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1《柳毅传》传奇的爱情练习 粤教版选修《短篇小说欣赏》
- 格式:doc
- 大小:450.50 KB
- 文档页数:8
?柳毅传?:传奇的爱情当年,侠肝义胆的书生柳毅欣然接受了龙女之托,万里传书,解救龙女,在龙女心底掀起了爱的涟漪;他日,敢爱敢恨的龙女化身为卢氏嫁给柳毅。
那里面,有义士出手相助不计报酬的侠义,有书生面对权贵傲慢无礼的自尊,有深情的女子为报恩温柔的巧计,也有两情相悦终成仙眷的美丽传奇。
?促织?:变形的故事他用入骨三分的笔触,通过一只蟋蟀牵动着主人公的心,主宰着主人公的命运,抒写了一段由悲到喜、由喜转悲、悲极复喜的传奇,一只蟋蟀,究竟是仙人的指使,还是魔鬼的化身?一个幸福的家庭从此变故丛生,生生死死,离别聚首,绝壁里的欢喜,欢喜中的眼泪,这一切,究竟是谁在摆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理想幻灭的女性追求爱情幸福,暗积百宝,设计赎身;保卫人格尊严,怒斥背叛,抱匣沉江。
杜十娘以整个生命谴责了纨绔子弟和市侩势力,向那个社会、那个时代提出了最强烈的抗议:哪怕是低贱的生命,也有追求爱的权利,也有维护尊严的抗争。
一个平凡的女子,一场风花雪月的爱情,演绎出一曲千年的绝唱。
1 ?柳毅传?:传奇的爱情湘灵①鼓瑟[唐]钱起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②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③。
苍梧来怨慕④,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⑤,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①湘灵:指舜帝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姐妹俩。
②冯夷:水神。
③杳冥:高远之处,此指天空。
④苍梧句是说,瑟之苦调清音,来自二妃对野死于苍梧的帝舜的哀怨和思慕。
⑤流水句是写湘灵鼓瑟时的自然环境也和她们所弹奏出来的情调密切结合。
【赏析】此诗第一联以表达句起始。
第二联接着说瑟调的悲哀,也是表达句。
第三、四联是正面的描写,四个句子都是形容声音的悲哀。
第五联虽然仍是描写,但已经在转向结句。
用一个“传〞字,一个“过〞字,透露出曲终的意味。
尾联二句再点明题目:鼓瑟的是湘灵。
全诗只是形容湘水女神鼓瑟的哀音,没有别的含义。
所以说它纯用赋体,一点没有比兴作用。
钱起这首诗的结句,设想得很巧妙,描写湘灵,能引起读者的梦想:“曲终人不见〞,只闻其声,不见伊人,给人一种扑朔迷离的怅惘,真可说是神来之笔。
1.《柳毅传》:传奇的爱情课后巩固剖析精彩文段(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仪凤中,有儒生柳毅者,应举下第,将还湘滨。
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遂往告别。
至六七里,鸟起马惊,疾逸道左。
又六七里,乃止。
见有妇人,牧羊于道畔。
毅怪视之,乃殊色也。
然而蛾脸不舒,巾袖无光,凝听翔立,若有所伺。
毅诘之曰:“子何苦而自辱如是?”妇始楚而谢,终泣而对曰:“贱妾不幸,今日见辱问于长者。
然而恨贯肌骨,亦何能愧避,幸一闻焉。
妾,洞庭龙君小女也。
父母配嫁泾川次子。
而夫婿乐逸,为婢仆所惑,日以厌薄。
既而将诉于舅姑。
舅姑爱其子,不能御。
迨诉频切,又得罪舅姑。
舅姑毁黜以至此。
”言讫,嘘唏流涕,悲不自胜。
又曰:“洞庭于兹,相远不知其几多也?长天茫茫,信耗莫通,心目断尽,无所知哀。
闻君将还吴,密通洞庭,或以尺书,寄托侍者,未卜将以为可乎?”毅曰:“吾,义夫也。
闻子之说,气血俱动,恨无毛羽,不能奋飞。
是何可否之谓乎!然而洞庭,深水也。
吾行尘间,宁可致意耶?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致负诚托,又乖恳愿。
子有何术,可导我耶?”女悲泣且谢,曰:“负载珍重,不复言矣。
脱获回耗,虽死必谢!君不许,何敢言。
既许而问,则洞庭之与京邑,不足为异也。
”毅请闻之。
女曰:“洞庭之阴,有大橘树焉,乡人谓之社橘。
君当解去兹带,束以他物,然后叩树三发,当有应者。
因而随之,无有碍矣。
幸君子书叙之外,悉以心诚之话倚托,千万无渝!”毅曰:“敬闻命矣。
”女遂于襦间解书,再拜以进,东望愁泣,若不自胜。
毅深为之戚。
乃置书囊中,因复问曰:“吾不知子之牧羊,何所用哉?神祗岂宰杀乎?”女曰:“非羊也,雨工也。
