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月考试题1
- 格式:doc
- 大小:427.50 KB
- 文档页数:7
一、选择:(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气体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 )A、NH3B、NOC、COD、N22.下列关于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氮分子为非极性分子B、液氮可作冷冻剂C、氮气的性质活泼,在常温下能与H2、O2等反应D、氮气可用向上排气法收集3.有关白磷和红磷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白磷有毒,红磷无毒B、都不溶于水,但都溶于CS2C、白磷易自燃,应保存在煤油中D、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P2O54.通常状况下能共存,且能用浓H2SO4干燥的一组( )A、H2、O2、N2B、O2、NO、NO2C、H2、N2、NH3D、NH3、HCl、NO25.只用一种试剂,可将NH4Cl、(NH4)2SO4、Na2SO4、NaCl四种溶液区分开的是( )A、AgNO3液B、Ba(OH)2液C、NaOH液D、CuCl2液6.下列溶液中,不需避光保存的( )A、硝酸银溶液B、浓硝酸C、浓盐酸D、氯水7.下列分子中,具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A、H2OB、CCl4C、NH3D、Br28.下列排列顺序不正确的( )A、原子半径Si>P>N>FB、沸点NH3>PH3>AsH3>S b H3C、酸性HClO4>H2SO4>H3PO4>H3ASO4D、稳定性HF>NH3>PH3>ASH39.某无色溶液中加入FeCl3溶液,立即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则该无色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A、Cu2+B、NH4+C、OH-D、NO3-10.将0.1molN2O4置于1升密闭烧瓶中,然后将烧瓶放入100℃的恒温槽,烧瓶内的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N2O4(g) 2 NO2(g),下列结论不能说明上述反应在该条件下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 )A、烧瓶内气体的颜色不变,不再加深。
B、NO2生成的速率与消耗速率相等。
C、N2O4消耗速率与NO2生成速率比为1:2。
乐山一中高2026届高二(上)10月月考化学测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一些诗句、成语、谚语等包含的反应过程为反应物总能量比生成物总能量高的是()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③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⑤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⑥火树银花。
A.只有③B.③④⑤C.⑤⑥D.①②④⑥2.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反映了实验者的科学素养。
下列有关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用温度计测量酸溶液的温度后立即测量碱溶液的温度B.为了使反应充分,应当向酸中分次加入碱C.用铜丝代替玻璃搅拌器,会使中和反应放热测定值偏小D.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时可用稀醋酸和NaOH稀溶液3.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小分子X、Y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M的催化反应历程。
该历程可用如下示意图表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②过程属于放热反应B.由X、Y生成M的总反应原子利用率为100%C.反应过程中有C-H键的断裂和C-C键、O-H键的生成D.X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Y的结构式为O-C-O、M为乙醇(C2H5OH)4.在恒温下的密闭容器中,有可逆反应2NO(g)+O2(g)2NO2(g) ΔH<0,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生成NO2的速率和生成O2的速率相等B.反应器中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C.混合气体颜色深浅保持不变D.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5.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mA(g)+nB(g) 3C(g)达到平衡时,测得c(A)为0.5 mol·L-1,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容器容积增大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测得c(A)为0.3 mol·L-1,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混合气体密度一定减小B.平衡一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气体物质系数:m+n>3 D.物质C的体积分数增大6.从下列实验事实或操作所得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考试总分:100 分)一、 单选题 (本题共计18小题,总分54分)1.(3分)1.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 )2.(3分)2.钛被称为“第三金属”,其制取原料为金红石(2TiO ),制取步骤如下:/800C/Ar24TiO TiCl Ti ︒−−−→−→−−−镁已知:①21C(s)O (g)CO(g)2+=== 1ΔH ②2242TiO (s)2Cl (g)TiCl (s)O (g)+===+ 2ΔH则反应224TiO (s)2Cl (g)2C(s)TiCl (s)2CO(g)++===+的ΔH 为( ) A .2ΔH 1+2ΔH 2 B .2ΔH 1+ΔH 2 C .2ΔH 1-ΔH 2D .2ΔH 1-2ΔH 23.(3分)3.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12232SO O 2SO 196.6kJ mol H -+∆=-⋅B .122C(s)O (g)CO (g)393.5kJ mol H -+∆=⋅═C .2H (aq)OH (aq)H O(l)57.3kJ H +-+∆=═D .12211H (g)Cl (g)HCl(g)92.5kJ mol 22H -+∆=-⋅═ 4.(3分)4.已知T ℃时,CO(g)+H 2O(g)=CO 2(g)+H 2(g) H ∆=+QkJ/mol ,当反应转移amol 电子时达到平衡,则该反应吸收的能量( ) A .等于0.5aQkJB .小于0.5aQkJC .大于0.5aQkJD .等于aQkJ5.(3分)5.已知298K 、101kPa 时,2H (g)、CO(g)、25C H OH(l)、4CH (g)的摩尔燃烧焓分别为1285.8kJ mol --⋅、1283.0kJ mol --⋅11366.8kJ mol --⋅、1890.3kJ mol --⋅。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A .12222H (g)O (g)=2H O(g)H 571.6kJ mol -+∆=-⋅B .1222CO(g)O =2CO (g)H 283.0kJ mol -+∆=-⋅C .25222C H OH(l)3O (g)=2CO (g)3H O(1)H 1366.8kJ ++∆=-D .14222CH (g)2O (g)=CO (g)2H O(l)H 890.3kJ mol -++∆=-⋅6.(3分)6.变量控制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 1. 反应:2232SO +O 2SO 经一段时间后,3SO 的浓度增加了-10.4mol L ,在这段时间内用2O表示的反应速率为110.04 mol L s --,则这段时间为( ) A. 0.1 s B. 2.5 s C. 5 s D. 10 s2. 在密闭容器中,当下列反应达到平衡时保持温度不变,向容器中通入氩气,则化学平衡一定不.移.动.的是( ) A. 532PCl (g)PCl (g)+Cl (g) B. 223N (g)+3H (g)2NH (g) C. 222HI(g)H (g)+I (g) D. 24226C H (g)+H (g)C H (g)3. 一定条件下,在一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下列各叙述中能表示反应:X(g)+2Y(g)2Z(g)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①X 、Y 、Z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2 ②X 、Y 、Z 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③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Z ,同时生成2n mol Y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4. 常温常压下,在带有相同质量的活塞、容积相等的甲、乙两容器(如下图)里,分别充有二氧化氮224(2NO N O ;<0H ∆)和空气,现分别进行下列两个实验:①将两个容器置于沸水中加热 ②在活塞上都加2 kg 的砝码在以上两种情况下,下列关于甲和乙容器的体积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 A. ①甲>乙 ②甲>乙 B. ①甲>乙 ②甲<乙 C. ①甲<乙 ②甲>乙 D. ①甲>乙 ②甲=乙5. 是勒夏特列(1850-1936)诞辰158周年,他发现的平衡移动原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重要应用。
下列事实中,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在滴有酚酞的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溶液,原碳酸钠溶液的颜色变浅以至消失B. 由22H (g)I (g)HI(g)、、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加深C. 实验室常用含杂质的锌粒与盐酸反应制取氢气D. 500℃左右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6. 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4A(g)+5B(g)3C(g)+6D(g);0H ∆<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 密度不再发生改变B. 放出的热量不再改变C. 容器内总压强不随时间改变D. 单位时间内消耗4 mol A n ,同时消耗5 mol B n7. 右图所示为可逆反应:A+2B 2C+3D (反应热为H ∆)的化学反应速率随外界条件变化(先降温后加压)的图像,由此可知( )A. 0H ∆>,B 、C 、D 均为气体B. 0H ∆<,A 、B 、C 为气体,D 为固体或液体C. 0H ∆>,A 、B 、C 为气体,D 为固体或液体D. 0H ∆<,A 为液体,C 、D 为气体8. 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31 mol NH ,建立平衡3222NH (g)N (g)+3H (g),此时测得3NH 的分解率为x %。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20小题,总分60分)1.(3分)1、在恒温、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A(g)3B(g)+C(g),若反应物在前20 s由3 mol降为1.8 mo l,则前20 s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A.v(B)=0.03 mol·L-1·s-1B.v(B)=0.045 mol·L-1·s-1C.v(C)=0.03 mol·L-1·s-1D.v(C)=0.06 mol·L-1·s-12.(3分)2、下列有关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条件下,Mg、Al分别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的速率相同B.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2时,改用98%的浓H2SO4可以加快反应速率C. 100 mL 1 mol·L-1的稀盐酸与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NaCl溶液,反应速率减小D.在一定条件下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发生合成NH3的反应,充入He,反应速率增大3.(3分)3、.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1、图2所示的实验。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1实验可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来比较反应速率的大小B.若图1所示实验中反应速率为①>②,则一定说明Fe3+比Cu2+对H2O2分解催化效果好C.用图2装置比较反应速率,可测定在相同状况下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及反应时间D.为检查图2装置的气密性,可关闭A处活塞,将注射器活塞拉出一定距离,一段时间后松开活塞,观察活塞是否回到原位4.(3分)4、下列反应不属于可逆反应的是( )A .SO 2溶于水生成H 2SO 3和H 2SO 3分解B .H 2跟I 2化合成HI 和HI 分解C .SO 2跟O 2化合成SO 3和SO 3分解D .电解水生成H 2与O 2和H 2与O 2转化成水5.(3分)5、在一个6 L 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 mol X 和2 mol Y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4X(g)++nR(g),达到平衡后,容器内的压强比原来增加5%,X 浓度减小13,则该反应方程式中的n 值是( )A.3B.4C.5D.66.(3分)6、可逆反应 aA(s) + bB(g)⇌cC(g) + dD(g)进行过程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C 的体积分数 C%与温度(T)、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
