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湖相沉积区地下污染物运移数值模拟
- 格式:pdf
- 大小:431.55 KB
- 文档页数:2
流体的颗粒沉积和颗粒沉积形态流体的颗粒沉积是指在流体中的颗粒物质或颗粒状物质受到离心力或其他形式的外力作用而向流体的底部沉积。
颗粒沉积现象在自然界和工业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对于理解河流泥沙运移、河床淤积和污染物扩散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流体的颗粒沉积及颗粒沉积形态进行讨论。
一、颗粒运动及形态分析在流体中的颗粒受到离心力的作用下,它们在流体中的运动主要有三个形态:悬浮态、沉降态和底部沉积态。
1. 悬浮态悬浮态是指颗粒物质在流体中的悬浮状态,颗粒受到流体的搅拌或扰动作用而无法固定在某个位置。
悬浮态的颗粒浓度较高,颗粒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会导致颗粒的碰撞与聚集。
2. 沉降态沉降态是指颗粒物质在流体中受到重力作用而向下沉降的状态。
颗粒沉降的速度受到颗粒的大小、形状和密度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直径较大、形状不规则且密度较大的颗粒沉降速度较快。
3. 底部沉积态底部沉积态是指颗粒物质在流体底部沉积下来的状态。
当颗粒运动的速度减小到一定程度时,颗粒由沉降态转为底部沉积态。
底部沉积态的颗粒呈现出排列整齐、分层沉积的特点。
二、颗粒沉积的影响因素颗粒沉积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颗粒物质本身的性质、流体的性质以及流体中的其他物质等。
1. 颗粒物质的性质颗粒物质的大小、形状、密度和表面特性等都会影响颗粒沉积过程。
直径较大、形状不规则、密度较大的颗粒沉积速度较快,而直径较小、形状规则、密度较小的颗粒则沉积速度较慢。
2. 流体的性质流体的性质包括流体的粘度、密度和流速等。
粘度较大的流体会减缓颗粒的沉积速度,而粘度较小的流体则会加快颗粒的沉积速度。
流体的密度和流速也会影响颗粒的沉积过程。
3. 其他物质的存在在流体中存在其他物质时,这些物质与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也会对颗粒沉积过程产生影响。
例如,当流体中存在溶解的盐类等物质时,会增加流体的浓度,从而增加了流体的密度和粘度,进而影响颗粒的沉积速度。
三、颗粒沉积形态的研究方法研究颗粒沉积形态的方法主要有实验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
河流水体中石油类污染物迁移的数值模拟
庞洁;魏炳乾;刘洋
【期刊名称】《当代化工》
【年(卷),期】2022(51)3
【摘要】建立了一个平面二维数学模型,以浐河下游河段为例,模拟在点源污染情况下石油类污染物在河水中的迁移,分析其流场与质量浓度场分布规律。
采用交替方向隐式技术(ADI)和双扫描法(Double Sweep)求解质量守恒方程和动量方程,采用以QUICKEST格式为基础的三阶有限差分显示格式求解对流扩散方程。
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很好地反映了石油类污染物在河水中的迁移扩散情况。
该河段流速分布较均匀,只有个别河道狭窄处流速较大;发生点源污染时,大概140min可以形成1km 长的污染带,石油类污染严重区域超标18倍以上,下游大多数区域污染超标在2.5-3倍之间,在河水流速增大时,污染范围将更大。
【总页数】5页(P525-528)
【作者】庞洁;魏炳乾;刘洋
【作者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西安理工大学水电学院;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991.2
【相关文献】
1.大庆土壤中石油类污染物迁移模拟
2.多沙河流中石油类污染物迁移的一维数学模型Ⅰ.吸附模型
3.多沙河流中石油类污染物迁移的一维数学模型(Ⅱ-解吸模型)
4.废
弃钻井泥浆中石油污染物的土壤迁移模拟研究5.河流重金属污染物迁移转化的数值模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污染物迁移与修复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污染物的迁移与修复过程,科学家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工作。
通过这些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预测和控制污染物的扩散范围,并探索有效的修复方法。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数值模拟在污染物迁移研究中的应用。
数值模拟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污染物的运移过程进行模拟和预测。
数值模拟不仅可以考虑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还可以提供一种经济高效的手段,以减少大量的现场试验。
例如,在地下水污染物扩散方面,科学家们利用有限元方法等数值模拟技术,可以有效地模拟水体中污染物的扩散速度和方向。
然而,数值模拟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模型建立中包含了众多的假设条件,模拟结果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为了验证模拟结果的准确性,科学家们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可以通过控制变量和场地布置来模拟真实情况,更直观地展现污染物的迁移和修复过程。
在实验研究中,科学家们通常会选择合适的样品,并进行采样和分析。
例如,在土壤污染物修复研究中,科学家们常常采集受污染的土壤样品,并通过化学分析等手段,确定其中的污染物类型和浓度。
此外,为了模拟现场实际环境,科学家们还会进行室内的土壤培养试验,以观察和评价不同修复方法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除了实验研究,现场调查也是污染物迁移与修复研究中重要的一环。
科学家们需要实地考察不同地点的环境特征,并进行取样和监测。
在水体污染物迁移研究中,科学家们可能会沿着河流或湖泊设置采样点,定期测量水质指标,并分析污染物输运状况。
这对于污染防治工作的规划和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污染物修复方面,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的结果可以提供宝贵的参考。
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科学家们可以系统地评估不同修复方法的效果,以及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例如,对于土壤污染物的修复,科学家们可以通过模拟不同的修复措施,如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来评估其对土壤中有害物质的去除效果。