”“何为雨工?”曰:“雷霆之类也。
”毅顾视之,则皆矫顾怒步,饮龁甚异,而大小毛角,则无别羊焉。
毅又曰:“吾为使者,他日归洞庭,情勿相避。
”女曰:“宁止不避,当如亲戚耳。
”语竟,引别东去。
不数十步,回望女与羊,俱亡所见矣。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客.于泾阳者()(2)迨.诉频切()(3)脱.获回耗()(4)妇始楚而谢.()答案:(1)作客,名词作动词(2)等到(3)假设连词,如果,倘若(4)谢绝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 柳毅传教学目标: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
二、导入课文。
唐传奇是一种文言短篇小说,是在六朝志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两者有很大的区别,对此鲁迅曾有论述: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朗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
胡应麟(《笔丛》36)云,“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是传录舛讹,未必尽幻设语,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
其云“作意”、云“幻设”者,则即意识之创造矣。
(《中国小说史略》第八篇)唐代称小说为传奇。
唐人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短篇小说的成熟。
因为它已超出了记录传闻逸事的范畴,而成为文人有意识的创作。
唐人传奇大体可分为三类内容:1神怪故事。
这是直接继承笔记小说的神仙怪异小说,著名作品有沈既济的《枕中记》、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
这两部作品讽刺了热中功名富贵的封建士子。
2恋爱故事。
这一部分是唐代传奇小说中最有价值的作品。
如《李娃传》、《莺莺传》、《霍小玉传》、《任氏传》、《柳毅传》等都是有名的作品。
它们大都歌颂坚贞不渝的爱情,谴责封建礼教对妇女的迫害,并且塑造了一系列争取婚姻幸福的妇女形象。
《柳毅传》讲的是落第书生柳毅替遭受婚姻折磨的洞庭龙女传书,使她获得解放,后历经坎坷,俩人终成眷属的浪漫故事。
人物描写是这部小说最成功的地方。
柳毅的正义、龙女的深情、钱塘君烈火般的个性,都刻画得十分鲜明。
它用幻想反映现实的手法,对后代文学影响很大。
《李娃传》通过妓女李娃与荥阳公之子这对地位悬殊的恋人历经风雨,终于获得幸福的故事描写,批判了封建门阀观念,歌颂了郎才女貌的爱情标准。
小说人物形象丰满,情节曲折,笔法清丽。
3侠义故事。
这类作品描写侠客义士惩强扶弱的英雄行为,代表作品有《红线传》、《谢小娥传》等。
唐人传奇不仅在题材、思想上超越了前人小说,而且艺术上也取得了很大成就,较之魏晋南北朝小说,情节更曲折完整,人物性格更鲜明,文辞更华艳,结构更阔大。
《柳毅传》课堂实录(粤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柳毅传》课堂教学实录老师:上节课,我们一同走进了人神恋爱的故事,见识了小龙女的美丽和不幸,也见证了柳毅的正直和侠义。
那么,作为一部伟大的传奇作品,光有美丽的故事,还远远不够,你们觉得还有哪些东西值得我们去挖掘?生1:我觉得作品的思想内容很重要,它代表着作者的精神境界所能达到的高度。
作品给人的启迪、认识意义往往就在这里。
老师:说得很好。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柳毅传》之所以成为唐传奇的经典,很大的一部分来源于作者的思想高度。
生1:可以这样说。
老师:好,现在,我们就来窥探一下《柳毅传》有什么样的思想内容,它的认识意义何在?谁做急先锋?生2:我先来说说。
我认为是揭露了父母包办婚姻的悲剧。
老师:能不能结合文本,说说理由?生2:我是从小龙女的婚姻凄苦,和洞庭君的自我谴责两个方面看出来的。
小龙女的悲苦婚姻是铁的事实,而洞庭君的自我谴责,恰恰是作者对包办婚姻的谴责。
老师:很好!就是说,你在把握作品主题的时候,采用了对象分析法,是吗?生2:是的。
老师:对象分析法是一种很好的方法,那么,从别的对象身上,我们还可以提出那些新的思想?生3:我还从小龙女身上来说一说。