2023—2024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2007年2月,中国首条“生态马路”在上海复兴路隧道建成,它运用了“光触媒”技术,在路面涂上一种光催化剂涂料,可将汽车尾气中45%的NO和CO转化成N2和CO2。
下列对此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使用光催化剂不改变反应速率B. 使用光催化剂能增大NO的转化率C. 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D. 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无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A. 使用光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A不正确;B. 使用光催化剂对正、逆反应的速率的影响是相同的,不能增大NO的转化率,B不正确;C. 升高温度能提高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故能加快反应速率,C正确;D. 该反应中的所有组分均为气体,故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有影响,D不正确。
故选C。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一定温度下,反应MgCl2(l)通电Mg(l)+Cl2(g)的ΔH>0,ΔS<0B. 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凡是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C. 常温下,2H2O通电2H2↑+O2↑,即常温下水的分解反应是自发反应D. 已知2KClO3 (s) =2KCl(s) + 3O2(g) ΔH=﹣78.03 kJ·mol-1,ΔS=+ 494.4 J·mol-1·k-1,此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答案】D【解析】【详解】A.MgCl2(l)通电Mg(l)+Cl2(g),反应后物质的量增多,且生成了气体,△S>0,故A错误;B.反应的自发性是由熵变和焓变共同决定的,若△H<0,△S>0,则一定自发,若△H>0,△S<0,则一定不能自发,若△H<0,△S<0或△H>0,△S>0,反应能否自发,和温度有关,故B错误;C.水性质稳定,常温下,水不分解,常温下水的分解反应是不自发反应,故C错误;D.氯酸钾的分解2KClO3(s)=2KCl(s)+3O2↑(g)△H<0,△S>0,根据△G=△H-T•△S<0一定成立,此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故D正确;故选D。
高二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第一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K 39 O 16 C 12 Cl 35.5 Cu 64 Ag 108 Mg 24一、单项选择题共30个,每个2分,共60分1.以下关于热化学反响的描述中正确的选项是( ) A.HCl与NaOH反响的中与热ΔH=-57.3 kJ·mol-1,那么1 mol硫酸与足量氢氧化钡溶液反响放热为 114.6 kJB.H2(g)的燃烧热是285.8 kJ·mol-1,那么2H2O(l)===2H2(g)+O2(g)反响的ΔH=+571.6 kJ·mol-1、C.放热反响比吸热反响容易发生D.1 mol丙烷燃烧生成水与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丙烷的燃烧热2.如图是反响CO(g)+2H2(g)===CH3OH(g)进展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曲线。
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该反响是吸热反响 B.使用催化剂后反响热减小C.热化学方程式为CO(g)+2H2(g)===CH3OH(g) ΔH=-510 kJ·mol-1D.曲线a表示不使用催化剂时反响的能量变化,曲线b表示使用催化剂后的能量变化3.根据以下热化学方程式:①C(s)+O2(g)===CO2(g) ΔH1=-393.5 kJ·mol-1②H2(g)+1/2 O2(g)===H2O(l) ΔH2=-285.8 kJ·mol-1③CH3COOH(l)+2O2(g)===2CO2(g)+2H2O(l)ΔH3=-870.3 kJ·mol-1可以计算出2C(s)+2H2(g)+O2(g)===CH3COOH(l)的反响热为( )A.ΔH=+244.1 kJ·mol-1 B.ΔH=-488.3 kJ·mol-1C.ΔH=-996.6 kJ·mol-1 D.ΔH=+996.6 kJ·mol-14.用如下图装置除去含CN-、Cl-废水中的CN-时,控制溶液pH为9~10,某电极上产生的ClO-将CN-氧化为两种无污染的气体,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可以用石墨作阳极,铁作阴极B.除去CN-的反响式为:2CN-+5ClO-+2H+===N2↑+2CO2↑+5Cl-+H2OC.阴极的电极反响式为:Cl-+2OH-+2e-===ClO-+H2OD.阳极的电极反响式为:2CN-+12OH--10e-===N2↑+2CO +6H2O5.用酸性氢氧燃料电池为电源进展电解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下图。
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2.请将答案填写到答题卡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C:12 O:16 Na:23 S:32 Cl:35.5 Zn:65 Cu:64 Ag:108第Ⅰ卷( 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其中1-15题每题2分,16-20题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1. 25℃、101 kPa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393.5 kJ/mol、285.8 kJ/mol、890.3 kJ/mol、2800 kJ/mol,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C(s)+ O2(g)=CO(g) ΔH=―393.5 kJ/molB. 2H2(g)+O2(g)=2H2O(l) ΔH = +571.6 kJ/molC. CH4(g)+2O2(g)=CO2(g)+2H2O(g) ΔH=―890.3 kJ/molD. C6H12O6(s) +6O2(g)=6CO2(g)+6H2O(l) ΔH=―2800 kJ/mol2. 已知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C(s)+O2(g) =CO2(g) ΔH=―393.5kJ/mol2H2(g)+O2(g) =2H2O(g) ΔH=―483.6kJ/mol现有炭粉和H2组成的悬浮气共0.2mol,使其在O2中完全燃烧,共放出63.53kJ的热量,则炭粉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 1︰1B. 1︰2C. 2︰3D. 3︰23. 燃料电池是燃料(例如CO,H2,CH4等)跟氧气或空气起反应,将此反应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电解质通常是KOH溶液。
下列关于甲烷燃料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负极反应式为CH4+10OH--8e=CO32-+7H2OB. 标准状况下,消耗5.6LO2时,有1mole-发生了转移C. 随着不断放电,电解质溶液碱性不变D. 甲烷燃料电池的能量利用率比甲烷燃烧的能量利用率大4. 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
时遁市安宁阳光实验学校汉铁高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班)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二,为减少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体的排放,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A.大力发展氢能源B.充分利用太阳能C.使用含碳能源D.提高能源利用率2.下列表示化学反应2H2(g)+O2(g)=2H2O(g)过程能量变化的示意图中,合理的是()A .B .C .D .3.下列说法或表示法正确的是()A.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等量的水蒸气和液态水,前者放出热量多B.需要加热的反应说明它是吸热反应C.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H=﹣57.3 kJ/mol,若将含0.5 mol H2SO4的稀硫酸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等于57.3 kJ D.1 mol S完全燃烧放热297.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S+O2═SO2△H=﹣297.3 kJ/mol4.对热化学方程式C(s)+H2O(g)═CO(g)+H2(g)△H=+131.3kJ•mol﹣1最准确的理解是()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 kJ热量B.1 mol碳和1 mol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同时放出131.3 kJ热量C.1 mol碳和1 mol水蒸气反应生成1 mol CO和1 mol H2,同时吸收131.3 kJ 热量D.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1 kJ5.已知①NH3(g)+HCl(g)═NH4Cl(s )△H 1=﹣176kJ•mol﹣1②NH3(g NH3(aq )△H 2=﹣35.1kJ•mol﹣1③HCl(g )HCl(aq )△H 3=﹣72.3kJ•mol﹣1④NH3(aq)+HCl(aq)═NH4Cl(aq )△H 4=﹣52.3kJ•mol﹣1⑤NH4Cl(s )NH4Cl(aq )△H 5则第⑤个反应方程式中的△H5为()(单位为kJ•mol﹣1)A.+335.7 B.﹣335.7 C.+16.3 D.﹣16.36.下列关于反应热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逆反应“CO(g)+H2O(g)═CO2(g)+H2(g)”中的△H小于0,说明此反应为吸热反应B.已知S(s)+O2(g)═SO3(g)的反应热为△H═﹣385.5kJ•mol﹣1,说明硫的燃烧热为385.5 kJ•mol﹣1C.一个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减去生成物的总能量D.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称为反应热B.已知:2H2(g)+O2(g)═2H2O(l)△H1=﹣571.6 kJ•mol﹣1,是指每摩尔氢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571.6 kJC.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D.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分数8.已知:H2S在与不足量的O2反应时,生成S和H2O.根据以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2H2S(g)+3O2(g)═2SO2(g)+2H2O(l)△H12H2S(g)+O2(g)═2S(s)+2H2O(l)△H22H2S(g)+O2(g)═2S(s)+2H2O(g)△H3判断△H1、△H2、△H3三者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H3>△H2>△H1B.△H1>△H3>△H2C.△H1>△H2>△H3D.△H2>△H1>△H39.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速率可用某时刻生成物的浓度表示B.在同一反应中,用反应物或生成物物质的量浓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相等C.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大来表示D.在任何反应中,反应现象在较短时间内出现,则反应速率大;反应现象在很长时间内才出现,则反应速率小10.一定温度下,浓度均为1mol/L的A2和B2两种气体,在密闭容器内反应生成气体C,达平衡后,测得:c(A2)=0.58mol/L,c(B2)=0.16mol/L,c(C)=0.84mol/L,则该反应的正确表达式为()A.2A2+B2⇌2A2B B.A2+B2⇌2AB C.A2+B2⇌A2B2D.A2+2B2⇌2AB211.已知反应3A(g)+B(g)⇌2C(g)+2D(g)△H<0,如图中,a、b曲线分别表示在不同条件下,A与B反应时,D的体积分数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若想使曲线b(实线)变为曲线a(虚线),可采用的措施是()①增大A的浓度②升高温度③增大D浓度④加入催化剂⑤恒温下,缩小反应容器体积⑥加入稀有气体,保持容器内压强不变.A.①②③B.④⑤C.③④⑤D.④⑤⑥12.在A+B(s)⇌C反应中,若增大压强或降低温度,B的转化率均增大,则反应体系应是()A.A是固体,C是气体,正反应吸热B.A是气体,C是固体或液体,正反应放热C.A是气体,C是气体,正反应放热D.A是气体,C是气体,正反应吸热13.下列关于平衡常数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温度下的可逆反应,只有达到平衡时才具有平衡常数B.改变外界条件使化学平衡状态改变时,平衡常数也一定改变C.对于一个确定的反应来说,平衡常数的数值越大,反应限度越大D.对于反应2NO2(g)⇌N2O4(g)正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1,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2,K1=K214.对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达到化学平衡时,4υ正(O2)=5υ逆(NO)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少,逆反应速率增大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υ正(NH3)=3υ正(H2O)15.下列叙述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B.高压比常压有利于合成SO3的反应C.加入催化剂有利于氨的合成D.工业制取金属钾Na(l)+KCl(l)⇌NaCl(l)+K(g)选取适宜的温度,使K变成蒸气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16.已知反应mX(g)+nY(g)⇌qZ(g)的△H<0,m+n>q,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入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平衡将正向移动B.X的正反应速率是Y 的逆反应速率的倍C.