(2020-ZDJH-345);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资助性计划“语言教育规划视角下河南省本科高校英语教育政策研究”(2020-ZZJH -372);河南省软科学课题“语言产业与河南省经济融合发展路径研究”(212400410226);新乡医学院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心译医学翻译工作室”(S202010472061X )。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医药国际化对策研究作者:王秋安来源:《丝路艺术》2018年第05期摘要:中医药文化作为“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的重要内容,日益得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众的认同。
本文在认真梳理分析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加快中医药国际化进程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医药;国际化中医药中华民族原创的医学科学,是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
目前,世界各国也都在为医改、为医疗保障所困惑,而中医药具有“个性化的辨论治,求衡性的防治原则,人性化的治疗方法,多样化的给药途径,天然化的用药取向”五大特色,并拥有“临床疗效确切,用药相对安全,服务方式灵活,文化底蕴深厚,创新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六大优势,中医药日益得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众的认同和喜爱。
1.“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医药国际化传播的影响“一带一路”东起东亚,西至欧洲,横贯亚欧非大陆,沿线国家涵盖蒙古国、东盟、中东欧、中亚、西亚和南亚等不同区域的65个国家和地区,总人口超过了44亿。
在中国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一带一路”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目前,中医药在国家对外交流与合作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已同外国政府、地区主管机构和国际组织签署了88个中医药合作协议,布局建设32个中医药海外中心;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数百所中医药院校,来培养本土中医药人才和进行中医药研究;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学纳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代码(ICD-11),ISO/TC249正式命名为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已颁布22项中医药国际标准;屠呦呦研究员因发现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表明中医药为人类健康做出卓越贡献。
此外,我国每年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与60多个国家签订教育合作协议,来华读书的学生有近一半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并通过开展中医药对外教育,为亚、欧、非等地区培养一大批本科、硕士、博士中医药人才。
234研究性学习:“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医药国际传播策略张馨艺丹东市第二中学摘要:中医药是我国重要的瑰宝,我国非常重视中医药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我国实施的“一带一路”战略,扩大了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之间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
本文主要研究“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医药国际传播策略,通过“一带一路”来将我国中医药的作用和价值传播出国门,让世界更多国家了解和体会我国中医药的魅力,提高我国的国际文化竞争力,进而推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更好的开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医药;国际传播;策略;探究一、“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医药国际传播的现状从古至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之间交流与合作的主要内容就是中医药,且中医药在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中逐渐落地生根,并呈现出不同形态的卫生资源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民众提供医疗条件。
而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医学模式也在逐渐改革和创新,我国的中医药在防止慢性病、常见病、重大疾病以及多发病方面疗效显著,并受到国际社会的接受与认可。
截止到目前,我国的中医药已经传播到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中,且我国与多个国家都已经签署了中医药合作协议。
其中中医针灸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黄帝内经》与《本草纲目》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与此同时,国际标准化组织还专门成立了中医药技术委员会,颁布了10多项中医药国际标准,我国的中医药目前已成为国际医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在促进人类健康方面发挥着积极地促进作用。
与此同时,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向国际传播中医药还存在很多的困难和挑战,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的中医药理论体系与文化背景和世界各国存在很大的差异,且中医院比较传统,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医学体系多是现代化的卫生管理模式,因此,我国的中医药在技术与政策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
在国外,很多国家都将我国的中医药作为替代和补充医疗手段,我国的中医药发展环境不是十分乐观。
