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济学 第二章 需求供给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96.00 KB
- 文档页数:46
管理经济学知识点总结管理经济学是一门将经济学原理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的学科,它帮助管理者理解市场力量、成本结构、资源配置以及企业战略等方面的问题。
以下是管理经济学的一些核心知识点总结:1. 需求与供给分析- 需求法则: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
- 供给法则:价格上升,供给量上升;价格下降,供给量下降。
- 市场均衡:需求与供给相等时的价格和数量。
2. 边际分析- 边际成本(MC):增加一单位产出所增加的总成本。
- 边际收益(MR):增加一单位产出所增加的总收入。
- 边际利润:MR - MC,当边际利润为正时,增加产出是有利的。
3. 成本结构- 固定成本:不随产量变化的成本。
- 变动成本:随产量变化的成本。
- 总成本:固定成本加变动成本。
- 平均成本:总成本除以产量。
4. 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规模经济:随着产量增加,单位成本下降。
- 规模不经济:随着产量增加,单位成本上升。
5. 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市场:许多买家和卖家,产品同质,无市场力量。
- 垄断竞争:许多卖家,产品有差异,存在市场力量。
- 寡头市场:少数卖家,产品可能同质或有差异,存在市场力量。
- 垄断:单一卖家,产品无替代品,有极大市场力量。
6. 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对不同消费者或不同时间、地点的相同产品收取不同价格。
7. 投资决策- 净现值(NPV):投资项目现金流的现值减去初始投资。
- 内部收益率(IRR):使NPV等于零的折现率。
8. 风险与不确定性- 风险:可量化的不确定性。
- 不确定性:不可量化的未知因素。
9. 企业战略- 成本领先战略:通过规模经济和效率降低成本,成为市场低成本生产者。
- 差异化战略:提供独特的产品或服务,满足特定消费者需求。
10. 政府干预与市场失灵- 政府干预:通过税收、补贴、价格控制等手段影响市场。
- 市场失灵:市场不能有效分配资源的情况,如公共品、外部性等。
11. 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市场中的一方比另一方拥有更多相关信息。
管理经济学第二章管理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在管理经济学中,分析工具是帮助管理者做出明智决策的重要手段。
这第二章所涵盖的分析工具,为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寻找最佳的经营策略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首先,需求与供给分析是基础且关键的工具之一。
需求指的是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影响需求的因素众多,包括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偏好、相关商品的价格、预期等等。
比如,当消费者收入增加时,对于正常商品的需求通常会上升;而对于劣质商品,需求则可能下降。
供给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影响供给的因素有生产成本、技术水平、生产者的预期等。
当生产成本降低或者技术进步时,供给往往会增加。
通过对需求和供给的分析,管理者能够预测市场的变化趋势,从而合理安排生产和销售计划。
例如,如果预计某种产品的需求将大幅增加,企业可以提前增加生产,以满足市场需求并获取更多利润。
边际分析是另一个重要的工具。
边际指的是额外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带来的变化。
在管理决策中,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概念至关重要。
边际成本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边际收益则是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收益。
当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增加产量是有利可图的;反之,当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时,减少产量可能更为明智。
让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理解边际分析。
假设一家企业生产某种产品,每多生产一件产品的成本为 10 元,而每件产品的售价为 15 元。
那么,只要继续生产能够带来正的边际收益(15 10 = 5 元),企业就应该增加生产。
但如果随着产量的增加,边际成本上升到 18 元,此时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企业就应该考虑减少生产。
成本效益分析也是管理者经常使用的工具。
这一分析方法旨在比较某个决策或项目的成本和预期效益。
成本不仅包括直接的生产成本,还包括机会成本,即因为选择了某个方案而放弃的其他潜在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