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D.增加X的物质的量,Y的转化率降低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17.(1)已知:H2(g)+O2(g)═H2O(g)△H=﹣241.8kJ•mol﹣1,若1mol水蒸气转化成液态水放热44kJ,则反应H2(g)+O2(g)═H2O(l)的△H= kJ•mol﹣1.氢气的燃烧热为kJ•mol﹣1.2H2O(g)═2H2(g)+O2(g)的△H═(2)乙醇是未来内燃机的首选环保型液体燃料,它可以由绿色植物的秸秆制取,1.0g乙醇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367kJ热量,表示乙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18.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有重要意义.请根据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一氧化碳与水蒸气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①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②已知:C(s)+H2O(g)═CO(g)+H2(g)△H=+131kJ•mol﹣1,则C(s)+CO2(g)═2CO(g)△H=.(2)化学反应可视为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化学键的键能是形成(或拆开)1mol化学键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已知:N≡N键的键能是948.9kJ•mol ﹣1,H﹣H键的键能是436.0kJ•mol﹣1;N﹣H键的键能是391.55 kJ•mol﹣1.①N2(g)+H2(g)═NH3(g)△H=.②N2、H2、NH3三种分子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19.能源短缺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前景.工业上合成甲醇的反应为CO(g)+2H2(g)═CH3OH(g)△H<0.(1)要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可采取的措施是a.升高温度 b.增大压强 c.加入催化剂 d.扩大反应容器的体积要使生成甲醇的程度增大,即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采取的措施是a.升高温度 b.增大压强 c.加入催化剂 d.扩大反应容器的体积 e.及时取走甲醇(2)在300℃,5MPa条件下,将0.20mol的CO与0.58mol H2的混合气体充入2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反应过程中甲醇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①在0~2min内,以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mol•L﹣1•min﹣1.②3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20.现有反应:mA(g)+nB(g)⇌pC(g),达到平衡后,当升高温度时,B的转化率变大;当减小压强时,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减小,则:(1)该反应的逆反应为热反应,且m+n p(填“>”“=”或“<”).(2)减压时,A的质量分数.(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3)若容积不变加入B,则A的转化率,B的转化率.(4)若升高温度,则平衡时B、C的浓度之比将.(5)若加入催化剂,平衡时气体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6)若B是有色物质,A、C均无色,则加入C(体积不变)时混合物颜色;而维持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氖气时,混合物颜色(填“变深”“变浅”或“不变”).汉铁高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班)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二,为减少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体的排放,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A.大力发展氢能源B.充分利用太阳能C.使用含碳能源D.提高能源利用率【考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清洁能源.【专题】化学计算.【分析】为减少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体的排放,可减少化石能源的利用,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等,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大力开发氢能源,燃烧产物为水,不生成二氧化碳,故A正确;B.充分利用太阳能,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故B正确;C.使用含碳能源,可生成二氧化碳,故C错误;D.提高能源利用率,如煤的气化和液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能源与二氧化碳的排放,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化学与生活、生产、环境的考查,把握能源的结构及能源的开发利用为解答本题的关键,注重化学与生活的联系,题目难度不大.2.下列表示化学反应2H2(g)+O2(g)=2H2O(g)过程能量变化的示意图中,合理的是()A .B .C .D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化学反应2H2(g)+O2(g)=2H2O(g)过程能量变化是放热反应,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据此分析图象判断;【解答】解:A、图象中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图象变化符合反应特征,故A 正确;B、图象中反应物能量低于生成物,反应是吸热过程,故B错误;C、图象中反应物能量低于生成物,反应是吸热过程,故C错误;D、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反应物和生成物能量不同,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图象分析判断,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和反应前后能量守恒是解题关键,题目较简单.3.下列说法或表示法正确的是()A.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等量的水蒸气和液态水,前者放出热量多B.需要加热的反应说明它是吸热反应C.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H=﹣57.3 kJ/mol,若将含0.5 mol H2SO4的稀硫酸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等于57.3 kJ D.1 mol S完全燃烧放热297.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S+O2═SO2△H=﹣297.3 kJ/mol【考点】反应热和焓变.【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液态水变为气态水的过程是吸热的;B、有的放热反应也是需要加热的;C、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来回答;D、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来回答.【解答】解:A、因为液态水变为气态水的过程是吸热的,所以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等量的水蒸气和液态水,后者放出热量多,故A错误;B、铝热反应需要高温下才能发生,但是它是放热反应,故B错误;C、将含0.5molH2SO4的稀硫酸即H+是1mol,与含1molNaOH即OH﹣是1mol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等于57.3 kJ,故C正确;D、1molS完全燃烧放热297.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S(s)+O2(g)═SO2(g),△H=﹣297.3 kJ/mol,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热化学方程式的狮蝎、含义以及中和热的概念等知识,属于综合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4.对热化学方程式C(s)+H2O(g)═CO(g)+H2(g)△H=+131.3kJ•mol﹣1最准确的理解是()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 kJ热量B.1 mol碳和1 mol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同时放出131.3 kJ热量C.1 mol碳和1 mol水蒸气反应生成1 mol CO和1 mol H2,同时吸收131.3 kJ 热量D.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1 kJ【考点】反应热和焓变.【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反应的热量变化和反应物、生成物物质的量、聚集状态有关;B、反应吸热,不是放热反应;C、据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解答;D、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解答】解:A、碳与水反应吸收131.3 kJ的热量,未指明物质的量和聚集状态,故A错误;B、1mol碳和1mol水反应吸收131.3 kJ的热量,故B错误;C、1mol固态焦炭与1mol水蒸气反应产生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吸收131.3 kJ 的热量,故C正确;D、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个数,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表达意义,注意物质聚集状态、物质的量和焓变对应,题目较简单.5.已知①NH3(g)+HCl(g)═NH4Cl(s )△H 1=﹣176kJ•mol﹣1②NH3(g NH3(aq )△H 2=﹣35.1kJ•mol﹣1③HCl(g )HCl(aq )△H 3=﹣72.3kJ•mol﹣1④NH3(aq)+HCl(aq)═NH4Cl(aq )△H 4=﹣52.3kJ•mol﹣1⑤NH4Cl(s )NH4Cl(aq )△H 5则第⑤个反应方程式中的△H5为()(单位为kJ•mol﹣1)A.+335.7 B.﹣335.7 C.+16.3 D.﹣16.3【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计算:依据盖斯定律④﹣①+(②+③)得到反应⑤,据此得到反应⑤的热化学方程式和焓变.【解答】解: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计算得到反应⑤的热化学方程式和焓变,①NH3(g)+HCl(g)═NH4Cl(s )△H 1=﹣176kJ•mol﹣1②NH3(g NH3(aq )△H 2=﹣35.1kJ•mol﹣1③HCl(g )HCl(aq )△H 3=﹣72.3kJ•mol﹣1④NH3(aq)+HCl(aq)═NH4Cl(aq )△H 4=﹣52.3kJ•mol﹣1依据盖斯定律④﹣①+(②+③)得到反应⑤NH4Cl(s )NH4Cl(aq )H 5=﹣16.3KJ/mol;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反应热的计算,侧重于盖斯定律的应用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6.下列关于反应热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逆反应“CO(g)+H2O(g)═CO2(g)+H2(g)”中的△H小于0,说明此反应为吸热反应B.已知S(s)+O2(g)═SO3(g)的反应热为△H═﹣385.5kJ•mol﹣1,说明硫的燃烧热为385.5 kJ•mol﹣1C.一个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减去生成物的总能量D.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考点】反应热和焓变.【分析】A、△H小于0,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燃烧热是指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所放出的热量;C、反应热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减去反应物的总能量;D、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解答】解:A、△H小于0,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B、燃烧热是指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所放出的热量,S燃烧应该生成稳定的化合物二氧化硫,故B错误;C、反应热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减去反应物的总能量,故C错误;D、反应热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减去反应物的总能量,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反应热的相关判断,燃烧热的定义,题目较简单,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称为反应热B.已知:2H2(g)+O2(g)═2H2O(l)△H1=﹣571.6 kJ•mol﹣1,是指每摩尔氢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571.6 kJC.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D.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分数【考点】反应热和焓变.【分析】A.化学反应过程中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有能量变化;B.2H2(g)+O2(g)═2H2O(l)△H1=﹣571.6 kJ•mol﹣1,是指2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571.6 kJ;C.