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需求分析与规范(下)
- 格式:ppt
- 大小:402.50 KB
- 文档页数:41
第一章导言名词解释劳动——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在生产过程中有目的的支出劳动力的活动劳动力——在早期的概念中,劳动力指从事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工”,即“工人”或产业工人,马克思理论把劳动力看作可变资本,知识经济时代脑力与体力劳动者的差别已不表现在劳动的本质特征上。
“员工”这一范畴被企业以及各类组织广泛使用劳动市场——劳动力供求的市场劳动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人口经济学——人口经济学研究人口的生产与再生产的经济问题、人口自然增长的经济规律,特别是人口对物质资源消费的影响是其集中要研究的对象和任务人力资源管理——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和科学管理的制度、法令、程序和方法的总和。
实证经济学——两个假设前提:稀缺性;理性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人们的行为是怎样的规范经济学——用互惠原则去衡量经济效益的好坏和制度政策的利弊,分析经济行为人的选择应该是什么的问题简答题1、谈谈你对劳动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理解。
第一,在效用最大化假设下,劳动力资源的投入产出机理。
第二,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结果。
第三,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2、举例说明运用规范经济学或者实证经济学研究现实劳动经济或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价值。
实证经济学实际上是一种对人的经济行为进行研究和分析的一种理论。
它建立在两个假说之上,即稀缺性和人是有理性的。
从稀缺性方面来讲,正是由于稀缺性的存在,才产生了经济学上的“机会成本”概念。
它隐含的一个重要命题是人们对资源的使用存在着供求问题,存在着成本特别是机会成本问题。
所以,劳动力资源也是稀缺的。
而这种稀缺的程度可以通过劳动力的价格---工资反映出来。
比如,每年应届大学生的求职,在多种职业只能有一种选择,而用人单位也只能在李四或者是王五之间做出唯一的聘用选择。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升级与优化第一章:项目背景与目标 (3)1.1 项目启动背景 (3)1.2 项目目标与意义 (3)第二章:需求分析与规划 (4)2.1 现有系统评估 (4)2.1.1 功能评估 (4)2.1.2 功能评估 (4)2.1.3 用户体验评估 (4)2.2 用户需求调研 (4)2.2.1 用户访谈 (4)2.2.2 调研问卷 (4)2.2.3 需求分析 (5)2.3 系统升级规划 (5)2.3.1 功能优化 (5)2.3.2 功能提升 (5)2.3.3 用户体验改进 (5)2.3.4 培训与支持 (5)第三章:系统设计与架构 (6)3.1 系统架构设计 (6)3.1.1 整体架构 (6)3.1.2 数据层 (6)3.1.3 业务逻辑层 (6)3.1.4 表示层 (6)3.2 模块划分与功能设计 (6)3.2.1 模块划分 (6)3.2.2 功能设计 (7)3.3 技术选型与平台搭建 (7)3.3.1 技术选型 (7)3.3.2 平台搭建 (7)第四章:核心功能升级 (8)4.1 员工信息管理升级 (8)4.2 薪资福利管理升级 (8)4.3 培训与发展管理升级 (8)第五章:扩展功能开发 (9)5.1 员工自助服务功能开发 (9)5.2 绩效管理功能开发 (9)5.3 数据分析与报表功能开发 (10)第六章:系统安全与稳定性优化 (10)6.1 数据安全与备份策略 (10)6.1.1 数据加密 (10)6.1.2 数据备份 (10)6.2 系统稳定性优化措施 (11)6.2.1 负载均衡 (11)6.2.2 容灾备份 (11)6.2.3 网络优化 (11)6.2.4 硬件设备升级 (11)6.3 用户权限与访问控制 (11)6.3.1 权限分级 (11)6.3.2 访问控制 (11)6.3.3 操作审计 (11)第七章:用户体验优化 (12)7.1 界面设计与交互优化 (12)7.1.1 界面设计优化 (12)7.1.2 交互优化 (12)7.2 系统操作流程优化 (12)7.2.1 功能模块划分 (12)7.2.2 操作流程简化 (13)7.3 响应速度与功能优化 (13)第八章系统集成与对接 (13)8.1 与其他系统对接 (13)8.2 数据迁移与整合 (14)8.3 系统集成测试 (14)第九章:培训与推广 (15)9.1 员工培训与指导 (15)9.1.1 培训内容规划 (15)9.1.2 培训方式 (15)9.1.3 培训效果评估 (15)9.2 系统推广策略 (15)9.2.1 制定推广计划 (15)9.2.2 宣传与沟通 (16)9.2.3 激励措施 (16)9.3 用户反馈与改进 (16)9.3.1 收集用户反馈 (16)9.3.2 分析反馈意见 (16)9.3.3 改进措施实施 (16)第十章:项目总结与展望 (16)10.1 项目实施总结 (16)10.1.1 项目背景与目标 (16)10.1.2 项目实施过程 (16)10.1.3 项目实施成果 (17)10.2 项目成果评估 (17)10.2.1 功能优化评估 (17)10.2.2 成本效益评估 (17)10.3 未来发展展望 (18)10.3.2 功能拓展 (18)10.3.3 系统整合 (18)第一章:项目背景与目标1.1 项目启动背景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其信息化水平成为企业提升管理效率、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