地下水流动及污染的数值模拟方法地下水资源一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依托,但是随着工业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增加,地下水污染问题也日渐突出。
因此,对于地下水流动和污染的数值模拟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地下水流动的数值模拟方法主要是基于Darcy定律来进行的。
Darcy定律是描述地下水流动的最基本,最普遍应用的原理。
该定律的基本假设是,地下水流动速度与渗透率、水头梯度和介质的孔隙度有关。
即地下水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是由于渗透压或水头差驱动的,流速与驱动水头的梯度成正比。
在进行地下水流动的数值模拟时,需要根据地下水系统的参数建立各方面的数学模型。
包括渗透率、初始水位、流体密度、饱和度、抽水和注水等参数。
这些参数都将会对地下水流动和污染的数值模拟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进行地下水污染的数值模拟时,需要考虑到污染源的强度、时间、位置和污染物的特性等。
此外,还需要考虑地下水污染的扩散与传输规律、各种生物化学反应等复杂过程。
在地下水污染数值模拟中,广泛使用的方法主要包括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边界元法等。
其中,有限差分法是一种特别常用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对污染源经过一定计算后把方程分块,分别请各种分裂方法来求解所得到的代数方程组。
最终得到的数值模拟结果,对于根据污染源和污染物特性的处理和防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除了数值模拟方法外,还有一些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可以用于地下水的污染控制和治理,例如:多孔介质水净化技术、人工硅氧烷生物反应器、植物修复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更加高效和精确,可以满足不同场地污染治理的需求。
总之,地下水流动和污染的数值模拟方法是地下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其做深入的研究和应用,可以为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内蒙古苏尼特古河道中段地下水数值模拟与水化学特征研究》篇一一、引言内蒙古苏尼特地区,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地下水资源而闻名。
古河道中段的地下水作为该地区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其数值模拟与水化学特征研究对于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该地区地下水进行数值模拟和水化学特征分析,为该地区的地下水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数据采集本研究区域位于内蒙古苏尼特古河道中段,地势平坦,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我们通过收集该地区的地质、水文、气象等资料,结合实地调查和取样分析,获取了地下水的水位、流速、流向等数据,以及水化学成分等关键参数。
三、地下水数值模拟(一)模型构建基于收集到的数据,我们采用了现代地下水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三维地下水流动模型。
模型中考虑了地下水的补给、排泄、渗透性等因素,以及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等影响因素。
(二)模型验证为了验证模型的准确性,我们采用了历史观测数据对模型进行校验。
通过比较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数据的吻合程度,对模型进行修正和优化,以确保模拟结果的可靠性。
(三)模拟结果分析根据优化后的模型,我们对地下水在古河道中段的流动情况进行了模拟。
结果显示,地下水的流向、流速及水位分布等情况与实际观测结果基本一致。
这为进一步研究该地区地下水的补给、排泄及污染扩散等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四、水化学特征分析(一)水化学参数测定通过对采集的地下水样进行实验室分析,我们测得了水中的主要离子成分(如Ca2+、Mg2+、Na+、K+、Cl-、SO42-等)的浓度,以及水的pH值、电导率等关键参数。
(二)水化学类型划分根据测得的水化学参数,我们采用了离子比例法对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进行了划分。
结果显示,该地区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型和HCO3-Na型。
(三)水化学特征分析通过对水化学参数的分析,我们发现该地区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受地质构造、岩石类型、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等多种因素影响。
地下水污染环境影响模拟与预测范宇;谢世红;李任政;张浩【摘要】At present, groundwater polution has been a serious environment problem in our country. The polution always runs slow, and is dififcult to detect and control. In order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groundwater polution, this paper take a sewage treatment plant as an example and considers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ite. A water injection test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soil permeability coefifcient, an established mathematical model used to simulate environmental impact, and to identify the known hydrogeological parameters in order to predict the scope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pollutants. Results are compared under normal and abnormal conditions.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eventualy provide som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research and governance of groundwater polution.%地下水污染具有过程缓慢、不易发现和难以治理等特点,属重大环境问题。
