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石盒子组地层二氧化碳矿物封存能力评估
- 格式:pdf
- 大小:633.56 KB
- 文档页数:6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二叠系下石盒子组岩屑发育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邱隆伟;穆相骥;李浩;张军;葛君;徐爽;周士博【摘要】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具有良好的致密气勘探潜力,下石盒子组是杭锦旗地区的主力产气层段.储层岩石类型以岩屑砂岩和岩屑质石英砂岩为主.根据偏光显微镜下铸体薄片观察以及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粘土矿物X-衍射、阴极发光等分析测试手段的应用,结合相关孔渗数据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杭锦旗地区下石盒子组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及储层物性特征进行了研究,明确了岩屑颗粒的发育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下石盒子组储层粒度较粗,主要为粗粒及中-粗粒砂岩;岩屑平均含量高达40%.研究区储层埋藏较深,成岩作用改造强烈,压实作用强,原生孔隙绝大部分被改造充填,次生孔隙为主要的储集空间.储层岩屑类型发育多样,根据岩屑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将其整体划分为减孔型岩屑、增孔型岩屑、保孔型岩屑3类.减孔型岩屑较发育会使粒间次生溶孔大量减少且自身难以溶蚀,因而破坏储层的物性,其中以高含量的千枚岩岩屑对储层物性影响最为显著;增孔型岩屑的发育则对储层物性有着明显的改善效应,其可以保存部分粒间孔,还易发生内部溶蚀,改善储层物性,其中以高含量的变质石英岩屑对储层物性影响最为显著;保孔型岩屑本身抗压实能力较强且多数较难溶蚀,可以保护原有孔隙却不能通过自身溶蚀改善储层物性,通常与增孔类岩屑同时发育,该类岩屑与物性呈间接性正相关关系.【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19(040)001【总页数】10页(P24-33)【关键词】岩屑类型;成孔机制;储层物性;致密砂岩;下石盒子组;杭锦旗地区;鄂尔多斯盆地【作者】邱隆伟;穆相骥;李浩;张军;葛君;徐爽;周士博【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海洋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化胜利油田鲁胜石油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山东东营257077;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致密砂岩油气是目前非常规油气勘探的重要研究对象。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地区二叠系沉积物源方向分析作者:张春辉梅亚斌来源:《西部资源》2018年第05期摘要:重矿物资料在沉积物物源分析中被广泛地应用。
为给临兴地区地下致密沙岩气储层特征分析和储层预测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本文对研究区LX-1井、LX-5井和LX-6井采取的33个重矿物样品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从重矿物组合、ZTR指数以及稳定系数等方面研究分析临兴地区二叠系物源方向,根据分析结果得出临兴地区二叠系存在北部和东北方向两支物源,其中以东北方向物源为主。
关键词:临兴;二叠系;重矿物;物源方向引言对于区域沉积体系分析来说,物源分析是其基础,明确物源的方向,在确定储层分布和有利成藏区的划分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临兴地区经过一系列勘探发现该地区具有致密沙岩气层,为给临兴地区地下致密沙岩气储层特征分析和储层预测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所以本文采用重矿物分析法对研究区物源方向进行分析,查明临兴地区二叠系物源方向。
1.区域地质概况鄂尔多斯盆地在构造划分上是属于华北地台的次级构造单元,地处华北地台的西边。
而临兴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伊陕斜坡和晋西挠褶带的交接部位,但主要位于晋西挠褶带,因此构造处于晋西挠褶带西北缘,属晋西挠褶带一级构造单元中北部。
临兴地区的地层划分从上到下分别是第四系、三叠系、二叠系、石炭系、奥陶系、寒武系。
其中二叠系主要发育石千峰组、石盒子组、山西组和太原组。
本文以临兴地区二叠系为主要研究对象。
2.理论基础重矿物在岩石中含量较低,在很多岩石中的含量都低于1%。
重矿物对于源变化非常敏感,可以作为源变化的指示剂,一般将碎屑岩中相对密度大于2.86g/cm3的陆源碎屑矿物称为重矿物。
重矿物一般可分为超稳定一稳定一中等稳定一不稳定一极不稳定五个等级。
重矿物在沉积物搬运过程中会发生含量的变化,这是由于重矿物稳定性的差异所造成的。