地区应急物资储备方案____年地区应急物资储备方案第一章绪论1.1 项目背景近年来,全球自然灾害频发,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等问题也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在此背景下,地区应急物资储备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合理的应急物资储备方案能够确保地区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得到快速有效的救援支持,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
1.2 项目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灵活的地区应急物资储备方案,确保灾害发生时及时投入应急救援工作,提高救灾效率,减少损失。
1.3 项目范围本方案将针对____年地区应急物资储备的建设展开详细的计划和措施,包括应急物资储备的种类、数量、储存位置、储存方式等方面进行规划。
第二章需求分析2.1 灾害情况分析根据地区灾害情况的分析,主要包括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和人为灾害(如火灾、爆炸、恐怖袭击等)。
地区应急物资储备方案需要根据不同灾害的特点和可能发生的规模,合理确定应急物资的种类和数量。
2.2 救援需求分析根据地区的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状况等方面的需求分析,确定应急物资的需求量。
同时,还需要根据应急救援的时间要求和场景需求等因素,合理确定应急物资的储存位置和储存方式。
第三章方案设计3.1 应急物资种类设计根据灾害情况和救援需求,确定应急物资的种类。
主要包括食品、饮用水、医疗物资、救护器材、应急通信设备等。
在设计应急物资种类时,需要考虑到不同灾害的特点和救援需求的差异,并确保物资的全面性和充分性。
3.2 应急物资数量设计根据灾害情况和救援需求,合理确定应急物资的数量。
应急物资的数量要根据地区的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状况等进行科学计算,确保能够满足灾害发生时的需求。
3.3 应急物资储存位置设计根据地区的地理环境和基础设施状况,合理确定应急物资的储存位置。
储存位置要选择在地势较高、交通便利、安全可靠的地方,并考虑到物资运输和分发的便捷性。
3.4 应急物资储存方式设计根据应急物资的性质和特点,合理确定应急物资的储存方式。
软件开发测试流程及规范手册第一章软件开发测试概述 (3)1.1 软件开发测试的目的 (3)1.2 软件开发测试的原则 (3)第二章需求分析 (4)2.1 需求收集 (4)2.2 需求确认 (4)2.3 需求文档编写 (5)第三章设计阶段 (5)3.1 软件架构设计 (5)3.2 模块划分 (6)3.3 数据库设计 (6)第四章编码规范 (7)4.1 编码风格 (7)4.1.1 命名规范 (7)4.1.2 代码排版 (7)4.1.3 代码结构 (7)4.2 代码注释 (7)4.2.1 注释原则 (7)4.2.2 注释格式 (8)4.3 代码审查 (8)4.3.1 审查内容 (8)4.3.2 审查流程 (8)第五章单元测试 (8)5.1 单元测试策略 (8)5.1.1 测试范围 (8)5.1.2 测试方法 (8)5.1.3 测试优先级 (8)5.1.4 测试环境 (9)5.2 单元测试执行 (9)5.2.1 编写测试用例 (9)5.2.2 测试执行 (9)5.2.3 调试与修复 (9)5.2.4 测试报告 (9)5.3 单元测试报告 (9)5.3.1 测试概览 (9)5.3.2 测试详情 (9)5.3.3 错误分析 (9)5.3.4 测试覆盖率 (9)5.3.5 改进建议 (10)第六章集成测试 (10)6.1 集成测试策略 (10)6.1.2 测试策略 (10)6.2 集成测试执行 (10)6.2.1 测试准备 (10)6.2.2 测试执行 (10)6.3 集成测试报告 (11)6.3.1 报告内容 (11)6.3.2 报告格式 (11)6.3.3 报告提交 (11)第七章系统测试 (11)7.1 系统测试策略 (11)7.2 系统测试执行 (12)7.3 系统测试报告 (12)第八章功能测试 (13)8.1 功能测试策略 (13)8.2 功能测试执行 (13)8.3 功能测试报告 (13)第九章安全测试 (14)9.1 安全测试策略 (14)9.1.1 测试目标 (14)9.1.2 测试范围 (14)9.1.3 测试方法 (15)9.2 安全测试执行 (15)9.2.1 测试准备 (15)9.2.2 