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两个基本计数原理---导学案苏教版选修1
- 格式:doc
- 大小:376.00 KB
- 文档页数:4
两个基本计数原理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计数原理的定义解释计数原理的概念和重要性强调计数原理在数学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2 两个基本计数原理介绍两个基本计数原理:排列原理和组合原理解释排列原理: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排列方式的个数解释组合原理: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组合方式的个数第二章:排列原理2.1 排列原理的公式介绍排列公式:P(n, m) = n! / (n-m)!解释排列公式的含义和推导过程2.2 排列原理的应用举例说明排列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练习题:根据给定的问题,运用排列原理计算不同的排列方式个数第三章:组合原理3.1 组合原理的公式介绍组合公式:C(n, m) = n! / [m! (n-m)!]解释组合公式的含义和推导过程3.2 组合原理的应用举例说明组合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练习题:根据给定的问题,运用组合原理计算不同的组合方式个数第四章:排列与组合的综合应用4.1 排列与组合的区别与联系解释排列与组合的概念及其区别强调排列与组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综合应用4.2 综合应用举例举例说明排列与组合在实际问题中的综合应用练习题:根据给定的问题,运用排列与组合原理计算不同的方式个数第五章:练习与拓展5.1 练习题提供一系列练习题,巩固排列与组合原理的应用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提高解题能力5.2 拓展与应用探讨排列与组合原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排列与组合原理解决第六章:排列与组合在概率论中的应用6.1 排列与组合在概率计算中的作用解释排列与组合在概率计算中的重要性介绍排列与组合在计算事件概率时的应用6.2 具体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展示排列与组合在概率计算中的应用练习题:根据给定的概率问题,运用排列与组合原理进行计算第七章:排列与组合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7.1 排列与组合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探讨排列与组合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强调排列与组合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7.2 练习题提供一系列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练习题,运用排列与组合原理进行解答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八章:排列与组合在算法与编程中的应用解释排列与组合在算法与编程中的应用介绍排列与组合在解决算法与编程问题时的作用第八章:排列与组合在算法与编程中的应用8.1 排列与组合在算法中的应用解释排列与组合在算法中的重要性介绍排列与组合在算法设计中的应用实例8.2 排列与组合在编程语言中的应用探讨排列与组合在编程语言中的应用实例强调排列与组合在编程问题解决中的重要性第九章:排列与组合在数学竞赛中的应用9.1 排列与组合在数学竞赛中的题目特点分析数学竞赛中排列与组合题目的特点解释排列与组合在数学竞赛中的重要性9.2 练习题提供一系列数学竞赛中的排列与组合题目,进行练习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提高解决竞赛题目的能力第十章:总结与提高10.1 排列与组合原理的总结回顾本教案的主要内容,总结排列与组合原理的重要性和应用强调排列与组合原理在数学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10.2 提高题与研究性学习提供一系列提高题,鼓励学生深入研究排列与组合原理鼓励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索排列与组合原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六、排列与组合在概率论中的应用重点:排列与组合在概率计算中的作用,具体案例分析难点:理解排列与组合在概率计算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概率问题七、排列与组合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重点:排列与组合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练习题难点:将抽象的排列与组合原理应用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八、排列与组合在算法与编程中的应用重点:排列与组合在算法与编程中的应用,练习题难点:理解算法与编程中排列与组合的概念,以及在实际编程中应用这些概念九、排列与组合在数学竞赛中的应用重点:排列与组合在数学竞赛中的题目特点,练习题难点:解决数学竞赛中的排列与组合问题,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逻辑思维和解题能力十、总结与提高重点:排列与组合原理的总结,提高题与研究性学习难点: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探索排列与组合原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全文总结与概括:本教案主要介绍了排列与组合两个基本计数原理,通过讲解排列与组合的概念、公式及其在概率论、日常生活、算法与编程、数学竞赛等领域的应用,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这两个基本计数原理。
第一章计数原理第1节两个基本计数原理教材分析本节课《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是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选修2-3)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是本章后续知识的基础,对后续内容的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另外本节课涉及的分步、分类的思想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最有效武器,是人们思考问题的最根本方法.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能很容易的接受两个原理的内容,并应用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些形成了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虽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归纳、类比能力,但在数学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方面尚需进一步培养.另外,学生的求知欲强,参与意识,自主探索意识明显增强,对能够引起认知冲突,表现自身价值的学习素材特别感兴趣。