这种变化可表现为越稳定的重矿物与物源区距离越大,含量越多,稳定性差的重矿物则由于风化造成与物源区距离越远,含量越少。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下石盒子组盒8段物源特征与沉积相李亚龙;于兴河;单新;杜永慧;周劲松;韩小琴【摘要】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8段为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天然气主力产层.根据研究区盒8段砂岩组分、岩屑和重矿物分布等物源分析特征,结合粒度分析、岩石薄片和岩心沉积等资料,研究下石盒子组盒8段物源体系及沉积相展布规律.结果表明:盒8段物源主要来自北北东、北北西及南部方向,岩屑等组分的变化趋势指示物源在中心区域形成交汇区;砂岩组分以石英为主,岩屑次之,长石极少,岩屑以变质岩岩屑为主;沉积相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相,可进一步划分为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亚相,其中三角洲平原亚相以水下分流河道为主要微相,三角洲前缘亚相以河口坝为主要微相;砂体形态以厚层宽浅型为主,粒度概率曲线主要为两段式、三段式、两段夹过渡式及多段式.该研究结果为研究区天然气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指导.【期刊名称】《东北石油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40)003【总页数】10页(P51-60)【关键词】粒度分析;重矿物;沉积相;下石盒子组;盒8段;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作者】李亚龙;于兴河;单新;杜永慧;周劲松;韩小琴【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 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 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 100083;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75;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75;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3+1鄂尔多斯盆地石炭系本溪组、二叠系山西组和石盒子组发现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其中下石盒子组盒8段为重要储层之一 [1]。
人们对鄂尔多斯盆地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盆地北部和西部沉积体系、沉积相及物源的研究[2-5]。
杨西燕等[6]对盆地北部乌审旗地区下石盒子组盒8段下亚段沉积相进行研究,提出盒8段下亚段为滩坝相沉积;席胜利等[7]对盆地西缘及西部—中东部沉积物来源进行对比,认为西缘沉积物主要来自北西方向,西部—中东部以北部物源为主;汪正江等[8]将盆地分为5个沉积体系,对每个沉积体系物源分别进行研究,认为盆地物源主要来自北部阴山古陆、西北缘阿拉善古陆及西南部六盘山古陆;刘锐娥等[9]认为盆地北部物源主要为盆地北缘阴山古陆。
研究报告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111 概述乌海千里山剖面位于内蒙古乌海市千里山钢厂向东沿千里沟约6k m的查干哈达煤矿附近,剖面起点坐标为北纬39°50′27.9″,东经106°59′56.3″;剖面终点坐标北纬39°50′31.5″,东经106°59′58.8″。
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地层发育齐全,出露情况良好,顶底界面清晰,是研究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陆相沉积环境的理想剖面之一。
该剖面在1958年由原银川石油勘探局114队实测,但原剖面地层划分有误;后由宁夏地质局区调队(1980)实测,将该剖面下石盒子组总体分为1段,测得地层走向为北西-南东,产状向北东倾斜,倾角20~50 °,但对内部小层未做进一步划分;笔者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该剖面下石盒子组进行重新实测及地层划分,并对该时期沉积环境进行了细致分析。
2 实测地层发育特征依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局(1980)1∶20万乌海幅地质图资料,同时结合岩性和旋回特征将下石盒子组自下而上分为五段:上覆地层:上石盒子组灰白色含砾石英砂岩夹深灰色泥岩——————整合——————下石盒子组(P2x)第⑤层:灰色、浅黄色含砾中粗砂岩夹深灰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及泥岩(10.5 m);第④层:深灰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夹杂色泥岩(5.0 m);第③层:灰色、浅黄色含砾粗砂岩夹砂岩(10.1 m);第②层:灰色、浅黄色中薄含砾粗砂岩夹细砾岩及粉砂岩(10.4 m);第①层:灰白色、灰色中厚层含砾粗砂岩夹灰色粉-细砂岩(45.9 m);——————整合——————下伏地层:山西组浅灰黄色砂岩,褐黄色-浅黄绿色粉砂质泥岩夹黑色页岩及薄煤层3 沉积相研究3.1 相标志分析沉积环境与沉积相研究是一个综合分析的过程,其中相标志是沉积相识别最直接的依据,是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研究的基础。
鄂尔多斯盆地储层图册——上古生界主编: 何自新副主编: 杨华张文正照片说明:南珺祥审核: 杨华张文正×××出版社前言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以海陆交互相的煤系沉积为主,沉积厚度达600~1700m,碎屑岩储层十分发育,但以低渗特低渗为主要储集特征,孔隙度普遍小于12%,渗透率大部分地区小于1.0×10-3μm2。