测试执行 (15)9.3 安全测试报告 (16)9.3.1 报告内容 (16)9.3.2 报告格式 (16)第十章测试管理 (17)10.1 测试计划 (17)10.2 测试进度管理 (17)10.3 测试风险管理 (17)第十一章缺陷管理 (18)11.1 缺陷报告 (18)11.2 缺陷跟踪 (18)11.3 缺陷分析 (18)第十二章测试团队管理 (19)12.1 测试团队组织 (19)12.1.1 团队规模与结构 (19)12.1.2 职责分工 (19)12.2 测试人员培训 (20)12.2.1 测试基础知识 (20)12.2.2 软件开发流程 (20)12.2.3 测试工具与技能 (20)12.3 测试团队沟通与协作 (20)12.3.1 定期会议 (20)12.3.2 信息共享 (20)12.3.3 缺陷管理 (20)12.3.4 测试用例管理 (20)12.3.5 测试结果反馈 (21)第一章软件开发测试概述1.1 软件开发测试的目的软件开发测试是软件工程中的一环,其主要目的在于保证软件产品的质量,提高用户满意度,降低维护成本。
微观经济学习题第一章导论一. 选择题:1.“资源是稀缺的”是()A.指资源是不可再生的B.存在于人类社会的任何阶段的C.指生产力不发达造成了物品供给不足D.指可用的经济资源与人类的欲望相比总是显得不足解析:资源的稀缺性是任何社会和任何时代都存在的基本问题。
它是指与人们的需要相比较,资源的供给量相对不足。
事实上有些资源是可再生的,并且用之不竭,但我们对其用途进行选择,这仍然是稀缺资源如何配置的问题。
答案:B D2.下列哪项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外移()A.资本存量增加B.技术进步C.失业减少D.劳动力增加解析:生产可能性曲线(边界)表示一个经济社会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所能生产的不同的商品组合。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和位置,将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而发生变化。
技术进步将使生产可能性边界外移。
而技术进步对各种商品生产的不同影响,决定改变以后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
资本存量、劳动力增加都增加了可用资源。
答案:A B D3.某先生辞去月薪1000元的工作,取出自有存款100 000元(月息1%),办一家独资企业,如果不考虑商业风险,则该先生自办企业按月计算的机会成本是()元A.2000B.10 000C.1 000D.101 000解析:机会成本:把一定量的具有多种用途的资源用于生产某种商品后,放弃该资源用于其它用途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即为这种商品的生产中使用该资源的机会成本。
月薪1000+利息100 000*1%=2000元答案:A4.一个经济体系必须作出的基本选择是()A.生产什么B.生产多少C.如何生产D.为谁生产解析:一个社会经济系统必须解决以下问题:1、决定产出的水平和构成——生产什么,生产多少;2、生产过程中的资源配置——怎么生产;3、产品在社会成员间的分配——为谁生产. 一个好的经济制度,是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同时,还要保证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产出的稳步增长。
答案:A B C D5.以下属于规范分析命题的是()A.“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拉开了中国居民收入的贫富差距B.美国经济比俄罗斯经济增长得快C.应当继续实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D.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企业的规模越大越好解析:实证分析解释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
第⼆章需求分析第⼆章需求分析2.1 引⾔2.1.1 编写⽬的随着现代社会的⽇益进步,乘坐飞机出⾏的⼈员⽇益增多,制作⼀个有⽤的机票预订系统是⾮常及时的。
该系统可以⽤于机票管理⼈员预订机票,可以让旅客进⾏查询,预定。
也可以让旅⾏社进⾏预订。
满⾜了⼈们出⾏的需求,使其更⽅便更快捷的服务于旅客。
2.1.2 项⽬背景开发软件名称:机票预订系统。
项⽬任务提出者:航空公司和旅游开发公司。
项⽬开发者:河北⼤学开发⼩组。
⽤户:航空公司及旅游开发公司。
项⽬与其他软件,系统的关系:本项⽬采⽤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原理,客户端的程序是建⽴在Windows NT 系统上以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为开发软件的应⽤程序,服务器端采⽤Linux 为操作系统的⼯作站,是采⽤Oracle 8的为开发软件的数据库服务程序。
图22.1.3 定义性能测试:通过模拟⼤量浏览器客户端同时访问Web服务器,获得系统的性能数据。
虚拟⽤户:模拟浏览器向Web服务器发送请求并接收响应的⼀个进程或线程。