基于Visual MODFLOW的地下水流数值模拟——以四川垮梁子滑坡为例郑亚楠;吕红宾;胡晓农【摘要】In this paper,Kualiangzi Landslide in Fengdian Town,Zhongjiang County,Sichuan Province is taken as the study object. Based on the basic stratigraphic structure ascertained by engineering geological survey and the hydrogeological parameters and boundary conditions obtain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hydrogeological survey and field test (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 DC charging method,Tracer test,water injection test,etc.),the hydrogeological conceptual model of the landslide area is estab-lished. Then the three-dimensional seepage model of groundwater anisotropy in Kualiangzi Rocky Landslide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Visual MODFLOW software. After identification and verification of the model,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hydrogeological pa-rameters of the model is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accuracy of the model analysis,and the trailing edge water level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stability of the landslid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can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predicting the stability of Kualiangzi landslide.%以四川省中江县冯店镇垮梁子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工程地质勘察查明了研究区基本地层结构,结合水文地质调查与现场试验(电阻率成像法、直流充电法、示踪试验、注水试验等)获得的水文地质参数和边界条件,建立了滑坡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并运用Visual MODFLOW软件构建了垮梁子岩质滑坡体中地下水各向异性三维渗流模型,经过模型的识别及验证,对模型的水文地质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渗透系数对模型的准确性影响较大,后缘水位对滑坡的稳定性起关键作用.模拟结果可以对垮梁子滑坡预警预报模型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期刊名称】《人民长江》【年(卷),期】2018(049)006【总页数】8页(P50-56,74)【关键词】数值模拟;Visual MODFLOW;各项异性;敏感性分析;滑坡【作者】郑亚楠;吕红宾;胡晓农【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作为岩土体沿坡面运动的一种形式,滑坡在我国每年发生频率高达两万起,正逐步成为我国分布最为广泛的地质灾害之一,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环境水利学》网络核心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100%通过考试说明:2019年春期电大把《环境水利学》网络核心课纳入到“国开平台”进行考核,它共有九个形考任务。
针对该门课程,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标准题库,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Ctrl + F),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形考任务1一、单选题(2个*15分=30分)题目1_______的含义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
选择一项:A. 环境题目2资源水利的核心是()。
选择一项:B. 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二、多选题(2个*20分=40分)题目3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总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A. 大气、水、海洋、土地B. 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C. 自然古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D. 风景名胜区、城市、乡村题目4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A. 环境与经济是对立统一的,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
B. 环境是发展经济的物质条件和基础,可以直接支持和促进经济发展。
C. 环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因此环境又会在一定时期制约着经济发展的方向、规模和速度。
D. 经济增长战略和增长方式符合生态经济规律,经济发展就会有利于环境保护,可以为改善环境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否则若以大量消耗资源、粗放经营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模式盲目地进行掠夺式的开发建设,牺牲环境求发展,势必造成环境的污染与破坏。
三、判断题(3个*10分=30分)题目5资源水利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选择一项:错题目6环境水利学是水利科学与环境科学密切结合、相互渗透的新学科。
地下水数值模拟任务、步骤及经常使用软件1 地下水模拟任务大多数地下水模拟要紧用于预测,其模拟任务要紧有4种:1)水流模拟要紧模拟地下水的流向及地下水水头与时刻的关系。