该区上古生界碎屑岩储层有两种基本的岩石类型,即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
由于该区晚古生代沉积之后相对长期稳定的持续下沉,储层成岩作用以致密化的成岩作用如压实作用、硅质胶结作用及高岭石的充填胶结作用等形成了低渗特低渗的天然气储集层。
石英砂岩以压实压溶作用和硅质胶结作用、高岭石的充填作用为主,而岩屑砂岩则由于含有大量的千枚岩、泥板岩等软岩屑,压实作用使软岩屑强烈变形,充填孔隙,无可见大孔隙,孔隙度一般小于4%。
当然,该区上古生界储层局部存在着相对优质储层,如榆林地区山2储层、苏里格地区盒8储层等,变质岩、喷发岩岩屑中的可溶性组分、凝灰质、长石等的溶蚀作用形成的溶孔是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岩屑、凝灰质高岭石化为储层提供了较多的晶间孔及微孔,同时,上述地区粒间孔较发育,为储层中可溶性组分的溶蚀作用提供了流体流动的空间和渗流通道。
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储层成岩作用的研究是储层研究、评价及有利预测的主要内容之一。
本图册以微观照片如铸体照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等为主,结合X衍射、压汞、能谱分析、稳态法相渗透率等并附以岩芯照片、野外露头照片,结合沉积相等,主要阐述了上古生界主要储层段碎屑组分、成岩特征、填隙物特征、孔隙组合及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在平面上和纵向上的分布规律,并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分类评价。
本图册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地层及岩相古地理特征进行了总结和论述;第二部分对储层的岩石类型、碎屑组分特征、填隙物特征及结构构造等从纵向、横向方面进行了阐述;第三部分主要对石英砂岩、岩屑砂岩两类最主要储集岩成岩特征进行了总结;第四部分为本书的重点,从平面上、纵向上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论述,并结合物性等特征把储层孔隙结构分为四大类八小类,对该区储层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庙地区二叠系山西组及下石盒子组盒八段沉积相沈玉林;郭英海;李壮福【期刊名称】《古地理学报》【年(卷),期】2006(8)1【摘要】以测井资料和岩心观察为基础,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苏里格庙地区的二叠系山西组及下石盒子组盒八段识别出了辫状河、曲流河、三角洲和湖泊等4种沉积相类型.利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将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盒八段划分5个三级沉积层序,建立了苏里格庙地区层序地层格架.编制了以体系域为单位的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盒八段沉积期沉积相图,探讨了层序地层格架内的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盒八段沉积相特征及演化规律.山西期沉积相格局呈南北向相分异的曲流河-三角洲沉积;盒八段沉积期冲积体系大范围向研究区南部迁移,形成了以辫状河沉积为主的河流-三角洲沉积.河道砂体是苏里格庙地区有利的砂质储集体类型,主要发育在低位体系域.实践表明,以体系域为单位编制的沉积相图,可以清楚地展示不同沉积时期的沉积相带展布与迁移变化,是有利储层预测的一种有效方法.【总页数】10页(P53-62)【作者】沈玉林;郭英海;李壮福【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徐州,221008;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徐州,221008;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徐州,221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92【相关文献】1.低渗砂岩储层岩石学特征与应力敏感性耦合关系——以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吉尔地区下石盒子组八段下亚段为例 [J], 何江;付永雷;沈桂川;朱晓燕;伍启林2.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北部中带-苏里格庙地区苏10块沉积相研究 [J], 陈丹3.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塔巴庙地区下石盒子组盒3段储层特征及有利区块预测 [J], 阳伟;田景春;张翔;王文之4.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二叠系山西组及下石盒子组盒8段沉积相 [J], 王超勇;陈孟晋;汪泽成;郭英海5.