小龙女脱离苦海之后,坚决不肯嫁给擢锦小儿,说明她已经下决心掌握自己的命运,追求婚姻自由了,后来,终于化名卢氏女,与柳毅结为夫妻。
这样一来,文章主题一方面是反对包办婚姻,一方面追求婚姻自由,这两个方面就衔接起来了。
老师:很好,还有吗,你们?生4:钱塘君也给我们很多启发。
洞庭君大权独揽却一筹莫展,而戴罪在身的钱塘君冲天一怒,却给摧残者毁灭性的打击,但正是在这种对比中,作者颂扬了破坏世界的暴烈行为。
老师:我来插一句,你怎么知道作者是肯定钱塘君的这种行为?生4:你看,钱塘君的这种行为连天帝都给予肯定,作者当然也是予以肯定的。
老师:说得有道理,钱塘君在文中甚至可以说是一个配角,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他身上挖掘出不少东西。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短篇小说1《柳毅传》:神奇的爱情当年,侠肝义胆的书生柳毅欣然接受了龙女之托,万里传书,解救龙女,在龙女心底掀起了爱的涟漪;他日,敢爱敢恨的龙女化身为卢氏嫁给柳毅。
那里面,有义士出手相助不计报酬的侠义,有书生面对权贵傲慢无礼的自尊,有深情的女子为报恩的温柔巧计,也有两情相悦终成仙眷的美丽传奇。
令人惊奇的是,柳毅井井水水面却比湖水面高出十多尺,相传深不见底,且永不枯绝。
柳毅井和在别处见的古井不一样,我看过许多出其不意地潜伏在大地上的古井,它们像是一个个藏匿的句号,把往事深锁在记忆之中。
而柳毅井井口却是由两个鱼形的图案环绕,两个《柳毅传书》的越剧剧情秀才柳毅赴京应试,途经泾河河畔,见一牧羊女悲啼,询知为洞庭龙女三娘,遣嫁泾河小龙,遭受虐待,乃仗义为三娘传送家书,入海会见洞庭龙王。
钱塘君惊悉侄女被囚,赶奔泾河,杀死泾河小龙,救回龙女。
三娘得救后,深感柳毅传书之义,请其叔钱塘君做媒求配。
柳毅为避施恩图报之嫌,拒婚而归。
三娘矢志不渝,偕其父洞庭君化身为渔家父女同柳家邻里相处,与柳毅感情日笃,遂以真情相告。
柳毅与她订齐眉之约,结为伉俪。
唐传奇之《柳氏传》简介《柳氏传》写“有诗名”的寒士韩翊与富而爱才的李生为友。
李有美妾柳氏,爱慕韩翊,李知其意,便将柳嫁韩。
后值安史之乱,柳剪发毁形,寄身佛寺。
这时韩已入平卢、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为书记。
两京收复后,韩翊使人潜寻柳氏,并寄以诗曰:“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
”柳氏感泣,答以诗,希望早日团聚。
不久,柳为京中蕃将沙吒利劫去。
一日,柳偶于车中见韩紧随其后,乃使女婢将其处境告韩。
后侯希逸诸将欢宴韩,有虞候许俊,见韩神色沮丧,问其故,韩以实情相告,许请韩写一亲笔信,即乘马至沙吒利宅,救出柳氏,使之团圆。
唐传奇之《李娃传》简介《李娃传》描写的是荥阳公子郑生到长安应试,在平安里与名妓李娃一见倾心,后来资财耗尽,被老鸨设计逐出。
柳毅传知识与能力1.了解唐传奇的特点,培养阅读浅易文言的能力。
2.梳理课文情节线索,把握柳毅、龙女、钱塘君的不同性格特点,欣赏艺术手法。
(重难点)3.认识柳毅、龙女形象对于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意义。
过程和方法:诵读、感受、理解、讨论、鉴赏情感与价值观:能恰当地评价中华传统道德中行侠仗义、惩恶救难品格的积极意义,并了解缺少恋爱婚姻的自由,是造成封建社会青年男女尤其是广大妇女家庭婚姻悲剧的根本原因。
(重难点)重点、难点把握课文情节线索,分析柳毅等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了解唐传奇的艺术特色,是学习的重点,认识柳毅、龙女形象对于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意义,是学习的难点。
课时安排:5课时教学步骤一、小说介绍(一)何谓小说?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二)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起源:先秦神话传说发展:六朝志怪小说(笔记小说)成熟:唐传奇进步:宋元话本,明拟话本高峰:明清的长篇章回小说(四大名著)(三)六朝志怪小说志怪小说,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写的是鬼神怪异与宗教迷信的故事。
其中《搜神记》是志怪小说中最完整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它汇集了晋以前的奇闻轶事,有虽然并未否定鬼怪的存在,却赞扬了不怕鬼和勇于战胜妖邪精神的《宋定伯捉鬼》、《李寄斩蛇》等。