2)地下水运移模拟要紧模拟地下水、热和溶质组分的运移速度。
这种模拟要专门考虑到“优先流〞。
所谓“优先流〞确实是局部具有高和连通性的渗透性,使得水、热、溶质组分在该处的运移速度快于周围地域,即水、热、溶质组分优先在该处流动。
3)反应模拟模拟水中、气-水界面、水-岩界面所发生的物理、化学、生物反应。
4)反应运移模拟模拟地下水运移进程中所发生的各类反应,如溶解与沉淀、吸附与解吸、氧化与恢复、配合、中和、生物降解等。
这种模拟将地球化学模拟(包括动力学模拟)和溶质运移模拟(包括非饱和介质二维、三维流)有机结合,是地下水模拟的开展趋势。
要成功地进展这种模拟,还需要研究许多水-岩彼此作用的化学机制和动力学模型。
2 模拟步骤关于某一模拟目标而言,模拟一样分为以下步骤:1)成立概念模型依照详细的地形地貌、地质、水文地质、构造地质、水文地球化学、岩石矿物、水文、气象、工农业利用情形等,确信所模拟的区域大小,含水层层数,维数(一维、二维、三维),水流状态(稳固流和非稳固流、饱和流和非饱和流),介质状况(均质和非均质、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孔隙、裂隙和双重介质、流体的密度差),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等。
必要时需进展一系列的室内实验与野外实验,以获取有关参数,如渗透系数、弥散系数、分派系数、反应速度常数等。
2)选择数学模型依照概念模型进展选择。
如一维、二维、三维数学模型,水流模型,溶质运移模型,反应模型,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水动力-反应耦合模型,水动力-弥散-反应耦合模型。
3)将数学模型进展数值化绝大局部数学模型是无法用解析法求解的。
数值化确实是将数学模型转化为可解的数值模型。
经常使用数值化有有限单元法和有限差分法。
4)模型校正将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比拟,进展参数调整,使模拟结果在给定的误差范围内与实测结果吻合。
污染物迁移与转化的数值模拟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环境污染与日俱增。
其中,水环境污染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例如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雨水等。
这些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和转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数值模拟,从而更好地了解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和控制。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运移过程。
在水环境中,污染物有三种主要的运移过程:扩散、对流和输运。
扩散是指污染物在水中遇到水分子而发生的无序的随机运动;对流是指水体在高低温差、热源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的整体运动;输运是指污染物随着水体整体运动而移动的过程。
通过对这些运移过程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输移规律,从而找到控制污染物的有效方法。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污染物的转化过程。
在水体中,污染物经过生物、化学、物理等多个环节的作用而发生转化。
例如,氨氮在水体中可以通过硝化-脱氮作用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COD是污染物中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通过生化反应和光化学反应等途径进行去除。
通过对污染物的转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可以确定污染物的降解速率和转化机理,为污染物的治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另外,我们需要使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污染物的排放过程进行分析。
在实际情况中,污染物的排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排放口条件、降雨量、污染物浓度等。
通过对排放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可以预测排放后污染物的浓度分布和迁移情况,为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针对以上问题,数值模拟成为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
数值模拟主要是通过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计算模拟系统受到不同因素作用下的响应,从而模拟真实的系统行为。
在污染物迁移与转化的问题中,常用的数学模型有著名的Advection-Diffusion Equation(ADE)模型和Hydrological Simulation Program–FORTRAN(HSPF)模型等。
ADE模型基于对污染物运移过程的物理规律进行建模,能够准确地计算污染物浓度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HSPF模型是一种基于流域宏观水文过程的数学模型,可以模拟水文学、水质学、点源污染、土壤侵蚀等多个过程,是综合性强的数值模型。
河湖沉积物中污染物迁移规律研究进展【摘要】平原河网地区,水流流速缓慢,河流水质恶化,底泥淤积严重。
底泥中的污染物质释放到水体,会造成二次污染。
笔者系统的描述了底泥中氮、磷营养物释过程及其众多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沉积物污染物迁移1前言太湖流域是典型的碟型洼地平原,流域内河道交错纵横,湖泊星罗棋布;河道坡降小,流速平缓,水体更换周期长,受污染的水体长期回荡滞留于河网之间;同时,由于闸坝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更增加了水环境保护的复杂性。
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的经济进入了持续高速发展阶段。
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就近直排入河。
底泥中积累了大量耗氧性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氮磷和各类优先有机污染物,其含量往往比背景值高出一至几个数量级。
马梅等[1]已通过实验证实底泥具有生物毒性,底泥会发生吸附-解吸、溶解-沉淀等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直接或间接影响水环境的质量。
尤其是当外部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以后,底泥的影响作用就突显出来,成为水体不容忽视的潜在污染源。
