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面积2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二)》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的第七节课,主要内容是圆的面积(二)。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圆的定义、周长、直径、半径等概念,并且已经学习了圆的面积(一),本节课将进一步学习圆的面积。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圆的面积公式S=πr²,掌握计算圆的面积的方法。
2.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应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
3. 能够将圆的面积与周长、直径、半径等概念联系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圆的面积公式S=πr²,能够灵活应用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难点:将圆的面积与周长、直径、半径等概念联系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圆的基本概念和面积公式,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来理解圆的面积公式,同时加强对圆的周长、直径、半径等概念的理解,以便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知识1. 老师出示一张圆形饼干,问学生这个饼干的面积怎么求?老师:同学们,我这里有一张圆形饼干,请问这个饼干的面积怎么求呢?学生:用圆的面积公式求。
老师:对的,那么圆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呢?学生:S=πr²。
2. 引导学生回忆圆的面积公式S=πr²,解释公式中的符号含义。
老师:那么,S代表什么意思呢?学生:代表圆的面积。
老师:那么π代表什么意思呢?学生:π代表圆周率,约等于3.14。
老师:对的,那么r代表什么意思呢?学生:r代表圆的半径。
老师:非常好,那么我们来算一下这个饼干的面积,半径是5cm,你们可以用计算器计算一下。
学生:S=πr²=3.14×5×5=78.5(cm²)。
3. 老师出示几个不同半径的圆形图形,让学生自己计算其面积。
老师:现在我给你们展示几个不同半径的圆形图形,请你们自己计算一下它们的面积。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圆的面积(二)》教学设计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始终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精心设计每一堂课。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圆的面积(二)》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材中第37页例1以及第38页的“做一做”,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圆的面积的概念,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应用。
难点:圆的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圆的面积计算器、圆的面积公式表、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圆形的花坛,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计算这个花坛的面积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圆的面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第37页的例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3. 合作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共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教师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让学生深刻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如:计算教材第38页“做一做”中的问题。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圆的面积=πr²七、作业设计(1)半径为5厘米的圆;(2)半径为8分米的圆;(3)直径为14厘米的圆。
答案:(1)78.5平方厘米;(2)200.96平方分米;(3)76.99平方厘米。
2. 应用题:一个圆形花园的直径为10米,求这个花园的面积。
答案:78.5平方米。
1.6《圆的面积(二)》(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1. 复习圆的面积公式和基本概念。
2. 探讨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关系。
3. 学习圆的面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够灵活运用。
2. 理解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关系,并能解释实际问题中的现象。
3. 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圆的面积公式的运用和理解,以及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关系。
难点在于如何将实际问题与圆的面积公式相结合,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圆规、直尺、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一个圆形桌面,让同学们观察并思考,如果我们知道这个圆的半径,我们能否计算出它的面积呢?2. 复习圆的面积公式:3. 探讨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关系:4. 例题讲解:我给出一个例题:一个圆的半径是5厘米,求这个圆的面积。
我带领同学们一起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得到答案是78.5平方厘米。
5. 随堂练习:我给同学们发放一些练习题,让同学们独立完成。
这些题目包括计算给定半径的圆的面积,以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6. 作业布置: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请同学们回家后,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一下家里的圆桌的面积,并写下计算过程和答案。
六、板书设计圆的面积公式:S = πr²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关系:面积随半径的增加而增加。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计算家里的圆桌的面积,并写下计算过程和答案。
答案:待同学们完成作业后,我会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批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对圆的面积公式掌握得比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些同学可能会忽略圆的半径单位的重要性。
在课后,我需要加强对这部分同学的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圆的面积公式。
拓展延伸:同学们可以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概念,探讨它们与圆的面积的关系。
第一单元圆的面积(二)(学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圆的面积公式,能够运用公式计算圆的面积;掌握圆的半径、直径与圆的面积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圆的面积公式:S = πr²2. 半径、直径与圆的面积之间的关系:(1)半径r与圆的面积S成正比:S = k r²(k为常数)(2)直径d与圆的面积S成正比:S = k (d/2)² = k (d²/4)(k为常数)3. 圆的面积计算方法:(1)已知半径,直接代入公式计算面积。
(2)已知直径,先求出半径,再代入公式计算面积。
(3)已知周长,先求出半径,再代入公式计算面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圆的面积公式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理解圆的面积与半径、直径之间的关系,熟练运用公式计算圆的面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上一节课内容,回顾圆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圆的面积。
