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模块一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五讲水圈和水循环学案(含解析)鲁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48 MB
- 文档页数:20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星球地球1、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幸运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物质是氢。
蟹状星云是金牛一团无定形的膨胀气体。
2、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3、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环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行星质量比恒星小,本身不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
土星是环绕太阳运行的一颗行星。
4、卫星: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卫星的大小差别很大,有的直径只有几千米大,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
5、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
6、已知太阳系有八颗行星。
按他们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7、地球唯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的繁衍的行星:①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于生命过程发生的和发展的温度条件。
②地球具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的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
③地球上有液态水。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的现象。
2、太阳能量的来源: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3、太阳的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①光球:是用肉眼可以观测到的太阳表面,厚度约500千米,地球上接收到的太阳光基本上都是由光球发射出来的。
②色球:位于光球外部,呈玫瑰色,厚度约几千千米。
它发出的可见光不及光球的千分之一,只有在日全食或用特殊的望眼镜才能看到。
③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
可以延伸到一个太阳半径,甚至更远。
它的量度仅为光球的百万分之一,只有在日全食或用特制的日冕仪才能看到。
4、太阳活动: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
太阳活动的类型主要的是黑子和耀斑,他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①黑子:光球表面出现的一些黑斑点。
第五讲 水圈与水循环课标考点知识细化 素养要求 应用实践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及人类施加的影响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及影响因素 解读、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创设生产、生活情况,分析水循环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列举实例理解地理意义 实例探究,分析人类活动影响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生产、生活活动中对原理的运用 现实生活中巧用水循环原理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 依据补给关系判断季节 结合水文统计,分析补给类型河流的补给类型不同补给类型的径流曲线特征河流的水文特征 全面、规范描述剖析水文现象分析水文特征(对应学生用书第86页)一、水圈的组成1.特点⎩⎪⎨⎪⎧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的71%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2.组成⎩⎪⎨⎪⎧海洋水陆地水⎩⎪⎨⎪⎧陆地淡水⎩⎪⎨⎪⎧冰川(淡水主体)地下淡水其他淡水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大气水[特别提醒] 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指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A蒸发,B降水,C水汽输送,D降水,E地表径流,F植物蒸腾,G地下径流,H下渗,I蒸发。
2.水循环类型A→C→D→E属于海陆间循环,F、D、I属于陆上内循环,A、B属于海上内循环。
[特别提醒](1)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水的重力能。
(2)外流区域既存在海陆间循环,又存在陆地内循环,但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内流区域以陆地内循环为主。
(1)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调节圈层之间的热量传输。
(3)改造地表形态。
(4)促使地球表层各种化学元素的迁移。
一、综合思维——正误判断1.湖泊与河流之间总是相互补给的。
(×)2.“黄河之水天上来”,说明大气降水是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
(√) 3.我国东北地区地表水下渗与季节变化无关。
(×) 4.通过调水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
(×)二、地理实践力——读图填空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五讲 水圈和水循环
一、水圈的组成
1.特点⎩⎪⎨
⎪⎧
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的71%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二、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1.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及特点
2.水循环的意义
(1)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调节圈层之间的热量传输。
(3)改造地表形态。
(4)促使地球表层各种化学元素的迁移。
[名师注解]
【注1】 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指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注2】(1)驱动水循环的动力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水的重力能,水循环的根本原因在于水的三态变化。
(2)外流区域发生海陆间循环,又存在陆上内循环,但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内流区域以陆上内循环为主。
【记】水循环类型的判定
一看发生的领域:位于海洋上、陆地上还是海洋与陆地之间。
二看水循环的环节: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最多,陆上内循环比海上内循环多了植物蒸腾这一环节。
三看参与水量的多少:海上内循环参与水量最多,陆上内循环参与水量最少。
【联】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地表径流,主要表现为:改变时间分布规律——修建水库;改变空间分布规律——跨流域调水。
【点】人类活动主要通过对地表的改造影响下渗,这其中包括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
①有利方面包括农业生产活动中的坡地改梯田、翻耕土壤以及植树造林等均可增加下渗量;②不利方面主要是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等破坏地表植被的行为,使水分下渗量减少。
考点一水循环
(一)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因素
1.影响蒸发的因素
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
3.影响降水的因素
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分析
5.影响下渗的因素分析
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
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
(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流众多,能储存众多的地下水。
(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