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1.1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 格式:doc
- 大小:58.00 KB
- 文档页数:3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1.1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2、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首要标志、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能力目标: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有所了解并掌握透过这些知识点分析时事政治情感目标:1、体会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珍惜我们现有的学习生活条件2、关注三农问题,尊重工人阶级,培养学生当家作主的意识1、【自主预习】梳理知识,夯实基础(一)广泛、真实的民主1.国家(1)含义:国家是的工具。
(2)根本属性:2.我国的国家性质(1)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领导阶级:(3)阶级基础:3.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1)本质: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有权管理国家事务,但人民不直接行使对国家的管理权,而是通过来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2)特点:就在于它与剥削阶级掌握的不同,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①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统一,它不是全民民主。
②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与人民民主的特点是有区别的。
4.人民民主的特点(1):民主权利的广泛性和民主主体的广泛性(2):制度、法律、物质的保障;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5.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1)相互区别、相互。
民主只适用于,专政则适用于。
(2)相辅相成、互为。
民主是专政的,专政是民主的。
(二)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1.地位: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我国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已被写入我国宪法。
2.意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
3.新要求:扩大人民民主;实行依法治国;强化为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建设服务的政府职能;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预习检测】小试身手1、xx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对刑法修正案草案进行了审议。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教学内容】:《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第一课第一框。
本框内容是全书的统领。
后面所介绍的知识,比如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政府的性质职能,我国的政体,我国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等都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本框要紧介绍了国家的含义、产生、本质属性,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对极少数仇敌实行专政。
我国的民主与专政是辩证统一的。
必需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学生分析】:高一下学期的学生具有必然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也具有必然的分析综合能力,能简单对社会上发生的事件进行分析,但没能形成较为完善的认知结构。
仅仅停留于对书本知识的同意和把握,学生的进取欲望会受到极大压抑,学生的进展也将受到极大束缚。
他们对发生在身旁的真人真事有了解的爱好,对社会中发生的事件有探讨的欲望,对通度日动的方式来获取知识有参与的爱好。
【设计思想】:(一)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感觉“政治课内容就在我身旁”教学进程活动化,让学生能在课堂上体验所学的内容(二)教学原则:坚持启发性、直观性、理论联系实际、知识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那么。
(三)教学方式: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合作探讨、共享学习功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术:使学生了解国家的含义和全然属性,明确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明白得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明白得人民民主的普遍性和真实性,明白得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2)进程与方式: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问题大体知识的学习,锻炼学生搜集材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育学生的明白得能力、分辨能力、透过现象熟悉事物本质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我国国家性质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要性的熟悉,使学生熟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1.1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国家的本质、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内容。
2、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3、运用生活实际说明我国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分析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能力目标1、通过对我国国家性质和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的学习,学生能够分析如何正确看待我国人权问题。
2、联系实际,结合事例说明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3、培养比较辨别能力,分析我国国体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的本质区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逐步确立国家意识、民主意识,认识到我国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的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二、重难点:1、重点:国家的含义及根本属性;我国的国家性质及本质;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2、难点: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民主与专政的关系;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三、教学方法:三学一教,四步教学法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什么是国家国家是怎样产生的?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学习目标:(1)知道国家的含义及基本属性(2)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3)知道民主与专政二者之间的关系(4)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与人民民主的特点学生当堂学习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时间为3分钟(三)自学指导:广泛、真实的民主自学指导一:(1)国家是怎样产生的?国家的根本属性是什么?(2)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是什么?人民民主的本质是什么?(4)人民民主的特点有哪些?学生阅读课本第5---6页内容,找出相应的问题提示:注意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与人民民主特点的区别方法:学生阅读课本独立完成,时间为6分钟1、国家的产生及根本属性(1)产生: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国家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教案高中政治必修二202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理解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理解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教案高中政治必修二2021,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教案高中政治必修二2021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国家的含义和根本属性,明确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理解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理解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问题基本知识的学习,锻炼学生收集材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分辨能力、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我国国家性质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要性的认识,使学生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