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D.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物质的量不表示微粒数.【解答】解:A.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为反应热,故A正确;B.2H2(g)+O2(g)═2H2O(l)△H1=﹣571.6 kJ•mol﹣1,是指2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571.6 kJ,故B错误;C.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为中和反应,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故C正确;D.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物质的量不表示微粒数,可以是分数,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反应热与能量的变化,题目侧重于相关概念的理解和把握,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8.已知:H2S在与不足量的O2反应时,生成S和H2O.根据以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2H2S(g)+3O2(g)═2SO2(g)+2H2O(l)△H12H2S(g)+O2(g)═2S(s)+2H2O(l)△H22H2S(g)+O2(g)═2S(s)+2H2O(g)△H3判断△H1、△H2、△H3三者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H3>△H2>△H1B.△H1>△H3>△H2C.△H1>△H2>△H3D.△H2>△H1>△H3【考点】反应热的大小比较.【分析】依据反应的能量守恒可知反应都是放热反应,①2H2S(g)+3O2(g)→2SO2(g)+2H2O(1)△H1;②2H2S(g)+O2(g)→2S(s)+2H2O(1)△H2;③2H2S(g)+O2(g)→2S(s)+2H2O(g)△H3;(△H1、△H2、△H3均为负数)反应②③相比,生成气态水和生成液态水相比,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多;反应①②相比,②反应生成的单质硫转化为二氧化硫时放出热量.【解答】解:依据反应的能量守恒可知反应都是放热反应,①2H2S(g)+3O2(g)→2SO2(g)+2H2O(1)△H1;②2H2S(g)+O2(g)→2S(s)+2H2O(1)△H2;③2H2S(g)+O2(g)→2S(s)+2H2O(g)△H3;(△H1、△H2、△H3均为负数)反应②③相比,生成气态水和生成液态水相比,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H3>△H2;反应①②相比,②反应生成的单质硫转化为二氧化硫时放出热量,所以△H2>△H1;综上所述△H1、△H2、△H3三者大小关系为:△H3>△H2>△H1;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分析应用,反应焓变的大小判断,盖斯定律的应用是解题关键,题目比较的是热量数值,不是焓变,是解题注意问题,题目较简单.9.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速率可用某时刻生成物的浓度表示B.在同一反应中,用反应物或生成物物质的量浓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相等C.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大来表示D.在任何反应中,反应现象在较短时间内出现,则反应速率大;反应现象在很长时间内才出现,则反应速率小【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化学反应速率常用单位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物质的量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物质的量浓度的增加来表示,v=以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化学反应速率是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值,不是即时速率,故A错误;B.同一反应中,同一段时间内不同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变化量不一定相同,所以用不同物种表示的速率数值可能不同,故B错误;C.根据反应速率定义: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大来表示,故C正确;D.判断反应快慢应看其反应速率,有些反应几乎没有现象例如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反应速率再快,也观察不到现象,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题目难度不大,注意选项D易错选.10.一定温度下,浓度均为1mol/L的A2和B2两种气体,在密闭容器内反应生成气体C,达平衡后,测得:c(A2)=0.58mol/L,c(B2)=0.16mol/L,c(C)=0.84mol/L,则该反应的正确表达式为()A.2A2+B2⇌2A2B B.A2+B2⇌2AB C.A2+B2⇌A2B2D.A2+2B2⇌2AB2【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计算各物质的浓度变化量,利用浓度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确定各物质的系数,再利用原子守恒确定生成物C组成,据此书写.【解答】解:开始A2和B2两种气体的浓度均为1mol/L,在密闭容器内反应生成气体C,达平衡后,测得:c(A2)=0.58mol/L,c(B2)=0.16mol/L,c(C)=0.84mol/L,故△c(A2)=1mol/L﹣0.58mol/L=0.42mol/L,△c(B2)=1mol/L﹣0.16mol/L=0.84mol/L,△c(C)=0.84mol/L,故A2、B2、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0.42mol/L:0.84mol/L:0.84mol/L=1:2:2,故该反应可表示为A2+2B2⇌2C,根据原子守恒可知,C为AB2,即表达式为A2+2B2⇌2AB2,故选D.【点评】考查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确定化学计量数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利用原子守恒的确定C的表达式.11.已知反应3A(g)+B(g)⇌2C(g)+2D(g)△H<0,如图中,a、b曲线分别表示在不同条件下,A与B反应时,D的体积分数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若想使曲线b(实线)变为曲线a(虚线),可采用的措施是()①增大A的浓度②升高温度③增大D浓度④加入催化剂⑤恒温下,缩小反应容器体积⑥加入稀有气体,保持容器内压强不变.A.①②③B.④⑤C.③④⑤D.④⑤⑥【考点】体积百分含量随温度、压强变化曲线;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根据图象可以读出使曲线b(实线)变为曲线a(虚线)时,平衡未发生移动且反应速度加快了.方程式左右两边的系数之和是相等的.①增大A的浓度、②升高温度、③增大D浓度,均发生了移动不合适,⑥加入稀有气体,保持容器内压强不变.因为压强不变,体积增大,所以浓度减小速率变慢,不合适.【解答】解:根据图象可以读出使曲线b(实线)变为曲线a(虚线)时,平衡未发生移动且反应速度加快了.①增大A的浓度、②升高温度、③增大D浓度,平衡均发生了移动,d的百分含量发生了改变.故不合适,⑥加入稀有气体,保持容器内压强不变.因为压强不变,体积变大所以浓度变小速率变小了,不合适;④加入催化剂速率加快了同时平衡不移动,与图象一致,⑤恒温下,缩小反应容器体积.减小体积浓度增大,速率加快,又因为方程式左右两边的系数之和是相等,所以平衡不移动,与图象一致,所以只有④⑤合适,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外界因素对反应速率和平衡的影响及图象分析,注意此类图象题注意两个问题速率及平衡是否移动.当有压强影响时,必须观察方程式左右两端气体的系数之和.12.在A+B(s)⇌C反应中,若增大压强或降低温度,B的转化率均增大,则反应体系应是()A.A是固体,C是气体,正反应吸热B.A是气体,C是固体或液体,正反应放热C.A是气体,C是气体,正反应放热D.A是气体,C是气体,正反应吸热【考点】反应热和焓变;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平衡专题.【分析】依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改变一个条件,平衡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进行分析,在A+B(s)⇌C反应中,若增大压强或降低温度,B的转化率均增大,说明平衡正向进行.【解答】解:A、A是固体,C是气体,增大压强平衡逆向进行,B的转化率减小,若正反应吸热,则降温平衡逆向移动,B的转化率减小,故A错误;B、A是气体,C是固体或液体,A(g)+B(s)⇌C(l),增大压强平衡正向进行,B的转化率增大,降温平衡正向进行,正反应放热,故B正确;C、A是气体,C是气体,A(g)+B(s)⇌C(g),增大压强平衡不动,B的转化率不变,降温平衡正向进行,正反应放热,故C错误;D、A是气体,C是气体,A(g)+B(s)⇌C(g),增大压强平衡不动,正反应吸热,则降温平衡逆向进行,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分析判断,反应特征和平衡原理的理解应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13.下列关于平衡常数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温度下的可逆反应,只有达到平衡时才具有平衡常数B.改变外界条件使化学平衡状态改变时,平衡常数也一定改变C.对于一个确定的反应来说,平衡常数的数值越大,反应限度越大D.对于反应2NO2(g)⇌N2O4(g)正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1,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2,K1=K2【考点】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A、平衡常数是描述化学反应的限度的物理量,对于确定化学反应,它只受温度的影响,与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无关;B、改变外界条件使化学平衡状态改变时,如果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C、平衡常数是描述化学反应的限度的物理量,平衡常数的数值越大,反应限度越大;D、平衡常数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不同表达式不同.【解答】解:A、平衡常数是描述化学反应的限度的物理量,对于确定化学反应,它只受温度的影响,与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无关,故A错误;B、改变外界条件使化学平衡状态改变时,如果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故B错误;C、平衡常数是描述化学反应的限度的物理量,平衡常数的数值越大,反应限度越大,故C正确;D、平衡常数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不同表达式不同,但两者乘积为1,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平衡常数是表示反应进行程度的物理量,只与温度有关.14.对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达到化学平衡时,4υ正(O2)=5υ逆(NO)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少,逆反应速率增大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υ正(NH3)=3υ正(H2O)【考点】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A、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同种物质)或正逆速率之比等于化学化学计量数之比(不同物质),各物质的浓度、质量、体积分数以及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B、都表示向反应正向进行,反应自始至终都是1:1,不能说明到达平衡;C、增大体积压强减小,正逆速率都减小,平衡向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D、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各物质前面的系数之比.【解答】解:A、4v正(O2)=5v逆(NO),不同物质表示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表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正确;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molNO的同时,消耗xmolNH3,都表示向反应正向进行,反应自始至终都是1:1,不能说明到达平衡,故B错误;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物质的浓度减小,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故C错误;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3υ正(NH3)=2υ正(H2O),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平衡移动及影响平衡的因素、平衡常数等,题目难度中等,A选项中注意用不同物质的表示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的表达方法,此为易错点.15.下列叙述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B.高压比常压有利于合成SO3的反应C.加入催化剂有利于氨的合成D.工业制取金属钾Na(l)+KCl(l)⇌NaCl(l)+K(g)选取适宜的温度,使K变成蒸气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考点】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勒夏特列原理为: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使用勒夏特列原理时,研究对象必须为可逆反应,否则勒夏特列原理不适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会影响化学平衡,所以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解答】解:A.