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的思想批判
- 格式:ppt
- 大小:656.00 KB
- 文档页数:24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1.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2.明清之际出现批判思想有什么进步意义?3.这些思想为什么没有成为社会主流思想?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一、西方人文思想的起源1、智者学派:(公元前5世纪)①产生背景: a经济基础: b政治条件:c人才结构:②思想主张:讨论重点是,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③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名言:④评价人是万物的尺度:积极:消极:2、苏格拉底:主张:;地位:开创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成为。
二、人文精神的复兴-------文艺复兴(14-----17世纪)(一)文艺复兴的兴起1、历史背景①经济因素:;②政治因素:新兴资产阶级兴起与教会、贵族产生深刻矛盾;③基督教垄断西欧文化教育,人们缺少理性思维和人文精神;④意大利人才众多;2、指导思想:(记准其核心内容)(二)主要成就1、薄伽丘—《十日谈》(思考其如何体现人文主义思想)2、莎士比亚:16时,文艺复兴之风吹到英国,造就了莎士比亚,其戏剧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
(三)文艺复兴评价1、性质:2 历史评价:积极:消极:三、人文精神的发展------宗教改革(16世纪)(一)历史背景: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天主教会的政治、经济盘剥;3、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1、导火线:2、开始标志:3、改革主张:(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4、影响:拉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新教登上欧洲历史舞台,形成三足鼎立的宗教格局;(三)宗教改革的作用:进步性:打击了西欧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局限性:仍然披着宗教改革的外衣。
四、人文精神的高潮-------启蒙运动(17-----18世纪)(一)历史背景:1、经济条件:2、政治因素:队伍壮大3、文化因素:文艺复兴以来的思想解放和自然科学的发展。
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思想主张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有:一、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倡“法治”,改革君主专制,强调衡量治理天下成功的标准应当是看广大百姓快乐与否.顾炎武也激烈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认为,保卫一家一姓的国家,是君主及其大臣的事,而保卫天下是所有人的事,这段话后来被后人提炼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鼓励人民关心国家大事.王夫之认为天下的土地不能被君主一人所有,而应当是从事农业的老百姓都有份.二、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强调经世致用.黄宗羲驳斥轻视工商业的传统思想,指出工商业和农业一样,都是“民生之本”,应该受到保护.顾炎武、王夫之主张文人多研究一些有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反对空谈.三、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黄宗羲批判旧儒学的“君为臣纲”的思想,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新思想命题.顾炎武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积极思想,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真知.王夫之批判理学先前宣扬的“天命论”和“生知论”,建立了超越前人的唯物主义体系.唐甄的思想主张如下:1、贵实是唐甄思想的基础,讲求实事、实行、实治和实功是其先进的思想,更是其毕生的追求。
在唐甄看来,实治实功落实到政治上,就是要凡是为民,而为民的首要标准就是实现富民。
2、唐甄把富民提高到惟-正确的立国之道竭力宣扬,他认为民富才能国强,立国之道,惟在富民,为政首在富民,他从根本上强调统治者要以富民为执政宗旨。
同时,他明确指出:富民不是富在府库,富极少数为政者,而是富在编户,要让占社会绝大多数的人民都富裕起来。
这一认识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正是他思想的进步性所在。
3、明清之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新兴市民阶层逐步壮大,唐甄从中汲取政治营养,并在继承儒家传统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思想体系,涵盖哲学、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等思想。
明清时期的文学批评思想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个极其辉煌的时期,诸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文学经典都在此时诞生。
而这段文学黄金时期不仅仅是因为有大量的文学佳作,更是因为有众多文学家的批评倡导。
明清时期的文学批评思想贯穿了整个文学发展史,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1、古文派与白话派在文学批评思想史上,明清时期的文学批评是从明代的文化改良运动开始的。
当时虽然古典文学依旧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清代白话文学的兴起迫使文学界认真思考古文与白话的关系。
文学界开始分裂为古文派和白话派两个阵营。
古文派认为古文能体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反对白话文的滥用。