响应时间:浏览器向Web服务器提交⼀个请求到收到响应之间的间隔时间。
思考时间:浏览器在收到响应后到提交下⼀个请求之间的间隔时间。
请求成功率:Web服务器正确处理的请求数量和接收到的请求数量的⽐。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Web服务器成功处理的HTTP页⾯或HTTP请求数量。
在线⽤户:⽤户通过浏览器访问登录Web应⽤系统后,并不退出该应⽤系统。
通常⼀个Web 应⽤服务器的在线⽤户对应Web 应⽤服务器的⼀个Session。
并发⽤户数:Web服务器在⼀段时间内为处理浏览器请求⽽建⽴的HTTP连接数或⽣成的处理线程数。
当所有在线⽤户发送HTTP请求的思考时间为零时,Web服务器的并发⽤户数等于在线⽤2.1.4 参考资料《软件⼯程导论》,张海藩,清华⼤学出版社。
《实⽤软件⼯程》,郑⼈杰等,清华⼤学出版社。
《软件⼯程—实践者的研究⽅法》,(美)普雷斯曼著,马素霞等译,机械⼯业出版社。
第一章 (2)第二章 (3)第三章 (4)第四章 (5)第五章 (6)第六章 (8)第七章 (10)第八章 (10)第九章 (11)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项目的市场调研习题1.选择题(1)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与硬件相互依存的另一部分,它包括文档、数据和()。
A.数据B. 软件C.文档D. 程序(2)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如何用系统化、()、可度量化等工程原则和方法去进行指导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学科。
A.规范化B.标准化C.抽象化D.简单化(3)软件工程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方法学的影响B.软件危机的出现C.其他工程学科的发展D.计算机的发展(4)可行性研究主要包括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法律可行性和()等六个方面。
A.运行可行性B.条件可行性C.环境可行性D.维护可行性(5)编制项目开发计划的目的是用文件的形式,把在开发过程中各项工作的负责人员、开发进度、所需经费预算、所需软件、硬件条件等问题做出的安排以()记载下来。
A.文件形式B. 文档形式C. 电子档案形式D. 条文形式2.填空题(1)软件工程是开发、运行、维护和修复软件的系统方法,这里所说的系统方法,是把系统化的、规范化的、可度量化的途径应用于软件生存周期中,也就是把工程化应用于软件中。
(2)可行性研究的任务不是具体解决系统中的问题,而是确定问题是否值得解决、是否能够解决。
(3)软件的开发计划也称项目实施计划,是一个综合的计划,是软件开发工作的指导性文档,阅读对象是软件开发的主管部门、软件技术人员和普通用户。
3.思考题(1)软件危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为何要引入软件工程的概念?答:①忽视了软件开发前期的需求分析的需求分析;②开发过程没有统一、规范的方法论的指导,文档资料不齐全,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③忽视测试阶段的工作,提交给用户的软件质量差。
④请示软件的维护。
(2)可行性研究的主要任务有哪些?答:①经济可行性②技术可行性③时机可行性④管理上的可行性⑤法律可行性⑥运行可行性(3)制定项目开发计划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①项目资源计划软件开发中的资源包括用于支持软件开发的硬件,软件工具以及人力资源。
第二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知识点总结第一节 需求分析一、需求概述1、需求的含义: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2、影响需求的因素:1)商品自身的价格;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3)相关商品的价格;4)消费者的偏好;5)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
二、需求函数1、含义:Q d =f(P)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2、公式:Q d =α-β·P3、图形: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Q 与P 成反方向变动。
4、需求定理: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
三、需求变动1)需求量的变动:商品自身的价格引起的。
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需求数量组合点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运动。
2)需求的变动:商品自身价格以外的因素引起的。
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四、需求弹性1、弹性的一般含义1)公式:弹性=当自变量变化1%时,因变量变化?%。