可以可逆反应2NO2(g)⇌N2O4(g),正反应为体积缩小的反应,加压后二氧化氮的浓度增大,所以气体有色加深,由于增大了压强,平衡向生成四氧化二氮的方向移动,故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可以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A不选;B.对反应N2(g)+3H2(g)⇌2NH3(g)△H<0,正反应为气体总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为使氨的产率提高,需要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着生成氨气的方向移动,能够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B不选;C.催化剂只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选;D.该反应是可逆反应,且使K成蒸汽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减小K蒸气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不选;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勒夏特列原理,明确使用勒夏特列原理的研究对象必须为可逆反应.16.已知反应mX(g)+nY(g)⇌qZ(g)的△H<0,m+n>q,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入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平衡将正向移动B.X的正反应速率是Y 的逆反应速率的倍C.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D.增加X的物质的量,Y的转化率降低【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A、通入稀有气体总压增大,分压不变,平衡不动;B、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的系数之比,平衡状态整你分压速率相同;C、反应是放热反应,降温平衡正向进行,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过程中气体质量不变,相对分子质量增大;。
河南省商城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上期高二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1、下列措施不能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的是( )A、利用太阳能制氢燃料 B。
用家用汽车代替公交车C、利用潮汐能发电 D、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答案】B【解析】A、太阳能为清洁、可再生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利用太阳能制氢燃料,是节能同时减少污染气体排放,符合节能减排思想,故A不选;B、用家用汽车代替公交车,不能节能减排,反而增加了汽车尾气的排放,不符合节能减排思想,故B选;C、潮汐是一种绿色能源,利用潮汐发电,又能够节约资源,同时减少了气体的排放,符合节能减排思想,故C不选;D、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能够节约电能,符合节能减排思想,故D不选;故选B。
点睛:熟悉节能减排的含义是解题关键,培养学生节能减排的理念,节能减排有广义和狭义定义之分,广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包括三废和噪声等)排放;狭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
2、未来氢气将作为新能源的优点的是( )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②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③氢气是一种再生能源④燃烧时放出大量热量A。
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任何物质的燃烧反应都是氧化反应,因此不能是氢气将作为新能源的优点,错误;②由于氢气燃烧的产物是水,因此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正确;③氢气燃烧的产物水能够作为产生氢气的原理,因此氢气是一种再生能源,正确;④氢气燃烧时放出大量热量,能够为我们提供特别多的能量,正确;因此作为新能源的优点的是②③④,选项是D。
考点:考查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的知识。
3。
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① 液态水变成水蒸气② 酸碱中和反应③ 浓H2SO4稀释④ 固体NaOH溶于水⑤ H2在Cl2中燃烧⑥ 弱酸电离A、②③④⑤ B。
②③④ C、②⑤ D、①③⑤【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①液态水变成气态水,需要吸收热量,故不符合题意;②酸碱中和是放热反应,故符合题意;③浓硫酸遇水放出大量的热,但不属于化学反应,故不符合题意;④NaOH或遇水放出大量的热,但不属于化学反应,故不符合题意;⑤燃烧是放热反应,故符合题意;⑥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促进电离,故不符合题意。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10月考试化学试卷说明:1.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填写在答题卡,贴好条形码.3.将卷Ⅰ答案用2B 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将卷Ⅱ答案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卷Ⅰ(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计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措施不是为了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 .将食物存放在冰箱中 B .制作馒头时添加膨松剂C .合成氨工业中使用铁触媒催化剂D .在轮船的船壳水线以下部位装上锌锭2.下列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A .B .C .D .3.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方向和判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反应能否自发进行与温度有关B .若某反应的,该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C .在不同状态时的熵值:D .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焓变,改变反应的自发性4.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来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B .压缩容器容积,增大压强,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化学反应速率增大C .使用催化剂,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D .加入反应物,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5.下列事实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开启啤酒瓶盖后,瓶中立刻泛起大量泡沫B .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更容易生锈C .在合成氨的反应中,升温有利于氨的合成D .三者的平衡混合气,加压(缩小容器体积)后颜色变深6.在不同温度、不同压强和相同催化剂条件下,初始时分别为,发生反应:,平衡后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3NaHCO 23H SO Cu 25C H OH 32CaCO (s)CaO(s)CO (g)ΔH 0=+>H 0,S 0∆<∆>31molNH [][]33S NH (l)S NH (g)<22H I HI 、、2CO H 、1mol 2mol 、23CO(g)2H (g)CH OH(g)+A 3CH OH(g)(φ)是( )A .该反应的正反应活化能高于逆反应活化能B .时化学平衡常数关系:C .压强大小关系:D .时升温,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7.水煤气变换反应为.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金催化剂表面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金催化剂表面的吸附为放热过程B .步骤③的化学方程式为C .水煤气变换反应产物的总键能低于反应物的总键能D .该反应中的决速步骤为步骤④8.在容积为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图Ⅰ表示时容器中A 、B 、C 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Ⅱ表示不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随起始的变化关系,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250℃123K >K >K 123p >p >p 1p 222CO(g)H O(g)CO (g)H (g)H ++∆A()2H O g ****22CO OH H O(g)COOH H O ++=+2L xA(g)yB(g)zC(g)+A200℃n(A)n(B)图Ⅰ 图ⅡA .由题意可知,图Ⅱ中B .由图可知反应方程式为C .时,反应从开始到平衡的平均速率D .平衡后,再向体系中充入,重新达到平衡前9.在某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时刻达到平衡后,在时刻改变某一条件,其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内,B .恒温恒容时,容器内压强不变,表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 .时刻改变的条件是向密闭容器中加入ZD .再次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K 减小10.化学反应的速率是通过实验测定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酸性溶液和溶液反应,可以通过记录溶液褪色时间来测定反应速率B .锌与稀疏酸反应,可以通过测量一定时间内产生的体积来计算反应速率C .可以依靠科学仪器测量光的吸收、光的发射、导电能力等来测定反应速率D .恒温恒容条件下发生反应:,可以通过测量单位时间内压强的变化来测定反应速率11.已知重铬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其还原产物在水溶液中呈绿色或蓝绿色.在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橙色)(黄色).用溶液进行下列实验,说法a 2=2A(g)B(g)C(g)H 0+∆<A200℃11v(A)0.08mol L min --=⋅⋅Ar v <v 正逆X(g)Y(g)2Z(g)H 0+∆>A1t 2t 10~t v >v 正逆2t 4KMnO 224H C O 2H 22H (g)I (g)2HI(g)+A ()227K Cr O 3Cr +227K Cr O 227Cr O -224H O 2CrO -+A2H ++227K Cr O不正确的是( )A .①中溶液橙色加深,③中溶液变黄B .②中被还原C .对比②和④可知酸性条件下氧化性强D .若向④中加入70%硫酸至过量,溶液变为橙色12.下列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A .的电离:B .的电离:C .氨水中的电离:D .水溶液中的电离: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加水稀释,则减小B .溶液,升高温度,不变,但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C .分别中和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体积相等的醋酸和硫酸溶液,硫酸所需的物质的量较多D .的浓度越大,的电离程度越大14.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在温度为时,平衡体系中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27Cr O -25C H OH 227K Cr O 3Fe(OH)33Fe(OH)Fe 3OH +-+A 23H CO 2233H CO 2H CO +-+A32NH H O ⋅324NH H O NH OH +-⋅=+4NaHSO 44NaHSO Na HSO +-=+30.1mol /LCH COOH ()()33c CH COO c CH COOH -30.1mol /LCH COOH ()3a K CH COOH NaOH 3CH COOH 3CH COOH 242N O (g)2NO (g)ΔH 0>A12T T 、2NOA .A 、C 两点的反应速率:B .A 、C 两点气体的颜色:A 浅、C 深C .由状态A 到状态B,可以用加热的方法D .A 、C 两点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15.一定条件下,在容积均为的两个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一氧化碳和水蒸气,发生反应:,达平衡后获得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起始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容器编号达到平衡时体系能量的变化①1400放出热量②28放出热量A .Q 等于65.6B .反应①比反应②达到平衡时间短C .①中反应达平衡时,的转化率为80%D .该温度下,②中反应的平衡常数卷Ⅱ(非选择题 共40分)二.填空题(共4小题)16.(10分)向一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和一定量的B 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图中阶段未画出.(1)若,则阶段以C 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2)B 的起始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该条件下,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__________(用分数表示).