这些都具有比较积极的意义,对后世深有影响。
但它的出现为唐代传奇小说做了准备,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四)唐传奇唐传奇是一种在六朝志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言短篇小说,鲁迅认为唐人“始有意为小说”(《中国小说史略》)。
内容大体可分为:爱情、豪侠、讽刺三个大类。
唐传奇代表作《李娃传》、《霍小玉传》、《莺莺传》具有相当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已经成为成熟的小说了,表现在:1、结构严密,情节曲折;2、人物性格鲜明;3、语言凝练流畅而又生动传神。
王实甫的《西厢记》就取材于唐传奇《莺莺传》。
补充:一提起唐代的文学成就,大家就会异口同声地说到“唐诗”。
1、《柳毅传》:传奇的爱情课后巩固剖析精彩文段(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仪凤中,有儒生柳毅者,应举下第,将还湘滨。
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遂往告别。
至六七里,鸟起马惊,疾逸道左。
又六七里,乃止。
见有妇人,牧羊于道畔。
毅怪视之,乃殊色也。
然而蛾脸不舒,巾袖无光,凝听翔立,若有所伺。
毅诘之曰:“子何苦而自辱如就是?”妇始楚而谢,终泣而对曰:“贱妾不幸,今日见辱问于长者。
然而恨贯肌骨,亦何能愧避,幸一闻焉。
妾,洞庭龙君小女也。
父母配嫁泾川次子。
而夫婿乐逸,为婢仆所惑,日以厌薄。
既而将诉于舅姑。
舅姑爱其子,不能御。
迨诉频切,又得罪舅姑。
舅姑毁黜以至此。
”言讫,嘘唏流涕,悲不自胜。
又曰:“洞庭于兹,相远不知其几多也?长天茫茫,信耗莫通,心目断尽,无所知哀。
闻君将还吴,密通洞庭,或以尺书,寄托侍者,未卜将以为可乎?”毅曰:“吾,义夫也。
闻子之说,气血俱动,恨无毛羽,不能奋飞。
就是何可否之谓乎!然而洞庭,深水也。
吾行尘间,宁可致意耶?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致负诚托,又乖恳愿。
子有何术,可导我耶?”女悲泣且谢,曰:“负载珍重,不复言矣。
脱获回耗,虽死必谢!君不许,何敢言。
既许而问,则洞庭之与京邑,不足为异也。
”毅请闻之。
女曰:“洞庭之阴,有大橘树焉,乡人谓之社橘。
君当解去兹带,束以她物,然后叩树三发,当有应者。
因而随之,无有碍矣。
幸君子书叙之外,悉以心诚之话倚托,千万无渝!”毅曰:“敬闻命矣。
”女遂于襦间解书,再拜以进,东望愁泣,若不自胜。
毅深为之戚。
乃置书囊中,因复问曰:“吾不知子之牧羊,何所用哉?神祗岂宰杀乎?”女曰:“非羊也,雨工也。
”“何为雨工?”曰:“雷霆之类也。
”毅顾视之,则皆矫顾怒步,饮龁甚异,而大小毛角,则无别羊焉。
毅又曰:“吾为使者,她日归洞庭,情勿相避。
”女曰:“宁止不避,当如亲戚耳。
”语竟,引别东去。
不数十步,回望女与羊,俱亡所见矣。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客.于泾阳者( ) (2)迨.诉频切 ( )(3)脱.获回耗( )(4)妇始楚而谢. ( )答案:(1)作客,名词作动词(2)等到(3)假设连词,如果,倘若 (4)谢绝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错误!《柳毅传》:传奇的爱情江南曲柳恽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
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故人何不返,春华复应晚。
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
作者:柳恽,字文畅,生于宋泰始元年(465),卒于梁天监十六年(517)。
祖籍河东解州(今山西运城),南朝梁著名诗人、音乐家、棋手.梁天监元年(502)萧衍建立梁朝,柳恽为侍中,与仆射、著名史学家沈约等共同定新律.以后在朝中,历任散骑常侍、左民尚书,持节、都督、仁武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今广东广州)刺史.又“征为秘书监、领左军将军”。
曾两次出任吴兴(今浙江吴兴县)太守,“为政清静,人吏怀之.梁天监十六年 (517)卒,享年53岁。