自变量的变动比例因变量的变动比例2)弧弹性:e=YX X Y ∙∆∆3)点弹性:e=YX dX dY ∙2、需求的价格弹性1)含义: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需求的价格弹性= —价格的变动比例需求量的变动比例2)计算:A 弧弹性:e d = — 表示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
Q P P Q ∙∆∆如要计算需求曲线某两点之间的弹性一般用需求价格弹性的中点公式来求得:e d = — 。
222121Q Q P P P Q ++∙∆∆B 点弹性:e d = — 表示需求曲线上某点的弹性。
Q P dP dQ ∙另外,点弹性也可以用几何方法求得:线性需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的弹性,都可以通过由该点出发向价格轴或数量轴引垂线的方法来求得。
3)弹性的五种类型:e d >1;e d <1;e d =1;e d =0;e d =∞。
智能硬件产品开发流程及测试标准第一章概述 (3)1.1 项目背景 (3)1.2 产品定义 (3)1.3 目标市场 (3)第二章需求分析 (4)2.1 用户需求调研 (4)2.2 功能需求分析 (4)2.3 功能需求分析 (4)2.4 可行性分析 (5)第三章设计规划 (5)3.1 架构设计 (5)3.2 硬件设计 (5)3.3 软件设计 (5)3.4 人机界面设计 (6)第四章硬件开发 (6)4.1 原型设计与制作 (6)4.2 硬件选型与采购 (6)4.3 硬件集成与调试 (7)4.4 硬件测试与验证 (7)第五章软件开发 (7)5.1 系统架构设计 (7)5.2 模块划分与开发 (8)5.3 算法实现与优化 (8)5.4 软件测试与验证 (8)第六章集成测试 (9)6.1 硬件与软件集成 (9)6.2 系统级功能测试 (9)6.3 功能测试 (10)6.4 兼容性测试 (10)第七章系统优化 (11)7.1 硬件优化 (11)7.1.1 升级CPU和内存 (11)7.1.2 硬盘升级与优化 (11)7.1.3 显卡升级与优化 (11)7.2 软件优化 (11)7.2.1 操作系统优化 (11)7.2.2 驱动程序更新 (11)7.2.3 应用程序管理 (11)7.3 系统功能优化 (12)7.3.1 开机优化 (12)7.3.2 系统内存管理 (12)7.4 用户体验优化 (12)7.4.1 界面设计优化 (12)7.4.2 交互体验优化 (12)7.4.3 反馈和帮助文档 (12)第八章测试标准与规范 (12)8.1 测试标准制定 (13)8.2 测试方法与工具 (13)8.3 测试流程与文档 (13)8.4 测试结果评估 (14)第九章安全与可靠性测试 (14)9.1 安全测试 (14)9.1.1 测试目的与意义 (14)9.1.2 测试内容与方法 (14)9.2 可靠性测试 (15)9.2.1 测试目的与意义 (15)9.2.2 测试内容与方法 (15)9.3 环境适应性测试 (15)9.3.1 测试目的与意义 (15)9.3.2 测试内容与方法 (15)9.4 电磁兼容测试 (16)9.4.1 测试目的与意义 (16)9.4.2 测试内容与方法 (16)第十章生产与制造 (16)10.1 生产线建设 (16)10.1.1 生产线规划 (16)10.1.2 生产线设计 (16)10.1.3 生产线建设与调试 (16)10.2 零部件采购与库存 (17)10.2.1 零部件采购 (17)10.2.2 零部件库存管理 (17)10.3 生产工艺与质量控制 (17)10.3.1 生产工艺制定 (17)10.3.2 质量控制体系 (17)10.3.3 持续改进 (17)10.4 成品检验与包装 (17)10.4.1 成品检验 (17)10.4.2 成品包装 (17)第十一章市场推广与售后服务 (18)11.1 市场调研与分析 (18)11.2 品牌建设与推广 (18)11.3 售后服务体系建设 (18)11.4 用户反馈与产品改进 (19)第十二章项目总结与展望 (19)12.2 经验教训总结 (19)12.3 未来发展方向 (20)12.4 项目改进建议 (20)第一章概述1.1 项目背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各行业对高效、智能的产品需求日益旺盛。
第二章需求分析一、需求函数(一)瓦尔拉斯需求函数商品需求定义:预算集中的效用最大化的解X *,反映*x 与P 与W 的关系称为需求函数,表示成n w +∈R p x ),(。
例子:建立L 函数:)()(),,(221112121x p x p w x x x x L --++==λλρρρ 一阶条件为:0)(111111211=-+=∂∂--p x x x x L λρρρρρρ 0)(121211212=-+=∂∂--p x x x x L λρρρρρρ 02211=--=∂∂x p x p w Lλ21121)(p p x x =-ρ,直接推导112121122111)(---=⇒=ρρρp p x x x p p x代入2211x p x p w +=,得到:121111111211211112112121)()(--------+=+==ρρρρρρρρρρρρp p wp p pp p wp p px x ;12111122---+=ρρρρρp p wp x令1-=ρρr ,则有:r r r p p wp x 21111+=-,rr r p p wp x 21122+=-需求函数的三个性质(1)在价格和收入上,需求函数是零次齐次的:即对于任给p ,w 和满足0>a ,有),(),(w p x aw ap x =经济含义是:如果价格和收入以同一比例变化,则消费者的需求数量保持不变。