2. 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操作等活动,发现圆的面积与半径、直径之间的关系。
3. 讲解:讲解圆的面积公式,解释公式中各个字母的含义,强调公式的重要性。
4.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圆的面积与半径、直径之间的关系,提醒学生注意公式中各个字母的区分。
6.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圆的面积计算方法。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动手操作能力。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圆的面积公式的掌握程度。
3. 作业反馈:收集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对圆的面积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4. 学生访谈:课后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在学习圆的面积过程中的困惑和收获。
圆的面积公式详解圆是几何学中的一种基本图形,其特点是具有对称性和无尖角的特征。
计算圆的面积是数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圆的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圆的面积公式是由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在公元前300年左右提出的。
该公式是基于圆的半径r的长度来计算圆的面积。
圆的面积公式如下所示:面积= π * r^2其中,π是一个常数,近似取值为3.14159,r是圆的半径。
那么,这个圆的面积公式是如何得出的呢?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何推导来解释圆的面积公式的有效性。
首先,我们从一个正方形开始。
假设边长为2r的正方形的四个顶点连接成一个圆,如图所示:[插入图示]接下来,我们可以观察到,在正方形的内切圆中,边长为2r的正方形的对角线等于圆的直径(d=2r),因为正方形的对角线可以通过两个顶点连线来测量。
既然正方形的对角线等于圆的直径,这意味着圆的半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的一半(r=(2r)/2=r),这是圆的基本性质。
接下来,让我们画出一系列更小的正方形,每个正方形都内切于圆,并且边长比前一个正方形边长小。
如果我们继续这个过程,正方形的边长将无限接近于零,即趋于无限小。
当每个正方形的边长无限接近于零时,就可以认为这些无限小的正方形构成了圆的一个微小区域。
由于这些正方形的总和接近于圆,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每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来逼近圆的面积。
现在考虑其中一个正方形的面积,其边长为Δr。
它的面积可以表示为:ΔA = (2r - Δr)^2展开上式可得:ΔA = 4r^2 - 4rΔr + Δr^2由于Δr是无限小的,所以其平方项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ΔA可以等价地表示为:ΔA ≈ 4r^2 - 4rΔr通过计算所有无限小的正方形的面积之和,即ΣΔA,我们可以逼近出整个圆的面积。
ΣΔA = 4r^2 - 4rΔr + 4(r-Δr)^2 - 4(r-Δr)Δr + 4(r-2Δr)^2 - 4(r-2Δr)Δr + ...通过简化上述方程,并将其展开求和,可以得到:ΣΔA = 4r^2 + 4(r-Δr)^2 + 4(r-2Δr)^2 + ...= 4r^2 + 4(r^2-2rΔr+Δr^2) + 4(r^2-4rΔr+4Δr^2) + ...= Σ(4r^2 - 2n(Δr)r + n(Δr)^2)这是一个等差数列求和的形式。
圆的面积(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进程:
一、复习。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圆的面积公式,你能说说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研究有关圆的面积的内容,运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练习。
1、教学练习十九第2题。
学生自由阅读寻找信息。
要想解决铁饼投掷圈的面积比千秋投掷圈的面积大多少平方米我们应该先解决什么问题?
2、教学练习十九第3题。
学生收集信息独立解决问题。
3、教学练习十九第4题。
要想解决这张桌面的面积,应先解决什么问题?
注意: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4、教学练习十九第5题。
学生阅读、收集信息。
学生根据信息独立解决问题。
布置作业:补充习题练习。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圆面积的计算方法,怎样求圆的面积呢?
谈话:请同学们继续观察情境图,神舟五号飞船实际降落的范围比预定降落的范围小了多少平方千米?
[设计意图]回顾圆面积的计算方法,有利于本节课知识的学习,另外,通过再入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环形面积的探索和学习。
二、学生探索,解决问题
1、画图表示
谈话:同学们,神舟五号飞船实际降落的范围比预定降落的范围小了多少平方千米?你能不能画一个图表示出来呢?
(学生独立尝试后交流,交流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下几个问题:
(1)这两个圆有什么关系?(同一个圆心)
(2)要求比预定范围晓多少平方千米,也就是求什么?(求环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用画图的方法把题意表示出来,是学习数学几何知识的重要方法。
通过画图,一方面把抽象的问题变直观,另一方面,便于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2、尝试解决
谈话:请同学们自己想办法解决,并在小组中交流。
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板书:
3、总结方法
谈话: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求环形的面积?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要求环形的面积,可以用外圆的面积减去内圆的面积。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求环形面积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1、自主练习6
图中的荷叶是一个近似的圆形,怎样求荷叶的受光面积大约有多大?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
生活中找一片近似于圆形的叶子,先估计一下他们的面积,再进行计算。
2、自主练习7
教师谈话:在一张长方形钢板切割出一个最大的圆,怎样才能得到最大的圆呢?
引导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沿短边当成最大的直径切的圆是最大的圆。
学生计算并交流订正。
3、自主练习8
谈话:图中的阴影部分该怎样求他们的面积呢?
根据学生的讨论,教师总结:图1是一个半圆,用圆的面积除以2就可以了。
图2是环形的面积,用外圆的面积减去内圆的面积。
图3是一个扇形,但这个扇形正好是圆面积的四分之一,所以用圆的面积除以4就可以了。
4、自主练习9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明确自动旋转喷水器的喷灌面积是半径8米的圆的面积。
5、自主练习10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总结:铜钱的面积就是圆的面积减去一个正方形的面积。
6、自主练习11
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7、自主练习12
学生先画示意图,再尝试计算。
针对可能出现的直接用圆周率乘上半径增加5米的平方进行讨论,错在哪里?从而确定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8自主练习13、14
学生独立思考,并交流方法,14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并讨论用哪种方法更简单?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练习,巩固求圆面积的方法,并通过解决多个问题,让学生在已知半径、已知直径、已知周长的情况下分别求处圆的面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谈话: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什么收获?
拓展案
谈话:今天学习了圆的面积?你又什么收获?想办法动手测量需要的数据,计算圆柱形茶叶桶的底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