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地区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1段砂岩成岩相与储集性能关系[J], 王代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年第38卷(1—6期)总目次 题 名作 者 期次 页码 ● 石油地质与勘探鄂尔多斯盆地南212井区长4+52储层的非均质性李 平等1 1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页岩油赋存状态及开发特征张 娟等1 10甘泉油田长8油层组储层孔隙发育特征及演化规律陈奕阳等1 19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延长组长8段低充注油藏成藏模式———以环西—彭阳地区为例张晓磊等1 31鄂尔多斯盆地毛盖图地区盒8、山1段高含水致密砂岩沉积特征与分布规律王 昊等1 45顺变柱体式光纤微地震检波器研制及实验董小卫等1 52花场气田构造控油气作用及油气藏类型付景龙等2 1辽西低凸起JZ油田沙二段古地貌特征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刘宗宾等2 9渤海海域新近系薄互层砂体沉积特征及定量预测曹 龙等2 16地震拓频技术在涠洲6 12油气田薄储层刻画中的应用张 益等2 25吴起北部长6段沉积微相特征及其对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赵 辉等2 35南海北部深水区白云凹陷中深层油气成藏过程初探张忠涛等2 43基于梯度惩罚-生成对抗神经网络的页岩三维数字岩心重构李秉科等2 53鄂尔多斯盆地大宁—吉县区块上古生界致密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与黏土矿物的关系石 石等3 1鄂尔多斯盆地南212井区长62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张俊杰等3 10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本溪组—太原组地层及其沉积演化特征崔宏俊等3 19四川盆地侏罗系陆相页岩成熟度与显微组分孔隙发育特征周圆圆等3 27铜川野外露头区延长组裂缝发育特征及形成机理阮勇淇等3 38基于井震的火山岩有利储层综合预测———以银额盆地哈日凹陷为例李慧琼等3 45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石盒子组盒8下段砂岩物源分析马尚伟等4 1川东南地区茅口组一段地质特征及天然气富集规律———以南川区块为例李佳欣等4 12临河坳陷变质岩潜山储层形成控制因素及特征胡晨光等4 20白云凹陷超压模拟及成藏研究张力升等4 30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表征及储渗能力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下古马五1+2储层为例贾浪波等4 38层间逆冲叠瓦构造—前陆冲断带大气区控藏模式易士威等5 1基于多边形孔隙结构模型的砂岩储层总孔隙度预测方法张秉铭等5 12融合随钻核磁共振与机器学习的疏松砂岩储层孔隙结构评价新方法孙 康等5 20川西雷口坡组四段上亚段储层特征及成因机理徐 康等6 1玛湖1井区致密砂砾岩储层物性特征及其对流体可动性的影响刘 赛等6 15● 油气田开发与开采不同孔隙结构页岩油储层可动流体分布特征王继超等1 59页岩气多层吸附的分子模拟与理论模型穆中奇等1 69—041—2023年第38卷(1—6期)总目次电解质离子对硬脂酸Langmuir膜稳定性影响机理何宇廷等1 77聚合物交联凝胶堵漏性能评价方法研究进展熊正强等1 85基于核岭回归算法的地层水中CO2溶解度模型研究龙震宇等1 95石油磺酸盐原料油复配及膜式磺化合成工艺研究范 伟等1 102微生物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研究进展杨 博等1 108集减振、脉冲和冲击于一体的钻井提速工具设计及仿真刘 鹏1 120高温高盐条件下调剖用酚醛冻胶的研制吕 琦等2 61吉木萨尔页岩水力压裂后渗吸采油潜力分析廖 凯等2 68低流度稠油油藏启动机制及主控因素实验研究张 戈等2 77水驱油藏注采受益关系及注水效果定量评价吴明录等2 84基于机器学习的油水层解释新方法———以新安边油田南部长7油层组为例陶 静等2 89双层套管射孔产能预测模型数值模拟研究幸雪松等2 96注盐酸对致密砂岩气藏微观孔径分布的影响赵金省等3 55断溶体底水油藏不同隔板参数堵水强度影响规律秦 飞等3 62陇东X平台页岩油水平井减摩降阻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李晓明等3 70致密砂岩气藏气水相对渗透率计算方法改进许诗婧等3 75复杂类型储气库多周期注采相渗变化规律唐 康等3 81非均质深层碳酸盐岩气藏衰竭开发规律实验研究陈建勋等4 47耐温耐盐CO2泡沫体系性能评价汪万飞等5 29海上油田不同溶解程度聚合物在多孔介质中渗流特征及驱油规律罗光杰等5 36稠油热采模拟隔夹层制备与评价梁 旭等5 43苏北盆地溱潼凹陷页岩油SD1井万吨级CO2压吞矿场试验及效果评价姚红生等5 50机器学习在油气开发领域的应用及展望谢 坤等5 58CO2在页岩储层中的绝对吸附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张成林等5 68各向异性对页岩地层钻井液安全密度窗口的影响吴德胜等6 24基于残差神经网络模型的高压气井水合物生成预测方法刘广胜等6 33一种基于压汞-吸附法的不规则泥页岩样品孔隙度测定方法徐二社等6 39强冲蚀不规则孔眼封堵规律实验研究王 博等6 46沥青质沉积方式对油水两相渗流特征的影响卢二付等6 54普通稠油油藏多元热流体驱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张明龙6 63● 油气储运管道高周腐蚀疲劳损伤模型与数值模拟研究程斌亮等1 127天然气管网反输工况下的运行优化周 军等1 135天然气管网动态仿真三种隐式差分法对比研究李春奇等1 145胶凝原油临界损伤屈服应力计算模型研究肖铁全等2 135基于动态权重的同桥并行油气管道风险评价吴东容等3 129海底原油管道电伴热相对热耗率研究王 凯等4 55基于SPRT的水合物生成风险评价方法———应用于火驱尾气集输管道常明亮等4 62天然气管输容量分配优化决策研究何能家等4 71—141—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基于AI的油气集输管道安全管控平台构建探究熊 