一带一路 背景下中医药传播路径研究凌子平(广东药科大学党委,广东广州510006)摘要:回望古代丝绸之路,中医药既是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㊂在国家大力推进 一带一路 建设的背景下,要充分发挥政策支持㊁文化交流㊁利益共享的优势,并通过推动中医药国际贸易转型升级㊁增进中医药文化国际认同㊁建立中医药服务国际标准体系㊁强化中医药国际知识产权保护㊁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人才培养等措施,进一步拓宽中医药对外传播路径㊂关键词:一带一路;中医药;传播方式中图号:G1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3222(2018)03015703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㊂当前,中医药振兴迎来天时㊁地利㊁人和的大好时机,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㊂ 回望古代丝绸之路,中医药既是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㊂在国家大力推进 一带一路 建设的背景下,我们必须直面现代中医药传播的困境,推动中医药国际贸易转型升级;创新中医药对外传播的方式方法,增进中医药文化国际认同;对标世界先进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建立健全中医药服务国际标准体系;强化中医药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厚植中医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优势;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人才培养,支撑更高水平㊁更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打造我国与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和地区联动发展㊁互利共赢的新格局㊂1古代丝绸之路中医药传播方式1.1古代丝绸之路中医药贸易交流丝绸之路的开辟和拓展为中医药国际贸易提供了便利条件㊂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提及丝绸之路10%的贸易额来自包括肉桂㊁大黄等中药[1]㊂从唐宋开始,随着造船业的发展和政府对医药交流与合作的重视,中医药对外贸易和海外药物的进口贸易比例不断扩大㊂金元时期进出口贸易活动频繁,交易额惊人,元代‘岛夷志“记载的与中国有交往的亚㊁非国家和地区达220个[2]㊂中药对外贸易的发展,又带动了中医医疗服务贸易,中国医生在海外贵为上宾,深受欢迎㊂1.2古代丝绸之路中医药文化交流中医药通过内容相宜的医学典籍㊁文学作品㊁民俗㊁民谚等文化形式在海内外广泛传播㊂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成为向海外输出中华文明的重要代表㊂‘史记“记载的最早的中医药文化交流,是在公元前210年,徐福东渡日本入海采仙药的故事㊂562年,苏州人知聪携‘本草经“‘明堂图“共164卷赴日,途中经过高句丽[3],促进了朝鲜医学的发展,到达日本后又开启了日本针灸医学的历史㊂中国高僧鉴真一直被日本汉医药界奉为汉医始祖和 日本文化的恩人 ㊂中朝两国的医药交流更为频繁,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史料显示,两国的常用中药几乎一样㊂在越南,唐代名医孙思邈被当作医神供奉于先医庙中㊂在印度,中药被誉为 神州上药 ㊂隋㊃751㊃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9月第19卷第3期J O U R N A LO FN A N J I N GU N I V E R S I T YO FT C M(S O C I A LS C I E N C E)V o l.19N o.3S e p.2018收稿日期:2018 05 10;修稿日期:2018 06 22作者简介:凌子平(1966-),男,广东河源人,广东药科大学研究员㊂唐时期,中国的炼丹术㊁脉学㊁本草等传入阿拉伯,西欧人阿维森纳的著作‘医典“就有明显的中医学痕迹,其所记载的48种脉象,有35种与王叔和的‘脉诀“内容相似[4]㊂明朝政府大力发展外事翻译,促进了中医典籍海外传播,‘本草纲目“‘瘟疫论“在国际医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㊂1.3古代丝绸之路中医药成果交融在中医药贸易和中医药文化传播基础上,域外医学吸收中华原创医学的先进经验获得发展㊂东南亚㊁东北亚以及日本等国在清朝中期之前的医药卫生管理㊁医药人才培养㊁医药教材等方面的发展与中国医药成果渊源密切㊂现代印度的阿育吠陀疗法㊁不丹传统医学㊁伊朗(波斯国)传统医学等在发展过程中与中医药相互交融㊁相互影响,深深打上了中医药的烙印㊂法国学者米㊃德卫兹认为,在1800年以前,中国给予欧洲的比她从欧洲所获得的要多得多[5]㊂2 一带一路 背景下中医药传播优势2.1政策支持优势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的振兴发展,出台了多个规划方案和相应的配套文件,既为中医药参与健康中国建设绘制了时间表和路线图,也为中医药对外传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㊂国务院印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㊁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的‘中医药 一带一路 发展规划(2016-2020年)“都明确提出,实施中医药海外发展工程,积极参与 一带一路 建设,加强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扩大中医药对外投资和贸易,进一步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的国际影响力㊂2.2文化交流优势中医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既有自然科学属性,又有人文社会科学属性㊂与其它文化形式相比,中医药服务贸易所带动的防病治病㊁养生保健和健康服务,更容易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㊂因此,在推进 一带一路 建设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中医药这一独特载体的重要作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㊂据统计,截至2016年,我国与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和地区已经签署了86个中医药合作协议[6],中医药已经传播到世界上183个国家和地区,全球中医针灸诊所接近10万家,针灸师超过30万人[7]㊂中医药在世界传统医学领域的话语权得到极大的增强㊂此外,中医药传播以多种方式连续数年被纳入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和中英经济财经对话议题,成为国家公共外交和经济外交的重要内容㊂2.3利益共赢优势中医药学是世界上迄今历经千年仍生机勃勃的传统医药体系,是一种可以给现代医学带来许多启迪和创新智慧的医学范式㊂中医药学以独特的视角认识生命和疾病现象,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防病治病㊁维护健康的有效方法和手段㊂中医药作为独特的卫生资源㊁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㊁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㊁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蕴含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㊂中医药参与 一带一路 建设,将有助于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独立自主的医疗体系,打破医药行业的国际垄断,建立 亲诚惠容 的新型国际关系,同时,可以进一步凝聚国际社会支持中国发展的力量,在维护国家安全中发挥独特的战略支撑作用㊂3 一带一路 