教学重难点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特点2.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知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这样性质的国家中,我们公民处于什么地位,有哪些政治权利、政治义务,如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本课将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的权利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等方面去揭开国家政治生活的神秘面纱。
(二)进行新课一、面对新旧社会两次特大洪灾的思考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4页材料,同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1、从社会制度方面看,两次洪灾发生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中国废除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2、从国家政权方面看,国家政权从掌握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手中,并为其服务,转变为掌握在人民手中,为广大人民服务。
课题:1 -1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教学目标】:1、了解国家的含义和根本属性2、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3、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特点4、理解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5、理解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教学重点难点】:1我国的国家性质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特点 3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自主学习】:1.国家的含义及根本属性是什么?2.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3.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特点是什么?4.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表现在那些方面?5.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要性)?【交流展示】1.英国思想家霍兰认为,国家是由一定人口,在一定地域上受固有主权支配的团体。
这一论断揭示国家的本质了吗?答案这一论断肯定了国家有一定人口、领土和主权,但没有揭示国家的本质。
从本质上讲,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有人认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同其他类型的国家是一样的,还有人认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同其他类型的国家是不一样的。
请从民主和专政的关系角度对这两种观点进行评析。
答案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不科学的。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同其他类型的国家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相同点在于,任何国家都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都具有阶级性。
不同点在于,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民主新型专政的统一,它对绝大多数人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3.2010年3月15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力量,巩固人民的政权,是正义的事情,没有什么输理的地方。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正确处理敌我矛盾,才有可能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我国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答案(1)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已被写入宪法。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国家的含义,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的表现,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内容。
理解国家的产生和本质属性,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和本质,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能力目标运用比较法,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通过对历史材料与时政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分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我国国家性质的学习,提高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要性的认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势,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
【重点难点】重点:把握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和本质。
难点:理解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导入】情境导入PPT呈现爷爷两个不同时间段的简历,进行比较分析。
•第一时间段:1927.7.1(出生)—1949.9.30•学历:文盲•职业:佃户(租种某地主土地的农民称为某地主的佃户)•参与政治生活经历:无•财产状况:无田无地无房无妻儿(无产者)•第二时间段:1949.10.1—1955.10.1•学历:扫盲班,识字•职业:农民(在属于自己的田地上劳作)•参与政治生活经历:1953年12月参加第一次人大代表选举,当选乡人大代表。
1954年任治安队长。
•财产状况:有田有地有房有妻儿。
(53年我爸爸出生,53年成为爷爷一生最难忘的一年)探究:爷爷在这两个时间段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活动】师生互动一、广泛、真实的民主1.国家与国家性质学生回答:变化(略)。
第一时间段爷爷生活在国民党统治下的旧中国旧社会,第二时间段爷爷生活在新中国新社会。
教师追问:这里旧中国与新中国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学生回答:国家性质不同。
教师追问:这里旧中国与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分别是什么?学生回答:旧中国的国家性质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专政,新中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
教师追问:国家的性质也就是国体,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的。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姓名:年级:高一日期:2012年3月12日导师:学科:政治生活框题: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教学内容: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教学内容分析:《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一框是细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第一课第一框内容。
本框内容主要有国家的本质、我国的性质、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及民主与专政的特点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因意义。
这些作为在学习政治常识前必须了解的基础性知识放在整本书的开头,起着辐射全书的基础性作用,如,国家本质、我国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等知识是后面学习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政府职能、以及国际关系的理论出发点。
因此,本框是整本书的理论出发点和知识构建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政治生活》是使高中学生人生中第一次较为正式和系统地了解政治常识一本书,而学生在初学时又缺乏相关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注重对学生初学时的接受能力的照顾,特别是本框处于政治生活第一课第一框,就需要教师在授课时注重给学生营造便于其理解知识的心理氛围,如通过视频,图片等激发学生兴趣,奠定政治课学习中的情感基础。
教学设计思想:本课教学设计主要依据建构主义理论进行展开,及整堂课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而教师作为协助者从旁引导,帮助学生独立思考,为以后逐步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解读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性质;理解国家本质;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归纳我国人民民主与国家专政的特点及具体表现;了解民主与专政的辩证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理解国家本质,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通过归纳人民民主与国家专政的特点及具体表现培养学生材料解读能力及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理解我国性质与归纳人民民主与国家专政的特点增强学生对我国国家性质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人民民主及专政的特点和表现。
