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运动发展现状及新规则简介
- 格式:ppt
- 大小:130.50 KB
- 文档页数:12
一、禁击部位后脑、颈部、裆部。
二、得分部位头部、躯干、大腿和小腿。
三、禁用方法:1、用头、肘、膝和反关节的动作进攻对方。
2、用迫使对方头部先着地的摔法或有意砸压对方。
3、用任何方法攻击主动倒地方的头部和被动倒地方。
四、得分标准(一)得2分1、一方下台,另一方得2分2、一方倒地(两脚以外任何部位支撑台面),站立者得2分。
3、用腿法击中对方头部、躯干得2分。
4、用主动倒地的动作致使对方倒地,而自己顺势站立者,得2分。
5、被强制读秒一次,对方得2分。
6、受警告一次,对方得2分。
(二)得1分1、用手法击中对方头部、躯干部位得1分。
2、用腿法击中对方大腿得1分。
3、先后倒地,后倒地者得1分。
4、用主动倒地的动作致使对方倒地,而自己不能顺势站立者,得1分。
5、运动员被指定进攻后8秒内仍不进攻,对方得1分。
6、主动倒地超过3秒不起立,对方得1分。
7、受劝告一次,对方得1分。
(三)不得分方法不清楚,效果不明显,不得分。
双方下台或同时倒地,不得分。
用方法主动倒地,对方不得分。
抱缠时击中对方,不得分。
五、犯规与罚则(一)犯规1、技术犯规1)消极搂抱对方。
2)处于不利状况时举手要求暂停。
3)有意拖延比赛时间。
4)比赛中对裁判员有不礼貌的行为或不服从裁判。
5)上场不戴或有意吐落护齿、松脱护具。
6)运动员不遵守礼节。
2、侵人犯规1)在口令“开始”前进攻对方。
2)击中对方禁击部位。
3)以禁用的方法击中对方,在“停”口令后进攻。
(二)罚则1、每出现一次技术犯规,劝告一次。
2、每出现一次侵人犯规,警告一次。
3、侵人犯规达3次,取消该场比赛规则。
4、运动员故意伤人,取消比赛资格,所有成绩无效。
5、运动员使用违禁药物,或局间休息时输氧,取消比赛资格,所有成绩无效。
六、暂停比赛1、运动员倒地(主动倒地除外)或下台时。
2、运动员犯规受罚时。
3、运动员受伤时。
4、运动员相互抱缠没有进攻动作或无效进攻超过2秒时。
5、运动员主动倒地超过3秒时。
武术散打发展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的探析武术散打是一项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武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竞技体育项目。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武术散打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了摆在武术散打面前的重要课题。
目前,武术散打在中国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中国武术散打队在国际比赛中屡获佳绩,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武术散打也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参与这项运动。
然而,武术散打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武术散打的普及程度还不够高,很多人对武术散打的认知还停留在传统的武术形式上,缺乏对武术散打的深入了解。
其次,武术散打的竞技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此外,武术散打的赛事和比赛规则也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
为了实现武术散打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对策。
首先,要加强武术散打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武术散打,提高武术散打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
其次,要加强武术散打的人才培养,提高武术散打的竞技水平和技术水平,培养更多的优秀选手和教练员。
同时,要不断完善武术散打的赛事和比赛规则,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人们的喜好。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推动武术散打在国际上的发展和普及。
可以邀请国际知名的武术散打选手和教练员来中国进行交流和访问,同时也可以派遣中国的武术散打选手和教练员到国外进行交流和比赛,以提高中国武术散打的国际影响力和竞技水平。
总之,武术散打作为一项传统的中国武术,具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
在现代社会中,武术散打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人们的喜好。
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才能实现武术散打的可持续发展,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散打运动研究现状武术散打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历史与现实,继承与发展,改革与创新的产物,是经过整合、继承、发展中国传统武术技法的徒手格斗竞技项目,武术散打具有鲜明的技术特征。
