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记叙文写作3讲评
- 格式:ppt
- 大小:163.00 KB
- 文档页数:27
记叙文写作讲评案(高一语文)【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手,伸出是温暖的服务,摊开是放飞的想象,张大是创造的力量,捧起是收获的快乐……请以“ (谁)的手”为题,写一篇写人记事的记叙文。
不少于800字。
【生成梳理】1、什么是记叙文?所谓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2、记叙文的特征?江苏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强调:①必须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②必须有一两个比较清晰的人物形象;③必须以记叙、描写为主,特别要重视细节描写,抒情和议论应当压缩到最小的篇幅中,甚至可以不发议论。
【讲评重点】记叙文如何叙事?1.典例分析:(1)病文分析:父亲的手高一(1)班一学生父亲的手,是粗大的。
许是因为男人的手比女人的大,所以父亲的手是大的。
小时候,最喜欢拉着爸爸的手比较自己的手多大,喜欢牵着父亲的手一起走路,那种大手牵小手的感觉让人很安心。
父亲的手,是温暖的。
冬天,小时候的我,最喜欢把自己冰冷的手放到父亲的手中,父亲的手像是一个天然的火炉一样,暖暖的,将我冰冷的手捂暖,让我度过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天。
父亲的手,是粗糙的。
父亲是一个木匠,长年的工作让他的手有了一些老茧,摸上去,硬硬的,仿佛透过它可以看见父亲工作时的情景,那种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如他的人一样认真。
父亲的手,是巧的。
父亲写得一手好字,小时候,第一个教我写字的就是父亲,他会抓着我的手,一遍一遍地教我写名字,写一二三四,是父亲的手带领我开启知识的大门,将我带入另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
时光流逝,岁月匆匆,父亲的手已不再是从前的那么柔软白皙了,变成了有些泛黄粗糙的手,那隐隐约约的小伤疤记录着父亲对家的贡献,对家庭的关怀与责任。
父亲用他的双手为我支起了爱的港湾,用他的双手为我遮风挡雨,用他的双手为我解决问题。
父亲的手,给我温暖,伴我度过一个又一个寒冬;父亲的手,给我力量,支持着我一次又一次的跌倒再爬起;父亲的手,给我安全,让缺乏安全感的我不再孤单;父亲的手,给我智慧,带领我步入文学的殿堂。
记叙文写作讲评课例分析表达能力是学生的语文能力之一,记叙文写作要求叙述生动、感情真挚。
作文讲评是对学生习作劳动后的评价、肯定,对提高学生表达能力进行有效的指导和鼓励。
以“我家的”为题,对记叙文写作讲评课例进行分析。
标签:回顾展示;赏析点评;修改;评析;总结反思一、课例展示(一)写作题目及写作要求回放(PPT).完成题目的填空,要求填写的内容为动物;2.通过对动物的外貌、动作等写出你家宠物的特点;3.要求写成8字以上生动、真挚感人的记叙文。
(二)学生完成作文情况(PPT2).全班人数为9人,上交7份;2.分以上的作文为4份,分以下的6人中有人内容偏离写作要求;3.大部分学生能写出动物的特点,并按要求写成记叙文;4.文章字数在8字以上的有2人,可见大多学生还是有话可写的。
(三)强调本节点评任务(PPT3).把小组内分到的作文按记叙文的要求用红笔写上评语;2.推荐小组内最优秀的作文并选读精彩文段;3.找出小组内的低分作文并根据本次写作要求提出修改意见;4.各小组由一人专门作记录并负责发言。
(四)展示本次作文讲评评语参考(PPT4).抓住了()的()特征来写;2.能对动物的神态、动作、声音、外貌等进行细致描写;3.感情是否真挚感人;4.字数、书写、语句是否通顺等。
(五)教师检查各小组的点评情况,抽查三个小组的发言(六)师生共同评议(PPT)教师展示学生作品中的经典片段,其中3位优秀,位略差,摘录其中两位的文章如下:我家那“活宝”(作者:黄正合)我非常喜欢鱼,在我前年生日的时候,爸爸送了我一条小金鱼,这条小金鱼非常胖,全身圆鼓鼓的,鱼鳞泛着金光,透亮耀眼,十分惹人喜爱。
它的身上有橙色、白色和灰色,三种颜色搭配起来非常漂亮。
它那双眼睛尤其与众不同,就像是大海的颜色,眼睛里透着海洋般的纯洁。
它的尾巴很大,在水中散开,比身体大好多倍,因而游泳时,一摆一摆的,犹如彩蝶在空中起舞。
这条小鱼不但外形漂亮,它还是一个戏水高手,它在鱼缸里游得很快,这里蹦蹓一下,那里蹦蹓一下,十分活泼,有时还能做出仰泳的姿势。