(依据:对我国民主与专政的特点的分析归纳,是学生对人民民主专政本质的理解的必要要求;确定人民民主及专政的特点和表现为教学重点也是实现本课能力目标的需要教学难点:国家的性质。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教法与学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活动设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政治生活》概述一、人民民主的生动写照二、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自主学习一:自主学习教材P4-6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国家的含义?国家的根本属性是什么?国家性质及其决定因素是什么?总结: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我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
重点讲解人民民主的特点。
三、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自主学习二:阅读教材P6-P7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民主?2、什么是专政?3、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和本质是什么?总体概述,理清逻辑关系。
自主探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必备知识目标:我国国体。
教师小结: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在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学生活动:合作探究问题:结合日常生活实际,谈谈我国民主广泛性和真实性的表现。
教师小结: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课堂小结课堂小结,梳理知识,加深印象。
当堂检测有效练习1、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2、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和本质分别是什么?3、我国政府关于人权的观点是什么?4、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业布置课时作业板书设计1.1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一、人民民主的生动写照1、国家的含义?2、国家的根本属性是什么?。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国家的本质、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2.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3.运用生活实际说明我国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分析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
二、教学重点、难点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四、教学建议本框题是政治生活的入口课,涉及的概念、原理有较大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有比较大的难度,建议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具体材料、数据等辅助学习、理解。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知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这样性质的国家中,我们公民处于什么地位,有哪些政治权利、政治义务,如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本课将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的权利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等方面去揭开国家政治生活的神秘面纱。
(二)进行新课一、人民民主的生动写照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4页材料,同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1.新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完善与发展的历史见证。
2.从侧面体现了民主的真实性与广泛性3.农民工畅所欲言,反映我国民主管理的新发展。
二、广泛、真实的民主1.国家的基本理论(1)国家的含义及根本属性从本质上讲,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页“专家点评”,了解国家性质的有关常识。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
(2)国体及其决定因素国家的性质又称国体,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的。
(引导学生思考说明什么问题?)根据国家性质不同,可分为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教学设计鹤岗市第一中学陈玉玲《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第一课第一框。
本框题从国家的根本属性入手分析了与剥削阶级统治的国家不同,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是我国的国体。
一国的国体决定了公民与国家的关系,也决定了一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因此,本框题的知识在整个政治生活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对本框题知识的理解,影响着学生对我国一系列政治制度、政策的理解。
【学情分析】1.从认知能力方面看,高一的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辨能力都有所提高,有利于学生透过纷繁复杂的政治现象看到其本质。
但这些能力还不够全面,需要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
2.从身心发展方面看,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可塑性强是这个时期学生的显著特点。
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对政治的关注度有所提高。
掌握扎实的政治知识,得到正确的引导,对于学生正确理解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学生的制度自信,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叛逆期,教师应处理好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关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形成真正的政治认同。
【设计思路】综合考虑本节课的知识特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身心发展特点以及网络授课的条件限制,本节课确定了以下设计思路:1. 部分课堂探究适当前置。
课前要求学生收集有关知识的佐证材料,并简要说明理由。
通过资料的收集及论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 选用典型的时政材料,设置由浅入深的并方便在评论区回答的问题,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政治现象进行由浅入深的思考。
3. 为保证这节课知识的完整性和思路的连贯性,将一些不影响课程整体性的需要区分的概念单独放到下一节课讲解。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国家的含义和根本属性;明确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理解人民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管用性;理解专政职能的对象、方式、目的;理解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1.1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国家的本质、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2、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3、运用生活实际说明我国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分析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能力目标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
【教学重点】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教学难点】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知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这样性质的国家中,我们公民处于什么地位,有哪些政治权利、政治义务,如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本课将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的权利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等方面去揭开国家政治生活的神秘面纱。
(二)进行新课面对新旧社会两次特大洪灾的思考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4页材料,同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1、从社会制度方面看,两次洪灾发生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中国废除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2、从国家政权方面看,国家政权从掌握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手中,并为其服务,转变为掌握在人民手中,为广大人民服务。
二、广泛、真实的民主1、国家的基本理论(1)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从历史上看,国家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它的产生、存在有什么作用?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讨论后作出进行点评。
教师点评:国家是由于生产力发展出现私有制,从而产生阶级、阶级对抗,统治阶级为镇压被统治阶级反抗而建立的暴力机关。
由此可见国家之本质。
(2)从本质上讲,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