武术散打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经历了从实验到逐渐成熟,学届很多专家学者对武术散打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总结。
朱瑞琪教授将散打的发展阶段分为:第一,以构建技术与理论体系、研究修订赛规则、培训建立裁判员队伍、积极搞试点的试验阶段(1979-1988年);第二,以散打运动加入全国锦标赛、参赛队伍规模扩大、出版竞赛规则、走向国际、拓宽市场为特点的快速发展阶段(1989-1998年);第三,以修改穿戴护具规定、继续拓宽市场、进一步完善规则为特点的成熟阶段(1999年至今)。
陈浩等将武术散打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试验阶段(1979-1988);第二,快速发展阶段(1989-2001);第三,基本成熟阶段(2002-2013);第四,完善巩固阶段(2014-2019)。
姜传银教授将散打运动的发展分为:试验探索阶段(1979-1989年)、曲折发展阶段(1990-1997年)、基本完善阶段(1998-2001年)、成熟发展阶段(2002年以后)。
《武术格斗基础教程》一书中对散打运动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做了总结,1988年在深圳举办国际武术散打擂台邀请赛,1989年被国家体委确定为正式比赛项目,1990年于北京召开的国际武术散打邀请赛,1991年被列为第一届武术世锦赛表演项目,1993年成功成为为第七届全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同年被列为武术世锦赛正式比赛项目,1998年第十三届曼谷亚运会起被列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2002年于上海举办的第一届武术散打世界杯。
综上所述,经过四十余年的时间的发展,散打运动在实践中由探索走向成熟、由中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表明了散打运动以其鲜明的特征争得了世界的认同,技术、训练、理论等方面研究逐渐成熟。
1.散打比赛中常用技术研究现状1989年武术散打被国家体委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时至今日,散打运动进入了全运会、亚运会、武术世锦赛,开展了武术散打世界杯、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冠军赛,学届很多专家、学者对武术散打比赛中技术运用情况做了统计分析。
武术散打的发展现状与商业化运作王梦哲散打也叫散手,古时称之为相搏、手搏、技击等。
简单而言就是两人徒手面对面地打斗。
它可以可强筋骨、壮体魄,培养练习者勇敢、坚强、灵活、自信等精神,形成稳健、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
散打的确立是对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武术进行拯救与继承。
作为中国武术的一个主要表现形式,它是综合了许多流派的招式,而融合成的一种竞技体育运动。
一、武术散打发展成就1979年散打在我国成为竞技的比赛项目,引起大众的注意。
80年代的电影《少林寺》也曾在中国掀起一股习武热潮,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掀起了武术热。
特别是2000年在湖南长沙市举行的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则以全新的形式亮相,并有湖南卫视全程报道。
打造了柳海龙、苑玉宝、宝力高等众多散打明星。
这是中国武术散打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开创了现代散打发展的新方向,使得中国武术散打进入了专业赛制的时期。
2003年的世界散打王争霸赛更是武术比赛商业运作的杰作。
激烈的比赛带动全场气氛紧张、有序、热烈,给观众耳目留下很深的印象。
就散打的技术发展及近年来中国散打对外战绩看,散打的技术体系逐渐成型,教练员、运队员和裁判队伍已经基本成熟。
二、武术散打发展的不足1.外在因素可以看到,我们的对手并不都是国外的一流选手。
例如2001中美对抗赛美国代表队的K.J.奴恩思、蒂姆.施尔顿、迈克·奥特曼等在美国都是二三流选手。
中美几次交锋,美国派来的都不是最强阵容。
而纵观中泰对抗赛,貌似每次都是我们大比分获胜。
只是泰国派来的也并不都是最高水平的拳手。
2009的佛山中泰对抗赛中,并不被专家十分看好的中国选手张开印KO泰国高手蓝桑坤的那一场就带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并有犯规嫌疑。
而我们的选手基本上都是国内顶尖的一线队员。
以一线队员对抗国外参差不齐的选手似乎有些胜之不武。
2010年10月中泰在马来西亚的对抗赛五场对决中,中国就以2比3负泰国而告终。
可见中国散打的技术水平还是要继续提高和完善的。
武术散打竞赛规则武术散打是一种综合性格斗运动,它融合了中国传统武术的技巧和西方拳击的实战性,是一项备受青睐的竞技项目。