(2)瓦尔拉斯法则:任给),(w p x x ∈有w x p =⋅经济含义:消费者会在有生之年用光他的全部资源(财富)。
(3)凸性和唯一性。
如果)(⋅u 是拟凹的,则),(w p x 是一个凸集。
思考如何证明。
若)(⋅u 是严格拟凹的,则),(w p x 只包含单一的元素。
(二)间接效用函数定义:)],([),(*w p x u w p v =,即需求函数代入原效用函数。
例子:2121ln )1(ln ),(x x x x u αα-+= s.t. w x p x p =+2211 构造拉格朗日函数:()()221121ln 1ln x p x p w x x L --+-+=λαα 一阶条件: 01111=-=∂∂p x x L λα (1);()011222=--=∂∂p x x L λα (2)02211=--=∂∂x p x p w Lλ(3) ()()2112121p p x x =-⋅⇒αα 12211p p x x ⋅-⋅=αα (4) 或21121p p x x ⋅-⋅=αα (5)将(5)代入(3) w x p x p w p p x p x p =⋅-+⇒=⋅-+111121121111αααα111111111p w x w x p w x p αααα=⇒=⋅⎪⎭⎫ ⎝⎛⇒=⋅⎪⎭⎫ ⎝⎛-+将(4)代入(3)w x p x p w x p p p x p =+-⋅⇒=+⋅-⋅222222122111αααα()22222211111p w x w x p w x p αααα-=⇒=⎪⎭⎫ ⎝⎛-⇒=⎪⎭⎫ ⎝⎛+-然后求解间接效用函数:将需求函数代入目标函数:2121ln )1(ln ),(x x x x u αα-+=()21211ln)1(ln),,(p wp ww p p v αααα--+=()()[]21ln ln 1ln )1(ln ln ln p w p w -+--+-+=αααα()()()()21ln 1ln 11ln 1ln ln ln p w p w 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1ln 1ln ln 1ln ln 21p p w∴c p p w w p p v +---=2121ln )1(ln ln ),,(αα 其中:)1ln()1(ln αααα--+=c 。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的撰写要求与格式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的要求与格式撰写毕业论文的要求:1、选题的基本原则是:(1).必须符合计算机应用专业综合训练的要求(涉及课程为三门以上)。
(2).在满足综合训练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与本地区、本单位实际需要相结合的课题。
(3).选题要有利于深化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拓宽所学的知识面。
(4).课题的设计难度要适中,应使中等程度的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设计任务2.每个学生应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3.毕业设计说明书应在8000字以上(含源程序代码),文中引用的部分必须注明出处。
4.论文要书写规范、文字通顺、图表清晰、测试数据完整、结论明确;5.论文一般应包含有摘要、关键字、目录、综述、论文主体及参考文献等。
6.论文要求用A4纸打印,正文字号小4,宋体字,1.5倍行距,单面打印,统一风格,统一封面,打印装订成册,一式3份。
7 .毕业设计的最终成绩由省电大审定。
毕业论文格式:毕业设计(论文)是毕业设计工作的总结和提高,毕业设计论文反映了毕业生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因此要求学生以积极认真、严谨求实的态度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1.内容摘要(150~200字)及关键词(3~8个)摘要的内容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论、结果等几方面.关键词是文章中的核心词汇,它的作用是便于文章的检索,关键词不能是短语,也不能是句子。
2.目录(标示出章、节、页码)3.开发背景和意义;4.需求分析:数据需求、处理需求、操作(界面)需求、环境需求(平台选型),功能需求业务流程图、数据流图DFD、数据字典。
5.概要设计:方案选择(系统模式):单机模式、C/S模式、B/S模式,数据库访问方式系统结构:系统功能模块图,6.功能设计:详细说明系统各项功能。
7.开发工具介绍:特点和优势(不能太长,不要介绍工具的用法)8.数据库设计:●概念设计(E-R模型);●逻辑设计:列出系统中使用的全部数据表及其属性定义(表结构),各表之间的关系。
图书管理系统实验报告(共10篇)图书馆管理系统课程设计报告书图书馆管理系统班级:软件0801班小组成员:刘静蒋玲李辉姚华真日期:2011年1月10日第一章系统概述1.1系统背景当今时代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