(3)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a . b .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c .容器内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d .(4)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__________.a .及时分离出C 气体b .适当增大压强c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17.(6分)纳米碗是一种奇特的碗状共轭体系.高温条件下,可以由分子经过连续5步氢抽提和闭环脱氢反应生成.的反应机理和能量变化如下:A>C A>C2L 1222CO(g)H O(g)CO (g)H (g)H 41kJ mol -++∆=-⋅A molCO2H O2CO 2H 32.8kJ QkJ CO K 1=2molA 0.6molC 、2A(g)B(g)3C(g)H 0+∆>A 01t ~t c(B)1t 15min =01t ~t v(C)=11mol L min --⋅⋅mol K=v(A)2v(B)=2v (C)=3v (A)正逆4010C H 4010C H 4020C H 402040182C H (g)C H (g)H (g)→+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历程中包含__________个基元反应.(2)纳米碗中五元环结构的数目为__________.(3)时,假定体系内只有反应发生,反应过程中压强恒定为(即的初始压强),平衡转化率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18.(14分)氢能是理想清洁能源,氢能产业链由制氢、储氢和用氢组成(1)利用铁及其氧化物循环制氢,原理如图所示.反应器Ⅰ中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的元素有(填选项)__________;A .B .CC .OD .H请书写反应器Ⅱ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2)一定条件下,将氮气和氢气按混合匀速通入合成塔,在高温高压下发生反应.海绵状的作催化剂,多孔作为的“骨架”和气体吸附剂.①中含有会使催化剂中毒.和氨水的混合溶液能吸收生成4010C H 1200K .404012102C H (g)C H (g)H )g (=+0P 4012C H αP K Fe ()()22n N :n H 1:3=223N 3H 2NH +A αFe -23Al O αFe -2H CO ()332CH COO Cu NH ⎡⎤⎣⎦CO溶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②含量与表面积、出口处氨含量关系如图所示.含量大于2%,出口处氨含量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3)反应可用于储氢.①密闭容器中,其他条件不变,向含有催化剂的溶液中通入产率随温度变化如下图所示.温度高于,产率下降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②使用含氨基物质(化学式为是一种碳衍生材料)联合催化剂储氢,可能机理如下图所示.氨基能将控制在催化剂表面,其原理可能是(填选项)__________;A .氨基与之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B .氨基与之间形成了氢键③反应的实际反应历程如上图所示,有的化学键既断裂又形成,它可以是(填()333CH COO Cu NH CO ⎡⎤⎣⎦23Al O αFe -23Al O 232H HCO HCOO H O --+=+130.1mol L NaHCO -⋅2H ,HCOO -70℃HCOO -2CN NH ,CN -Pd Au -3HCO -3HCO -3HCO -232H HCO HCOO H O --+=+选项)__________.A . B .C .19.(10分)水煤气变换是重要的化工过程,主要用于合成氨、制氢以及合成气加工等工业领域中.回答下列问题:(1)由曾做过下列实验:①使纯缓慢地通过处于下的过量氧化钴,氧化钴部分被还原为金属钴,平衡后气体中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50.②在同一温度下用还原,平衡后气体中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192.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判断,还原为的倾向是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2)时,在密闭容器中将等物质的量的和混合,采用适当的催化剂进行反应,则平衡时体系中比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_________(填标号).A .B .0.25C .D .0.50E .(3)研究了时水煤气变换中和分压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催化剂为氧化铁,实验初始时体系中的和相等、和相等.计算曲线a 的反应在内的平均速率__________.时的曲线是__________.时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是__________.C H -C N -N H-[]222CO(g)H O(g)CO (g)H (g)H 0++∆<A Shibata 2H 721℃()CoO s ()Co 2H CO ()CoO s CO ()CoO s ()Co s CO 2H 721℃()CO g ()2H O g 2H 0.25<0.25~0.500.50>Shoichi 467489℃、℃CO 2H 2H O p CO p 2CO p 2H p 30~90min v(a)=1kPa min -⋅467℃2H p 489℃CO p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10月考试化学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B B D D A CCACD题号1112131415答案DACBB参考答案:若主观题中有双选时,错选和多选均不给分,漏选时给一半分16.【每空2分】(1)0.02(2)1,27/32(3)d(4)c17.【每空2分】(1)3 (2)6 (3)18.【每空2分】(1)①.C②.(高温)(2)①.②.多孔可作为气体吸附剂,含量过多会吸附生成的含量大于2%时,表面积减小,反应速率减小,产生减少.(3)①.受热分解,导致产率下降 ②.B ③.BC19.【每空2分】(1)大于(2)C(3)0.0047bd202a P 1a -23423Fe 4H O(g)Fe O 4H +=+()()333233223CH COO Cu NH NH H O CO CH COO Cu NH CO H O ⎡⎤⎡⎤+⋅+=+⎣⎦⎣⎦23Al O 323NH ,Al O αFe -3NH 3NaHCO HCOO -。
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月考试卷第Ⅰ卷(共64分)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C 12、N 14、O 16、F 19、S 32、Cl 35.5、Br 80选择题的答案请填在第II卷的表格中.一、选择题(每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顺序正确的是①.道尔顿原子模型②.卢瑟福原子模型③.汤姆生原子模型④.电子云模型A.①②③④B.④①②③C.④②③①D.①③②④2.火星探测器发回的信息表明,火星上存在针铁矿[Goethite,化学式:FeO(OH)]和黄钾铁矾[Jarosite],从而证明火星表面曾经存在过水.这一发现被《人民日报》评为2005世界十大新闻之首.已知两种矿物中铁的价态相同,则黄钾铁矾{化学式记为:KFe3(SO4)2(OH)n}中n 值为A.4 B.6 C. 5 D.73.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是A.元素原子半径大小呈周期性变化B.元素原子量依次递增C.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4.目前人类已发现的非金属元素除稀有气体外,共有 16 种.下列对这16种非金属元素的相关判断①.都是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都大于4②.单质在反应中都只能作氧化剂③.氢化物常温下都是气态,所以又叫气态氢化物④.氧化物常温下都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酸A.有①②正确B.只有①③正确C.只有③④正确D.①②③④均不正确5.以下原子能产生发射光谱的是A.1s22s1B.1s22s22p1C. 1s22s12p2D. 1s22s22p36.σ键可由两个原子的s轨道、一个原子的s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或一个原子的p 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以“头碰头”方式重叠构建而成.则下列分子中的σ键是由两个原子的s轨道以“头碰头”方式重叠构建而成的是A.H2 B.HCl C.Cl2 D.F27.最近日本科学家确认世界上还存在的另一种“分子足球”N60,它与C60的结构相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N 60是一种新型化合物B .N 60和14N 都是氮的同位素 C .N 60和N 2是同素异形体 D .N 60和N 2是同系物8.下列图象是从NaCl 或CsCl 晶体结构图中分割出来的部分结构图,试判断属于NaCl 晶体结构的图象是⑴ ⑵ ⑶ ⑷A.图⑴和图⑶B.图⑵和图⑶C.只有图⑴D.图⑴和图⑷二、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正确答案,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9.2006年10月16日,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宣布,美、俄科学家合作,用大量钙-48离子轰击人造元素锎-249,合成了3个新原子X 297118,其存在时间只有0.9毫秒.下列关于X 297118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制造出的新的118号元素的一个原子中子数为179,则该原子的摩尔质量为297B.该元素X 应该位于元素周期表的0族元素氡之下C.该元素X 属过渡金属元素D.118号元素的一个原子释放出一颗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的阿尔法粒子后,衰变为已知的116号元素的原子,该过程不属于化学变化10.构造原理揭示的电子排布能级顺序,实质是各能级能量高低顺序.若以E 表示某能级的能量,下列能量大小顺序中正确的是A.E(3s)>E(3p)>E(3d)B. E(3s)>E(2s)>E(1s)C. E(4f)>E(3d)>E(4s)D. E(5s)>E(4s)>E(4f) 11.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A .C 1s 22s 22p 2B .O 2- 1s 22s 22p 6C .Cr 1s 22s 22p 63s 23p 63d 44s 2D .Al 3+ 1s 22s 22p 63s 23p 112.x 、y 为两种元素的原子,x 的阴离子与y 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由此可知A.x 的原子半径大于y 的原子半径B.x 的电负性小于y 的电负性C.x 的氧化性大于y 的氧化性D.x 的第一电离能小于y 的第一电离能 13.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R 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B.L 、Q 形成的简单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C.T 、Q 的氢化物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D.L 、M 的单质中金属键的强弱:M >L 1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熔沸点的高低顺序是:晶体硅>氯化钠>冰>氖气B.微粒半径由大到小顺序是:H +>Li +>H -C.溶液中结合H +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CO 3->CH 3COO ->H 2PO 4->SO 42-D.CO 2、HClO 、CF 4、PCl 3四种物质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的稳定结构 15.已知氢化锂固体不导电,隔绝空气熔融时能导电,它跟水反应能生成氢气.下列有关氢化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LiH 是离子晶体B.LiH 的水溶液呈酸性C.LiH 是一种氧化剂D.LiH 中H —半径大于Li +半径16.纳米材料的表面微粒数占微粒总数的比例极大,这是它有许多特殊性质的 原因.假设某纳米颗粒中粒子分布类似于硼镁化合物,其结构如图所示, 则这种纳米颗粒的分子式为A.MgBB.Mg 3B 6C.Mg 5B 12D.Mg 14B 6 ( 镁原子○位于顶点和上下两个面心,硼原子●位于内部 )17.在高压下氮气会聚合生成高聚氮,这种高聚氮的晶体中每个氮原子都通过三个单键与其它氮原子结合并向空间发展构成立体网状结构.已知晶体中N -N 键的键能为160 kJ ·mol -1,而N≡N的键能为942 kJ·mol-1.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键能越大说明化学键越牢固,所构成物质越稳定B.高聚氮晶体属于原子晶体C.高聚氮晶体中n(N)∶n(N-N)=1∶3D.用作炸药可能是高聚氮潜在的应用18.假设原子晶体SiO2中Si原子被铝原子取代,不足的价数由钾原子补充.当有25%的硅原子被铝原子取代时,可形成正长石.则正长石的化学组成为A.KAlSiO4B.KAlSi2O6C.KAlSi2O8D.KAlSi3O8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6分)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在下表中.三、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共23分).19.(11分)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1).属于非金属元素但又具有一定的金属性,可作半导体材料的是________(填元素名称).(2).铝是活泼的金属元素,单质铝由于而具有良好的抗腐蚀能力.美国化学家发现铝的“原子群”(如Al13、Al14、Al37)各具有与某种元素相似的化学性质,并符合元素周期律中的某些规律.例如:Al13与卤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Al13-离子具有惰性气体元素的性质,可推测Al14的化学性质与族元素相似.(3).甲、乙两种元素是同一周期的相邻元素,甲元素是形成有机物的主要元素,乙元素的p 亚层上有3个电子.①.