武术散打竞赛规则的制定,旨在保障运动员的安全,公平公正地进行比赛,同时展现运动员的技术和体能水平。
下面将详细介绍武术散打竞赛的规则。
一、比赛场地和装备。
1. 比赛场地为标准的搏击台,台面应平整、无障碍物,并设有安全护栏。
2. 运动员比赛时需穿着统一的运动服装,包括运动鞋和护具,以保障比赛的安全性。
二、比赛规则。
1. 比赛分为站立和地面两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规则和计分方式。
2. 站立阶段,运动员可以使用拳击、踢腿、膝击等技巧进行攻防,但不得使用摔技和擒拿技术。
裁判会根据运动员的有效攻击、防守和动作技巧进行评分。
3. 地面阶段,当一方运动员倒地后,另一方可以利用地面格斗技巧进行攻击,但不得使用肘击、膝击等危险技术。
裁判会根据运动员的地面格斗技巧和防守能力进行评分。
4. 比赛分为多个回合,每个回合的时间一般为3分钟,中间休息1分钟。
比赛结束后,裁判将根据运动员在站立和地面阶段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分,以决定比赛胜负。
三、禁止行为。
1. 禁止使用头部攻击对手,包括头槌、头撞等动作。
2. 禁止使用肘击、膝击等危险技术。
3. 禁止使用摔技和擒拿技术,以免造成对手严重伤害。
4. 禁止使用任何违反比赛规则的行为,如故意击打对手的私处、抓挠对手等。
四、裁判判罚。
1. 裁判在比赛中有权利对违反比赛规则的运动员进行警告、扣分甚至取消比赛资格的处罚。
2. 运动员可以对裁判的判罚提出申诉,但裁判的判罚是最终决定。
五、比赛评分。
1. 比赛评分由一定数量的裁判组成,他们会根据运动员在站立和地面阶段的表现进行评分,最终决定比赛胜负。
2. 比赛评分标准主要包括有效攻击、防守和动作技巧等方面。
六、比赛结果。
1. 比赛结果分为胜、负、平局,胜者将晋级下一轮比赛,负者将被淘汰出局。
2. 若比赛出现平局,将进行加时赛决出胜负。
新竞赛规则对我国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技术影响与分析【摘要】新竞赛规则对我国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技术影响与分析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新规则的影响进行分析。
新规则对比赛节奏的影响使得选手需要更快速地做出反应和决策。
新规则对技战术策略的影响要求选手调整训练方案,更加注重速度和灵活性。
新规则也提高了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要求,需要更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
最终,新规则对散打运动的发展也产生了影响,促进了该运动项目的进一步发展。
新竞赛规则既带来了利好也有一些不利之处,但对于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提高仍然具有积极意义,未来的发展也有着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关键词:新竞赛规则、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技术影响、比赛节奏、技战术策略、训练方案、心理素质、散打运动发展、利与弊、技术水平、未来发展趋势。
1. 引言1.1 新竞赛规则对我国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技术影响与分析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运动科学的不断发展,散打运动也在不断完善和创新竞赛规则。
对于我国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来说,新的竞赛规则对他们的技术水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新竞赛规则所带来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其对我国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的意义。
随着新竞赛规则的出台,运动员们在比赛中需要更加注重速度和灵活性,以适应比赛节奏的提升。
这不仅要求运动员们在技术上有更高的要求,同时也需要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反应能力。
新规则对比赛节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在训练方案的调整方面,新规则也给散打运动员们带来了新的挑战。
训练需更加注重技术的精准性和快速性,同时也需要结合新规则的要求进行相应调整。
这需要教练团队和运动员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和创新适应新规则的训练方法,以保持竞技状态的稳定。
新规则也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由于比赛节奏的提升和技战术策略的变化,运动员们需要具备更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对能力,在激烈的比赛环境下保持冷静和专注。