但在合作交流意识欠缺,有待加强. 目标分析⑴知识与技能①掌握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的内容②能根据具体问题的特征选择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⑵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具体问题情境总结出两个计数原理,并通过实际事例学生感悟两个原理的应用并最终学会应用②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师生共究”更深刻的理解分类计数与分步计数原理,并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⑶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学生积极合作的意识,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的掌握教学难点:根据具体问题特征选择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教法、学法分析教法分析:①启发探究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
②分组讨论法:有利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法分析:本节课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学会用类比的思想解决问题,树立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对于分类计数原理设计如下情境(看多媒体):该情境是原教材上情境经过加工设计的,比原教材情境更加贴近学生生活,能够增强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进入思维情境接着是对情境的处理:在情境处理过程中要启发学生由特殊情形归纳出一般原理,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我处理情境的办法是:第一步在解决问题时首先让学生尝试分析,然后由学生代表分析解答,教师及时给出评价,并由老师给出解题过程,在这里由老师按分类计数原理给出解题过程,为学生顺利总结概括出原理做好铺垫.第二步对原问题加以引申:若当天有4次航班,则有多少种不同方法?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更清楚的认识到总方法数是各类方法数之和.第三步提出问题:你能否尽可能简练的总结出问题1中的计数规律?接着由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问题1中计数规律,这样由学生总结归纳,并通过讨论准确叙述出分类计数原理,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意识,激发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也就完成了情感目标.第四步由教师板书分类计数原理(加法原理)并说明由于总方法数是各类方法数之和,树立学生平时学习生活中的讲道理意识.在分类计数原理中设计如下问题情境,问题2与问题1的背景一样:都是乘车方法的计数问题.对于问题2的处理办法是:第一步由学生自主尝试分析解答,但该问题并没有问题1般简单所以就有了第二步教师电脑屏幕显示分析及解题过程,利用多媒体显示动画,辅助分析,展示不同的走法,帮助学生更直观的解决问题,然后由感性进入理性,这也符合一般的认知规律.第三步问题引申将问题引申为若从兰州到天水新增一辆4号汽车,则有多少种乘车方法?设计的意图是:通过引申让学生更加清楚的认识到总方法数是各步方法数相乘.第四步提出问题:你能否对照分类计数原理,归纳概括出问题2蕴含的计数规律,并尝试命名,这样设计一可指导学生通过类比给出分步计数原理,渗透类比思想第二也可在自主探究中掌握本节重点,当然重点的突破也为难点突破打下了知识基础第五部教师板书:分步计数原理(乘法原理),由学生说明其称为乘法原理的理由.分步计数原理(乘法原理):做一件事情,完成它需要分成n个步骤,做第一步有m1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二步有m2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步有m 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有N=m1×m2×…×m n种不同的方法.二、建构数学在总结出两个计数原理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如下三个问题的探究,初步突破难点.探究1:对比两计数原理,指出相同点与不同点设计探究1的意图是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加深两个定理的理解并且在两个定理内容的比较中提高学生阅读数学的能力.探究方式: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加深理解)探究结果:共同点是:研究对象相同,它们都是研究完成一件事情,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不同点是:它们研究完成一件事情的方式不同,分类计数原理是“分类完成”,分步计数原理是“分步完成”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有限,在这里只要求认识到分类计数原理是“分类完成”,分步计数原理是“分步完成”.探究2:何时用分类计数原理,何时用分步计数原理探究方式:自主探究,代表发言,共同总结.探究结果:若完成一件事情有n类方法,则用分类计数原理.若完成一件事情有n个步骤,则用分步计数原理.设计意图:在探究1基础上进一步突破重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探究3:用两个计数原理解决计数问题的思维步骤探究方式:分组讨论,合作探究,代表发言,共同总结.探究结果:1、明确要完成什么事2、判断分类还是分步3、计算总方法数(一)两个计数原理内容1、分类计数原理:完成一件事,有n类办法,在第1类办法中有m1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办法中有m2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类办法中有m 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1 +m2 +……+m n种不同的方法.2、分步计数原理:完成一件事,需要分n个步骤,做第1步骤有m1种不同的方法,做第2步骤有m2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步骤有m 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1×m2×……×m n种不同的方法.(二)例题分析例1 某学校食堂备有5种素菜、3种荤菜、2种汤。
两个基本计数原理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两个基本计数原理: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在我们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计数是一项经常会遇到的任务。
