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第二章需求和供给曲线
- 格式:ppt
- 大小:1.45 MB
- 文档页数:96
第2章供求均衡和价格决定一、名词解释需求:需求(demand)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
构成有效需求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购买欲望,即愿意购买;二是购买能力,即能够购买。
理解需求的含义需要同时注意两方面:一是价格,二是数量。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般对应不同的商品或劳务的价格,消费者的购买数量是不同的。
供给:供给(supply)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
与需求的概念类似,供给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供给的愿望,即愿意供给;二是供给的能力,既能够供给。
理解供给的含义需要同时注意两方面:一是价格,二是数量。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应不同的商品或劳务的价格,生产者供给的数量不同。
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与影响该需求数量的价格之间相互关系的函数即需求函数。
通常的表示形式为Q d = f (P)。
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与影响该供给数量的价格之间相互关系的函数即供给函数。
通常的表示形式为Q s= f (P)需求量变动: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商品本身价格变化,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化。
引起需求量变化的原因是商品自身价格的变化,图形上表现为沿着同一条需求曲线上下移动。
供给量变动: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商品本身价格变化,生产者对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化。
引起供给量变化的因素仅仅是商品本身的价格。
在图形上,供给量的变化表现为沿着同一条供给曲线上下移动。
需求变动:需求变化一般定义为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即整体需求水平的变动。
因此,需求变动也被称为需求水平的变动。
图形上,需求的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移动。
供给变动:值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即整体供给水平的变动。
微观经济学计算公式第二章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1)需求函数 线性需求函数 供给函数 线性供给函数 弧弹性公式点弹性公式(2)需求的价格弹性:弧弹性21211212211221121212.2/)(2/)(/)(/)(//e Q Q P P P P Q Q P P P P Q Q Q Q P P P Q Q Q P P Q Q d ++--=+-+-=--=∆∆=(3)需求的价格弹性:点弹性QP dP dQ P dP Q dQ d e ⋅-=-=/ (4)需求弹性的几何意义(以线性函数为例,如右图1)AFFOAC CB OG GB OG CG CG GB Q P dP dQ e d ===⋅=⋅-= (1)供给的价格弹性点弹性:弧弹性:(2)需求交叉价格弹性:(3)需求的收入弹性:P Q s γδ+-=()P f Q d =P Q d βα-=()P f Q =s y xx y x x y y e ⋅∆∆=∆∆=/yx dx dy x dx y dy e ⋅==/价格变化的百分比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QP dP dQ P dP Q dQ s e ⋅==/2/)(2/)(21122112P P P P Q Q Q Q P P Q Q e s+-+-=∆∆=x yy x y y x x Q P dP dQ P dP Q dQ xy e ⋅==/yyx xxy P P Q Q e ∆∆=QM dM dQ M dM Q dQ Q M M Q M e ⋅==⋅∆∆=/第三章 效用论(1)边际效用的表达式(2)消费者均衡条件(3)消费者剩余(4)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 (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5)预算线( budget line )(6)均衡的条件第四章 生产论(1)短期生产函数:(以劳动可变为例)K 不变,L可变,则(2)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3)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K L f Q ,=L ,K 均可变,可互相替代()dQ dTU Q Q TU MU Q =∆∆=→∆lim 0I X P X P X P n n =+++ 2211λ====n n p MU P MU P MU 2211()000Q P dQ Q f CS Q -=⎰dxdy x y MRS x xy =∆∆-=→∆0lim 212122112P I X P P X X P X P I +-=+=2112P PMRS =()K L f Q ,=()K L f TP L ,=L TP AP L L =dLdTP L TP MP L L L=∆∆=(4) 等产量线:(5) 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 )(6) 等成本线(7) 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1、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2、给定产量的成本最小化3、利润最大化可以得到的生产要素组合利润最大化一阶条件根据上两式,可得:(8)特例—柯布-道格拉斯(C-D )生产函数 规模报酬递增 1>+βα 规模报酬不变 1=+βα 规模报酬递减 1<+βα()0,Q K L f Q ==dLdKL K MRTS L =∆∆-=→∆0lim KLL MP MP dL dK L K MRTS =-=∆∆-=→∆0lim r cr w K rKwL c +-=+=rwMP MP MRTS K L ==rw MP MP MRTS K L ==()()()rK wl K L f P K L +-⋅=,,π00=-∂∂=∂∂=-∂∂=∂∂r K fp K w LfP L ππr wMP MP Kf L fK L ==∂∂∂∂βαK AL Q =第五章 成本论(1) ⒈由短期总产量推导短期总成本函数由短期生产函数:可Q 得要素L 的反函数从而短期成本函数可写成下式(2)成本分类总成本TC 总不变成本TFC 常数=TFC总可变成本TVC平均总成本AC :平均不变成本AFC :平均可变成本A VC :边际成本MC :(3)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①边际产量与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由 得可见:边际产量与边际成本两者呈反向变动关系;总产量与总成本的凸凹性相反,且二者都呈在拐点(此时边际量取得最值) ②平均产量与平均可变成本之间的关系由可见,平均成本与平均产量之间两者是反向变动的;当平均产量取得最大值时,平均成本取得最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