新规则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要求也是一大挑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传统武术重新出现在人们视野中,而散打则是中华武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术散打从诞生至今,普及程度尚不算高,仅局限于一些武馆、武校或者体育专业中。
作为一种全新的体育竞赛项目,散打运动仍然需要进一步发展。
本文通过对散打运动的开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新时期散打运动的发展策略,希望能为促进散打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当今,武术搏击项目深受人们喜爱,其项目种类较多,如拳击、摔跤、自由搏击等,这些搏击项目各具特点,有的因为国家重视,已经成功申报为奥运比赛项目;有的因为具有极强的民族特色,在各个国家之内广为流传。
在众多武术搏击项目中,散打运动逐渐深入人心,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在新的环境下,如何开展散打114运动,发挥其所具有的价值是相关研究者重点思考的内容。
1散打运动的发展和普及状况散打运动是近三十年逐渐发展起来的,20纪80年代,人们开始对散打运动进行研究,并尝试将其引入正式比赛项目。
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第一届全国散打比赛,即宜春散打擂台赛,紧接着出台了较为规范的《武术散打竞赛规则》,这是散打运动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此后,散打运动正式出现在人们视野中,1991年,散打运动正式成为全运会比赛项目。
1993年,散打被列为世界锦标赛的正式比赛项目。
1992年,在曼谷举行的第十三届亚运会,其中就有散打比赛项目。
2000年以后,国内所开展的各种武术比赛均存在散打运动的身影,目前,散打已经成为国内外重点搏击项目之一。
虽说散打运动在国内名声大噪,但是普及程度并不高,现阶段仅有武馆、武校以及体育专业院校存在散打运动。
作为我国传统的体育竞赛项目,散打运动尚没有达到应有的普及程度,这就需要对限制散打运动发展的原因进行分析。
首先,散打竞赛的规则尚不完善;其次,固有传统思想限制了散打运动的发展;最后,散打运动的传播渠道有限。
这些都是影响散打竞赛无法大面积推广开来的主要因素。
2影响散打发展的因素分析2.1竞赛规则的漏洞限制了散打运动自《武术散打竞赛规则》出台之后,有体坛博览关散打竞赛规则便一直处于不断修正以及完善的状态。
1、练习散打在大众体育中的作用1.1、散打的一般强身健体功能大众通过练习武术散打,能够提升核心腰腹力量,上下肢的肌群也能得到有效发展,使骨骼更加坚硬,提升整体速度与力量,同时无氧耐力也会得到增强,还能有效提高心肺功能,提升反应能力,能够使大众身体素质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大众练习散打主要以参加散打俱乐部培训为主,普通大众、青少年在休息之余进行散打课程的培训,学习武术散打的基本内涵和武术精神。
不仅锻炼自我,也让他们远离低端趣味和不良的生活习惯,不断促进发展着良好的身体状态,以及获取防身自卫的技能与技巧。
1.2、散打培养竞争意识功能武术散打是一项具有强对抗性的运动,练习者在实战练习中,在面对拳腿的进攻与技术交流,有胜者则必然有败者,能够让练习者拥有胜不骄败不馁的竞争精神,同时也能让练习者直面成功与失败、失落与欣慰,竞争意识不仅是现在社会各类人才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在青少年培养竞争意识更是尤为重要,这让他们在以后进入社会大熔炉中,充满竞争活力。
1.3、散打磨炼意志的功能大众在学习武术散打的训练过程中,会感受到一定程度的运动疲劳和肌肉酸痛,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中,是在一次次不断挑战身体的极限,咬紧牙关,然后超越它,不仅是克服身体上的考验,更是对意志的考验,在实战中遇到厉害的对手,从害怕到冷静的面对,在拼搏中取胜,能够让练习者具备拼搏精神。
同时大众通过共同以学习武术散打为目的而结交,成年人以及青少年在不断学习散打的过程中,逐步将武术散打发展为自己的爱好,在练习的过程中,互相交流散打技术,实战中相互切磋,训练中互相鼓励、帮助,相互监督,共同进步,训练后交流心得与体会,能够让大众结交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扩大交际圈。
2、散打在大众体育中发展中影响因素2.1、竞技散打对武术散打在大众体育中的影响在竞技散打比赛的过程中,散打运动员必须在比赛中充分运用技术与战术从而获得比赛的胜利,但是散打运动员只有在专业的运动训练之后才能获得相应的运动竞技能力,而运动竞赛则是将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表现出来,这是竞技散打的主要任务,其本身目的是为了提高比赛过程的激烈性和观赏性,但在大众练习散打的过程中,其技术动作、规则都是以竞技散打为基准,这对爱好散打运动的成年人、青少年在在练习中对身体素质的要求也较高,并且需要长时间坚持训练,练习者在实战中稍不注意就可能受伤,而他们本身练习目的不是以竞技对抗为主对其身体安全性有所考虑,而是希望强身健体,放松身心,这对散打在大众体育中的发展颇有影响。