而两个基本的计数原理——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为我们解决各种计数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思路。
先来说说加法原理。
加法原理可以这样来理解:假如完成一件事情有若干种不同的方式,而每一种方式都能够独立地完成这件事情,那么完成这件事情的方法总数,就等于把每种方式的数量相加。
比如说,从 A 地到 B 地,你可以选择坐火车、汽车或者飞机。
如果坐火车有 3 种车次可选,坐汽车有 2 种车次可选,坐飞机有 4 种航班可选,那么从 A 地到 B 地总的出行方式就有 3 + 2 + 4 = 9 种。
再举个例子,在一个班级里,要选一名班长,候选人有男生 5 名,女生 7 名,那么总的候选人数量就是 5 + 7 = 12 名,也就是选班长的可能性有 12 种。
加法原理的关键在于,这些不同的方式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不存在交叉或者重复的情况。
接下来谈谈乘法原理。
乘法原理是指:如果完成一件事情需要分步骤进行,完成第一步有m 种方法,完成第二步有n 种方法,以此类推,完成第 k 步有 p 种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情的总的方法数就是把这些步骤的方法数相乘,即m × n × … × p 。
比如说,你要从你的家去学校,首先要选择一种交通工具,有公交车、自行车、步行 3 种选择;选好交通工具后,又要选择走哪条路,假设每条交通方式都对应着 2 条不同的路线。
那么你去学校的总路线数就是 3 × 2 = 6 种。
再比如,一个密码由三位数字组成,第一位数字可以是 0 到 9 中的任意一个,第二位数字同样可以是 0 到 9 中的任意一个,第三位数字也是如此。
那么总共可能的密码数量就是 10 × 10 × 10 = 1000 种。
乘法原理的重点在于,每一步的选择都是相互依存的,前一步的选择会影响到后一步的可能性。
一、单选题1. 据史书的记载,最晚在春秋末年,人们已经掌握了完备的十进位制记数法,普遍使用了算筹这种先进的计算工具.算筹记数的表示方法为: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百位再用纵式,千位再用横式,以此类推,遇零则置空.如下图所示:如:10记为,26记为,71记为.现有4根算筹,可表示出两位数的个数为()A.8 B.9 C.10 D.122. 某小区物业在该小区的一个广场布置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圆形花坛,花坛分为5个区域.现有6种不同的花卉可供选择,要求相邻的区域(有公共边)不能布置相同的花卉,且每个区域只布置一种花卉,则不同的布置方案有()A.720种B.1440种C.1560种D.2520种3. 教学大楼共有4层,每层都有东西两个楼梯,从一层到4层共有()种走法. A.6 B.C.D.4. 现有3位游客来黄山旅游,分别从4个景点中任选一处游览,不同选法的种数是()A.B.C.24 D.125. 如图所示是一段灌溉用的水渠,上游和下游之间建有A,B,C,D,E五个水闸,若上游有充足水源但下游没有水,则这五个水闸打开或关闭的情况有()A.7种B.15种C.23种D.26种6. 将5个不同的小球放入3个不同的盒子,每个盒子至少1个球,至多2个球,则不同的放法种数有()A.30种B.90种C.180种D.270种二、多选题7. 某城市地铁公司为鼓励人们绿色出行,决定按照乘客的乘坐站数实施分段优惠政策,不超过站的地铁票价如表:乘坐站数票价元现有甲、乙两位乘客同时从首站乘坐同一辆地铁,已知他们乘坐地铁都不超过站,且他们各自在每个站下地铁的可能性相同,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若甲和乙两人共花费元,则甲和乙下地铁的方案共有种B.若甲和乙两人共花费元,则甲和乙下地铁的方案共有种C.若甲和乙两人共花费元,则甲和乙下地铁的方案共有种D.若甲和乙两人共花费元,则甲和乙下地铁的方案共有种8. 回文数是指从左到右与从右到左读都一样的正整数,如22,121,3443,94249等,显然两位回文数有9个:11,22,33,…,99;三位回文数有90个:101,111,121,…,191,202,…,99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四位回文数有90个B.四位回文数有45个C.()位回文数有个D.()位回文数有个三、填空题9. 用种不同的颜色给图中个格子涂色,每个格子涂一种颜色,要求相邻的两个格子颜色不同,涂色方法有______种.10. 用0,1,2,3,4能组成____________个可以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用数字作答).11. 某社区计划在该小区内如图所示的一块空地布置花卉,要求相邻区域布置的花卉种类不同,且每个区域只布置一种花卉,若有5种不同的花卉可供选择,则不同的布置方案有______.12. 随着外地返乡人员的增加,当前防疫形势愈加严峻,射洪已经发现了多起新冠阳性病人.射洪中学计划下周星期一、二、三,连续三天对我校在校师生进行核酸检测.高三数学组有金老师、赵老师、谭老师、黄老师四人主动申请参与信息采集.每人自行选择其中的某一天参与,但金老师和谭老师不能在同一天参加,则不同的安排方式有__________ .(用数字作答)四、解答题13. 四位选手争夺三个运动项目的金牌,则有多少不同的金牌结果种数?14. 用6种不同颜色的彩色粉笔写黑板报,板报设计如图所示,要求相邻区域不能用同一种颜色的彩色粉笔.若允许同一种颜色多次使用,则该板报有多少种书写方案?15. 设有幅不同的国画,幅不同的油画,幅不同的水彩画.(1)从这些国画、油画、水彩画中各选一幅画布置房间,有几种不同的选法?(2)从这些画中任选出两幅不同画种的画布置房间,有几种不同的选法?16. 已知、、是互不相同的素数,、、是正整数,.问:有多少个不同的正约数?。
1.1《两个基本计数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2.会利用两个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2、会利用两个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三、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况问题1:.从甲地到乙地,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汽车,还可以乘轮船.一天中,火车有4 班, 汽车有2班,轮船有3班.那么一天中乘坐这些交通工具从甲地到乙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问题2:如图,由A村去B村的道路有3条,由B村去C村的道路有2条.从A村经B村去C村,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运用有关排列、组合知识. 排列组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计数方法. 总的来说,就是研究按某一规则做某事时,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做法.在运用排列、组合方法时,经常要用到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这节课,我们从具体例子出发来学习这两个原理.二、学生活动探究:你能说说以上两个问题的特征吗?三、数学构建一、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完成一件事有两类不同方案,在第1类方案中有m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方案中有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n种不同的方法.