而白话派则认为,白话符合民间语言的操纵规律,能够更好地表达人们的思想和感情,主张推崇白话文。
2、旧传奇的批评古文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李渔对旧传奇进行了批评。
他认为旧传奇过于死板,缺乏生动性和情感魅力,而且流传的是各种低俗、庸俗、猥亵之事,对于正常的社会文化发展毫无助益。
他强调文学创作要有审美意义,对读者的精神上能够有所满足。
李渔从中文化传统的角度上,对传统奇书进行了审美批评,提出了“三赏”,即赏异、赏古、赏变,成为后来文学批评的重要标志。
3、新式小说批评新式小说是明代后期到清初之间兴起的一种文学形式,代表着中国小说史上的巨大突破。
新式小说与旧传奇不同,它更加注重品位、构图、情节、形式的完美统一,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
但是也受到了一些文学家的批评。
如《红楼梦》被曹雪芹等人视为小说的巅峰之作,但也受到了蒲松龄等人的反感。
蒲松龄认为这部小说悲观厌世,缺乏勇气,同时他也对小说中描写妇女的形象表示不满。
4、文学批评的社会功能明清时期的文学批评不仅仅是对具体文学作品进行评论和批评,更融入了对社会、文学史和文学传承的思考。
文学批评的社会功能主要是能够塑造读者的审美、改造文学、整合文学史、保障文学质量等。
文学批评不仅可以培养出一批文学建设者,更可以在文学市场中筛选掉低劣之作,推动文学的健康发展。
第5课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直击考纲,展示课标【课标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学法指导: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进步思想家,然后才是知道明清时期有哪些主要进步思想家,这些进步思想家的进步思想是什么。
与宋明理学相比,又有哪些发展。
…………………………….自主学习,夯实基础一、明清之际批判思想出现的背景。
(1)政治:专制统治腐朽,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频繁发生。
(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风气盛行。
冲击传统的道德观念。
(根本原因)(3)思想:八股取士,程朱理学因循守旧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4)文化:西学东渐中,近代科技传入中国。
二.明朝“异端”思想家李贽:(1)政治思想:大加鞭挞程朱理学,否认②是万世至伦;肯定人们追求物质享受;倡导个性的自由发展;提出男女平等的观点。
(2)哲学思想:提出③,源于阴阳二气,从根本上否定天理的存在。
(3)影响:①否定“天理”②批判礼教③反封建民主思想产生(4)代表作:《》、《》。
三、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1.代表人物: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1)王夫之——系统地批判宋明理学,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哲学思想:a.世界观:强调“①________在气中”.即天地万物的规律体现在物质世界之中。
b.方法论:宣扬“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即通过考察客观事物可以得到正确认识。
c .否定“存天理,灭人欲”。
提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
充分肯定作为人本能要求的情感欲望和②________的合理性。
著作:《船山遗书》(2)黄宗羲——反对专制暴政,追求平等民主,影响后世民主革命民主思想:a.反对专制暴君政治、鼓吹早期民主思想,公然宣称③________乃是“天下之大害者”。
b.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其中最主要的观念是倡导④________,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以保证各级政权机关清正廉洁、决策正确和国家社会安定。
明末清初思想主要内容及评价明清之际的中国处于中世社会的后期,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在专制社会的层层重压下不断的缓慢发展,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的产生,也在思想界反映出来,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一批反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思想家,在文化领域中掀起了一股新的潮流,汇聚成清新的进步思潮。
一、主要内容1.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
君主批判思想的内容有:君主的横征暴敛和专断加剧了王朝的危机,他们逐渐认识到君主专制制度是诸多弊病的根源,从而无情地揭露专制帝王的罪恶;提出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其中最主要的观念是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以保证各级政权机关清正廉洁、决策正确和国家社会安定。
如:黄宗羲否定旧儒学的“君为臣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发展了民本思想;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王夫之认为天下土地不能为帝王私有,应当“耕者有其田”。
2.经济上,提出“工商皆本”。
王夫之说:“大贾富民,国之司命”,认为工商业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命脉。
黄宗羲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3.学术上,主张“经世致用”。
顾炎武和王夫之批判宋明理学心学空洞无物,不能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发展,即“经世致用”。
4.哲学思想上,批判宋明理学。
李贽用夫妇生育比喻人类社会发展,提出“万物皆生于两”,源于矛盾着的阴阳二气而“不生于一”,并非生自“三纲五常”天理。
王夫之从哲学的根本问题人手,强调“理在气中”,即天地万物的规律体现在物质世界之中;在认识论方面宣扬“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即通过考察客观事物可以得到正确认识;由此颠覆程朱理学“道在气先”唯心主义先验论的理论根基。