记叙文作文讲评实录【背景介绍】上周,曾布置过一篇以”记忆”为题的作文,要求学生写一篇600字左右的写人记叙文。
【课前准备】从由小组推荐出习作中有代表性的开头、结尾、主体部分的文字各5个片段,打印出来,作为讲评材料。
【讲评过程】一、导入上次作文过程中,同学们都深刻地体味了一次“忆”,今天,我们来一起讨论一下大家手中的文章片段,看看他们“忆”的怎么样。
二、小组讨论师:先请大家就所选文章的开头谈谈看法。
习作材料1:在我记忆的长河中,有一棵老树和一棵小树。
老树枝叶枯黄,根已衰老;小树枝叶茂盛,正在茁壮成长。
这就像我的外婆和我一样,外婆现在年事已高,不能劳累;我正值青春年华,茁壮成长。
习作材料2:又是绵绵的小雨,我来到了外婆的坟前,四周一片寂静。
坟上,已经开出了小小的紫花,那是外婆最喜欢的。
“外婆,我来了。
”我轻轻地呼唤着。
可是,却没有人回答。
我的眼泪一滴滴地落下,勾起了对外婆的回忆。
习作材料3:你是我眼中稍纵即逝的流星,一闪而过,悄然隐去。
我惋惜这相逢的短暂,但更珍惜这短暂的相逢,因为,你一路燃烧而来,你曾将我的一段人生历程照亮。
习作材料4:在学校的这些日子里,我常常会想起家里的那串紫色的风铃……师:同学们的分析都很好,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写人记叙文的开头通常要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三要素,有时留点悬念固然好,但要在其后适当的地方交代清楚,不要让其成为“悬案”。
下面请大家总结一下,写人记叙文究竟怎样才能开好头,最好结合观点举点更有代表性的范例。
这位同学举的例子给大家的小结提供了一个典型的证明:特定的季候、具体的时间、特定的环境气氛、特定的形象,怀念之情渗透其中。
我送大家四个字作为对开头要求的概括,那就是(板书):明题激欲。
明题就是揭示主旨,写谁,写什么;“激欲”就是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情绪的感染,乃至悬念的设置,激发读者强烈的阅读欲望。
关于写人记叙文开头的写法我们暂且讨论到这里,请大家接着评析主体部分。
习作材料5:一次体育活动,顾老师兴致勃勃地来到乒乓球台旁,要和我们打乒乓球,我们大笑,因为大家都知道她不会打。
高中记叙文写作训练及讲评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表现形式。
以下是高中记叙文的写作训练和讲评要点,以供参考:一、写作训练1.命题记叙文写作:根据给定的题目,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一篇结构完整、情感真挚的记叙文。
2.扩写记叙文:提供一段简单的情节或场景,要求学生进行扩写,丰富细节和情感,使故事更加生动具体。
3.缩写记叙文:给定一篇较长的记叙文,要求学生缩写成短篇文章,保留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精炼语言。
4.情景写作:设置特定的场景和情境,要求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记叙文写作,强调对环境和人物心理的描写。
5.改写记叙文:提供一篇其他文体的文章,要求学生将其改写成记叙文,注重情节和人物形象的转化。
二、讲评要点1.主题明确:评价文章是否具有明确的主题,情节是否围绕主题展开,是否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2.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是否鲜明,人物性格、情感是否符合情节发展,是否能够引起读者共鸣。
3.情节安排:评价文章情节是否紧凑、合理,是否具有吸引力和张力,是否能够吸引读者一口气读完。
4.描写生动:分析文章是否运用了丰富的描写手法,如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等,使情节更加生动具体。
5.语言精炼:评价文章语言是否简洁明了、生动流畅,用词是否准确、贴切。
6.情感真挚:评价文章情感是否真挚、感人,是否能够打动读者的心灵。
7.结构完整:分析文章结构是否完整,是否有开头、中间和结尾,各部分是否协调一致。
8.创意独特:评价文章是否具有独特的创意和构思,是否能够给读者带来新的思考和启示。
总之,要写好记叙文需要注意情节、人物、语言等方面的要求,同时也需要不断练习和改进。
通过写作训练和讲评要点的学习,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水平。