写出甲元素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乙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②.甲、乙元素可形成硬度大于金刚石的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属于____________晶体,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20.(8分)已知元素的某种性质“X”和原子半径、金属性、非金属性等一样,也是元素的一种基本性质.下面给出13种元素的X的数值:试结合元素周期律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经验规律告诉我们:当形成化学键的两原子相应元素的X 差值大于1.7时,所形成的一般为离子键;当小于1.7时,一般为共价键.试推断BeCl 2中的化学键类型是______. (2).根据上表给出的数据,简述主族元素X 的数值大小与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 (3).请你预测Br 与I 元素的X 数值的大小关系________.(4).某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含有S —N 键,你认为该共用电子对偏向于________原子(填元素符号).21.(4分)我们可以将SiO 2的晶体结构想象为:在晶体硅的Si —Si 键之间插入O 原子.结构如右图所示.⑴.根据SiO 2晶体结构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石英晶体中每个Si 原子通过Si —O 极性键与4个O 原子作用 B.每个O 原子也通过Si —O 极性键与2个Si 原子作用C.石英晶体中Si 原子与O 原子的原子个数比为1∶2,可用“SiO 2” 来表示石英的组成D.在晶体中存在石英分子,故能叫分子式(2).SiO 44-离子结构可用Si OOOO图表示,在聚硅酸根离子Si 2O 76-中只有硅氧键,它的结构应是_____________ .四、推断题(本题共3小题,共27分).22.(9分)A 、B 、C 三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三种元素序数之和为36,A 、C 同族,B 2+离子核外有10个电子,回答下列问题:(1).A 、B 、C 三种元素的符号分别是_________ 、 _________ 、_________. (2).A 、B 、C 之间任取两种能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属于共价化合物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 、___________.(3).分别写出A 、B 的电子排列式:A.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C 的价电子轨道式:_____________________.23.(10分)有A、B、C、D、E、F六种元素,已知:①.它们位于三个不同短周期,核电荷数依次增大.②.E元素的电离能数据见下表(kJ·mol-1):③.B与F分别同主族.④.A、E分别都能与D按原子个数比1﹕1或2﹕l形成化合物.⑤.B、C分别都能与D按原子个数比1﹕1或1﹕2形成化合物.⑴.写出只含有A、B、D、E四种元素的两种无水盐的化学式、 .(2).B2A2分子中存在____个σ键,_____个兀键.(3).人们通常把拆开l 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食盐溶液中除去SO2-4 最合适的试剂是Ba(NO3)2B.NaCl溶液和CH3COONH4溶液均显中性,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C.25 ℃时,用醋酸溶液中和等浓度NaOH溶液至pH=7,VCH3COOH<VNaOHD.AgCl易转化为AgI沉淀且Ksp(AgX)=[Ag+]•[X-],故Ksp(AgI)<Ksp(AgCl) 3.在下列叙述中,能说明盐酸是强酸,醋酸是弱酸的是( )A.将等体积pH=4的盐酸和醋酸稀释到pH=5的溶液,盐酸所加的水量多B.盐酸和醋酸都可用相应的钠盐和浓硫酸反应制取C.0.1mol•L-1醋酸钠溶液的pH>7D.相同pH的盐酸和醋酸分别跟锌反应时,产生氢气的起始速率相等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一定温度下的AgCl水溶液中,Ag+和Cl-浓度的乘积是一个常数B.AgCl的Ksp=1.8×10-10 mol2•L-2,在任何含AgCl固体的溶液中,[Ag +]=[Cl-],且Ag+和Cl-浓度的乘积等于1.8×10-10mol2•L-2C.温度一定时,在AgCl饱和溶液中,Ag+和Cl-浓度的乘积是一个常数D.向饱和AgCl溶液中加入盐酸,Ksp变大5.25 ℃时,在等体积的①pH=0的H2SO4溶液②0.05 mol•L-1的Ba(OH)2溶液③pH=10的Na2S溶液④pH=5的NH4NO3溶液中,发生电离的水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10∶1010∶109 B.1∶5∶5×109∶5×108C.1∶20∶1010∶109 D.1∶10∶104∶1096.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pH=1的溶液中:Fe2+、NO-3、SO2-4、Na+B.由水电离的c(H+)=1×10-14 mol•L-1的溶液中:Ca2+、K+、Cl-、HCO-3C.c(H+)/c(OH-)=1012的溶液中:NH+4、Al3+、NO-3、Cl-D.c(Fe3+)=0.1 mol•L-1的溶液中:K+、ClO-、SO2-4、SCN-7.已知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W,该温度下,将浓度为a mol•L-1的一元酸HA与b mol•L-1的一元碱BOH等体积混合,可判定该溶液呈中性的依据是( )A.a=bB.混合溶液的pH=7C.混合溶液中,[H+]=Kwm ol•L•-1D.混合溶液中,c(H+)+c(B+)===c(OH-)+c(A-)8.室温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c1、V1的NaOH溶液和c2、V2的CH3COOH 溶液相混合,下列关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pH>7,则一定是c1V1=c2V2B.在任何情况下都是c(Na+)+c(H+)=c(CH3COO-)+c(OH-)C.当pH=7时,若V1=V2,则一定是c1<c2D.若V1=V2、c1=c2,则c(CH3COO-)+c(CH3COOH)=c(Na+) 9.常温下,下列离子浓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A.pH=2的盐酸与pH=12的氨水等体积混合:c(NH+4)=c(Cl-)>c(H+)=c(OH-)B.0.2 mol•L-1的CH3COONa溶液与0.1 mol•L-1的HCl等体积混合:c(Na+)>c(Cl-)>c(CH3COO-)>c(H+)>c(OH-)C.0.1 mol•L-1的HCN(弱酸)和0.1 mol•L-1的NaCN等体积混合:c(HCN)+c(CN-)+c(OH-)=c(Na+)+c(H+)D.相同物质的量浓度时,溶液中c(NH+4)由大到小的顺序:NH4Al(SO4)2>NH4Cl>CH3COONH4>NH3•H2O10.甲酸和乙酸都是弱酸,当它们的浓度均为0.10 mol•L-1时,甲酸中的c(H +)约为乙酸中c(H+)的3倍。
××市高级中学第一学期高二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10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3分)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任何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C.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D.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2 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
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①天然气②煤③核能④石油⑤太阳能⑥生物质能⑦风能⑧氢能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③⑤⑥⑦⑧ D.③④⑤⑥⑦⑧3 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1>△H2的是()①C(s)+O2(g)===CO2(g) △H1 C(s)+1/2O2(g)===CO(g) △H2②S(s)+O2(g)===SO2(g) △H1 S(g)+O2(g)===SO2(g) △H2③H2(g)+1/2O2(g)===H2O(l) △H1 2H2(g)+O2(g)===2H2O(l) △H2④CaCO3(s)===CaO(s)+CO2(g) △H1 CaO(s)+H2O(l)===Ca(OH)2(s) △H2A.① B.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4 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H2(g)+1/2O2(g)=H2O(l) △H=-285.8kJ/molCO(g)+1/2O2(g)=CO2(g) △H=-283.0kJ/molC8H18(l)+25/2 O2(g)=8CO2(g)+9H2O(l) △H=-5518kJ/molCH4(g)+2O2(g)=CO2(g)+2H2O(l) △H=-890.3kJ/mol相同质量的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A. H2(g) B. CO(g) C. C8H18(l) D. CH4(g)5 已知H2(g)、C2H4(g)和C2H5OH(1)的燃烧热分别是-285.8kJ•mlo-1、-1411.0kJ•mlo-1和-1366.8kJ,则由C2H4(g)和H2O(I)反应生成C2H5OH(I)的△H为()A.-44.2kJ•mol-1B.+44.2kJ•mlo-1C.-330kJ•mol-1D.+330kJ•mlo-16 如下图所示,△H1=-393.5 kJ•mol-1,△H2=-395.4 kJ•mol-1,下列正确的是()A. C(s、石墨)== C(s、金刚石)△H= +1.9 kJ•mol-1B. 石墨和金刚石的转化是物理变化C. 金刚石的稳定性强于石墨D. 1 mol石墨的总键能比1 mol金刚石的总键能小1.9 kJ7 已知H—H键能为436 KJ/mol,H—N键能为391KJ/mol,根据化学方程式:N 2+ 3 H2 2 NH3 ΔH = - 92.4KJ/mol,则N≡N键的键能是()A.431 KJ/mol B.946 KJ/mol C.649 KJ/mol D.869 KJ/mol8 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2H2 ( g ) + O2 ( g ) = 2H2O ( l ) △H = -571.6 kJ/molCH4 ( g ) + 2O2 ( g ) = 2H2O ( l ) + CO2 ( g ) △H = -890.3 kJ/mol 实验测得氢气和甲烷的混合气体共5 mol,完全燃烧时放热为3695kJ,则混合气体中氢气和甲烷的体积比为A. 3 : 5B. 1 : 3C. 3 : 2D. 5 : 39 已知:CH4(g)+2O2(g)→CO2(g)+2H2O(g) ΔH=- Q1 ;2H2(g)+O2(g) == 2H2O(g) ΔH=- Q2;H2O(g) == H2O(l) ΔH=- Q3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H2的混合气体112L(标准状况下),经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常温,则放出的热量为()A. 4Q1+0.5Q2B. 4Q1+Q2+10Q3C. 4Q1+2Q2D. 4Q1+0.5Q2+9Q310 在一个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B=2C (A.B.C均为气体)若最初加入的A.B都是4mol,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mol/L·s,则10s后容器中的B是()A.2.8molB.1.6molC.3.2molD.3.6mol11 在2A+B 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υ(A)= 0.5 mol/(L·s) B.υ(B)= 0.3 mol/(L·s)C.υ(C)= 0.8 mol/(L·s) D.υ(D)= 1 mol/(L·s)12 对于反应A + B = C,下列条件的改变一定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是()A .升高体系的温度B .增加体系的压强C .减少C的物质的量浓度D .增加A 的物质的量1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B .生成物全部化学键形成时所释放的能量大于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时,反应为吸热反应C .反应产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总焓时,反应吸热,ΔH >0D .ΔH 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计量系数无关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增大压强,活化分子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B. 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C. 加入反应物,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增大D. 使用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反应速率加快,但是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15 对于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的气体反应可以说明A(g) + B (g ) C (g )+D (g )在恒温下已达到平衡的是A .反应容器的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B .A 气体和B 气体的生成速率相等C .A 、B 、C 三种气体的生成速率相等D .反应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16 可逆反应N 2+3H 22NH 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河南省确山县其次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SO2和NO2,在肯定条件下使反应SO2(g)+NO2(g)SO3(g)+NO(g) 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更的示意图如下所示,由图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反应在c点达到平衡状态B.反应物浓度:a点小于b点C.△t1=△t2时,SO2的转化率:a~b段小于b~c段D.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2.已知热化学方程式:2SO2(g)+O2(g)⇌2SO3(g) ΔH=-Q kJ·mol-1(Q>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同条件下,2 mol SO2(g)和1 mol O2(g)所具有的能量小于2 mol SO3(g)所具有的能量B.如将肯定量SO2(g)和O2(g)置于某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热Q kJ,则此过程中有2 mol SO2(g)被氧化C.将2 mol SO2(g)和1 mol O2(g)置于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为Q kJ D.增大压强或上升温度,该反应过程放出更多的热量3.已知拆开1mol氢气中的化学键须要436.4kJ能量,拆开1mol氧气中的化学键须要消耗498kJ能量,形成水分子中的1molH-O键能够释放462.8kJ能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H2(g)+21O2(g)=H2O(l) △H=-240.2kJ/molB.2H2(g)+O2(g)=2H2O(g) △H=+480.4kJ/molC.2H2(g)+O2(g)=2H2O(g) △H=-480.4kJ/molD.H2(g)+21O2(g)=H2O(l) △H=-480.4kJ/mol4.高温下,某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其平衡常数为K= 222c(CO)c(H O)c(CO)c(H)⋅⋅,恒容时,上升温度,H2的浓度减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g)+H2O(g) CO2(g)+H2(g)C.上升温度,K值减小D.上升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5.I2在KI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I2(aq) + I一(aq) I3一(aq)。