青少年散打运动现状分析及其发展策略作者:李腾飞来源:《新课程·小学》2017年第10期摘要:武术作为一种传统体育项目,技击性是武术运动的精髓。
散打是技击性的主要载体,近几年的发展越来越好,越来越受青少年的喜爱。
通过各种研究方法对我国散打运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解武术散打对青少年身体发育方面的影响,并制定一些发展策略,确定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散打;现状分析;发展策略一、散打运动的现状散打是中华武术的表现形式之一,一种将斗智、较技相融合的对抗性竞赛项目,由踢、打、摔等主要动作组成,辅以其他动作完成。
自从20世纪80年代,体委将散打运动列为实验性项目以来,散打运动员也从中产生。
现在,亚运会、奥运会等中散打已经成为一类正式的比赛项目。
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成为散打运动的爱好者和练习者。
但是比赛规则仍不完善,在经过多次修改以后,散打规则逐渐定型。
中国武术管理中心和中国武术协会及相关部门为了散打运动的国际化,举办多场赛事大大地提高了散打运动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武术散打只有发挥它的内在价值,满足青少年的精神需求,最终战胜对手,才能使散打这项运动更好地发扬。
二、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以武术散打的运动员、教练员及散打爱好者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1.调查问卷以对散打现状的了解、发展趋势及个人建议设计调查问卷,发放给教练员、运动员、散打爱好者进行定量调查,当面回收,之后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
2.文献资料法以研究的内容为根据,查阅散打方面的资料。
例如,《散打》《体育科研与方法》等专著以及《我国散打后备人才》等多篇论文。
也可在网上检索关于散打的文献及相关资料,之后对所得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3.专家访谈法与散打方面的专家通过面对面交流或电话访谈,听取专家对散打现状的看法,分析散打运动之后的发展趋势,征询专家对制定发展策略的建议。
还可采用逻辑分析法、实地考察法等来完成研究调查。
三、散打对青少年身体发育的影响(一)散打对青少年骨骼生长发育的影响在青少年的成长阶段,青少年骨骼的软骨组织偏多,骨骼的韧性、弹性比较大。
武术散打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浅谈一、现状武术散打在国内的发展历史较为悠久,但是在教学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理论而不重视实践在武术散打的教学过程中,教练们可能会过多地强调理论的基础知识,而忽略实践的训练。
这样就导致了学生的实际技能并没有得到很好地提升,只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面,学生们在实战中难以发挥出来。
2.训练项目较为单一在教学过程中,教练们通常只会让学生进行拳击、踢击等少数项目的训练,忽略了其他的技能和项目,这样会导致学生们只能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套路,缺少更为全面和具有实用性的训练内容。
3.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在武术散打的教学中,教练们的水平与经验都存在差异,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效果难以保证。
4.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在武术散打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口头讲授和示范练习之外,缺乏支撑教学的现代化手段,如教学视频、电子教案等,这样会导致教学效率较低,对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带来很大的影响。
二、改进策略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策略来加强武术散打的教学和推进:武术散打这种实践性强的体育运动,必须强调实践的训练,单纯的理论讲解并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技能,因此要让学生多进行实际操作,以达到真正掌握技能的目的。
教练们应该注重把更多的技巧和项目加入到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更全面地掌握相关技术,从而更好地适应实战环境,提高自身能力水平。
教练们应该更加重视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进行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另外,也可采取一些措施,如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和优秀教练的互相激励等。