赏析:这就是一首清丽委婉的诗。
首联仅凭“采苹”即可想见这就是一位秀丽的江南女子,在落日余晖的江南采着白苹。
颔联写女子遇到洞庭归客,而她曾在潇湘遇到了“故人”-—即女子的丈夫。
后四句就是对答。
女子问归客,她的丈夫为何不回家。
女子以春花自比,一个“复"字写出了与丈夫久别的怅惘,“应"字写出青春虽然未逝,女子却已先开始忧愁.后两句就是归客宽慰女子,也许她早已知道丈夫有了新欢,却故意隐瞒说行路太远,更也许只就是女子自己的猜测而已。
全诗简洁流畅,写出思妇对丈夫的期盼,更以细微心理的刻画,写出她珍惜生命,爱惜青春不愿虚度而盼望家庭美满的心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有顷,君复出,与毅饮食。
又有一人,披紫裳,执青玉,貌耸神溢,立于君左。
君谓毅曰:“此钱塘也。
”毅起,趋拜之.钱塘亦尽礼相接,谓毅曰:“女侄不幸,为顽童所辱。
赖明君子信义昭彰,致达远冤。
不然者,就是为泾陵之土矣。
飨德怀恩,词不悉心.”毅退辞谢,俯仰唯唯.然后回告兄曰:“向者辰发灵虚,巳至泾阳,午战于彼,未还于此。
中间驰至九天,以告上帝,帝知其冤,而宥其失。
前所谴责,因而获免。
然而刚肠激发,不遑辞候。
惊扰宫中,复忤宾客.愧惕惭惧,不知所失。
”因退而再拜.君曰:“所杀几何?”曰:“六十万。
1、《柳毅传》:传奇的爱情课后巩固剖析精彩文段(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仪凤中,有儒生柳毅者,应举下第,将还湘滨。
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遂往告别.至六七里,鸟起马惊,疾逸道左.又六七里,乃止。
见有妇人,牧羊于道畔。
毅怪视之,乃殊色也。
然而蛾脸不舒,巾袖无光,凝听翔立,若有所伺。
毅诘之曰:“子何苦而自辱如就是?”妇始楚而谢,终泣而对曰:“贱妾不幸,今日见辱问于长者。
然而恨贯肌骨,亦何能愧避,幸一闻焉。
妾,洞庭龙君小女也.父母配嫁泾川次子。
而夫婿乐逸,为婢仆所惑,日以厌薄。
既而将诉于舅姑。
舅姑爱其子,不能御.迨诉频切,又得罪舅姑。
舅姑毁黜以至此。
”言讫,嘘唏流涕,悲不自胜.又曰:“洞庭于兹,相远不知其几多也?长天茫茫,信耗莫通,心目断尽,无所知哀。
闻君将还吴,密通洞庭,或以尺书,寄托侍者,未卜将以为可乎?”毅曰:“吾,义夫也。
闻子之说,气血俱动,恨无毛羽,不能奋飞。
就是何可否之谓乎!然而洞庭,深水也.吾行尘间,宁可致意耶?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致负诚托,又乖恳愿。
子有何术,可导我耶?"女悲泣且谢,曰:“负载珍重,不复言矣.脱获回耗,虽死必谢!君不许,何敢言。
既许而问,则洞庭之与京邑,不足为异也."毅请闻之.女曰:“洞庭之阴,有大橘树焉,乡人谓之社橘。
君当解去兹带,束以她物,然后叩树三发,当有应者。
因而随之,无有碍矣。
幸君子书叙之外,悉以心诚之话倚托,千万无渝!”毅曰:“敬闻命矣。
”女遂于襦间解书,再拜以进,东望愁泣,若不自胜。
毅深为之戚.乃置书囊中,因复问曰:“吾不知子之牧羊,何所用哉?神祗岂宰杀乎?"女曰:“非羊也,雨工也。
"“何为雨工?”曰:“雷霆之类也。
”毅顾视之,则皆矫顾怒步,饮龁甚异,而大小毛角,则无别羊焉.毅又曰:“吾为使者,她日归洞庭,情勿相避。
”女曰:“宁止不避,当如亲戚耳."语竟,引别东去.不数十步,回望女与羊,俱亡所见矣。
课时训练1 《柳毅传》:传奇的爱情一、夯基训练1.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顾.视之②相如顾.召赵御史③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④客.何为者也A.两个“顾”字相同,两个“客”字不同B.两个“顾”字相同,两个“客”字相同C.两个“顾”字不同,两个“客”字不同D.两个“顾”字不同,两个“客”字相同“回头”;③名词用作动词,“旅居他乡”;④“客人”。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幸为少尽缱绻..B.命酌互举,以款人事..C.幢节玲珑..,箫韶以随D.明珰满身,绡縠参差..项,人事:古义,礼节;今义,人员安排。
3.下列全都表现钱塘君脾气暴躁的一组是( )①以其勇过人耳②疾告宫中,无使有声③昔尧遭洪水九年者,乃此子一怒也④天坼地裂,宫殿摆簸,云烟沸涌⑤愿得生归,以避复来⑥俄而祥风庆云,融融怡怡A.①②B.③④C.⑤⑥D.③⑤,而是洞庭君直接说出来的。
⑤写柳毅害怕,是反衬。
⑥是回来时的和乐情景。