背景下中医药传播路径3.1推动中医药国际贸易转型升级中医药的精髓在于其原创思想和服务技术㊂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加大中医药原创思想和服务技术的输出,这不但有助于中医药健康服务及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推广,而且契合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消费水平,与价格昂贵的现代医药形成特色鲜明的市场竞争优势㊂另外,目前以中药饮片为主的货物贸易不仅产品附加值低,也给我国药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的生态压力㊂为此,我们要积极推动中医药国际贸易转型升级,即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和技术输出为主㊂值得一提的是,要探讨在坚持WT O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将中医药健康服务纳入中外自贸区协定谈判的内容,提高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和地区对中医药市场的开放度,扩大中医药服务贸易㊃851㊃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9月第19卷第3期和技术输出规模㊂3.2增进中医药文化国际认同中医药的对外传播,一定要与各国本土文化需求相适应㊂我们要积极探索中医药文化与各国本土文化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打破中医药交流合作和服务贸易的文化壁垒㊂一是要遵循融通中西㊁返本开新的文化发展规律,通过创新中医药话语体系和改良中医药健康养生理念及其服务产品,促进中医药在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和地区落地生根㊁开花结果;二是要坚持与时俱进,以互联网+的思维打造融中医医疗㊁康复㊁养生㊁养老㊁旅游㊁文化传播㊁商务会展等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服务新业态,通过全新的服务产品吸引海外华侨和外国游人来华体验中医药的无穷魅力;三是要出台综合性的政策措施,鼓励国内中医医疗机构与国外相关机构开展深度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㊂3.3建立中医药服务国际标准体系中医药对外传播必须以科技创新为支撑㊂为此,我们要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平台,组织力量开展联合攻关,尽快提高中医药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㊁肝炎㊁肿瘤㊁艾滋病等重大疾病的能力,拿出让世界同行信服的疗效循证,形成一批具有原创性㊁先进性的重大科技成果和科技产品;要按照国际医药界的法律法规,对标世界先进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努力提高中医药服务产品和技术操作的标准化程度,加快中医药服务产品和服务技术的海外注册,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中医药服务国际标准体系㊂此外,对参与 一带一路 建设的中医药产业项目和服务技术输出项目,我国各级政府和国家政策性银行要加大财税㊁金融支持力度㊂3.4强化中医药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毋庸置疑,中医药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领域㊂但是,许多传统中药品种的配方组成㊁工艺制法等在古籍上早有记载,已属于共有领域;有些经长期实践积累下来的临床经验㊁有效配方,也是通过著书立说而传承下来,并不具有新颖性㊂根据现行专利法的规定,这些都不能获得专利保护[8]㊂因此,在推进 一带一路 建设中,我们既要注重发挥中医药这一独特载体的重要作用,又要注重强化中医药国际知识产权保护㊂尤其是要加强适合中医药行业特点的知识产权保护方法和手段研究,加快构建中医药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中医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创造有利的条件㊂3.5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人才培养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人才培养,是拓宽中医药对外传播路径的关键环节㊂一是要通过出台专项政策,支持国内有条件的中医药院校开设多语种中医药学历教育,扩大招收海外留学生的规模;二是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鼓励国内中医药院校与国外医药院校以及相关机构合办中医药学历教育;三是要充分整合教育资源,加强适应对外教育需要的中医药教材㊁师资队伍和临床教学基地建设㊂通过多措并举,培养既具有国际视野和较强的文化理解与语言沟通能力,又精通中医药业务的复合型人才,补齐中医药文化传播的人才短板㊂参考文献:[1]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1500以后的世界[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133 135.[2]王明强,张稚鲲,高雨.中国中医文化传播史[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268 269. [3]李春梅.从中国传入古朝鲜的重要书籍及其对本国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全国第十一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2008:2.[4]洪梅,陈家旭.阿维森纳‘医典“中脉诊与中医脉诊关系的澄清[J].中华医史杂志,2005(3):57 60. [5]袁钟仁.广州海上丝绸之路[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23 24.[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中医药 一带一路 发展规划(2016-2020年)“[J].中医杂志,2017,58(4):296.[7]胡正塬. 一带一路 战略[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390 391.[8]范冀.互联网环境下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7,34(10):769 771.㊃951㊃凌子平: 一带一路 背景下中医药传播路径研究第3期。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与文化有效传播作者:汪于祺来源:《文教资料》2020年第25期摘要: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不断向国际化发展,中医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传播不断深入和拓展,国际影响力逐渐扩大。
在对外传播过程中,中医药在保健养生、疾病治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治疗和康复作用,为世界做出了贡献。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医药文化,如何实实在在地实现国际化,更加有效地传播,是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中医药“一带一路”倡议国际化有效传播植根于中华大地,传承千年的中医药文化在守正创新、进行现代化发展的同时,持续对外传播、走向世界。
中国在与世界多国分享交流中医药经验的同时,促进传统中医药被更多海外国家民众所认可,中医药文化的全球广泛关注进一步加强,进而带动了自身的健康发展。