分类记数原理的另一种表述:做一件事情,完成它可以有n类办法,在第一类办法中有m种不同的方法,在第二1类办法中有m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类办法中有n m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2成这件事共有12n N m m m =+++种不同的方法.问题1解答:分析:从甲地到乙地有3类方法:第一类方法,乘火车,有4种方法;第二类方法,乘汽车,有2种方法;第三类方法,乘轮船,有3种方法.所以,从甲地到乙地共有 4 + 2 + 3 = 9 种方法.问题2解答:分析:从A 村经B 村去C 村有两步:第一步,由A 村去B 村有3种方法,第二步,由B 村去C 村有2种方法,所以,从A 村经 B 村去C 村共有 3 ×2 = 6 种不同的方法.四、数学运用例 1 书架的第1层放有4本不同的计算机书,第2层放有3本不同的文艺书,第3层放有2本不同的体育书,(1)从书架上任取1本书,有多少种取法?(2)从书架的第1,2,3层各取1本书,有多少不同的取法?分析:(1)从书架上任取1本书,有三类办法:第一类办法, 从第1层中任取一本书, 共有 1m = 4 种不同的方法; 第二类办法, 从第2层中任取一本书, 共有2m = 3 种不同的方法;第三类办法:从第3层中任取一本书,共有3m = 2 种不同的方法.A 南 北所以, 根据分类记数原理, 得到不同选法种数共有N = 4+3+2= 9 种.点评:解题的关键是从总体上弄清楚这件事情是“分类完成”,还是“分步完成”.“分类完成”用“分类记数原理”;“分步完成”用“分步记数原理”.例2 在所有的两位数中,个位数字大于十位数字的两位数共有多少个?分析1:按个位数字是2,3,4,5,6,7,8,9分成8类,在每一类中满足条件的两位数分别有1个,2个,3个,4个,5个,6个,7 个,8 个.则根据分类记数原理共有 1 +2 +3 +4 + 5 + 6 + 7 + 8 =36 (个).分析2:按十位数字是1,2,3,4,5,6,7,8分成8类,在每一类中满足条件的两位数分别有8个,7个,6个,5个,4个,3个,2个,1个.则根据分类记数原理共有 8 + 7 + 6 + 5 + 4 + 3 + 2 + 1 = 36 (个).二、分步记数原理:做一件事情,完成它需要分成n 个步骤,做第一步有1m 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二步有2m 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 步有n m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有12n N m m m =⨯⨯⨯种不同的方法.例 3 一种号码锁有4个拨号盘,每个拨号盘上有从0到9共十个数字,这4个拨号盘可以组成多少个四位数的号码(各位上的数字允许重复)?首位数字不为0的号码数有多少?首位数字是0的号码数又有多少?分析:按号码位数,从左到右依次设置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需分为四步完成:第一步,1m =10;第二步,2m = 10; 第三步,3m =10,第四步,4m = 10.根据分步记数原理, 共可以设置N = 10×10×10 ×10 =410种四位数的号码. 答:首位数字不为0的号码数有N =9×10×10 ×10 = 9×310种,首位数字是0的号码数有N = 1×10×10 ×10 =310种.由此可以看出,首位数字不为0的号码数与首位数字是0的号码数之和等于号码总数.分类记数原理中的“分类”要全面, 不能遗漏; 但也不能重复、交叉;“类”与“类”之间是并列的、互斥的、独立的,也就是说,完成一件事情,每次只能选择其中的一类办法.若完成某件事情有n类办法, 即它们两两的交为空集,n类的并为全集.分步记数原理中的“分步”程序要正确.“步”与“步”之间是连续的,不间断的,缺一不可;但也不能重复、交叉;若完成某件事情需n步,则必须且只需依次完成这n个步骤后,这件事情才算完成在运用“分类记数原理、分步记数原理”处理具体应用题时,除要弄清是“分类”还是“分步”外,还要搞清楚“分类”或“分步”的具体标准.在“分类”或“分步”过程中,标准必须一致,才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练习:练习1 如图,要给地图A、B、C、D四个区域分别涂上3种不同颜色中的某一种,允许同一种颜色使用多次,但相邻区域必须涂不同的颜色,不同的涂色方案有多少种?投影完成解: 按地图A、B、C、D四个区域依次分四步完成,第一步,m= 3种,1第二步,m= 2种,2第三步,m= 1种,3第四步,m= 1种.4所以根据分步记数原理, 得到不同的涂色方案种数共有N = 3 × 2 ×1×1 = 6 种.练习2 如图,该电路,从A 到B 共有多少条不同的线路可通电?解:从总体上看由A 到B 的通电线路可分三类,第一类, 1m = 3 条,第二类,2m =1条,第三类,3m =2×2 = 4条.所以, 根据分类记数原理, 从A 到B 共有N = 3 + 1 + 4 = 8条不同的线路可通电. 点评: 我们可以把分类记数原理看成“并联电路”;分步记数原理看成“串联电路”.五、课堂小结1.主要学习了分类记数原理和分步记数原理2.两个原理的异同点:共同点是:它们都是研究完成一件事情,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不同点是:它们研究完成一件事情的方式不同,分类记数原理是“分类完成”,即任何一类办法中的任何一个方法都能完成这件事.分步记数原理是“分步完成”, 即这些方法需要分步,各个步骤顺次相依,且每一步都完成了,才能完成这件事情.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A B。
计数原理教学目标: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的掌握注重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对综合问题要注意数学思想的培养教学重难点:对两个基本计数原理的掌握和运用排列组合以及二项式定理典型题解题技巧教学设计:知识网络:一、两个基本计数原理:1、分类计数原理:完成一件事,有n类办法,在第一类办法中有m1种不同的方法,在第二类办法中有m2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类办法中有m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1+m2+…+mn种不同的方法。
(加法原理)2、分步计数原理:完成一件事,需要分成n个步骤,做第一步有m1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二步有m2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步有m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有N=m1×m2×…×mn 种不同的方法。
(乘法原理)二、排列排列:一般地,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并按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
注意:1、排列的定义中包含两个基本内容:①“取出元素”;②“按照一定顺序排列”,“一定顺序”就是与位置有关,这也是判断一个问题是不是排列问题的重要标志。
2、根据排列的定义,两个排列相同,是指当且仅当两个排列的元素完全相同,而且元素的排列顺序也相同排列数公式:)!(!)1()2()1(mnnmnnnnA mn-=+-⋅⋅⋅-⋅-⋅=三、组合组合:一般地,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不同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不同元素的一个组合。