5.人性上,肯定人的自然欲求。
李贽认为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
第5课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课标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知识结构一、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一)李贽:1、鞭挞,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否认,反对。
2、斥责假道学,认为,乃是“秉赋之自然”,每个人都应使。
3、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提出的观点。
4、提出,源于,并非生自,从根本上否定了。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主张1、学术研究上:倡导思想,提倡,将学术研究和相结合。
思考:这一思想针对当时什么情况提出的?产生了什么影响?2、经济上:提出3、对进行批判,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黄宗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清末民初这一思想演变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王夫之:天下土地不能为帝王所得而私有,应当耕者有其田。
批判的同时,提出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倡导,建立,以保证各级政权机关清正廉洁、决策正确和国家社会安定。
4、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
黄宗羲:批判旧儒学“君为臣纲”的封建思想,继承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臣为客”的思想。
顾炎武: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积极思想,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得真知。
王夫之:反对“天命论”和“生知论”,主张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不断变化是万物发展的规律。
评价:生活在明清之际的三大思想家,他们继承了晚明进步的思想传统,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二、明清之际思想批判产生的因素(从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考虑)1、经济:2、阶级基础:3、思想因素:4、政治因素:5、社会环境:练习题1、李贽对下列发生的事执反对意见的是①对中国民间的四大爱情悲剧(梁祝、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的主人翁的遭遇愤愤不平②对孔子的盲目祟拜③对道学家的虚伪“阳为道学,阳为猪狗”④武则天以女性身份当皇帝A.①②③④ B.②③C.②③④ D.②2、黄宗羲的进步思想中对构建近代社会影响最大的是A激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提倡“法治”反对“人治”C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D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内容,不包括A.批判宋明理学B.批判重农抑商C.批判君主专制D.批判农工商皆本4、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什麽思想:A、经世致用思想B、君主批判思想C、自由平等思想D、重农抑商思想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对中国古代哪一位思想家思想的归纳?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6、“工商皆本”思想的出现从本质上说明A.商品经济的发展 B.拜金逐利现象出现C.统治者重视 D.思想家的努力7、对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下列评述中,不正确的是A.反对君主专制是其共同思想主张B.其主张对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发动起了一定作用C.其思想体系与先秦儒学无继承关系D.其思想主张是当时社会变化的体现8、读下面史料:(20分)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
【高二学习指导】精编: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高二历史)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1、李贽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①明代晚期的思想界因循守旧; ②商品经济冲击下人们竞相逐利;
③士人强烈追求个性和发展经济的要求。
2、李贽思想主要内容:
①批判孔孟儒家思想,揭露批判程朱理学的虚伪,倡导个性的自由发展。
②万物源于阴阳二气,根本上否定天理的存在。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代表人物: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
2、三大思想家的共同主张:
(1)经世致用思想:提倡务实学风和行为;振兴工商;“工、商、皆民生之本”
(2)君主专制的批判:批判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思想评价:
①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冲击; ②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
③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总结】
高二
历史知识点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希望对老师和同学们都有帮助,祝大家在学习愉快。
相关链接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