4.实现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武术散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入一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如教学视频、数字化教材、在线学习平台等,这些手段可以更好地支撑教学,并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武术散打规则简介现行武术散打竞赛规则分国际性比赛使用的《国际武术散打竞赛规则》和国内锦标赛使用的《武术散打(散手)竞赛规则》。
最新的《国际武术散手竞赛规则》是由国际武术联合会根据武术散打运动在世界各国的发展现状和国际间竞赛的需要于2004年重新修订完成的。
全文共分8章31条,设中英文双语对照。
国内锦标赛使用的武术散打竞赛规则是根据接轨国际比赛的精神,同时顾及我国散打运动发展的现状,于2004年由中国武术协会汇集国内武术散打界著名学者、专家、裁判员、教练员共同修订完成的,分为《武术散打(散手)竞赛规则》和《武术散打(散手)竞赛裁判法》两部分。
在本节内容中,我们简单介绍国内锦标赛使用的《武术散打(散手)竞赛规则》和《武术散打(散手)竞赛裁判法》。
规则共分9章32条,对于竞赛的性质和办法、评分方法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和要求。
为方便大家了解、欣赏散打比赛,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简单阐述。
(一)竞赛的一般常识(1)散打比赛采用循环赛和淘汰赛两种竞赛办法,每场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制,每局净打两分钟,局间休息一分钟。
(2)运动员参加比赛必须携带运动员注册证、人身保险证明、体格检查证明,年龄必须符合规则要求,即成年运动员18-35周岁,青少年15-18周岁。
(3)散打比赛体重分为:48公斤、52公斤、56公斤、60公斤、65公斤、70公斤、75公斤、80公斤、85公斤、90公斤、90公斤以上,共11个级别。
(4)比赛时运动员必须穿戴大会规定的拳套、护头、护胸、护齿、护裆等护具和与护具颜色相同的比赛服装。
护具颜色分红、黑两种。
(5)运动员必须经过称量体重、抽签等项程序后,方可按大会的编排秩序参加比赛。
(二)比赛场地和器材(1)比赛场地比赛场地为高80厘米、长800厘米、宽800厘米的擂台,台面上铺有软垫;软垫上铺有盖单,台中心画有直径120厘米的中国武术协会的会徽。
台面边缘有5厘米宽的红色边线,台面四周向90厘米处画有10厘火宽的黄色警戒线。
武术散打新规则目录第一章通则第一条竞赛种类第二条竞赛办法第三条参赛年龄与资格审查第四条体重分级第五条称量体重及其规定第六条抽签第七条服装护具第八条比赛礼仪第九条弃权第十条竞赛中的有关规定第二章裁判人员及其职责第十一条裁判人员的组成第十二条辅助裁判人员的组成第十三条裁判人员的职责第三章仲裁委员会及其职责与申诉第十四条仲裁委员会的组成第十五条仲裁委员会的职责第十六条申诉程序及要求第四章竞赛监督委员会及其职责第十七条竞赛监督委员会的组成第十八条竞赛监督委员会的职责第五章技法要求、得分标准与判罚第十九条可用方法第二十条禁用方法第二十一条得分部位第二十二条禁击部位第二十三条得分标准第二十四条犯规与罚则第二十五条暂停比赛第六章胜负评定与名次评定第二十六条胜负评定第二十七条名次评定第七章编排与记录第二十八条编排第二十九条记录第八章口令与手势第三十条台上裁判员口令与手势第三十一条边裁判员手势第九章场地与器材第三十二条场地第三十三条器材第一章通则第一条竞赛种类(一)团体比赛(二)个人比赛第二条竞赛办法(一)循环赛(二)淘汰赛(三)复活赛(四)每场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制,每局净打2分钟,局间休息1分钟。
第三条参赛年龄与资格审查(一)成年运动员的参赛年龄限在18—35周岁,青少年运动员的参赛年龄限在15—18周岁以下。
(二)参赛运动员必须携带《运动员注册证》。
(三)运动员必须有参加比赛的人身保险证明。
(四)运动员必须出示自报到之日起前15天内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包括脑电图、心电图、血压、脉搏等指标在内的体格检查证明。
第四条体重分级1、48公斤级(≤48Kg)2、52公斤级(>48Kg-≤52Kg)3、56公斤级(>52Kg-≤56Kg)4、60公斤级(>56Kg-≤60Kg)5、65公斤级(>60Kg-≤65Kg)6、70公斤级(>65Kg-≤70Kg)7、75公斤级(>70Kg-≤75Kg)8、80公斤级(>75Kg-≤80Kg)9、85公斤级(>80Kg-≤85Kg)10、90公斤级(>85Kg-≤90Kg)11、100公斤级(>90Kg-≤100 Kg)12、100公斤以上级(>100 Kg)第五条称量体重及其规定(一)称量体重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抽签前进行,第二次在进入前八名后进行。