韩伟明等[2]通过研究发现杭州西湖底泥释放的磷占外源输入磷负荷的41.5%。
氮和磷是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要素,但过量输入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的营养物质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底泥,沉积物-水界面间氮、磷营养元素的交换对水体水质影响很大。
2沉积物-水界面氮素迁移转化规律研究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是沉积物-水界面上氮素迁移转化的主要形式。
底泥中的氮循环主要发生在底泥表层0~2cm内。
底泥中的有机氮经矿化作用,生成NH4+、NO3-等无机离子扩散进入水体,增加水体氮素浓度和营养水平;而水中的NO3-等也能反向扩散进入底泥的厌氧层,经反硝化还原成N2O,N2等散逸进入大气。
这种脱氮过程是清除水体氮负荷最彻底的有效机制。
周灵辉等[3]通过实验证实河道中通过反硝化作用去除的内源氮负荷可达外源性氮输入总量的一半以上,且反硝化强度与沉积物-水界面微环境有关。
当水体中NO3-浓度增加时,底泥厌氧层的反硝化作用加剧,较多的NO3-进入底泥厌氧层,水体NO3-浓度下降;而当水中NO3-浓度变低时,底泥厌氧层的反硝化作用减缓,水中NO3-扩散进入底泥的数量减少,从而维持水体生态系统的营养水平。
河流污染物输移扩散数值模拟技术研究近年来,随着工业发展的加速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
特别是河流污染,由于其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不可逆性,容易给人们生活、工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
因此,如何准确、快速地识别、研究和治理河流污染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河流污染的治理过程中,污染物输移扩散数值模拟技术已经成为了一种被广泛采用的方法。
污染物输移扩散数值模拟技术是一种描述污染物在河流中输移和扩散过程的数学模型,通常由数学方程、计算算法和计算机程序三个部分组成。
模拟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建立污染物输移扩散方程,用数值方法进行求解,最终得到河流中污染物的每个时刻的浓度分布。
在河流污染控制过程中,污染物输移扩散数值模拟技术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
首先,该技术可以用于预测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情况,进而提供精确的污染物扩散范围的预测和污染物浓度的分布情况;其次,在进行河流污染治理时,还可以通过模拟技术来选择最优的治理措施和防止污染物的再次扩散。
此外,还可以利用该技术,为研究河流污染物的来源、污染机理、水环境分布和生态环境效应等提供科学依据。
在河流污染物输移扩散数值模拟技术的研究中,涉及到许多核心问题,包括模型建立、求解方法和实现过程等。
首先,模型建立是使用模拟技术的前提,需要对导致河流污染的主要因素进行识别,并建立相应的扩散模型。
其次,求解方法是模拟技术的核心。
目前,求解方法主要有有限差分方法、有限元法、有限体积法和边界元法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优劣之处,需根据应用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方法。
最后,实现过程是指实际在计算机上编程实现模拟技术。
这一过程需要充分考虑实际问题的具体特点,包括数据输入、输出、处理和可视化等。
在具体应用中,分别需要进行模型建立、求解方法和实现过程的优化。
其中,模型建立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比如河流的地理形态和流速、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生态环境的特征等,以建立合理的模型;求解方法需要在满足模型准确性的基础上,考虑提高计算效率和减少误差;实现过程需要灵活运用各种科技手段,比如高性能计算、物联网、云计算等,以提高模拟效率和模拟结果的可靠性。
河流中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研究进展黄维;方俊华【摘要】从数学特性角度分类,河流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模型可分为确定与非确定性模型,并正经历着由确定性模型向非确定性模型发展的转变。
从确定与非确定性两个方面对国内外河流水质模型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着重介绍了WASP、QUAL、RMA4等确定性模型和随机模型、灰箱模型、神经网络算法等非确定性模型的原理及其在国内的应用。
针对河流中某个特定污染体系(如底泥、潜流带)或某类污染物(如重金属、石油类、营养物质等)的迁移转化模型也有大量研究成果。
河流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的未来发展趋势将是模糊数学和不确定性分析技术的应用,与人工神经网络和GIS的结合,状态变量和组分数量的增加,以及三维数学模型的发展。
%10.3724/SP.J.1201.2012.06142【期刊名称】《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年(卷),期】2012(000)006【总页数】6页(P142-146,158)【关键词】污染物;迁移转化;河流;水质模型;模拟【作者】黄维;方俊华【作者单位】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5;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X522河流中污染物的进入及迁移转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河流水质,而河流水质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清楚河流中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及预测河流水质变化规律至关重要。
数学模型在河流水质预测中发挥着显著的作用。
它可以模拟河流中污染物迁移转化的过程,预测污染物分布状况及河流水质。
描述河流中污染物迁移转化的数学模型,多为水质模型。
因此,笔者主要从国内外河流水质模型和几种特殊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模型两个方面阐述了河流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的研究进展。
1 河流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的发展及其类型1925年,美国工程师Streeter和Phelps在研究Ohio河污染时建立了第一个氧平衡模型[1],简称S-P模型,由此打开了水环境数学模型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