惠4 81长输管道辅助牺牲阳极阴极保护影响因素研究及效果分析李 宁等5 76基于声比拟法的埋地输气管道泄漏数值模拟陈一鸣等5 85基于远程诊断的天然气超声流量计异常综合评估方法尹 恒等5 92双管掺水集油系统碳排放核算与评价研究成庆林等6 100油气管道用埋弧增材三通的性能研究陈越峰等6 109● 油气田化学工程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的化学改性研究进展周 利等1 150基于深度学习的催化裂化过程建模方法陈 琳等4 94深层页岩气储层耐温抗盐型滑溜水压裂液体系研究问晓勇等4 104溶液黏度对聚合物强化泡沫性能的影响郭程飞等4 112环保型生物柴油基钻井液体系研究及应用张 鹏等4 119基于三角模糊数的中国省会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陈景辉等4 127HP β CD降低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中TO 5对OP 20的紫外光谱的干扰及其机理分析吴 浩等4 136基于计算机模拟的丙酮加氢生产异丙醇工艺节能改造方案研究殷娟娟等6 68稠油热采油藏封汽窜用磺化酚醛树脂冻胶研制游红娟等6 76普通稠油化学驱用表面活性剂研究李隆杰等6 84一种水性聚丙烯酸酯/Gr-MoS2防腐涂层的性能研究麻 冬等6 93● 石油机械设备及自动化基于瞬变电磁偏心阵列的套管开窗侧钻井开窗轨迹与窗口形态检测方法杨 玲等2 105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CO2腐蚀速率预测彭 龙等2 113气举柱塞波浪形紊流槽流动性能强化研究崔 璐等2 122一种中值滤波快速系统的FPGA实现穆向阳等2 128地震勘探用混叠激发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甘志强等3 88基于电气距离分区的配电网动态无功优化武晓朦等3 94井下指令信号的小波-奇异值分解双层滤波降噪霍爱清等3 100泥浆发电机用磁力传动机构的转矩影响因素分析闫文辉等3 106基于海试的水下采油树力学特征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黄 鑫等3 113冷流率对大口径涡流管性能影响分析陆 梅等3 122热敏合金管井壁强化技术力学行为分析秦 星等4 88混频信号数字检波方法在阵列侧向测井中的应用高 怡等5 98偏心探头套管损伤定位校正方法党瑞荣等5 104TC4钛合金激光织构表面的润湿性和耐腐蚀性研究张明鲲等5 111储层分段体积改造下套管接头强度损失预测方法舒明媚等5 118随钻声波测井井下算法测试系统数据交换接口设计王 伟等6 118海上双油管气举井筒完整性风险评价研究于志刚等6 124基于有效牵引力系数的水力振荡器减阻效果评价方法王学迎等6 133—241—。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下石盒子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唐民安;孙宝玲【期刊名称】《石油勘探与开发》【年(卷),期】2007(034)001【摘要】下石盒子组是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的主要产气层位,沉积分布特征复杂,常规的小层对比方法难以准确识别其地层层序.在对测井、钻井及地震资料的基准面旋回识别标志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在下石盒子组识别出3个中期旋回(MSC3-MSC5)和15个短期旋回(SSC13-SSC27).中期旋回和短期旋回均可分为对称和非对称两种类型,其中对称型均细分为3个亚类:上升半旋回大于下降半旋回型(C1)、下降半旋回大于上升半旋回型(C3)两种不完全对称型及两半旋回近于相等的近完全-完全对称型(C2).建立了中、短期旋回等时地层格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砂体追踪对比与分布模式分析,提高了储集层预测的准确性.图7表1参18【总页数】7页(P48-54)【作者】唐民安;孙宝玲【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石化华北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郑州工业贸易学校【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34【相关文献】1.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下石盒子组一段沉积相分析 [J], 张广权;郭书元;张守成;陈舒薇2.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下石盒子组一段沉积相分析 [J], 张广权;郭书元;张守成;陈舒薇;3.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苏6井区下石盒子组砂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J], 叶泰然;郑荣才;文华国4.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下石盒子组盒2-3段储层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J], 徐深谋;林春明;王鑫峰;钟飞翔;邓已寻;吕小理;汤兴旺5.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大17未开发井区下石盒子组盒1段沉积微相及平面分布规律研究 [J], 苏炳睿;田景春;张翔;刘旭钢;曹桐生;杨辰雨;古娜;李映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气田储层压力特征与含气性关系刘宝平【摘要】通过对延长气田上古生界主力气层试气资料详细分析,认为研究区主要存在两种类型气藏,二叠系山西组和石盒子组盒8段是强负压和负压为主的气藏,石炭系本溪组是负压和常压为主的气藏。