“文学类记叙文作文讲评”教学简案【教学目的】指导学生写一件事或多件事如何做到“内容充实、中心突出”。
【教学重点】通过范文解剖,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文学类记叙文的“内容充实、中心突出”。
【教学难点】文学类记叙文行文做到“内容充实、中心突出”的具体技法。
【教学用时】一课时【教学流程】流程一:课前准备1.学生用60分钟完成堂上作文:以“老师常说的那句话”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学类记叙文。
2.教师认真批阅学生作文。
从审题、立意、选材、构思等几个方面对学生习作进行审阅,重点考察学生在“内容充实、中心突出”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挑选优秀范文作讲评引导。
流程二:新课讲授提出问题:记叙一件事很难让人感到内容充实,中心突出吗?记叙几件事容易做到内容充实,中心突出?写作要点明确:1.文学类记叙文有两种操作模式:一是集中笔墨写一件事;一是简笔勾勒几件事。
无论选择哪种模式,只要所写事情是典型的、有现实意义的、能围绕一个中心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都可以做到内容充实,中心突出。
叙事基本模式:事件起因(背景渲染)——事件发展(经过叙述)——事件高潮(场面描写)——事件结果(作用和影响)2.内容充实:指的是写进文章里的人物、事件、思想感情都要做到言之有物,要具体形象,生动可感。
3.中心明确:就是一篇记叙文中有一个清晰明白而且确定不移的中心,并让这个中心贯穿始终,统率所有的内容。
要做到中心明确——始发于题目——只有先明确题目所蕴含的“中心”,而后在此基础上为所要写的文章立意,才能做到“中心明确”;本次作文题目为“老师常说的那句话”,就有两个关键性的词语:“常”、“那句话”,需要明确:什么是老师常说的“那句话”?一定要交代清楚;二是老师为什么常说那句话?或老师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常说那句话?老师常说的那句话有什么深刻用意?老师常说的那句话对我起到了什么样的影响和作用?只有抓住了题目的中心,才有可能在写作中落实“中心明确”、“内容充实”。
高一(上)第三次作文讲评必修教案0708 08:35::一.基本情况全班52人交作文都很按时。
其中佳作10篇,占19%,分别是:张佩玉、唐雪姣、黄佩娟、杨雷、张覃锋、胡太泽、范文洁、何仙梅、毛凤霞、齐任姣。
作文只写了一半的有一篇。
二.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1.写人平均用力。
作文中写到的人物没有主次,每一个出场的人,都一样地详细描写他的语言行动及音容笑貌。
2.概叙代替描写。
如写班主任:班主任总是耐心等候,孜孜不倦地教导着班里的每一个学生,也和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上课时,她是老师;下课时,她是我们的朋友。
(整段文字没有描写,反复说的就是一个意思:班主任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至于良师“良”在哪里,益友“益”在哪里,没有具体事件的叙述,更没有做事时的语言、行动及神态描写,把概叙性的介绍当作了描写。
)3.喧宾夺主。
要写的主人公着墨不多,而陪衬的人物却描写的详细具体,如写“我的朋友”,文中大段大段地写“我”如何行动、如何应答、如何思考,而要写的“朋友”却冷在一旁,事情结束了才蜻蜓点水般点一下了结。
再如,题目是“我的妈妈”,当全文却写“我”生病的过程。
4.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缺乏个性。
写父母,父母都是一样的口径:“加油,考上大学!”除此以外,每没有别的话。
写父母的爱,就是:自己生病,父亲或者母亲抱着自己上医院。
除此以外,没有别的“爱”的行动。
好像千万个父母就是一个父母。
正所谓:千口一腔,千人一面。
读到这样的描写,就反胃。
三.作文典例点评最难忘的人高一(1)胡泽太步入高中,让我惊讶的是,在这个新的班级里遇上了我的小学同学。
老同学见面,寒暄之后,第一个问题是:“你还记得陈老师吗?”(开头简洁,直接引入要写的人物“陈老师”)当然记得,在我的记忆里,最深刻的就是陈老师了。
(点明题意,最难忘的人是“陈老师”)七年前,我读小学四年级,迎来了新的班主任。
三十来岁的她,披着一头黑黑的长发,一副小巧的瓜子脸常常露出一对小酒窝。
朴素的连衣裙把她衬托得更加美丽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