二、延伸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7题。
(导学号51820036) 韩凭妻宋康王舍人..。
妻密遗..韩凭,娶妻何氏,美。
康王夺之。
凭怨,王囚之,论为城旦凭书,缪其辞①曰:“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②。
”既而王得其书,以示左右;左右莫解其意。
臣苏贺对曰:“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来也;日出当心,心有死志也。
”俄而凭乃自杀。
其妻乃阴腐其衣。
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左右揽之,衣不中手③而死。
遣书于带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
”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
王曰:“尔夫妇相爱不已,若能使冢合,则吾弗阻也。
”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
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
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
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
相思之名,起于此也。
南人谓此禽即韩凭夫妇之精魂。
今睢阳有韩凭城。
1《柳毅传》:传奇的爱情江南曲柳恽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
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故人何不返,春华复应晚。
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
作者:柳恽,字文畅,生于宋泰始元年(465),卒于梁天监十六年(517)。
祖籍河东解州(今山西运城),南朝梁著名诗人、音乐家、棋手。
梁天监元年(502)萧衍建立梁朝,柳恽为侍中,与仆射、著名史学家沈约等共同定新律。
以后在朝中,历任散骑常侍、左民尚书,持节、都督、仁武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今广东广州)刺史。
又“征为秘书监、领左军将军”。
曾两次出任吴兴(今浙江吴兴县)太守,“为政清静,人吏怀之。
梁天监十六年 (517)卒,享年53岁。
赏析:这是一首清丽委婉的诗。
首联仅凭“采苹”即可想见这是一位秀丽的江南女子,在落日余晖的江南采着白苹。
颔联写女子遇到洞庭归客,而他曾在潇湘遇到了“故人”——即女子的丈夫。
后四句是对答。
女子问归客,她的丈夫为何不回家。
女子以春花自比,一个“复”字写出了与丈夫久别的怅惘,“应”字写出青春虽然未逝,女子却已先开始忧愁。
后两句是归客宽慰女子,也许他早已知道丈夫有了新欢,却故意隐瞒说行路太远,更也许只是女子自己的猜测而已。
全诗简洁流畅,写出思妇对丈夫的期盼,更以细微心理的刻画,写出她珍惜生命,爱惜青春不愿虚度而盼望家庭美满的心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顷,君复出,与毅饮食。
又有一人,披紫裳,执青玉,貌耸神溢,立于君左。
君谓毅曰:“此钱塘也。
”毅起,趋拜之。
钱塘亦尽礼相接,谓毅曰:“女侄不幸,为顽童所辱。
赖明君子信义昭彰,致达远冤。
不然者,是为泾陵之土矣。
飨德怀恩,词不悉心。
”毅退辞谢,俯仰唯唯。
然后回告兄曰:“向者辰发灵虚,巳至泾阳,午战于彼,未还于此。
中间驰至九天,以告上帝,帝知其冤,而宥其失。
前所谴责,因而获免。
然而刚肠激发,不遑辞候。
惊扰宫中,复忤宾客。
愧惕惭惧,不知所失。
”因退而再拜。
君曰:“所杀几何?”曰:“六十万。
”“伤稼乎?”曰:“八百里。
”“无情郎安在?”曰:“食之矣。
”君怃然曰:“顽童之为是心也,诚不可忍。
然汝亦太草草。
赖上帝显圣,谅其至冤。
不然者,吾何辞焉。
从此已去,勿复如是。
”钱塘复再拜。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俯仰唯唯..唯唯:恭敬地连连答应的声音B.然而刚肠..激发刚肠:刚烈的性情C.不遑..辞候不遑:不能D.顽童之为是心...为是心:存这样的心解析:C项,不遑:不暇,来不及。