此外,山西组山2段和本溪组局部存在弱超压和超压现象;储层压力特征与气井产能、产水量、流体性质等有一定的关系,从强负压→负压→常压,随着压力系数的增加,气井产能和产水量都在增加,而天然气组分中重烃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明显增加,甲烷含量有减少的趋势。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well testing dates of the upper Paleozoic gas reservoir in Yanchang filed,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existence of two types of gas reservoirs,one is a strong negative pressure to negative pressure one,another kind is negative pressure to normal pressure one. The former mainly gassy formations are Permian Shanxi Formation and He 8 Formation,the latter is Carboniferous Benxi formation. Reservoir pressure and gas pro-duction,water production,fluid properties,also have a certain relationship,from the strong negative pressure and negative pressure to normal pressure,with the increasing of pressure coefficient,the productivity of gas and water also increase,and in the composition of natural gas the heavy hydrocarbon content decreases,content of carbon di-oxide increases significantly,the methane content has a tecdency to reduce.【期刊名称】《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4页(P74-77)【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气田;储层压力;产能;流体性质【作者】刘宝平【作者单位】延长石油集团油气勘探公司采气一厂,陕西延安 71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23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陆续发现了苏里格庙、乌审旗、靖边、榆林、大牛地等多个探明储量超千亿方大型气田。
大牛地气田下石盒子组盒3段储层地质特征摘要:下石盒子组盒3段是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大牛地气田的主要勘探目的层。
从沉积相和岩石学特征入手,结合常规薄片分析、孔渗分析、压汞试验分析成果,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盒3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套储层为低孔隙、低渗透率储层,具有较高的排驱压力,较小的孔喉半径,且孔喉分选性差。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低渗透油田的评价方法,确定了以岩性、物性、孔隙结构、含气性及电性等参数来进行储层分析评价的方法,认为盒3段以ⅲ类储层为主,其次为ⅱ类储层和ⅰ类储层。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下石盒子组储层评价中图分类号:te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a)-0043-02大牛地气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旗、乌审旗和陕西省榆林市交界处,构造位置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北部东段[1]。
早二叠世晚期,海水完全退出鄂尔多斯盆地,发育了辩状河体系,盆地北部广泛地接受了一套以含砾砂岩为主的粗碎屑岩沉积。
盒3段为辫状河流相沉积,亚相有辫状河道沉积和泛滥平原沉积,其中辫状河道主要发育心滩微相和河道充填微相,泛滥平原主要发育决口扇微相和河漫滩微相[2~4]。
1 物性特征经统计,下石盒子组盒3段孔隙度及渗透率分析数据共58个,其中孔隙度分布范围在4.7%~12%,集中分布在6.5%~12%,平均值为9.7%,中值为9.4%;,渗透率分布范围在0.108×10-3μm2~2.34×10-3μm2,主要分布在0.15×10-3μm2~3.2×10-3μm2,平均值为0.692×10-3μm2,中值为0.425×10-3μm2。
根据含气碎屑岩储层孔隙度、渗透率评价分类,认为下石盒子组盒3段储层为低孔、低渗储层。
2 空隙结构特征2.1 储层孔隙类型碎屑岩的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决定着储层孔隙的类型。
另外成岩作用的环境、演化史以及母岩性质特征、岩石骨架组分也决定着孔隙类型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