然而,中医药文化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传播和推广,依然面临诸多困难。
本文从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回顾和分析,探究中医药文化在对外传播中的困难症结,提出新全球化时代中医药国际化发展及文化海外有效传播的相关建议。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医药国际化和文化对外传播的背景与意义中医药作为传承千年的“岐黄之术”,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
近年来,随着医疗模式的丰富和人们健康理念的转变,中医药在健康养生、防范与治疗疾病方面的积极作用和显著疗效逐渐得到国际社会更多的认可和接受。
目前,中医药已传播至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已同外国政府、地区主管机构和国际组织签署了86个中医药合作相关协议。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的《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医药文化建设“十三五”规划》等一系列有关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政策文件,助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中医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富含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内涵的中医药文化的进一步创新发展和国际化传播势在必行。
二、中医药国际化和文化对外传播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一)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历史自西汉时期开辟古丝绸之路,中医药便是非常重要的中国元素。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医药文化英语传播策略探究作者:邓天卫张飙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9年第38期摘要:近几年来,随着“一带一路”与文化产业结合的不断推进,我国的中医药文化也逐渐传播到了各个国家,而且在其他国家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但与此同时,由于受到文化、语言以及注册标准等各方面差异的影响,中医药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文章分析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医药文化传播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促进中医药文化英语传播的策略。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医药文化;英语传播中图分类号:G642.0;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8-0131-02一、引言中医药文化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无价瑰宝。
为了促进中医药文化的发展,我们应该通过有效的传播途径让更多的国家了解中医药文化。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实施为我国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受到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大力支持,并将其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发展中的一部分。
本文针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医药文化在传播过程中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促进中医药文化英语传播的策略,以期使中医药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
二、中医药文化在传播过程中面临的困境1.信息交流不对称。
由于遭遇国际金融危机,西方国家在经济上遭受到了重大影响,相比较之下,中国的经济受影响程度较小,近些年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于是一些国家开始攻击我国,不但如此,还散播大量有损我国国家形象的言论。
此时,面对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一些国家持观望态度,由此也大大降低了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沟通,沟通渠道的不畅通直接影响到了我国中医药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且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中医药文化的发展。
2.传播人才短缺。
中医药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对于人才方面的要求向来都比较严格,不仅要求其具备較强的中医药文化知识和较强的英语交流能力,还涉及更多的自身能力要求,如必须对其他国家的国情、民族文化有充分的了解。
所以,要想培养优秀的中医药文化传播人才,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不但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需要投入足够的人力、财力以及物力。
但是,目前我国中医药文化传播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还远远不够,并不能满足“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的需求。
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针对刚就业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刚接触专业工作,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
其二,我国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发展比较晚,当前规模缺乏系统化,使该专业学生的就业范围比较局限。
其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各不相同,使我国的中医药人才在传播的过程中受到一定的限制,由此造成了我国中医药文化传播人才的匮乏,进而影响到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进程。
3.文化和语言上存在差异。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通过中医药文化可以充分展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文化价值。
中医药文化自农耕时期便产生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中医药文化中不但包含浓郁的自然哲学意蕴,更蕴藏着丰富的古典文化理念。