组合数公式:(组合数公式1—适用于计算)(组合数公式2—适用于化简证明)组合数公式性质:性质1:mnnmnCC-=性质2:111+++=+knknknCCC推论:1tntnkkkCCCCC12211+++=+⋅⋅⋅+++!)1()2)(1(mmnnnnmmmnmnC+---=A=A!)(!!mnmnC m n-=推论2:1121++++=+⋅⋅⋅+++k n k n k k k k k k C C C C C四、二项式定理:1、二项式定理右边的多项式叫做(a+b)n 的二项展开式,其中 Cnr an-rbr 叫做二项展开式的通项,记作Tr+1 ,Cnr 叫做 二项式系数.2、二项展开式的特点:(1)项数:共n +1项(2)指数:a 按降幂排列,b 按升幂排列,每一项中a 、b 的指数和为n(3)系数:第r +1项的二项式系数为Cnr (r =0,1,2,…,n)排列组合典型题解析:三边长分别为整数,且最大边长为11的三角形的个数为______ 在一块并排10垄的田地中选择2龙分别种植A 、B 两种作物,每种作物种一垄,要求两种作物之间间隔不得小于6垄,则不同的种植方法有_______种将3种作物种植在如下图的5块试样田里,每块种植一种,且相邻的试验田不能种植同一种作物,则不同的种植方法有_______种小结:按元素的性质进行分类,按事件发生的过程分步正确使用两个基本计数原理的前提是要清楚俩个基本计数原理的使用条件,合理进行分类和分步。
苏教版-----------------------------------必修1----------------------------------- 第1章集合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1.2子集、全集、补集1.3交集、并集第2章函数2.1函数的概念2.1.1函数的概念和图象2.1.2函数的表示方法2.2函数的简单性质2.2.1函数的单调性2.2.2函数的奇偶性2.3映射的概念第3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3.1指数函数3.1.1分数指数幂3.1.2指数函数3.2对数函数3.2.1对数3.2.2对数函数3.3幂函数3.4函数的应用3.4.1函数与方程3.4.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必修2----------------------------------- 第1章立体几何初步1.1空间几何体1.1.1棱柱、棱锥和棱台1.1.2圆柱、圆锥、圆台和球1.1.3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1.1.4直观图画法1.2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2.1平面的基本性质1.2.2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平行直线2.异面直线1.2.3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直线与平面平行2.直线与平面垂直1.2.4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两平面平行2.平面垂直1.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1.3.1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1.3.2空间几何体的体积第2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1直线与方程2.1.1直线的斜率2.1.2直线的方程1.点斜式2.两点式3.一般式2.1.3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2.1.4两条直线的交点2.1.5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2.1.6点到直线的距离2.2圆与方程2.2.1圆的方程2.2.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2.3圆与圆的位置关系2.3空间直角坐标系2.3.1空间直角坐标系2.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必修3----------------------------------- 第1章算法初步1.1算法的意义1.2流程图1.2.1顺序结构1.2.2选择结构1.2.3循环结构1.3基本算法语句1.3.1赋值语句1.3.2输入、输出语句1.3.3条件语句1.3.4循环语句1.4算法案例第2章统计2.1抽样方法2.1.1简单随机抽样1.抽签法2.随机数表法2.1.2系统抽样2.1.3分层抽样2.2总体分布的估计2.2.1频率分布表2.2.2频率分布直方图与折线图2.2.3茎叶图2.3总体特征数的估计2.3.1平均数及其估计2.3.2方差与标准差2.4线性回归方程第3章概率3.1随机事件及其概率3.1.1随机现象3.1.2随机事件的概率3.2古典概型3.3几何概型3.4互斥事件-----------------------------------必修4----------------------------------- 第1章三角函数1.1任意角、弧度1.1.1任意角1.1.2弧度制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2.2同角三角函数关系1.2.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1.3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3.1三角函数的周期性1.3.2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3.3函数y=Asin(ωx+ψ)的图象1.3.4三角函数的应用第2章平面向量2.1向量的概念及表示2.2向量的线性运算2.2.1向量的加法2.2.2向量的减法2.2.3向量的数乘2.3向量的坐标表示2.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2.3.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2.4向量的数量积2.5向量的应用第3章三角恒等变换3.1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3.1.1两角和与差的余弦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3.1.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3.2二倍角的三角函数3.3几个三角恒等式-----------------------------------必修5----------------------------------- 第1章解三角形1.1正弦定理1.2余弦定理1.3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第2章数列2.1数列2.2等差数列2.2.1等差数列的概念2.2.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2.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3等比数列2.3.1等比数列的概念2.3.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2.3.3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3章不等式3.1不等关系3.2一元二次不等式3.