答案:C2.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向者辰发灵虚,巳至泾阳,午战于彼,未还于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刚才我辰时从灵虚殿出发,巳时抵达泾阳,午时在那里交战,未时回到这里。
(2)顽童之为是心也,诚不可忍。
然汝亦太草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小子存有这样的坏心,的确不能容忍,可你也太草率了。
3.下列各项中,对上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钱塘君对柳毅恭谦有礼,以诚相待,并讲了一番有情有理的话,先是对柳毅表示感激,后又诚恳自责,表示道歉。
这些描写反映了钱塘君亲切、可爱的一面。
B.洞庭君与钱塘君的对话,一个问得急促,突出问者的专注、急切;一个答得干脆,显示了答者对其所作所为的毫不在意,一意孤行。
C.钱塘君的“草草”行为经兄长指出后,他知错认错,性格开朗。
D.洞庭君一见钱塘君回来就急切地询问人命、庄稼的损伤情况,并劝诫钱塘君“从此已去,勿复如是”,这表现了他仁慈和谨慎的性格。
解析:B项“毫不在意,一意孤行”错。
答案:B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A.驰骋./聘.请饶恕./夙.愿塞.翁失马/敷衍塞.责B.瑕.疵/遐.想遏.止/摇曳.是否./臧否.C.诽谤./磅.礴洗涤./嫡.亲累.积/劳累.D.渗.透/掺.杂俯.仰/辅.导屡见不鲜./鲜.为人知解析:A项,chěng/pìn,shù/sù,sài/sâ;B项,xiá/xiá,â/yâ,fǒu/pǐ;C项,bàng/páng,dí/dí,lěi/lâi;D项,shân/chān,fǔ/fǔ,xiān/xiǎn。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与连篇累牍的电视剧本身相比,剧中翻书的动作、人物的坐姿等,只是一些细节。
然而,令专家如鲠在喉、遭观众调侃的,正是其中与历史常识相冲突的文化“倒刺”。
梳理这些细节,无论是将死后谥号、庙号当作生前名号,还是“早产”的线装书、字画、历史事件等,其中的知识性错误都不难发现。
只要多一些检查环节,多一些细节上的较真,在文化产品正式推向受众之前做好知识核查,诸多类似笑话或许是可以避免的。
A.连篇累牍B.如鲠在喉C.梳理D.受众解析:A项,连篇累牍:形容叙述的篇幅过多、过长。
多为贬义;B项,如鲠在喉:好像鱼刺卡在喉咙里,形容心里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
用在此处符合语境;C项,梳理:比喻对事物进行归类、分析,使有条理;D项,受众:新闻媒体的传播对象和各种文化、艺术作品的接受者,包括读者、听众和观众等。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A.贝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鳞茎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神奇功效,常常采集起来,加工成药材。
B.此次《环境保护法》修订,历时两年,前后经过了多次审议,如今终于定稿,在环境优先于经济的原则上已达成一致并写入法律。
C.一段时间以来,汉字书写大赛、非遗保护等文化现象引人注目,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国人所认知。
D.马尔克斯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文学爆炸”的先驱,还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
解析:A项,暗换主语,应改为“常常被采集起来,加工成药材”;B项,结构混乱,顺序应该是先“达成一致”,然后“定稿”,最后“写入法律”;D项,语序不当,应改为“他不仅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还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文学爆炸’的先驱”。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D)灯笼与中国人生活息息相连,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花灯风气至此广为流行。