但是,由于中医药文化的概念以及相关治疗方式过于抽象化,对于外国人而言,他们往往很难理解这些概念;由于文化和语言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对概念以及相关理论的理解方面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中医药文化的语言大多是以文言文为主,在将其翻译成英语时往往不能够准确清晰地表达出原语句的意思,甚至是完全改变了其原始的词义。
外国人不能很好地理解与认同这些文化,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外国人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
这种情况将会直接影响中医药文化英语的传播效果,同时也会限制中医药文化的有效传播。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医药文化英语传播的策略1.选择合适的传播载体。
结合实际情况来看,目前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形式主要有物态及劳务两种。
物态形式就是指中药产品以及相关书籍报刊的生产与销售;劳务形式主要是依靠诊疗及养生等产业发展的。
中医药文化产业要想稳定发展,不但要结合市场的发展规律,还要制定出有效的市场营销战略以及传播策略,不断提升自身的经济收益,只有确保经济收入的稳定性才能促进中医药文化的稳定与顺利传播。
除此之外,还应该重视对中医药文化传播人才的培养,有效解决我国中医药文化传播人才短缺的问题,进而促进中医药文化的有效传播。
2.尊重多元文化差异。
英语国家对医学实验数据非常重视,所以,中医药文化在这些国家传播的过程中必须尊重该国家的文化,结合这些国家的思维来对中医药文化相关理论进行系统性的论述。
针对五行、阴阳这些抽象的概念,在转换成英语时尽可能地翻译成他们更容易理解的词语。
这种行为并非是扭曲中医药文化原始的概念,而是帮助这些国家的人民更清楚地了解中医药文化的科学性,充分彰显出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差异,中医药文化在其他国家的传播并不是要证明中医药文化比起其他国家的医学文化多优秀,而是通过传播使更多的国家了解我国的中医药文化,增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努力化解彼此之间的语言障碍与文化冲突。
在进行中医药文化语言的转换时,可以将一些资深的中医专家与熟悉这些国家文化和语言特点的专业人员结合到一起,共同研究探讨中医药文化英语的翻译,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医药文化。
3.推广中医英语的ESP语言教学。
ESP也就是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它是为了满足学习者专业英语学习需求所开设的专门性的英语课程。
而中医的英语需求主要是能够清楚地了解到中医英语的语言特点以及表达习惯,将中医资料转换为英语国家理解范围内的语言,进而促进两国之间的交流沟通。
中医药文化内容的翻译转换与中医自身的文化水平存在很大的关联,因此,中医英语的学习并不同于一般的英语学习,其是建立在较强的中医知识的基础之上的。
4.推进中医和中医译名标准化。
加强中医标准化的建设可以促进中医药文化在其他国家内更好地传播,对中医药行业的管理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要想实现中医标准化,必须针对中医药领域的一系列技术规范做出统一的标准,其中涉及保健、教育及科研等多个领域。
统一这些领域的标准可以提升我国中医药产业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为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提供良好的条件。
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与中医译名的标准化存在直接的关联,中医药文化中富含大量的中医文化负载名词,只有将这些名词正确翻译出来才能进一步推进中医译名标准化的发展。
5.建設标准中医语料库。
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医英语交流,有必要建立标准的中医语料库。
通过中医英语语料库将中医专有名词进行英汉转换,同时将这些词汇按照英语国家人民所能理解与接受的形式完成输入,建设标准化的中医英语翻译网络平台。
目前,中医英语语料库虽然有很多种类型,但缺乏统一性与权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与推广。
因此,为了促进中医药文化在英语国家更好地传播与推广,有必要建立起权威的中医汉英语料库。
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但要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及准确性,还要选取合适的翻译方法。
这样,既能将中医知识准确地表达出来,又便于英语国家读者的理解。
参考文献:[1]张丽,张焱.“一带一路”下中医文化的翻译与传播[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02):122-124.[2]龙堃,郑林赟.“一带一路”下南亚地区中医药的传播与发展初探[J].中医药文化,2017,(01):50-54.Research on the Communication Strategy of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in the Context of "The Belt and Road"DENG Tian-wei,ZHANG Biao(College of Culture and Health Communication,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ianjin 301617,China)Abstract:In recent years,with the continuous promo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and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al industries,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has been gradually spreading to various countries abroad,and 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n other countries.But at the same time,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culture,language and registration standards,the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has been hindered in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fficulties faced by the spread of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in the context of "The Belt and Road",and puts forward strategies on how to promote the spread of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in English.Key words:"The Belt and Road";Chinese medicine culture;English commun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