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3.3.1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3.3.2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 3.3.3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3.4基本不等式2b a ab +≤)0,0(≥≥b a 3.4.1基本不等式的证明3.4.2基本不等式的应用-----------------------------------选修1-1-----------------------------------第1章 常用逻辑用语1.1命题及其关系1.1.1四种命题1.1.2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1.2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3.1量词1.3.2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第2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2.1圆锥曲线2.2椭圆2.2.1椭圆的标准方程2.2.2椭圆的几何性质2.3双曲线2.3.1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3.2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2.4抛物线2.4.1抛物线的标准方程2.4.2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2.5圆锥曲线的共同性质 第3章 导数及其应用3.1导数的概念3.1.1平均变化率3.1.2瞬时变化率——导数3.2导数的运算3.2.1常见函数的导数3.2.2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导数 3.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3.3.1单调性3.3.2极大值和极小值3.3.3最大值和最小值3.4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选修1-2-----------------------------------第1章 统计案例 1.1独立性检验 1.2回归分析第2章 推理与证明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1.1合情推理2.1.2演绎推理2.1.3推理案例欣赏 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1直接证明2.2.2间接证明 第3章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3.1数系的扩充 3.2复数的四则运算 3.3复数的几何意义 第4章 框图 4.1流程图 4.2结构图-----------------------------------选修2-1-----------------------------------第1章 常用逻辑用语1.1命题及其关系1.1.1四种命题1.1.2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1.2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3.1量词1.3.2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第2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2.1圆锥曲线2.2椭圆2.2.1椭圆的标准方程2.2.2椭圆的几何性质2.3双曲线2.3.1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3.2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2.4抛物线2.4.1抛物线的标准方程2.4.2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2.5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2.6曲线与方程2.6.1曲线与方程2.6.2求曲线的方程2.6.3曲线的交点 第3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3.1.1空间向量及其线性运算3.1.2共面向量定理3.1.3空间向量基本定理3.1.4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3.1.5空间向量的数量积 3.2空间向量的应用3.2.1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3.2.2空间线面关系的判定3.2.3空间的角的计算-----------------------------------选修2-2-----------------------------------第一章 导数及其应用1.1导数的概念1.1.1平均变化率1.1.2瞬时变化率——导数1.2导数的运算1.2.1常见函数的导数1.2.2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导数1.2.3简单复合函数的导数1.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1.3.1单调性1.3.2极大值和极小值1.3.3最大值和最小值 1.4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5定积分1.5.1曲边梯形的面积1.5.2定积分1.5.3微积分基本定理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1.1合情推理2.1.2演绎推理2.1.3推理案例欣赏 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1直接证明2.2.2间接证明 2.3数学归纳法第三章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3.1数系的扩充 3.2复数的四则运算 3.3复数的几何意义-----------------------------------选修2-3-----------------------------------第一章 计数原理 1.1两个基本原理 1.2排列 1.3组合1.4计数应用题1.5二项式定理1.5.1二项式定理1.5.2二项式系数的性质及用第二章概率2.1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2.2超几何分布2.3独立性2.3.1条件概率2.3.2事件的独立性2.4二项分布2.5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2.5.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2.5.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与标准差2.6正态分布第三章统计案例3.1独立性检验3.2回归分析-----------------------------------选修4-1----------------------------------- 1.1 相似三角形的进一步认识1.1.