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月考试题(一)(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到2个正确答案,共72分)1.在450C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2SO(g)+O2(g) 2SO3(g),若起始时c(SO2)=0.010mol/L,c(O2)=0.02mol/L,10s后气体压强为起始时的95%,则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A.v(O2)=1.5×10—3 mol·L—1·s—1B.v(O2)=1.5×10—4mol·L—1·s—1C.v(SO2)=3.0×10—3 mol·L—1·s—1D.v(SO3)=3.0×10—5 mol·L—1·s—12、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1/2CH4 (g) + O2 (g) = 1/2CO2 (g) + H2O(l);△H = -445.15kJ·mol-1CH4(g) + 3/2O2 (g) = CO(g) + 2H2O(l);△H = -607.3 kJ·mol-1CH4 (g) + 2O2 (g) = CO2 (g) + 2H2O(l);△H = -890.3 kJ·mol-1CH4 (g) + 2O2 (g) = CO2 (g) + 2H2O(g);△H = -802.3 kJ·mol-1则甲烷的燃烧热为( )A.445.15kJ·mol-1B.607.3 kJ·mol-1C.890.3 kJ·movl-1D.802.3 kJ·mol-13、已知:H2(g)+I2(g) 2HI(g)的平衡常数为K1;1/2H2(g)+ 1/2I2(g) HI(g)的平衡常数为K2,则K1、K2的关系为( )A、K1= 2K2B、K1= K22C、K1 = K2D、K1= K2(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4、对可逆反应4NHA、达到化学平衡时,4υ正(O2)= 5υ逆(NO)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 ,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少,逆反应速率增大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υ正(NH3)= 3υ正(H2O)5、己知胆矾溶于水时温度降低,室温下,将1mol无水硫酸铜配成溶液时放出的热量为Q1kJ,又知胆矾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uSO4•5H2O(s)=CuSO4 (s) + 5H2O(l)ΔH= +Q2kJ/mol 则Q1、Q2的关系为()A. Q1<Q2B. Q1>Q2C. Q1=Q2D. 无法确定6、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M(气)+N(气)R(气)+2L(?),该反应中R的百分含量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如下图所示,请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正反应为放热反应,L为气体B.正反应为吸热反应,L为气体C.正反应为吸热反应,L为固体或液体D.正反应为放热反应,L为固体或液体7.常温常压下在可移动活塞的甲、乙容器(如图)里分别充有等体积的二氧化氮和空气,已知:2NO22O4;△H<0.现分别进行下列两个实验:①将两容器置于沸水中加热②在活塞上都加2千克的砝码.在以上两情况下,甲和乙容器中气体体积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DA .①甲>乙 ②甲>乙B .①甲>乙 ②甲<乙C .①甲<乙 ②甲>乙D .①甲>乙 ②甲=乙8、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程中,化学反应的△H 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①C(s)+O 2 (g)=CO 2 (g);△H1 C(s)+1/2O 2 (g)=CO(g);△H2 ②S(s)+O 2 (g)=SO 2 (g);△H3 S(g)+O 2 (g)=SO 2 (g);△H4 ③H 2 (s)+1/2O 2 (g)=H 2O(g);△H5 2H 2 (g)+O 2 (g)=2H 2O(l);△H6 ④CaCO 3(s)=CaO(s)+CO 2 (g);△H7 CaO(s)+H 2O(l)=Ca(OH) 2 (s);△H8 A ①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9、把1mL0.1mol/LH 2SO 4加水稀释制成2L 溶液,在此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H +接近于 A. 1×10-4mol/L B. 1×10-8mol/L C. 1×10-11mol/L D 、1×10-10mol/L 10、下列反应中熵减少的是 ( )A .食盐晶体溶于水B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液态水C .碳酸氢铵分解D .水蒸气冷凝为水11、在0.1mol/L 的CH 3COOH 溶液中,要促进醋酸电离,且氢离子浓度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 ) A. 升温 B. 加水 C. 加入NaOH 溶液 D. 加入稀HCl12、T °C 时A 气体与B 气体反应生成C 气体。
反应过程中A 、B 、C 浓度变化如图(1)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 1和T 2时,B 的体积百分含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图(1) 图(2)A.在(t 1+10)min 时,保持其它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其它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A 的转化率增大C.T °C 若由0.4mol/L A 、0.4mol/L B 、0.2mol/L C 反应、达到平衡后,C 的浓度仍为0.4mol/LD.(t 1+10)min 保持压强不变,通入稀有气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13、等体积的0.1mol/L 的盐酸与0.06mol/L 的Ba(OH)2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 等于 A. 2.0 B. 12.3 C. 1.7 D. 12.0 ( ) 14、某恒温恒容的容器中,反应2A(g)B(g)建立了平衡。
若再向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 A 气体或B 气体,重新达到平衡后,有关容器内A 、B 的体积分数说法正确的是( ) A 、气体A 的体积分数比原平衡时大,气体B 的体积分数比原平衡时小B 、气体A 的体积分数比原平衡时小,气体B 的体积分数比原平衡时大C 、气体A 、B 的体积分数都比原平衡时小D 、气体A 、B 的体积分数都比原平衡时大15、有体积相同、相等pH 的烧碱溶液和氨水,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两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相同B. 用同浓度的盐酸中和时,消耗盐酸的体积相同C.两溶液中OH-离子浓度相同D. 加入等体积的水稀释后,pH仍相等16、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A和1 molB发生如下反应:2A(g)+B(g)3C(g)十D(s),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1.2 mol/L。
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方法改变起始物质,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仍可能为1.2 mol/L的是()A.4 mol A十2 mol B B.3 mol C+1 mol D+l mol BC.3 mol C十0.8 m01 D D.1.6 mol A+0.8 mol B+0.6 mol C+0.3 mol D17、11、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由H2、I2蒸气、HI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B. 黄绿色的氯水光照后颜色变浅C.使用催化剂可加快SO2转化为SO3的速率D. 在含有Fe(SCN)2+的红色溶液中加铁粉,振荡静置,溶液颜色变浅或褪去。
18、已知甲为恒温恒压容器,乙为恒温恒容容器。
两容器中均充入2mol SO2、1mol O2,初始时两容器的温度体积相同。
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到平衡,为使两容器中的SO2在平衡混合物的物质的量分数相同,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A.向甲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氦气B.向乙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SO3气体C.升高乙容器的温度D.增大甲容器的压强19、(每空3分,共39分)(1)发射“神州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火箭是用肼(N2H4)燃料,二氧化氮作氧化剂,两者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
已知:N2(g) + 2O2(g) = 2NO2(g) △H= 67.7kJ·mol-1;N2H4(g) + O2(g) = N2(g) + 2H2O(g) △H=-534kJ·mol-1;肼与二氧化氮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已知下列反应:H2(g)=2H(g) ΔH1=+Q1 kJ/molO2(g)=2O(g) ΔH2=+Q2 kJ/mol2H(g)+O(g)=H2O(g) ΔH3=-Q3 kJ/molH2O(g)=H2O(l) ΔH4=-Q4 kJ/molH2(g)+ 1/2O2(g)=H2O(l);ΔH5=-Q5 kJ/mol试指出Q1、Q2、Q3、Q4、Q5的等量关系:20、把温度为13℃,浓度为1.0 mol·L-1的酸溶液和1.1mol·L-1的碱溶液各50mL混合[溶液密度均为1g/mL,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4J/(g·℃)],轻轻搅动。
测得酸碱混(1)试计算上述两组实验测出的中和热:△H1=________;△H2=________。
(2)实验中碱液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组实验结果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有甲、乙两个密闭容器,如图所示,甲容器能保持容积恒定,乙容器能保持压强恒定:(1)在甲容器中加入2mol 三氧化硫和1mol N 2,乙容器中加入2mol 二氧化硫和1mol 氧气,起始时容积相同,在相同的温度下(500℃)反应均达平衡。
则两容器内压强甲________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甲______乙。
(2)若在两个容器中,甲中加入2mol 三氧化硫,乙中加入4mol 三氧化硫,起始时两容器内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反应过程中,温度保持一定。
若达平衡后,甲容器内三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为a mol ,则乙容器中三氧化硫的物质的量__________2a mol 。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2、在20L 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加入3mo1SO 3(g)和lmo1氧气,在一定温度下使其反应,反应至4min 时,氧气的浓度为0.06 mol ·L -1,当反应到8min 时,反应到达平衡,此时三氧化硫浓度c(SO 3)= a mol ·L -1。
(1)0min ~4min 内生成O 2平均速率v(O 2)= mol ·L -1·min -1;(2)达到平衡时c(O 2)=c(SO 2),则a= mol ·L -1,在下列坐标系中作出0min ~8min 及之后SO 2、O 2、SO 3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3)若起始时按下表数据投料,相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三氧化硫浓度大于a mol ·L -1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