在各行各业中离不开信息处理,这正是计算机网被广泛应用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外部环境。
计算机的最大好处在于利用它能够进行信息管理。
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大大的提高了其安全性。
尤其对于复杂的信息管理,计算机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优越性。
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密切相关,系统的开发是系统管理的前提。
本系统就是为了管理好图书馆信息而设计的。
图书馆作为一种信息资源的集聚地,图书和用户借阅资料繁多,包含很多的信息数据的管理。
本案例的问题定义是:为了减轻新生入学(或新员工入公司)、不断增加、修改图书给图书馆带来的不便而设计的。
图书馆管理系统是办公自动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适应现代管理制度要求、推动学生学籍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必要条件。
该软件最终的使用者是学校,公司,图书馆管理者,并提供以下的功能: 1. 默认页提供关于图书馆的基本信息;2. 图书馆管理者可以根据读者信息创建读者的帐户;3. 如果读者输入的电子邮件ID 在数据库中已存在,系统将显示错误页;4. 图书馆管理者必须先登录才能在了解图书馆的详细信息和自己的基本信息,并可以对图书进行添加、查找、修改、注销等的操作,还可对读者进行管理与归类;5. 读者必须先登录才能对图书进行借阅、归还、续借等操作。
1.2 可行性研究1.2.1 [技术条件方面的可能性]技术上的可行性分析主要分析现有技术条件能否顺利完成开发工作,硬件、软件配置能否满足开发者的需要,各类技术人员的数量,水平,来源等。
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工作主要是在读者和图书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能相互沟通信息和处理信息。
所使用的语言是C#和SQL之间连接,这是大家还比较熟悉的内容,可行性绝对可行。
毕业论文设计---图书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三峡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图书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专业信息管理与服务院部电子工程学院学号 2009301020131 姓名史正添指导教师唐文涛讲师答辩时间 2011年6月目录内容摘要引言第一章课题简介第二章需求分析2.1图书管理现状2.2系统的数据字典2.3系统数据流程图第三章系统概念3.1系统功能模块解析3.2系统功能结构图3.3系统ER图的设计第四章系统逻辑和物理设计4.1数据库的设计4.2数据库的维护4.3功能模块的实现第五章调试与分析5.1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5.2进一步改进设想第六章用户操作说明6.1软硬件环境6.2应用系统安装6.3操作手册小结参考文献致谢内容摘要图书管理系统是采用Visual Basic6.0开发的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
开发本系统的基本步骤:需求分析、系统概念设计、系统逻辑和物理设计、系统实现和维护。
在系统分析中先后用数据字典、数据流程、系统的功能结构图、ER图分析了系统所需的各种数据。
在系统的设计过程中,我们采用了模块独立设计法,比较详细的展现了各个模块的功能。
在库和表的设计当中, 我们力求层次清晰,设计简单实用。
在系统具体实行阶段中,我们精心细致的画出了各个窗体并给出了相应的事件和代码,以实现各个窗体的作用。
本系统虽然设计简单,但有一定的实用性。
系统的功能较为全面,使用简单,基本上可以作为一般大中小学的图书管理系统。
关键字:数据库 SQL 语言 Visual Basic6.0 图书图书管理引言当今时代是飞速发展的的信息时代。
在各行各业中离不开信息处理,这正是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信息管理系统的原因。
计算机的最大好处在于利用它能够进行信息管理。
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控制,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大大的提高了其安全性。
尤其对于复杂的信息管理,计算机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优越性。
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与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密切相关,系统的开发是系统管理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