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1.1.2相似三角形1.2 圆的进一步认识1.2.1圆周角定理1.2.2圆的切线1.2.3圆中比例线段1.2.4圆内接四边形1.3 圆锥截线1.3.1球的性质1.3.2圆柱的截线1.3.3圆锥的截线学习总结报告-----------------------------------选修4-2----------------------------------- 2.1 二阶矩阵与平面向量2.1.1矩阵的概念2.1.2二阶矩阵与平面列向量的乘法2.2 几种常见的平面变换2.2.1恒等变换2.2.2伸压变换2.2.3反射变换2.2.4旋转变换2.2.5投影变换2.2.6切变变换2.3 变换的复合与矩阵的乘法2.3.1矩阵乘法的概念2.3.2矩阵乘法的简单性质2.4 逆变换与逆矩阵2.4.1逆矩阵的概念2.4.2二阶矩阵与二元一次方程组2.5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2.6 矩阵的简单应用学习总结报告-----------------------------------选修4-4----------------------------------- 4.1 直角坐标系4.1.1直角坐标系4.1.2极坐标系4.1.3球坐标系与柱坐标系4.2 曲线的极坐标方程4.2.1曲线的极坐标方程的意义4.2.2常见曲线的极坐标方程4.3 平面坐标系中几种常见变换4.3.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平移变换4.3.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伸缩变换4.4 参数方程4.4.1参数方程的意义4.4.2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4.4.3参数方程的应用4.4.4平摆线与圆的渐开线学习总结报告-----------------------------------选修4-5----------------------------------- 5.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5.2 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5.2.1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5.2.2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证明5.3 不等式的证明5.3.1比较法5.3.2综合法和分析法5.3.3反证法5.3.4放缩法5.4 几个著名的不等式5.4.1柯西不等式5.4.2排序不等式5.4.3算术-几何平均值不等式5.5 运用不等式求最大(小)值5.5.1运用算术-几何平均值不等式求最大(小)值5.5.2运用柯西不等式求最大(小)值5.6 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学习总结报告。
两个基本计数原理(1)一、课前自主学习:引入:(1)从甲地到乙地有3条公路、2条铁路,某人要从甲地到乙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2)从甲地到乙地有3条道路,从乙地到丙地有2条道路,那么从甲地经乙地到丙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1、分类计数原理:完成一件事有n 类方式,在第1类方式中有1m 种不同的方式,在第2类方式中有2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 类方式中有n m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V = 种不同的方法2、分步计数原理:完成一件事需要分成n 个步骤:做第1步有1m 种不同的方法,做第2步有2m 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 步有n m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V = 种不同的方法3、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回答的都是有关做一件事的不同方法种数的问题,其区别在于:分类加法计数原理针对的是 问题,其中任何的一种方法都可以做完这件事。
分步乘法计数原理针对的是 问题,只有各个步骤都完成之后,才算做完这件事。
二、课堂合作探究例1、某班共有男生28名、女生20名,从该班选出学生代表参加校学代会(1)若学校分配给该班1名代表,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2)若学校分配给该班2名代表,且男、女生代表各1名,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例2、为了确保电子信箱的安全,在注册时,通常要设置电子信箱密码。
在某网站设置的信箱中,(1) 密码为4位,每位均为0~~9这10个数字中的1个数字,这样的密码共有多少个?(2) 密码为4位,每位是0~~9这10个数字中的1个数字,或是从A 到Z 这26个英文字母中的1个,这样的密码共有多少个?(3) 密码为4~~6位,每位均为0~~9这10个数字中的1个,这样的密码共有多少个?例3、用4种不同颜色给如图所示的地图上色,要求相邻两块涂不同的颜色,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涂法?三、课堂讲练互动1、某人有4枚明朝不同年代的古币和6枚清朝不同年代的古币(1)若从中任意取出1枚,则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2)若从中任意取出明、清古币各1枚,则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2、一个口袋里有5封信,另一个口袋里有4封信,每封信的内容不同(1)若从2个口袋里任意取出1封信,则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2)若从2个口袋里各自任意取出1封信,则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3、若4名同学分配到3个课外活动小组中活动,则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配方案?4、若4名同学争夺3项竞赛冠军,则冠军获得者共有多少种不同情况?两个基本计数原理(1)1、 书架的第1层放有4本不同的语文书,第2层放有5本不同的数学书,第3层放有6本不同的体育书,从书架上任取1本书,则有______________种不同的取法;若从第1,2,3层分别各取1本书,则有_______________种不同的取法.2、 若4名学生报名参加数学、计算机、化学兴趣小组,每人选报1项,则不同的报名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种.3、 为了准备晚饭,小张找出了3种冷冻蔬菜、5种罐装蔬菜和4种不同的新鲜蔬菜,如果晚饭时小张只上一种蔬菜,那么共有___________________种不同的选.4、 某文艺团体有10人,每人至少会唱歌或跳舞中的一种,其中7人会唱歌,5人会跳舞,从中选出会唱歌与会跳舞的各1人,有__________________种不同的选法。