我国竞技武术散打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武术是我国的国术,包括武术套路和武术散打两个竞技项目,散打作为中国武术的一个具体项目和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并已经走向世界。
目前,国际武术联合会已拥有120个会员协会,遍布世界五大洲,武术已进入中南亚运动会等大型国际、洲际综合动会、亚运会、东南亚运动会、南亚运动会等大型国际、洲际综合体育赛事,成为世界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正在通过举办世界杯赛事,促进散打运动在世界的进一步推广和普及。
在机遇和挑战面前,了解我国散打运动发展现状,并进一步采取对策来提高散打运动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武术;散打;现状;对策引言武术散打是我国传统武术的一种技击项目,武术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踢、打、快摔等方法制胜对方的竞技项目。
是实实在在区别于拳击、泰拳、跆拳道等国外对抗运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竞技对抗性运动项目,已经从国内逐步走向世界,也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们的喜爱。
如今,竞技武术散打正积极的向奥运会迈进,时至今日武术散打已跻身世界竞技体育的大舞台,逐步与国际竞技体育接轨。
各种相关赛事层出不穷,尤其是在东欧对抗赛、中美对抗赛等以中国运动员的大胜而告终,这就使国人产生无比的骄傲与自豪。
在此形势下,有必要给现代散打重新定位,从现代科学视角,用发展的眼光,把武术散打的发展放到中西文化交融的大视野中去观察与思考。
1武术散打运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国的散打运动历经几十年的总结、改革和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已为世人所瞩目。
今天,武术散打运动无论是在竞赛规则、教学、训练方面已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体系,而且还在教练员岗位的培训、技术理论专著的出版、音像制品的推广等方面都已形成规模。
然而在这种蓬勃发展的背后,也潜藏着种种危机。
尤其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体育产业化的兴起,散打运动各种问题层出不穷。
1.1运动机制不健全虽然说近年来不管是武术管理中心,还是各地方武协都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改革。
现代散打的传播与发展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散打运动不断发展,其传播也不断拓展。
现代散打的传播和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赛事推广和精英培养散打赛事是散打推广的一个重要载体。
中国散打联合会每年都会举办多项赛事,例如全国散打锦标赛、全球散打巡回赛等,这些赛事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散打在国内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另外,中国散打联合会还同其他国家、地区的散打机构进行联合举办赛事,促进了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助力散打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和推广。
同时,精英培养也是现代散打发展的重要方面。
各级赛事不仅为优秀选手提供了展示和锻炼自己的机会,也为执教者和教练奠定了更加稳固的技术基础。
成立散打训练营、选材培训、各级散打比赛等项目,也在不断地推动散打运动的整体发展。
二、市场推广和商业化运营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散打运动越来越多地被商业化运营。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各国的散打联盟和组织都在积极地开发散打市场,比如中国散打联合会的赛事合作和体育产业合作等各类商业合作。
同时,许多散打俱乐部和培训机构也逐渐形成规模化,为散打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营销渠道。
三、媒体宣传和网络传播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散打运动在网络上的曝光度越来越高。
各大媒体也积极报道散打比赛,为散打推广做出了较大贡献。
同时,各种社交媒体平台也为散打传播提供了新途径,例如微博、直播平台、短视频等,这些渠道都在吸引更多年轻的听众,为散打爱好者提供了更广泛的展示和互动空间。
总的来说,现代散打在传播和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并喜爱这项运动,散打也在逐步走向大众化和普及化。
未来,我们相信这项传统的中国武术运动将会持续不断地创造出更多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