①所以,过去每家都有姓氏灯,悬挂在屋檐下和客厅中,借以讨个口彩②不过,灯笼最让人遐思、期盼的,恐怕还是元宵节的花灯③庙宇中、客厅里,处处都有灯笼。
仔细推算,中国有灯是秦汉以后的事,有纸灯笼又可能是在东汉纸发明之后④元宵观灯的习俗起源于汉朝初年,至唐开元年间,为了庆祝国泰民安,乃扎结花灯,藉著闪烁不定的灯光,象征“彩龙兆祥,民阜国强”⑤今天迎神赛会上,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就是这种习俗的延续⑥中国的灯笼,不仅是用以照明,它往往也是一种象征,因“灯”与“丁”语音相同,意味着人丁兴旺A.①④⑥⑤②③B.①⑥③⑤②④C.③⑤⑥①②④D.③⑥①⑤②④解析:③中的“处处”对应首句“息息相连”;⑥与①构成因果关系,①中的“口彩”对应⑥中的“人丁兴旺”;①的“过去”和⑤的“今天”按照时间顺序排列,⑤中的“这种习俗”指代前文;②是在灯笼中突出“元宵节的花灯”的特殊地位;④承接上句的“元宵花灯”加以展开。
二、阅读提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先君序略戴名世先君讳硕,字孔万,号霜岩,一号茶道人。
家世孝弟力田,以赀.雄乡里。
里中皆称戴氏忠厚长者,县大夫辄尝馈问,以风示县人。
先君为人醇谨,忠厚退让,从不言人过矣。
与.人交,无畛城①;与人语,辄以为善相劝勉,津津不休,一见之此语,再见之亦此语,有兴起者,辄喜不寐。
无老幼贤愚,皆服其长者,不敢犯;犯之亦不校.,生平未尝有与.人失色失言者。
第其艰难险阻,备尝人间苦,不能以告人也。
岁甲午,年二十一,补博士弟子。
家贫,以授经为业。
岁辛丑、壬寅间,始担囊授徒庐江,岁一再归,博奉金以活家口。
顷授徒里中,然性不喜家居,辄复客于外。
今竟死于外。
呜呼,悲哉!其为文不属草,步阶前数回,即落笔就之,不改窜一字。
尤喜诗。
诗辞大抵多悲思凄楚之.音,凡百馀卷,皆可传诵也。
自以荏苒半生,坎坷无一遇.,米盐常缺,家人儿女依依啼号,尝曰:“读书积善欲获报,如捕风捉影。
如吾等者,岂宜至此!”时形诸感叹。
家人唯吾母事之.谨,儿子辈妄意他时富贵以娱亲,朝夕定省、甘旨皆缺。
先君卒于陈家洲。
洲去县一百四十里,以.去岁十月初一日往。
先是,先君客舒城山中,夏秋之间治装归矣。
忽疮起于足,痛几危,越月始稍稍愈,愈而归。
归不复去,以.山多峻岭,不可骑,难以徒步也。
居无何,足大愈。
适吴氏来请,遂去。
名世送之郭外,岂知其永诀而.遂不复见乎!到洲五十日而卒。
先是,十日前有书来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
已而诸生知不可起,始使人来报,比至,则已不及待矣。
先君居洲未两月,而洲之人皆感动。
其死也,皆呱呱而泣曰:“天无眼矣!”呜呼!人莫不有死,而.先君客死,早死,穷死,忧患死,此不肖名世所以为终天之恨.,没世而不能已者也。
(选自《戴名世文集》,有删改)注:①畛城:范围,界限。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家世孝弟力田,以赀.雄乡里赀:资财B.不敢犯;犯之亦不校.校:计较C.自以荏苒半生,坎坷无一遇.遇:待遇D.此不肖名世所以为终天之恨.恨:遗憾解析:C项,遇:礼遇,机会。
6.以下每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A.与.人交,无畛城生平未尝有与.人失色失言者B.岂知其永诀而.遂不复见乎人莫不有死,而.先君客死C.以.去岁十月初一日往以.山多峻岭,不可骑。
D.诗辞大抵多悲思凄楚之.音家人唯吾母事之.谨解析:A项,介词,和、同;B项,连词,表示顺接关系,就/连词,表示转折关系,但,但是;C项,介词,在/介词,因为;D助词,的/代词,他。
7.下列用“/”给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十日前有书来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A.十日前/有书来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B.十日前有书来/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C.十日前有书来/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D.十日前/有书来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C)A.戴氏家族世代讲究孝悌之义,勤勉劳作,在乡里被人称道。