一、两个基本计数原理(一)知识点1.分类计数原理完成一件事,有n类方式,在第1类方式中有m1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方式中有m2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类方式中有m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1+m2+...+m n种不同的方法.2.分步计数原理完成一件事,需要分成n个步骤,做第1步有m1种不同的方法,做第2步有m2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步有m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1*m2*...*m n种不同的方法.(二)运用与方法检测:1、要从甲、乙、丙3名工人中选出2名分别上日班和晚班,有多少中不同的选法?从3名工人中选1名上白班和1名上晚班,可以分成先选1名上白班,再选1名上晚班这两个步骤完成.先选1名上白班,共有3种选法;上白班的人选定后,上晚班的工人有2种选法.根据分步计数原理,所求的不同的选法数是3×2=6(种).2、有5封不同的信,投入3个不同的信箱中,那么不同的投信方法总数为多少?3的五次3、(1)一件工作可以用两种方法完成,有5人会用第1种方法完成,有4人会用第2种方法完成,从中选出1人来完成这件工作,不同选法的总数是分两类.第一类有5种选法;第二类有4种选法.共9种(2)从A村去B村的道路有3条,从B村去C村的道路有2条,从A村经过B 村去C村不同走法的总数是 3×2=6所有六条路*4、从集合{1,2,3,…,10}中任意选出三个不同的数,使这三个数成等比数列,这样的等比数列共有多少个?这样的等比数列有:1、2、4;4、2、1;2、4、8;8、4、2;1、3、9;9、3、1;4、6、9;9、6、4,共计8个,故答案为:8.5、有不同的中文书9本,不同的英文书7本,不同的日文书5本,欲从中取出不是同一国文字的两本书,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取中文和英文:9*7=63取中文和日文:9*5=45取英文和日文:7*5=35总共:63+45+35=143二、排列与组合(一)知识点1.排列(1)排列的定义:一般地,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m (m≤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 (2)排列数的定义:一般地,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排列数,用符号A n m表示.(4)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
高中数学计数原理讲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计数原理的概念和基本思想;
2. 掌握计数原理的应用方法;
3. 能够独立解决计数问题;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计数原理的概念和基本思想;
2. 计数原理的应用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计数原理的应用方法;
2. 计数问题的解决策略。
四、教学内容
1. 计数原理的概念介绍
2. 计数原理的基本思想
3. 计算原理的应用方法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有3个红球、4个蓝球和2个绿球,问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列方式?
2. 讲解:引入计数原理的概念,讲解计数原理的基本思想和应用方法,例如排列、组合等概念。
3. 实践: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计数问题,如:有5本数学书、4本物理书和3本化学书,问从这些书中随机选取一本书,选取一本数学书的概率是多少?
4. 拓展:通过更复杂的例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计数原理的应用,提高他们的计数能力。
5. 总结:对计数原理的概念和应用方法进行总结,强调解决计数问题的关键思路和策略。
六、作业
1. 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拓展阅读相关数学问题,提升计数能力。
七、教学反馈
1. 对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2.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八、板书设计
1. 计数原理的概念和基本思想;
2. 计数原理的应用方法;
3. 计数问题的解决策略。
课题
1.1两个基本原理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
数原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理解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②会利用两个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导学生形成 “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等良好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的应用理解 利用两个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教具准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
教学设想:引导学生形成 “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等良好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学生探究过程:
问题 1. 从甲地到乙地,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汽车,还可以乘轮船。
一天中,火车有4 班, 汽车有2班,轮船有3班。
那么一天中乘坐这些交通工具从甲地到乙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分析: 从甲地到乙地有3类方法,
第一类方法, 乘火车,有4种方法; 第二类方法, 乘汽车,有2种方法; 第三类方法, 乘轮船, 有3种方法;
所以 从甲地到乙地共有 4 + 2 + 3 = 9 种方法。
问题 2. 如图,由A 村去B 村的道路有3条,由B 村去C 村的道路有2条。
从A 村
经B 村去C 村,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分析: 从A 村经 B 村去C 村有2步,
第一步, 由A 村去B 村有3种方法, 第二步, 由B 村去C 村有3种方法,
所以 从A 村经 B 村去C 村共有 3 ×2 = 6 种不同的方法。
分类计数原理 完成一件事,有n 类办法,在第一类办法中有m 1种不同的方法,在第二类办法中有m 2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 类办法中有m n 种不同的方法。
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
N=m 1+m 2+…+m n 种不同的方法。
A
B C
北
南
中 北 南
例4 .如图,要给地图A 、B 、C 、D 四个区域分别涂上3种不同颜色中的某一种,允许同一种颜色使用多次,但相邻区域必须涂不同的颜色,不同的涂色方案有多少种?
解: 按地图A 、B 、C 、D 四个区域依次分四步完成,
第一步, 种, 第二步, 种, 第三步, 种, 第四步, 种,
所以根据乘法原理, 得到不同的涂色方案种数共有N =
变式
1,如图,要给地图A 、B 、C 、D 四个区域分别涂上3种不同颜色中的某一种,允许同
一种颜色使用多次,但相邻区域必须涂不同的颜色,不同的涂色方案有多少种?
2,若颜色是2种,4种,5种又会什么样的结果呢?
2、75600有多少个正约数?有多少个奇约数? 解:
① ③ ④ ② ①
② ③ ④
④
③ ② ① 图一 图二 图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